黃篤-“想象的未來”之四部曲_第1頁
黃篤-“想象的未來”之四部曲_第2頁
黃篤-“想象的未來”之四部曲_第3頁
黃篤-“想象的未來”之四部曲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黃篤〃想象的未來〃之四部曲作為“今日未來館”的學術主持,黃篤更關注美術館的實體空間與虛擬空間二者之間的共生關系,在他看來藝術中理想化的“烏托邦”幻境也是多重屬性的空間與不同個體間生發出的、豐富的互動關系。本次“想象的未來”共分為“日常與異常”、“變化中的個體”、“歷史建構未來”和“烏托邦的未來”四個主題單元,它們以跳躍的時間軸線(歷史、現在和未來的共生)為基點,在充滿想象力的未來概念中,展示了多位藝術家借用日常媒介而創造出的“異常狀態”。東方藝術?大家:建立未來館是否與你對當下藝術展示和創作環境的思考有關?黃篤:是的,現在國內的藝術創作和展示環境總體上還是偏向于傳統模式,創作、展覽和陳列等環節都是相對獨立的。而今日未來館項目,包括由未來館所衍生的一系列活動,如論壇和駐地創作、更多緯度的觀展方式等等,都是在探討未來的藝術創作及展示空間的可能性的。未來館呈現的作品,與傳統的展陳方式有著很大的不同,因為社交平臺和公共空間的改變,讓這些作品在創作的過程中就已經完成了和受眾之間的交流。而原始意義上的“展覽”,在這類藝術家的創作中已經變成一個所有參與者都融入其中的大“Party”。東方藝術?大家:對于這樣一個比較先鋒的展覽,我們需要怎樣來解讀它呢?黃篤:此次今日美術館未來館展以“想象的未來”為題,其內涵可以從這樣四個角度來理解,即“日常與異常”、“變化中的個體”、“歷史建構未來”以及“烏托邦的未來”。它們有助于讓我們從媒介與藝術相關的物理性、思想性、個體性、社會性四個方面思考展覽的學術性和前瞻性。東方藝術?大家:能幫我們詮釋下“日常與異常”嗎?黃篤:一般看來,展覽中有的作品所呈現的日常景象,無不與人的生活經驗相關。藝術家往往把日常形象抽離,將之轉化成某種異樣的形式,實際上它與日常經驗相聯系,但又超越其自身,生成了新的形式語言。正如在未來館所看到的,周文斗用霓虹燈管做的籃球筐就是一個例子,他把日常流行的籃球運動器材,做成不可使用的而只是視覺欣賞的霓虹燈效果,這就是一種日常與異常相混合的形式。當然,在這個展覽中,隋建國的作品也是一個有力的確證,在美術館空間內創作了巨大的機械性的球體,加上劇烈而“危險”的運動,瞬間給觀眾帶來“異常”不安的感覺。東方藝術?大家:那“變化中的個體”怎么理解呢?黃篤:今天,整個社會正在發生急速的發展與變化,當然這種巨大的變化所導致的結果除了全球化的影響外,還包括新技術對個人產生的影響。面對如此復雜和挑戰性的現實,我們該如何應對,尤其是在這樣一個變化(社會)中個體如何做出抉擇和判斷一個體如何去保持其獨立性,或理性判斷及人文精神。在這個看似非常規的展覽中,藝術家各自彰顯了獨特的個性,充分應用或利用今天的技術革命成果,如互聯網+,或第三方的理念,在技術變化社會中實現和發揮了藝術家個體溫暖的智慧一展現了其想象力和創造力的魅力,這就是今天變化中的個體的存在方式。東方藝術?大家:”歷史構建未來”又是什么樣的角度呢?黃篤:倘如把“歷史”看作為一個發展的歷史而不是一個靜態的歷史,那么我們今天所創造的一切,其實對未來而言,必然成為歷史。也就是說,我們今天正在用未來的眼光建構歷史。對于歷史所包含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我們必須要辯證地去看。例如,展覽中的美國藝術家SusanAnker,其實她的作品現在看來似乎并不被主流藝術觀所認可,她的作品具有科學形態的東西,是現在流行藝術中還不能廣泛認知的東西。東方藝術?大家:那您的意思是在未來,也許大家都被認知了,它就變為一種歷史的存在了。黃篤:對。東方藝術?大家:那“烏托邦的未來”怎么理解呢?黃篤:“烏托邦”是英國空想社會主義者托馬斯?莫爾(ThomasMore)提出的。“烏托邦”一詞是由兩個希臘字拼成的。“烏”是“沒有”的意思。“托邦”是“處所”的意思。因此,“烏托邦”就是“沒有的地方"。我們弄清了莫爾所說的“烏托邦”的意旨,它其實更多的體現的是一種人類的想象、夢想及理想。盡管社會物質如此豐富,技術如此發達,我們依然需要能驅動自身發展的精神動力,即對現實和未來的美好想象和理想化展望。東方藝術?大家:總結一下這四個角度所展現的展覽性質是什么吧?黃篤:簡言之,無非就是指物理性,個體性,社會性和前瞻性。東方藝術?大家:除了在中國本土的一系列活動之外,“今日美術館?未來館”也登上了美國時代廣場的廣告牌,據統計北美地區當天就有225家落地媒體給予了報道和轉載,并被稱為“中國實驗藝術的先鋒”,您認為未來館為什么會在國際上產生這樣的影響力?黃篤:“今日美術館-未來館”在國際上受到的關注讓我感到很興奮,也很欣慰。我認為這種衷心的認可,主要來源于“今日美術館?未來館”對于未來具有前瞻性的認識,尤其在突破常規空間這點上,未來館實際上探討的是怎么去把一種新興的技術應用到跟人有關系的空間里的問題。這個空間既可以是實體空間又可以是虛擬空間,并最終要將二者結合起來發展。未來館并不是要去界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