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11頁2022-2023學年河北省保定市阜平縣七年級(下)期末歷史試卷一、單選題(本大題共20小題,共40.0分)1.它對中國長期的政治統一起了重要作用,它把已經分裂了四個世紀的兩個各自為政的地區重新納入到一個政體當中,南方對成為軍事、政治中心的北方提供給養與支持也主要依賴它。文中的“它”是()A.都江堰 B.靈渠 C.大運河 D.長城2.有一位歷史老師是個對聯迷,他寫了許多有關中國歷史上著名帝王的對聯,下列對聯中描寫唐玄宗的是()A.開明君主吸隋訓,貞觀之治創唐榮 B.武周政治得發展,無字之碑任后評
C.調整政策呈開元,沉淫酒色誤王國 D.陳橋兵變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3.對遷居內地的少數尼族,唐太宗奉行“并授官爵,同我百僚,所有部落,愛之如子,與我百姓不異”。任用蕃人至唐玄宗時達到頂峰。邊境節度使大多為胡人。材料反映出唐朝()A.加強了對西域的管理 B.少數民族杰出人才眾多
C.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 D.依靠少數民族保衛邊疆4.如圖是唐墓壁畫中《客使圖》,展現了三名唐朝官員(左)在接見外國使節的場景。據此可知唐朝時()A.繪畫水平提升 B.設立外交機構 C.中外交流頻繁 D.科技發展迅速5.易中天教授指出:“如此盛世,讓日漸年邁的唐玄宗志得意滿,他沉醉于《霓裳羽衣曲》,癡迷于和楊貴妃的二人世界,任用奸臣而邊地胡人┈┈起兵范陽,升平日久的唐王朝不堪一擊,平叛之路漫長而艱辛。”該事件()A.導致了唐朝直接滅亡 B.阻礙了民族之間的交流
C.導致了唐朝由盛轉衰 D.完成了經濟重心的南移6.建構示意圖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如圖中的措施產生的影響是()
A.強化了中央集權 B.促進了貿易發展 C.推動了文化昌盛 D.增強了軍事力量7.“遼國號的意思是鑌鐵,顯示它們的堅硬,但鑌鐵也會銹壞,只有金永不變質,我們國家就稱大金吧。”你認為說這段話的人物最有可能是()A.阿保機 B.阿骨打 C.元昊 D.趙構8.遼宋夏金元時期是我國歷史上多民族政權并立的時期,這一時期,政權更替頻繁,戰爭不斷,下列對應不正確的是()A.澶淵之盟一一北宋與遼保持和平 B.宋金和議-南宋與金形成南北對峙
C.蒙古滅金一一蒙古與北宋形成對峙 D.元滅南宋-完成了全國統一9.江南地區在漢代時“地廣人稀、刀耕火種”,發展到宋代時出現了“蘇湖熟,天下足”的景象。這一變化表明了()A.康乾盛世的出現 B.科學技術的突破 C.對外貿易的發展 D.經濟重心的南移10.“風從草原走過,吹散多少傳說,留下的只有你的故事……到處傳揚你的恩德,在牧人心頭銘刻……”歌詞中成吉思汗被牧人傳揚的“恩德”是()A.率軍攻滅南宋 B.開發江南地區 C.完成全國統一 D.統一蒙古草原11.元朝的政治制度大都為后代所承襲。如圖中王二的人物檔案,其家庭地址的最高級別建制來源于元朝的()人物檔案
姓名:王二
性別:男
生活時期:元朝
家庭住址:某某省,某某路A.分封制 B.郡縣制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12.何輝的長篇歷史小說《大宋王朝》一書中,呈獻給讀者的有京城繁華的街景,這里的茶坊、酒肆、腳店等鱗次櫛比,勾欄瓦肆里的裊裊聲樂、各類商販此起彼伏的吆喝交織在一起,傳遞著宋朝特有的聲律。以下能夠為作者的寫作提供歷史依據的是()A.《盛世滋生圖》 B.《清明上河圖》 C.《步輦圖》 D.《韓熙載夜宴圖》13.宋代是中國學術史上的重要時期。《十三經》和《十七史》的印行,地方史志的編纂,許多數學、工藝、醫藥和科技著作的問世,大型類書和叢書的編印都在這一時期。此情形直接得益于()A.畢昇發明了造紙術 B.印刷術改良和推廣 C.政府傳播古典文化 D.市民精神生活豐富14.據史料記載:明朝科舉考試時要把文章寫成替古代圣賢立言的語氣,體裁用排偶,全文分成破題、承題、起講、領提、提比、中比、束比、大結八段,每段相對,格式一律,并限在若干字內完成。材料反映的是“八股文”()A.產生的背景 B.形式呆板,脫離實際
C.禁錮思想的弊端 D.獨特的魅力15.如圖是某學生整理的歷史人物卡。橫線處應填寫的是?()類別1:鑒真、____、鄭和
類別2:賈思勰、畢昇、____
類別3:唐太宗、元世祖、康熙帝A.張騫
司馬遷 B.玄奘
李時珍 C.文成公主
鄭成功 D.玄奘
曹雪芹16.“萬歷四十六、四十七、四十八三年,共增賦五百二十萬。崇禎三年,又加賦一百六十萬兩,共六百八十萬,謂之遼餉。后來又加練餉、剿餉,先后共加賦一千六百七十萬……明朝這個天下,自然是無從收拾了。”由此可推斷(
)A.明朝末年經濟發展緩慢 B.明朝末年朝廷賦稅沉重
C.明朝末年軍事實力增強 D.農民大力支持朝廷剿匪17.鄭成功對部下分析臺灣形勢時說“田園萬頃,沃野千里,餉稅數十萬……近為紅夷所占,城中夷伙不上千人,攻之可垂手得者。”其中“紅夷”是指()A.葡萄牙殖民者 B.荷蘭殖民者 C.西班牙殖民者 D.英國殖民者18.清代徐揚繪制的《盛世滋生圖》,描繪了乾隆時蘇州繁華的市井風情。全卷共有各色房屋建筑約2140余棟,各種客貨船只400余只,各種商號招牌200余塊。這體現了()A.農村集市貿易興起 B.蘇州的商業發達 C.蘇州文化生活豐富 D.地域性商幫出現19.讀圖,導致這一時期人均耕地面積出現明顯變化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快速增長 B.君主專制不斷強化 C.高產作物普遍種植 D.東南沿海倭患猖獗20.清朝雍正四年秋天,查嗣庭科場試題案震驚全國。有人舉報查嗣庭命題“維民所止”,意在將“雍正”二字去其首。結果查嗣庭被定罪處死,這表明清朝實行()A.焚書坑儒 B.八股取士 C.廠衛制度 D.文字獄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60.0分)2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民族團結,國家統一是我國歷史發展的主流。
材料一:讀下圖。
(1)據材料一,指出唐朝與吐蕃之間的交往形式。
材料二:元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貴族為主建立的全國性的統一王朝,元朝疆域遼闊,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東北廣大地區,臺灣及南海諸島都在元朝的統治范圍之內。(2)元朝是由我國哪一個少數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元朝統治者為加強對今天西藏、臺灣地區的管轄設置的相應的管理機構分別是什么?
材料三:17世紀,漠西蒙古準噶爾部的噶爾丹勾結沙俄,大搞分裂,發動叛亂。康熙帝三次率軍親征,大敗噶爾丹。18世紀,回部首領大、小和卓發動叛亂,搜刮各族人民,激起人民的強烈不滿。乾隆帝派兵討伐,在維吾爾等族人民的支持下平定了叛亂。(3)據材料三和所學知識,概括噶爾丹、大、小和卓分裂陰謀不能得逞的原因。(4)綜合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我國古代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采取的措施。2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兩漢至唐代,中國的對外交通以陸上絲綢之路為主。入宋之后,特別是南宋,發生了劃時代的變化——以海上絲綢之路為主了。
材料二:從明永樂三年(1405年)到明宣德八年(1433年)的28年間,百艘巨艦,27800多名官兵,“云帆高張,晝夜星馳”“維艄掛席,際天而行”,渡南洋,過印度洋,達紅海,航程總計16萬海里,歷經東南亞、南亞、西亞和東非的30多個國家。
材料三:1644年中國開始了清朝統治。這時,東西方之間的海上交通已經大開。在這樣的形勢下,清政府為了維護其對內統治、采取了限制中外往來的政策,使中國與東南亞的海上交通和經貿往來受到嚴重挫折,在1840年鴉片戰爭以前近200年的時間里,沒有恢復到明代中期的水平。(1)據材料一,指出宋代的對外交通發生了什么變化?結合所學知識,從政策和技術的角度歸納宋朝發生這種變化的原因。(2)材料二所述的是哪一史實?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該史實的歷史意義。(3)據材料三和所學知識,指出清政府為了限制中外往來實行的政策。該政策給中國社會發展帶來什么危害?2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讀下表。序號唐詩出處①女為胡婦學胡妝,伎進胡音務胡樂。元稹《法曲》②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譯文:猶如九重天門似的宮殿大門,迤邐開啟,萬國使臣朝拜大唐皇帝。)王維《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③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白居易《登觀音臺望城》(1)詩中蘊含著盛唐氣象。按照下表標準對材料一中的詩句進行分類。(填序號)標準經濟繁榮社會開放中外交流序號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二:她的詞風,委婉、細膩、清秀。她的作品以國家滅亡為界限,此前主要是描寫真摯的夫婦感情,此后的作品則充滿了血和淚,通過對個人流離不定生活的描寫,反映當時戰亂帶來的災難,抒發了深沉的憂患情懷,在當時產生了較大的影響。(2)材料中的“她”是哪一位詞人?請寫出她生活的朝代。
材料三: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市民文化的繁榮,清代的文學藝術取得很大的成就,小說創作大放異彩,戲劇表演也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
(3)圖一的作者是誰?圖二是哪一劇種的代表作?據材料三,指出清代文學藝術取得很大成就的原因。(4)通過上述探究,歸納文學藝術和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2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初中書省負責處理天下政務,地位最高。其長官為左、右丞相,位高權重,丞相極易與皇帝發生矛盾,明朝時以胡惟庸任相后最甚(嚴重)。胡惟庸勢力漸大,威脅皇權……朱元璋以擅權枉法的罪名處死了胡惟庸和有關的官員……
材料二:讀表。左圖為清代皇宮內的養心殿,圖中兩側對聯“惟以一人治天下,豈為天下奉一人”為雍正帝親題,意思是皇帝要親自治理天下,而不是被天下人所奉養。這副對聯表露了雍正帝對集權的渴望。(1)請寫出明朝時中書省的職能。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概括朱元璋為避免皇權受到威脅采取的措施。(2)材料二中,為達到“一人治天下”的目的,雍正帝是怎么做的?這一做法產生了什么影響?(3)綜合上述材料和問題,概括一個主題。
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根據題干:它對中國長期的政治統一起了重要作用,它把已經分裂了四個世紀的兩個各自為政的地區重新納入到一個政體當中,南方對成為軍事、政治中心的北方提供給養與支持也主要依賴它。文中的“它”是大運河。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為了加強南北交通,便利江南糧食,布匹的北運,進而鞏固隋王朝對去全國的統治。605年,隋煬帝下令開鑿了大運河。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或最北點)涿郡(今北京),南至(或最南點)余杭(今杭州),全長270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工程之一。大運河的開通,加強了南北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對中國以后經濟的發展有重大意義。C符合題意,A是戰國時期,B是秦朝時期,D是秦始皇時,時間不符,排除。
故選:C。
本題主要考查了隋朝大運河相關知識,重點掌握大運河的歷史影響。
本題主要考查了隋朝大運河相關知識,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2.【答案】C【解析】描寫唐玄宗的對聯是調整政策成開元,沉洏酒色誤王國。唐玄宗統治前期,政治清明,經濟空前繁榮,倉庫充實,人口增加,唐朝進入全盛時期,史稱“開元盛世”。開元末年之后,唐玄宗追求享樂,任人唯親,朝廷日趨腐敗。社會上的各種矛盾尖銳,邊疆形勢也日趨緊張。各地節度使逐漸集軍權、行政權和財權于一身,勢力膨脹。安祿山一身兼任范陽等三地的節度使,擔負東北地區防御重任,逐漸擴張勢力。755年,安祿山借口朝廷出現奸臣,和部將史思明一起發動叛亂,史稱“安史之亂”。
故選:C。
本題考查了唐玄宗。唐玄宗統治前期,政治清明,經濟空前繁榮,倉庫充實,人口增加。
本題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需要靈活運用唐玄宗統治前期與后期的相關史實。3.【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可知,加強了對西域的管理在材料中無法體現,排除A項;唐朝時期,在內地的少數民族可享受與漢人同等的政策,且統治者大量任用少數民族人才,這反映出唐朝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C項正確。統治者任用少數民族,并不能說明少數民族杰出人才眾多,也不能得出唐朝依靠少數民族保衛邊疆,排除BD項。
故選:C。
本題主要考查了唐朝開明的民族政策,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唐朝開明的民族政策。4.【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三名唐朝官員(左)在接見外國使節的場景”可知,材料體現了唐朝中外交流頻繁,C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繪畫水平提升、設立外交機構、科技發展迅速,排除A、B、D項。
故選:C。
本題以圖片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唐朝的對外交往史實,解題的關鍵是正確解讀圖片材料。
主要考查了唐朝的對外交往史實,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5.【答案】C【解析】“……起兵范陽,升平日久的唐王朝不堪一擊,平叛之路漫長而艱辛。”反映的是安史之亂,唐朝國勢從此由盛轉衰,藩鎮割據局面的形成。安史之亂持續八年之久,對社會經濟造成極大的破壞,尤其是北方地區遭到浩劫;唐朝的國勢由盛轉衰;唐朝中央權力衰微,安史舊將和內地節度使權勢加大,逐漸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
故選:C。
本題考查了安史之亂。安史之亂持續八年之久,對社會經濟造成極大的破壞,尤其是北方地區遭到浩劫。
本題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需要靈活運用安史之亂的影響。6.【答案】A【解析】根據“設置通判、設置轉運使、派文官任知州”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宋太祖在地方派文臣擔任各地州縣的長官,實施三年一換的制度,還在各州府設立通判,以分知州的權力。下令取消節度使收稅的權力,稅收由中央掌控,后來又在地方設置轉運使,把地方財賦收歸中央,A符合題意;派文官任知州與“促進了貿易發展”“推動了文化昌盛”不符,BC排除;增強了軍事力量與設置轉運使沒有直接關系,D排除。
故選:A。
本題考查宋太祖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關鍵是對歷史示意圖的分析與解讀。
本題考查學生的分析與理解能力,掌握宋太祖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及影響。7.【答案】B【解析】據“遼國號的意思是鑌鐵,顯示它們的堅硬,但鑌鐵也會銹壞,只有金永不變質,我們國家就稱大金吧。”可知,說這段話的人物最有可能是阿骨打。1115年,女真族杰出首領完顏阿骨打統一了女真族各部,在會寧稱帝,建立金。
故選:B。
本題主要考查阿骨打。1115年,女真族杰出首領完顏阿骨打建立金。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宋金南北對峙的相關史實。8.【答案】C【解析】據所學知,1127年金滅北宋,同年趙構建立了南宋,1234年蒙古滅金,與南宋形成對峙,ABD三項對應正確。
故選:C。
本題以考查宋元時期民族政權并立與和戰的相關知識,結合所學即可作答。
本題考查內容較基礎,識記宋元時期民族政權并立與和戰的相關知識。9.【答案】D【解析】從課本所學知識容易知道因北方長期戰亂,南方相對穩定,經濟重心逐漸由北方向南方轉移,唐朝至宋朝,江南地區的農業發展較快,逐漸超過北方,再加上占城稻的引進和推廣,使太湖流域的蘇州、湖州成為主要的糧倉,民間流傳的諺語“蘇湖熟,天下足。”說明江南已經成為我國的經濟重心。
故選:D。
本題主要考查了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有關內容,要在掌握課本相關知識的基礎上,對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從而得出結論。
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及過程應重點掌握,并從中總結地區經濟發展的啟示。10.【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風從草原走過,吹散多少傳說,留下的只有你的故事被酒和奶茶釀成了歌……到處傳揚你的恩德,在牧人心頭銘刻。”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反映了蒙古牧民對成吉思汗的感念。成吉思汗被牧人傳揚的“恩德”是統一蒙古。鐵木真完成蒙古統一大業,結束了蒙古草原長期混戰的局面。1206年,蒙古貴族在斡難河源召開大會,推舉鐵木真為蒙古族的最高首領,尊稱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權,D項正確;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大都,攻滅南宋殘部,完成了全國統一,排除AC項;成吉思汗并未主張開發江南地區,排除B項。
故選:D。
本題考查了成吉思汗。蒙古政權實行軍政合一的國家體制,定都和林。
本題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需要靈活運用成吉思汗鐵木真的功績。11.【答案】D【解析】A.西周時期開始實行分封制,排除A。
B.秦統一全國后推行郡縣制,排除B。
C.隋朝創立了三省六部制,排除C。
D.根據題干“某某省”及所學可知,為加強對地方的管理,元朝實行行省制度,故D正確。
故選:D。
本題考查行省制的相關內容,掌握基礎知識。
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識記行省制的相關內容,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12.【答案】B【解析】大畫家張澤端的《清明上河圖》描繪了北宋東京汴河沿岸的風光和繁華景象,是北宋時期都城汴京當年繁華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濟情況的寫照,畫面上的人物、街市、村野車船等,更是安排的錯落有致,是我國美術史上的不朽之作,題干提到的《大宋王朝》正是描繪宋朝的景象,故B正確;
《盛世滋生圖》是清代畫家徐揚創作的一幅畫作,描繪的是姑蘇的繁華景象,排除A;
《步輦圖》是唐朝閻立本所作,描繪的是祿東贊朝見唐太宗時的場景,排除C;
《韓熙載夜宴圖》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畫家顧閎中的繪畫作品,描繪了官員韓熙載家設夜宴載歌行樂的場面,排除D。
故選:B。
本題考查不同時期的繪畫藝術成就。
本題考查不同時期的繪畫藝術成就,主要考查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考查識記能力和材料分析能力。13.【答案】B【解析】依據題干的“許多數學、工藝、醫藥和科技著作的問世,大型類書和叢書的編印都在這一時期。”可知,大型類書和叢書的編印都在宋代,得益于活字印刷術的發明和推廣,故B符合題意;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排除A;政府傳播古典文化,沒有活字印刷術的發明,不會完成“大型類書和叢書的編印”,排除C;市民精神生活豐富與題干信息無關,排除D。
故選:B。
本題考查活字印刷術的發明,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
本題以活字印刷術的發明為背景,考查學生分析史料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14.【答案】B【解析】為了選拔聽命于皇帝的忠實奴仆,明朝科舉考試只許在四書五經范圍內命題;考生只能根據指定的觀點答卷,不準發揮自己的見解,答卷的文本,必須分成八個部分,稱為“八股文”,體裁用排偶,全文分成破題、承題、起講、領提、提比、中比、束比、大結八段,每段相對,格式一律,并限在若干字內完成,這體現了“八股文”形式呆板,脫離實際。
故選:B。
本題考查了八股取士。八股取士使中國的考試制度在走向標準化同時,也固定化和模式化了,加強對士人思想的控制,嚴重阻礙了中國的思想文化和科學技術的發展。
解答本題要正確理解題意,考查了八股取士,在此基礎上,結合分析各個選項,選出正確答案。15.【答案】B【解析】鑒真、鄭和與他們同屬外交成就的是玄奘。貞觀初年,玄奘西游天竺,回國后以自己的親身見聞寫成《大唐西域記》,為研究中亞、印度半島以及我國新疆地區歷史和佛學的重要典籍。類別1為玄奘。賈思勰、畢昇與他們同屬科學成就的是李時珍。明朝醫藥學家李時珍總結前人經驗,歷時27年編成的一部具有總結性的藥物學巨著——《本草綱目》。類別2為李時珍。B符合題意;司馬遷是文學成就,排除A;文成公主反映的唐朝的民族關系,排除C;曹雪芹是文學成就,排除D。
故選:B。
本題考查玄奘和李時珍的貢獻。李時珍是中國古代著名的醫學家。本題考查中醫學的發展。貞觀初年,玄奘西游天竺,回國后以自己的親身見聞寫成《大唐西域記》。
本題考查學生的識記和分析能力,掌握玄奘和李時珍的貢獻。16.【答案】B【解析】【分析】
本題考查明朝后期的沉重賦稅,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
【解答】
B.根據“共增賦五百二十萬……又加賦一百六十萬兩,共六百八十萬,謂之遼餉……先后共加賦一千六百七十萬”,可以看出,明朝后期(從萬歷皇帝到崇禎帝)朝廷賦稅沉重,特別是崇禎皇帝時期的遼餉、練餉和剿餉。故B正確。
ACD.均與本題主旨無關。
???????故選B。17.【答案】B【解析】“近為紅夷所占,城中夷伙不上千人,攻之可垂手得者”上述材料中的“紅夷”指荷蘭殖民者。1624年,荷蘭殖民主義者侵占中國臺灣。1661年3月,鄭成功從金門出發,進軍臺灣。包圍了赤嵌樓和和臺灣城。在高山族人民的支持下,1662年,荷蘭總督被迫在投降書上簽了字。至此,鄭成功從荷蘭侵略者手里收復了淪陷38年的我國神圣領土臺灣。鄭成功收復臺灣,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利益,捍衛了中國主權和領土的完整。1684年,清政府設臺灣府,隸屬福建省。臺灣府的設置,加強了臺灣同祖國大陸的聯系,促進了臺灣的開發,鞏固了祖國的海防。
故選:B。
本題考查鄭成功收復臺灣的史實。1662年,鄭成功從荷蘭侵略者手里收復了淪陷38年的我國神圣領土臺灣。
本題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明清統一多民族國家鞏固和發展的措施。18.【答案】B【解析】由材料“各種客貨船只400余只,各種商號招牌200余塊”可見材料反映了蘇州商品經濟繁榮,故B符合題意;材料無關農村集市的興起,材料無關蘇州文化生活,材料沒有涉及商幫,排除ACD。
故選:B。
本題主要考查了清朝經濟發展相關史實,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本題主要考查了清朝經濟發展相關史實,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19.【答案】A【解析】題干表格反映清朝康乾時期人均耕地面積不斷減少,出現這一現象的主要因素是人口快速增長。清朝前期,人口數量不斷增長。到康熙時,全國人口總數已達到1.5億。乾隆末年,全國人口發展到3億,占當時世界總人口的三分之一。故A符合題意;清朝康乾時期人均耕地面積不斷減少的主要因素是人口快速增長,不是君主專制不斷強化,排除B;高產作物普遍種植與人均耕地減少無關,排除C;東南沿海倭患猖獗發生在明朝,排除D。
故選:A。
本題考查明清經濟的發展,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本題考查明清經濟的發展,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清朝康乾時期人均耕地面積不斷減少的主要因素是人口快速增長。20.【答案】D【解析】題干現象反映的是清朝大興文字獄,說明了封建帝王的唯我獨尊和皇權至上,是封建時代人與人不平等的現象之一,D是正確的選項;ABC不符合題意。
故選:D。
本題考查清朝文字獄,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解答本題要正確理解題意,考查了文字獄,在此基礎上,結合分析各個選項,選出正確答案。21.【答案】【小題1】和親、會盟。【小題2】民族:蒙古族。機構:宣政院;澎湖巡檢司。【小題3】原因:叛亂、分裂祖國的行為是非正義的,得不到人民的支持;清政府反分裂態度堅決,措施得當。(意思相近即可)【小題4】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鎮壓叛亂分裂行為;設置機構加強管轄等。(任答兩點且意思相近即可)【解析】本題以三則文字、圖片材料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唐朝與吐蕃之間的交往形式、元朝的建立、元朝統治者為加強對今天西藏、臺灣地區的管轄的措施、噶爾丹、大、小和卓分裂陰謀不能得逞的原因、我國古代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采取的措施等知識,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唐朝與吐蕃之間的交往形式、元朝的建立、元朝統治者為加強對今天西藏、臺灣地區的管轄的措施、噶爾丹、大、小和卓分裂陰謀不能得逞的原因、我國古代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采取的措施等知識。22.【答案】【小題1】以陸上絲綢之路為主變為以海上絲綢之路為主。政策方面:政府鼓勵海外貿易;技術方面:指南針的發明和使用
(或航海技術的進步;或造船業的發達)。(意思相近即可)【小題2】鄭和下西洋。鄭和的遠航,時間之長,規模之大,堪稱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壯舉,不僅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和地區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來,而且開創了西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亞非海上交通線,為人類的航海事業作出了偉大貢獻。(意思相近即可)【小題3】閉關鎖國。限制了中外文化交流,使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意思相近即可)【解析】本題以三則文字材料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宋代的對外交通發生的變化、歸納宋朝發生這種變化的原因、鄭和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打造禮品品牌的形象規劃計劃
- 動物科學在養殖生產中的重要性試題及答案
- 前臺文員安保意識與培訓計劃
- 2025年國際金融理財師考試的經濟金融基本術語試題及答案
- 排產過程中常見問題及應對計劃
- 探索團隊內的潛在領導者計劃
- 文化活動與校園氛圍建設計劃
- 2025年銀行從業資格證考試經濟監管體系試題及答案
- 積極備戰小語種考試試題及答案
- 銀行從業資格考試相關理論試題及答案
- 員工廉潔自律行為規范
- 2025年安陽職業技術學院單招職業技能測試題庫必考題
- 2025年入團考試練習試題(100題)附答案
- 2021-2022學年高二下學期英語讀后續寫公開課課件:continuation writing-receiving and giving課件
- 2023年初中數學競賽試題中國教育學會中學數學教學專業委員會數學周報杯
- 第七章流域水環境規劃課件
- 南美白對蝦養殖課件
- 房建工程樣板策劃及實施方案
- 二年級數學生活中的推理-完整版PPT
- 《環境生態學導論(第二版)》課件第二章 生物與環境
- 車床、鉆床安全風險辨識清單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