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陜北剪紙藝術的生命延續與審美認同_第1頁
論陜北剪紙藝術的生命延續與審美認同_第2頁
論陜北剪紙藝術的生命延續與審美認同_第3頁
論陜北剪紙藝術的生命延續與審美認同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論陜北剪紙藝術的生命延續與審美認同

剪紙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這是一種非常普遍且簡單的流行藝術形式。關于民間剪紙的起源,眾說不一。有人認為剪紙起源于民間工匠對金屬箔的鏤刻,由鏤花藝術發展而來;也有人認為起源于古代農家婦女制作“官衣”時繡件花樣的造型。不管起源于何種藝術,剪紙的傳承和延續一般都離不開其創作者——民間藝人(女性)。在陜北,有“找媳婦,要巧兒”的習俗,“不問人瞎好,先看手兒巧”,手兒巧就是看剪紙繡花。剪紙是新娘向丈夫傳遞情誼、渴望美好生活的表達方式,也是新娘向夫家顯示心靈手巧的物證。新娘帶著精美的剪紙來到婆家,就會從品評中贏得在家庭中的地位。如今陜北大部分地區還保留著傳統的婚嫁習俗,傳統婚禮中的洞房要在屋外設帳,就是所謂的帳房。洞房的窗戶、頂棚、家具、墻壁上都會貼上剪紙來裝飾,所以也叫帳房花。帳房花不僅可以烘托婚禮喜慶祥和的氣氛,還蘊含著性的啟示。因為結婚用的剪紙多半都是圍繞著合巹交配、生殖繁衍的主題創作的,它往往采用特定的圖案來表達人們對多子多福的向往。象征陽性的石榴、金雞、鷹、獅、龍、蛇、魚,象征陰性的蓮花、牡丹、兔子、繡球、貫錢,象征多子的豬、蝶、蛙、南瓜、葡萄等,經婦女們巧妙構思,創造出各種各樣的剪紙紋樣,抓髻娃娃、鷹踏兔、魚戲蓮和扣碗等都是陜北剪紙中最常見的表現生命延續的經典題材。一、抓瑤娃:生殖衍神,崇拜普遍抓髻娃娃是在中國廣大農村流行的有深厚信仰基礎的藝術形象,其特征是將娃娃頭上梳的兩個抓髻剪成雞形,或是在娃娃的肩膀上、腳上、衣服上都對稱地剪出雞形的裝飾,或是一手舉雞一手舉兔。抓髻娃娃是母系氏族社會女性生殖神崇拜的一種原始巫術文化遺存。其最早的原型鑒于青海大同上孫家寨出土的新石器時代舞蹈彩圖和新石器時代父系氏族社會黃帝族族徽“黿”。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一件商代青玉女佩、河南安陽殷墟出土的商代玉雕、商代弓形器中段都有頭飾雙雞的抓髻娃娃圖案,將娃娃頭上的雙髻裝飾成雞形。中國古代民俗中,雞和作為太陽象征的金烏一樣,是作為陽性的、男性的、生命的象征,有送子的寓意。聞一多先生指出:雞指代男性,“月佳字本只作佳,佳鳥古同字,俗正呼男陰為鳥也。老子以鳥為赤子陰猶俗語謂小兒陰曰雞兒、麻雀。”雞鳥(麻雀)都是同源的民間信仰。陜北流傳著“金雞探蓮花,兩口子好緣法”一類的吉語,傳統剪紙中常見“雞衍魚”、“金雞探蓮花”等。雞為陽,魚、蓮花為陰,喻男女相合,生殖繁衍。抓髻娃娃被認為是主宰生殖繁衍的神秘形象,被作為子孫延續、多子多孫的象征。滕鳳謙先生也將抓髻娃娃這一傳統圖形和中國民間的物質歷法聯系起來,認為抓髻娃娃與古代傳統禮俗關系密切,以隱喻的方式表達出對生殖繁衍生息的崇拜與追求。靳之林先生在《抓髻娃娃與人類群體的原始觀念》一書中描述了抓髻娃娃與人類巫俗意識的神秘聯系,其背后隱藏著人們祈福和生命延續的心愿。抓髻娃娃剪紙在具體創作時可以靈活多變,但題材和母體是不變的,作為生殖繁衍之神的抓髻娃娃和象征子孫繁衍的魚蓮等結合起來的形象組合,可以說是世代相傳的集體意識的延續。鷹踏兔作為結婚時使用的帳房花代表性題材,寓意著男女情愛,反映的是生殖崇拜的主題。早在漢畫像石中已經有了鷹踏兔的圖形。在陜北鷹踏兔一類的剪紙包含著對新婚夫婦的祝愿,同時也是傳統文化中性教育的教科書。鷹、鳳、雁等鳥類,古時統稱玄鳥。玄鳥也稱候鳥,象征著春天和生命。鳥紋樣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代表太陽的符號,原始先民把鳥作為男根的象征。陜北出土的新石器時期廟底溝類型的彩陶紋樣以鳥紋為主,鳥很可能是當時一個原始部落的圖騰。因為原始神話中認為太陽是“三足鳥”,崇拜鳥的原始部落實際上是崇拜太陽。鷹是鳥中的英雄,鷹的陽性屬性自然不言而喻。兔是代表月亮,將兔與月亮聯系在一起的民俗活動古往今來是相當多的。屈原的《天問》中就有“夜光何德,死則又育?厥利維何,而顧菟在腹了”的詩句。王逸《楚辭章句》釋:“言月中有兔,何所貪利,居月之腹而顧望乎?”月亮在傳統陰陽哲學中是陰性,兔自然也代表陰性。民俗中兔子常與象征陽性的鳥類組合,喻陰陽結合,多子多福,同鼠的寓意相同。同樣用特定的符號來代表生殖不息、多子多孫含義的陜北剪紙還有魚戲蓮、魚穿連、魚變娃、雞銜魚等紋樣。魚腹多子,繁殖能力非常強。聞一多先生在《說魚》中,援引《詩經》、《周易》、《楚辭》以及古詩、民謠等大量史料,指出中國人從上古起便以魚象征女性、配偶或情侶。趙國華先生也曾發表《生殖崇拜文化略論》等研究成果,從考古學的角度,針對中國多處母親氏族社會遺址出土的陶器上繪著或刻著的魚紋符號,提出生殖崇拜說,認為這些符號是女性生殖器的象征,魚紋上體現著女陰崇拜的內涵。人們在魚身上注入了強烈的生殖崇拜色彩,期冀對魚的崇拜能有助于增強女性的生育能力。扣碗是陜北只應用于嫁娶喜事場合的剪紙造型,也是反映生殖繁衍含義最常見的傳統紋樣之一。扣碗與古代婚俗儀式“合巹之喜”有著密切的關系。巹是一種俗稱苦葫蘆的瓠瓜,味苦不能食用。《禮記·昏義》曰:“合巹而酳。”491孔穎達疏:以一瓠為二瓢謂之巹,婿與婦各執一片以酳,故云合巹之酳。492將一只瓠瓜切為兩半,成為兩個瓢,新婚夫妻各執一瓢飲酒或漱口。后來合巹之理逐漸演變成新郎新娘換杯對飲的交杯儀式,象征婚姻將兩人連為一體,夫妻二人今后要像一只巹一樣,緊密相連,合二為一。扣碗的造型特點是:兩個碗口上下相對,碗上布滿各種裝飾。有的碗口嚴絲合縫,有的則是從碗中鉆出代表子神的老鼠。碗上常裝飾福壽喜富貴等文字類紋樣,魚、蛙、雞、蝙蝠等動物紋樣或蓮花、牡丹、菊花、桃等植物紋樣。扣碗中的上下兩個碗有陰陽含義,分別代表一男一女,所以上下碗剪刻的花紋必須有區別。通常是以象征性的符號表現出對生命繁衍的渴望,如象征女陰符號的花卉、南瓜、貫錢、繡球、辣尖尖等紋樣,象征男陽符號的魚、雞、蝠、桃、萬字等紋樣。“(這些)都是男女結合,化生萬物這個中國原始哲學觀念模式的延續。它絕非自然生活現象的反映,而是陰陽萬物交感,生存繁衍觀念的隱喻符號。”165這些符號深刻地反映了民間傳統中的種族繁衍、子孫延續、生命不息的民俗內涵。扣碗剪紙不僅單純地代表婚姻的意義,更再現了天與地、天地相合生萬物的觀念。相扣的碗就是天地合一的混沌宇宙,上碗為天、為陽,下碗為地、為陰,表現了陰陽結合,化生萬物,早得貴子的暗喻。林林總總,我們看到了這些“鄉土學者”們剪刀下的剪紙文化,也在這種文化的寓意與象征意味中看到了民族藝術之花的燦然綻放。沉淀在厚土深層的陜北剪紙,走過了文化沙漠化的貧瘠,迎來了在“讀圖時代”下的悄然延展,在對生殖崇拜的象征意味研究中,我們與遠古的剪紙藝術走得更近,便越能在這種象征意味中把握民間文化底蘊的深厚與博大。二、陰陽哲學觀與主體情感的體現為了生存,對生命的崇拜一直是人類虔誠的信仰。生殖文化是世界各民族藝術文化中的重要部分,擺脫病魔和死亡,使生命無限延續是人類永恒的理想。生殖崇拜是世界各地原始初民的一種普遍現象,黑格爾認為重視生殖是東方文化的重要特征。人類一要生存,二要繁衍,生命意識與繁衍意識是人類的基本文化意識。寧夏賀蘭山原始巖畫中眾多的交媾圖、由男女生殖器結合而成的人面圖、內蒙古陰山巖畫中的男根人面像、新疆呼圖壁巖畫中的狼圖騰與男性器官組成的人面像無一不體現著人類對于生命意識的關注。287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生殖崇拜和圖騰崇拜共同構建了含有陰陽觀與生生觀的生殖文化。圍繞著生殖文化創作的陜北剪紙,以各種充滿想象力的形式表達出對生命的渴望,袒護生命,頌揚生命,表現生命的延續。中國陰陽哲學思想也源于由男女交合生殖崇拜這個基本觀念。生存和繁衍,是一切生物的共性,貫穿著整個人類歷史發展的全過程。從復雜的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中領悟出陰、陽,以及陰、陽相交化生萬物的基本原理,形成獨特的陰陽哲學觀。《易·系辭下》:“天地氤氳,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14以人自身的生存繁衍現象所形成的陰陽觀念,用類比的思維方式,認識和解釋大地萬物自然社會的一切現象,這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基本的哲學觀念特征。它包羅萬象,囊括千方,天地、乾坤、日月、宇宙、世界、水火、雌雄、生死、黑白、兇吉等,幾乎無所不在。阿恩海姆曾說過:“所有的藝術都是象征的。”15陜北剪紙風格質樸,飽含著濃郁的泥土氣息和強烈的感情色彩,沒有絲毫的矯揉造作,把生殖繁衍的活動過程用或明或暗的寓意的藝術形象再現出來,正是這句話完美的詮釋。陰陽結合生育繁衍了整個中華民族,象征男陽、女陰的事物必定成為生殖藝術創作的永恒素材。對子嗣的企盼、對多產豐殖的期待、對福祿壽喜的追求、對性愛情愛的歌頌,而其終極目的都歸結為對生命的禮贊。一方面抒發著本能的原始的生殖沖動,贊美人類的繁衍生殖和生命,另一方面也表現了作為女性,對自己傳統生育角色的認同和對這種認同的自覺自我贊美。陜北剪紙中對于生命傳承的象征意味不言而喻。在民間藝術中蓮花也是原始生殖崇拜的象征。花的自然屬性之一就是生殖,人們很自然的會把植物的生殖器花比喻成女性的生殖器,寄托人類繁盛和繁衍的美好祝愿。蓮花的植物形態最完美的體現了花卉春華秋實的生殖特征,蓮花的自然特征被人們賦予其具有極強的生殖能力,被視作是多子多福、子孫繁衍的象征物。陜北民謠中有“鯉魚戲蓮花,兩口子結的好緣法”的語句。陜北剪紙中的魚戲蓮將象征女陰崇拜、生育繁衍的魚、蓮花等形象構成子孫繁衍的象征,將魚和蓮花的自然形態與民眾祈求多子的心理通過藝術加工達到了和諧結合,成為多子多福和生命繁衍的暗喻和象征,以此寄托人丁興旺的美好希望。被專家們稱之為“活化石”的陜北剪紙,完整地傳承了古老民間藝術的造型紋樣,是對人類生命延續的圖解,詮釋著中華民族陰陽哲學思想與生殖繁衍崇拜的觀念。民俗文化中沉積的人們古老意識,包含了人對生命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