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清代詩人屈復及其詩歌研究(可編輯)【完整版】(文檔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據實際需要修訂后使用,可編輯放心下載)
清代詩人屈復及其詩歌研究清代詩人屈復及其詩歌研究(可編輯)【完整版】(文檔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據實際需要修訂后使用,可編輯放心下載)學位論文獨創性聲明本人鄭重聲明:所提交的學位論文是本人在導師指導下進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果。本論文中除引文外,所有實驗、數據和有關材料均是真實的。本論文中除引文和致謝的內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機構已經發表或撰寫過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志對本研究所做的奉獻均已在論文中作了聲明并表示了謝意。日期:砂房.多?/學位論文作者簽名:專≮撕學位論文使用授權聲明研究生在校攻讀學位期問論文工作的知識產權單位屬南京師范大學。學校有權保存本學位論文的電子和紙質文檔,可以借閱或上網公布本學位論文的局部或全部內容,可以采用影印、復印等手段保存、匯編本學位論文。學校可以向國家有關機關或機構送交論文的電子和紙質文檔,允許論文被查閱和借閱。保密論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規定保保密論文注釋:本學位論文屬于保密論文,密級:./從苧密期限為年。指導教師簽名學位論文作者簽名:專\璃丹日期期:三.籮.摘要摘要屈復,一生創作出了大量詩文作品,豐富了清初關中地區的文學創作。屈復盡管出生在入清以后康熙七年,年,但其無論為人抑或為文,卻表達出一種類似明清之際遺民心態的心理特征,政治上拒絕入仕,不愿同統治者合作,其詩歌也往往表現出與遺民詩人相仿的思想情感。作為詩人,屈復創作的詩歌內容豐富,思想深刻,具有渾郁豪宕的根本風格。通過對屈復及其詩歌創作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清代前期關中地區文人的政治心態以及他們的詩歌創作情況,也有助于對清代前期詩歌創作內容和藝術風格的整體研究。本論文以屈復的生平經歷及時代環境為研究背景,嘗試對其詩歌集?弱水集?進行梳理,分析其詩歌創作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點,探討其詩歌中表達的詩學主張和理論根源。此外,針對目前屈復研究的現狀,論文對其生平進行了整理,對其局部詩文進行了系年,形成了簡要的年譜。本論文分為六個局部。緒論是屈復研究綜述,簡要介紹了屈復的詩歌創作情況,從地域特點、文學特色以及研究現狀等方面對本論文的選題目的及意義作了說明。第一章介紹了屈復的生平經歷、交游、著述等方面以及其所處的清代前期的社會背景。其中對清代初年關中地區的社會環境作了分析,以便將屈復的詩歌創作放置于當時的大環境下進行較為全面的考察。第二章以屈復的詩歌創作為核心,從懷遠詩、紀游詩、情感詩和批判詩這四種類型切入,分析其詩歌內容和思想特征,并對其詩歌進行藝術層面的研究分析,總結出屈復詩歌的藝術特色并對其成因進行探討。第三章探討了屈復詩歌創作理論的歷史根源及現實依據,以屈復詩集?弱水集?為具體研究內容,分析了他的詩學理論在其詩歌創作中的具體表達。最后一章是結語局部,綜述屈復一生為人為文兩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說明對其進行研究的意義和價值,為古代關巾地區文人創作的整理略盡綿力。關鍵詞:屈復弱水集關中摘要.;.,,,.’,.,.,巧,.,...,,,.,’.’,’,.,.’,.:;;目錄目錄摘要.??.?..?.??.緒論第一章屈復的生平及交游??..第一節明末清初關中地區社會背景及士人心態??.第二節屈復的家世生平第三節屈復的交游往來??..第二章屈復詩歌創作研究??.第一節屈復詩歌的題材內容?.第二節屈復詩歌的藝術特色?.第三章屈復詩學理論研究??.第一節屈復的詩學理論??..第二節理論形成的歷史淵源和現實依據...第三節在詩歌創作中的具體表達第四章結語.附錄??..參考文獻?.致謝??..緒論緒論屈復,陜西蒲城人,生于清康熙七年年,卒于清乾隆十年年,終年七十八歲。清初詩壇百花爭妍,名儒大家輩出,無論是在詩歌題材上的豐富多變,還是在內容與藝術上的追求,都超越了晚明詩歌,呈現出一種生機勃勃的局面。清初詩人的一大組成局部便是遺民詩人,而出生于康熙年間的詩人屈復,并不屬于這一群體,卻被孫靜庵?明遺民錄?記錄在冊。雖然這是孫靜庵的失誤,卻從另一角度說明,屈復無論詩歌創作,還是性格品質,都與遺民詩人有相同之處。屈復詩歌多尋訪古跡名勝之作,詩風沉郁剛健,流露出故國哀思。他個性高矜,不屑權勢,平生以文交友,曾三辭清宗室千金之聘,拒絕刑部右侍郎楊超曾舉薦應博學鴻詞科,頗為時人贊許。本文選取屈復為研究對象有以下原因:第一,有利于對清代前期關中地區文人政治心態的整體掌握。每逢改朝換代,總會帶來社會的動亂,時局的混亂,以及各階層人民心態的轉變。而滿人入主中原所帶來的變化更是不容無視。清初期,各地農民起義軍紛紛揭竿而起,抗擊清朝。但是,由于他們未能有效組織起來聯合抗清,更由于南明政權的昏聵腐敗,最終這些勢力被清政府鎮壓下去,至康熙三年年,全國范圍內反清斗爭根本告一段落。此時政局暫時穩定下來,而直至康熙二十三年年后,平定三藩,收復臺灣,清朝統治更趨于穩固。但是,滿人入主中原對中原士子帶來的心靈沖擊是相當大的,它在民族心理上造成的隔膜也是難以彌合的。而西北地區,由于晚明統治者的無能以及戰亂頻繁,本就經濟凋敝,自然環境不斷惡化,災害頻仍,使人民的生存狀況雪上加霜。這些種種都使得關中地區的文人心態更為復雜。一方面他們對晚明政治已經極度失望,希求一個煥然一新的統治局面;而另一方面,又無法舍棄作為明朝人的自我認知,同時排斥滿人的入主,但清政權所帶來的社會相對安定也是有目共睹的,這使他們的內心極為矛盾。對于新朝,究竟是采取什么樣的態度去面對,關中地區的文人們并沒有做好準備。屈復生平最為人贊許的事跡,一是三辭怡賢親王干金之聘,二是刑部侍郎舉緒論薦博學鴻詞科而不就。這兩件事其實可以反映出屈復對待清統治階級的態度是疏離的,不愿置身其中的。但同時,他畢竟不是明遺民,而是個徹頭徹尾生活在清朝的文人。其所交往的人中,也不乏有清朝官員,滿人宗室成員,他們往來唱和,過從甚密。因此,對于屈復進行深層次的挖掘,或許可以從某個側面來探索清初關中地區文人的政治心態。第二,有利于對清代前期關中地區文學創作的整體研究。屈復的?弱水集?計有首詩,數量雖不甚多,但精彩篇章亦處處可見。可以說他是清初關中地區詩壇不容無視的作家之一。雖然于歲辭鄉漫游,但生于斯長于斯對其詩歌創作產生的影響持續終生,并且其文名才氣在遠游前就已在家鄉地區為人稱道。從地域文化角度來看,其悲壯蒼?的詩風帶有鮮明的西北地域色彩,在一定程度上表達了西北文學的風格與特征。明清兩代的文學根本上是以江南為中心,學界研究也多把重點放在江南文學上,對西北文學的關注度較低。因此,以文學地理形態為背景,來研究清初西北文人的詩歌創作形態,可以填補學術界對于明清時期西北文學研究的缺乏,對關中地域文學的整體把握也有所助益。第三,有利于對清代前期詩歌創作和詩歌風格的全面研究。由于各個時代詩歌創作的成就不同和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不同等等原因,人們對詩歌的研究多集中在唐宋及之前,元明以降,特別是有清一代的詩歌研究就相對顯得薄弱一些,這種現狀也不利于對中國古典詩歌的整體研究。清詩是整個清代文學中不容無視的一局部,它作為中國古典詩歌開展的最后一個歷史時期的產物,是重要的,具有時代特色的,而其取得的成就也是不容小覷的。從歷史政治角度來看,清前期是一個敏感的時期,相對應的,文壇所發生的變化,文人創作內容的變化,風格的轉變,都值得研究。清前期,詩人們主要分為兩大“陣營〞:遺民詩人和“專家〞詩人。遺民詩人以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等為代表,而“專家〞詩人那么以錢謙益、吳偉業,施閏章、宋琬等為代表。遺民詩是清初詩歌的‘‘個重要現象,不但作家作品眾多,也取得了相當大的藝術成就。“專家〞詩人以錢謙益和吳偉業為最突出的代表人物,他們的詩歌技巧相當之純熟。除去這兩大方面,還有的就像屈復一類詩①陳祖武?清初學術思辨錄?,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年,頁。緒論人,本身不是遺民,自然就沒有“遺民詩人〞這個身份,卻也不與“專家〞詩人同道而謀,始終保持自己獨有的創作理念,詩歌藝術亦表達自己獨有的風格。這一類人數量也不少,以地區而論,關中詩人群體中就有一局部,如王又旦、康乃心、李楷、張晉等,屈復也是其中一員。他們雖然經歷、愛好各有不同,但關中學者質樸勁健、躬行實踐的“秦地〞風氣對他們的影響頗重,他們的詩中始終保有一種對道德品節的追求與堅持,對自身修養的不斷磨礪。他們大多懷有一種遺民情懷,關注民生、思念故國是他們詩歌創作的主題。如王又旦?送家叔季鴻先生游淮上謁后土祠?見其詩集?黃湄詩選?就表達了對于明清易代的悲?感慨,康乃心也有詩?郡中感懷二首?見?莘野先生遺書?等詩,表達了對百姓的關心和對社會動亂的悉心描繪。而屈復,在他們之中是比擬突出的一位,?那么因為他的詩作有相當篇幅都是對民生疾苦的關注,對故國的思念和對當權者的挖苦影射,比之其他詩人,更見其真誠情懷;二那么也同他現實主義的追求和寄托手法的詩學理論實踐息息相關。因此,對其詩歌進行研究,可以一窺清前期詩歌創作的人體狀況,有助于全面把握清詩開展的規律。第四,現有的屈復詩研究較為薄弱。從文學角度來講,屈復的詩歌創作根本表達了其詩學理論,所作詩歌多以寄托為主,在藝術上,表達了清剛悲?的風格特征。雖然當世有一些文人肯定了其詩歌成就,但也有局部人表達了對其詩歌創作的批評,甚至對其為人的不滿。屈復?弱水集?乾隆年間曾被列為四庫禁毀書目,這可以看做是統治階級對屈復的一種態度。沈德潛?清詩別裁集?道:“惟過自矜許,好為大言。而一二標榜之人,至欲以一悔翁抹倒古今詩家。于是學者毛舉疵瘢而苛責之,悔翁無完膚矣。〞∞他在孫枝蔚小傳中更是嚴厲批評道:“近有秦人指屈復,筆者注,胸無典籍,好為大言。〞②近代劉錦藻在其?清續文獻通考?中曾說:“復,字見心,??惟其人好自尊大,故杭世駿?詞科掌錄?力詆之。〞可見對屈復的詩歌,當時是有一局部人持貶斥態度的。當然,當時包括后世,也有對屈復詩歌是持贊賞態度的,?蒲城縣新志?中有這樣的字句:“詩道自明季以來,王、李運衰,鐘、袁派作。至漁洋主盟,標唐賢三昧以興天下之耳目。而復以窮愁布衣,取鑣其后,沉郁頓①沈德潛?清詩別裁集?卷二?八,清乾隆二十五年教忠堂刻本,頁。②同①,卷十二,頁。③劉錦藻?清續文獻通考?,卷二百七十九經籍考二十三,民國景十通奉,頁。緒論挫,悲壯蒼?,筆驚風雨,詞泣鬼神,益合少陵、放翁、李崆峒之佳者一爐而冶。江南李元基評為江南第一,信不虛也〞①。雖然地方志中的評價不可作為對屈復評價的唯一標準,但除了地方志中,當時以及后世對屈復為人作詩持表揚態度的也不在少數。?清史列傳?文苑傳?評價屈復詩歌日:“其詩渾勁質樸,獨開新面,托意非凡〞。鄭坤在?清名家詩人小傳?中說道:“今讀其詩,如怨如慕,如泣如訴。知先生之托,固白有出入天地而莫可窮詰者,古之傷心人,別有懷抱,缺乏為外人道也〞,王相在?國初十家詩鈔?中也有這樣的論斷:“屈弱水之寄托遙深,清奇濃淡,異曲同工,堪為后學楷模〞。清末樊增祥在其詩?題屈悔翁弱水集?中,也高度評價了屈復的詩歌創作:“江南塞北屢經由,愧疚諸王致禮羅。已嘆甲申逢國難,何心已未占詞科。屏風賦就歸裝急,野史亭荒夕陽多。袁沈同時輕薄甚,豈知萬古有江河。〞鑒于對屈復的詩歌作品存在截然相反的評價,筆者力圖通過對其詩歌文本的解讀,爭取做出一個較為公允的客觀評價。從這個角度來看,對屈復?弱水集?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屈復一生著作十分豐富,留存下來比擬重要的不僅有詩集?弱水集?,還有一部楚辭研究專著?楚辭新注?,一部唐詩別集詮解?玉溪生詩意?,還有?百硯銘?一卷,為詩人晚年所著,以石喻人,寄托詩人高潔的品德。但是目前學界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楚辭新注?上。近年來,國內外開始出現對屈復的研究論文和著作,特別是他的?楚辭新注?八卷、?玉溪生詩意?八卷、?唐詩成法?五卷等著作受到了研究楚辭、唐詩、樂府等專門學者的注意。此外,屈復還有評點杜詩的?杜工部詩評?十八卷,雖未流傳下來,但其評點的具體內容卻被杭世駿和余重耀⑦過錄出來,并經過當代學者曾紹皇的整理,根本已恢復屈復點評杜詩的原貌,喲可說是屈復研究的一大進展。但是對于屈復的研究并不全面,特別是對其詩歌,這一能夠完整全面表達詩人一生學識、思想的詩歌集?弱水集?卻①李體仁、王學禮?陜西省蒲城縣新志?,成文出版社中國方志叢書。②王鐘翰點校?清史列傳?卷七十一?文苑傳?三,華書局年版,頁。③鄭方坤?名家詩鈔小傳?三叢書集成初編卷四,中華書局年版,頁。④王相?國初十家詩鈔?第十,屈復?弱水詩?八卷卷首,道光十年信芳閣活字印本。⑤樊增祥?樊山集?卷十一清光緒十九年渭南縣署刻本。“袁沈〞,指袁牧,沈德潛。⑥杭世駿年一年,字大宗,號堇浦,浙江仁和今杭州人⑦余重耀年一年,;弓遁廬,浙江諸甓人。⑧曾紹皇所撰文章?杜詩評點:被有意擱置了的杜詩學文獻??從杜詩學與文學批評史的視閾出發?,中國文學研究,年期。緒論鮮見研究,對其詩歌內容和藝術的更深層次分析研究還根本處于空白狀態,亟待研究。世紀年代以來,學界對清詩的研究趨于興盛,但是對屈復的研究一直很薄弱,存在不少缺憾。盡管有論文涉及,但其數實在寥寥無幾,僅有的幾篇論文也僅僅是對詩人生平及作品作了簡要介紹,并不深入,而且不乏錯漏之處,且尚無以屈復詩歌作為首要研究對象的論文專著。涉及屈復的論文,多集中在其楚辭研究專著?楚辭新注?上,對其?玉溪生詩意?的研究也有一些,但是關于屈復的家世背景、生平交游及其詩文思想、藝術特征的研究還很不充分。以以下出與此篇論文主題相關的研究成果:?清初具有民族氣節的蒲城詩人屈復?曹冷泉?人文雜志?年期?清初愛國詩人屈復?原志軍、郭昭明渭南師專學報?年期?四庫禁毀書目中的三部清初陜西詩文集一溉堂集、槲葉集和弱水集?郎菁?圖書館雜志?年期?屈復及其主要著作?李艷華?時代文學?上半月期?清代三秦詩人群體研究?冉耀斌南京師范大學博士論文已經發表的幾篇與本次論文主題相關的論文中,李艷華的?屈復及其主要著作?對屈復的主要幾部著作作了大致的介紹,在介紹?弱水集?時對詩歌作了簡要的分類與介紹,對于其詩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征也有簡單分析,另外也有版本介紹。但是由于篇幅所限,論文對?弱水集?的分析還不夠深入,較為簡單。郎菁的?四庫禁毀書目中的三部清初陜西詩文集一溉堂集、槲葉集和弱水集?介紹了陜西人所著三部詩文集?溉堂集?孫枝蔚、?槲葉集?李柏以及屈復的?弱水集?,清乾隆時被列入四庫禁毀書目。文中指出同出一脈的反清思想是部詩集遭禁毀的根本原因。但是對于?弱水集?思想的分析仍是淺嘗輒止。另外兩篇論文如曹冷泉的?清初具有民族氣節的蒲城詩人屈復?,以及原志軍、郭昭明的?清初愛國詩人屈復?對屈復都作了比擬全面的介紹,重點集中于屈復的生平、交游、才德以及詩歌思想與藝術的分析,問題在于有些簡略,雖然各個方面都有涉及,但每一局部的論述都不夠系統化。對于屈復其人其詩的把握還不是很到位,特別對屈詩思想及藝術的分析也不夠詳盡,沒能完全表達屈復詩歌的獨特性。此外,南京師范大學冉耀斌博士的論文?清代三秦詩人群體研究?緒論著力研究清代三秦詩人群體。作為其中一員,屈復也出現在他的論文中,對屈復的思想論述的比擬深入,但失于對其生平經歷及交游考證之充分尚有缺乏,且篇幅僅占一節,有些可深入探討的地方僅淺嘗輒止,但已見其用心,對屈復研究的進一步深入有較大的幫助作用。總體而言,目前學界對屈復及其詩歌并沒有全面而系統的研究。第一章屈復的生平及交游第一章屈復的生平及交游第一節明末清初關中地區社會背景及士人心態明末社會動亂,矛盾鋒利。社會政治腐敗,官吏的貪暴,賦役的繁重,明末清初西北戰亂,天災人禍不斷,導致關隴地區社會不穩定。經濟中心的南移自兩宋始,也致使本地區開展緩慢,昔日富庶的政治經濟中心也逐漸沒落凋敝,禍不單行,自然氣候的惡劣更是造成關中地區的連年饑饉。清朝是我國長期封建社會的最后一個王朝。明代走到萬歷后期,已經是腐敗不堪,盛世早己一去不復返。明思宗崇禎皇帝即位年后不久,就爆發了李白成等人的農民起義,各地紛紛響應,轉眼問這場明末的起義活動席卷了大半個中國。年,李白成攻入北京,推翻了明王朝的統治,崇禎帝白縊。而后吳三桂等引清兵入關,最終清兵打敗李白成大軍,統治了全中國。這一場歷史巨變,從李自成起事年到南明永歷帝被絞殺,明朝覆滅年、三藩之亂平定年,戰火彌漫歷時約五十余年。戰爭帶來的總是破壞。戰亂頻繁,社會動亂,加之統治者昏聵無度,使得民生凋敝,社會經濟狀況極度糟糕,而這種種給明末清初的人民帶來的身體傷害和心靈創痛之大,更是空前強烈。究其原因,自然是因為此次改朝換代是不同于尋常的朝代更迭,而是一次“我族類〞的“以夷變夏〞,這給傳統士人階級特別是明遺民帶來了沉痛的打擊,讓他們產生了一種濃郁的生存焦慮,明末清初的士子們就在這樣的歷史環境中顛沛翻騰。關中地區的情況比擬復雜。李白成起義首先從關隴地區爆發,而三藩之亂時,陜西的王輔臣策應清兵,反叛吳三桂,又使關中地區陷入了戰爭的陰霾。關中自明末起就災荒不斷,根據袁林先生?西北災荒史?統計,關中地區嘉靖年間爆發大面積冰雹災害,明熹宗天啟年問年又爆發旱災,特別是年、年,旱災到達頂峰期,并引發蝗災,最終造成大饑荒,“一年無雨,草木枯焦〞,“餓殍載道〞,“民相聚為盜〞,種種慘狀不必言說。正在此時爆發了高迎祥、李白成領導的農民起義。清初關中地區的社會環境、人文淵源,乃至遺民社會的結構形態,與江南、第一章屈復的生平及交游淮海、嶺南地區大異。自明末農民起義起,關隴地區就戰火不斷,當地一些士人的父兄鄉鄰或其本人就曾參與到戰亂之中。清統治者入關定鼎京師后,又揮師西向,戰亂使得許多百姓遷移到東部、南部地區。如此動亂反復的政治局勢,造成了生存于其間的關隴士人的心態和人格更趨復雜化。這不僅影響了明遺民,其實對于清初出生的關中士人,也同樣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究其原因,大約是因為清初出生的士人,他們的父輩祖輩依然是明人,而就關中地區來說,明末的大動蕩他們參與其中,農民起義時他們也曾采取各種手段來進行抵抗。屈復的叔父諧吉就死于吳三桂屠蒲城之時,康熙七年出生的屈復雖然不是遺民詩人,但由于家庭、社會等各方面的整體作用,特別是他又深受遺民詩人影響,因此他的作品與遺民詩在思想內容上有共通之處,甚至曾被孫靜庵誤選入?明遺民錄?。屈復強烈的民族思想和反清思想始終貫穿其作品之中,他受當時社會現實和士人心態的影響很大。戰爭平定后,當地士人面對動亂不安,經濟根底薄弱的現實生活,多選擇或隱逸或出外游學。屈復就是在這樣的狀況下選擇走出關中,出外游歷。第二節屈復的家世生平屈復祖籍陜西蒲城,即今陜西省渭南市蒲城縣。屈姓為洛川大姓,屆氏是當地名門望族。屈林,字伯翁,南宋末年出生,祖籍湖廣漢陽。在南宋末年元朝初年,因平定戰亂、整理政事有功,被封為“宣德王〞。后受奸臣進讒言,遣屈林世襲敷城令今陜西洛川。約在元朝,屈林八世孫屈遵道因任蒲城縣令,其后裔落籍蒲城縣罕井鎮清代名日旌賢里尉家村一帶,屈遵道為屈林家族蒲城宗支的立戶公。約明朝中后期該宗支開始遷入蒲城縣北關。該宗支人丁繁盛,才人輩出,雖無顯貴者但出仕任縣令以上官員者眾多,屈復就出自該宗支,為屈林第十八世孫。雖然家族中無大通顯者,卻也是“世食明粟〞的書香門第。∞屈復高祖名模,為邑庠生,屈復父親屈必旦,字祥門,號儉巷。固屈復妻王氏,為同邑王詵次女,其長女亦曾許配屈復,后婚禮未成而病逝,王詵遂以次女許之。王氏去世后,時在山東郯城留居的屈復續弦當地何氏。屈復無子女,宗族以其曾孫屈來泰為其后人。另一位對屈復人格有重大影響的是他的叔父屈諧吉。屈諧吉,據?屈氏宗譜?知其為屈銓四世孫,屈復為屈錢,音同鍋五世孫,①轉引自屈旗星?屈林家族:內遷關中的楚國屈氏貴族后裔二?。②李體仁、王學禮?蒲城縣新志?,成文出版巾國方志叢書。第一章屈復的生平及交游屈銓為屈錢長兄。屈諧吉在吳三桂圍蒲城時站在城樓上叱罵吳為‘千古罪人’,待蒲城被吳三桂攻破后被其所殺,同日蒲城死難的無辜百姓達萬余口。據傳蒲城攻陷后,城中尸骨累累,時常聽到有野鬼哭聲,當人厲聲喊“殺〞,鬼哭聲就逐漸不聞于耳,但過一會兒又出現,每夜如此,哭聲不斷直至天明。當時城中陰森凄?驚懼之狀,可想而知。清圣祖康熙二十五年,這一年屈復十九歲年,應童子試考得全縣第一。就在這一年,屈復萌生了游歷山水名勝的想法并付諸行動。得到其父允許后,他遍游關中古跡名勝,拜訪當地名人大儒。他先赴富平縣拜訪了“關中三李〞之一的李因篤,是年李因篤年一年五十五歲。李因篤視屈復為忘年交,留談旬日,為作紀念,屈復寫下了?謁李子德大史?,中有詩句提到李因篤對屈復的親近之心:“孝章雖忘年,上感通家子。〞之后又造訪梅縣李柏,李柏年一年是年五十七歲。屈復得李柏留談月余。雪木先生即李柏賞識屈復并加以鼓勵,臨別時更步送二十余里。之后屈復本想在這年十月帶病前往周至拜訪李額二曲,無奈行至半路病體難支,友人劉伯容及其弟昭昆加以勸阻,遂不成行,枷屈復對此事深感遺憾。是年經過流曲川,寫下詩作?過流曲川?,描述了順治六年吳三桂與反清復明的明降將王永強在流曲川的戰爭過程,以及王永強敗,吳三桂軍破城而入,三月十八日進行屠城的史實。屈復在關中遍游名勝古跡的同時也寫下許多詩篇,如?登堯山?、?漫泉?、?溫塘?、?金粟堆?等。康熙三十年年之前,西北已經有多年發牛局部旱災,這一年和次年西北爆發了大面積旱災,“渭水僅尺許〞,一些地區泉涸河斷,旱災造成大饑荒,“關中大早,民饑,繼以疫,民死大半〞④,康熙三十一年秋天,陜西饑荒嚴重,特別是關中、商洛地區,“陜西饑,疫。〞饑荒引發的瘟疫更讓普通人家①?屈氏宗譜屈林家族世系?,屈群英整理,轉引自屈旗星?屈林家族:內遷關中的楚國屈氏貴族后裔二?。②屈復?弱水集?卷一,清乾隆七年賀克章刻本,頁。⑧?弱水集?卷四詩?太白仙洞歌贈李雪木先生?,詩后有記:“丙寅冬,予與侄孫佩玉抱病晉謁。山〞冰雪滿天,共數晨夕。??時先君在堂,遄歸度歲,先生步送二十余里。〞清乾隆七年賀克章刻本,頁。④?弱水集?卷一?貉屋道中?:“在家苦愁思,出門苦病驅〞。卷一?過貞賢里?尾記:“二曲先生頹,歲丙寅,予年十九,冰雪中扶病晉謁。〞清乾隆七年賀克章刻本,頁。⑤?弱水集?卷四?過流曲川?自序:“康熙丙寅,予始經行此川即流曲川。川在邑城西六十里,屬富平縣。〞清乾隆七年賀克章刻本,頁。⑥?華縣縣志稿?民國三十八年。⑦同②⑧雍正?陜西通志?,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卷四十八。第一章屈復的生平及交游的生活雪上加霜。就在康熙三十一年,屈復父親屈必旦貧病交加,終于支撐不住逝世了。屈復三歲即喪母,二十五歲又喪父,家中只余一病妻。一介書生,身無所長,此時的屈復陷入了空前的生活窘迫與精神困惑,他需要尋求新的生存境域,并通過文學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思想,記錄自己的生活。他在一組為族中從侄敬止送行的詩中分析了自己的生存狀況,并表露出想要遠游的想法。這首詩是這樣說的:“三秦五載饑,富者日以貧。貧者半溝壑,生者鬻兒孫。吾家祚衰薄,十代為清門。富貴忽已過,舊業少田園。一冬無雨雪,旱魃又三春。遠游亦良策,但恐行路難。〞①在同一組詩中,屈復也有這樣的詩句:“丈夫志四海,豈必老一隅。〞康熙三十三年年,這一年,屈復決定離家游歷,時年二寸。七歲。臨行前作?別草堂?、?別鄰人?、?別病婦?、?別先君墓?等詩。除了關中,屈復首先來到洛陽、開封等地,遍游名勝,認識了高僧醉雪,秀才孫云霞,談論詩文,共賞美景。又在洛陽認識了新安進士呂履恒,自此成為終生摯友,往來唱和不斷,常有詩書往來。兩年后即康熙三十五年年進京,寓居一載,期間作?秋柳?四首,以此組詩初探京城詩壇。屈復詩名逐漸遠播,一時學詩者競相拜其門下,達官顯貴也多有意親近,屈復卻總是持疏離態度。次年又云游于齊魯河濟之問。在此期間,受郯城知縣劉三異之邀,留在郯城并設館于貢士張偕六家,從此郯城成其第二故土。康熙三十六年年,屈復游歷至濟南,認識了濟南郡丞王寄堂及其幕僚胡秋潭名大中,字秋潭,并與胡秋潭成為好友,后胡秋潭去世時,屈復哀而作詩以悼念。④康熙三十八年年春天,應呂履恒之約,赴山西寧鄉。當年六月回到山東,行至沂州,任羲六留復于文山讀書。當年冬由山西南下,首次游歷江南,至揚州、金陵、蘇杭等地。此后又游歷山西江南一帶,康熙四十年年返回郯城從事著述,居住在貢士張諧六家中的杏花園。④康熙四十一年年,屈復得知自家鄉傳來的消息,發妻工氏病逝,屈復悲哀不已。后續弦郯城何氏,此后屈復都居住在山東郯城。直到康熙五十七年①?弱水集?卷一詩?送從侄敬止攜家之襄陽?,清乾隆七年賀克章刻本,頁。②?弱水集?卷十詩?送胡秋潭旅櫬歸桐城?。③?弱水集?卷二?文山吟?序:“己卯春,余將游江南。沂州任羲六留余讀書文山,司事者弗從。六月,復還山東,聞任子於山齋署余一座山,因作文吟??〞。④?弱水集?卷十五有詩?辛巴冬張楷六杏花園,有鳥舉止。鳴聲嘹亮,羽毛亦復雅靜。莫能名者,詩六首?。第一章屈復的生平及交游年,時刑部尚書巢可托寄齋、內閣學士賽爾赫號曉亭、國子監司業岳禮號蕉園、司監馬授疇等,聯名邀請屈復赴京二次入京。在京期間屈復住在巢可托家的凈業湖上。此次在北京屈復交到許多朋友同道,相互間談經講詩,宴集酬唱,寫下許多詩篇。雍正五年年屈復自北京出發,二下江南。去往蘇州、寧波、杭州等地。作有?至蘇州?、?登虎丘?、?杭州?、?游西湖?等詩。清世祖雍正七年年游至金陵今南京,∞作詩數首,而后返回郯城。清世祖雍正八年年應京中友人及門人相邀,三度入京。這次在北京的時問長達十二年,到乾隆七年年,屈復此時已經七十五歲,才離京至郯城。在郯城留居一年后,屈復第三次決定下江南。這一次他首先到了揚州,友人劉藻蘇村、高士鑰景萊閱讀過屈復所著?唐詩成法?、?玉溪生詩意?后,贊為“此后學之標準也〞②,籌資刻印。五月后,屈復前往蘇州。七月初,曾孫屈來泰由陜西至蘇州,意欲接屈復回陜西蒲城,但此時屈復身體狀況已經很差,幾乎不能遠行,于是在蘇州又滯留一年有余。直到乾隆十年年,屈復七十五歲高齡,執意要回關中故里,并決定先去郯城向親友告辭。到郯城后痼疾發作,十分嚴重,最終病逝于郯城,屈復想要落葉歸根的愿望最終也未能達成。屈復青年時拋棄功名,二十七歲辭鄉漫游,在外著述授徒五十余年,期間三上北京,三下江南,生活經歷不可謂不豐富。而期間更是結交了不少好友,這些經歷對其詩歌創作的影響極其深遠。第三節屈復的交游往來屈復自二十七歲辭鄉漫游,至七十八歲辭世,一‘直流寓在外,足跡遍布大江南北,曾到過河南、山東、山西、江蘇、浙江以及北京一帶。每到一處都會結交朋友,與他們過著詩酒唱和的生活。而這些朋友身份不一,有明朝遺民,有僧人布衣,有新朝文人,也有朝廷官員,滿清貴族。與他們的交往,對屈復的文學創作以及思想性格都有一定的影響。屈復生于關中地區,從他的?弱水集?中可知,其在辭鄉漫游前就拜訪過當①?弱水集?卷八?金陵古跡?自序云:“六朝故都,城郭公室。??于時己酉,尋游問所謂遺跡者,斷瓦殘石,煙消雨寂矣。〞②?唐詩成法?卷首,乾隆二十九年刻本。第一章屈復的生平及交游地大學者,有“關中三李〞之稱的李因篤和李柏。這二人對當時年僅十九歲的屈復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李因篤年年,字子德,號天生,陜西富平人。與整屋李頤、鄖縣李柏并稱“關中三李〞。李因篤不僅關學造詣深厚,并且也是當世以詩文顯世的文學家。清初許多名家大儒曾對其給予很高的評價,如顧炎武曾在李因篤家中庭柱題詩:“文章來國士,忠厚與鄉人。〞①傅山在其詩?為李天生作?中也有:“何事亭林老,朝西擬筑壇〞,詩中自注云:“寧人即顧炎武向山云,近日文章之事當推天生為宗主,歷敘司此任者至牧齋,牧齋死而江南無人勝此矣。〞固李柏年一年,字雪木,號太白山人,陜西邱縣人。與富平李因篤、整屋李頤并稱“關中三李〞。李柏是明末清初關中著名的學者、文人,是關學的重要傳人。雪木講學以終,從未出仕。?陜西通志?言“其學貫穿百家,勃萃理窟〞,李因篤曾說過:“關中三李余行季,素以虛聲聞于人,自問恒多過情之恥。行伯中孚李先生、行仲雪木李先生學業文章誠足羽翼六經,發蒙振聵。〞④清人賀瑞麟?創修李雪木先生祠堂記?中說:“二曲理學,天生文學,雪木那么高隱,成就雖各有不同,要其根本之地,未嘗不一。〞屈復出關后首先來到了與陜西相鄰的河南。河南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的發源地,中原河洛、三商文化源遠流長,蘊育了許許多多的詩人學者,屈復在這里遇到了三位至交好友,分別是孫云霞、醉雪禪師,和新安進士呂履恒。屈復在其詩?洛陽古跡?詩前小序中有記錄:“洛陽天地之中,周漢故都,唐宋陪京。山川宮關、園囿古跡猶存。予出關邂逅孫茂才扶蒼、醉雪禪師,五月又值新安進士。詩酒游覽,觸目興懷。??〞他們不僅談詩論文,更重要的是他們已滲透到彼此的生活中,不僅僅是詩友,更是真正意義上的摯友。在屈復晚年時,都時常回憶起這幾位年少時的好友,可以說他們將友誼一直延續終生。孫扶蒼,名云霞,洛陽諸生,生平不詳。從屈復留下來的詩中,可以看出孫云霞家境貧寒,卻好為詩文,結交詩友,同屈復趣味相投,乃是知己知音。現錄屈復贈與孫云霞的詩幾首以作分析。①吳懷清?關中三李年譜?,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年版,頁。②傅山?霜紅龕集?卷九五言律,清宣統三年丁氏刻本。③雍正?陜西通志?卷六‘.三,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頁。④引自王于京?槲葉集序?,見李柏?太白【人槲Ⅱ‘集?卷首,民國二年李氏重刻本。⑤?太白山人槲葉集?副刊賀瑞麟?創修李雪木先生祠堂記?,民國二年李氏重刻本。⑥?弱水集?卷大詩?洛陽古跡?,清乾隆七年賀克章刻本,頁。第一章屈復的生平及交游贈孫扶蒼名云霞,洛陽諸生。桃花流水氣浩浩,電光照空墨華老。青黎酉焰五夜寒,桂枝桂花荊棘草。洛陽得名三十載,幾回抱璞璞空好。我方破產過關東,夕陽古寺偶相逢。平生知音一片心,茶鐺煙霧生白虹。①銅駝禪院,孫扶蒼攜酒見過菲菲者花,裊裊者柳。離離春色,客心何有。戍鼓鐘聲,催月入牖。假設有人兮,篝燈握手。君讀我詩,我飲君酒。一讀百篇,一飲一斗。日月其邁,遭逢不偶。風起夜寒,松柏同吼。這首詩中就可以看到屈復同孫云霞的惺惺相惜,“一讀百篇,一飲一斗〞,自己嘔心瀝血寫就的詩篇有人能夠讀懂,而知音特地帶來的美酒也正可以佐之,可謂詩酒友俱在,人生之樂事遲孫扶蒼、方允初不至夕陽結彩半香臺,花徑禪扉幾度開。秋靜風云星早出,巢多松柏鳥初回。細看如水芙蓉劍,聊引澆書瀲滟歪。不解瓊林雙玉樹,此生何事走塵埃。除了這些屈復在洛陽與孫云霞交游的詩篇,屈復離開洛陽,分開后也專門作①弱水集?卷四,清乾隆七年賀克章刻本,頁。②‘弱水集?卷二二,清乾隆七年賀克章刻本,頁。③?弱水集?卷九,清乾隆七年賀克章刻本,頁。第一章屈復的生平及交游詩數首以懷孫秀才,例如卷四有?棗亭詩?,詩前小序更是回想了當初相交時的種種,情深意切,感情充分。棗亭詩有序文人孫扶蒼,貧,居洛陽。每菜根斗酒,招我棗林下,遂名日棗亭。洛陽城中多廣廈,故人貧居屋無瓦。洛陽才子多少年,故人作詩擅風雅。萬木搖落石氣青,云階月色孤且清。當時傾蓋膠口心,往往相招飲棗亭。有時黑風吹白雪,雪花翻空雜黃葉。一聲長嘯歸去來,黃河曲里層冰裂。即今飄蕩欲何之,禪燈四照空所思。禪燈四照空所思,飲棗亭兮復何時。又如卷七中有五言律?懷孫扶蒼?:漂泊無今日,安知獨厚余。典衣沽雪夜,賒米炫冰廚。古寺時相問,逢人強嘆譽。此情天下薄,遙拜洛陽廬。此詩飽含對老友的思念之情,而孫云霞過世后,屈復更是傷心惆悵,晚年時常想起當初在洛陽時的情形,在一首寄給穎禪師的詩中,流露出對故人舊地的懷思:寄穎禪師城東桃李有余香,四十年來夢洛陽。云散雪飛無處所,春山如畫晚蒼蒼。孫云霞茂才、醉雪禪師皆物故。這首詩短短四句,卻有種蒼老的哀?感自字里行間溢出。①?弱水集?卷四,清乾隆七年賀克章刻奉,頁。②?弱水集?卷七,清乾隆七年賀克章刻本,頁。③?弱水集?卷十四,清乾隆七年賀克章刻奉,頁。第一章屈復的生平及交游呂履恒也是屈復這一時期結交的朋友。呂履恒,字元素,河南新安人。生卒年均不詳,約清圣祖康熙中前后在世。康熙三十三年年進士,官至戶部侍郎。工詩,著有?夢月巖詩集?二十卷,末附詩余二十四首,?四庫總目?傳于世。沈德潛?清詩別裁集?中有記:呂履恒,字元素。河南新安人,康熙甲戌進士。官至戶部侍郎,著有?夢月巖集?。少司農時言,詩者多欲尊宋祧唐,而作者志趣不但不落唐以下,并蘄追六代以上而從之,可云特立獨行者矣。今后人之詩尚能篤信家學。寥寥數語,不僅道出呂詩特點,同時也對其詩壇地位作了評價。康熙五十九年年,此時屈復五十三歲,人生已走了一大半的他時常回憶起年少時的人和事。他寫下一組?懷友詩?,詩前自序:庚子春,村居日永感與時會,愛而不見者十有二人。賦詩十一章,自浪游二十七載,海內交好,故土為多。已盡于此,良非意所軒輊。交有后先,因次之。他年或有知我生平者,竦密于中,錙銖斯在。其中有一首寫到呂履恒:新安新安,吾平生知己。庚辰以前詩,皆所評定,不著姓名,但書其地。九泉之下,負此良友。哀哉買妾姑蘇臺,市田洛陽縣。自許靖郭君,謂余云:家有讒君者,吾舉靖郭君事折之。盟約誓當踐。新安左司農,久要有斯綣。評我黑石作,可追魏與漢。長葛古黌宮,銅駝舊禪院。一行官日高,廿載書遂斷。金骨易銷鑠,貝錦何燦爛。顧茲屋梁月,猶靚千里面。佳集如獲璧,微名不在卷。贈答搜篋笥,焚之不忍看。歸田賦良久,黃粱醒已半。①見沈德潛:?清詩別裁集?,清乾隆二十五年教忠堂刻奉,卷十七“出履恒〞條目。第一章屈復的生平及交游薄游偶傳聞,屢訊余萍泛。去歲至燕,家孝廉士范及先吏部老仆,并言訊予蹤跡甚殷。畢世固多賢,賞音難再見。屈復自言呂履恒是其知己,從詩里也可看出,屈復對老友故去的感傷,知音不在,寫下的詩篇也無人可賞,正是“賞音難再見〞。在洛陽之時,屈復常與呂履恒互相拜訪,比方以下這首詩:新安進士過訪銅駝禪院赤龍啾啾空際落,腰衩盤籃風細索。寶蓋簇軒氣如虹,玉山朗朗照樓閣。素女曾染五色絲,繡罷彩云繡花枝。枝頭紅杏作春浪,輕舟應泛太液池。昭容御座隔紗見,拾才不識六翮雁。司馬之孫柱史子,玉堂玉樹清如水。我亦帝命金魚家,大食刀生銅花紫。無人為淬口鵜膏,踏天割云云不蔫。古寺蕭蕭天馬來,何時方試萬里才。屈復離開洛陽后繼續向東行,康熙三十五年年屈復進京寓居一載,途中同呂履恒以詩代書相往來。如卷十一的這首?丙子春,自洛之燕。道中以詩代二答新安進士五十韻?。后呂履恒邀約前往山西寧鄉,屈復欣然赴約,并作詩表達了自己將要見到老友的喜悅之情:晤新安遠燈引夕路,云密暗寧鄉。五載一相見,依然蘭蕙香。歡言酌春酒,飛雪集山堂。宦況冷如此,素心終不忘。這首詩作的時間的康熙三十八年年,屈復此時三十二歲,距離上次①?弱水集?卷二,清乾隆七年賀克章刻本,頁。②?弱水集?卷四,清乾隆七年賀克章刻本,頁。③?弱水集?卷七,清乾隆七年賀克章刻奉,頁。第一章屈復的生平及交游相見已隔五年,是以心情格外沖動。這五年問,屈復自洛陽之北京寓居一載,又云游于齊魯河濟之間,暫居山東郯城兩年,而后決定下江南游歷。正在此時,呂履恒發出邀約,屈復便暫時擱淺方案,轉而赴山西寧鄉與老友相見。短短五年時間,屈復的經歷卻并不單調,也正是因此,他的心態亦有變化,對世情冷暖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也更加珍惜朋友情誼,于是才有了詩最后的感慨“宦況冷如此,素心終不忘〞,這是詩人自己的剖白,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在他的另一首詩?話舊?中,也提到了他與呂履恒的真摯友情:西窗燭影圓,孔李亦忘年。人語石樓雪,月?山寺煙。通家諸子侄,來者盡豪賢。此意足千古,寒風曉漏前。并在詩后講到了與呂履恒的一見如故:“新安與吾族叔同甲戌進士。是歲五月,偶遇洛陽寺。給月夜?,同人咸集,新安及之予日:有五不可。萍水相逢,一;處貧為韜,二;遺笑鄉里,三;人貴自立,四;年家無伯叔,五也。假設以文章道義交,那么可必年誼。請勿復敢見矣。新安變色日:是何言也。我亦有志千古者,遂定交。乙卯冬仲夜,在石樓署雪中圍爐,日:吾子侄堅持年誼,不肯降行輩,喻再四不從。話舊達旦〞罾。在屈復離開洛陽前往開封時,呂履恒作詩?長歌行送友人游大梁?為屈復送行,其中有這樣的詩句:“君不見,秦川客子,曠世之逸才,吟詩百篇酒百杯。但見飲盡市中酒,不知詩似黃河天上來。〞極高地評價了屈復的才華,詩中也表達了自己對友人屈復的推崇:“婕妤羞見邢夫人,低頭下泣不敢炻。我織流黃,君織紈素,五絲為章不如衣,故思君:兮未敢言。〞固這樣的彼此應和還有很多,無一不表達了屈復同呂履恒之間的惺惺相惜之情。屈復家貧,出關漫游所費皆是朋友資助。?消暑詩?十六首自序云:“吾年二十七出關浪游,今七十有六矣。凡一粒一絲寸胥點墨,皆賴友朋,然得力者少。〞囝不少人正是欽佩于屈復的才華,主動相助,提供旅資,提供住處,或提供一份①?弱水集?卷七,清乾隆七年賀克章刻本,頁。②列①③呂履恒?夢月巖詩集?,清雍卜年刻本。④同③⑤?弱水集?卷十四,清乾隆七年賀克章刻本,頁。原詩在“令予記情素〞句后還有一句“監結如膠第一一章屈復的生平及交游職業。還有一些人愿意為屈復的著作刻書籌印,為屈復作品的流傳作了巨大的貢獻。屈復也寫下了許多詩篇來記錄與他們的交往。清康熙三十六年年,屈復一路漫游至齊魯河濟之間,期間認識了濟南司馬王寄堂和他的幕僚胡秋潭名大中,字秋潭,而胡秋潭與屈復的友情也一直持續了下去。屈復在?懷友詩?中有一首就是思念故友胡秋潭的:胡秀才大中江南桐城人老友胡秋潭,交納半天下。令予乇情素,禮敬猶諸父。昔我去京華。就別臥疾處。流光能幾時。已綠庭前樹。祝茲青蔥色。念彼霜霰故。愛至然疑作。獨繞孤根步。胡秋潭去世后,屈復甚為悲哀,同友人一同集資送胡秋潭的靈柩回到桐城,作詩為其慟哭。送胡秋潭旅櫬歸桐城有序雍正乙巳正月,予方醵金送胡秋潭還鄉里。三月朔八,遽卒旅館.時長子侍側。至十四,子始聞訃,往哭之,已移柩郊野。久之為具棺易斂,懼難行遠也。秋七月,同尹侍讀、岳光祿一齋、胡茂才萬春諸同人,合資送旅櫬南歸。臨行奠以此詩,每吟一過,淚痕在紙。嗚呼貧且賤假設此,不獲使老友生還,后之覽者,知予于交情實有深愧。二十八年今去茲,終天應悔遠游時。太公逼秋潭游京師,遂抱終天之悔。敝簏空貯胸中血,秋潭著有?詩經解綱目篡要等書,俱未就.詩、古文、詞亦多散遺.丹桂須生墓上枝。秋翁嘗言:即位列臺司,不如鄉試中式。廬水恨深江水淺,佳兒歸旱大兒癡。人間痛我長貧賤,較送生還半載遲。空口不阻旅魂飛,好逐銘旌出帝畿。在日投誰知己分,經秋嗟我送君歸。楮錢難復先人業,泉路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GB/T 45475.2-2025塑料聚苯醚(PPE)模塑和擠出材料第2部分:試樣制備和性能測定
- 大腦銀行招工合同協議
- 夫妻解除貸款合同協議
- 大陽臺單間出售合同協議
- 地鋪早餐店轉讓合同協議
- 大型線箱采購合同協議
- 大巴做廣告租賃合同協議
- 固定資產交換合同協議
- 大棚裝修合同協議
- 國企聘用制合同協議
- 自然保護地分類分級-知識培訓
- 管道支吊架調整施工方案
- 船舶運輸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預案
- 植被恢復合同模板
- 《財務報表探析案例:格蘭仕財務報表探析(定量論文)6500字》
- 2024年6月第2套英語四級真題
- 包裝標準規范要求
- 2024年湖北省武漢市中考數學試題含答案
- 手術室急危重患者的搶救與配合
- xx鄉衛生院執行“三重一大”制度實施方案
- 新進(轉崗)職工三級安全教育培訓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