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shù)民族服飾特點_第1頁
少數(shù)民族服飾特點_第2頁
少數(shù)民族服飾特點_第3頁
少數(shù)民族服飾特點_第4頁
少數(shù)民族服飾特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中國服裝史

民族服飾文化{羌族、拉祜族、回族、水族、俄羅斯族、哈尼族、毛南族、}組員:芮玲玲尹曉蕾劉芳葉慧敏蔣亞玲衛(wèi)菁羌族◆中國羌族(古羌和現(xiàn)代羌族)--------一個歷史最為悠久的民族羌族,主要聚居地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縣、汶川、理縣,現(xiàn)有人口約32萬人左右。今天的羌族正是古代羌支中保留羌族族稱以及最傳統(tǒng)文化的一支,與漢族、藏族、彝族、納西族、白族、哈尼族、僳僳族、普米族、景頗族、拉祜族、基諾族等為兄弟民族,皆出自古羌?!羟甲宓慕桑簨D女分娩時在門外掛枷單或背兜,忌外人入內(nèi),家有病人時在門上掛紅紙條,忌外人來訪;不能跨火塘或用腳踩三角架,也不能在三腳架上烘烤鞋襪衣物;忌坐門檻和樓梯;飯后不把筷子橫在碗上,也不能倒扣酒杯。

日常習俗羌族民間大都一日兩餐,即吃早飯后出去勞動,要帶上饃饃(玉米面饃),中午就在地里吃,稱為“打尖”。下午收工回家吃晚餐。主食大都離不開面蒸蒸。經(jīng)常食用的面蒸蒸是將玉米粉放在甑子內(nèi)蒸成顆粒狀,即可當飯食用,有時將洗凈的大米拌到玉米粉里,或?qū)⒂衩追郯璧酱竺字姓?,稱為“金裹銀”或“銀裹金”?!舴椊裉斓那甲迦耍蠖噙€穿著傳統(tǒng)的民族服裝。羌族人民的服飾樸素、美觀而具特色。古代羌族多著皮制、毛制衣裝。明代以來紡織業(yè)發(fā)達起來,則較多以麻布衣服取代皮、毛裝。解放后至今,服飾的面料更加多樣化。男子喜包青色頭帕,冬季有的還喜帶狐皮帽,穿麻、棉、綢、毛面料的長衫,有的長衫飾有花邊。外套為無袖的羊皮或毛、棉制皮褂,可以防寒、遮雨、墊坐,且適于勞動?!裟凶幽_裹毛制或麻、棉制的綁腿,有的飾有花紋,能保溫、濾水、護腿,腳穿皮鞋、云云鞋、繡花編耳子鞋和膠、布、草等鞋。束毛、麻、棉制腰帶,系吊刀、火鐮和皮、繡花綢、綿裹兜子,用以裝錢、子彈、火藥及煙等物。羌族男子多穿自織麻布長衫,長過膝蓋,多為白色或藍色,外套羊皮褂子、腰系吊刀和皮制錢兜。穿布鞋或滿耳草鞋,靠近藏區(qū)的地方,穿藏裝藏革化的較多,但刺繡的圖案仍自有特點,羌族男子一般裹羊毛制的綁腿,束腰帶。◆婦女服飾鮮艷多彩。頭飾因區(qū)域不同分三類。一類絕大多數(shù)包青色頭帕,繡以花紋,再覆繡花頭巾,鮮麗多彩。黑虎地區(qū)婦女則包白色頭帕,紀念傳說中的英雄格魯從波,以為孝。西北部包括赤布蘇、理縣等地婦女頭頂瓦狀繡花黑頭帕。羌族婦女皆著繡花長衫,系黑色羊毛腰帶或紅棉腰帶、繡花圍腰,后腰系繡花飄帶。喜戴銀牌、領(lǐng)花、耳環(huán)、耳墜、手鐲子、戒指等金、銀首飾和稱為“色吳”的橢圓形項鏈。每逢節(jié)日喜事,羌女盛裝艷麗,雍容華貴。拉祜族拉祜族與彝族、哈尼族、傈僳族、納西族、基諾族等屬于同一族源。拉祜族源于甘肅、青海一帶的古羌人,早期過著游牧生活。后來逐漸南遷,最終定居于瀾滄江流域。其服飾也反映了這種歷史和文化的變遷,既具有早期北方游牧文化的特征,也體現(xiàn)了近現(xiàn)代南方農(nóng)耕文化的風格和特點。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瀾滄江流域的思茅、臨滄兩地區(qū)婚姻、節(jié)日一夫一妻制

不同氏族的男女,只要年齡相近、雙方情投意合都可通婚,不受輩份的限制。男女婚前社交極為自由,每到夜晚,或在田野或在村寨中的空屋內(nèi),圍著火塘,吹著“巴烏”或口弦,彼此表達戀情。若是不同氏族的人聚會,雙方都彬彬有禮。男女定情后,男方請媒人攜2~4對松鼠干巴和1公斤酒到女方家求婚。節(jié)日

過年拉祜語叫“扣扎”或“扣木扎”,是一年中最大的節(jié)日。臘月二十四全村打掃室內(nèi)外環(huán)境,凈身沐俗,據(jù)說不干凈年神不來,年成也就不吉利。大年三十以前,家家戶戶忙著宰牛殺豬,舂粑粑。

禁忌日常生活中的禁忌有:兒媳不能同分公、弟媳不能同夫兄同桌吃飯,接遞東西也不能直接過手,不能隨便進入公公和夫兄的“阿泡”。無論已婚或未婚的女子,在長輩前不能取下頭巾,更不能披頭散發(fā)。有花斑的馬被認為是“神馬”,布谷鳥被認為是“天雞”,禿尾巴的蛇被認為是“龍”,任何人不得打殺傷害。殺豬殺雞時一定要看卦,雞的眼睛明亮、豬的膽汁多為吉卦,意味一切大吉大利,于什么事都可放手,反之則為兇卦,行一切事均須小心謹慎。飲食食物分生食和熟食兩種。熟食主要是烤和煮。

食俗拉祜族主要分布在中國南方的云南省南部。"拉祜"一詞是這個民族語言中的一個詞匯,"拉"為虎,"祜"為將肉烤香的意思。因此,在歷史上拉祜族被稱做"獵虎的民族"。宗教信仰拉祜族認為自然界有一種可敬可畏的神秘力量——精靈主宰著,他們把這種精靈稱為“內(nèi)”,存在于天地、日月、星辰、山水和人體之內(nèi),天氣好壞、谷物收成高低、人畜康寧與否都與“內(nèi)”有關(guān)。隨著“內(nèi)”觀念的形成,產(chǎn)生了一種所謂懂得“內(nèi)”、能與“內(nèi)”往來的“畢莫”,為人占卜和舉行祭祀儀式。哈尼族哈尼族大多居住在海拔800至2500米的山區(qū),主要從事農(nóng)業(yè),梯田稻作文化尤為發(fā)達。墨江的紫膠,產(chǎn)量居全國之冠。西雙版納僾尼人居住的南糯山,是飲譽中外的普洱茶主產(chǎn)地之一。逶迤連綿的哀牢山,有茫茫的原始森林和許多受國家保護的珍禽異獸。紅河自治州個舊市,是聞名我國的“錫都”。服飾哈尼族的服飾,因支系不同而各地有異,一般喜歡用藏青色的哈尼土布做衣服。男子多穿對襟上衣和長褲,以黑布或白布裹頭。婦女多穿右襟無領(lǐng)上衣,下身或穿長褲或穿長短不一的裙子,襟沿、袖子等處綴繡五彩花邊,系繡花圍腰,胸佩各色款式的銀飾。紅河縣部分地區(qū)葉車婦女的服飾獨具特色。婦女頭戴白布縫制的尖頂軟帽,后面一截燕尾邊沿繡有精美的花紋;上著靛青色對襟短袖寬口土布衣,無領(lǐng)無扣,用10余厘米寬的五彩腰帶圍腰;下穿緊身超短褲,視短褲緊勒至現(xiàn)出臀部原形為美,短褲以下全部裸露。直至不久前,不管夏日寒冬,她們都憑此打扮下田耕作、上山砍柴。被稱作“拉八”的短褲,深為少女喜愛。她們自裁自縫,穿時褲口緊貼大腿一層層向臀部上卷并向內(nèi)別,最后短褲縐褶成了七道的倒“八”字形。葉車女子向以多衣為榮,因為它表示家庭富裕又顯得好看。上衣分外衣、襯衣、內(nèi)衣三種,通常在內(nèi)衣下擺處加數(shù)道青藍色假邊,顯得鱗次櫛比,令人目眩。不過,到了年節(jié)喜慶之日,姑娘們就真的多衣了:七件外衣、七件襯衣、一件內(nèi)衣。同時,手戴銀手鐲,胸前掛一對銀鏈,腰的兩側(cè)掛銀片和銀泡泡,走起路來叮當作響,顯得多姿健美。這種古樸奇特的裝束來源于它的歷史傳說。相傳很早以前,葉車人由昆明附近南遷時,被強族圍困,為求生存,他們將男子用鍋灰抹黑面部,女子則改穿短衣褲,分多路出擊,突圍終于成功,最后遷入今滇南各地定居。為了紀念這次突圍,葉車婦女便將那時的穿著沿襲下來了。毛南族毛南族也是中國人口較少的山地民族之一。毛南族自稱“阿難”,意思是“這個地方的人”。稱謂表明他們是嶺西的土著民族。雖然毛南族人口較少,但他們卻以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文化聞名于世。服飾毛南族衣飾基本上與附近漢、壯族相同。過去,毛南族男女都喜歡穿藍色或青色大襟衫和對襟衫。男子穿唐裝或琵琶上衣。婦女穿十分漂亮的鑲有兩道花邊的右開襟上衣,褲子較寬并滾著花邊,女裝在袖口、褲腳上鑲有紅色或藍、黑色的邊條飾,不著裙。頭上留辮梳髻。戴手鐲、銀牌等各種飾物。不論男女都穿青、藍兩色服裝。除喪事外,忌穿白色衣服。毛南族婦女還特別喜歡戴花竹帽“頂蓋花”,過去新婚婦女往往要戴著它走親戚。男女衣服顏色喜歡藍青定自染的青色和藍色,很少穿黃色和白色,只有孝服用白布縫制,忌穿白色衣服串門。服孝男女穿白衣,要進別家時,要把白衣、白巾脫于門外才能進屋,否則主家認為兆頭不好。毛南族對自己穿的衣服(特別是貼身衣)很珍視,叫作“本身”,漢意是“靈魂”,因此自己穿的衣服不亂丟,怕別人拿去靈魂,帶來病災(zāi)。婦女忌袒胸露乳。毛南族鞋毛南族婦女愛穿繡花鞋,有“雙橋”、“貓鼻”、“云頭”等三種形式,“雙橋”鞋是用紅、綠兩種顏色在鞋面上鑲兩條花邊,象兩座石拱橋橫跨河面,也象一對彩虹吸水,因而得名?!柏埍恰毙梦迳◣嫔蠘?gòu)成勾頭形的鞋尖,尖頭活象小花貓的鼻子。“云頭”鞋的鞋面繡有云藕圖案,這些精致的繡花鞋通常是要赴喜宴和走親時才穿的,平時在家穿黑色布鞋毛南人走遠路、趕圩多數(shù)穿草鞋,草鞋用竹殼、竹棉和禾米草編織而成。毛南族的銀器飾物給婦女兒童增添了光彩,除了銀手鐲外,還有耳環(huán)、銀項圈、銀麒麟、銀環(huán)、銀簪、“五子登科”帽飾、銀釵、銀梳等。青年婦女戴上耳環(huán),表示已出嫁或訂婚了,小孩戴銀鎖驅(qū)邪禳災(zāi)?;刈迨侵袊植甲顝V的少數(shù)民族,在居住較集中的地方建有清真寺,又稱禮拜寺。公元7世紀中葉,大批波斯和阿拉伯商人經(jīng)海路和陸路來到中國的廣州、泉州等沿海城市以及內(nèi)地的長安、開封等地定居。公元13世紀,蒙古軍隊西征,西域人大批遷入中國,吸收漢、蒙古、維吾爾等民族成分,逐漸形成了一個統(tǒng)一的民族——回族?;刈寤刈逖y(tǒng)

回族是以中東阿拉伯、波斯族系為主體,兼容吸收了蒙、漢、維、藏、傣、白等民族,以伊斯蘭為強有力核心而凝結(jié)成的一個天授的穆斯林民族?;刈搴推渌滤沽置褡逡粯樱哉J主獨一為民族向心力。宗教習俗回族人在居住較集中的地方建有清真寺,由阿訇主持宗教活動,經(jīng)典主要是《古蘭經(jīng)》,信徒稱“穆斯林”。生活習俗固守回族傳統(tǒng),遵循教規(guī),講究衛(wèi)生,不吃豬肉,狗肉,動物的血液等。伊斯蘭教回族服飾禁忌回族服飾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在回族聚居區(qū)中,回族群眾依然保持著中亞人的傳統(tǒng)穿衣打扮。最顯著的特征便是:回族特點的穆斯林服飾——男子多帶小白帽,女子帶各種花色的頭巾?;刈宸椀闹饕獦酥驹陬^部。男子們都喜愛戴用白色制作的圓帽。圓帽分兩種,一種是平頂?shù)?,另一種是六棱形的。講究的人,還在圓帽上刺上精美的圖案。回族婦女常戴蓋頭。蓋頭也有講究,老年婦女戴白色的,顯得潔白大方;中年婦女戴黑色的,顯得莊重高雅;婦女戴黑色的,顯得莊重高雅;未婚女子戴綠色的,顯得清新秀麗。不少已婚婦女平時也戴白色或黑色的帶沿圓帽。圓帽分兩種,一種是用白漂布制成的,一種是用白線或黑色絲線織成的,往往還織成秀美的幾何圖案。服裝方面,回族老漢愛穿白色襯衫,外套黑坎肩(老鄉(xiāng)稱“馬夾”)。回族老年婦女冬季戴黑色或褐色頭巾,夏季則戴白紗巾,并有扎褲褪的習慣。青年婦女冬季戴紅、綠色或蘭色頭巾,夏季戴紅、綠、黃等色的薄紗巾。

回回帽:男子戴的無檐小白帽,亦稱“禮拜帽”,回族傳統(tǒng)男帽,一種無沿小圓帽。回族在禮拜磕頭時,前額和鼻尖必須著地,戴無沿帽行動更為方便,遂發(fā)展成為一種服飾習俗。回回帽從顏色上看,通常有白、灰、藍、綠、紅、黑等顏色,有的是純色,也有很多帶伊斯蘭風格花邊或圖案、文字的,如星月圖案、阿拉伯文的“真主至大”、“清真言”等,可根據(jù)季節(jié)和場合的不同選擇戴那種合適。一般春夏秋季戴白色帽最多,冬季戴灰色或黑色?;刈迥凶臃椈刈鍕D女的衣著打扮也是很有特點的。一般頭戴蓋頭(也叫搭蓋頭)。蓋頭,旨在蓋住頭發(fā)、耳朵、脖頸?;刈逭J為這是婦女的羞體,應(yīng)該加以遮蓋。戴蓋頭的習俗,一是受阿拉伯國家的影響。在阿拉伯地區(qū),原來風沙很大,水源較少,人們平時難以及時沐浴凈身。為了防風沙、講衛(wèi)生,婦女們自己縫制了能遮面護發(fā)的頭巾。后來許多阿拉伯、波斯商人把這種習俗帶到中國。二是受伊斯蘭教的影響?!豆盘m經(jīng)》說:“你對信女們說,叫她們降低視線,遮蔽下身,莫露出首飾,除非自然露出來的,叫她們用面紗遮住胸膛,莫露出首飾……”中國回族女性雖然已棄用面罩,但也以頭巾護頭面,一般把頭發(fā)、耳朵、脖子都遮掩起來,久而久之逐步形成了回族婦女戴蓋頭的習慣?;刈逶诖魃w頭前,有的將頭發(fā)盤在頭頂,有的留把把頭,將頭發(fā)盤在腦勺后,戴上帽子,爾后再戴蓋頭。回族女子服飾回族穆斯林忌食豬肉、狗肉、馬肉、驢肉和騾肉,不吃未經(jīng)信仰伊斯蘭教者宰殺的和自死的畜禽肉,不吃動物的血等;忌諱別人在自己家里吸煙、喝酒;禁用食物開玩笑,也不能用禁食的東西作比喻,如不得形容辣椒的顏色像血一樣紅等;禁止在人前袒胸露臂;凡供人飲用的水井、泉眼,一律不許牲畜飲水,也不許任何人在附近洗臉、或洗衣服。取水前一定要洗手,盛水容器中的剩水不能倒回井里?;刈宓娜粘o嬍澈茏⒁庑l(wèi)生,凡有條件的地方,飯前、飯后都要用流動的水洗手,多數(shù)回族不抽煙,不飲酒,就餐時,長輩要坐正席,晚輩不能同長輩同坐在炕上,須坐在炕沿或地上的凳子上。另外,舀水、舀飯均不得往外舀?;鼗刈褰啥砹_斯族中國具有俄羅斯血統(tǒng)的人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純血統(tǒng)的俄羅斯人;一部分是俄羅斯人與中國各民族通婚產(chǎn)生的混血兒,其中主要是俄羅斯人與漢族通婚產(chǎn)生的混血兒。

中國的俄羅斯人并非中國的土著,而是從俄羅斯遷移到中國的。俄羅斯人最早移民中國是在元代。當時,作為元帝國首都的大都(今北京)就有俄羅斯人居住?!对贰分杏袃商幱嘘P(guān)俄羅斯人生活在大都的記載,《元史》中“俄羅斯”這個詞的漢字記音是“斡羅思”。但是,這部分移入中國的俄羅斯人與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俄羅斯人沒有關(guān)系,因為他們并沒有作為一個獨立的族群延續(xù)下來,而是融入漢族或蒙古族中。服裝裝飾紋樣

俄羅斯族婦女的頭飾頗具特色,年輕姑娘與已婚婦女的頭飾有嚴格區(qū)別。少女頭飾的上端是敞開的,頭發(fā)露在外面,梳成一條長長的辮子,并在辮子里編上色彩鮮艷的發(fā)帶和小玻璃珠子。已婚婦女的頭飾則必須嚴密無孔,即先將頭發(fā)梳成兩條辮子,盤在頭上,再嚴嚴實實的把辮子裹在頭巾或帽子里面,不露出來,否則就被認為是不禮貌的行為,尤其在長輩面前更不許外露頭發(fā)。

服飾聚焦

俄羅斯族傳統(tǒng)服飾,婦女上身穿粗布襯衣,外面罩上一件無袖、高腰身、對襟的長袍,下身穿毛織長裙。男子的內(nèi)衣是斜領(lǐng)麻布襯衫和細腿褲,頭戴呢帽或帶耳罩的毛皮帽。逢年過節(jié)時,年輕小伙子喜歡穿彩色襯衫。男女的外衣大同小異,春秋季節(jié)穿粗呢上衣或長袍,冬季穿羊皮短外套或皮大衣。夏季,農(nóng)民穿一種用樺樹或柳樹皮條編成的簡易鞋子(類似草鞋),冬天則穿氈靴或皮鞋。

俄羅斯族男子多穿長及膝蓋的套頭襯衫和細腿褲,春秋穿粗呢上衣或長袍,冬天則穿羊皮短衣或皮大衣。喜慶節(jié)日,小伙子愛穿彩色襯衣。婦女在夏季習慣于穿粗布襯衣,外套無袖、高腰身的對襟長袍,下穿毛織長裙。喜慶節(jié)日,婦女們喜歡穿綢制的繡花襯衣。男女都穿氈靴、皮靴和皮鞋。男子普遍喜歡戴呢帽和帶耳罩的毛皮帽。婦女的頭飾有獨特的風俗,婚前婚后界限森嚴:姑娘梳辮子時,要同時把彩色發(fā)帶和小玻璃球編在辮子里,辮子長長地下垂,頭發(fā)可以露在外面。已婚婦女的獨辮被兩條辮子取代,盤于頭頂,再用頭巾或帽子罩上。

水族自稱“海水”,意為水人。人口36萬(2008年)。早在秦漢以前,嶺南地區(qū)以及東南沿海一帶就居住著許多部落,據(jù)測水族是從其中一個叫做“駱越”的部落發(fā)展起來的。清代人們稱其為“水家苗”、“水家”,解放后正式定名為水族。現(xiàn)主要聚居在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其余分部在獨山、荔波、都勻、榕江等縣和廣西南丹、宜州、融水、環(huán)江、都安、河池等縣、市(自治縣)。廣西境內(nèi)的水族2007年有1.4萬余人。水族水族有自已的語言,水族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侗水語支。過去曾有一種叫“水書”的古老文字,其中象形文字多,仿漢字甲骨文、金文多,通用的單字只有一百多個,僅限于宗教活動中使用,在日常生活中通用漢文。水族的民間文學多以口頭文學流傳于世。信仰多神,相信萬物有靈,少數(shù)信天主教。最有名的舞蹈是銅鼓舞,民間藝術(shù)有剪紙、石雕、編織、銀飾加工等?!八也肌保ň炮淝嗖迹┛椚揪?,獨特的“豆?jié){印染”工藝(又稱豆?jié){畫)已700多年歷史。水家布

忌諱:在家里隨地吐痰、吹口哨、跨火塘;不能在長者面前翹腿;忌殺白雞和待客;產(chǎn)婦家三日內(nèi)忌外人進入。日常食俗

水族地區(qū)盛產(chǎn)水稻,日常主食以大米為主,輔以小麥和雜糧。一日三都以酸菜湯、辣椒水加蘿卜,南瓜和蔥蒜為菜肴,有時也要磨些豆腐。水族喜歡糯米飯、糯米糍粑、湯粑、粽子和用糯米做成的各種油炸食品,并作為饋贈親友的禮品。水族人民愛吃魚,除浦魚外,歷史上還有養(yǎng)魚的習慣。常吃的有鯉魚、鮒魚、鯖魚、鱖魚等。水族也有吃火鍋的習慣,其時將火鍋置于鐵火架或泥爐上,先把肉類、豆腐、蔥、姜、蒜、鹽等佐料放入鍋內(nèi)煮沸,食用時隨吃隨加入新鮮蔬菜,另外備有辣椒和佐料碟供就餐者選用。節(jié)慶、禮儀食俗

端節(jié)是水族民間一年之中最隆重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相當于漢族的春節(jié),水族有本民族的歷法,以農(nóng)歷九月為歲首,每年農(nóng)歷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水歷十二月至新年二月),每逢“亥日”,各村寨輪流“過子去作客吃酒。為了不影響生產(chǎn),節(jié)約財物,端節(jié)已改在三秋農(nóng)忙之后農(nóng)歷十一月的第一個“亥日”舉行,以慶賀豐收。按傳統(tǒng)習慣,過端節(jié)之前一個晚上,只能吃素?!跋樵粕窕ⅰ笔撬鍌鹘y(tǒng)工藝品,利用水族傳統(tǒng)的祥云圖案布貼,精湛的套繡工藝,把水族崇拜的老虎造型表現(xiàn)得靈巧精美。但隨著歲月的流逝,布老虎工藝幾乎失傳?!跋樵粕窕ⅰ笔怯伤骞媚锼握淦?,聯(lián)合百余名工人精心刺繡而成水族刺繡"祥云神虎"榮獲"世界杰出手工藝品徽章認證"

水族服裝水族在建國前處于封建地主經(jīng)濟發(fā)展階段,以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為主,主產(chǎn)水稻,兼事手工業(yè),善于紡織、染布,崇尚黑色和藏青色。這個特點,在水族的服飾上有鮮明的表現(xiàn)。水族男子穿大襟無領(lǐng)藍布衫,戴瓜皮小帽,老年人著長衫,頭纏里布包頭,腳裹綁腿。婦女穿青黑藍色圓領(lǐng)歷襟寬袖短衣,下著長褲,結(jié)布圍腰,穿繡青布鞋。水族在服飾上禁忌紅色和黃色,特別禁忌大紅、大黃的熱調(diào)色彩,而喜歡藍、白、青、三種冷調(diào)色彩。他們不喜歡色彩鮮艷的服裝,相反,他們喜歡色彩淺淡素雅,認為這才是美的。這表達了水族獨特的單一的服飾審美觀,那就是樸素、大方、實用。水族服裝裝飾水族女服多以水家布縫制,無領(lǐng)大襟半長衫或長衫。長衫過膝,一般不繡花邊。而節(jié)日和婚嫁盛裝與平時截然不同?;槎Y服上裝的肩部一圈及袖口,褲子膝彎處皆鑲有刺繡花帶,包頭巾上也有色彩繽紛的圖案。頭戴銀冠,頸戴銀項圈,腕戴銀手鐲,胸佩銀雅領(lǐng),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