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赤壁賦》市公開課獲獎課件省名師優質課賽課一等獎課件_第1頁
《后赤壁賦》市公開課獲獎課件省名師優質課賽課一等獎課件_第2頁
《后赤壁賦》市公開課獲獎課件省名師優質課賽課一等獎課件_第3頁
《后赤壁賦》市公開課獲獎課件省名師優質課賽課一等獎課件_第4頁
《后赤壁賦》市公開課獲獎課件省名師優質課賽課一等獎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后赤壁蘇軾1/28

《自題金山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余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逝世前兩個月所寫,自嘲政治事業無成。但從中能夠了解,蘇軾文學上蓋世功業卻是在屢遭貶逐逆境中建立。2/28寫作背景元豐三年(1079年),蘇軾因作詩諷刺王安石新法(“烏臺詩案”),被捕入獄。出獄后,被貶黃州團練副使。為排遣內心郁悶,他泛舟赤壁,先后寫下了前、后《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

《后赤壁賦》是《前赤壁賦》續篇,也能夠說是姐妹篇。

3/28過黃泥之坂有酒無肴履巉巖登虬龍攀棲鶻之危巖俯馮夷之幽宮玄裳縞衣戛然長鳴羽衣翩躚俛而不答bǎn,通“阪”,山坡yáo,菜肴chán,山勢高險qiú,有角小龍hú,隼別名,一個猛禽píng,馮虛御風gǎo,白色絲綢jiá,鳥叫聲piān,xiān,舞蹈fǔ,通“俯”讀準字音4/28

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于臨皋。二客從予,過黃泥之坂(bǎn)。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已而嘆曰:“有客無酒,有酒無肴(yáo)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舉網得魚,巨口細鱗,狀似松江之鱸(lú),顧安所得酒乎?”歸而謀諸婦。婦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須?!笔菤q:這一年.望:農歷每個月十五。另外農歷每個月初一叫朔,十六叫既望最終一天叫晦。將:準備。歸:回。從:跟隨。既:已經。盡:全,都。仰:抬頭。顧:環視。行歌相答:邊走邊唱,相互對答。已而:過了一會兒。月白風清:月色皎潔,清風吹拂。如此良夜何:怎樣度過這個良夜呢??。浩冉?。顧:可是。安所:從哪里。謀:商議。諸:“之于”合音,兼起代詞“之”和介詞“于”作用。

不時之須:突然、隨時需要。5/28第一段翻譯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從雪堂出發,準備回臨皋亭。有兩位客人跟伴隨我,一起走過黃泥坂。這時霜露已經降下,樹葉全都脫落。我們身影倒映在地上,抬頭望見明月高懸。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高興;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詩,相互酬答。過了一會兒,我嘆惜地說:“有客人卻沒有酒,有酒卻沒有菜。月色皎潔,清風吹拂,這么美好夜晚,我們怎么度過呢?”一位客人說:“今天黃昏,我撒網捕到了魚,大嘴巴,細鱗片,形狀就象吳淞江鱸魚。不過,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議,妻子說:“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用來應付您突然需要。”第一段:寫重游赤壁之前情景。夜游黃泥坂6/28

請找出第一段中寫景句子,景色有什么特點?作者心情怎樣?題為赤壁,可這里寫并不是赤壁?為何?平靜樂

黃泥坂初冬月夜,景色清朗,靜謐寧馨。

良宵、美酒、貴賓、佳肴,使夜游赤壁興致更濃,為游赤壁作鋪墊。7/28

于是攜酒與魚,復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予乃攝衣而上,履巉(chán)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虬(qiú)龍。攀棲鶻(hú,一個猛禽)之危巢,俯馮夷之幽宮。蓋二客不能從焉。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肅然而恐,凜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復:再次。游于赤壁之下:狀語后置。“于赤壁之下游”。斷岸:絕壁,陡峭崖岸。曾日月之幾何:才相隔多少日子。攝衣:提起衣襟。上:上岸。履:踏。披:撥開。踞:蹲。虎豹、虬龍:虎豹狀巖石,虬龍般樹木。棲:宿息。危巢:高高鳥巢。幽宮:深宮。蓋:這里是連詞。從:跟隨。悄然:憂傷。肅然:正肅恐懼。凜乎:恐懼之感。反:同“返”,返回。放:放任。中流:江中心。聽:聽憑,任憑。止、休:停泊,停留。8/28第二段翻譯

就這么,我們攜帶著酒和魚,再次到赤壁下面游覽。長江流水發出聲響,陡峭崖岸高峻直聳;山巒很高,月亮顯得小了,水位降低,礁(jiāo)石露了出來。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覽所見)江景山色再也認不出來了!我就提起衣襟上岸,踏著險峻山巖,撥開紛亂野草;蹲在虎豹形狀怪石上,又登上形如虬龍樹枝,攀上棲鶻做窩高崖,俯視水神馮夷深宮。兩位客人都不能跟著我到這個極高處。(我)劃地一聲長嘯,草木被震動,高山與我共鳴,深谷響起了回聲,大風刮起,波浪洶涌。我也不覺憂傷悲傷,感到恐懼,以為這里使人害怕,不可久留。回到船上,把船劃到江心,任憑它漂流到哪里就在那里停泊。第二段:描寫游覽赤壁所見初冬景物,與初游景色大不相同。9/28前赤壁后赤壁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

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特點:寧靜清幽)(特點:險峻、冷清、深幽)時隔三月,初冬赤壁又有怎樣景象呢?10/28面對眼前赤壁之景,蘇軾發出了怎樣感嘆?從中暗含蘇軾怎樣情感?“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對赤壁之景舊顏不再感嘆實際暗含對世事改變無常,年華逝水無奈蓋嘆;更有對大自然造物之神奇驚嘆。11/28歷史背景當初,宋與西夏交戰慘敗,全軍覆沒,死者約六十萬,宋神宗也抑郁而死,大宋王朝從此一蹶不振,美好江山,滿目凄涼。12/28蘇軾獨自歷險,無人能從。當他登上峰頂后,突然“劃然長嘯”。你怎樣了解蘇軾“劃然長嘯”?1、表示登上峰頂后那種壯懷激烈激昂之情,好像自己就是宇宙精靈,天地主宰。2、抒泄貶謫黃州以來心中所積壓種種郁悶之意。激昂樂13/28長嘯后蘇軾為何又“悄然而悲”、“凜乎不可久留”?這種情感在《前赤壁賦》里有表達嗎?與自然和而為一后,詩人又震撼于大自然偉力,而深感個體渺小,正如《前赤壁賦》所寫:“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高昂情緒陡然低落,轉為高處不勝寒憂懼、傷感。14/28面對大自然偉力,蘇軾在激昂悲傷后,采取了什么行動?表達他怎樣情感態度?順其自然,隨遇而安淡泊?!胺炊侵郏藕踔辛?,聽其所止而修焉?!?5/28夜游赤壁情感經歷改變:江山不可復識劃然長嘯凜乎不可久留聽其所止而休無奈、驚嘆

激昂樂

悲傷、恐懼隨遇而安淡泊16/28

時夜將半,四顧寂寥。適有孤鶴,橫江東來,翅如車輪,玄裳縞(gǎo)衣,戛(jiá,象聲詞)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須臾客去,予亦就睡,夢一道士;羽衣翩躚(piānxiān),過臨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樂乎?”問其姓名,俛(fǔ)而不答?!傍Q呼噫嘻!我知之矣,疇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顧笑,予亦驚寤(wù)。開戶視之,不見其處。時:這時。顧:看,四面。寂寥:冷清寂寞。適:恰好。橫江:橫穿江面。東:名詞作狀語,從東。掠:搽過。西:向西飛去。須臾:過了一會兒。去:離開。翩躚:飄然起舞。過:走過。揖予:向我作揖。俛:(fǔ),同“俯”,低頭。之:你底細。疇昔:過去,以前。過:經過。顧:回頭。驚寤:驚醒。寤,wù。處:地方。17/28第三段翻譯

這時快到午夜,望望四面,以為冷清寂寞得很。恰好有一只鶴,橫穿江面從東邊飛來,翅膀像車輪一樣大小,尾部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白羽如同雪白衣衫,它“戛戛”地拉長聲音叫著,擦過我們船向西飛去。過了會兒,客人離開了,我也(回家)睡覺。夢見一位道士,穿著羽毛編織成衣裳,輕快地走來,走過臨皋亭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說:“赤壁游覽高興嗎?”我問他姓名,他低頭不回答?!班?!哎呀!我知道你底細了。昨天夜晚,邊飛邊叫經過我船上,不就是你嗎?”道士回頭笑了起來,我也突然驚醒。開門一看,卻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第三段:述游罷就寢后夢中所見——道士化鶴。18/282、“我知之矣”中“之”指是鶴乃道士所化。那么道士笑而不答意味著什么?

鶴象征義:形貌出眾,有高貴幽雅、超凡脫俗、仙風道骨特征,有高人隱士之風,被視作仙禽和長壽之物。傳說中鶴能翩翩于仙凡之間,不受任何拘束。傳說中修道之人能夠化而為鶴。所以鶴是超然物外,隨緣任化道家精神象征。

作者寫了夢見所遇道士為鶴化身這一情節暗示作者希望在精神上升騰入自然,將自己升華而與大自然合為一體曠達之思。此時孤鶴、道士、作者已經三位一體。這種想法與道家文化對蘇軾影響密不可分。

19/284、你又怎樣了解作者在夢鶴化為道士后又增添醒來尋找道士一筆?夢是一個追求,不過現實是所追求未必能取得。“不知其處”表明作者內心面對前途、理想、理想迷茫,如同茫茫夜色般無跡可求,不禁讓人感嘆人生如夢,以此結尾意味深長。蘇軾經常在儒家主動入世和道家消極避世之間徘徊迷惑,這種看似矛盾思想是其復雜感情真實表達。(再聯絡《念奴嬌·赤壁懷古》中“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思想,了解此文道士化鶴寓意。)20/28“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薄皰讹w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前赤壁賦》“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赤壁懷古》“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赤壁之游,樂則樂矣,轉眼之間,其樂安在?以是觀之,我與二客,鶴與道士,皆一夢也?!薄肚逡逛洝?1/28小結后赤壁賦,全篇著重蘇軾本身情感轉換:由景而樂樂而再游赤壁因景物而生豪壯之氣又因景物而生悲愁之后又歸于隨遇而安淡泊借夢境表示超脫塵世態度及“人生如夢”空幻感。22/28后赤壁賦,情隨景變,物我兩忘格調在蘇軾筆下流淌出來,這是平凡而不可起企及美?!八墒煊谝粓鰹碾y之后,成熟于滅寂后再生,成熟于窮鄉僻壤,成熟于幾乎沒有些人在他身邊時刻?!?/p>

——余秋雨

《蘇東坡突圍》

23/28文章主旨

這篇賦是作者在三個月后再游赤壁所作。文章著重寫山,寫冬景,但景象凄涼可怕、驚險恐怖、迷離恍惚,襯托出作者悲傷心情;末尾寫夢境,道士化鶴給文章籠罩上飄渺氣氛,流露出作者想逃避現實消極處世而又無法逃避矛盾心理。也抒發了作者人生如夢情懷。與身世相關之處客之不從:作者一直以來政治思想無人了解孤獨被貶:懷才不遇孤獨身為罪人:驚悸而孤獨24/28自讀比較前后赤壁賦異同.提醒:1)從景色描寫上去比較.2)從作者心情改變去比較.3)從游方式上去比較.25/28

前赤壁賦

后赤壁賦七月既望十月之望初秋

初冬黃州赤壁

黃州赤壁

清風徐來霜露既降水波不興木葉盡脫月出東山

月白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