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2023哈姆雷特語文教案大全5篇2023哈姆雷特語文教案大全5篇
以學生活動為主,課堂上教師以提問者的身份出現,以問題引入法激發學生的思維,帶動學生以小組活動的方式展開討論,學生總結,教師點撥。下面給大家分享哈姆雷特語文教案,歡迎閱讀!
哈姆雷特語文教案精選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教育目標:
⑴認識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思想。
⑵體會莎土比亞悲劇的特點。
⑶體會莎士比亞戲劇語言的藝術特點。
2、能力培養目標:
⑴結合人物的語言分析人物的心理。
⑵通過誦讀品味人物詩化的語言。
3、德育滲透目標:
認識作品深刻的社會意義。
4、美育滲透目標:
體味莎土比亞詩化的語言,欣賞其節奏的跌宕性和音韻的和諧性,以及體味用形象生動的詞語表達的強烈的激情。
【學法指導】
1、學習本文應從了解情節入手,了解悲劇發生的過程,進一步分析悲劇產生的原因和對兩個家庭的影響,在此基礎上分析課文的主旨。
2、閱讀漢姆萊特的臺詞,理清他心情變化的過程,從而把握人物的思想與性格。
3、結合人物語言分析人物的心理。
4、人物的語言,是人物的心靈寫照。那種對人物語言簡單的、平面的描寫,只能使人物個性流于程式化,人物形象粗放、蒼白。
5、人的內心世界是復雜的,人的個性也是各具特色的。因此,成功的文學作品中的人物語言描寫,就應當是立體的而不是平面的,是動態的而不應一味是靜態的,是豐富多彩的而不是簡單劃一的。
6、基于這樣的認識,我們認為,在莎士比亞的《哈姆萊特》中,對人物的語言描寫,就非常值得仔細品味。以羅密歐為例,他的語言,時而命令、恐嚇,時而平和親切,時而悲傷暴躁,時而不顧一切,語言的變化,實際上反映了心情的變化。人物性格的多重體現,表現在語言的變化上。
7、聯系我國的一些經典著作,也有類似的情況。古代著名文學批評家金圣嘆就曾指出文學作品中間人物性格有兩種對立因素的對照。他以《水滸》為例。指出李逵這一形象,既“魯莽”,又“奸猾”,既“粗野”,又不乏“精細”。可見中外古今在這一點上是有共同點的。
8、反復誦讀哈姆萊特的臺詞,體會莎士比亞戲劇語言的藝術特點。
莎士比亞詩化的語言,極具感染力。在教學中,應該注意加以欣賞和品味。
詩化的語言,可從下述特點體會理解:
⑴具有強烈的激情。
⑵典型的修辭特點:排比,比喻。
【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方法】
1、重點、難點:
⑴重點是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結合人物的語言分析人物的心理。
⑵難點是體會莎士比亞戲劇語言的藝術特點。
2、解決辦法:
⑴反復朗讀或分角色朗讀,讓學生仔細揣摩。
⑵可以指導學生排演節選部分,讓學生讀出其中蘊含的濃郁的詩情和人物的不同感情。
【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莎士比亞是世界文學史上杰出的劇作家。教師應簡要介紹莎土比亞的創作活動,然后重點指導學生誦讀,通過誦讀去揣摩品味劇中人物的深摯感情,讀出莎劇特有的濃郁詩情。
有條件的話,可以組織學生觀看電影、電視等錄像資料,或是利用課余時間排演成戲。
【課時安排】
1課時。
哈姆雷特語文教案精選篇2
【三維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莎士比亞及其作品。
2.理解本劇的主題。
3.結合人物的語言分析人物的心理。
4.通過誦讀品味人物詩化的語言。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反復朗讀、分角色朗讀,讓學生仔細揣摩,理清哈姆萊特心情變化的過程,從而把握人物的思想與性格,品味人物詩化的語言。
2.通過討論、探究、交流,教師點撥,結合人物的語言分析人物的心理,了解悲劇發生的過程,進一步分析悲劇產生的原因。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本劇充溢的人文主義理想及強烈的反封建意義。
【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結合人物的語言分析人物的心理。
難點是體會莎士比亞戲劇語言的藝術特點,理解本劇充溢的人文主義理想及強烈的反封建意義。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人人都希望生活中處處是喜劇,但古往今來,悲劇的陰影又總是徘徊在人世間,文學史上更是留下了許多讓人扼腕長嘆的悲劇:成雙翩飛的蝴蝶,寄托著梁山伯與祝英臺生死相依的戀情;相向哀鳴的鴛鴦,傳遞著劉蘭芝與焦仲卿雙雙殉情的悲音;酷暑六月的飛雪,昭示著竇娥那感天動地的冤情……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莎士比亞創作的震撼世界數百年的經典悲劇——《哈姆萊特》
二、作家作品
馬克思稱他是“最偉大的戲劇天才”。
本瓊斯稱他是“時代的靈魂”。
莎翁對自己作品的評價:“給自然照一面鏡子,給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目,給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態,給時代和社會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記。”
莎士比亞,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最偉大的戲劇家和詩人。他出生了,默默無聞。他去世了,舉世聞名。在整整52年的生涯中,他為世人留下了37個劇本,一卷14行詩和兩部敘事長詩。
1564年4月26日,莎士比亞出生于英國沃里克郡斯特拉福鎮的一位富裕的市民家庭。他少年時代曾在當地的一所主要教授拉丁文的“文學學校”學習,掌握了寫作的基本技巧與較豐富的知識,但因他的父親破產,未能畢業就走上獨自謀生之路。他當過肉店學徒,也曾在鄉村學校教過書,還干過其他各種職業,這使他增長了許多社會閱歷。
18歲時他和一個比自己大8歲的農場主女兒結了婚,幾年后就做了三個孩子的父親。22歲時他離開家鄉獨自來到倫敦。最初是給到劇院看戲的紳士們照料馬匹,后來他當了演員,演一些小配角。1588年前后開始寫作,先是改編前人的劇三,不久即開始獨立創作。當時的劇壇為牛津、劍橋背景的“大學才子”們所把持,一個成名的劇作家曾以輕蔑的語氣寫文章嘲笑莎士比亞這樣一個“粗俗的平民”、“暴發戶式的烏鴉”竟敢同“高尚的天才”一比高低!但莎士比亞后來卻贏得了包括大學生團體在內的廣大觀眾的擁護和愛戴,學生們曾在學校業余演出過莎士比亞的一些劇本,如《哈姆萊特》、《錯誤的喜劇》。
三、劇情梗概和人物簡介
1、劇情梗概
《哈姆萊特》也譯作《王子復仇記》,是莎士比亞的代表作。寫的是丹麥王子哈姆萊特為父報仇的故事。這出悲劇的情節是這樣的:
丹麥王子哈姆萊特在威登堡大學讀書期間突然遭遇了一系列不幸和家庭變故:父親暴亡,叔叔克勞狄斯篡位,母親改嫁給了叔叔。這一切使他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之中。后來父親的鬼魂告訴他自己是被他的叔父毒死的。哈姆萊特認為他現在的為父復仇不只是為了他自己,而是整個社會、國家的問題。他自己要肩負起這個重整乾坤的重任。他考慮問題的各個方面,又怕泄露心事,又怕鬼魂是假的,怕落入壞人的圈套,他心煩意亂,憂郁寡歡,只好裝瘋賣傻以迷惑仇敵,等待時機復仇。克勞狄斯覺察到了危險,想方設法除掉他。而哈姆萊特為了進一步證實事實真相,也授意戲班進宮演了一出惡人殺兄、篡位、娶嫂的戲劇。克勞狄斯果然驚恐萬分,倉皇退席。哈姆萊特的母親企圖勸說他忍讓,卻受到了他的指責,激憤中哈姆萊特誤殺了情人奧菲利婭的父親。狡猾的克勞狄斯這時派哈姆萊特出使英國,背后命人暗地將他處死。哈姆萊特察覺內情后中途逃回丹麥。回來后知道情人奧菲利婭因父死、愛人遠離而發瘋落水溺死。哈姆萊特悲憤交加,中了奸王的毒計。奸王利用奧菲利婭之兄雷歐提斯為父復仇的機會,密謀在比劍中用毒劍、毒酒來置哈姆萊特于死地。結果,哈姆萊特和雷歐提斯都中了毒劍,王后飲了毒酒,奸王也被刺死。王子哈姆萊特臨死囑托好友傳播他的心愿。
故事情節取材于12世紀的一部丹麥史,作者用人文主義的觀點,把這個只是單純為父復仇的故事,改寫成一部深刻反映時代面貌、具有強烈反封建意識的悲劇,通過宮廷仇殺的故事,對以克勞狄斯為首的封建專制王朝進行了無情的揭露,對王子哈姆萊特為代表的人文主義者所進行的反封建暴政的斗爭,給予了熱情的贊賞和深厚的同情。哈姆萊特的形象代表了當時進步的人文主義的思想和愿望,是世界文學名著中著名的藝術典型之一。
哈姆雷特語文教案精選篇3
學習目標
1、體會課文通過跌宕曲折的故事情節、尖銳的戲劇沖突刻畫典型人物的寫作特點;
2、掌握品讀人物的方法,培養學生對文學作品的品評能力;
3、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教學重點戲劇人物、戲劇語言的分析
教學難點個性化的語言(人物思想性格)
教學過程
一、作家作品
莎士比亞,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最偉大的戲劇家和詩人。1564年4月26日他出生了,默默無聞。1616年4月26日他去世了,舉世聞名。在整整52年的生涯中,他為世人留下了37個劇本,一卷14行詩和兩部敘事長詩。
馬克思稱他是“最偉大的戲劇天才”。本瓊斯稱他是“時代的靈魂”。
歷史劇:《亨利四世》(上下)《亨利五世》《亨利六世》(上中下)《理查二世》《理查三世》《約翰王》
喜劇:《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無事生非》《皆大歡喜》
悲劇:《哈姆萊特》《奧賽羅》《李爾白》《麥克白》
傳奇劇:《辛白林》《冬天的故事》《暴風雨》
莎翁對自己作品的評價:“給自然照一面鏡子,給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目,給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態,給時代和社會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記。”
《哈姆萊特》是莎士比亞著名悲劇之一。
“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是將人生無價值的東西撕毀給人看。”(魯迅)
二、劇情梗概和人物簡介
1、劇情梗概
《哈姆萊特》也譯作《王子復仇記》,是莎士比亞的代表作。寫的是丹麥王子哈姆萊特為父報仇的故事。具體情節略。
哈姆萊特的.形象代表了當時進步的人文主義的思想和愿望,是世界文學名著中著名的藝術典型之一。
2、節選劇情結構
第一部分(從開頭到“霍拉旭不要作聲!誰來了?”)
第二部分(從“奧斯里克上”到“他們的水泡就破滅了”)
第三部分(從“一貴族上”到結束)
3、劇中人物關系
哈姆萊特(丹麥王子)克勞狄斯(丹麥國王)
王后(哈姆萊特之母)波洛涅斯(御前大臣)
奧菲利亞(波洛涅斯之女)霍拉旭(哈姆雷特之友)
多森格蘭茲(朝臣)吉爾登斯吞(朝臣)奧斯克里(宮廷大臣)
四、欣賞
1、跌宕曲折的故事情節
問題:節選部分安排了哪些懸念呢?
問題:這樣懸念迭生的情節安排有什么好處?
2、尖銳的矛盾沖突
問題:“比劍決斗”一共有多少矛盾沖突?
3、動作化的語言
哈姆雷特(二人比劍)又是一劍;你怎么說?
(哈姆雷特:得意,納悶雷歐提斯:激怒,激起斗志)
雷歐提斯陛下,現在我一定要擊中他了。(雷歐提斯還不能下定決心殺死哈姆雷特,希望從國王那里獲得勇氣。)
奧斯里克兩邊都沒有中。(體現奧斯里克膽小謹慎的個性。)
國王我怕你擊不中他。(克勞狄斯使用激將法,迫使雷歐提斯下定決心殺死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你怎么一點也不起勁?請你使出全身的本領來吧;我怕你在開我的玩笑哩。(哈姆雷特的話激怒了雷歐提斯,使他刺出致命的一劍。)
4、個性化的語言
哈姆雷特的語言:直率,不加掩飾;喜歡用比喻,喜歡嘲弄人,很多話有一針見血的效果。
克勞狄斯的語言:親熱,和善,陰毒,足見其是一個言不由衷、笑里藏刀的家伙。
(請同學們在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
五、品評人物形象
1、品評人物的方法
聽其言,觀其行,外貌心理和神情。人物關系要理清,勿忘體察作者情。
2、在你的眼中,哈姆萊特是一個怎樣的人?(學生討論)
趣味探究竇娥與哈姆雷特
關漢卿是我國文學史上偉大的作家之一,是中國戲曲的奠基人,在世界文學史中被譽為“中國的莎士比亞”,因此關、莎二人的戲劇作品常被用于比較研究。竇娥與哈姆雷特,這兩個著名的悲劇形象分別誕生于13世紀的中國和17世紀初的歐洲,在反封建的斗爭精神方面存在著一些共性,但二者又有很大不同。
竇娥是被昏官屈判死罪的,她在滾繡球一曲中指責天地鬼神,發下三大奇愿,要感天動地來顯示冤情。竇娥對神權的大膽譴責,實質上是對封建統治的強烈控訴和根本否定。她那似巖漿迸射如山洪決堤般的憤激之詞,反映了女主人公的覺醒意識和反抗精神,也折射出當時廣大人民的反抗精神。
哈姆雷特是丹麥王子。他的叔父克勞迪斯毒死了他的父親,篡奪了王位。老國王的鬼魂顯現,把自己被害的經過,告訴兒子哈姆雷特,要他報仇。他弄清真相后,決心殺死奸王,但又顧慮重重。就在下決心動手時,不幸錯殺了戀人的父親。奸王把他送往英國,在去英國途中他逃回丹麥,在一場由克勞迪斯安排的比劍中死去。他在臨死前總算刺死了克勞迪斯,但他改變現實的重大理想并未實現。
哈姆雷特的主要對手是克勞迪斯,克勞迪斯身上集中了封建、資本主義社會的許多惡德。從這一點看,竇娥與哈姆雷特悲劇的根源都在社會。
但竇娥的命運從一開始就不能選擇,哈姆雷特則不同。他是個有理想、好思索的人文主義者,因苦苦思考“生存還是毀滅”這個問題而遲遲不能采取積極行動,最后只能憑一時沖動,抱著宿命論觀點行動起來,以至于最終和所愛的、所恨的人同歸于盡。他的悲劇不僅僅在社會,還在人性本身。
哈姆雷特語文教案精選篇4
教學目的
1、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2、掌握品讀人物的方法;
3、培養學生對文學作品的品評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品讀人物的方法;
2、啟發誘導學生通過討論總結歸納品讀人物的方法。
教學方法
1、堅持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課前指導學生閱讀作品并寫出短評,課堂上教師以主持人的身份出現,通過一些啟發性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思維,最后歸結品讀人物的方法。
2、讓學生通過表演深入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
教學資源
《哈姆雷特》劇本、計算機網絡、《哈姆雷特》課件、貝多芬《獻給愛麗絲》
教學程序
一、課前展示課題,同時播放貝多芬《獻給愛麗絲》。
導語:
文學是人類文化寶庫中重要的一部分,許多優秀的作品,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千百年來一直感染著讀者。給人以美的享受,給人以思考和啟迪。前段時間我們閱讀了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并且寫出了短評,今天這堂課,讓我們來談談閱讀《哈姆雷特》的體會。
對一部戲劇,我們可以從語言、情節、人物、主題等方面進行品評。今天我們著重談談《哈姆雷特》中的人物形象,找出品評人物的一般規律。
二、展示教學目標:通過討論掌握品評人物的方法。
三、引導學生討論:
由于知識水平、生活閱歷、思想觀念、閱讀心理的差異,不同的人對同一部作品的評價往往是不相同的。
展示恩格斯名言:有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下面我想請同學們談一談,你眼中的哈姆雷特是一個怎樣的人?
展示《王子復仇記》劇照:哈姆雷特特寫鏡頭。
三、學生暢所欲言。
從開頭和結尾可見,哈姆雷特是冷靜而理智的。
哈姆雷特具有堅定的信念,富有責任心。
從哈姆雷特的語言可見,他的善良,叔父的奸詐。
從情節分析,哈姆雷特是一個有思想的人。
從語言上看,哈姆雷特復仇為的是尊嚴的重建,復仇是他生存的目的。
從全篇情節看,哈是一個悲慘的英雄,是一個罪人。
哈姆雷特是一個敢愛敢恨有勇有謀的熱血青年。
從戲中戲可見,哈姆雷特的聰明機智。
哈姆雷特勇敢的承擔了扭轉乾坤的任務,他是一個矛盾、孝順、懦弱、可悲的人。
從他的話可見,哈姆雷特是一個厲害的批評家。
福丁布拉斯與哈姆萊特復仇之比較,兩點相同,三點不同,由此可見哈姆萊特行動上的消極。
從他的語言看出,哈姆萊特是一個人文主義者。
教師引導:
莎士比亞所處的時代
威廉莎士比亞(15641616)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最偉大的劇作家和卓越的人文主義思想的代表。馬克思和恩格斯曾提出創作方法上要莎士比亞化,稱贊莎士比亞劇作情節豐富,渾然一體,贊許他歷史劇中的福斯塔夫式的背景。他以奇偉的筆觸對英國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和資本主義原始積累的歷史轉折斯的英國社會做了形象、深入的刻畫。
1564年4月23日,莎士比亞出生于英國沃里克郡斯特拉福鎮的一位富裕的市民家庭。他少年時代曾在當地的一所主要教授拉丁文的文學學校學習,掌握了寫作的基本技巧與較豐富的知識,但因他的父親破產,未能畢業就走上獨自謀生之路。他當過肉店學徒,也曾在鄉村學校教過書,還干過其他各種職業,這使他增長了許多社會閱歷。
18歲時他和一個比自己大8負的農場主女兒結了婚,幾年后就做了三個孩子的父親。22歲時他離開家鄉獨自來到倫敦。最初是給到劇院看戲的紳士們照料馬匹,后來他當了演員,演一些小配角。1588年前后開始寫作,先是改編前人的劇三,不久即開始獨立創作。當時的劇壇為牛津、劍橋背景的大學才子們所把持,一個成名的劇作家曾以輕蔑的語氣寫文章嘲笑莎士比亞這樣一個粗俗的平民、暴發戶式的烏鴉竟敢同高尚的天才一比高低!但莎士比亞后來卻贏得了包括大學生團體在內的廣大觀眾的擁護和愛戴,學生們曾在學校業余演出過莎士比亞的一些劇本,如《哈姆雷特》、《錯誤的喜劇》。
寫作的成功,使莎士比亞贏得了騷桑普頓勛爵的眷顧,勛爵成了他的保護人。莎士比亞在90年代初曾把他寫的兩首長詩《維納斯與阿都尼》、《魯克麗絲受辱記》獻給勛爵,也曾為勛爵寫過一些十四行詩。借助勛爵的關系,莎士比亞走進了貴族的文化莎龍,使他對上流社會有了觀察和了解的機會,擴大了他的生活視野,為他日后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源泉。
從1594年起,他所屬的劇團受到王宮大臣的庇護,稱為宮內大臣劇團;詹姆斯一世即位后也予以關愛,改稱為國王的供奉劇團,因此劇團除了經常的巡回演出外,也常常在宮廷中演出,莎士比亞創作的劇本進而蜚聲社會各界。
1599年莎士比亞參加了倫敦著名的環球劇院,并成為股東兼演員。莎士比亞逐漸富裕起來,并為他的家庭取得了世襲貴族的稱號。1612年他作為一個有錢的紳士衣綿還鄉,四年后就與世長辭。
四、展示:名家觀點擷英。
哈姆雷特不單只是個悲劇英雄,而且是一個多思想的少年。(梁實秋)
哈姆雷特挑著理性的燈籠在尋找大寫的人。(蘇聯阿尼克斯特)
哈姆雷特是一位公子,不是一位英雄,報仇的事他不配干,所以遷延不決。(歌德)
教師試評:哈姆雷特具有遠大的理想,他最終的目標不是復仇,而是扭轉乾坤。
五、總結
《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的.代表作,集中體現了莎士比亞的思想特點與創作成就,是他的代表作。
(1)《哈姆雷特》的現實性:
《哈姆雷特》取材于《丹麥史》中的一個古老的故事。劇情寫的是中世紀的丹麥宮廷,但很容易使人聯想到16世紀末17世紀初的英國現實。
(2)哈姆雷特的形象特征:
①哈姆雷特是一個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者的典型。
基本特征:身穿墨黑的外套,臉色悲苦沮喪,酷愛思索而又一再延誤行動的憂郁的王子。父親給他的責任是復仇,現實要求他的行動。哈姆雷特意識到,他的責任不是單純地復仇,殺死一個克勞狄斯,而是要重整乾坤,消滅一切罪惡,按照人文主義的理想來改造現實。所以有人稱他為上個延宕的王子。
哈姆雷特是英國著名的劇作家莎士比來的悲劇《哈姆雷特》中的男主人公。哈姆雷特是丹麥王子,他是個有理想、好思索的人文主義者。
他的叔父克勞迪斯毒死了他的父親,篡奪了王位,并娶了他的母親。老國王的鬼魂顯現,把自己被害的經過,告訴兒子哈姆雷特,要他報仇。他弄清真相后,決心殺死奸王,但又顧慮重重,苦苦思考生存還是毀滅這個問題。
就在下決心動手時,不幸錯殺了戀人奧菲麗婭的父親。奸王有所察覺把他送往英國,在去英國途中他逃回丹麥,在一場由克勞迪斯安排的比劍中死去。他在臨死前總算刺死了克勞迪斯,但他改變現實的重大理想并未實現。
后用哈姆雷特來比喻那些遇事猶豫不決、顧慮重重的人。
②哈姆雷特的悲劇是一個時代的悲劇:
他與以克勞狄斯為首的宮廷集團的斗爭反映了文藝復興時期先進人物與社會惡勢力之間的斗爭,這是萌芽狀態的先進力量與強大的惡勢力之間的矛盾。
同時他所代表的人文主義思想本身具有局限性(只想依靠個人的力量來完成改造社會的巨大任務),以及他本人在個性上善于思考而不善于行動的弱點,也是他導致悲劇的重要原因。
希望同學們在以后的閱讀中,能有意識的運用這些方法,當然品讀人物形象的方法還有很多,希望同學們在閱讀中不斷的補充。
六、表演短劇
展示:人物表
哈姆雷特語文教案精選篇5
教學目標
1、尖銳的戲劇沖突刻畫典型人物的寫作特點;
2、學習品評人物的方法。
教學重點
1、把握緊張激烈的矛盾沖突,初步分析人物性格的某些側面,正確認識哈姆萊特復仇的意義。
2、體味“比劍”中主要人物間的復雜關系是如何推動情節發展的。
教學難點
哈姆萊特復雜的性格特點。
教學方法
以學生活動為主,以問題引入法帶動學生展開討論,以小組活動的方式進行,學生做總結,教師點撥。用語言評析法深入分析人物語言,多角度、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工業廢氣深度凈化技術在食品加工行業的創新應用報告
- 江蘇省無錫市太湖高級中學2025年高三畢業生二月調研歷史試題試卷含解析
- 施工現場安全培訓課程設計試題及答案
- 未來出行與新能源汽車的融合試題及答案
- 自助中心面試題及答案
- 稅務規劃面試題及答案
- 建筑工程施工現場衛生活動試題及答案
- 江蘇省南京市南師附中集團新城中學2025年初三下學期統練(二)語文試題含解析
- 英語促進杯試題及答案大全
- 惠州高中語文試題及答案
- 韋氏測試題及答案
- GB/T 45501-2025工業機器人三維視覺引導系統通用技術要求
- 財務英文詞匯大全
- 細胞的能量“貨幣”ATP說課課件-高一上學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 解剖學課件神經系統課件
- 《基于繪本閱讀的幼兒語言能力發展研究(論文)》9300字
- 印巴戰爭(修改稿)
- 工程項目管理實施方案(5篇)
- 2021年全國質量獎現場匯報材料-基礎設施、設備及設施管理過程課件
- 防爆電氣失爆判別標準和常見失爆現象匯總
- 10kV高壓開關柜整定計算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