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安全生產事故分析安全生產_第1頁
近幾年安全生產事故分析安全生產_第2頁
近幾年安全生產事故分析安全生產_第3頁
近幾年安全生產事故分析安全生產_第4頁
近幾年安全生產事故分析安全生產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近幾年安全生產事故分析1、近幾年化工生產中的安全事故及事故原因我有,你要哪方面的啊?太多了。我吧最近我做氧氣廠是給你!【案例一】氧氣瓶充裝爆炸事故一、事故概況及經過2003 年 1 月 16 日上午 12 時許,一位氧氣代充客戶到江都市某工業氣體充裝站充裝氣氣,共 6 只氧氣瓶。充裝工將氧氣瓶卸下后,先將 30 只氧氣瓶分兩組各 15 只進行充裝。約在12 點 50 分左右,其中一組充裝結束,現場充裝工關掉充裝總閥,緊接著就開始卸充裝夾具,當充裝工卸下第 3 只氣瓶夾具時,其中一只氣瓶發生了爆炸,一名充裝客戶當場炸死在充裝臺上,一名操作人員受傷,該站共有6 間充裝間,每站站房長 6m ,寬 4

2、 m。充裝間設有 30 個充氣頭,氣瓶爆炸后,后浪把主充裝間的防火墻推倒,把充裝間充裝管線全部炸壞,窗子 的玻璃被震碎,充裝間屋面全部掀光。爆炸氣瓶被炸成 3 塊,大塊重 29kg,中塊得 23.5kg, 小塊重 3.5kg,氣瓶爆炸后 3.5kg的小塊瓶片從屋內飛到充裝站圍墻外的麥田里,距爆炸點有 35m 。二、事故原因分析(一)直接原因從現場取證情況和查閱有關資料分析,意見如下:對該站儲罐內剩余液氧,邀請了揚子石化西歐氣體有限公司有關專家進行現場取樣,并 帶回南京分析,結果確認該儲罐內液氧合格,排除了氣源不合格的因素;根據爆炸碎片上原有的氣瓶制造和檢驗標記,從無縫氣瓶檢驗站查閱該瓶檢驗報告

3、,得 知該瓶檢驗合格,并在檢驗有效期范圍內,排除了過期瓶充裝的因素;在爆炸現場,發現該瓶主體被炸成 3 塊(后在清理過程中發現頸圈),經稱重約為 56kg,與檢驗報告上稱重量相符,一塊重約 3.5kg的碎片飛離充裝站圍墻外,距爆炸點約為 35m 。又從爆炸碎片中發現,瓶體內中下部一側表面有一段400mm150mm范圍的金屬燒熔痕跡, 并留下了金屬氧化物,這些情況都說明此次氧氣瓶爆炸具有化學性爆炸的特征;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和充裝記錄,并對現場進行勘察,同有關人員進行了詢問、筆錄,了 解到充裝臺上的安全閥、壓力表均在有效期內,有校驗報告,當時充裝壓力為11.0MPa 。又對爆炸現場進行了清理,發現爆

4、炸瓶右側有3 只瓶內尚有氣體,現場進行壓力測試,發現這3只瓶內均有壓力,且在 10.0MPa 左右,這就進一步排除了物理性爆炸的可能(不超壓);對上述 3 只氣瓶采用吸耳球取樣,并用著火煙頭試驗,發現并無氣體爆鳴,同時對1 只 氣瓶又進行了壓力測試顯示為 9.0MPa。之后將 3 只瓶壓力降至 2.0MPa 左右,經可燃性氣體報警儀測試,未發現瓶內有可燃性氣體。綜上所述,該起事故是由于氧氣瓶內混有其它可燃性物質(該可燃性物質為油脂類的傾向較大),該瓶內可燃性物質在充裝過程中與氧氣混合發生了化學性爆炸。(二)間接原因安全管理制度執行得不夠嚴格。根據氣站有關氣瓶充裝管理制度規定,該充裝站屬于易燃易

5、爆場所,非充裝人員不允許進入氣瓶充裝站,而該站卻允許充裝客戶進入氣瓶充裝場所, 根據事故現場清理分析,右側 3 只氣瓶尚有氣體,可能是死者參與了氣瓶關閥操作,氣站沒有人發現,說明該站安全管理工作上還存在較多的薄弱環節;氣站沒有嚴格執行氣瓶充裝前安全檢查的規定。按照國家氣瓶充裝有關規定,氣瓶在充 裝前應進行外觀檢查,充裝過程中還應不斷對瓶體溫進行逐個檢查,目的是防止氣瓶內混有 其他可燃性物質,防止氣瓶溫度在充裝中升高,這也是氣瓶爆炸的重要原因之一。三、事故教訓氣體充裝前,除嚴格執行外檢工作外,還需要進行取樣分析和充裝過程中的檢查,這是 防止氣瓶爆炸的重要措施;氣站充裝間必須嚴格執行閑人免進的安全

6、管理制度;加強職工的安全培訓教育,不斷增強其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案例二】氣瓶爆炸事故一、事故概況及經過某市黃金冶煉廠一輛 130 型汽車在沁陽市化肥廠裝上兩只充裝了液氨的鋼瓶后返回濟源市。返回途中,行至沁陽市西萬鎮稅務所前時,一只液氨鋼瓶突然發生爆炸,爆炸的鋼瓶飛起后 將汽車駕駛室撞扁,駕駛室內的司機當場死亡,供銷采購員受重傷。爆炸了的鋼瓶內的液氨 從瓶內噴出并迅速擴散,使現場的群眾不同程度地被傷害。另一只沒有爆炸的鋼瓶,從車上 被拋出 4.8米。這起爆炸事故,共造成 5 人死亡,7 人受重傷,7 人受輕傷。造成的經濟損失達 175000 元。二、事故原因分析 1沁陽市化肥廠充裝液氨管理

7、混亂,沒有嚴格的充裝管理制度。沒有執行氣瓶稱重充裝, 更沒有控制超裝的設備、裝置。充裝工人僅憑肉眼觀察鋼瓶氣相閥是否有霧狀液滴噴出作為 充裝要求的標志而不用衡器稱重,充裝后也沒復秤檢查。根據實踐,這種充裝辦法,極易造成液氨的超量充裝。事故發生后,對未爆炸的那只液氨鋼瓶進行檢查,該瓶實際充裝了 2478公斤液氨,而鋼瓶規定的最大充裝量為 200 公斤。因此,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之一是液氨鋼瓶超裝。2人員素質差、責任心不強。130 型汽車的駕駛員,在裝載了兩只液氨鋼瓶之后,沒有按規定路線直接返回工廠,而應本場供銷業務員的要求開車往其家中送化肥,私自改變行車路 線,繞行 13 公里,且從集市中穿越,延

8、長了裝運時間,由于當日氣溫較高且沒有遮陽,暴露時間又長,為超裝鋼瓶升溫超壓提供了外部條件,從而導致了爆炸后事故災害的擴大。因 此,這起事故是人為的責任事故。三、防止同類事故的措施 1氣瓶充裝單位必須嚴格按氣瓶安全監察規程的規定制定各項規章制度,液化氣體的充裝必須嚴格執行逐只稱重并進行復稱檢查的規定,嚴禁超裝。 2對于充裝了介質的氣瓶,白天運輸應按指定路線行駛采用遮陽措施,禁止曝曬,并應避開鬧市等人員集中的地區。【案例三】某市電冰箱工業公司圍堤道維修部氟里昂氣瓶爆破一、事故概況及經過1989 年 3 月 21 日,某市電冰箱工業公司圍堤道維修部一只氟里昂氣瓶爆炸,未造成人員傷亡及其他設施破壞和財

9、產損失。3 月 21 日,冰箱維修人員在圍堤道維修部給該氣瓶充氟。據事后調查,充裝前未見氣瓶有異常,充裝過程中,該操作人員未稱重,有超裝過量的跡象。下午維修人員用該氣瓶給 4 臺冰箱充了氟,將近下班,維修人員全部離開現場,16 時 15 分維修人員聽到爆破聲,立即進入現場,發現氣瓶已經破裂。氣瓶是沿縱向撕裂,根據機械性能試驗,屈服強度遠大于 08 倍的抗拉強度,不符合標準要求。二、事故原因分析1直接原因是氣瓶充裝過量。氣瓶的使用人員不懂得氣瓶的使用知識,充裝前不進行檢查, 充裝過程中也未稱重,造成充裝過量。 2設備安技部門沒有制定氣瓶管理制度及充裝操作規程,也未對維修人員進行過氣瓶使用知識的教

10、育。三、防止同類事故的措施將該型號的全部 23 個氣瓶立即停止使用。待事故處理后再確定能否使用,并且立即購置了新的氣瓶。制定了氣瓶管理細則和氣瓶操作工藝,立即下發執行。已和市制冷劑銷售部聯系好,從門市部直接購買小瓶,這些氣瓶屬門市部所有,充裝、定期檢驗都由門市部負責。此措施一旦實施,公司原有小氣瓶全部停用。 4立即對氣瓶使用人員進行安全知識教育。【案例四】哈爾濱某化工廠氣瓶爆炸事故一、事故情況概述1998 年 10 月 8 日 10 時 40 分左右,哈爾濱某化工廠四車間成品庫發生氧氣瓶爆炸事故。導致現場的 2 名裝卸工(臨時工)1死 1 傷。事故發生前四車間充灌崗,操作壓力為12MPa ,操

11、作溫度為 20 度,成品庫房有氧氣瓶 45 只。二、事故破壞情況經現場勘察,共 3 只氣瓶爆炸,其中 1 只氣瓶外表為綠色油漆,檢驗期為19891994 年, 公稱壓力 150MPa ,容積為 404L,這只氣瓶爆破成十幾塊碎片。碎片內壁呈黑色,斷口呈“人”字紋,無明顯的塑性變形,全部為脆性斷裂。其角閥為氬氣閥。爆炸的另 2 只氣瓶顏色為淡酞蘭,呈撕裂狀,斷口有明顯的被打擊的痕跡,被打擊處向內凹陷,并有高溫氧化的痕跡。另外3 只被擊穿的氣瓶,均留有不規則孔洞,其中 1 只在氣瓶上方,直徑各約 5cm ,另外 2 只在氣瓶下方,直徑約8cm 和 30cm ,破口向內凹陷,并有高溫氧化的痕跡。面積

12、為 70m2 的氧氣瓶成品庫天棚和西側墻被炸塌,山墻嚴重變形,鐵皮包的門被爆炸碎片穿出一個直徑 20cm 的洞,附近 2 處廠房玻璃被震碎。死者身體被炸成多塊碎片,傷者被炸成終生殘疾。三、事故原因分析及結論從爆炸碎片的內外表面顏色看,其中 1 只氣瓶的碎片外表為綠色漆,內表面呈黑色,角閥為氬氣瓶閥,說明這只氣瓶為氫氣瓶。被檢回的內壁呈黑色的碎片共有十多片,其斷口形貌沒 有明顯的塑性變形,斷口呈“人”字紋,均為脆性斷裂。分析認為這只氫氣瓶內殘余有氫氣。充裝氧氣(氫氣在空氣中的爆炸極限為 41741),形成了可爆性混合氣體,在轉動角閥時,產生靜電引發了氫氧混合氣體的化學爆炸。另外 2 只被撕裂的氣

13、瓶內壁只有銹蝕,無黑色油脂,斷口呈脆性斷裂形貌,斷口局部有明顯的被擊打的痕跡,內凹并有高溫氧化痕跡,說明這 2 只氣瓶距爆炸點很近,被爆炸碎片的沖擊波打擊超過其呈受力,失穩破裂,屬物理爆炸。直接原因:裝卸工在裝運氫氣瓶(錯充氧氣)前試壓轉動角閥時產生靜電,引發瓶內的氫氧混合氣體爆炸,是導致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主要原因:(1)氣瓶充裝前檢查員在檢瓶過程中,由于被檢查氣瓶油漆脫落嚴重,且污物多,未認真辨認,錯將氫氣瓶當成氧氣瓶,送充裝崗充裝,充裝人員也未及時發現,是導致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2)車間、工廠領導在貫徹執行國家標準規程中,貫徹執行不認真,對工人的工作質量要求 不嚴,充裝前后的檢查出現紕

14、漏,檢查不夠,存在問題未能及時發現,是導致這起事故的間接原因。四、預防事故發生的措施 1責令工廠立即停止氧氣瓶的充裝和檢驗業務,待勞動部門重新進行審查合格后,方可從事上述業務工作。 2今后在氣瓶充裝驗收過程中,嚴格執行國家氣瓶安全監察規程和永久氣體充裝規定及工廠車間有關操作規程、安全規定。儲存、裝卸運輸過程中,嚴格執行關于氣瓶充裝運輸、儲存使用安全管理規定。建立健全并嚴格執行充裝前、后的檢查制度,在空瓶驗收工作中,對超期氣瓶、漆色嚴重脫落,辨認不清的氣瓶,嚴禁充裝,對充裝后有異常或發現漆色不對等情況時要做好記錄, 并報有關領導妥善處理。 5在氣瓶出廠前應由專人負責試壓工作,嚴禁裝卸人員進行試壓

15、。6工廠主管安全的領導要定期對氧氣充裝車間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并做好檢查和處理的記錄。【案例五】某市第二住宅建筑工程公司勞動服務公司氧氣瓶爆炸一、事故概況及經過1989 年 7 月 8 日上午,在某市道里區河潤街住宅建筑工程高壓消防泵房工地,工人們正從事地溝管道的切割與焊接作業。工人在使用由銷售點拉回的氧氣時,發現瓶閥有漏氣現象, 并嗅出明顯的酒味,但未引起重視,用扳手扣緊閥門止漏后又開始工作。近中午時,一工人 用長 300 毫米的扳手關閉氧氣瓶閥時,氣瓶突然爆炸。爆炸的氣瓶共炸成11 塊碎片,向約為 45 度的夾角范圍飛出。最遠的一塊飛出約4813 米,這塊碎片重量約為 13 公斤。

16、另一碎片,約重265 公斤,飛出33 米,擊中一龍門架體的36 米高處,架體嚴重損壞,另一重約 32 米的碎片,飛出 33 米擊中一塔吊 261 米高處角鋼上,將角鋼切開一條 8 毫米長斷口。氣瓶爆炸時將關閉瓶閥的工人當場炸死,另一名在現場的工人被爆炸沖擊波拋出 11米遠,頭撞在圍墻上,右足被碎片擊斷并被拋到20 米以外的居民住宅樓六層陽臺上。另有兩名在場人員一人被炸重傷,一人被炸成輕傷,共死 1 人,傷 3 人。爆炸造成約 28000 元的直接經濟損失。二、事故原因分析 1造成氣瓶爆炸的直接原因是充裝氧氣的氣瓶內含有乙醇,氧、乙醇在混合比例達到爆炸極限范圍內,當給予起爆能量時,混合氣會發生爆

17、炸。 2氣瓶爆炸的間接原因是操作工違章作業,關閉瓶閥時用力過猛。三、事故責任分析哈爾濱制氧機廠生產服務公司氧氣站,在7 月 7 日充裝氣瓶前,沒有認真進行充裝前的檢查,造成不合格的混有乙醇的氣瓶充裝了氧氣。充裝單位對這起事故的發生應負直接責任。2哈爾濱市第二住宅建筑工程公司勞動服務公司未對操作工人進行安全教育培訓,操作工 人違章作業,勞動服務公司領導負有間接領導責任。四、防止同類事故的措施 1充裝單位的領導應認真學習國家有關充裝安全的規定,并在本單位認真貫徹執行。充裝單位應建立完整的各項規章制度,以保證充裝安全,并應對用戶的安全負責。充裝工應認真執行各項管理制度,做好充裝前的檢查,將不合格的氣

18、瓶選出,杜絕錯裝 、 混 裝 。 3氣瓶的使用單位應嚴格遵守氣瓶安全監察規程的規定,不要擅自對氣瓶進行改裝或改變充裝介質。氣瓶內充裝介質需改變時,應由氣瓶檢驗單位按規定進行氣瓶改裝工作。【案例六】低級違章作業 造成觸電死亡一、 事故經過2002 年 5 月 17 日,某電廠檢修班職工刁某帶領張某檢修380 V直流焊機。電焊機修后進行通電試驗良好,并將電焊機開關斷開。刁某安排工作組成員張某拆除電焊機二次線,自己拆 除電焊機一次線。約 17:15,刁某蹲著身子拆除電焊機電源線中間接頭,在拆完一相后,拆除第二相的過程中意外觸電,經搶救無效死亡。二、事故原因分析刁某已參加工作 10 余年,一直從事電氣

19、作業并獲得高級維修電工資格證書;在本次作業中刁某安全意識淡薄,工作前未進行安全風險分析,在拆除電焊機電源線中間接頭時, 未檢查確認電焊機電源是否已斷開,在電源線帶電又無絕緣防護的情況下作業,導致觸電。刁某低級違章作業是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工作組成員張某雖為工作班成員,在工作中未有效地進行安全監督、提醒,未及時制止刁某的違章行為,是此次事故的原因之一。該公司于 2001 年制訂并下發了電動、氣動工器具使用規定,包括了電氣設備接線和 15 種設備的使用規定。規定下發后組織學習并進行了考試。但刁某在工作中不執行規章制度,疏忽大意,憑經驗、憑資歷違章作業。該公司領導對“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生產方

20、針認識不足,存在輕安全重經營的思想,負有直接管理責任。三、同類事故防范措施采取有力措施,加強對現場工作人員執行規章制度的監督、落實,杜絕違章行為的發生。工作班成員要互相監督,嚴格執行安規和企業的規章制度。所有工作必須執行安全風險分析制度,并填寫安全分析卡,安全分析卡保存3 個月。完善設備停送電制度,制訂設備停送電檢查卡。加強職工的技術培訓和安全知識培訓,提高職工的業務素質和安全意識,讓職工切實從思想上認識作業性違章的危害性。完善車間、班組“安全生產五同時制度”,建立個人安全生產檔案,對不具備本職崗位所需安全素質的人員,進行培訓或轉崗;安排工作時,要及時了解職工的安全思想狀態,以便對每個人的工作

21、進行周密、妥善的安排,并嚴格執行工作票制度,確保工作人員的安全可 控與在控。各級領導要確實提高對電力多經企業安全生產形勢的認識,加大對電力多經企業的安 全資金投入力度,加強多經企業人員的技術、安全知識培訓,調整人員結構,完善職工勞動 保護,加強現場安全管理,確保人員、設備安全,切實轉變電力多經企業被動的安全生產局面。2、結合近年來發生的安全事故,確定什么分析對應的風險因素安全生產風險就是指通過識別生產經營活動中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并運用定性或定量的統計分析方法確定其風險嚴重程度,進而確定風險控制的優先順序和風險控制措施,以達到 改善安全生產環境、減少和杜絕安全生產事故的目標而采取的措施和規定

22、。安全生產風險的 處理方式如下:1、企業應對風險評價出的隱患項目,下達隱患治理通知,限期治理,做到定治 理措施、定負責人、定資金來源、定治理期限。企業應建立隱患治理臺帳。2、企業應對確定的重大隱患項目建立檔案,檔案內容應包括:1)評價報告與技術結論;2)評審意見;3) 隱患治理方案,包括資金概預算情況等;4)治理時間表和責任人;5)竣工驗收報告。3、 企業無力解決的重大事故隱患,除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外,應書面向企業直接主管部門和當地政府報告。4、企業對不具備整改條件的重大事故隱患,必須采取防范措施,并納入計劃, 限期解決或停產。3、安全生產事故案例分析回答一、應急準備工作中的不足:企業配備消防器

23、材大家都知道,但是配備帶壓堵漏器具、器材和安全防護系列知道的人就少的可憐了,作為應急準備工作主管要為主帥,生產廠長為 副帥,安全領導為帶壓堵漏裝備執行管。由主管領導授權安全科長裝備好帶壓堵漏器具和器材,再派遣幾人去專業堵漏公司學習,做好這些才能編制泄漏應急方案和預案,方案和預案見 HYPERLINK http:/www.lou.c硬n/ http:/www.lou.c硬n 件到位后方案和預案才能真正等到執行和落實,巧婦難做無米之炊。回答二、預案存在問題和改進建議:問題在于沒有關于泄漏方面的硬件裝備,光靠文字預案 是無法執行和落實的。建議是先采購 YFX8 一分種帶壓止漏帶、G5 強力拉緊器等帶

24、壓堵漏裝備,然后按照帶壓堵漏行業內十種技術工藝的使用方法和應用范圍制訂泄漏緊急搶險方案和補充預案,參考上海光本帶壓堵漏標準編寫組編寫的帶壓堵漏標準。回答三、緊急疏散撤離:帶壓堵漏行業全稱為“不停產不動火快速帶壓堵漏行業”首先實施帶 壓堵漏方案,未成功再實施預案,還未成功人員要緊急疏散撤離,方法為進入泄漏現場前就 要制定現場緊急疏散通道方案,比如緊急疏散通道必須是泄漏上風口,如果沒有上風口或必 須往下風口撤離,那就要事前發給 GBF -81Q 放毒酸堿服裝或面具,如果是在凹坑里堵漏還必須要將凹坑兩側挖出臺階式安全撤離通道,到緊急撤離時在堵漏工安全帶上連接上長繩, 凹坑外派人拉長繩等 。.緊急疏散

25、預案制定還有很多,詳見光本企業帶壓堵漏標準。4、中國歷年安全生產事故情況統計數據目前只有 2004 至 2015 年的數據。一、較大以上事故發生趨勢2004 至 2015 年,全省共發生較大以上事故 828 起、死亡 3240 人。其中:重大事故 16 起、死亡 232 人,平均每年發生1.33起、平均每起事故死亡19.3人(詳見附件1);未發生特別重大事故。(一)按年度進行趨勢分析。2004 至 2015 年,較大以上事故整體大幅下降,2015 年較大以上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較2004年分別下降 69.0%和 65.3%。如圖 1.1所示,較大以上事故發生趨勢可分為3 個階段。(二)按行業領域

26、進行趨勢分析。1從較大以上事故占比看。如圖 1.2,2004 至 2015 年道路交通發生較大以上事故 665 起, 占 81% ;往后依次為建筑業、工商貿其它、煤礦、金屬與非金屬礦山、火災、水上交通、鐵路交通,分別占 5% 、4% 、3% 、3% 、2% 、1% 、1% 。其中,從 16 起重大事故發生的行業看,發生重大道路交通事故9 起,占總事故起數的56.3%, 占比最高;其次是煤礦和長江水上交通各發生2 起,分別占總起數的12.5%;建筑業、工商貿其他(炸藥生產爆炸)、火災(液化氣燃爆)各發生 1 起,分別占總起數的 6.3%;煙花爆竹、內河水上交通、鐵路交通、民航飛行、漁業漁船、農業機械、農電等行業, 12 年來均未發生重大生產安全事故。(4)近幾年安全生產事故分析擴展資料切實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企業要認真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主要負責人和班子成員要全面落實“一崗雙責”責任,建立健全并落實各項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嚴格執行企業領導班子成員作業現場帶班制度,加強對作業現場的監督巡查,做到對作業過程關鍵環節的全過程控制,對重點部位要定期重點排查,做到隱患整改措施、責任人、時限的落實;作業前要對作業場所、設備設施和作業內容進行風險辨識,對辨識出的風險要采取相應的預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