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級教師語文教案樣本_第1頁
人教版四年級教師語文教案樣本_第2頁
人教版四年級教師語文教案樣本_第3頁
人教版四年級教師語文教案樣本_第4頁
人教版四年級教師語文教案樣本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教版四年級教師語文教案樣本人教版四年級教師語文教案1

《黃河的主人》

教學目標:

1、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熟讀成誦最后一個自然段。2、掌握課文中的6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提心吊膽"、"嘗試"造句。3、在朗讀中感受黃河風浪的險惡和艄公的勇敢、沉著和智慧,進而體會人類在征服自然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本質力量。4、模仿最后一段的構段和表達的方式寫出一位自己所敬仰和贊頌的人。教學重點:

了解羊皮筏子的特點和功能。教學難點:

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和合作討論去感受、去發現、去體會艄公的形象內涵。教學過程:一、直接揭題,感受黃河的壯美。1.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17課——《黃河的主人》。(齊讀課題)

2.首先,請大家來欣賞一段錄象。(①播放黃河滾滾東流的錄象;②出示“我看到了的黃河”)

3.你能用這樣的句式說一句話嗎?師:說得真好!看來,同學們的詞匯比較豐富,對上節課的內容掌握得也不錯。古人云:“語不驚人誓不休”,要想語驚人,首先要注意積累。而課堂正是積累語言的主要陣地,今后每一節課上我們都要比一比,看誰積累的好詞佳句最多。4.師朗誦:(繼續播放黃河的錄象)這就是孕育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明的母親河,這就是九曲回腸、奔流不息的黃河!此時此刻,我們就佇立在黃河岸邊,聽著黃河的咆哮,我們心潮起伏,感情激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二、讀寫訪結合,領略艄公的風采。1.在黃河滾滾的浪濤中,在黃河的驚濤駭浪之上,突然遠處漂來了一張羊皮筏子,你的感受如何?而作者的心情又怎樣呢?請大家仔細地讀一讀課文的2—5自然段,選擇其中你最喜歡的自然段練習多讀幾遍,把作者的心情讀出來,讓別人能夠充分感受到。2.學生自由讀課文,巡視指導。3.羊皮筏子只有十只到十二只羊那么大的體積,卻坐了6個人,還擺著兩只裝得滿滿的麻袋,這是多么驚險呀!但艄公又是怎樣的表現呢?(出示課文第6自然段)

誰來讀讀看?你覺得他讀得怎么樣?(有沒有讀出艄公的沉著、大膽,乘客的悠閑?)應該怎么讀呢?自己試著讀讀看,把該重讀的地方做上記號。誰愿意來介紹一下,你是怎么讀的?(劃出該重讀的地方)你能連起來讀一讀嗎?評。像他剛才這樣,齊讀。4.艄公專心致志地撐著篙,乘客捫在羊皮筏子上談笑風生,這到底是怎樣的情景呢?請你展開想象,來寫一寫。(出示寫的練習)

①圍繞“專心致志”展開想象,把艄公撐篙的動作寫具體。②圍繞“談笑風生”展開想象,把乘客們坐在羊皮筏子的表現寫具體。5.把你寫的來跟大家交流交流。6.正因為艄公的沉著,專心致志,羊皮筏子在黃河上破浪前行,所以乘客們才能在羊皮筏子上談笑風生。說到這兒,你一定想親眼目睹一下艄公的風采吧,今天有一位艄公來到了我們的餓課堂上,同學們有什么疑問可以向他提出來。(同學們采訪艄公)

前些天,我們班上的匡媛同學去了一趟黃河,親身體驗了一回坐羊皮筏子的感受。下面就請她給我們介紹一下自己的親身體驗。(匡媛介紹)

7.看來,在黃河上坐羊皮筏子還是很驚險的,乘客重要的是小心和大膽,而艄公——(出示文字)

“他憑著勇敢和智慧,鎮靜和機敏,戰勝了驚濤駭浪,在滾滾的黃河上如履平地,成為黃河的主人。”

你敬佩艄公嗎?那你怎樣來讀這一句話?齊讀,把你的敬佩讀出來。三、延伸拓展,升華主旨。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我們感受到了黃河波濤洶涌,濁浪排空的氣勢,領略了黃河主人勇敢鎮定的風采,此時,你想說些什么呢?出示:黃河,我想對你說……

艄公,我想對你說……

同學,我想對你說……

我想對自己說……

我想對__說……

請選擇其中一句話說一說。四、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不僅感受到了黃河驚濤拍岸、令人膽戰心驚的氣勢,領略了黃河的主人的智慧,機敏的風采,而且領悟了只要沉著勇敢,就能戰勝艱難險阻的道理。我相信,只要努力拼搏,不畏艱險,我們就能成為學習的主人,生活的主人,事業的主人!人教版四年級教師語文教案2

《蟋蟀的住宅》

教學目標

1.認識“蟋、蟀、宅”等12個生字,會寫“宅、臨、選”等14個字。正確讀寫“住宅、隱蔽”等詞語。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了解蟋蟀住宅的特點,讀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樣建成的,體會蟋蟀吃苦耐勞、不肯隨遇而安的特點。4.積累好詞佳句,體會作者運用擬人的手法和生動形象的語言表達具體事物的寫作方法。學習作者留心觀察周圍事物,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敘述的方法。教學重點

1.了解蟋蟀住宅的特點,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樣建成的。2.體會蟋蟀吃苦耐勞、不肯隨遇而安的特點。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如何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表達具體事物。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會寫本課生字詞。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教具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有關蟋蟀的文字、圖片資料和作者資料

教學設計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昆蟲的世界非常奇妙,夏天我們經常聽到蟬在窗外高歌。昆蟲界中,除了蟬擁有優美的歌聲外,還有一種昆蟲也常常給我們帶來美妙的歌曲。2.(播放蟋蟀的叫聲)(課件出示2)

蟋蟀唱歌非常出名,但它還有一樣東西非常出名,是什么?(蟋蟀的住宅)(教師板書:蟋蟀的住宅)(課件出示3)

3.人居住的房子叫住宅,那蟋蟀居住的地方能叫住宅嗎?看到這個題目,你會有什么疑問?4.那我們今天就帶著這些疑問,跟隨法國作家法布爾一起參觀“蟋蟀的住宅”。二、朗讀課文,掌握字詞。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2.出示生字,多種方式朗讀(開火車讀,齊讀,指名讀)

3.分析記憶字形。教師要鼓勵學生開動腦筋記憶

出示生字“宅、隱、毫、慎、址、良、掘、搜、傾、置、驟、拋”(課件出示4)翹舌音:蟀、宅、慎、址、置;平舌音:搜

4.書寫指導。出示生字“宅、臨、選、擇、址、良、穴、廳、臥、專、寸、衛、鉗、較、鋸”(課件出示5)

指導書寫:“穴”的最后一筆捺要舒展;“臥、專”的最后一筆都是點;“衛”最后一筆橫要長一些。指導學生按筆順規則寫字,并注意學生的寫字姿勢。5.畫出不理解的詞語,借用工具書解決。(課件出示6)隱蔽:借助別的東西遮蓋掩藏。隨遇而安:順應環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滿足。慎重:謹慎認真。柔弱:常指體弱,易感疲勞的;易得病的。搜索:仔細查找。隧道:埋置于地層內的工程建筑物。耙掃:打掃。三、理清脈絡,劃分層次

1.自由朗讀課文,小組討論思考:作者觀察了什么?有什么發現?2.課文一共9個自然段,可以分為三部分:(課件出示7)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寫蟋蟀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還由于它的住宅。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具體介紹住宅的特點。第三部分(第7~9自然段)具體描述蟋蟀修建住宅的經過。四、熟讀課文,了解住宅特點。1.默讀第1自然段,思考、小組討論:蟋蟀出名有幾個原因?2.將第二句話改成“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住宅,還由于它的唱歌”行不行?為什么?3.學生匯報,教師相機指導。五、小結課文,課堂練習

師:作者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發現與感悟呢?你對蟋蟀的勞動成果感到驚奇嗎?下一節課我們再走進課文。六、再讀課文,布置作業(課件出示8)

1.帶著你的疑問再讀課文。2.搜集關于描寫昆蟲的文章讀一讀,并寫讀書筆記。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了解蟋蟀住宅的特點,讀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樣建成的,體會蟋蟀吃苦耐勞、不肯隨遇而安的特點。3.積累好詞佳句,體會作者運用擬人的手法和生動形象的語言表達具體事物的寫作方法。學習作者留心觀察周圍事物,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敘述的方法。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一、激情導入,復習生字

1.聽寫生詞,同桌互相檢查,及時改錯,必要時集體訂正:(課件出示10)住宅臨時選擇住址優良臥室

大廳洞穴專家衛生鉗子較大

2.作者觀察了蟋蟀什么?(蟋蟀修建住宅的過程)

3.我們向別人介紹自己家的住宅的時候,會按照怎樣的順序介紹?學生說說自己的介紹順序。二、精讀課文,深入理解。1.現在作者法布爾就向我們介紹他發現的蟋蟀的住宅。自由朗讀2—6自然段。(教師板書:住宅特點)

(1)作者為什么把蟋蟀的洞穴稱做是“住宅”呢?這是運用了什么修辭寫法?(2)“隨遇而安”什么意思?(指導學生讀第2自然段的前三句話)

(3)“蟋蟀和它們不同,不肯隨遇而安”這恰好照應了課題“住宅”一詞。讀著這句話,你還會想些什么?(教師板書:選址慎重、自己挖掘不肯隨遇而安)

(4)指導朗讀,體會“不肯隨遇而安”所表達的豐富內涵。思考:作者發現了什么?他是怎么介紹的?2.學生匯報:

外部:(教師板書:外部)

隧道——排水良好

青草叢中隱藏著一條傾斜的隧道,即使有驟雨,這里也立刻就會干的。(擬人的手法)(課件出示11)

門——隱蔽

出口的地方總有一叢草半掩著,就像一座門。(比喻的手法)(課件出示12)

平臺——平坦(教師板書:隱蔽平坦)

那微斜的門口,經過仔細耙掃,收拾得很平坦。這就是蟋蟀的平臺。當四周很安靜的時候,蟋蟀就在這平臺上彈琴。(擬人手法)(課件出示13)3.齊讀第5自然段,教師追問:這些都是從哪一方面介紹蟋蟀的住宅?(外部)

4.介紹完蟋蟀住宅的外部后,作者又發現了什么?(學習第6自然段)

內部:簡樸、清潔、干燥、衛生(課件出示14)(教師板書:內部:簡樸、清潔、干燥、衛生)

三、精讀課文,加深理解

1.自由朗讀7—9自然段,思考:為什么說蟋蟀的住宅真可以算是偉大的工程呢?抓住關鍵詞句,說說你的感受。即使在冬天,只要天氣溫和,太陽曬到它住宅的門口,還可以看見蟋蟀從里面不斷拋出泥土來。(勤勞)(課件出示17)(教師板書:挖掘過程:不斷整修勤奮)

3.再次朗讀7—9自然段,感受蟋蟀建筑住宅的過程。(1)從哪些地方看出來蟋蟀不肯隨遇而安?蟋蟀不肯隨遇而安體現在:一是它慎重地選擇住址;二是它不利用現成的洞穴;三是自己一點兒一點兒挖掘洞穴。(2)作者是如何把蟋蟀建造住宅的過程寫清楚的?通過“扒”“搬”“踏”“推”“鋪”一系列動詞,具體生動地描寫了蟋蟀建造住宅的過程,表現了蟋蟀的建筑才能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四、課堂總結,回顧課文法布爾先生經過長期、細心地觀察,發現了蟋蟀住宅的特點以及建筑過程,他像介紹朋友的住宅一樣,用生動的語言向我們介紹了蟋蟀的住宅,讓我們感受到蟋蟀的住宅真可以算是“偉大的工程”。五、拓展延伸,布置作業

1.科學家法布爾以嚴謹求實、積極探索的科學態度,堅持長期細心觀察的敬業精神給我們很大的啟發。平時,我們每一個人也要以嚴謹認真的態度對待身邊的每一件事,從小培養耐心細致的觀察習慣,積極探索,為科學事業貢獻一份力量。2.談談你讀了這篇課文后有什么感受或啟發?3.選擇學習。(課件出示18)

(1)課后選一處景物進行觀察,練習寫一寫。(2)繼續搜集關于昆蟲奧秘的相關資料。(3)有條件的讀一讀《昆蟲記》這本書。人教版四年級教師語文教案3

《盤古開天地》

教學目標

1.認識“劈、濁、丈”等7個生字,會寫“微、劈、緩”等13個字。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復述課文。3.讀懂課文,體會盤古的獻身精神,培養想象力,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詞句。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了解盤古開天地的故事內容,體會盤古的奉獻精神,激發閱讀神話故事的興趣,培養想象力。2.學后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教學難點

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1.認識和會寫生字詞。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復述課文。教學設計

一、談話導入

1.(播放音樂)(課件出示2)師:在人類悠遠的歷史長河里,流傳著許許多多動人的故事,這些故事你知道嗎?(課件出示3:古代神話故事圖片)

指名回答后出示答案。師:這些故事之間有什么共同點?生:都是神話故事;都是成語;都寫了誰干什么。2.今天我們要認識另一位神話中的人物——盤古,學習他“開天地”的故事。(板書:12盤古開天地)

二、初讀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借助注音認讀生字。然后,同座互讀互查。2.分析記憶字形。教師要鼓勵學生開動腦筋記憶

出示生字“劈、濁、丈、隆、肢、軀、液”(課件出示4)劈:不要只讀一半,不要讀成“pì”;

濁:不要只讀一半,不要讀成“chónɡ”;

隆:“隆”和“降”是形近字,不要讀成“jiànɡ”;軀:“軀”和“區”是形近字,都讀“qū”。3.書寫指導。出示生字“劈、緩、濁、丈、撐、竭、累、血、液、奔、茂、滋、宗”(課件出示5)指導書寫:“緩、濁、撐、竭、液、滋”都是左右結構的字,書寫時都要左窄右寬。指導學生按筆順規則寫字,并注意學生的寫字姿勢。4.找出多音字,組詞識記。5.指名接讀課文,糾正讀音。(二三自然段重點齊讀。)6.師:同學們讀了課文,對課文的題目有了哪些理解?(簡單說說)課文的哪句話是直接寫“盤古開天地的”,畫出句子,讀一讀。反饋“人類的老祖宗盤古,用他的整個身體創造了美麗的宇宙。”齊讀

7.師:是啊,在盤古開天地之前,天地是怎樣的呢?(混沌一片)你能找到課文中的句子說一說嗎?(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還沒有分開,宇宙混(hùn)沌(dùn)一片,像個大雞蛋。)8.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還沒有分開,宇宙混沌一片。盤古拿起斧子猛劈,將天和地分開,他頭頂天,腳踏地,不讓天地合攏。盤古用他的身體創造了美麗的世界。)(課件出示6)

9.默讀課文,劃分段落,同學交流,集體訂正。三、朗讀提升

自由練讀,把自己最愿意讀的部分讀給大家聽。四、布置作業

找其他神話故事讀一讀。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盤古的奉獻精神,用自己的話講述故事;2.體會神話故事充滿想象的特點。教學設計

一、激情導入,復習生字

上節課我們認識了一個傳說中的人物盤古,初讀了課文。今天,老師要考考大家,咱們來聽寫幾個詞語。1.聽寫詞語:

渾濁劈開肌膚血液茂盛祖宗

(課件出示8)

教師集體訂正。2.誰能把課文的主要意思說一說:盤古將黑暗的天地分開,創造了美麗的宇宙。3.課文哪一段告訴了我們這個信息?(1)先自己讀,然后齊讀,讀出偉大的盤古。(2)說說對盤古的印象。(3)讀最后一段。二、研讀文本,體會偉大

(一)出示詞語:(課件出示9)

混沌一片黑乎乎輕而清

重而濁緩緩上升慢慢下降

1.指名讀。2.找找這些詞語在課文的什么地方?是用來寫什么的?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學生自讀課文,指名讀句子。2.這混沌一片的世界是怎樣的呢?指名說,句式:(課件出示10)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還沒有分開,宇宙混沌一片。____________沒有____________。3.師:這是多么荒涼寂寞的世界。齊讀課文第一段。4.出示句子:(課件出示11)

輕而清的東西,緩緩上升,變成了天;重而濁的東西,慢慢下降,變成了地。引導學生用成語概括段意。(板書:開天辟地)

齊讀。找出其中的反義詞。(二)出示詞語:(課件出示12)

拿起劈頂撐

1.齊讀。2.這些詞語是表示什么的?它們是用來寫誰的?讀有關句子,想象盤古頂天立地的樣子。出示課件,學生看圖想象。(課件出示13)

引導學生在讀懂第3自然段的基礎上,也用成語概括段意。(板書:頂天立地)過渡:巨人的神力也是有限的,盤古終于累倒了。(三)出示詞語:(課件出示14)

飄動的云隆隆的雷聲遼闊的大地

奔流不息的江河茂盛的花草樹木滋潤萬物的雨露1.指名讀。2.找出這些詞語在課文的什么地方出現的,是用來寫什么的?師:盤古的身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課件出示15)

他呼出的氣息——;

他發出的聲音——;

他的雙眼——;

他的四肢——;

他的肌膚——;

他的血液——;

他的汗毛——;

他的汗水——。同桌對讀,說說你有什么發現。(板書:身化萬物)

3.交流發現,反饋:(課件出示16)

(1)他的____________,變成了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舉例)(2)句子前后有聯系。(3)總分段式。(4)并列句式。……(讀讀,體會語調的變化。教師范讀)4.師:盤古臨死了還想著為人類造福,這是多么高尚的品質啊!5.師:讓我們再來關注一下這段中的“……”。請你想一想,省略了什么?盤古身體的其他部位還會發生怎樣的變化?請展開合理的想象,仔細思考,寫下來。6.反饋交流。(四人小組合作展示,學著課文的樣子,先說“盤古倒下后,身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師:面對這樣一個美麗的世界,你想說什么?讓我們通過自己的朗讀來展示這美麗的畫面。(齊讀第五自然段)

指導朗讀:排比段讀出語調的高低。7.師:面對這樣一個神奇美麗的世界,我們不得不感謝:“人類的老祖宗盤古,用他的整個身體,創造了美麗的宇宙。”(齊讀)

8.師:同學們,是盤古,使混沌的世界有了光明;是盤古,使萬物生靈生存繁衍;是盤古,使我們看到了花開的燦爛、日出的輝煌……這一切,全是因為:“人類的老祖宗盤古,用他的整個身體創造了美麗的宇宙。”(齊讀)

三、拓展延伸,體會精神

1.“人類的老祖宗盤古,用他的整個身體,創造了美麗的宇宙。”這句話非常樸實,卻比任何語言都更深情;這句話甚至連感嘆號都沒有用,卻飽含著人類對盤古的無限敬仰與贊嘆。(師讀)“人類的老祖宗盤古,用他的整個身體創造了美麗的宇宙。”(齊讀)

2.課件出示盤古身體各部位的變化。(課件出示17)師引讀。3.指名復述這部分課文。(課件引導)(課件出示18)

四、總結拓展,布置作業

1.師總結:同學們,今天我們學了課文,認識了盤古。千百年來,盤古已經逐漸積淀成一種獨特的文化,在華夏熱土上,盤古文化不斷繁衍,傳播中外,是中華傳統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同學們可以通過很多途徑查找有關盤古的資料。人教版四年級教師語文教案4

《紀曉嵐吟詩》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學會8個生字,會認6個生字新詞。2、正確朗讀課文,流利、有感情到朗讀1、2自然段。3、了解1、2自然段中所描寫的景物與老漁翁垂釣的經過。4、理解古詩內容。對古詩能熟讀成誦。(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充分朗讀1、2自然段,感受江景的詩意,再來學習古詩,以讀促講,做到水到渠成。詩文對照,感受詩歌的精煉與絕妙。(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詩文對照,想象秋江獨釣圖的美景,體會紀曉嵐的機智。教學重點:學習1、2自然段,詩文對照,想象“秋江獨釣圖”的情景。教學難點:讀文品境,體會1、2自然段描寫的意境:體會古詩語言凝練的特點。教學準備:課件(生詞、課文1、2自然段、古詩、音樂《春江花月夜》)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從題入手,解題質疑:

1、師板書“紀曉嵐”:知道紀曉嵐嗎?師介紹人物資料。(清四大才子,乾隆的寵臣,才華橫溢……)

2、師:有關他的故事民間流傳了許多,今天學習的內容就是其中之一。師補充課題:“吟詩”。3、指生讀題。從課題中你知道了什么?(紀曉嵐做詩,不是念詩、誦詩)4、讀出題意。指讀、齊讀。5、讀了課題,還想知道什么?預設:什么詩?在哪里發生的?什么時候?和誰一起?為什么要吟詩?怎么吟詩?吟得怎么樣?6、師相機歸納板書: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7、小結:這就是一件事情的六要素。了解清楚了六要素,可以幫我們很好的了解課文內容。翻書,讓我們從書本中去尋求答案吧!二、初讀課文,答疑解惑:

1、讀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思。生讀書。2、讀詞。(課件1)

紀曉嵐光芒乾隆皇帝江畔

老漁翁垂釣重復一遍

悠然一篙一櫓嵌入沉靜

(注意讀音:畔、翁、沉、嵌,反復讀)

3、開火車讀課文段落。師評:聲音洪亮、字音準確、句子通順……

4、解疑:這六要素你解決了哪幾個?生說,互相補充。5、師教方法:把他們連起來說就是主要內容。指生說。6、師教歸納主要內容的方法:弄清事情的六要素,把它們連起來說一說,就是事情的主要內容。三、以讀促講,感受詩意:

(一)第一自然段:

1、乾隆皇帝看到了怎樣的情景覺得有詩意呢?(師板:詩意)

2、練讀第一自然段,看看秋日的江畔有哪些景物?想象這些景物構成的畫面。哪些景物給你印象深刻?把喜歡的句子多讀一讀。3、生說江畔的景物。(師板:落日、波浪、蘆花、水鴨、鐘聲)

4、把你喜歡的句子會說的說一說,想讀的讀一讀。5、指生讀。師引導:

問:“紅紅的落日,灑下金色的光芒。”為什么重讀“紅紅”、“金色”?評:抓重點詞語想象畫面,再把感受讀出來。真是好方法。評:從你的朗讀中聽出了亮麗的色彩;從你的朗讀中聽感受到了活潑的動態;從你的朗讀中感受到了蘆花翻滾的壯觀;從你的朗讀中看到一群水鴨在夕陽的余暉下慢慢地游不見了……6、師小結:亮麗的色彩,活潑的動態,在古廟的鐘聲里構成了一幅江畔落日圖。難怪乾隆皇帝會覺得有詩意。指讀,齊讀。(課件2:第一自然段)

(二)第2自然段。1、一位老漁翁正獨覽這一江美景,靜靜地垂釣呢!(師板:老漁翁垂釣)把描寫老漁翁的句子勾畫下來,再讀一讀,邊讀邊想象畫面。2、生練讀,指讀。看誰腦海中想象的畫面更生動更豐富。3、指兩生分讀老漁翁釣到魚前的部分和釣到魚時的部分。要求:要讀出老漁翁的變化。(課件3:第二自然段)

聽出了什么變化?(老漁翁動作的變化,老漁翁心情的變化)

4、師評:通過輕重、快慢、高低的不同,把老漁翁由靜到動,由平靜到愉悅的變化讀了出來。5、指生富于變化的讀一讀。男女生分讀。6、可這江景中的主人翁不是老漁翁嗎?為什么最后要寫水鳥呢?7、小結:老漁翁置身于夕陽的金色光芒之中,心情愉快地釣魚,這情景真是富有詩意呀!讓我們一起在美妙的音樂聲中感受這優美的意境吧!配樂朗讀1、2自然段。四、詩文對照,體會精妙:

1、過渡:看了這樣的情景,難怪乾隆皇帝想聽紀曉嵐吟詩,也難怪紀曉嵐會吟出這么美妙的詩句。(課件4:古詩《秋江獨釣》)

2、指生讀古詩。3、這首詩有什么特點?(七言絕句,嵌入十個一)

4、你能把它讀準確嗎?指讀,要求:能讀出詩意來嗎?能讀出老漁翁的變化來嗎?5、將景色與詩句聯系起來想一想,1、2自然段哪些景象正是詩中所寫的呀?與同座交流。6、生交流。7、反饋:文中哪些景象被聰明的紀曉嵐寫入詩中的呢?生說。(分別讀句子,或是說出第二自然段都可以。)

8、“一人獨占一江秋”理解。“一人”指誰?(老漁翁)

“占”呢?(占領、占據……)再點撥:聯系1、2自然段,他獨覽一江美景心情愉快地釣魚,這可真是一種——“享受”啊!9、理解第四行詩。對應了哪部分內容?(1、2兩個自然段)

10、小結:紀曉嵐僅僅用了28個字,可謂字字精妙,字字都是他淵博學識的沉淀與迸發。讓我們在音樂聲中,用優美的朗讀把詩中的意境表現出來吧!11、配樂齊讀。(課件5:音樂《春江花月夜》)

五、小結所學,鋪墊下文:

紀曉嵐不愧為一代文學泰斗,真是才華橫溢,機智過人啊!乾隆皇帝對他和他的詩作出了怎樣的評價呢?下節課接著學習。預設:

1、想象古詩所描寫的意境,寫下來或畫下來。2、背誦古詩并默寫。3、針對第一自然段填空。4、問答題:明明有鐘聲,為何還顯得沉靜?5、問答題:明明寫老漁翁,為何還要寫水鳥?七、板書設計:

22紀曉嵐吟詩

詩落日波浪蘆花水鴨鐘聲時間地點人物意老漁翁垂釣起因經過結果

人教版四年級教師語文教案5

《精衛填海》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認讀、書寫本課的生字、新詞。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借助注釋用自己的話講講《精衛填海》這個故事。3.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過程與方法】

1.范讀教學法:短文生動活波,想象豐富,意蘊深刻,宜于誦讀體味。2.設疑引導法:通過設疑引導,鼓勵學生多角度探究短文的寓意。誦讀法:短文生動活波,想象豐富,意蘊深刻,宜于誦讀體味。討論法:針對教師提問展開討論。講述法:通過講故事的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知道這則神話贊美了精衛鳥堅韌不拔的精神。教學重難點:

重點;按照文言文的節奏正確朗讀,并讀出韻味。難點;用自己的話說說《精衛填海》這個神話故事。教學準備:

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學生:閱讀精衛與《山海經》的相關資料。1.同學們,你都讀了哪些神話故事?生說。你們知道的神話故事真多呀!同學們,你們知道這一個個精彩而有趣的故事出自哪部書嗎?(課件出示:《山海經》)如果學生回答不出,就直接告訴他們。2.簡介《山海經》。《山海經》是中國第一部描述山川、物產、民族等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中國古代第一部神話傳說的大匯編。3.聯系自己讀的神話故事,說說神話的特點。大家回憶一下自己讀過的神話故事,你覺得它與我們身邊發生的故事有什么不同?生說,教師引導。(出示課件:讓我告訴你)

小結:現在就讓我們走進《山海經》,讀一讀幾千年前的神話故事,感受故事語言的韻味。二、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1.自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