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慧婁先生的文后史事與我的《無錫縣一高小國學成績》_第1頁
顧慧婁先生的文后史事與我的《無錫縣一高小國學成績》_第2頁
顧慧婁先生的文后史事與我的《無錫縣一高小國學成績》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顧慧婁先生的文后史事與我的《無錫縣一高小國學成績》

顧玉玉出生于1902年出生于無錫。家里有六個兄弟姐妹,朱玉玉排名第二。民國元年(1912)春天,顧毓琇的大哥顧毓琦先考進了無錫竢實學堂(民國后改為無錫縣立第一高等小學,但邑人習慣上仍將其稱為竢實學堂)。隔了半年,顧毓琇也去報考竢實學堂,國文考題是《志學論》,另有四道算題,顧毓琇全都算對了,結果以第一名被錄取。進入竢實后,他直接從二年級讀起,與大哥毓琦同班。暑假時,毓琦、毓琇各得榮譽證書兩張,毓琇的品行列全校第一,另得銀牌一塊。顧毓琇在竢實學堂一共讀了三年,直到1915年去北京讀清華學校為止。顧毓琇進入竢實學堂就讀時,現代國學大家錢基博正在該校任教,而且是他的國文教師。顧毓琇曾在1996年7月的《清華校友通訊》上發表過《回憶竢實學堂兼及無錫兩位錢大師》一文,文中說:“本人《九二自述》曾提到1913年春考入竢實學堂,時國文教師為錢基博先生。”張昌華的《長教桃李哭春風———懷念顧毓琇先生》一文中轉引顧毓琇給他的信說:“錢鍾書先生之父子泉先生為本人小學業師。此小學現名連元街小學(無錫),近慶祝百齡?!痹陬欂宫L的英文自傳《一個家庭兩個世界》(此書的中譯本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于2000年出版)中也提到:“……發蒙之初,我被鼓勵嘗試古詩,卻始終沒有機會寫出一首,但我的中文老師錢基博日后卻被尊為中國古詩和古代文學的杰出學者?!鳖欂宫L進入竢實學堂讀書時,才十歲剛出頭;加以后來回憶往事時,年代相隔太過久遠,記憶比較模糊,所以在上述文字中,他只是提到錢基博是自己的國文老師,但對自己當初在竢實學堂如何受知于錢基博先生的具體情形,卻一點兒也沒有道及。進入新千年后,筆者因為撰寫《無錫時期的錢基博與錢鍾書》一書,查閱資料時,在無錫市圖書館古籍部發現了一本《無錫縣一高小國文成績》,該冊由無錫錫成印刷公司印刷,民國五年(1916)8月出版。這本書類似于今天某一學校選編的學生“優秀作文選”,書前有當時任無錫縣立第一高等小學校長的顧祖瑛所作的序文。序中談到,竢實學堂自楊模先生長校以來,便一貫鼓勵學子“肆力國文”,而延聘擔任校中國文教師的,都是邑中的積學之士,如“癸申之際(筆者按:指1913—1914,)則沈君西苑、錢君子泉(即錢基博)、鄒君同一、陶君伯方、林君叔顯、吳君干卿,甲乙(1914—1915)則錢君子泉、鄒君同一、王君寶書、陶君伯方、林君叔顯……皆國之良也”。值得注意的是,本書中選錄了“乙卯二年生第二學期”的顧毓琇的兩篇國文習作,一篇是《擬請警局驅逐本校外操場西北隅所搭茅篷函》,是用縣立第一高等小學的口氣代擬的一篇公函,文曰:謹啟者:敝校外操場西北隅,近忽搭有茅篷數所,未經允許,擅自侵占。及經敝校查悉,屢向交涉,彼竟置之不理。惟思茅篷,性燥易燃,偶有失火之虞,則危害非淺;并恐有宵小藏匿情事,則與地方治安有關。該地本雇有江北人張某看守,乃不守厥職,膽敢包庇同鄉來場搭蓋,實屬可惡之至。為此函請貴分所長速飭警丁勒限將所搭茅篷一律拆去,并將看守操場之張某拘局嚴懲,則地方幸甚,敝校幸甚。專肅,敬請公安縣立第一高等小學校謹啟此文作為一篇應用文中的“公函”,雖不到兩百字,但文體特征明顯,格式規范,敘述簡明扼要,切中事理,在今天的讀者看來,很難想象它竟然出自一個小學二年級的學生之手。另一篇是《黃埠墩記》,文中描敘作者與“三四友人”游無錫名勝黃埠墩時所見的景象,文曰:邑之西北,運河中流,有墩屹然峙立于其間者,曰黃埠墩。墩圓而小,碧水環之,層樓高聳,帶以垂楊。清康熙、乾隆間,累遇南巡,皆駐蹕于此,誠邑之名勝地也。予嘗與友人三四,買舟繞郭外行,抵是墩。舍舟登岸,臨軒憑眺。但見風帆上下,游人往來;北塘商市,氣象萬千。西望九龍山色,蜿蜒變態,不可具狀;幾疑別有天地,非塵世之觀。至風景宜人,煙霞接席,猶其小焉者也。墩之中楹為佛殿,繞以周廊,其上為文昌閣、水月軒、環翠樓云。余與友人流連光景,樂而忘返,惟見東山月上,水天一碧,青山隱隱,其景轉幽,第遠寺鐘聲,聲聲送客,欲留不能。乃覓舟子,解維而歸。友謂予曰:今日之游,誠盛事也,子其志之。乃泚筆為之記。這是一篇游記,和上一文相比,已是別一副筆墨,寫得文字清暢,描敘生動。這兩篇作文在寫作過程中,應該是受到當時作為其國文教師的錢基博先生的點撥指導。只是這本《無錫縣一高小國文成績》在每一篇學生習作之后,沒有一并收錄教師的評語,不能不說是一件令人遺憾的事。錢基博先生一生從教,對教學之事,一貫極其認真、嚴格。他后來曾回憶到自己任教竢實學堂時的情形,說自己在職二年,未嘗一日曠課,“熟講勤改,諸生翕服”。而顧毓琇后來成為國際知名的科學家和教育家,仍兼好文藝,在小說、戲劇、詩詞等領域,都有較精深的造詣和不俗的成就,這與他就讀竢實的經歷,與他在竢實學堂能受到錢基博這樣的國學大家的親炙是分不開的。顧毓琇在竢實學堂讀了三年,到民國四年(1915),他考入了作為留美預備學校的北京清華學校(清華大學前身),而錢基博也在這一年離開竢實學堂,前往吳江麗澤女子學校任教。從此以后,兩人的人生軌跡便少有交集的地方。但這并不是說,他們就此便不再有任何的聯系。1940年,在抗戰爆發后遷往廣西桂林的無錫國學專修學校,陷入了辦學經費嚴重不足、學校難以維持的困境之中。時任無錫國專代理校長的馮振,于是年12月8日,給抗戰前曾任無錫國專教授、時在湖南藍田國立師范學院任教的錢基博寫信,請求他代向教育部申請,要求補助辦學經費。錢基博接信后,即于12月16日親筆致函時任國民政府教育部政務次長的顧毓琇,希望教育部能增加對國專桂校的補助經費。筆者后來為寫作《無錫國專編年事輯》一書,去南京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查閱檔案文獻,查到了這封信的原文:一樵先生左右:前奉賜書,曾以尺素相復。舍親高君來信,承鼎力介紹赴唐山工學院,而以中英庚款董事會就近相招,遂辜負盛意。然對大君子裁成后進之盛心,則固銘之肺腑而弗諼者也。昨得遷桂無錫國學專修學校教務主任馮君振心快函,詳述經濟之支絀、維持之不易,大部參事孟壽椿先生目睹,向大部陳說增加補助經費,已經擬定預算經費,而望為左右進一言,以責于博,其辭甚哀,原函塵察?,F在抗戰建設,通商惠工助農教戰,斯誠當務之急,而國學專修學校似迂闊而遠于事情,然民族復興與心里建設亦或以無用為有用。我公誠閎識淵覽,明當世之故,亦儻垂念國專學生不才之才,而宏其樂教之意耶?其中有學生十余人,系鄉人子弟隨校轉徙以入桂者,生活尤苦。博即匯法幣乙佰元寄馮君,每人酌贈以購衣履。博誠哀馮君來書辭意之悲,而進出位之言,惟公鑒其不得已之憂而矜憐之。博明知國家經費有定,而私校補助預算擴張之不易。然不忍不為一言,以有望于君子之樂育之也。不盡縷縷,惟為國自重,千萬。錢基博手奏(民國二十九年)十二月十六日顧毓琇接信后,囑部中高等司查案代復?,F在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保存下來的這份復函的底稿,是由一個叫郭楠的人代擬的。復函云:子泉先生大鑒:展誦手教,敬悉一一。聞于無錫國學專修學校請增補助費一案,上年曾由本部據發臨時補助費一萬元。本年俟支配省私立??埔陨蠈W校補助費時當為注意。知注特復。并頌道祺弟顧毓琇敬復在這封復函中,答應在本年度(指1941年,這封信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