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河南省鄭州市中原區第一中學2023學年高三下學期第三次監測生物試題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場號和座位號填寫在試題卷和答題卡上。用2B鉛筆將試卷類型(B)填涂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上。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右上角"條形碼粘貼處"。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題卷上。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無效。4.考生必須保證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大題共7小題,每小題6分,共42分。)1.下列關于信息傳遞的描述,正確的是()選項信息類型來源作用對象舉例A植物激素特定的器官靶細胞生長素B淋巴因子T細胞B細胞溶菌酶C物理信息某生物同種生物蜜蜂圓圈舞D神經遞質神經元神經元、肌細胞等腎上腺素A.A B.B C.C D.D2.用含有不同濃度的Cu2+培養液培養某植物幼苗,測得該植物葉綠素含量的變化如下表所示。下列相關分析錯誤的是Cu2+濃度(μmol/L)01101001000葉綠素含量(mg/gFW)葉綠素a2.02.32.22.01.4葉綠素b0.40.50.50.50.4A.隨著Cu2+濃度的增大,葉綠素含量呈現出先增加后減少的趨勢B.Cu2+濃度為100μmol/L時,Cu2+促進葉綠素a和葉綠素b的合成C.當Cu2+濃度為1000μmol/L時,可推測該植物幼苗光合作用減弱D.測定葉綠素a和葉綠素b的含量,要提取分離色素后再做定量分析3.下列關于蛋白質或肽鏈的敘述,錯誤的是()A.肽鏈間差異的原因之一是肽鏈的空間結構不同B.用雙縮脲試劑檢測蛋白質或多肽的結果呈紫色C.多條肽鏈組成蛋白質分子時可通過“S-S-”相連D.蛋白質表現特有的生物活性要有正確的三維結構4.關于生物體內物質和結構的敘述,正確的是()A.蛋白質分子在水浴高溫下肽鍵斷裂而變性失活B.人體細胞的核DNA和轉運RNA中均含有堿基對C.線粒體內膜和葉綠體內膜上都有ATP的產生D.生物膜系統的主要作用體現在細胞間的協調配合5.下列關于免疫說法正確的是()A.效應細胞毒性T細胞在胸腺中發育成熟,在血液中循環流動B.皮膚油脂腺分泌的油脂抑制真菌和某些細菌是非特異性反應的體現C.被瘋狗咬傷后,注射狂犬病毒疫苗目的是刺激機體內記憶細胞的增殖分化D.病原體侵入人體發生特異性免疫時,并不是所有的抗原都會被巨噬細胞降解成肽6.下列關于生物學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A.龍膽紫溶液染色后,洋蔥根尖分生區細胞的質壁分離現象更明顯B.醋酸洋紅染液配置時需使用乙酸,溶液呈酸性,所以為酸性染料C.蘇丹Ⅳ為脂溶性物質,可直接進入細胞,將花生子葉脂肪染成紅色D.經鹽酸水解處理的洋蔥表皮細胞,其線粒體易被健那綠染色7.牛雄性胚胎中存在特異性H-Y抗原,可在牛早期胚胎培養液中添加H-Y單克隆抗體,篩選胚胎進行移植,以利用乳腺生物反應器進行生物制藥。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H-Y單克隆抗體由骨髓瘤細胞分泌 B.應選用原腸胚做雌雄鑒別C.鑒別后的雄性胚胎可直接做胚胎移植 D.用H-Y抗原免疫母牛可獲得相應抗體8.(10分)下列有關細胞工程的敘述,正確的是()A.核移植得到的克隆動物,其線粒體DNA來自供卵母體B.動物細胞培養的理論基礎是動物細胞核具有全能性C.骨髓瘤細胞經免疫處理,可直接獲得單克隆抗體D.PEG是促細胞融合劑,可直接誘導植物細胞融合二、非選擇題9.(10分)科研工作者從赤霉菌培養基的濾液中提取到赤霉素(GA)后,研究不同濃度的赤霉素在夏季對油桐凈光合作用的影響,相關實驗及結果如下圖所示。回答有關問題:(1)赤霉菌和油桐兩者代謝類型的差異在于____________,從細胞器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2)據圖分析,赤霉素對凈光合作用的促進效果最明顯的時間是__________。14:00時,凈光合速率很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為進一步探究相應濃度赤霉素對油桐真正光合速率的影響,試補充簡要的實驗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4分)果蠅的灰體/黑檀體、長翅/殘翅為兩對相對性狀。某小組用一對灰體長翅果蠅雜交,雜交子代中灰體長翅:灰體殘翅:黑檀體長翅:黑檀體殘翅=9:3:3:1。回答下列問題:(1)雜交子代中灰體長翅:灰體殘翅:黑檀體長翅:黑檀體殘翅=9:3:3:1,出現上述結果的條件是:灰體和黑檀體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灰體對黑檀體為顯性,遵循分離定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受精時雌雄配子相結合機會相等,各受精卵都能正常生長發育且存活力相同,各對等位基因不存在基因間的相互作用。)(2)果蠅通常可發生兩種類型的基因重組,一種類型的基因重組可導致出現上述雜交結果。試寫出另一種類型的基因重組的名稱及發生時期。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已知控制長翅/殘翅性狀的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用上述雜交子代中殘翅果蠅與自然捕獲的多只長翅果蠅進行雜交,請預測雜交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科學家研究發現,果蠅品種甲(純系)的顯性抗病基因R位于Ⅰ號染色體上,品種乙(純系)的顯性抗病基因Q也位于Ⅰ號染色體上,且品種甲和品種乙都只有一種顯性抗病基因。為了探究R與Q是不是相同基因,科研人員做了以下實驗:將品種甲與品種乙雜交得到F1,F1均為抗病,F1自由交配,F2出現感病個體。根據該實驗結果,得到的實驗結論是______。推測F2出現感病個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11.(14分)甲磺酸乙酯(EMS)能使鳥嘌呤(G)的N位置上帶有乙基而成為7-乙基鳥嘌呤,這種鳥嘌呤不與胞嘧啶(C)配對而與胸腺嘧啶(T)配對,從而使DNA序列中G—C對轉換成A—T對。育種專家為獲得更多的變異水稻親本類型,常先將水稻種子用EMS溶液浸泡,再在大田種植,通常可獲得株高、穗形、葉色等性狀變異的多種植株。請回答下列問題。(1)由顯性基因突變成隱性基因叫隱性突變,由隱性基因突變成顯性基因叫顯性突變。經過處理后發現一株某種性狀變異的水稻,其自交后代中出現兩種表現型,說明這種變異為____________(選填“顯性”或“隱性”)突變。(2)用EMS浸泡種子是為了提高____________,某一性狀出現多種變異類型,說明變異具有____________。(3)EMS誘導水稻細胞的DNA發生變化,而染色體的____________不變。(4)某水稻品種經處理后光反應酶的活性顯著提高,這可能與相關基因突變有關。在葉肉細胞內控制光反應酶的相關基因可能分布于____________(填細胞結構名稱)中。(5)水稻矮桿是一種優良性狀.某純種高稈水稻種子經EMS溶液浸泡處理后仍表現為高桿,但其自交后代中出現了一定數量的矮桿植株.請簡述該矮桿植株形成的過程____________。12.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要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回答下列問題:(1)綠水青山指明了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舉措,保護生物多樣性最有效的措施是________。請從生物多樣性價值的角度分析為什么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________________。(2)現在有些地區發展稻田養魚,建設“稻——萍——魚”立體農業。從生態系統結構的角度分析,稻田養魚增加了稻田生態系統中________的復雜性。與傳統的稻田養萍和稻田養魚相比,該立體農業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其原因是因為它實現了________。(3)太陽能的不斷輸入是推動魚塘生態系統能量流動、________、________等功能實現的基礎。魚塘生態系統在受到輕度污染后能夠維持穩態,說明魚塘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________能力。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本大題共7小題,每小題6分,共42分。)1、D【解題分析】
1、免疫系統的組成:免疫器官:脾臟、胸腺、骨髓、扁桃體等;免疫細胞:吞噬細胞、淋巴細胞(T、B);免疫活性物質:抗體、細胞因子和補體。2、生態系統中信息的種類(1)物理信息:生態系統中的光、聲、溫度、濕度、磁力等,通過物理過程傳遞的信息,如蜘蛛網的振動頻率。(2)化學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動中,產生了一些可以傳遞信息的化學物質,如植物的生物堿、有機酸,動物的性外激素等。(3)行為信息:動物的特殊行為,對于同種或異種生物也能夠傳遞某種信息,如孔雀開屏。3、興奮在神經元之間需要通過突觸結構進行傳遞,突觸包括突觸前膜、突觸間隙、突觸后膜,其具體的傳遞過程為:興奮以電流的形式傳導到軸突末梢時,突觸小泡釋放遞質(化學信號),遞質作用于突觸后膜,引起突觸后膜產生膜電位(電信號),從而將興奮傳遞到下一個神經元。【題目詳解】A、植物激素是由植物體內產生,沒有特定的器官,能從產生部位運送到作用部位,對植物的生長發育有顯著影響的微量有機物,A錯誤;B、溶菌酶不是淋巴因子,B錯誤;C、蜜蜂的圓圈舞屬于行為信息,C錯誤;D、腎上腺素也可作為一種神經遞質,由神經元細胞產生,可作用于神經元和肌細胞等,D正確。故選D。2、B【解題分析】
該實驗中,自變量是不同濃度的Cu2+培養液,因變量是植物葉綠素含量的變化,其他屬于無關變量。結合表格數據進行分析作答。【題目詳解】A、由表格數據可知:隨著Cu2+濃度的增大,葉片中的葉綠素含暈先稍增加,然后逐漸減少,A正確;B、當濃度為
1mol/L
時葉綠素的含量最高,原因可能是Cu2+促進了葉綠素的合成,B錯誤;C、當Cu2+濃度為1000μmol/L時,葉綠素含量下降,可推測該植物幼苗光合作用減弱,C正確;D、測定葉綠素a和葉綠素b含量時,需要提取、分離色素后再做定量分析,D正確。故選B。3、A【解題分析】
不同的多肽,它們的差別在于組成它們的氨基酸的種類、數量和排列順序的不同,20種氨基酸任意組成的多肽種類實在是數不勝數,假定20種氨基酸任意組成一個含100個氨基酸分子的多肽,就將有20100種多肽,即便每種多肽各有一個分子,其質量總和便可與地球質量相比。蛋白質分子可由一條或幾條多肽鏈組成,每一種蛋白質都有其獨特的空間結構,正確的三維結構是蛋白質表現其特有的生物學活性所必需的,蛋白質分子的空間結構有多種,蛋白質分子的空間結構并不穩定,會隨溫度的升高發生改變,并且空間結構一旦發生不可逆的改變,便會失去生物學活性,這種現象就是蛋白質的熱變性。【題目詳解】A、不同的多肽,它們的差別在于組成它們的氨基酸的種類、數量和排列順序的不同,A錯誤;B、用雙縮脲試劑能與蛋白質或多肽發生紫色反應,B正確;C、多條肽鏈組成蛋白質分子往往可通過R基之間形成的“S-S-”相連,C正確;D、由分析可知,正確的三維結構是蛋白質表現特有的生物活性所必須的,D正確。故選A。4、B【解題分析】
高溫、強酸、強堿破壞蛋白質的空間結構,使蛋白質變性。線粒體和葉綠體都可以產生ATP,其中有氧呼吸第二、三階段分別在線粒體基質和線粒體內膜上進行,兩階段均產生ATP;光合作用光反應階段在葉綠體類囊體薄膜上進行,產生ATP。生物膜系統包括細胞器膜、細胞膜和核膜等,作用:細胞膜使細胞具有一個相對穩定的內部環境,并在細胞與外部環境進行物質運輸、能量轉換和信息傳遞的過程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廣闊的膜面積為多種酶提供了大量的附著位點,有利于許多化學反應的進行;生物膜將細胞器分開,使細胞內同時進行的多種化學反應互不干擾,使生命活動高效、有序地進行。【題目詳解】A、高溫破壞蛋白質分子的空間結構,不會使肽鍵斷裂,A錯誤;B、人體細胞的核DNA分子中堿基成對存在,轉運RNA中含有部分堿基對,B正確;C、有氧呼吸第三階段在線粒體內膜上產生ATP,但葉綠體內膜上不能產生ATP,C錯誤;D、生物膜的組成成分和結構很相似,在結構和功能上緊密聯系,體現了細胞內各種結構之間的協調配合,D錯誤;故選B。5、D【解題分析】
此題考查的知識點是三道防線的組成。解答時可以從人體的三道防線的組成、功能方面來切入。【題目詳解】A、免疫細胞集中分布于免疫器官中,因此效應細胞毒性T細胞不在血液中循環流動,A錯誤;B、油脂腺分泌的油脂對某些細菌具有抑制作用,不能看成是非特異性的表現,B錯誤;C、注射狂犬疫苗,目的是刺激機體抗體和記憶細胞的產生,C錯誤;D、抗原的化學本質并非都是蛋白質,因此并不是所有的抗原都會被巨噬細胞降解成肽,D正確。故選D。6、C【解題分析】
染色質(體)容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在“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即“觀察根尖分生區組織細胞”)實驗時,需要使用龍膽紫溶液或醋酸洋紅溶液等堿性染色劑。通常情況下,這些染色劑是以龍膽紫或洋紅溶解于醋酸溶液中配制而來的,配制后的染液其pH值約小于7,呈酸性。然而,實驗過程中卻把它們稱之為堿性料,之所以說是堿性染料,其實說的是這類染料的助色基團,在染料的命名上是根據助色基團的酸堿性來命名的。由此可見,酸性(堿性)染色劑的界定,并非由染料溶液的pH值決定的,而是根據染料物質中助色基團電離后所帶的電荷來決定。一般來說,助色基團帶正電荷的染色劑為堿性染色劑;反之則為酸性染色劑。【題目詳解】A、龍膽紫溶液染色后,洋蔥根尖分生區細胞已死亡,不能發生質壁分離,A錯誤;B、染料的酸堿性并不是由溶液的酸堿性決定,醋酸洋紅為堿性染料,B錯誤;C、蘇丹Ⅳ為脂溶性物質,與磷脂相似相溶,可直接進入細胞,將花生子葉脂肪染成紅色,C正確;D、線粒體易被健那綠染色,無需鹽酸處理,D錯誤。故選C。7、D【解題分析】
A.單克隆抗體由雜交瘤細胞分泌,A錯誤;B.做雌雄性別鑒別應選擇囊胚期的滋養層細胞,B錯誤;C.由于是利用乳腺生物反應器進行生物制藥,則鑒別后的雌性胚胎可直接做胚胎移植,雄性胚胎沒有意義,C錯誤;D.H-Y抗原免疫母牛,使其體內產生體液免疫,產生相應的漿細胞,獲得相應抗體,D正確;因此,本題答案選D。【定位】單克隆抗體,雜交瘤細胞,體液免疫,乳腺生物反應器。【題目點撥】本題主要考查單克隆抗體的制備,要求學生理解單克隆抗體制備的過程,理解乳腺生物反應器的操作過程。8、A【解題分析】
細胞培養是指在體外模擬體內環境(無菌、適宜溫度、酸堿度和一定營養條件等),使之生存、生長、繁殖并維持主要結構和功能的一種方法。細胞培養技術可以由一個細胞經過大量培養成為簡單的單細胞或極少分化的多細胞,這是克隆技術必不可少的環節,而且細胞培養本身就是細胞的克隆。【題目詳解】A、核移植是將供體的細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細胞中,因此得到的克隆動物,其線粒體DNA來自供卵母體,A正確;B、動物細胞培養的理論基礎是細胞分裂,B錯誤;C、骨髓瘤細胞不能產生抗體,需和B淋巴細胞融合形成雜交瘤細胞才能獲得單克隆抗體,C錯誤;D、PEG是促細胞融合劑,可直接誘導動物細胞融合,而植物細胞含有細胞壁,不能直接融合,D錯誤。故選A。二、非選擇題9、赤霉菌為異養型,油桐為自養型赤霉菌細胞無葉綠體,油桐葉肉細胞含有葉綠體11:00葉片氣孔大量關閉,CO2吸收減少設置三組(GA200mg/L、GA100mg/L、對照組),遮光處理,在不同時刻測量呼吸速率。【解題分析】
根據材料及柱形圖可知不同濃度的赤霉素是自變量,在不同時間不同濃度的赤霉素對植物的凈光合速率的影響不同。【題目詳解】(1)赤霉菌是真菌,細胞中沒有葉綠體,不能進行光合作用,代謝類型為異養需氧型;油桐屬于高等植物,能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進行光合作用,代謝類型為自養需氧型。(2)據圖可知,11:00時赤霉素對凈光合作用的促進效果最明顯。推測14:00時,植物由于“午休”導致凈光合速率很低,即葉片氣孔大量關閉,CO2吸收減少。(3)要進一步探究相應濃度赤霉素對油桐真正光合速率的影響,應測各時刻每種濃度赤霉素處理組及對照組的呼吸速率,再利用“呼吸速率+凈光合速率”得出相應濃度赤霉素下油桐的真正光合速率。【題目點撥】注意植物的光和午休現象引起的植物凈光合速率下降的直接因素是二氧化碳不足。10、長翅和殘翅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長翅對殘翅為顯性,遵循分離定律兩對基因位于不同對的同源染色體上(兩對基因遵循自由組合定律)交叉互換、減數第一次分裂的四分體(前)時期長翅果蠅數多于殘翅果蠅數,性狀遺傳與性別無關R與Q不是相同基因F1形成配子的過程中,Ⅰ號染色體發生交叉互換,形成含rq基因的配子,該種類型的雌雄配子結合形成受精卵,發育成感病個體【解題分析】
基因重組是指在生物體進行有性生殖的過程中,控制不同性狀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組合,包括兩種類型:①自由組合型: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隨著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組合.②交叉互換型: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體),基因隨著同源染色體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換而發生重組。【題目詳解】(1)雜交子代中灰體長翅:灰體殘翅:黑檀體長翅:黑檀體殘翅=9:3:3:1,出現上述結果說明控制兩對性狀的基因為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據此可知,得到上述比例的條件是灰體和黑檀體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灰體對黑檀體為顯性,遵循分離定律;另一對是長翅和殘翅受另外一對等位基因控制,且長翅對殘翅為顯性,遵循分離定律。(2)果蠅通常可發生兩種類型的基因重組,題意中的基因重組是由于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組合導致的,另一種類型的基因重組是在減數第一次分裂的四分體時期,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發生交叉互換導致的。(3)由于長翅對殘翅為顯性且相關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相關基因用B/b表示,則用上述雜交子代中殘翅果蠅的基因型為bb,自然捕獲的多只長翅果蠅的基因型為BB或Bb,二者進行雜交,出現的雜交結果應為長翅果蠅數多于殘翅果蠅數,性狀遺傳與性別無關。(4)根據品種甲與品種乙雜交得到F1,F1均為抗病,F1自由交配,F2出現感病個體的現象可知R與Q不是相同基因,因為若是相同基因,則F2不會出現性狀分離,在R與Q不是相同基因的情況下,而且相關基因為連鎖關系,可知親本的基因型為RRqq、rrQQ,雜交得到F1的基因型為RrQq(且R、q連鎖,r、Q連鎖),F1自由交配,F2出現感病個體的原因只能是F1形成配子的過程中,Ⅰ號染色體發生交叉互換,形成含rq基因的配子,該種類型的雌雄配子結合形成受精卵,發育成感病個體。【題目點撥】熟知基因自由組合定律適用的條件是解答本題的關鍵,掌握基因重組的類型并能通過后代的表現型對新類型出現的成因進行正確分析是解答本題的必備能力。11、顯性基因突變頻率不定向性結構和數目細胞核、葉綠體高桿基因經處理發生(隱性)突變,自交后代(或F1)因性狀分離出現矮桿【解題分析】
本題是對基因突變的概念、特點和誘變育種的考查,基因突變是基因的堿基對的增添、缺失或替換,基因突變具有低頻性、不定向性和多害少利性;由題意可知,甲磺酸乙酯(EMS)進行育種的原理是甲磺酸乙酯(EMS)能使DNA中堿基對發生替換,因此屬于基因突變,該過程中染色體的結構和數目不變。【題目詳解】(1)一株某種性狀變異的水稻,其自交后代中出現兩種表現型,說明后代發生了性狀分離,該植株是雜合子,雜合子表現出的性狀是顯性性狀,控制顯性性狀的基因是顯性基因,即經過處理后由隱性基因突變成顯性基因,因此該變異是顯性突變。(2)基因突變具有低頻性,用甲磺酸乙酯(EMS)浸泡種子可以提高突變頻率,該方法稱為化學誘變;某一性狀出現多種變異類型,這說明基因突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股票分紅協議書
- 電影簽約協議書
- 彩鋼瓦維修安全協議書
- 租電安全協議書
- 旅行社合同變更協議書
- 溫泉游泳館免責協議書
- 情侶間戀愛合同協議書
- 醫療事故后補償協議書
- 醫療事故后賠償協議書
- 聯塑材料協議書
- 2024年四川西華師范大學招聘輔導員筆試真題
- 2025年市政工程地下管網試題及答案
- 2025年武漢鐵路局集團招聘(180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屆云南省曲靖市高三第二次教學質量檢測生物試卷(有答案)
- 農產品供應鏈應急保障措施
- 2024年中國農業銀行安徽蚌埠支行春季校招筆試題帶答案
- 2025年2月21日四川省公務員面試真題及答案解析(行政執法崗)
- 國家開放大學漢語言文學本科《中國現代文學專題》期末紙質考試第一大題選擇題庫2025春期版
- 山東大學《軍事理論》考試試卷及答案解析
- 面向非結構化文本的事件關系抽取關鍵技術剖析與實踐
- 《國別和區域研究專題》教學大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