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講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_第1頁
第一講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_第2頁
第一講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_第3頁
第一講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_第4頁
第一講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講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第1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第一章

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第2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第27講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

第3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走進高考第一關:教材關第4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

細胞生活的環境

體內的液體與細胞外液體液

細胞________(存在于細胞內,約占2/3)

細胞________(存在于細胞外,約占1/3)

細胞外液成分

血漿:水(90%)?無機鹽(約1%)?蛋白質(7%~9%)?血液運送的物質內液外液第5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含各種營養物質?代謝廢物?氣體?激素等)

組織液?淋巴:除含蛋白質很少外,其余成分和含量均與________相近

本質:是一種鹽溶液,類似于海水生命起源于海洋

細胞外液的滲透壓和酸堿度

滲透壓

概念:溶液中溶質微粒對水的________力

種類

離子滲透壓:與________有關?主要是Na+?Cl-

膠體滲透壓:與________有關血漿吸引無機鹽蛋白質第6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酸堿度:近中性(7.35~7.45),與HCO?HPO等有關

溫度:一般37℃左右

第7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

細胞生活的環境

內環境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第8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內環境穩態的重要性

內環境的動態變化(穩態)

變化原因

外界________變化

外界________活動

內環境的各種化學成分及理化性質不斷變化

具體表現:內環境各種成分和理化性質都處于________平衡中

穩態調節機制環境因素細胞代謝動態第9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①各器官系統分工合作?協調統一是實現穩態的基礎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調節網絡是機體維持穩態的主要調節機制

內環境穩態的重要意義: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實驗:生物體維持pH穩定的機制神經——體液——免疫第10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解讀高考第二關:考點關第11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考點1內環境的組成與各成分之間的關系第12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第13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2.血漿、組織液、淋巴三者之間的比較

血漿中含有大量蛋白質約占7%~9%左右,含更多的自由水,含1%左右的無機鹽,還含有葡萄糖、各種代謝廢物、氣體、激素等物質。

組織液和淋巴成分最接近,但與血漿相比較含有很少的小分子蛋白質,其他成分基本相當。

第14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3.內環境的成分分析

(1)內環境的主要成分

①水:含量最多,如血漿中含有約90%的水。

②氣體:以氧氣和二氧化碳為主。

③各種無機離子:以Na+、Cl-、K+、Ca2+、HCO、HPO的量最多,其他無機鹽離子含量甚微,但卻不可缺少,如Cu2+、Zn2+、Mn2+、Co2+對某些酶的活性是必需的,碘對生成甲狀腺激素是必需的,F-對增強牙齒和骨骼硬度很重要。第15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④有機化合物:如蛋白質(血漿中約含7%~9%)、脂質、氨基酸、葡萄糖、核苷酸、維生素等。

⑤調節生命活動的各種激素。

⑥細胞代謝的廢物:除二氧化碳外,還有蛋白質、核酸代謝產生的含氮廢物,如氨、尿素等。第16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2)內環境成分變化與人體健康

①血漿蛋白含量降低與組織水腫(見例析1內容)。

②代謝廢物積聚與尿毒癥。當代謝廢物含量上升時,說明腎功能衰竭,而形成尿毒癥。第17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誤區警示:1.人的呼吸道、消化道、淚腺、尿道等可由孔道與外界相通,不能稱為體液,而稱為外界溶液。

2.血液包括血漿和血細胞,血液并不全是體液,而血漿則屬于體液中的細胞外液。血漿蛋白一般位于血漿內,是內環境的成分,而血紅蛋白位于紅細胞內,它不屬于內環境的成分。

第18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例析1(2010·成都模擬)當人體血漿蛋白低于60%時,就會出現浮腫現象。下列代謝障礙不會引起浮腫的是(

)

A.慢性腎炎患者出現蛋白尿

B.發生某些過敏反應時,毛細血管壁的透性增大

C.胰島素分泌不足時,出現糖尿

D.某些寄生蟲堵塞淋巴管使淋巴回流受阻答案:C第19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解析:人體出現浮腫的原因是組織液增多,造成浮腫的原

因主要是①血漿蛋白攝入過少,使血漿滲透壓降低,血漿中的水分滲透到組織細胞間隙,導致組織液增多;②由于過敏反應等病理原因,使毛細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強,血漿蛋白滲出,導致組織液膠體滲透壓升高,血漿中的水分滲出到組織液;③淋巴管阻塞,淋巴回流受阻,使組織液不能進入毛細淋巴管導致組織液增多。第20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方法技巧:(1)血漿不等于血液;二者的區別是

血漿包括

血漿:由水、無機鹽、蛋白質、C6H12O6、脂質等物質組成,血細胞:由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構成,各負其功能,,所以血漿屬于內環境的成分,而不能說血液是內環境,的成分

(2)血漿蛋白不等于血紅蛋白:血漿蛋白是血漿的成分,屬于內環境,而血紅蛋白是紅細胞內的結構蛋白,它的主要功能是運輸O2和少部分CO2。第21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3)不同人體細胞所處內環境

①組織細胞:組織液。

②毛細血管管壁細胞:血漿、組織液。

③毛細淋巴管管壁細胞:淋巴、組織液。

④血細胞:血漿。

⑤淋巴細胞和吞噬細胞:淋巴、血漿。第22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解析:血紅蛋白、部分酶、載體這些大分子物質不是內環境成分。答案:D第23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考點2內環境的理化性質

第24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1.滲透壓

(1)溶液滲透壓是溶液本身的一種特性,是指溶液中溶質微粒對水的吸引力。溶液滲透壓的大小取決于單位體積溶液中溶質微粒的數目。單位體積溶液中溶質微粒越多,溶液的滲透壓就越大。

(2)血漿的滲透壓與0.9%的NaCl溶液滲透壓大致相等,故0.9%的NaCl溶液為血漿的等滲溶液,又叫生理鹽水。

在37℃時,人的血漿滲透壓約為770kPa,相當于細胞內液的滲透壓。第25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2.酸堿度

正常人血漿的pH在7.35~7.45之間變動。機體在代謝過程中雖然經常有各種酸性或堿性物質進入血漿,但血漿的pH卻能保持相對穩定,過酸或過堿都可引起機體的酸中毒或堿中毒。

血漿中的緩沖物質對血漿pH的調節如下:

血漿中存在著緩沖物質:主要有NaHCO3/H2CO3(其比值為20∶1)、Na2HPO4/NaH2PO4等。

第26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1)劇烈運動使大量乳酸進入血液時,會發生以下變化:

C2H4OHCOOH+NaHCO3―→C2H4OHCOONa(乳酸鈉)+H2CO3

H2CO3―→H2O+CO2↑

CO2可由肺排出體外,緩沖了體內產生的過多的酸。

(2)堿性物質(如Na2CO3)進入血液時,會發生以下變化:

Na2CO3+H2CO3―→2NaHCO3

過多的NaHCO3可由腎臟排出,從而緩沖了體內過多的堿。第27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3.溫度

人體內環境的溫度一般維持在37℃,過高或過低會影響酶的活性,從而引起新陳代謝的紊亂。第28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例析2長時間運動引起機體缺氧時,血液pH的變化趨勢、引起pH變化的物質、能起緩沖作用的物質分別是(

)

A.降低、CO2、Na2CO3

B.降低、乳酸、NaHCO3

C.升高、CO2、H2CO3

D.升高、乳酸、NaHCO3答案:B第29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解析:本題考查人無氧呼吸的產物及人體中的酸堿緩沖

物質?在長時間運動或進入高原等缺氧條件下,人體部分細

胞會通過無氧呼吸產生酸性物質———乳酸,乳酸進入血液后

會引起血液pH的略微下降,起緩沖作用的物質主要是血漿

中的NaHCO3?第30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方法技巧:無機鹽在細胞外液中的作用

a.維持細胞外液的滲透壓。Na+、Cl-是維持細胞外液滲透壓的主要離子。

b.維持細胞外液的酸堿平衡。Na+、K+和HCO、HPO、有機酸及蛋白質構成細胞外液中的緩沖體系,具一定的緩沖能力,以維持細胞外液的酸堿平衡。

第31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互動探究2:如圖所示,表示人運動前后血液中乳酸濃度的變化曲線,請分析一下BC段變化的原因(

)

第32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A.乳酸與NaH2PO4反應生成H3PO4

B.乳酸與血液中的O2發生氧化反應

C.乳酸與Na2CO3反應掉了

D.乳酸與NaHCO3反應生成CO2解析:在人的血漿中含有許多對對酸堿度起緩沖作用的緩沖物質,如H2CO3/NaHCO3等。機體劇烈運動后,肌肉中產生大量的乳酸,乳酸進入血漿后,與血漿中的NaHCO3發生作用,生成乳酸鈉和H2CO3,H2CO3分解成H2O和CO2,CO2排出體外。答案:D第33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考點3內環境穩態的調節過程第34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各器官系統與內環境的關系如圖:第35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由上圖說明:

1.內環境與呼吸系統?循環系統協同完成氣體的交換.

(1)氧氣從外界進入組織細胞需要多種器官?系統的參與?首先氧氣借助呼吸系統進入肺泡,然后擴散進入肺泡周圍的毛細血管,借助血液循環到達組織細胞處,接著從組織細胞周圍的毛細血管擴散出來,經組織液進入組織細胞,參與物質的氧化分解?

(2)二氧化碳的排出過程與氧氣的進入過程剛好相反?第36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2.內環境協同消化系統?循環系統?泌尿系統?皮膚等完成物質交換.

各種營養物質必須經消化系統的消化?吸收才能進入循環系統,然后經循環系統的運輸才能到達組織細胞周圍的組織液,接著進入組織細胞?組織細胞代謝產生的廢物,也必須先進入組織液,才能通過循環系統的運輸后,借助呼吸系統或泌尿系統?皮膚排出體外?.

第37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特別提醒:(1)內環境是多細胞動物賴以生存的直接環境,單細胞生物無所謂內環境?.

(2)人的呼吸道?消化道?肺泡腔?尿道等與外界相通應為外界環境?.

(3)內環境的“內”與“外”是相對的,從細胞角度看就是細胞外液;對人體的外界環境而言,細胞外液就是內環境,因此,內環境是聯系細胞與外界環境的橋梁?.

第38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例析3下圖為高等動物的體內細胞與外界環境的物質交換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第39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A.①?③都必須通過消化系統才能完成.

B.人體內的體液包括內環境和細胞外液.

C.細胞與內環境交換的④為養料和氧氣.

D.⑥可表述為:體內細胞可與外界環境直接地進行物質交換答案:C.解析:(1)直接與物質交換有關的系統為: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循環系統?泌尿系統,圖中①?②?③依次需通過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和泌尿系統?在物質交換過程中起調節作用的系統有: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第40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2)人體的體液包括細胞外液和細胞內液,由細胞外液構成的液體環境叫做內環境?.

(3)細胞與內環境直接交換的④為養料和氧氣,⑤為CO2及H2O?無機鹽?尿素等廢物?.

(4)⑥可用簡明短語表述為:體內細胞通過內環境與外界環境間接地進行物質交換?第41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互動探究3:用某種藥物飼喂動物,一段時間后測得實驗組比對照組動物血漿中血紅蛋白含量明顯增高?該藥物的作用可能是().

A.增強血紅蛋白的合成能力.

B.提高血漿蛋白的含量.

C.增加紅細胞的生成數量.

D.對紅細胞有破壞作用.答案:D第42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解析:血紅蛋白存在于紅細胞中,正常情況下,不會出現在血漿中,服用某種藥物后,血漿中血紅蛋白含量明顯增高,說明該藥物對紅細胞有破壞作用,使紅細胞破裂,釋放出了血紅蛋白?第43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考點4內環境穩態及意義第44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1.穩態的調節機制

最初推測:法國生理學家貝爾納曾推測,內環境的恒定主要依賴于神經系統的調節?

現代觀點:內環境穩態的調節是一種反饋調節,神經—體液—免疫調節網絡是機體維持穩態的主要調節機制?

2.穩態的實質

穩態是指內環境中的化學成分和理化性質處于一種相對穩定的狀態,內環境保持動態平衡?

第45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3.人體維持穩態的調節能力

人體維持穩態的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當外界環境的變化過于劇烈,或人體自身的調節功能出現障礙時,內環境的穩態就會遭到破壞?第46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4.內環境穩態意義

(1)意義: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①血糖正常——保證機體正常的能量供應;

②體溫?pH相對恒定——酶活性正常,細胞代謝正常;

③滲透壓相對穩定——細胞維持正常的形態和功能?第47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2)失調

①血糖平衡失調——低血糖?糖尿病等;

②pH失調——酸中毒?堿中毒;

③滲透壓失調(如嘔吐等)——細胞形態?功能異常;

④體溫失調——發熱?中署等?第48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特別提醒:內環境穩態重要性的理解

正常情況下,人體的內環境總是處于穩定狀態的?內環境的穩態一旦失衡,就會導致細胞代謝的紊亂和某些生理活動出現障礙,嚴重時會危及生命?如:

(1)當患腸胃炎時,我們常常感到四肢無力,其原因是體內丟失了大量的無機鹽,使無機鹽的平衡遭到破壞?由于腸胃炎導致消化道對無機鹽的吸收能力減弱,因此,需要輸液來補充無機鹽,維持無機鹽的平衡?第49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2)當我們因較長時間沒有進食而饑餓時,或當我們由蹲位突然站立時,常感到四肢無力?頭暈眼花,這是由于低血糖引起的?較長時間沒有進食,血糖來源缺乏,血糖濃度降低?由蹲位突然站立大腦供血量減少,葡萄糖供應不足,大腦得不到足夠的能量而引起頭暈?

(3)當我們感冒發燒時,會出現食欲不振?四肢無力等癥狀?這是由于體溫升高,影響了消化酶等各類酶的催化功能,導致消化不良和其他代謝活動的紊亂?第50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例析4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當穩態遭到破壞,必將引起()

A.酶促反應速率的加快

B.兒童患佝僂病

C.細胞代謝紊亂

D.成年人患肌無力病答案:C第51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解析:當穩態遭到破壞時,就會引起細胞的新陳代謝紊亂,并導致疾病?但是,穩態遭到破壞不一定只是引起酶促反應速率的加快?兒童患佝僂病是體內缺鈣引起的,成年人患肌無力病是由于體內血液中鈣濃度過高引起的,這些都不是穩態遭到破壞的必然結果?

常見的錯誤是選A項?機體的新陳代謝是由細胞內很多復雜的酶促反應組成的,而酶促反應的進行需要溫和的外界條件,如溫度和pH等都必須保持在適宜的范圍內,酶促反應才能正常進行,當穩態遭到破壞時,并不是所有的酶促反應速率都加快,有的會減慢?甚至停止?第52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互動探究4:下列關于內環境穩態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內環境的理化性質是相對穩定的

B.內環境穩態是由體內各種調節機制所維持的

C.內環境的理化性質是恒定不變的

D.內環境穩態不能維持,機體的生命活動就會受到威脅答案:C第53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考點5“生物體維持pH穩定的機制”實驗的分析.第54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1.實驗原理分析.

本實驗采用對比實驗的方法,定性地說明人體內液體環境與緩沖液相似而不同于自來水,從而說明生物體維持pH相對穩定的機制?第55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2.實驗對比分析

說明:①表示用NaOH對自來水的處理?

②表示NaOH或鹽酸分別對緩沖液和生物材料的處理?

③表示用鹽酸對自來水的處理?第56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比較以上三曲線變化規律可知:生物材料的性質類似于緩沖液而不同于自來水,說明生物材料內含有酸堿緩沖物質,從而能維持pH相對穩定?

運用內環境的理化特性如滲透壓?pH?溫度穩定的機制,分析有關人體健康的癥狀,以便加深理解保持內環境穩態的重要性?

第57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1)滲透壓的平衡

當患腸胃炎時,我們常常感到四肢無力,其原因是體內丟失了大量的無機鹽,使無機鹽平衡遭到破壞,因此需要輸液來補充?

(2)血糖的平衡

當我們長時間沒有進食時,常感到四肢無力?頭暈眼花,這是由于葡萄糖供應不足,大腦得不到足夠的能量而引起的?

(3)體溫的恒定

當我們感冒發燒時,食欲低下?精神不佳,這是由于體溫升高,影響了消化酶等各類酶的催化功能,導致消化不良和其他代謝活動的紊亂?

第58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拓展提升:(1)水果?蔬菜中往往含有一些堿性物質,如碳酸鈉?當食用這些食物時,碳酸鈉進入血液后,就與血液中的H2CO3發生反應形成碳酸氫鈉,而過多的NaHCO3可以由腎臟排出?這樣,血液的pH仍可維持相對穩定狀態?.

(2)哮喘?肺氣腫或劇烈運動?初上高原等特定情況下,缺O2進行無氧呼吸造成體內乳酸積累,但在緩沖物質作用下,與NaHCO3結合生成的乳酸鈉排出體外,生成的碳酸分解產生CO2隨呼吸系統排出體外,血漿pH仍維持相對穩定?.

第59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例析5(2009·海淀模擬)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人的血液pH通常在7.35~7.45之間,變化不大的原因是()

①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多對緩沖物質對血液酸堿度起緩沖作用

②通過呼吸系統可不斷排出CO2

③血漿中過多的碳酸氫鹽可以由腎臟隨尿排出體外.

④神經系統對呼吸運動強度的調節有利于維持血液pH的相對穩定

⑤食物中的堿性物質與新陳代謝產生的酸性物質所構成的緩沖對調節了血液pH第60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A.① 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⑤解析:血液中含有許多對對酸堿度起緩沖作用的物質,每一對緩沖物質都是由一種弱酸和相應的一種強堿弱酸鹽組成的;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會刺激控制呼吸活動的神經中樞,促使呼吸運動增強,增加通氣量,從而將二氧化碳排出體外,使血漿pH變化不大;當碳酸鈉進入血液后,就與血液中的碳酸發生作用形成碳酸氫鈉,而過多的碳酸氫鈉可以由腎臟排出,使血漿酸堿度不會發生很大的變化?答案:C第61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互動探究5:人體中內環境穩態所包含的內容不包括()

A.線粒體基質中pH的相對穩定

B.血漿中各種化學成分的相對穩定

C.組織液溫度的相對穩定

D.血漿滲透壓的相對穩定解析:內環境穩態包括血漿?組織液和淋巴中的溫度?滲透壓和pH的相對穩定,而A為線粒體基質中pH的相對穩定,不屬于內環境穩態?答案:A第62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笑對高考第三關:技巧關第63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探究性實驗結論的獲得

在實驗中要記錄實驗的事實?現象?數據,即捕捉?記錄由實驗變量帶來的反應變量,據此論證說明實驗中的自變量與因變量的因果關系,進而得出實驗結論?①如果所獲得的結果與假設相符,則肯定假設;②如果結果與假設不相符,則否定假設;③如果結果與假設無關,則無從判斷?實驗過程必須真實?客觀?如前所述孟德爾的測交實驗結果,不論正交?反交,都與預期一致,說明假設正確,從而可以得出相關結論?在探究性實驗中必須按實驗預測和結論有可能出現的結果來處理,凡是探究實驗都是通用的?第64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典例請根據提供的實驗材料和用具,回答相關的問題:

一?實驗材料和用具

家兔的血漿適量?蒸餾水?預先配制的緩沖液?量筒?試管若干支?Na2CO3溶液?乳酸?pH試紙?

第65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二?實驗流程步驟A組B組

①1號試管2號試管3號試管1號試管2號試管3號試管?緩沖溶液血漿?緩沖溶液血漿②滴加等量的Na2CO3溶液?③記錄結果記錄結果預測結果??結論??第66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1)步驟①中向1號試管加入__________?

(2)步驟②中向B組3支試管中加入__________?

(3)預測結果:

A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從以上實驗結果分析,可以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蒸餾水乳酸試管1pH變化明顯,pH明顯上升;2?3號試管pH變化不明顯試管1pH變化明顯,pH明顯下降;2?3號試管pH變化不明顯蒸餾水不具有緩沖作用,為對照組;人工配制的緩沖溶液具有緩沖作用;動物血漿與緩沖溶液一樣具有緩沖作用,說明其成分中含有緩沖物質第67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思維導析:本題是一個實驗設計題,在實驗設計題中除了要研究的變量是可變的之外,其他的條件必須保持相同?在實驗過程中要遵循對照原則?單一變量原則和等量原則?對結果的分析一定要到位,把現象與結論一起總結出來?第68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應用拓展

第69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新陳代謝等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穩態的維持需要調節?請利用活雞血完成下列與穩態調節有關的問題?

(1)為了驗證血漿中的無機鹽含量對紅細胞形態的影響,現提供加入檸檬酸鈉溶液的活雞血,生理鹽水,10%NaCl溶液,蒸餾水,試管,滴管,顯微操作器材等,請設計實驗,并預期結果?

第70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方法步驟: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預期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取3支試管,編號甲?乙?丙,分別加入生理鹽水?10%NaCl溶液?蒸餾水各2mL在3支試管中分別滴入1滴活雞血,振蕩搖勻,放置5min分別取3支試管內的混合液各1滴置于3張潔凈的載玻片上(編號),做成臨時裝片顯微鏡檢查紅細胞的形態,并記錄結果生理鹽水中的紅細胞保持正常形態;10%NaCl溶液中的紅細胞皺縮;蒸餾水中的紅細胞破裂

第71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2)為了研究血漿能否維持pH穩定,某同學將血漿等量分裝到2支潔凈的試管甲?乙中,分別測定pH并記錄,再向甲管中滴1滴5%的鹽酸溶液,乙管中滴1滴1%的氫氧化鈉溶液,振蕩1min,再分別測定pH并記錄,觀察各管顏色變化?

①試評價并完善此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有同學猜想血漿通過緩沖作用來維持pH的相對穩定,他需要的實驗證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缺少對照?應再增設兩個蒸餾水對照組,處理方法同甲?乙兩組增設兩個緩沖液對照組,處理方法同甲?乙兩組?加入鹽酸?氫氧化鈉溶液前后的pH值也基本不變第72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解析:設計實驗步驟時要遵循對照和單一變量的基本原則,所以首先應該分組?編號(如:甲?乙?丙),在取用實驗材料和設計步驟的時候要注意“三等”——等量?等濃度,還有一個就是等條件?等條件是指除了實驗因素外其他條件都相等,保證單一變量?

第73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高考真題備選

第74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1.(2009·廣東,19)有關人體內環境穩態的敘述,錯誤的是()

A.有3種以上的生理系統參與維持內環境穩態

B.人體內環境穩態的失調與外界環境無關

C.人體維持內環境穩態的調節能力有限

D.穩態有利于參與其調節的器官保持機能正常答案:B第75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解析:A項中,參與穩態的系統及器官有循環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泌尿系統及皮膚等,所以A對;人體內環境穩態的失調與外界環境變化有密切關系,B錯;C項中,人體維持內環境穩態的調節能力有限,超過這個限度,穩態會被打破,C對;D項中,穩態對于器官保持機能正常起重要作用,D對?

第76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2.(2008·廣東,12)根據下圖判斷,正確的描述是()

①對于組織細胞的正常生理活動,過程a較過程b和c更為重要

②組織液中的CO2有害無益

③組織液中的物質是有變化的

④過程b或c受阻可導致組織水腫第77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A.②③B.①②C.②④D.③④解析:本題考查內環境?內環境穩態的維持及意義?血漿?組織液與淋巴間的物質交換都非常重要,通過物質交換保證了內環境中的物質在不斷變化并保持相對穩定性?若組織液回流受阻,則會出現組織水腫?通過CO2的體液調節,可使人體內環境中的CO2和O2保持相對穩定?答案:D第78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3.(2008·上海,19)下列過程發生在人體內環境中的是()

A.神經遞質與受體結合

B.葡萄糖脫氫分解產生丙酮酸

C.食物中的蛋白質經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

D.胰島細胞合成胰島素解析:神經遞質與受體結合發生在突觸間隙,屬于內環境的范疇;食物中的蛋白質經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發生在消化道內,消化道屬于外界環境;其余兩項均發生在細胞內?答案:A第79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4.(2008·廣東理基,53)人體內環境的穩態有賴于正?負反饋調節?總體來說,由正反饋調節完成的生理活動是()

A.體溫的維持

B.血漿濃度的穩定

C.水鹽平衡的調節

D.凝血過程答案:D第80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解析:A?B?C三項生理活動為常見的負反饋調節實例;血液凝固反應是由凝血因子參與的一系列酶促反應?血液凝固可人為劃分為3個主要階段,首先由凝血因子激活因子X,然后由凝血酶原激活物激活凝血酶原,最后導致可溶性的纖維蛋白原形成不溶性的纖維蛋白?血凝是一個逐級放大的級聯正反饋過程,機體存在血凝和抗凝兩個系統,它們是互相拮抗的?兩個系統保持平衡是機體維持正常生理活動的必要條件?

第81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課后活頁作業第82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1.人體內環境相對穩定是健康的保障?由于人體內環境成分發生明顯變化而引起的病癥是()

①小腿抽搐

②鐮刀型細胞貧血癥

③尿毒癥

④組織水腫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B第83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解析:小腿抽搐是由于血漿中Ca2+含量低引起的,如果體內代謝產廢物(主要指尿素)不能及時排出會引起尿毒癥?組織液增多會導致組織水腫,而鐮刀型細胞貧血癥屬于遺傳病?

第84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2.人體內的細胞外液構成了細胞生活的液體環境,在這個環境中可發生許多生物化學反應,其中有()

A.蛋白質消化分解成氨基酸

B.神經遞質和激素的合成

C.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D.乳酸與碳酸氫鈉作用生成乳酸鈉和碳酸答案:D第85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解析:蛋白質的消化過程在消化道(胃?小腸)中進行;神經遞質和激素的合成?丙酮酸氧化分解成CO2和H2O(有氧呼吸第二?三階段)均在細胞中進行?人體血漿中含有HCO?HPO等離子,當血漿中乳酸積累時,乳酸與NaHCO3反應生成H2CO3和乳酸鈉?第86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3.下列造成水腫的現象是由靜脈受到壓迫引起的是()

A.水泡的發生 B.花粉過敏

C.淋巴管受阻 D.孕婦雙腿浮腫解析:孕婦浮腫是身體靜脈血管受壓,引起靜脈回流障礙的結果?水泡的發生原因很多,不僅限于靜脈受到壓迫這一原因?答案:D第87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4.右圖為人體部分內環境模式圖,其中1是毛細血管壁,2是紅細胞?與該圖有關的正確敘述是()

A.過敏反應的抗體主要分布在3和5中

B.2處的O2到達4內參與生理活動需要經過4層膜

C.3和5可以相互轉變

D.直接調節3中血糖平衡的神經中樞是大腦皮層答案:C第88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解析:過敏反應的抗體主要分布在皮膚?呼吸道的黏膜,而不是主要分布在3和5即血漿和組織液中;2處即紅細胞內的O2到達4組織細胞內至少需經過6層膜,紅細胞1層?毛細血管2層?組織細胞膜1層?線粒體膜2層;直接調節3中血糖平衡的神經中樞是下丘腦,故A?B?D均錯?血漿和組織液中的物質可以相互轉變?第89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5下圖是人體某組織內的各種結構示意圖,A?B?C?D表示的是結構,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體?下列有關敘述中錯誤的是()第90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A.③可進入A?B?D

B.①②③④組成體液,其中①③④構成內環境

C.尿素分子不能由③進入④

D.B產生的廢物和CO2先后經過③和④,最終被排出體外解析:圖中①是淋巴?②是細胞內液?③是組織液?④是血漿;A?B?C?D表示的結構依次是:毛細淋巴管?組織細胞?紅細胞?毛細血管?尿素是小分子,能以自由擴散的方式穿過毛細血管壁由③組織液進入④血漿?故C項錯誤?答案:C第91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6.(2010·新創題)“神舟七號”上的三位宇航員在太空時有非常明顯的失重感,失重時人體的液體靜壓喪失?人體的感受器感到體液增加,機體通過體液調節系統減少體液,出現體液轉移反射性多尿,導致水鹽從尿中排出?下列有關人體內環境和穩態的說法不正確的是()第92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A.水鹽從尿中排出使滲透壓的穩定遭到破壞,必然會引起代謝紊亂

B.液體靜壓喪失,導致腿部體液轉移到人的身體上部,出現鳥腿(腿部變細)現象

C.免疫系統識別并清除異物?外來病原微生物也是維持內環境穩態的機制

D.內環境穩態是在神經和體液調節的共同作用下維持的,體液調節占主導地位答案:D第93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解析:本題考查了內環境穩態的意義和調節機制?內環境的穩態包括內環境的成分?滲透壓?酸堿度?溫度等理化性質,這些因素的變化都會影響到細胞的正常生命活動?如滲透壓影響細胞內水分的含量和細胞的形態,進而影響細胞代謝?內環境穩態的維持是神經調節?體液調節和免疫系統共同作用的結果?

第94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7.下圖為人體細胞與內環境之間物質交換的示意圖?①②③④分別表示人體內不同部位的液體?據圖判斷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第95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A.長跑時運動員通過出汗排出①②④中多余的水分以維持機體的水平衡

B.液體①中含激素?氨基酸?尿素?CO2等物質

C.效應B細胞分泌的抗體進入①,經循環系統運輸到發炎部位

D.胰島B細胞分泌的胰島素先進入②,再進入①后運輸到相應部位答案:A第96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解析:考查體溫調節?血漿的成分?抗體和胰島素分泌后運輸到作用部位的途徑?長跑運動員通過排汗增加散熱量來維持體溫的相對恒定;液體①為血漿,血漿中的成分含有水?無機鹽?葡萄糖?氨基酸?蛋白質?激素?尿素?CO2?O2等等;效應B細胞產生的抗體進入血液中經血液循環運輸到發炎部位與抗原結合;胰島B細胞分泌的胰島素經組織液進入血漿,然后運送到靶細胞?故選A?第97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8.下列關于內環境及其穩態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人體代謝中的生物化學反應主要發生在細胞內

B.血紅蛋白?遞質?激素?葡萄糖和CO2都是內環境的成分

C.內環境穩態的實質是內環境的滲透壓?溫度和pH保持不變

D.小腸絨毛上皮細胞生活的內環境為組織液和消化液答案:A第98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解析:新陳代謝中的化學變化都是在細胞內完成的;血紅蛋白在細胞內,不屬于內環境的成分;穩態的實質是動態平衡而不是恒定不變;消化液位于消化道內,不屬于內環境的成分?第99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9.人體發生酒精過敏時,身體的某些部位(如頸部)出現紅腫,原因是細胞釋放組織胺,導致毛細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并且促使

()

A.葡萄糖滲出,組織液減少

B.血漿蛋白滲出,組織液增加

C.葡萄糖滲出,組織液增加

D.血漿蛋白滲出,組織液減少答案:B第100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解析:人體發生過敏反應時,細胞釋放組織胺,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強,血漿中的大分子物質如血漿蛋白滲出,進入組織液,導致組織液的濃度增大,組織液的量增加,造成身體的某些部位(如頸部)出現紅腫?第101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10.下圖為動物的某組織,其中1為毛細血管壁?2為紅細胞?3為血漿?4為細胞內液?5為組織液?據圖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第102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A.過敏反應的抗體主要分布在3和5中,3和5的成分有區別

B.葡萄糖由3經1和5到達4的過程,依靠自由擴散來完成

C.圖中二氧化碳濃度最高的部位是5

D.2中的氧氣到達4需要經過4層膜,2處的氧氣濃度高于4處答案:D解析:過敏反應的抗體吸附在皮膚?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細胞的表面;圖中葡萄糖由3經1和5到達4的過程,依靠主動運輸來完成,且圖中二氧化碳濃度最高的部位是4?第103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11.右圖表示人體的皮下組織,A?B?C

表示細胞外液?下面諸多因素中,可能

引起病人組織水腫的是()

①周圍的管壁破損②長期蛋白質營養不足③淋巴管阻塞④花粉等過敏原引起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增加⑤腎炎導致血漿蛋白丟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③④⑤答案:D第104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解析:正常人組織間液體的量相對恒定,依賴于細胞內外液體交換和血管內外液體交換的平衡?水腫的本質是組織間液體過多,包括以上5種平衡失調?第105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12.正常情況下,轉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種組織細胞內,以心臟和肝臟含量最高,在血漿中含量很低?當某種原因使細胞膜通透性增高或因組織壞死細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轉氨酶進入血漿?這項事實可作為下列哪項結論的證據()

A.內環境是不穩定的,其穩態是不存在的

B.內環境的生化指標能反映機體的健康狀況,可作為診斷疾病的依據

C.穩態的動態變化將不利于機體的正常代謝

D.內環境的穩態不受細胞代謝過程的影響答案:B第106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解析:內環境中各種理化性質和成分是相對穩定的,當內環境中的成分出現變化時,表明機體的組織或細胞可能出現了問題?本題中轉氨酶在血漿中的含量是一定的,當轉氨酶的量增多時,可作為肝炎的一個診斷依據,所以B項正確?細胞代謝所產生的一些物質進入內環境,會引起內環境的輕微變動,內環境中存在一些緩沖物質,可以使內環境保持動態平衡?第107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13.下圖是內環境穩態與各系統的功能聯系示意圖,請回答相關問題?第108頁,課件共118頁,創作于2023年2月(1)a表示__________系統,b表示__________系統,c表示__________系統,參與內環境維持的還有圖中的__________系統?

(2)CO2不從組織液進入組織細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細胞會因無氧呼吸產生大量乳酸,乳酸進入血液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