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客教育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_第1頁
創客教育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_第2頁
創客教育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_第3頁
創客教育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_第4頁
創客教育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創客教育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

技術進步和改進、技術應用成本逐漸降低、軟件和資源的越來越多,以及基于技術干預的更方便的交流和交流方式,人們可以獨立或合作完成從設計到建模的完整創作過程。近年來,“創客(Maker)”與“創客行動”逐步成為全球關注的熱點。據世界知名的“創客大會(Makerfaire)”官方網站顯示,2014年海灣地區與紐約舉辦的世界創客大會有21.5萬人參與,同年全球各地舉辦了119次獨立的創客大會,包括在日本東京、意大利羅馬、美國底特律、挪威奧斯陸、中國深圳舉辦的14場大規模創客大會(MakerFaire,2015)。美國將自身定位為“創造者的國度(ANationofMakers)”。2014年6月舉辦的的第一次“白宮創客大會(WhiteHouseMakerFaire)”上,奧巴馬總統在發言中指出“美國應該堅持走一條發現、實驗與創新之路。創新不但是人類進步的重要標志,也是國家進步的標準”,倡議要“充分釋放美國人民的想象力,以確保美國是一個創造者的國家、確保下一代技術革命發生在美國”,強調要讓美國學生成為世界的創造者(makersofthings),而不僅僅是世界的消費者(notjustconsumersofthings)(TheUS.WhiteHouse,2015)。近年來,創客教育作為重在培養學生創造與創新能力的新型教育方式無論是在美國中小學(鄭燕林等,2014),還是在美國高校都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美國新媒體聯盟發布的2015年高等教育地平線報告顯示,創客教育將給高校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帶來深刻變革,未來2-3年內,用于創客教育的創客空間(MakerSpace)將會在眾多高校中得到采用(Johnson,2015)。本文基于對美國高校實施創客教育的具體舉措與經驗的梳理與總結,分析美國高校開展創客教育的基本路徑:在意識層面積極響應全美創客行動,充分重視創客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價值,這是實施創客教育的起點與目標指向;在規劃層面注重對學校開展創客教育的整體設計,并充分關注與社區創客教育的有效聯動,這是實施創客教育的重要前提;在實踐層面著力打造優質的創客空間提供創客教育環境,靈活選擇適切的創客教育實施方式,這是創客教育得以真正實施的重要依托。一、意識方面:要積極響應績效轉移行為,充分重視績效轉移教育價值(一)積極響應全球客戶行動1.通過倡議引領私家車創客空間建設,將其作為創客創造的“貢獻”“創客行動”由知名的創客雜志(MakerMagazine)于2005年發起。2014年舉辦的美國白宮創客大會則有力地推動了美國全民參與“創客行動”。美國將第一屆白宮創客大會舉辦日2014年6月18日定為“國家創造日”,并將第二屆白宮創客大會的舉辦日期(2015年6月12-18日)定為“國家創造周”,號召全美“每個企業、每所大學、每個社區、每位公民都加入到支持全美各地民眾成為創造者的行列中來”(TheUS.WhiteHouse,2015)。例如,2014年白宮創客大會倡議國內企業尤其是制造業與信息技術類企業能積極提供創造工具與資源支持各級各類學校校內創客空間的建設與校外創客項目的實施,能夠讓有經驗的企業員工擔任創客導師;倡議美國各市市長與社區發起相關行動推進創客行動。自2014年第一屆白宮創客大會舉辦以來,美國已有超過100座城市采取了相應的行動與舉措推進創客空間建設,并安排專人或工作組對外建立合作關系以充分支持本地區創客的創造過程。為準備2015年“國家創造周”活動,美國白宮又進一步提出了以下有助于推動全美創客行動的倡議:一是要為學生提供基于親自動手實踐的學習機會,讓他們在課內外都能夠通過創造過程投入到對科學、技術、工程與數學(STEM)以及藝術與設計方面的學習之中;二是要進一步提升女性與特殊群體、小群體公民參與創客行動的機會;三是要大力支持低成本原型建模工具的開發;四是制造業要加大參與創客行動的力度,努力提高自身的創造與生產能力,以開發出更多、更好的產品供全國創客使用;五是提升各地創客在解決當地甚至是世界難題方面的貢獻力度,讓創客更加投入于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TheUS.WhiteHouse,2015)。2.支持本地創客創造過程美國高校對白宮關于全民參與創客行動的倡議給予了積極回應。在2014年第一次白宮創客大會后,150余所高校校長聯名表示要積極參與創客行動,認為總統的號召讓高校更有激情創生新的想法改革高等教育、提升高等教育質量,聲明要積極建設校園創客空間,不但供本校師生利用,也要開放校園創客空間并提供相應的支持,全力促進當地創客的創造過程(Santoso,2014)。為此,美國高校通過多種方式推進創客行動。例如,2014年10月,亞利桑那州立大學主辦了由美國知名高校負責人參與的全美高等教育創客高峰論壇,討論美國高校如何更好地參與創客行動,并在會上推介值得借鑒與學習的高校創客行動案例,研討內容包括(ASU,2014):探索如何將創客行動整合于現有的高校學位課程中;如何開發或支持當地創客空間的建設;如何在高校招生過程中將學生的創客經歷、創造能力納入入學考核內容;如何拓展、深化高校與本地創客的交流;如何更有效地支持本地K-12社區更好地參與創客行動。參會者還可以直接加入創客工作坊,實際體驗、參與創造過程以及創客行動規劃過程。另外,美國高校也積極通過校際交流協同推進創客行動。比如,眾多高校利用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資助建設用于支持高校跨學科聯合創新的分享與交流平臺(),分享創客成果、創客行動案例并協同推進創客項目。(二)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未來:提出并修改高等教育法案,強調高校的創新高等教育被視作美國社會與經濟發展的關鍵支撐,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成效如何是評價高等教育質量的重要指標。例如,美國多所知名高校基于美國聯邦政府的支持成立了專門的工作組,準備建議重新修訂2008年發布的高等教育法案的前期研究,并于2015年3月發布了相關研究報告,其中將創新作為高校的重要職能,將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視為大學的重要責任,希望修訂完善高等教育現有法案以給高校更多的空間促進高校的創新(TheTaskForce,2015)。在強調高校創新與高校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宏觀背景下,美國高校對全美創客行動的響應顯然不是一種盲目的跟隨,而是基于對創客教育的價值尤其是對培養高校學生創造與創新能力、創業就業能力方面重要價值的深刻認識。1.創客教育情境下的創造學習創客教育支持基于創造的學習(鄭燕林等,2014)。創客媒體(MakerMedia)創始人、世界創客大會發起人戴爾(Dale,2013)2013年在印第安納大學東南分校做了題為“創造的魔力:讓學生成為創造者”的主題發言,認為正是“創造”讓人們看到世界充滿了無盡的可能性以及值得解決的問題,認為基于創造的學習是一種看上去較為松散的、非正式的學習方式,實質是一種“有魔法效果的、可以創造奇跡的學習方式”。基于創造的學習往往是自發的,創造的過程是學生獨立或協同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利用多種工具與資源創造產品解決問題的過程,是學生基于自驅動、綜合多學科的知識尋找問題解決最佳路徑的過程。創客教育情境下的學生對自己的學習任務、路徑與資源選擇有自主權,帶著問題學習的同時又為了解決問題,深度卷入學習過程之中,更容易生成新的創意。學生因此不但發展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更容易保持學習的激情、增強學習的信心(Kurtietal.,2014),而這些品質正是創造(creative)與創新(innovative)能力的重要構成。另一方面,在基于創造的學習過程中,作為創客的學生可以深度參與設計、創造、建設、開發與發現過程,不斷經歷失敗卻又努力再次嘗試直至完成創造過程,教師通過觀察學生的創造過程,可以更充分、科學地認識到真正具備創造與創新能力的人才應具有哪些核心技能、思想與智慧(Dale,2013)。由此可見,創客教育本身指向對學生創造與創新能力的培養,同時又有利于幫助高校教育者深入思考創造與創新能力培養的目標、內容與途徑。2.參與“創新挑戰”項目,培養就業創業能力高校與中小學在創客教育上的重要區別在于:中小學的創客教育在客觀上更偏重讓學生體驗創造過程、培養學生的創造興趣與創造能力。高校的創客教育除了實現上述目標之外,還常常與學生未來的就業創業能力發展相關,創客教育為培養學生的創業就業能力提供了新的視角與途徑(Carlson,2015)。例如,亞利桑那州立大學2014-2015學年至少要支持全校10%的學生參與“創新挑戰(innovationchallenge)”項目,培養學生就業創業能力(ASU,2015)。創客教育情境下學生往往能夠接觸到前沿技術知識,有助于學生積累新的就業技能。與此同時,學生在創客教育情境下并不限于利用特定的某一種或幾種工具,而是需要根據創造的需求主動尋求資源與工具加以綜合利用,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Kurtietal.,2014)。更為重要的是,由于創客行動在一定程度上變革了現實生活中的產品開發與銷售流程,比如個人創客的力量加快了新產品的設計與開發速度,讓產品更具個性化特征與家庭適用性(因為這些創客往往來自于普通民眾),產品在正式上架前往往基于眾多創客充分的討論與決策,得到了不斷的優化與改進從而質量更高(Voight,2014)。與此同時,隨著技術發展與使用成本的降低,允許學生參與真實的產品創造過程(Anderson,2013)。由此,創客教育可以讓學生直接體驗、參與真實的產品制作以至銷售過程,知道如何實現產品的個性化設計、協同優化與改進,可以有效地鍛煉其創業就業能力。二、規劃方面:注重全球設計,充分考慮社區合作(一)創客教育的規劃首先,注重將創客教育納入到本校發展之中。例如,2013年麻省理工學院成立了創新倡議委員會(theMITInnovationInitiative),以期集中全校力量研究如何提升學校創新能力。2015年3月,該委員會舉辦以“創造過程中的創新”為主題的工作會議,將創客行動作為學校創新的重點,擬跨學科建立科學與政策創新實驗室,研究創新過程、收集創新數據,為企業與政府的決策提供咨詢。會議特別強調要利用全校師生(包括畢業生校友)甚至全球的創客力量來生產更多的新觀點,推進學校更有效地創新(Matheson,2015)。芝加哥藝術學院則將創客教育理念作為本校教育的核心理念,從創客教育的實施方式、推廣路徑到學校創客文化的培育都進行精心的規劃(Labb&Neely,2014)。第二,重視對實施創客教育所需條件與支持的規劃。例如,麻省理工學院負責學校信息系統與技術的副校長2015年接受采訪時表示,該校正在采用一套新的信息系統與技術解決方案和服務模式,以提升對該校創新與創客文化的支持功用;2015年麻省理工學院進行校舍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是在改造本科生宿舍樓中,在一樓建設創客空間(MITNewsOffice,2015)。另外,麻省理工學院還注重對如何支持學生有效利用創客教育資源與參與創客教育進行規劃。如果學生能夠找到適當的創客教育資源則更容易樹立創造的信心,充分體驗創造過程帶來的樂趣,從而更容易投入到創造過程中實現主動創造與有效創造(Zellner,2014)。目前麻省理工學院有120,000平方英尺的創客空間,但是學生由于不太清晰創客空間的開放時間、付費方式,或者未能及時獲得相關培訓而難以有效參與,為此麻省理工學院擬開發一個稱之為Mobius的網絡與移動APP支持學生快速查詢、定位校內可用的創客空間與工具,并且跟蹤學生已經接受過哪些工具應用的培訓,從而向學生推薦適當的創客工具與資源(Matheson,2015)。第三,重視對創客教育推廣進程的規劃。創客教育是一種新的教育形式,需要人力、物力與財力等的支持,因此對其推廣進程應該有所規劃。比如,芝加哥藝術學院認識到,一般新的技術工具或資源使用之初往往比較專業化,需要使用者專門學習使用技能,技術工具的性能也往往不是很穩定,使用成本高。創客教育的實施過程常常需要用到新技術、新工具,這時學校最好是先讓少數有信心、有興趣的教師以及有一定知識與技能準備的學生先參與創客教育,待其應用成熟后再由這些先行者對學校其他師生進行培訓與指導。技術自身也會隨著發展而大幅降低使用成本,功能也會越來越豐富且性能越來越穩定,使用越來越便捷,這時再向全校推廣將是更好的時機。3D打印技術在該校的應用就是這樣得以獲得快速推廣的(Labb&Neely,2014)。(二)關注與社區的聯動,讓更多的創客空間引起共鳴白宮創客大會倡議高校要從多個角度推進社區創客行動,其中包括:一是在高校招生環節加入“創客檔案(MakerPortfolio)”,注重對申請學生創客經歷與能力的考核;二是要求高校在校園中創建更多的創客空間,允許當地社區創客利用;三是要求高校加強研究,推動本地、區域、國家層面的創客行動,通過研究開發出更好的可用于支持創客創造的軟硬件工具(TheUS.WhiteHouse,2015)。美國高校在規劃創客教育實施時非常重視與社區創客教育的聯動。一方面,高校認為自身有義務推動社區創客行動,眾多高校的創客空間都對本地社區開放,有些高校還建設了或者幫助建設了供當地社區甚至世界各地創客利用的創客空間。比如,斯坦福大學創建的Fablab是個全球性創客空間;卡耐基梅隆大學的“娛樂技術中心”2010年創建了第一個兒童專用的博物館創客空間,還幫助芝加哥的HaroldWashington圖書館與匹茲堡的Carnegie圖書館建設創客空間(Suresh,2014)。雪城大學利用夏季學校為高中生提供3D設計與產品制造課程,幫助高中生通過實踐學習原型建模與設計的方法,學會創新性地解決問題并以團隊形式開發自己的創意(SUSC,2015)。另一方面,美國高校又期望充分利用社區力量促進學生創造與創新等能力的發展。例如,伊利諾伊州立大學商學院創建了以“學習、創造與分享(Learn,MakeandShare)”為理念的創客實驗室(Makerlab),供社區創客利用。學生通過創客實驗室學習創客教育課程后,由創客實驗室組織社區創客大會,要求學生在創客大會上展示課程學習成果(學習成果是學生課程學習過程中形成的產品),向社區居民推薦與銷售自己創造的產品,如果售出越多代表創造的產品越成功,所學課程就可以獲得更高的分數(IllinoisMakerlab,2015)。三、實踐方面:注重創造創新空間,靈活選擇創新教育方法(一)創客空間的類型創客空間是創客教育得以實施的基本依托。“創客空間”不僅僅是一個物理空間或工具空間,還內含基于人際互聯的社區,具有一定的教育目標指向———主要指向讓創客能夠主動、積極、有效地設計、建模,創造作品;創客空間的組織形式多種多樣———可能是基于創客個體自發形成的相對松散的、主要支持個體之間分享的空間,也可能是由一些盈利性組織提供的專屬創客空間,或者公益創客空間,他們的共同目標都在于為創客提供接入創造設備、工具與資源的機會(Makerspace,2015)。目前美國比較知名的高校創客空間包括斯坦福大學的FabLab創客實驗室、華盛頓瑪麗大學的ThinkLab創客實驗室、威斯康星州立大學的Garage創客空間、內華達大學的科學圖書館創客空間(ScienceLibraryMakerspace)、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的開源硬件創客空間(OpenHardwareMakerspace)(Watters,2013)。美國高校打造創客空間時常關注以下三方面。1.優質創客空間是否能夠成為優質創客空間并不取決于物理空間大小或活躍創客的數量,也不取決于其中是否有高級的傳感系統(雖然這些對打造優質創客空間是必要的),而取決于是否真正激發了創客的積極性與創意(MakerMagazine,2014)。謝里登(Sheridanetal.,2014)等歸納了優質創客空間三方面特征:一是創客空間能較好地支持傳統工具與技巧和數字化方法與技巧的融合,支持不同學科背景創客的參與,允許創客從不同角度參與創造創新過程,讓創客可以打破學科界限而投入其中、樂在其中;二是創客空間可以為創客提供多種選擇的可能,創客可以自己選擇適合他們需求的安排。比如,要做什么,什么時候做,是否或者怎么繼續等都可自主選擇;三是可以有效促進學習過程與創造過程的融合,學習發生在創造過程中,同時學習又是為了創造。創客空間的創建一般可以借助以下六種策略(這些策略可以單獨也可綜合使用)(Garcia-Lopez,2013):一是可以直接利用或重構某一空間作為創客空間;二是可以先發起一個創客俱樂部,發動社區、家庭等捐贈創客工具與資源;三是尋求當地企業或工廠捐贈創客工具與資源;四是尋求聯邦政府、當地政府或企業的資助;五是從網上尋求資助與幫助;六是通過網絡發起倡議共同創建創客空間。2.內華達大學的創客空間創客空間不同于一般的專業實驗室,只對一定專業的學生或教師開放,而應具有充分的開放性以支持不同學科背景的創客的參與。因此,很多推行創客教育的美國高校都將創客空間設在圖書館,因為圖書館是全校甚至當地社區居民都可利用的共同空間(Watters,2013)。例如,內華達大學基于圖書館的創客空間———科學圖書館創客空間被美國“創客雜志(MakerMagazine)評為最有趣的創客空間(Conway,2014)。該創客空間的設計理念是“學生與學校所在社區能夠利用這個空間而不需要先預設他們能做什么或不能做什么,不管成功失敗,關鍵在于創造與創新的過程”。該創客空間提供自主學習區,并向用戶提供多樣化的軟件與3D技術服務,包括3D打印機與掃描儀、手持掃描儀以及激光切割機,這些設備可以用于支持學生完成課程作業,也可以用于支持他們獨立或協同開發社會需要的產品模型;創客空間提供的軟件與學生的電子設備、自用軟件具有兼容性。該創客空間設有網絡預約系統,允許學生根據需求進行預約,同時圖書館工作人員可以隨時提供支持。目前該校科學、工程學、藝術與設計專業學生對該創客空間的利用率較高。3.福賽大學的數字創客教育如前文所述,美國在整體上推進全民創客行動,要求企業尤其是技術類、制造類企業要積極提供創造工具,支持學校開展創客教育。美國眾多企業除了為中小學提供公益性支持外,還注重與高校的合作共贏,為高校提供創客教育技術與相關資源支持的同時又融合高校的研究與開發能力推動企業自身的發展。美國有部分高校正是利用校企合作的機會大力推進創客空間的建設,以推動本校創客教育的發展。例如,成立于1979年的福賽大學(FullSailUniversity)是一所享譽世界的專門培養娛樂、媒體、技術、藝術專業人才的高校,自建校以來就非常強調學生基于真實世界體驗的學習,提出了“真實世界教育(realworldeducation)”理念,重在讓學生直接體驗、參與創作,一直將創新教育作為其核心教育目標。2015年3月,福賽大學宣布與美國Youtube最大的視頻提供商MakerStudio合作。福賽大學擬通過與MakerStudio的合作,共同打造一個集在線視頻傳輸系統、制作技巧、數字故事于一體的創作創新中心,形成一個新的、整合性的創客空間,為學生提供參與真實的專業制作的機會、支持學生基于創造的學習,發展學生的專業創造與制作能力,讓他們更有力量去掌握適當的技術技巧成為數字內容生態系統中的一部分(FSU,2015)。又如,Intel公司2013年啟動了“IntelGalileo大學捐贈項目”,從當年11月利用一年半的時間向全球1,000所大學捐贈5萬個搭載了英特爾Quark處理器芯片的Galileo開發主板。該開發主板兼容物聯網體系架構下Intel的其它多種設備,能夠支持高校學生實現他們自己的創造與創新,美國眾多高校參與了此項計劃(Intel,2013)。(二)開設豐富的創客教育課程美國高校開展創客教育的方式主要有三種:一是構建組織松散的、完全開放的創客教育空間,由學生自己根據學習需求自行使用創客空間的資源或者參與學校組織的一些主題式創客活動;二是將創客教育有意識地整合于常規課程之中;三是開設專門的創客教育課程。下面重點介紹后兩種方式。1.整合于不同的課程與以創造為重要的應用優勢利用創造工具與資源支持學生的常規課程學習,是美國高校開展創客教育比較常用的一種方式,其重點在于關注如何將創客教育整合于已有的課程教學中,既支持課程教學又間接實現創客教育的目標。其中3D打印技術作為允許用戶自下而上地建造對象的典型創造工具與資源,對于激發高校學生的創意想法、支持學生自主設計與創造有重要的應用優勢,常常被美國高校以多種方式整合于學生的課程學習過程中(UniversityofIowa,2013)。例如,芝加哥藝術學院非常重視創客教育與常規課程的整合,認為雖然看上去創客教育所依賴的DIY(自己動手做)與傳統課程的固化結構有一定沖突,但是可以通過設計綜合利用傳統課程教學資源與新興技術資源創建有效的創客空間來優化常規課程的教學效果、提升課程教學質量,同時又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造與創新能力的目標。該院有三個系成功地將創客教育有效地融合進課程教學,其中建設與設計系組織學生參加創客夏令營,給每個學生發放一套DIY3D套件,允許學生獨立利用3D打印機,要求學生從創意到產品制造都獨立完成,促進相關課程的學習;2013年秋,藝術與技術研究系成立了創客實驗室,提供沙箱環境與大量工具支持學生的創作;現當代實踐系將3D打印資源整合于供一年級學生利用的先修課程項目,為學生進行藝術研究提供基于技巧的教學指導與概念探索支持(Labb&Neely,2014)。2.教學課程內容越來越多的美國高校開始開設專門的創客課程推進創客教育。有些學校以設置輔修學位的方式開設系列化創客教育課程。例如,從2014年秋季學期開始,卡內基梅隆大學推出了8個交叉學科輔修創客課程項目,開設了30門新的跨學科的以工作室方式推進的創客教育課程,旨在支持全校所有本科生開展跨學科的創新學習(Suresh,2014);麻省理工學院2015年3月討論將開設關于商業、領導力、管理與創新的創新創業輔修專業課程(Matheson,2015)。另一方面,有些高校充分利用本校的專業化資源開設特定的創客教育課程供學生選擇。例如,麻省理工學院自2002年起,每年均開設面向研究生的創客課程“如何制作(幾乎)一切東西(HowToMake(almost)Anything)”。2014年秋季學期此課程共開設16周,教學內容包括:導論、計算機輔助設計、項目管理、計算機控制的切割、電子產品設計與生產、3D打印與掃描、計算機控制機械、建模與鑄造、嵌入式程序設計、材料合成、輸入裝置與輸出裝置、網絡與通信、端口與應用程序設計、機械與機器設計以及項目開發(Fablab,2014)。伊利諾伊州立大學商學院創客實驗室2014年春季學期開設了“制作物品”(MakingThings)課程(IllinoisMakerLab,2014),學生來自于工商管理、工程學、藝術與設計等;2015年春季學期該創客實驗室又開設了“數字制作”(DigitalMaking)課程(IllinoisMakerLab,2015),以幫助學生學會使用數字化技術與工具制作產品。卡斯頓州立大學(CastletonStateUniversity)是一所重點關注教師教育并設多個教育類本科專業與碩士培養項目的綜合性大學。2015年夏季學期該校開設了“利用3D打印技術參與創客行動”課程(CSU,2015)。其中5天集中教學,其它學習通過在線方式完成。學生通過課程考核,將獲得3學分。該門課程旨在幫助未來從事教師職業或正在從事教師職業的學生形成一定的、將來自己教育學生如何利用3D打印機設計與創造產品設計項目的背景知識與專業技能。參與此課程學習的學員要學會如何創建3D模型,如何利用3D打印機打印作品,學會背后的教育學原理及創造產品在真實生活中的應用原理。課程的具體目標包括:熟練應用3D建模軟件;熟練應用3D打印機;能夠利用3D模型完成作品;理解產品在真實世界中的應用;能夠為學生設計與開發關于3D打印的完整教學單元。該課程在實踐層面的要求包括:參加此課程學習的學生需要閱讀必要的學習材料,觀看教學視頻,以便更好地參與面授教學環節的互動;要實際設計一個具有實用性的關于3D打印的教學單元;完成網絡課程每周的作業;創建實際的3D模型。四、美國高校開展創客教育的路徑選擇不管哪個國家,高校都常被視作國家創新的重要基地。然而,高校創新的實現不僅僅依賴于教師與專業科研人員的力量,其成效也不應簡單地取決于教師與專業科研人員的科研成果或研發產品,而應很大程度上體現為學生的創新能力。換言之,學生的創新能力是高校責無旁貸的社會責任,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應是衡量高校創新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近年來,隨著全美創客行動的興起,美國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將創客教育作為培養學生創造與創新能力以及創業就業能力的重要途徑。創造教育的核心是支持學生進行基于創造的學習,而基于創造的學習的關鍵是對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實踐性、深度參與性、連續性與完整性(學生往往需要完成從規劃到設計再到開發制作產品的完整過程)的充分尊重。學生在基于創造的學習過程中需要主動發現、自主探究,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反復過程中創生、驗證、發展自己的創想,提升自己的問題解決能力同時又保持創造的激情與信心,而這些正是創造與創新能力的核心品質。另一方面,較之于中小學創客教育,美國高校的創客教育更加注重讓學生參與實際產品的創造過程而不僅僅局限于支持學生創造體驗以及對學生創造興趣與能力的培養,高校學生制作的產品甚至可以推向社區與市場,借助社會與市場來檢驗學生的創造與創新能力,同時發展創業就業能力。創客教育的實施需要對技術資源、人力資源以及其它可能用到的材料性資源等的有效利用,創客教育的有效實施需要選擇適宜的推進路徑。本文基于對美國高校在推進創客教育過程中所采取的舉措及相關經驗的整理與分析,探析美國高校實施創客教育的基本路徑。上述路徑分析顯示,眾多美國高校能夠充分認識到創客教育對于高校發展的重要價值,因此在意識層面能夠主動關注、高度重視創客教育。在實際推進過程中,美國高校創客教育的開展從整體設計、支持體系建設、推廣計劃等方面進行了精心的規劃,積極響應政府倡議的全民創客行動,注重與社區創客教育的聯動。在實踐層面,美國高校非常注重打造優質創客空間,并通過開放式創客教育、創客教育與常規課程的整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