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實踐活動-尋找古詩詞中的科學_第1頁
語文實踐活動-尋找古詩詞中的科學_第2頁
語文實踐活動-尋找古詩詞中的科學_第3頁
語文實踐活動-尋找古詩詞中的科學_第4頁
語文實踐活動-尋找古詩詞中的科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語文實踐活動尋找古詩詞中的科學1

古詩詞中有科學,是指用我們今天的科學觀點看來,具有某種科學內涵的科學現象。因為認識的局限,古人在詩詞中直接描寫科學現象和科學事物,是少之又少的。這里談的實際上是古詩詞中的科學現象。22023/9/3全班分四個活動小組,搜集古詩詞,尋找古詩詞中的科學知識,并進行歸類。布置活動任務32023/9/31、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2、船到江心拋錨遲,懸崖勒馬早已晚。3、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力學知識物體內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作無規則的運動。這是氣體分子的擴散現象。一切物體都有慣性,即保持原有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所以說船到江心很難停下。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在接近光速的宇宙飛船中航行,時間的流逝會比地球上慢得多,在這個“洞中”生活幾天,則地球上已渡過了幾年,幾十年,甚至幾百年,幾千年。42023/9/3

4、花氣襲人知驟暖,鵲聲穿樹喜新晴。

5、縱使晴明無雨色,乳暈深處亦沾衣。6、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7、遙知不是雪,為何暗香來”。8、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熱學和分子運動理論知識因為溫度越高,分子的熱運動越激烈。所以當花朵分泌的芳香分子擴散運動加快時,便預示著溫度升高,天氣變暖。露的形成(液化)。露的形成(液化)。擴散現象(分子的熱運動)。

霜的形成(凝華)。52023/9/39、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淺。10、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11、綠樹濃陰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12、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光學知識平靜的池水是平面鏡成像,由于光的折射所以池水看起來變淺。桃花反射紅光。詩句中“濃陰”是光沿直線傳播的過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體形成的無光區域;而“倒影”則是光反射時的成像現象,并且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虛像。平面鏡成像知識。62023/9/313、舉杯邀明月,對飲成三人”。14、湖光秋月兩相知,潭面無風鏡未磨。15、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16、齒破蒼苔地,偷它一線天,白云生鏡里,明月落階前”。17、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18、岸上蹄踏蹄,水中嘴對嘴”。光的直線傳播。光的反射。平面鏡成像。平面鏡成像。光的色散。平面鏡成像。72023/9/319、“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能量知識詩詞中涉及到能量轉化情況是彈性勢能轉化為動能。82023/9/320、倆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參照物知識“青山相對出”是以船為參照物,“孤帆日邊來”是以河岸為參照物。92023/9/321、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聲音知識聲音是物體振動而產生的;能區分“鐘”和“鼓”是根據音色來判別的。102023/9/3敦煌曲子詞?浣溪紗:五兩竿頭風欲平,長風舉棹覺船行。柔櫓不施停卻棹,是船行。滿眼風波多閃灼,青山恰似走來迎。子細看山山不動,是船行。力與美、動與靜、進與退、行與停112023/9/3這首詞是描寫船行水上,船與水、船與風、船與棹、船與人、船與山的關系的一幅風景畫,也體現出詩人觀察自然的深刻的洞察力。首先,船與風,風推船行。即使“柔櫓不施停卻棹”,有風,船仍然前行。其次,船與棹,“舉棹”船行,這是“力”的作用,“停棹”前行,這是風的用。(三)船與山,“青山恰似走來迎”,人在船上,船行不覺,似青山壓面而來,但是,“子細看山山不動”,這才想起,山不會動,是船在行。這一物理學上的相對運動,描寫得多么生動,多么自然。(四)船與人,全篇不見人字,但處處體現人在。全詩是人在動著,是人在觀察,是人在體會,是人在發出感慨。這首詞的作者不知是誰,但無法掩蓋這首詞的文學風采和科學價值,詩詞表現的力與美、動與靜、進與退行與停之間的關系,十分精彩,耐人尋味。科學原理的藝術表達,這首詞可為代表。122023/9/3“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物體運動的靜與止孤帆對于太陽是運動的,是把太陽作為參照物;“青山相對出”是運動的,是把小船作為參照物。132023/9/3“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通過月亮在水中成像的反射光路,以及人眼看到月亮在水中所發生的折射光路圖,說明“月近人”的光學原理。“掬水月在手”,“水中為什么會有月亮?”

涉及到光的直線傳播和平面鏡成像原理。“寶釵好耀首,明鏡可鑒形”,前一句說明了光通過珠寶首飾反射后的光線進入人眼中,顯得格外耀眼;后一句體現了平面鏡成像原理。

“夕陽返照桃花塢,柳絮飛來片片紅”,柳絮本來是白的,而詩中卻說是“片片紅”。其原因主要是太陽光里含有七種色光,當它穿過一片紅色的桃花時,白光中的大部分色光被桃花所吸收,只有紅光被反射出來,自然呈現出淡淡的紅色。諸如此類的還有“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等等。光的直線傳播142023/9/3杜牧的“霜葉紅于二月花”是說:到了深秋季節,天氣變冷,葉子白天制造的淀粉由于輸送作用的減弱,葡萄糖滯留在葉子里,濃度越來越高。葡萄糖的增多和秋天低溫有利于花青素的形成。花青素是一種不穩定的有機物,本身沒有顏色,當它遇到酸性物質時變成紅色,遇到堿性物質時會變成藍色。這樣,花青素在酸性的葉肉細胞中就變成了紅色,所以樹葉就變成了鮮紅色。植物生長規律152023/9/3韓愈有詩“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一場春雨后,肯定有少量的小草,汲取了充足的養分,破土而出,但因為它們分布廣、數量少,導致密度較小,從遠處看,確實有幾分“草色”,但近處看,小草卻“消失”了,這就是遠近不同導致的視覺差異。內蒙古西部荒漠草原尤其如此,縱然是夏天,也仍是“草色遙看近卻無”。視覺差異162023/9/3

“不知近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消”為何靠近邊那株花先開?因為水的比熱容可能使邊的溫度會比陸地高(這也是海邊晝夜溫差小的原因),所以靠近水邊的花要開得早。“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反映了氣溫隨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遞減的山區物候垂直差異,通常海拔高度每升高100米,氣溫就下降0.6℃,桃花開放的時間要落后20~30天,所以山上的候比山下推遲了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古人己經意識到“愈嵩愈冷"這個現象,故蘇軾有“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的名句。氣象氣溫規律172023/9/3“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說的是:事物的現象不等同于本質,只看現象往往不能正確認識它的本質。“春江水暖鴨先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同樣的詩句還有:“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有意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是說事物的偶然性---------一客觀事物都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而獨立存在的,事物及其運動規律都是客觀的。“青山遮不住”是事物發展的必然性。“獨樹眾乃奇”是客觀事物的差異性。“山外青山樓外樓”是認識的無止境。哲學思想觀點182023/9/3蘇軾的“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與民間的“天上一晝夜,地上五百年”有異曲同工之妙一中古以前的人們己經意識到:地球上(人間的)的時間與另一空間(天上的)的時間未必是相同、相等的。元稹的《劉阮妻》“芙蓉脂肉綠云鬟,崦畫樓臺青黛山。千樹桃花萬年藥,不知何時憶人間”說的是東漢人劉晨、阮肇到天臺山采藥,遇兩位仙女,遂雙雙結成夫妻。不久因思家而返回人間,人間己經幾百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