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紅巖歷史紀念館感想_第1頁
參觀紅巖歷史紀念館感想_第2頁
參觀紅巖歷史紀念館感想_第3頁
參觀紅巖歷史紀念館感想_第4頁
參觀紅巖歷史紀念館感想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參觀紅巖渣滓洞·白公館感想2011年9月19日在學院領導的帶領下,所有研究生參觀了重慶革命圣地—紅巖革命紀念館。讓我們新時期的研究生黨員不僅受到了一次靈魂的洗禮,更深刻領會了紅巖精神的豐富內涵和時代價值。來到渣滓洞,因為曾經遭遇一場后山下來的泥石流,大部分房子被破壞,現僅開放少部分,我們只能看到1949年11月27日大屠殺時幾十名黨員逃出去時留下的圍墻洞和當時兩百多名共產黨員被屠殺的所在地—一棟兩層男監獄的一樓。國民黨為了盡快逃跑,在1949年11月27日那天,他們把200多名共產黨員分別集中關在一樓的幾個房間里用機槍進行掃射,真是慘絕人寰。渣滓洞分內、外兩院,內院有一樓一底的男牢16間,另有兩間平房作女牢。這里面積很小,沒有《紅巖》小說中描寫的那么寬闊。幾百號人被關押在這里,可以想象環境的惡劣。為了從精神上瓦解革命者的斗志,特務們特意在渣滓洞內院墻上寫“青春一去不復返,仔細想想,認明此時與此地,切莫執迷。”、“迷津無邊,回頭是岸”等標語。渣滓洞外院墻上有一段很特殊的標語,是訓示特務的。——“領導看不到、想不到、聽不到、做不到的,我們要替領導看到、想到、聽到、做到”。遠觀渣滓洞,實實在在的很平凡,和小說里的陰森氣氛一點關系都沒有,但是往往最黑暗的地方反而最不起眼。渣滓洞關押的主要是革命大眾,白公館則主要關押政治犯。監獄的大樓比渣滓洞要高大。帶有濃厚的民國建筑風格。特別是那個青天白日的黨徽格外的刺眼。抗日愛國將領黃顯聲,同濟大學校長周均時,愛國人士廖承志,共產黨員宋綺云,徐林俠夫婦及幼子“小羅卜頭”等皆是被囚禁于此。最多時曾有二百多名“政治犯”被關押于此。小說《紅巖》再現了監獄內部殘酷恐怖的囚禁生涯,及革命黨人矢志不渝的堅定信念。也許只有我們來到這里才能深刻體會到烈士們當年面對的是什么樣的環境在歌樂山上,除了這兩座大監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