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發育學重點_第1頁
人體發育學重點_第2頁
人體發育學重點_第3頁
人體發育學重點_第4頁
人體發育學重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4人體發育學第一章人體發育學:人體發育學屬于發育科學的分支領域,是一門新的學科,是研究人體發生、發育全過程及其變化規律的科學,包括對人生各個階段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等方面的研究。生長:指兒童身體器官、系統和身體形態上的變化,以身高(身長)、體重、頭圍、胸圍等體格測量表示,是量的增加。發育:指細胞、組織和器官的分化與功能成熟,主要指一系列生理、心理和社會功能發育,重點涉及兒童感知發育、思維發育、語言發育、人格發育和學習能力的發育等,是質的改變格賽爾成熟理論:①適應性行為②大肌群運動行為③小集群運動行為④言語行為⑤個體和社會行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將一個人的精神世界分為三個方面:①本我②自我③超我弗洛伊德提出人格的發展經歷五個階段:①口唇期②肛門期③性器期④潛伏期⑤生殖期學習理論代表人物:①華生——行為主義②斯金納——操作條件學習理論③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兒童心理或思維發展分為四個主要階段:①感知運動階段②前運算階段③具體運算階段④形式運算階段正常小兒囟門閉合時間:約半數在1~1.5歲閉合,最晚閉合時間不超過2歲。囟門早閉多見于小頭畸形,囟門晚閉見于腦積水、佝僂病、呆小病等,也偶見于生長過速的嬰兒。兒童生長發育的一般規律:由上到下、由近到遠、由粗到細、由低級到高級、有簡單到復雜的規律。嬰兒出生時的平均頭圍:32~34cm。較小的頭圍常提示腦發育不良;頭圍增長過速往往提示腦積水。判定骨齡的方法主要有圖譜法和計分法大多數嬰兒在6~7個月時開始出牙。生殖系統發育分為:胚胎期性分化;青春期生殖器官、第二性征及生殖功能生長。生殖系統發育主要特征:①Y染色體短臂決定胚胎期性分化的基因性別②從出生到青春期生殖系統處于靜止狀態③進入青春期后,伴隨生長發育的第二個高峰,性器官迅速增長,出現第二性征中樞神經系統的發育規律:腦發育的關鍵期:這一時期,腦在結構和功能上都有很強的適應和重組能力,易于受環境的影響。視覺發育出生后半年內語言學習5~6歲之前腦的可塑性:經驗可改變腦的結構并影響其功能,未成熟腦的可塑性最強。腦性癱瘓:自受孕開始至嬰兒期非進行性腦損傷和發育缺陷所導致的綜合征,主要表現為運動障礙及姿勢異常。我國正常新生兒的平均體重:3.20~3.30kg,一般男嬰比女嬰重100g。我國正常新生兒的平均身長:50cm。影響生長發育的兩個因素:環境因素、遺傳因素。注意缺陷多動障礙:以注意力不集中、活動過度、情緒沖動、任性和學習困難為特征。意義:如果一側上肢沒有出現支撐動作,提示臂叢神經損傷或偏癱;如果此反射延遲出現或缺如,提示腦癱或腦損傷。平衡反應中樞:大腦皮層。平衡的軀體感覺輸入包括:前庭系統感受器包括:①前、后、外三個班規管內壺腹嵴的運動位置感受器② 前庭迷路內的橢圓囊斑和球囊斑仰臥位的姿勢運動發育:①由屈曲向伸展發育②從反射活動到隨意運動發育③手、口、眼的協調發育。俯臥位姿勢運動發育:①由屈曲向伸展發育②抗重力伸展發育③由低爬向高爬的發育立式姿勢運動發育階段

2個月陽性支持反射逐漸消失,下肢出現半伸展、半屈曲的狀態而不能支持體重3個月膝部與腰部屈曲,可以短暫支持體重4個月由于伸肌張力較高,下肢伸展并支持體重,多呈足尖支持狀態5~6個月使小兒站立時,出現跳躍動作,此階段稱為立位跳躍階段7~8個月扶持小兒腋下站立,多數可站立,髖關節多不能充分伸展,稱為扶站階段9個月小兒可抓物站立或抓住檢查者的手后自行站起,脊柱充分伸展,稱為抓站階段10個月在抓站的基礎上,由于立位平衡功能的逐漸完善,小兒可獨自站立,開始時間較短,逐漸延長,稱為獨站階段11個月小兒站立穩定后,則可以牽手向前邁步,稱為牽手走階段12個月可以獨自步行,稱為獨走階段(一般不應晚于18個月)粗大運動發育的里程碑:年齡頭與軀干控制翻身坐爬、站、行走2個月短暫抬頭,臀、頭同高半前傾不支持4個月抬頭45°~90°,頭高于臀部,玩兩手仰臥位翻身至俯臥位扶腰坐足尖支持6個月隨意動作增多,抬頭>90°俯臥位至仰臥位獨坐手支撐7個月雙手或單手支撐,支撐向后成坐位直腰坐肘爬、扶站8個月胸部離床扭身坐腹爬9個月手或肘支撐,腹部離床坐位自由變換體位后退移動、抓站10個月四爬、獨站12個月跪立位前移、獨走15個月獨走穩、蹲著玩2歲跑步、跳腦癱患兒姿勢運動發育的主要特征運動發育延遲的同時伴有異常姿勢和運動模式四肢和軀干的非對稱性固定的運動模式抗重力運動困難做分離運動困難的整體運動模式發育不均衡肌張力不均衡原始反射殘存,立直反射及平衡反應出現延遲或不出現感覺運動發育落后聯合反應和代償性運動腦癱患兒肌張力異常的表現如何檢查肌張力如何針對平衡功能進行評定?

①平衡反應評定②靜態平衡功能評定③動態平衡功能評定④綜合性平衡功能評定⑤對平衡障礙原因進行分析第四章1.手的基本動作包括哪些?[選擇]非抓握動作:懸浮、約束、推、壓、觸、勾狀抓握等抓握動作:力性抓握(球形抓握、柱狀抓握、拉)、精細抓握(尖捏、指腹捏、側捏、三指捏)2.抓握動作發育的規律:①掌握更加復雜、準確而靈巧的動作,使手開始成為使用工具的工具②動作的概括化,把某一動作推廣到同一類的物體上【選擇】3.無意識抓握出現的時間:3個月左右【選擇】4.2~6歲是兒童握筆動作技能迅速發育階段。5.觸覺識別:人類單憑用手觸及物體而無需用眼看就能識別物體的能力。6.精細運動能力:個體憑借手的動作,在感知覺、注意力等心理活動的配合下完成特定任務的能力。7.視覺發育分為:①視覺信息反饋處理階段②物體辨認階段③精細辨認物體階段8.嬰兒視覺功能發育特點:(1)兒童天生就具備對面孔特征進行加工的能力,周邊視力比中心視力好。(2)2月齡的嬰兒能將注意力指向物體的多個特征,并成像于視網膜的中央凹。但是,注意力主要還是集中在刺激的最明顯特征上。(3)嬰兒實力的強制性注意。9.3個月時嬰兒雙眼追視移動物體范圍可達180°。10.何時才能判斷出兒童哪只手為利手:4~6歲。11.連續的抓我動作包括哪些過程:①視覺搜索物體②接近物體③抓住物體④放開物體12.運動功能的特殊發育障礙:存在與兒童發育早期,在完成精細與粗大運動時的動作協調水平顯著低于正常同齡兒童水平的協調困難,也稱發育性協調障礙。13.嬰幼兒視覺功能評定方法:①單眼遮蓋試驗②光覺反應③注視和追視④眨眼反射⑤雙眼同視功能14.腦癱患兒精細運動發育異常主要表現在:常出現上肢姿勢異常,主要表現為手指關節掌屈,拇指內收,手握拳,腕關節屈曲,前臂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