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前經濟_第1頁
日本戰前經濟_第2頁
日本戰前經濟_第3頁
日本戰前經濟_第4頁
日本戰前經濟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日本戰前經濟發展

(明治維新到二戰前)1853年,美國軍艦開進日本,日本由一個閉關鎖國的封建國家,開始成為一個半封建半殖民地國家,日本開始了維新改革運動,到1941年二戰前,日本已經步入世界經濟發達國家之列

.一、日本二戰前經濟發展的原因

1.日本社會的變革是日本二戰前經濟發展的根本原因。隨首世界經濟的發展,第二次工業革命極大地推動了世界政治制度的變革,日本是其重要的一環,日本閉關鎖國的政治制度越來越不適應新形式下日本經濟的變化,日本明治維新后,對政治,經濟和社會進行了一系列的變革,直到20世紀初,明治維新的目標基本上已經完成,日本一躍成為亞洲強國,東方唯一帝國列強。2、對外侵略使日本成為戰前日本經濟發展的客觀原因。日本是一個島國,由于資源稀少,重要工業來源,比如煤礦,鐵礦,石油等,對外依賴性很大。日本明治維新后,學習歐美列強經驗,積極走上了對外擴張的道路,掠奪外國資源,發展本國經濟。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爆發,1895年《馬關條約》,日本成為亞洲的暴發戶。戰爭賠款二億三千萬兩庫平銀;艦艇等戰利品價值也有一億多日元。而當時日本政府的年度財政收入只有八千萬日元。1931年,日本為轉移世界經濟危機的影響,再次發動對中國的九一八事變,占中國東北三省,大量的礦產資源落入日本之口,成為日本二戰期間的重要物資來源地。3.教育科技的重視成為日本戰前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第一,引進西方模式,建立起資本主義教育,但擯棄了西方的教育民主思想,教育觀念是歐洲的集權主義和日本的效忠皇室的封建主義的匯集。第二,把教育作為促進工業化的工具,整個教育的任務在于增強國力,強調教育要為國家服務,國家對教育保持強有力的控制。第三,重視普及義務教育,把發展基礎教育和師范教育擺在首位,根據產業經濟的發展和國家的需要,逐步發展職業技術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日本現代化過程的一個特點是,其義務教育的開始早于現代經濟增長的開始,而美、英、法各國的義務教育的開始晚于現代經濟增長的開始。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在甲午戰爭中獲得的賠款二億三千萬兩庫銀全部用在教育和科研上,促進了教育的發展,促進了全民素質的提高,為經濟的高速發展提供了人才的保障。明治維新后日本給整個國家推動的全民教育是戰前戰后工業發展的很重要的因素,這保證了他們的學習能力和恢復速度。4.重工業的發展成為日本戰前經濟的命脈。作為國家的根本大計來說,毫無疑問應該發展重工業。這和日本的歷史有關,而且他們的工業是以軍工為中心的,民用工業還是比較落后的。經過對馬海戰,日本戰勝俄國,日本發現自己的軍工加軍隊模式是成功的,于是繼續加大這方面的投入。中國的賠款以及臺灣的割讓都讓日本有充足的資金和資源繼續發展。一戰之后,日本發現自己有機會取代德俄在遠東的地位,更需要增強自己軍隊的實力,它的工業就進一步發展。當時的日本民生還很窮,無法消費大量的工業品,出口又沒優勢,因此他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