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詳細規劃以總體規劃或者分區規劃為依據,詳細規定建設用地地各項控制指標和其他管理要求,或者直接對建設作出具體的安排和規劃設計。2.修建性詳細規劃以城市總體規劃、分區規劃或控制性詳細規劃為依據,制訂用以指導各項建筑和工程設施的設計和施工的規劃設計。3.城市規模衡量城市大小的數量概念,包括城市人口規模與城市地域規模兩種指標,通常人口規模是衡量城市規模的決定性指標。4.城市人口規模在城市地理學研究及城市規劃編制工作中所指的一個城鎮人口數量的多少(或大?。?。一般指一個城鎮現狀或在一定期限內人口發展的數量,后者與城市(鎮)發展的區域經濟基礎、地理位置和建設條件、現狀特點等密切相關。5.歷史地段文物古跡比較集中連片,或能較完整體現出某一歷史時期的傳統風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區和地段。6.歷史街區作為歷史文化名城,不僅要看城市的歷史,及其保存的文物古跡,還要看其現狀格局和風貌是否保留著歷史特色,并具有一定的代表城市傳統風貌的街區。7.文物保護單位指由各級人民政府依法確定的、具有重要價值的地面、地下不可移動文物的總稱。8.七通一平給水、排水、通電、通路、通訊、通暖氣、通天燃氣或煤氣、平整土地是指土地(生地)在通過一級開發后,使其達到具備上水、雨污水、電力、暖氣、電信和道路通以及場地平整的條件,使二級開發商可以進場后迅速開發建設。9.中央商務區指一個國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業活動進行的地區。10.城市綠地廣義的城市綠地,指城市規劃區范圍內的各種綠地。狹義的城市綠地,指面積較小、設施較少或沒有設施的綠化地段,區別于面積較大、設施較為完善的“公園”。11.城市景觀規劃滿足人們現實生活和精神審美的需要,對城市各項景觀要素采取保護、利用、改善、發展等措施,為城市發展提供從全局到個案,從近期到遠期的總體性政策要求。12.綠地指標(三項)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城市中居民平均每人占有公共綠地的數量。綠地率:城市中各類綠地面積占城市總面積的百分比綠化覆蓋率:城市綠化種植中的喬木、灌木、草坪等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積占城市總面積的百分比。13.城市用地指按城市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質劃分的各類用地的總稱。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城市用地一般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設施用地、工業用地、倉儲用地、對外交通用地、道路廣場用地、市政公用設施用地、綠化用地、水域、特殊用地和其他用地等。14.城市規劃區我國《城市規劃法》第三條指出:本法所稱城市規劃區、是指城市市區、近郊區以及城市行政區域內因城市建設和發展需要實行規劃控制的區域,城市規劃區的具體范圍,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編制的城市總體規劃中劃定。15.逆城市化即由于交通擁擠、犯罪增長、污染嚴重等城市問題的壓力日見增大,城市人口開始向郊區乃至農村流動,在那里形成一個綠色的生態環境。16.再城市化也稱“再城鎮化”,城市化發展進程的一個階段。所謂再城市化,是針對“逆城市化”而言的。當城市化發展到一定水平時,過度集中帶來的不利影響開始凸現,城市發展開始傾向分散,最終導致“逆城市化”:城市人口、工商業向農村分散,而城市中心區發展緩慢,甚至開始衰落。在此背景下,國家與城市政府積極采取措施,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高科技產業和第三產業,積極開發市中心衰落區,在市域內實現人口增長,出現了所謂再城市化??傃灾?,再城市化就是進一步提升城市化的功能和內涵。17.城鎮體系規劃一定地域范圍內,以區域生產力合理布局和城鎮職能分工為依據,確定不同人口規模等級和職能分工的城鎮的分布和發展規劃。18.區域規劃是為實現一定地區范圍的開發和建設目標而進行的總體部署。廣義的區域規劃指對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和建設進行總體部署(包括區際和區內);包括區際規劃和區內規劃,前者主要解決區域之間的發展不平衡或區際分工協作問題,后者系對一定區域內的社會經濟發展和建設布局進行全面規劃。狹義的區域規劃則主要指一定區域內與國土開發整治有關的建設布局總體規劃。19.國土規劃是指對國土資源的開發、利用、整治和保護所進行的綜合性戰略部署,也是對國土重大建設活動的綜合空間布局。國土規劃是根據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總的戰略方向和目標以及規劃區的自然、社會、經濟、科學技術條件,對國土的開發、利用、治理和保護進行全面的規劃。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資源綜合開發、建設總體布局、環境綜合整治的指導性計劃,是編制中、長期計劃的重要依據。20.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是在一定區域內,根據國家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和當地自然、經濟、社會條件,對土地的開發、利用、治理、保護在空間上、時間上所作的總體安排和布局,是國家實行土地用途管制的基礎。21.城鎮體系是指一定區域范圍內在經濟社會和空間發展上具有有機聯系的城鎮群體。22.交通量在指定時間內通過道路某地點或某斷面的車輛、行人數量。通常僅指機動車交通量。它是隨時變化的。常以平均交通量、高峰小時交通量和設計小時交通量作為有代表性的交通量。23.城市道路系統規劃對城市轄區范圍內各種不同功能的干道、支路、廣場以及附屬交通設施所組成的交通運輸網的規劃。24.交通規劃確定公路和城市道路交通建設的發展目標,設計達到這些目標的策略、過程和方案。25.干道網密度城市道路系統中交通干道在城市用地面積中所占的比例,通常用每平方公里城市用地面積內平均所具有的干道長度表示。26.道路紅線一般是指道路用地的邊界線。有時也把確定沿街建筑位置的一條建筑線謂之紅線,即建筑紅線。它可與道路紅線重合,也可退于道路紅線之后,但絕不許超越道路紅線,在紅線內不允許建任何永久性建筑。27.城市公共交通城市中供公眾乘用的、經濟方便的各種交通方式的總稱。城市公共交通是由公共汽車、電車、軌道交通、出租汽車、輪渡等交通方式組成的公共客運交通系統,是重要的城市基礎設施。28.綠波交通綠波交通指在某條干道方向上,協調各個路口的信號燈設置,使一隊車在綠燈時間通過一個路口后將一路通過接下來的路口的綠燈,而不會遇到紅燈。29.渠化交通在平面交叉口設置交通標志、標線和交通島等,引導車流和行人各行其道的方法。渠化交通是在道路上劃線,或用綠帶按交通量來分隔車道,使各種不同性質和不同速度的車輛,能像渠道內的水流那樣,順著規定的方向互不干擾地行駛。30.道路綠地率道路紅線范圍內各種綠帶寬度之和占總寬度的百分比。31.地理信息系統有時又稱為“地學信息系統”或“資源與環境信息系統”。它是一種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間信息系統。它是在計算機硬、軟件系統支持下,對整個或部分地球表層(包括大氣層)空間中的有關地理分布數據進行采集、儲存、管理、運算、分析、顯示和描述的技術系統。32.遙感技術從遠距離感知目標反射或自身輻射的電磁波、可見光、紅外線結目標進行探測和識別的技術。33.信息技術主要用于管理和處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種技術的總稱。它主要是應用計算機科學和通信技術來設計、開發、安裝和實施信息系統及應用軟件。它也常被稱為信息和通信技術。34.用地平衡確定各類用地的合宜面積分配與比例關系,編制用地平衡表,從而得出以人為單位的用地面積數,以資分析和比較。35.城市遠景規劃城市擴展到穩定階段對城市總體發展做出的結構、布局、形態的設計與安排。它要求展望更遠的時間空間(50~60年)、審視更廣的地域空間、透視更深的內部空間。從經濟、社會、環境的等方面思考城市化的全過程,預見城市增長到穩定態的進程,從而進行戰略性的空間、環境結構布局,一指導城市總體規劃。36.人居環境科學就是以人類居住的環境科學這二大要領范疇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學科。它是探索研究人類因各類生存活動需求而構筑空間、場所、領域的學問,是一門綜合性的以包括鄉村、集鎮、城市等在內的以人為中心的人類聚居活動與以生存環境為中心的生物圈相聯系,加以研究的科學和藝術。是對建筑學、城市規劃學、景觀建筑學的綜合,其研究領域是大容量、多層次、多學科的綜合系統。37.可持續發展由于可持續發展涉及到自然、環境、社會、經濟、科技、政治等諸多方面所以,由于研究者所站的角度不同,對可持續發展所作的定義也就不同。建立在社會、經濟、人口、資源、環境相互協調和共同發展的基礎上的一種發展,其宗旨是既能相對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能對后代人的發展構成危害。38.城鄉一體化規劃學者是從空間的角度對城鄉結合部做出統一的規劃,即對具有一定內在關聯的城鄉物質和精神要素進行系統安排。39.城鄉二元經濟結構一般是指以社會化生產為主要特點的城市經濟和以小生產為主要特點的農村經濟并存的經濟結構。40.城市人口自然增長率一年內城市人口因出生和死亡因素的消長,導致人口增減的絕對數量與同期該城市年平均總人口數之比。41.城市總體規劃城市在一定時期內發展的計劃和各項建設(或各項物質要素)的總體部署。是城市規劃編制工作的第一階段,也是城市建設和管理的依據。42.道路寬度在城市規劃中是指:只包括車行道與人行道寬度,不包括人行道外側只沿街的城市綠化等用地寬度,主要由交通量來決定。43.路幅寬度在建筑設計及其城市規劃中是指:路幅寬度是指道路紅線之間的寬度,是道路橫斷面中各種用地寬度的總和。44.城市交通由私人交通、城市公共交通和貨物專業運輸3部分組成。45.步行街在城市商業繁華地段設置的不準車輛通行,只許行人步行的通道。46.土地開發從廣義上來講指因人類生產建設和生活不斷發展的需要,采用一定的現代科學技術的經濟手段,擴大對土地的有效利用范圍或提高對土地的利用深度所進行的活動,包括對尚未利用的土地進行開墾和利用,以擴大土地利用范圍,也包括對已利用的土地進行整治,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集約經營程度。從狹義的角度理解,土地開發主要是對未利用土地的開發利用,要實現耕地總量動態平衡,未利用土地開發是補充耕地的一種有效途徑。47.法定圖則由城市規劃主管部門每年根據城市總體規劃、分區規劃的要求編制,對分區內各片區的土地利用性質、開發強度、配套設施、道路交通和城市設計等方面作出的詳細規定。48.城市功能也稱城市職能,是由城市的各種結構性因素決定的城市的機能或能力,是城市在一定區域范圍內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活動所具有的能力和所起的作用。49.城市結構指城市各組成要素相互關系、相互作用的形式和方式,主要包括經濟結構、社會結構、空間結構。50.城市形態指一個城市的全面實體組成,或實體環境以及各類活動的空間結構和形成。廣義可分為有形形態和無形形態兩部分。前者主要包括城市區域內城市布點形式,城市用地的外部幾何形態,城市內各種功能地域分異格局,以及城市建筑空間組織和面貌等。后者指城市的社會、文化等各無形要素的空間分布形式,如城市生活方式、文化觀念和價值觀念等形成的城市社會精神面貌、社會群體、政治形式和經濟結構所產生的社會分層現象和社區的地理分布特征,以及由此而構成的城市生態結構。狹義一般指城市物質環境構成的有形形態,事實上它們也是城市無形形態的表象形式。51.城市布局形式指城市建成區的平面形狀以及內部功能結構和道路系統的結構和形態。城市布局形式是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或為自然發展的結果,或為有規劃的建設的結果。這兩者往往是交替起著作用。研究城市布局形式及其利弊,對制定城市總體規劃有指導意義。52.城市用地分析指在對城市各自然要素進行綜合分析研究的基礎上,按照城市規劃和建設要求、用地整備工程技術的可能性和經濟性,對城市規劃用地進行適用性分析評定,以劃出城市用地的不同等級。53.城市群(城市帶、城市圈、都市群或都市圈)指以中心城市為核心,向周圍輻射構成城市的集合。城市群的特點反映在經濟緊密聯系、之間的產業分工與合作,交通與社會生活、城市規劃和基礎設施建設相互影響。由多個城市群或單個大的城市群即可構成經濟圈。54.住宅小區也稱“居住小區”是由城市道路以及自然只是線(如河流)劃分,并不為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居住地段。住宅小區一般設置一整套可滿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層專業服務設施和管理機構。55.社區的定義:1.是一個網絡板塊,指不同的人圍繞同一主題引發的討論,如天涯社區。類似的名詞還有論壇、貼吧等。2.是指固定的地理區域范圍內的社會成員以居住環境為主體,行使社會功能,創造社會規范的行政區域。社區通常指以一定地理區域為基礎的社會群體。它至少包括以下特征:有一定的地理區域,有一定數量的人口,居民之間有共同的意識和利益,并有著較密切的社會交往。例如,村莊、小城鎮、街道鄰里、城市的市區或郊區、大都市等等,都是規模不等的社區。社區就是地方社會或地域群體。社區與一般的社會群體不同,一般的社會群體通常都不是以一定的地域為特征的。56.市域administrativeregionofacity城市行政管轄的全部地域。57.城市化水平又叫城市化率,是衡量城市化發展程度的數量指標,一般用一定地域內城市人口占總人口比例來表示。城市化水平的整體評價體系應包括下列要素:城市人口比重(城市人口實際包括非農業人口、居住城區的農業人口和流動人口);適齡人口入中學率;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城市第三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城市人均道路鋪裝長度;城市用自來水普及率;城市人均住房面積;萬人擁有醫生數;人均公共綠地面積。58.開發區指由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準在城市規劃區內設立的經濟技術開發區、保稅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旅游度假區等實行國家特定優惠政策的各類開發區。59.舊城改建對城市舊區進行的調整城市結構、優化城市用地布局、改善和更新基礎設施、保護城市歷史風貌等的建設活動60.近期建設規劃在城市總體規劃中,對短期內建設目標、發展布局和主要建設項目的實施所作的安排。61.城市職能指城市在一定地域內的經濟、社會發展中所發揮的作用和承擔的分工,是城市對城市本身以外的區域在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所起的作用。但也有一些學者認為城市職能應包括為城市本身服務的活動,即城市中進行的各種生產、服務活動均屬于城市職能范疇。城市規劃工作中通常說的城市性質,就是通過各個城市所起的作用來體現的。62.城市人口增長率【概念】:一年內城市人口增長的絕對數量與同期該城市年平均總人口數之比。【說明】:城市人口增長率是反映城市人口增減速度的指標?!居嬎愎健浚撼鞘腥丝谠鲩L率=(本年城市人口增長絕對數÷年平均城市總人口數)×1000(‰)63.城市人口自然增長率【概念】一年內城市人口因出生和死亡因素的消長,導致人口增減的絕對數量與同期該城市年平均總人口數之比?!菊f明】城市人口自然增長率是反映城市人口自然增減變化的基本指標,基計算公式為:城市人口自然增長率=(本年城市出生人口數-本年城市死亡人口數)÷年平均城市總人口數×1000(‰)64.居住組團一般稱組團,指一般被小區道路分隔,并與居住人口規模1000~3000人相對應,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層公共服務設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65.大運量快速交通【massrapidtr-ansit】城市地區采用地面、地下或者高架交通設施,機動車大量、快速、便捷運送旅客的公共交通運輸系統。66.公園1.由國家或地方市鎮經管作為自然或人文風景區、供公眾游憩用的一片土地2.在中國古代指官家的園林(任誠王澄)表減公園之地,以給無業貧口?!段簳?景穆十二王?任城王傳》中文解釋由政府或公共團體建設經營,供公眾游玩、觀賞、娛樂的[園林。有改善城市生態、防火、避難等作用。資本主義初期的歐洲,一些皇家貴族的園林逐漸向公眾開放,形成最初的公園。19世紀中葉,歐洲、美國和日本出現經設計、專供公眾游覽的近代公園。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各地相繼建設公園。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各城市的公園建設迅速發展,并創造出不同的地方風格。中國城市公園分綜合公園(市、區、居住區3級),專類公園(動物園、植物園、兒童公園等),花園(專類花園等)3種類型。67.公共綠地指供游覽休息的各種公園、動物園、植物園、陵園以及花園、游園和供游覽休息用的林蔭道綠地、廣場綠地,不包括一般栽植的行道樹及林蔭道的面積。68.防護綠地城市中具有衛生、隔離和安全防護功能的綠化用地。69.建筑紅線也稱“建筑控制線”,指城市規劃管理中,控制城市道路兩側沿街建筑物或構筑物(如外墻、臺階等)靠臨街面的界線。任何臨街建筑物或構筑物不得超過建筑紅線。建筑紅線由道路紅線和建筑控制線組成。道路紅線是城市道路(含居住區級道路)用地的規劃控制線;建筑控制線是建筑物基底位置的控制線。基地與道路鄰近一側,一般以道路紅線為建筑控制線,如果因城市規劃需要,主管部門可在道路線以外另訂建筑控制線,一般稱后退道路紅線建造。任何建筑都不得超越給定的建筑紅線。70.快速路指的是城市道路中設有中央分隔帶,具有四條以上的車道,全部或部分采用立體交叉與控制出入,供車輛以較高的速度行駛的道路??焖俾窇獮槌鞘兄写罅?、長距離、快速交通服務??焖俾穼ο蜍囆械乐g應設中間分車帶,其進出口應采用全控制或部分控制??焖俾穬蓚炔粦O置吸引大量車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進出口。兩側一般建筑物的進出口應加以控制。71.綠帶在城市組團之間、城市周圍或相連城市之間設置的用以控制城市擴展的綠地開敞空間。72.城市郊區城市行政轄區內市區的外圍地帶。是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城市和一部分中等城市擁有近郊區和遠郊區。前者指緊靠市區的外圍地帶,以蔬菜、副食品生產為主,同時擁有城市的一些工廠企業、對外交通設施、倉庫、綠地等;后者指近郊區外圍、遠離市區而又在市界以內的地區,以糧食、經濟作物生產為主,有的還布有工業和小城鎮等。73.外部效應指在實際經濟活動中,生產者或者消費者的活動對其他生產者或消費者帶來的非市場性影響。74.生態城市從廣義上講,是建立在人類對人與自然關系更深刻認識基礎上的新的文化觀,是按照生態學原則建立起來的社會、經濟、自然協調發展的新型社會關系,是有效的利用環境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新的生產和生活方式。狹義的講,就是按照生態學原理進行城市設計,建立高效、和諧、健康、可持續發展的人類聚居環境。75.城市首位度是一國(地區)范圍內首位城市與第二位城市人口數量之比。表明某國家或地區不同規模城市的差異程度。通常用它來反映該國或地區的城市規模結構和人口集中程度。一般認為,城市首位度小于2%表明結構正常、集中適當;大于2%則有結構失衡、過度集中的趨勢。76.77.臥城就是大城市周圍承擔居住職能的衛星城。其特點:與母城間距離校近,且位于通往母城的主要交通干線上。其職能除以居住為主外,還有起碼的生活福利設施,但缺乏工業職能。78.三區六線所謂“三區”就是在鎮域范圍內確定不準建設區(區域綠地)、非農建設區(城鎮建設區)、控制發展區(發展備用地)三大類型地區的規模和范圍;“六線”就是確定城鎮建設與發展用地的空間布局和功能分區,以及鎮中心區、主要工業區等位置、規模,建立城鎮拓展區規劃控制黃線、道路交通設施規劃控制紅線、市政公用設施規劃控制黑線、水域岸線規劃控制藍線、生態綠地規劃控制綠線、歷史文化保護規劃控制紫線等“六線”規劃控制體系。79.城市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一般包括城市的基本狀況,地位,優勢,潛力和制約因素的分析,確立城市發展的戰略目標,制定城市發展的規劃以及實現規劃目標的主要對策和措施等。80.鐵路樞紐在鐵路各線交會處或與其他交通線路的連接處,以鐵路車站、聯絡線和進出站線等技術裝備構成的鐵路綜合設施。出現幾率高的81.城市性質是城市在一定地區、國家以至更大范圍內的政治、經濟、與社會發展中所處的地位和所擔負的主要職能,是城市在國家或地區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生活中所處的地位、作用及其發展方向。城市性質由城市主要職能所決定。狹義僅反映一定時期內城市的主要職能;廣義包括城市的主要職能及其發展方向。一個城市只有一種性質,而城市職能可以多個并存。在單一職能的城市中,城市性質與職能一致。多職能的城市性質較難辨別,需進行多方面分析論證才能確定。城市性質對一個城市的發展方向,對其生產、生活及其本身的發展與建設有深遠影響。82.城市人口機械增長率(mechanicalgrowthrateofpopulation)【概念】一年內城市人口因遷入和遷出因素的消長,導致人口增減的絕對數量與同期該城市年平均總人口數之比。【說明】城市人口機械增長率是反映城市人口因遷入和遷出等社會因素引起人口增減變化的指標,【計算公式】城市人口機械增長率=(本年城市遷入人口數-本年城市遷出人口數)÷年平均城市總人口數×1000(‰)83.城市功能分區按功能要求將城市中各種物質要素,如工廠、倉庫、住宅等進行分區布置,組成一個互相聯系、布局合理的有機整體,為城市的各項活動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根據功能分區的原則確定土地利用和空間布局形式是城市總體規劃的一種重要方法。84.豎向規劃對建設場地,按其自然狀況,工程特點和使用要求所作的規劃。包括:場地與道路標高的設計,建筑物室內、外地坪的高差等,以便在盡少改變原有地形及自然景色的情況下滿足日后居住者的要求,并為良好的排水條件和堅固耐久的建筑物提供基礎。85.居民點概括的定義為人類按照生產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點。我國的居民點分為城市和鄉村兩大類,城市又分為市和建制鎮,縣城均設建制鎮;鄉村分為集鎮和村莊,集鎮是鄉人民政府所在地。86.城市化由農業為主的傳統鄉村社會向以工業和服務業為主的現代城市社會逐漸轉變的歷史過程。城市化,也有的學者稱之為城鎮化、都市化。87.城市設計是一種關注城市規劃布局、城市面貌、城鎮功能,并且尤其關注城市公共空間的一門學科。88.城市基礎設施城市生存和發展所必須具備的工程性基礎設施和社會性基礎設施的總稱,使城市中為順利進行各種經濟活動和其他社會活動而建設的各類設施的總稱。89.衛星城指在大城市外圍建立的既有就業崗位,又有較完善的住宅和公共設施的城鎮,是在大城市郊區或其以外附近地區,為分散中心城市(母城)的人口和工業而新建或擴建的具有相對獨立性的城鎮。因其圍繞中心城市象衛星一樣,故名。90.日照標準為保證室內環境的衛生條件,根據建筑物所處的氣候區、城市大小和建筑物的使用性質確定的,在規定的日照標準日(冬至日或大寒日)的有效日照時間范圍內,建筑外窗獲得滿窗日照的時間。91.城市總體規劃綱要確定城市總體規劃的重大綱領性文件,是編制城市總體規劃的依據。按照建設部頒發的《城市規劃編制辦法》第12條,城市總體規劃綱要應當包括下列內容:(一)論證城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條件,原則確定規劃期內城市發展目標。(二)論證城市在區域發展中的地位,原則確定市(縣)域城鎮體系的結構與布局。(三)原則確定城市性質、規模、總體布局,選擇城市發展用地,提出城市規劃區范圍的初步意見。(四)研究確定城市能源、交通、供水等城市基礎設施開發建設的重大原則問題,以及實施城市規劃的重要措施。92.城市建成區簡稱“建成區”,指城市行政區內實際已成片開發建設、市政公用設施和公共設施基本具備的地區。93.城市對外交通指城市與其他城市之間的交通、以及城市地域范圍內的城區與周圍城鎮、鄉村的交通,以城市為基點,與外部進行聯系的各類交通的總稱。94.城市綠地系統指城市中具有一定數量和質量的各類綠化及其用地,相互聯系并具有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有機整體。95.城市更新對城市中某一衰落的區域進行拆遷、改造、投資和建設,使之重新發展和繁榮。它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客觀存在實體(建筑物等硬件)的改造;另一方面為各種生態環境、空間環境、文化環境、視覺環境、游憩環境等的改造與延續,包括鄰里的社會網絡結構、96.分區規劃【概念】在城市總體規劃的基礎上,對局部地區的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公共設施、城市基礎設施的配置等方面所作的進一步安排。97.雅典憲章即國際建筑協會(C.I.M.)于1933年8月在雅典會議上制定的一份關于城市規劃的綱領性文件——“城市規劃大綱”。它集中反映了當時“新建筑”學派,特別是法國勒?柯比西埃(LeCorbusier)的觀點。98.OD調查即交通起止點調查又稱OD交通量調查,OD交通量就是指起終點間的交通出行量。“O”來源于英文ORIGIN,指出行的出發地點,“D”來源于英文DESTINATION,指出行的目的地。99.里坊制的確立期,相當于春秋至漢。把全城分割為若干封閉的“里”作為居住區,商業與手工業則限制在一些定時開閉的“市”中。統治者們的宮殿和衙署占有全城最有利的地位,并用城墻保護起來?!袄铩焙汀笆小倍辑h以高墻,設里門與市門,由吏卒和市令管理,全城實行宵禁100.鄰里單位首先由美國社會學家佩里提出的,為適應現代城市因機動交通發展而帶來的規劃結構的變化,改變過去住宅區結構從屬于道路劃分為方格狀而提出的一種新的居住區規劃理論。101.風玫瑰圖在極坐標底圖上點繪出的某一地區在某一時段內各風向出現的頻率或各風向的平均風速的統計圖。前者為“風向玫瑰圖”,后者為“風速玫瑰圖”。因圖形似玫瑰花朵,故名。102.新城市主義20世紀90年代初提出的城市規劃一個新的城市設計運動。主張借鑒二戰前美國小城鎮和城鎮規劃優秀傳統,塑造具有城鎮生活氛圍、緊湊的社區,取代郊區蔓延的發展模式。103.開敞空間系統指城市邊界內的非建筑用地空間,主體是綠地系統。104.逆溫層一般情況下,在低層大氣中,氣溫是隨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但有時在某些層次可能出現相反的情況,氣溫隨高度的增加而升高,這種現象稱為逆溫。出現逆溫現象的大氣層稱為逆溫層。105.容積率項目用地范圍內總建筑面積與項目總用地面積的比值。106.工程管線綜合統籌安排城市建設地區各類工程管線的空間位置,綜合協調工程管線之間以及與城市其它各項工程之間的矛盾年進行的規劃。107.一書兩證根據《城市規劃法》,城鎮規劃管理實行由縣規劃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核發選址意見書、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制度,簡稱"一書兩證"。一書兩證即:《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統稱為一書兩證。城市規劃原理復習題一、單選、多選、填空1、人類的第一次勞動大分工產生居民點是城市形成的原因。P12、城市:城是指城堡,起防御作用;市是指市場,市商品交易場所。現代城市的含義,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因素:人口數量,產業構成及行政管轄的意義
P2城市型居民點,按其行政區劃的意義,可以有直轄市、省轄市、地級市、縣級市、鎮等P23、城市工業的發展與人口的聚焦是受到第二次產業革命影響的。P64、城市化水平指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
P95、城市化的歷史進程大體分為三個階段:初期階段,中期階段,穩定階段。P106、現代化理論淵源,是空想社會主義
衛星城鎮規劃的理論和實踐是由芬蘭建筑師沙里寧與榮格的理論發展而來
P21
1898年英國人霍華德提出“田園城市”理論,今天規劃界一般都把霍華德“田園城市”方案的提出作為現代城市規劃的開端7、建議居住區要用城市中最好的地段,規定城市中不同地段采用不同的人口密度
P268、1978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第一次在國際社會正式提出“可持續的發展”的觀念
P319、城市規劃面臨城市發展趨勢的挑戰:城市全球化空間市場化
信息網絡化
全球城市化
P39-4010、編制城市規劃應遵循的原則
P43-441)人工環境與自然環境相和諧的原則。
2)歷史環境與未來環境相和諧的原則。3)城市環境中各社會集團之間社會生活和諧的原則11、城市規劃的調查研究工作一般有三方面:現場踏勘、基礎資料的收集與整理、分析研究
P4712、城市的系統構成的概念,就是指構成城市的各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間的關系總和。城市的社會系統構成一般可以從城市的政治系統構成、文化系統構成、人口系統構成幾個方面觀察分析P5413、城市產業可分為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P5514、城市用地是城市規劃區范圍賦以一定用途與功能的土地的統稱。P5715、城市用地的屬性:自然屬性、社會屬性、經濟屬性、法律屬性。P57-5816、城市用地用途區劃是按照城市規劃所確定的土地利用的功能與性質,對土地作出劃分。
城市用地的區劃:行政區劃、用途區劃、房地產權屬區劃、地價區劃。P5917、自然環境條件的分析主要在地質、水文、氣候和地形等幾個方面
P6418、對地震的描述:隨著離開震中的遠近烈度是不同的
P6719、風向與工業區布置要求:工業區布置在最大風向頻率的下風向或最小風向頻率的上風向按當地盛行風向位于居住區下風向
P7420、用地選擇的影響因素:建設現狀、基礎設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生態環境、文化遺存、社會問題
P8121、綠地指市級、區級和居住區級的公共綠地及生產防護綠地,不包括專用綠地、園林和林地
P8422、G22――表示綠地的第二中類第二小類
M31代表工業用地第三中類第一小類
P8423、城市用地構成,按照行政隸屬的等次,宏觀上如分為市區、地區、郊區等。按照功能用途的組合,如分為工業區、居住區、市中心區、開發區等等P8624、城市用地構成為某種功能需要,可以由用途功能以相容的多用途用地,構成混合用途的地域
P8625、居住用地的組成與分類:住宅用地、公共服務設施用地、道路用地、綠地。P8826、居住用地標準指標由二方面表達:一是居住用地占整個城市用地的比重;二是居住用地的分級及各組成內容的用地分配與標準。P8927、城市居住用地在城市總體布局中的分布,主要有集中布置、分散布置、軸向布置
P9628、城市中工業布置的基本要求1)工業用地自身要求:用地的形狀和規模、地形要求、水源要求、能源要求、工程地質、水文地質與水文要求、工業的特殊要求、其他要求2)交通運輸的要求3)防止工業對城市環境的污染4)工業與居住區的空間關系
P107-11029、工業在城市中的布置,可以根據生產的衛生類別、貨運量及用地規模,分為三種情況:布置在遠離城區的工業、城市邊緣的工業和布置在城市內和居住區內的工業
P11330、工業用地與居住用地的位置關系:工業用地與居住用地的位置,一般有三種布置形式:一是工業用地與居住平行布置,工業用地與居住用地垂直布置,第三種是混合布置。P11531、城市公共設施的系統布置與組合形態,乃是城市布局結構的重要構成要素和形態表現P12132、公共設施指標確定的方法:按照人口增減情況,通過計算來確定;根據各專業系統和有關部門的規定來確定;根據地方的特殊需要,通過調研,按需確定。P12333、倉庫可按存儲貨物的性質及設備特征分為一般性綜合倉庫和特種倉庫
P13734、倉儲用地的一般原則:滿足倉儲用地的一般技術要求,有利于交通運輸,有利于建設、經營使用,節約用地,但有一定發展余地;沿河布置倉庫時,必須留出岸線;注意城市環境保護,防止污染,保證城市安全,應滿足有關衛生、安全方面的要求。P13935、土地用途分區和控制指標的確立是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基本內容
P16736、城市建設總體規劃要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銜接,用地規模不得突破土地利用總體規劃。P16737、我國城市按性質分:工業城市,交通港口城市,商貿城市,科研、教育城市、綜合中心城市、縣城、特殊職能城市幾大類。P17438、城市性質確定的一般方法是采用“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以定性分析為主。P17539、城市規劃中的城市人口是指市區與近郊區的非農業人口,城市規模通常以人口規模和用地規模來界定
P17640、在城市總人口中,按其參加工作與否,分為勞動人口與非勞動人口;勞動人口又按工作性質和服務對象,分成基本人口和服務人口?;救丝趯Τ鞘械囊幠F饹Q定性作用。勞動構成亦稱城市人口構成,指人口按分類在城市總人口中的比例
P17941、城市人口的變化:自然增長,機械增長,人口平均增長速度。P181-18242、估算城市人口發展規模的方法:勞動平衡法,職工帶眷系數法,遞推法。P183-18443、城市的功能是主導的、本質的,是城市發展的動力因素
P19744、城市總體布局的形成及其優化要遵循的基本原則
P201-2051、整體協調,貫徹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2、城鄉融合、力求系統綜合、時空發展有序3、增強區域城市觀念、重在區域整體發展
4、體現政策、突出重點、帶動全局45、城市規劃的宏觀調控作用越來越突出,主要表現在1)城市人口發展規模的控制2)城市建設增長速度的調控,包括城市建設用地增長、房地產業開發數量、市政基礎設施增長速度、公共服務設施配置等方面3)固定資產投資的調控4)城市產業結構、功能結構的調控等等。P20546、城市居住用地一般控制在每人18-28㎡,特殊情況不得小于16㎡
工業用地一般控制在每人9-22㎡,特殊情況不得大于22㎡道路廣場用地一般控制在每人8-15㎡,特殊情況不得小于7㎡
綠地每人不得小于9㎡,其中公共綠地不得小于7㎡
P20847、城市總體布局是反映城市各項用地之間的內在聯系,是城市總體規劃的核心內容,也是城市建設和發展的戰略部署,關系到城市各功能部分之間的合理組織、城市建設投資的經濟性及建設發展的可持續性,這就必然涉及到許多復雜的問題
P24148、城市綠色系統的規劃布置:1)因地制宜,與河湖山川自然環境相結合
2)均衡分布、有機構成綠地系統
P252-25449、港口城市布置需考慮因素:1)統籌兼顧,全面安排,合理地分配岸線2)合理組織港區各作業區,提高港口的綜合運輸能力,使港口建設和城市建設協調發展3)結合港口城市特點,創造良好的城市總體藝術面貌
P27650、道路寬度
只包括車行道與人行道寬度,不包括人行道外側眼界的城市綠化等用地寬度,主要由交通量來決定
P29351、客運站的位置在中、小城市,可位于市區邊緣;大城市則必須深入城市,位于市中心區邊緣
P29952、機場的選址應使跑道軸線方向盡量避免穿過城市市區,最好在城市側面相切的位置
P31453、在客運繁忙的大城市,應實施“公交優先”的管理模式,充分發揮公共交通的主導作用發展公共交通所需的城市停車場地遠比發展私人交通要少得多或總面積小
從載客量來說公交車分別是自行車的100倍和小汽車的30倍
P32254、水資源指人類可以利用的那一部分淡水資源從戰略上考慮,對水資源實行開源及節流兩方面的政策,要節約用水,要注意水的重復利用
P33355、管道工程綜合的工作階段,1)規劃綜合,主要任務是解決各項工程干線在系統布置上的問題;2)初步設計綜合3)施工詳圖的檢查,這一階段的工作,一般是在城市規劃的實施過程中,即城市規劃的管理工作中加以解決
P35456、居住區的規模包括人口及用地兩個方面,一般以人口規模作為主要的標志
P36657、居住區規劃結構主要取決于居住區功能要求,居民在居住區內活動的規律和特點是影響居住區規劃結構的決定因素
P37858、居住區規劃結構有各種組織形式,基本的形式有:以居住小區為規劃基本單位來組織居住區;以居住組團為單位組織居住區;以住宅組團和居住小區為基本單位來組織居住區。P37959、居住區的規劃設計,應充分體現居住環境的整體性、功能性、經濟性、科學性、地方性和時代性、超前性和靈活性。P38260、住宅標準包括面積標準與質量標準兩個方面
P38661、住宅群體的組合方式:成組成團的組合方式;成街成坊的組合方式;整體式組合方式。P39062、住宅群體噪聲防治的規劃設計措施:防治噪聲最根本的辦法是控制聲源通過城市和居住區總體的合理布局、建筑群體的不同組合及利用綠化和地形等條件,亦有利于防治噪聲。P40363、對綠地率的要求新區不低于30%,舊區改建不低于25%
P44664、人口毛密度=規劃總人口/居住用地面積(人/hm2)
P46065、居住區總造價的綜合指標一般以每平方米居住建筑面積的綜合造價為主要指標。P46166、在居住小區的用地配置中,公共綠地所占比例7.5-15
P46267、城市中心建筑群以及由建筑群為主體形成的空間環境,不僅要滿足市場活動功能上的要求,還要滿足精神和心理上的需要P50168、城市設計的含義可概括為:“對城市形態及三維空間環境的設計”
P52469、城市設計的內容包括土地利用、交通和停車系統、建筑的體量和形式及開敞空間的環境設計
P52570、建筑是構成城市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城市歷史文化遺產保護中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內容
P53471、城市規劃行政管理中應遵循的行政法制原則:行政合法原則、行政合理原則、行政效率原則、行政統一原則、行政公開原則。P59072、日照間距:前后兩列房屋之間為保證后排房屋在規定的時日獲得所需日照量而保持一定的間距
P602
二、名詞解釋1、城市化:(P9)是工業革命后的重要現象,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已成為歷史的趨勢,城市化有其一定的規律,研究各國城市化的歷程,結合我國國情,預測城市化的趨勢及水平對當前的社會經濟發展及迎接下一世紀大規模的城市化有重要的意義2、自然增長率:(P181)〔本年出生人口數-本年死亡人口數×1000(‰)〕/年平均人數通常以一年內城市人口的自然增減數與該城市總人口數(或期中人數)之比的千分率表示其增長速度,稱為自然增長率3、高速公路:(P311)是指斷面組成上,中央設分隔帶,使車輛分向安全行駛;與其他線路交叉時采用立體交叉,并控制出入口;有完善的安全防護措施,是供高速行駛的汽車專用道。4、城市規劃區:(P50)城市市區、近郊區及城市行政區,因城市建設和發展需要運行規劃控制的范圍5、風向玫瑰圖:(P73
圖4-2-18)風向一般是分8個或16個方位觀測,累計某一時期中各個方位風向的次數,并以各個風向次數所占該時期不同風向的總次數的百分比值(即風向的頻率)來表示6、城市對外交通:(P297)是以城市為其點與外部空間聯系的交通,如鐵路運輸、水路運輸、公路運輸、航空運輸以及管道運輸等7、建筑密度:(P460)住宅建筑凈密度=住宅建筑基底總面積/住宅用地面積(%)8、路幅寬度:(P293)即道路紅線之間的寬度,是道路橫斷面中各種用地寬度的總和,――車行道、人行道、綠化帶、分割帶9、公共設施用地:(P84)指居住區及居住區級以上的行政、經濟、文化、教育、衛生、體育以及科研設計等機構和設施用地,不包括居住區用地中的公共服務設施用地10、生態景觀綠地:(P145)是指位于城市建設用地以外,對城市生態環境質量、城市景觀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可有直接影響的區域。11、城市規模:(P176)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總量所表示的城市的大小12、居住區規劃結構:(P367)是根據居住區的功能要求綜合地解決住宅與公共服務設施、道路、公共綠地等相互關系而采取的組織方式13、住宅群體的空間組合:(P395)就是運用建筑空間構圖的規律以及建筑空間構圖的手段將住宅、公共建筑、綠化種植、道路和建筑小品等有機地組成完整統一的建筑群體14、居住用地:(P84)指居住小區、居住街坊、居住組團和單位生活區等各種類型的成片或零星的用地15、城市中心:(P501)城市中心是城市居民社會生活集中的地方。城市居民社會活動多方面的需要和城市的多種功能,導致產生各種類型和不同規模、等級的城市中心16、公共服務設施的合理服務半徑:(P366)是指居民到達居住區級公共服務設施的最大步行距離,一般為800-1000M,在地形起伏的地區可適當減少
三、簡答:
1、城市化進程的表現特征?P9-101)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不斷上升2)產業結構中,農業、工業及其他行業的比重彼此消長,不斷變化3)城市化水平與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成正比4)城市化水平高,不僅是建立在第二、三產業發展的基礎上,也是農業現代化的結果。2、當代城市規劃思想方法的變革有那些?
P33-351)由單向的封閉思想方法轉向復合發散型的思想方法
2)由最終理想狀態的靜態思想方法轉向動態過程的思想方法3)由剛性規劃的思想方法轉向彈性規劃的思想方法
4)由指令性的思想方法轉向引導性的思想方法3、城市規劃的定義和根本社會作用?
P42城市規劃是人類為了在城市的發展中維持公共生活的空間秩序而作的未來空間安排的意志,城市規劃是人居環境各層面上的、以城市層次為主導工作對象的空間規劃。城市規劃的根本社會作用是作為建設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據,是保證城市合理地進行建設和城市土地合理開發利用及正常經營活動的前提和基礎,是實現城市社會經濟發展目標的綜合性手段。4、中國現階段城市規劃的基本任務?P43中國現階段城市規劃的基本任務是保護和修復人居環境,尤其是城鄉空間環境的生態系統,為城鄉經濟、社會和文化協調、穩定地持續發展服務,保障和創造城市居民安全、健康、舒適的空間環境和公正的社會環境。5、城市規劃工作的基本內容?P44
城市規劃工作的基本內容是依據城市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和環境保護的要求,根據區域規劃等上層次的空間規劃的要求,在充分研究城市的自然、經濟、社會和技術發展條件的基礎上,制定城市發展戰略,預測城市發展規模,選擇城市用地的布局和發展方向,按照工程技術和環境的要求,綜合安排城市各項工程設施,并提出近期控制引導措施。具體有以下方面:1)收集和調查基礎資料,研究滿足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條件和措施;2)研究確定城市發展戰略,預測發展規模,擬定城市分期建設的技術經濟指標3)確定城市功能的空間布局,合理選擇城市各項用地,并考慮城市空間的長遠發展4)提出市域城鎮體系規劃,確定區域性基礎設施的規劃原則5)擬定新區開發和原有市區利用、改造的原則、步驟和方法6)確定城市各項市政設施和工程措施的原則和技術方案7)擬定城市建設藝術布局的原則和要求8)根據城市基本建設的計劃,安排城市各項重要的近期建設項目,為各單項工程設計提供依據9)根據建設的需要和可能,提出實施規劃的措施和步驟6、城市規劃工作的特點?P45-461)城市規劃是綜合性的工作
2)城市規劃是法治性、政策性很強的工作3)城市規劃工作具有地方性
4)城市規劃是長期性和經常性的工作
5)城市規劃具有實踐性7、城市規劃應具備的基礎資料包括哪些?P47-481)城市勘查資料
2)城市測量資料
3)氣象資料
4)水文資料
5)城市歷史資料
6)經濟與社會發展資料
7)城市人口資料
8)市域自然資源資料
9)城市土地利用資料
10)工礦企事業單位的現狀及規劃資料
11)交通運輸資料
12)各類倉儲資料13)城市行政、經濟、社會、科技、文教、衛生、商業、金融、涉外等機構以及人民團體的現狀和規劃資料14)建筑物現狀資料
15)工程設施資料
16)城市園林、綠地、風景區、文物古跡、優秀近代建筑等資料17)城市人防設施及其他地下建筑物、構筑物等資料
18)城市環境資料8、城市規劃綱要的主要內容?P491)論證城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條件,原則確定規劃期內城市發展目標2)論證城市在區域發展中的地位,原則確定市(縣)域城鎮體系的結構與布局3)原則確定城市性質、規模、總體布局,選擇城市發展用地,提出城市規劃區范圍的初步意見4)研究分析確定城市能源、交通、供水等城市基礎設施開發建設的重大原則問題,以及實施城市規劃的重要措施9、城市分區規劃的主要內容有那些?P50-511)原則規定分區內土地使用性質、居住人口分布、建筑及用地的容量控制指標2)確定市、區、居住區級公共設施的分布及其用地范圍3)確定城市主、次干道的紅線位置、斷面、控制點坐標和標高,確定支路的走向、寬度以及主要交叉口、廣場、停車場位置和控制范圍4)確定綠地系統、河湖水面、供電高壓線走廊、對外交通設施、風景名勝的用地界線和文物古跡、傳統街區的保護范圍,提出空間形態的保護要求5)確定工程干管的位置、走向、管徑、服務范圍以及主要工程設施的位置和用地范圍10、控制性詳細規劃的主要內容?P511)詳細規定所規劃范圍內各類不同使用性質用地的界線,規定各類用地內適建、不適建或者有條件地允許建設的建筑類型2)規定各地塊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積率、綠地率等控制指標;規定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車泊位、建筑后退紅線距離、建筑間距等要求3)提出各地塊的建筑體量、體型、色彩等要求4)確定各級支路的紅線位置、控制點坐標和標高5)根據規劃容量,確定工程管線的走向、管徑和工程設施的用地界線6)制定相應的土地使用與建筑管理規定11、修建性詳細規劃的主要內容?P51-521)建設條件分析及綜合技術經濟論證
2)作出建筑、道路和綠地等的空間布局和景觀規劃設計,布置總平面圖3)道路交通規劃設計
4)綠地系統規劃設計
5)工程管線規劃設計
6)豎向規劃設計
7)估算工程量、拆遷量和總造價,分析投資效益12、城市用地評定的定義、要求、分類?P78-79定義:城市用地評定是在調查分析自然各要素的基礎上,按照規劃與建設的需要以及整理用在工程技術上的可能與經濟對用地的環境條件進行質量評價,以確定用地使用程度要求:………………分類:一類適宜修建的用地,即不需要或需要較少工程措施就可以修建的用地;二類地通過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可以建設的用地;三類地不適宜修建的用地,包括糧田、洪水淹沒區、有沖溝滑波等惡劣地質地形的地區13、城市用地選擇的原則有那些?P811)遵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以及相關法律中有關土地利用的規定2)新城選址或各種開發區選址既要滿足建設空間與環境的需要,同時要為將來進一步發展預留余地與方向;舊城擴建用地選擇,要結合舊區的布局結構考慮城市擴展重構城市功能布局的合理性;要充分利用舊城的設施基礎,節省建設投資。3)用地選擇應對用地的工程地質條件作出科學的評估,要結合城市不同功能地域對用地的不同空間與環境質量要求,盡可能減少用地的工程準備費用。同時做到地盡其利,地盡其用,合理利用土地資源4)注意保護環境的生態結構,原有的自然資源和水系脈絡。要注意保護地域的文化遺產14、工業在城市中布置的一般原則?P1121)有足夠的用地面積;用地基本上符合工業的具體特點和要求;減少開拓費用,有方便的交通運輸條件;能解決給排水問題2)職工的居住用地應分布在衛生條件較好的地段上,盡量靠近工業區,并有方便的交通聯系3)工業區和城市各部分,在各個發展階段中,應保持緊湊集中,互不妨礙,并充分注意節約用地4)相關企業之間應取得較好的聯系,開展必要的協作,考慮資源的綜合利用,減少市內運輸15、公共設施分布規劃要考慮的問題?P124-1261)公共設施項目要合理地配置
2)公共設施要按照與居民生活的密切程度確定合理的服務半徑3)公共設施的分布要結合城市道路與交通規劃考慮
4)根據公共設施本身的特點及其對環境的要求進行布置5)公共設施布置要考慮城市景觀組織的要求
6)公共設施的分布要考慮合理的建設順序,并留有余地7)公共設施的布置要充分利用城市原有基礎16、城市性質的含義?確定城市性質的意義及依據?P173含義:城市性質是指各城市在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中所處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各城市在城市網絡以至更大范圍內分工的主要職能。城市的性質應該體現城市的個性,反映其所在區域的政治、經濟、社會、地理、自然等因素的特點。意義:不同的城市性質決定著城市規劃不同的特點,對城市規模的大小、城市用地組織布局結構以及各種市政公用設施的水平起重要的指導作用,因此,在編制城市總體規劃時,首先要確定城市的性質。正確擬定城市性質,對城市規劃和建設非常重要,是確定城市發展方向和布局的依據。它有利于合理選定城市建設項目,有利于突出規劃結構的特點,有利于為規劃方案提供可靠的技術經濟依據。依據:城市性質的確立依據可以從兩方面考慮:一方面是從城市在國民經濟的職能方面去認識;另一方面,從城市形成與發展的基本因素中去研究,認識城市形成與發展的主導因素也是確定城市性質的重要方面。17、城市人口的含義?P176-177城市規劃中的城市人口是指市區與近郊區的非農業人口從城市規劃的角度來看,城市人口應該是指那些與城市的活動有密切關系的人口,他們常年居住生活在城市的范圍內,構成了該城市的社會主體,是城市經濟發展的動力、建設的參與者,又都是城市服務的對象;他們賴城市以生存,又是城市的主人。18、城市遠景規劃內容?P1901)從區域的范圍進行人口、資源、經濟、社會、環境等分析,預見城市可能發展的規模2)不同發展階段的發展方向、空間結構、整體控制、政策措施及法律保障體系3)對總體的重大基礎設施、大類土地使用作出綱要性規劃19、城市總體布局的核心?P193城市總體布局的核心是城市主要功能在空間形態演化中的有機構成,它是研究城市各項用地之間的內在聯系,結合考慮城市化的進程、城市及其相關的城市網絡、城鎮體系在不同時間和空間發展中的動態關系。根據制定的城市發展綱要,在分析城市用地和建設條件的基礎上,將城市各組成部分按其不同功能要求,不同發展序列,有機地組合起來,使城市有一個科學、合理的總體布局。20、可持續發展?P201-202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即:“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損害子孫后代滿足其需求能力的發展”可持續發展逐漸突破了自然環境的范圍,即生態的可持續性,擴展到社會、文化、經濟領域的可持續性。當然生態的可持續是最基本的內涵。三者關系:可持續發展涉及到經濟、自然和社會三個方面,涉及到經濟可持續發展、生態可持續發展和社會可持續發展協調相統一。具體的說:
在經濟可持續發展方面,不僅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江陽城建職業學院《機器學習與知識發現》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瀟湘職業學院《現代通信前沿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西省運城市永濟涑北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第四次四校聯考生物試題含解析
- 江蘇省揚州高郵市2024-2025學年高三TOP300七月尖子生聯考英語試題含解析
- 江西省紅色七校2024-2025學年高三下學期大聯考卷Ⅰ化學試題試卷含解析
- 天津廣播影視職業學院《網站開發(PHP)理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省宜興市洑東中學2025年初三第一次適應性測試自選模塊試題含解析
- 江蘇省徐州市豐縣中學2025屆普通高中教育教學質量監測考試(1月)歷史試題含解析
- 江蘇醫藥職業學院《科學社會主理論與實踐》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遼寧省遼源市鼎高級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英語試題理)一模試題含解析
- 內部控制建設課件
- 水塘排水、清淤質量檢驗記錄表
- 上海龍之夢麗晶大酒店客房預訂單
- 加強施工管理、嚴格保護環境
- 水污染控制工程課程設計說明書
- 抗拔樁裂縫計算表格(自動版)
- 血透室傳染病登記本
- 婦產科學孕期B族鏈球菌感染課件
- 《藥疹(Drug Eruption)》PPT課件
- 評茶員(高級)鑒定理論試題
- 第十套廣播體操詳解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