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談區域工業化與城市化中的“遞變”現象_第1頁
例談區域工業化與城市化中的“遞變”現象_第2頁
例談區域工業化與城市化中的“遞變”現象_第3頁
例談區域工業化與城市化中的“遞變”現象_第4頁
例談區域工業化與城市化中的“遞變”現象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精品文檔-下載后可編輯例談區域工業化與城市化中的“遞變”現象工業化與城市化是推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隨著區域工業化與城市化的不斷推進,區域內的人口構成、產業結構、工業結構、城市形態與功能等一系列社會、經濟事象會發生著漸進式的“遞變”。

例題下圖表示安徽省1988~2022年就業結構與城鎮人口比重變化。完成習題。

(1)2022年以來,安徽省城市化處于()

A.初期階段B.中期階段

C.后期階段D.逆城市化階段

(2)產業結構調整促進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現在()

A.第二、三產業就業比重均持續快速提高

B.城鎮新增就業人口第二產業超過第三產業

C.農村人口向東部沿海城市遷移數量增加

D.勞動力主要由第一產業向第二、三產業轉移

(3)為增強工業對就業和農業產業化的帶動作用,近期安徽省中小城市可以著力發展()

A.勞動力導向型和原料導向型工業

B.技術導向型和市場導向型工業

C.動力導向型和勞動力導向型工業

D.原料導向型和技術導向型工業

解析該題以安徽省1988~2022年就業結構與城鎮人口比重變化圖載體,綜合考查了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變化、產業結構與工業結構的調整等知識,較好地考查了同學們的讀圖分析能力、知識調用能力和問題探究能力。

(1)考查區域城市化的發展過程,側重知識調用能力的考查。讀安徽省城鎮人口變化曲線可知,2022年以前安徽省城市化水平低于30%,處于初期階段;2022年以來城市化水平高于30%,處于中期階段,故選項B正確。

點撥區域城市化水平及其功能的遞變――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是衡量區域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指標。區域城市化的過程分為初期階段、中期階段和后期階段三個階段。城市化初期,城市人口的比重上升較慢,一般保持在30%以下;城市化中期,城市人口比重上升較快,同比增幅較大,一般保持在30%~70%之間,該階段城市迅速膨脹,出現交通擁堵、住房緊張、環境惡化等問題;城市化后期,城市人口比重保持在較高水平(70%以上),城市人口比重增長趨緩甚至停滯,甚至出現逆城市化現象(城市人口向鄉村回流)。英國是世界上城市化起步最早的國家,其城市化歷程反映著城市化發展的一般規律,該國城市化先后經歷了城市化――郊區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四個階段。

另外,隨著區域工業化與城市化的發展,區域內城市數量不斷增多,城市占地面積不斷擴大,城市的形態、城市的等級、城市的職能、城市內部功能區的分化等也在不斷地發生著演化。就某一區域而言,城市的等級越高,數量越少,功能區分化也越明顯;城市等級越低,數量越多,城市功能區的分化也越不明顯。

(2)考查區域人口就業結構的遞變特點,側重對圖表分析能力的考查。讀圖可知,1988年以來安徽省第一產業的就業比重持續下降,第三產業的就業比重持續上升,第二產業的就業比重有升有降且總體上升,故A項錯誤,D項正確;1998年以來,第三產業的就業比重一直超過第二產業,B錯;根據圖示信息無法判定C項說法正確與否,排除C項。

點撥區域產業結構的遞變――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區域內部三大產業的產值和就業人員的比例不斷地發生變化。一般有以下變化規律:起初是第一產業(農業)的比重不斷下降,第二產業(工業)和第三產業(工業、農業以外的行業,統稱服務業)的比重不斷上升;隨后第一、第二產業的比重都逐漸下降,而第三產業的比重持續上升。經濟越發達,第三產業的比重就越大。

(3)考查區域工業結構的調整,側重探究能力的考查。安徽省為農業大省,農村人口比重大,農副產品豐富多樣。勞動導向型工業可增加就業人數,以農副產品為原料的原料導向型工業可以促進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因此,為增強工業對就業和農業產業化的帶動作用,安徽省近期可著力發展勞動力導向型和原料導向型工業。故選項A正確。

點撥區域工業結構的遞變――對某一國家或地區來講,其工業化的過程也是工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的過程。區域發展初期以資源密集型、勞動密集型工業為主,隨著科技和經濟的發展,工業結構逐漸轉向以資金、技術密集型為主,其原有的資源、勞動密集型企業逐漸被淘汰或向落后地區轉移。

綜上,區域工業化與城市化的“遞變”現象涉及區域社會、經濟的方方面面,我們在把握區域經濟一般“遞變”規律同時,注意思考區域環境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和相互制約,進而用整體性的觀點分析思考區域其他地理事象的“遞變”問題。相信同學們通過上述例題的導引,對于解決區域發展中地理事象的“遞變”問題,定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圖示意我國東南沿海某城鎮人口職業構成變化,讀圖完成1~2題。

1.圖中①、②、③分別表達的產業是()

A.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

B.第二產業、第一產業、第三產業

C.第一產業、第三產業、第二產業

D.第三產業、第二產業、第一產業

2.造成該城鎮“人口職業構成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增長過快B.區位選擇變化

C.職業收入差異D.產業結構升級

下圖反映了我國東部某地區土地利用狀況的變化過程。讀圖回答3~4題。

3.有關圖中從I到Ⅲ階段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圖中河流的豐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減小②圖中城市人口增加,鄉村人口減少③圖示區域出現了城市化現象④圖中河流夏季流量減小,冬季流量增大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4.從Ⅲ到Ⅳ階段,導致該區域農業生產結構變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政策B.交通運輸

C.勞動力D.市場

下圖為我國東、中、西部地區的劃分圖,回答5~6題。

5.為降低生產成本,某棉紡織企業由A地帶向C地帶轉移的因素可能是()

A.接近原料產地

B.接近廉價勞動力

C.接近消費市場

D.接近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

6.下列關于該類工業轉移帶來的主要影響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短期內可能導致移出地大量民工失業

B.會給移入區帶來嚴重的環境污染

C.有利于移出地產業結構升級

D.促進移入地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

下圖是我國1978~2022年東部沿海地區農業產值結構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