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隋煬帝對門閥士族的高壓控制_第1頁
論隋煬帝對門閥士族的高壓控制_第2頁
論隋煬帝對門閥士族的高壓控制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論隋煬帝對門閥士族的高壓控制

我們通常所說的貴族和世家是指擁有貴族和頭銜的官僚和地主。舊史上稱之為甲族、士族、名族、望族、勢族、世家、高門、舊門、著姓、右姓等,是封建地主階級中的特權階層.他們或依靠其政治特權而形成的世家,或依靠其經濟特權而形成的上族。它源于東漢,形成于曹魏,盛于兩晉,始衰于劉宋,延至隋唐.在中國歷史上前后存在六七百年。其中魏晉南北朝期間,這個階層始終占統治地位,左右朝廷,把持中央和地方政權,壓抑庶族地主,殘酷剝削和壓迫廣大勞動人民,史稱“門閥政治”.在他們統治下的這三百多年間,南北對立,社會動亂,經濟蕭條,政治黑暗,生民涂炭.他們是社會動亂的根源,分裂割據的社會基礎,破壞國家統一的蠹蟲,是中國歷史上最腐朽、最反動的集團勢力。據當時人顏之推脫:南朝士族已是“多無學術”富于政治經驗的隋文帝奪取了北周政權以后,鑒于魏晉以來歷代王朝興衰的歷史教訓,認識到士族地主勢力是社會動亂的根源,是破壞國家統一,加強皇權的障礙.他要加強中央集權,實現和鞏固國家統一,鞏固和維持楊氏王朝的長期統治,就必須打擊士族地位,改革門閥政治。再者,隋朝漢人政權的建立,標志著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完成.因此,在北周統一北齊的基礎上,很快實現了國家的南北統一,結束了幾百年來的南北對立.國家的統一,社會的穩定,為個體小農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條件.更重要的是生產力的發展,生產技術的提高,比較適宜小農耕作無“回轉相妨”的短轅犁的廣泛應用,導致了部曲佃客制與大田莊相結合的生產形式的沒落.農民強烈要求擺脫世家大族的控制。而庶族地主勢力不斷上升,這個階層的發展,要求政治上反映他們的根本利益,打破門閥士族的統治局面.正是在這種有利條件下,隋文帝順應了歷史的要求,展開了打擊士族地主和改革門閥政治的斗爭的.深謀練達的隋文帝,深知收攬人心在同士族斗爭中的重要性.當他剛入宮輔政時,就先革除周宣帝苛酷之政,而改為“大崇惠政,法令清簡,躬履節儉”,收到了“天下悅之”隋文帝奪取北周政權前后,還繼承了北周武帝創立的帶有皇帝自衛性質的府兵制,把國家主力軍隊握在自己手中,作為加強皇權,推行改革,打擊士族的基本支柱。他對士族地主的武裝反抗,堅決實行武裝鎮壓.如公元580年鎮壓了以尉遲迥、司馬消難、王謙等為首的北周舊貴族勢力的武裝反抗。公元590年又派楊素鎮壓了陳舊境內世家豪族的武裝叛亂。這些行動,維護了國家統一,打擊了士族地主集團的勢力,保證了政治經濟改革的順利進行.隋文帝為了強化中央政權,擺脫士族對中央政權的控制,他在用人方面,有意識地提拔和任用一批象高潁、蘇威、牛弘、楊雄、楊素、李圓通、陳茂、楊尚希等庶族地主和親信;壓抑和排斥士族地主的代表人物在中央政權中任職。特別是壓抑和排斥山東和江南士族,如江東的李德林,史言:他“運屬興主,功參佐命,十余年竟不徙級”為了徹底戰勝士族地主,結束門閥政治,隋文帝針對魏晉以來久已形成的維護士族勢力的門閥制度,從政治、經濟、軍事各方面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一、廢除九官人法,廢除士族的特別選擇魏晉以來,士族地主把持著中央和地方政權。中央和地方管理體制的變化和機構的設置,均以他們的意志為轉移,造成中央管理體制混亂,地方機構臃腫等種種社會弊病。開皇元年,隋文帝根據崔仲方的建議,廢除北周的六官制,改行“依漢魏之舊”開皇元年,修定新刑法時就制:“民有枉屈,縣不為理者,聽以次經郡及州;若仍不為理,聽詣闕伸訴”魏晉以來,歷代各王朝都實行九品官人法,州郡大小中正,皆由當地著姓士族充當,官吏的選拔,九品的評定,自然都操縱于他們之手;從而造成憑籍世資,以貴襲貴,“公門有公,卿門有卿”12的門閥世家.要根除門閥政治,就必須革除這一弊端。早在西魏、北周時期,就已經“罷門資之制”。史稱“自周氏以降,選無清濁”13。隋初,繼續奉行北周選無清濁、不重門第、唯才是舉的方針,逐漸廢除九品官人法。開皇二年,隋文帝明令全國“舉賢良”14。開皇七年,又規定:“諸州歲貢三人”15,進一步限制門閥世族的仕進特權.至開皇十八年,隋文帝便正式下令全國廢除九品官人法,“詔京官五品以上,總管.刺史,以志行修謹,清平干濟二科舉人”16.這種新的選官方法是:用五品以上的京官和地方上的總管、刺史主持選舉,不再用本州郡有“才望”的中正官主管選舉,這就剝奪了門閥士族壟斷仕進的特權.更重要的是,新的選舉標準是以“志行修謹”,“清平干濟”二科進行選舉,不再按過去的“品”和“狀”,比較注意德才,而不再以譜諜世資門第為準.這就開始改變了過去那種“高門華閥有世及之榮;庶姓寒人,無寸進之路”二、北朝均田令的頒布士族地主之所以在政治上有那么大的勢力,就是因為他們擁有雄厚的封建經濟基礎.因此,要打擊士族勢力僅從政治上改革是不行的,必須從經濟上也給予打擊,才能收到釜底抽薪的效果.隋文帝采取了以下幾項措施:其一,繼續推行北魏以來的均田制,限制士族地主田莊面積的擴大.從北魏以來,北朝各代都推行均田制.但由于歷史條件的限制,除北魏孝文帝初期以外,似乎效果都不太好.如北齊也曾頒布過按詳細的均田令,實際上并沒有認真執行。土地兼并和掠奪仍非常嚴重.史載:“其時,強弱相凌,特勢侵奪,富有田連阡陌,貧無立錐之地”其二,隋文帝針對魏晉以來士族地主利用自己的政治經濟特權,特別是蔭親蔭客特權,久已形成的“一宗近將萬室,煙火連接比屋而居”第一步:減輕刑罰和賦役。在隋以前,史載,“……暴君慢吏,賦重役勤,人(民)不堪命,多依豪室”第二步:大索貌閱和析戶.開皇五年,隋文帝“令州縣大索貌閱,戶口不實者,正長遠配.而又開相糾之科.大功以下,兼令析籍,各為戶頭,以防容隱”第三步:隋文帝在推行大索貌閱和析戶的同時,又接受高潁的建議,推行輸籍法。其具體辦法是:“定其名,輕其數,使人(民)知為浮客被強家收大半之賦,為編氓奉公上蒙輕減之征”。原注,“浮客,謂避公稅、依強豪、做佃家也”三、隋文帝為改革士族地主的部曲私兵制提供了重要條件.士族地主擁有的世將制和部曲家兵制的軍事特權,是維持其政治經濟特權的主要支柱,是士族地主勢力的主要體現,是門閥政治的根本保障。因此,要打擊士族地主勢力,消滅門閥政治,還必須進行軍事改革。士族門閥世將制主要盛行于東晉,劉宋以后,已經基本上解決了這個問題.在北朝,西魏、北周創立的府兵制,基本上把國家軍事大權收歸了中央。猶待解決的主要是士族田莊上的私人武裝.隋朝繼承了北周的府兵制.開皇十年,隋文帝又頒布詔令,實行“寓兵于農”、“兵農合一”,把府兵制與均田制緊密的結合起來,為改革士族地主的部曲私兵制,提供了可靠保證.隋初,士族地主的私人武裝還相當多.如隋文帝在奪取北周政權以前,他自己就擁有宗兵數千.開皇十年平陳以后,陳地士族還用私人武裝叛亂.因此,在當時取消士族私人武裝,對鞏固國家統一,打擊士族勢力,亦有重要意義.開皇九年,隋文帝下詔:“人(民)間甲丈,悉皆除毀”;開皇十五年又下令:“收天下兵器,敢有私造者,坐之,關中緣邊,不在其例”;開皇十八年又詔,“吳越之人,往承弊俗,所在之處,私造大船,因相聚結,致有侵害,其江南諸州人(民)間有船三丈以上,悉括入官”綜上所述,隋文帝所采取的這一系列措施,不僅沉重打擊了士族勢力,加強了中央集權,結束了三百多年來的門閥政治.更重要的是通過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改革,基本上取消了門閥制度,打擊了士族地主的政治、經濟特權。經過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