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消毒、滅菌效果監測規范_第1頁
醫院消毒、滅菌效果監測規范_第2頁
醫院消毒、滅菌效果監測規范_第3頁
醫院消毒、滅菌效果監測規范_第4頁
醫院消毒、滅菌效果監測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2PAGE3石嘴山中心醫院消毒、滅菌效果監測規范空氣消毒效果監測1采樣頻率:醫院應對感染高風險部門每季度進行監測;潔凈手術部(室)及其他潔凈場所.新建與改建驗收時以及更換高效過濾器后應進行監測;遇醫院感染暴發懷疑與空氣污染有關時隨時進行監測,并進行相應致病微生物的檢測。(感染高風險部門:手術部(室)、產房、導管室、層流潔凈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癥監護病房、新生兒室、母嬰同室、血液透析中心(室)、燒傷病房等。)2采樣時間:采用潔凈技術凈化空氣的房間在潔凈系統自凈后與從事醫療活動前采樣;未采用潔凈技術凈化空氣的房間在消毒或規定的通風換氣后與從事醫療活動前采樣;懷疑與醫院感染暴發有關時采樣。3采樣方法:2.1潔凈手術部(室)及其他潔凈用房可選擇沉降法或浮游菌法進行監測,采集點數及結果判斷見下表。根據GB50333-2002《醫院潔凈手術部建筑技術規范》。潔凈手術部(室)的等級標準等級手術室名稱空氣潔凈度級別最少培養皿數n(手術區+周邊區)(90mm平皿,暴露30min)沉降法平均菌落數(個/30min·Φ90皿)手術區周邊區手術區周邊區Ⅰ特別潔凈手術室100級1000級13(5+8)0.20.4Ⅱ標準潔凈手術室1000級10000級9(3+6)0.751.5Ⅲ一般潔凈手術室10000級100000級7(3+4)24Ⅳ準潔凈手術室300000級55注:我院病房手術室(麻醉科)屬于Ⅰ級間,Ⅱ級間,Ⅲ級間。2.2未采用潔凈技術凈化空氣的房間采用沉降法:室內面積≤30m2,設內、中、外對角線三點,內、外點應距墻壁1m處;室內面積>30m2,設四角及中央五點,四角的布點位置應距墻壁1m處。將普通營養瓊脂平皿(Φ90mm)放置各采樣點,采樣高度為距地面0.8m-1.5m;采樣時將平皿蓋打開,扣放于平皿旁,暴露規定時間后蓋上平皿蓋及時送檢。注意:采樣前,關閉門、窗,在無人走動的情況下,靜止10min后采樣。4檢測方法:將送檢平皿置36℃±1℃恒溫箱培養48h,計數菌落數。菌落總數計算方法沉降法按平均每皿的菌落數報告:CFU/(皿·暴露時間)5結果判定5.1潔凈手術部(室)和其他潔凈場所,空氣中的細菌菌落總數要求應≤4cfu/(30min·直徑9cm平皿)。5.2非潔凈手術部(室)、非潔凈骨髓移植病房、產房、導管室、新生兒室、器官移植病房、燒傷病房、重癥監護病房、血液病病區空氣中的細菌菌落總數≤4cfu/(15min·直徑9cm平皿)。5.3兒科病房、母嬰同室、婦產科檢查室、人流室、治療室、注射室、換藥室、輸血科、消毒供應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室)、急診室、化驗室、各類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門診及其病房空氣中的細菌菌落總數≤4cfu/(5min·直徑9cm平皿)。物體表面消毒效果監測1采樣時間:在消毒處理后或懷疑與醫院感染暴發有關時進行采樣。2采樣方法:用5cmx5cm滅菌規格板放在被檢物體表面,用浸有無菌PBS或生理鹽水的棉拭子1支,在規格板內橫豎往返各涂抹5次,并隨之轉動棉拭子,連續采樣4個規格板。面積被采表面<100cm2,取全部表面;被采面積≥100cm2,取100cm2,剪去手接觸部分,將棉拭子放入裝有10ml無菌檢驗用洗脫液的試管中送檢。門把手等小型物體則采用棉拭子直接涂抹物體表面采樣。采樣物體表面有消毒劑殘留時,采樣液應含相應中和劑。3檢測方法:充分震蕩采樣管后,取不同稀釋數倍的洗脫液1.0ml接種平皿,將冷至40℃~45℃的熔化營養瓊脂培養基每皿傾注15ml~20ml,36℃±1℃恒溫箱培養48h,計數菌落數。懷疑與醫院感染暴發有關時,進行目標微生物的檢測。物體表面菌落總數計算方法:物體表面菌落總數(CFU/cm2)=平均每皿菌落數×洗脫液稀釋倍數/采樣面積(cm2)注:小型物體表面的結果計算用CFU/件表示。4結果判定4.1潔凈手術部、其他潔凈場所,非潔凈手術部(室)、非潔凈骨髓移植病房、產房、導管室、新生兒室、器官移植病房、燒傷病房、重癥監護病房、血液病病區等:物體表面細菌菌落總數≤5cfu/cm2。4.2兒科病房、母嬰同室、婦產科檢查室、人流室、治療室、注射室、換藥室、輸血科、消毒供應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室)、急診室、化驗室、各類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門診及其病房等:物體表面細菌菌落總數≤10cfu/cm2。醫院環境類別范圍及空氣、物體表面衛生標準類別范圍空氣平均菌落數物體表面平均菌落數cfu/cm2cfu/皿cfu/m3態特征進行細菌菌種鑒定。4結果判定:透析液和透析用水細菌菌落總數≤200CFU/ml,并不得檢出致病菌為合格。九、醫療用品監測1采樣時間:在消毒或滅菌處理后,存放有效期內采樣。2監測方法:營養肉湯培養法(滅菌物品)或傾注平板法(消毒物品)3衛生標準:3.1高度危險性醫療器材(進入人體)應無菌。3.2中度危險性醫療器材(接觸粘膜)的菌落總數應≤20cfu/件(cfu/g或cfu/100cm2),不得檢出致病性微生物。3.3低度危險性醫療器材(接觸皮膚)的菌落總數應≤200cfu/件(cfu/g或cfu/100cm2),不得檢出致病性微生物。注:無須常規進行無菌物品監測。建議每季度對消毒供應室集中清洗消毒的物品進行抽樣檢查3-5件,有疑問時增加采樣頻度和件數。十、內鏡消毒滅菌效果監測1監測頻度:消毒后內鏡每季度進行監測,滅菌后內鏡每月進行監測采樣方法:用無菌注射器抽取10ml含相應中和劑的緩沖液,從待檢內鏡活檢口注入,用15ml無菌試管從活檢出口收集,及時送檢,2小時內檢測。2檢測方法:2.1菌落計數:將送檢液用旋渦器充分震蕩,取0.5ml,加入2只直徑90mm無菌平皿,每個平皿分別加入已經熔化的45℃-48℃營養瓊脂15ml-18ml,邊傾注邊搖勻,待瓊脂凝固,于35℃培養48小時后計數。結果判斷:菌落數/鏡=2個平皿菌落數平均值×20。2.2致病菌檢測:將送檢液用旋渦器充分震蕩,取0.2ml分別接種90mm血平皿、中國蘭平皿和SS平皿,均勻涂布,35℃培養48小時,觀察有無致病菌生長。3結果判定:消毒后內鏡:細菌總數<20CFU/件,不能檢出致病菌;滅菌后內鏡:無菌生長。參考文獻WS/T367-2012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范WS/T368-2012醫院空氣凈化管理規范WS/T313-2009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