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環境與電磁干擾_第1頁
電磁環境與電磁干擾_第2頁
電磁環境與電磁干擾_第3頁
電磁環境與電磁干擾_第4頁
電磁環境與電磁干擾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電磁環境與電磁干擾第1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緒論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電氣及電子設備的數量、種類不斷增加,空間電磁環境變得日益復雜。一方面在這種復雜的電磁環境下,如何減少相互間的電磁干擾,使各種設備不受干擾的影響而相容地正常工作,另一方面,惡劣的電磁環境對人類及生態產生如何的不良影響等等,都是迫切需要研究的課題。第2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

電磁環境、效應及防護技術是目前國內外所稱的EMC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EMC是ElectromagneticCompatibility的縮寫,譯成電磁兼容性。現在世界各國對EMC技術十分重視,特別是將電子電路的抗干擾作為一個重要課題進行研究,并且還成立了國際性機構,以便交流各國研究成果和制定統一的技術規范和標準。對于EMC,國外文獻曾給出了通俗的說明:“這種技術的目的在于,使一個電氣裝置或系統既不受電磁環境的影響,又不給環境以這種影響。它不會因電磁環境導致性能變差或產生誤動作,而完全可以按院設計的能力可靠的工作。”,可見,EMC技術對于電氣裝置和系統,特別是對電子電路構成的裝置和系統的可靠性等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緒論第3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電磁環境是指存在于給定空間所有電磁現象的總和。包括自然環境因素和人為環境因素。自然環境因素有雷電、靜電形成的電磁輻射和太陽、星際的電磁輻射以及地球磁場和大氣中的電磁場等;人為環境因素包括各種人為電磁輻射源產生的電磁輻射。緒論第4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自然環境因素一般電磁環境構成因素人為環境因素①雷電電磁輻射源。②靜電電磁輻射源。③太陽系和星際電磁輻射源。④地球和大氣層電磁場等。①各種電磁發射系統:電視、廣播發射臺,無線電臺、站,導航系統,通信系統,差轉臺,干擾臺,微波接力站等。②工頻電磁輻射系統:高電壓送、變電系統,大電流工頻設備,輕軌和干線電氣化鐵道等。③工業、科學、醫療、商業領域應用的有電磁輻射的各種設備或系統。④以電火花點燃內燃機為動力的各種交通工具和機器設備。⑤各種家用電器、現代化辦公設備、電動工具等。⑥用于軍事目的的強電磁脈沖源:核電磁脈沖及非核電磁脈沖源如電磁脈沖武器、高功率微波彈和各種電子對抗輻射源等構成電磁環境的各種因素緒論第5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電磁干擾引起信息系統、電子設備工作失常的各種電磁效應。電磁干擾從甚低頻~幾GHz波段,無孔不入地輻射或傳導至運行中的電子設備或系統以及周圍的環境。(常說的射頻干擾RadioFrequencyInterference,簡稱RFI,是指無線電范圍的的干擾)。電子信息系統及設備不可避免的在電磁環境(EME)中工作,因此必須解決其在電磁環境中的適應能力。緒論第6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靜電(ESD)電磁脈沖源及其效應1雷電電磁脈沖源及其效應2核電電磁脈沖源及其效應3電磁脈沖武器及其效應

4內容第7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一、靜電(ESD)電磁脈沖源及其效應

靜電放電指帶電體周圍的場強超過周圍絕緣介質的擊穿場強時,因介質產生電離而使帶電體上的電荷部分或全部消失的現象。在大多數情況下,靜電起電與放電是同時發生的,而且靜電起電-放電是一個隨機的動態過程,在這過程中,不僅有靜電能量的傳導輸出,而且有電磁脈沖場的輻射。靜電帶電物體的靜電帶電,又稱靜電起電,它是由于處于不同帶電序列位置的物質之間接觸分離(摩擦)使物體上正負電荷失去平衡而發生的靜電現象。第8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靜電放電的特點

靜電放電的類型靜電放電模型靜電放電模擬器

靜電放電產生的輻射場

靜電放電和靜電放電模型第9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靜電放電的特點

靜電放電(ESD)是指帶電體周圍的場強超過周圍介質的絕緣擊穿場強時,因介質電離而使帶電體上的靜電荷部分或全部消失的現象。

靜電放電是高電位,強電場,瞬時大電流的過程。靜電放電會產生強烈的電磁輻射形成電磁脈沖(EMP)。第10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靜電放電電流波形第11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靜電放電類型電暈放電火花放電刷形放電沿面放電這種分類方法主要是以發聲、發光及放電通道的形狀來區分的。第12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電暈放電(coronadischarge)Anelectricaldischargecharacterizedbyacoronaandoccurringwhenoneoftwoelectrodesinagashasashapecausingtheelectricfieldatitssurfacetobesignificantlygreaterthanthatbetweentheelectrodes.

電暈放電以電暈為特點的一種放電,當某氣體中的兩個電極中有一個的形狀導致其表面的電場明顯大于兩個電極之間電場的時候所發生放電現象。靜電放電類型第13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電暈放電(coronadischarge)電暈放電是發生在極不均勻的電場中,空氣被局部電離的一種放電形式。這種放電有時被稱為尖端放電。形成電暈放電的最基本標志并不是出現電暈,而是放電電流由飽和電流10-14A突然增加到10-6A左右。引發電暈放電的機制,閾值電壓及放電產生的電暈的形態都與放電尖端的極性密切相關。根據放電尖端的極性不同,電暈放電被分為正電暈和負電暈兩種。靜電放電類型第14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當放電尖端為陰極時,產生的電暈放電被稱為負電暈,形成負電暈的機制為湯遜(Townsend)機制,即產生二次電子崩的次極電子是由正離子碰撞陰極表面引起陰極的電子發射而產生的。而當放電尖端為陽極時,產生的電暈放電被稱為正電暈。陰極處的場強很弱,流向陰極的正離子難以從場中獲取足夠的能量引起陰極的二次電子發射,此時在尖端處維持放電過程的二次電子主要是由其附近的中性分子和原子的光電離而提供的。從電暈放電產生的電暈的形狀來看,負電暈是包圍著放電尖端的均勻光暈圈,而正電暈則呈現出非均勻的絲狀。一般來講,正電暈的起暈電壓要比負電暈的起暈電壓高。靜電放電類型電暈放電(coronadischarge)第15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特里切爾”脈沖在一定的條件下,雖然引發電暈放電的電壓是恒定的,但電暈放電產生的放電電流卻呈現出周期性的脈沖形式。當放電電極為陰極時,電流脈沖重復頻率可達到104Hz。而放電電極為陽極時,這一頻率可達到106Hz,這一現象是由特里切爾(Trichel)于1938年發現的,被稱為“特里切爾”脈沖。由于這些頻率正好位于射頻段,因此會產生強烈的射頻干擾。靜電放電類型第16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電暈放電危害射頻干擾飛機、航天器的通訊或導彈在飛行過程中,機殼或彈體上會因摩擦而產生靜電,當靜電電位足夠高時可引發電暈放電,形成的電磁干擾會對飛機、航天器或導彈的制導系統產生干擾,造成通訊中斷或制導失靈,引發事故。浪費電能高壓輸電線上的電暈放電會造成電力浪費。

靜電放電類型第17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電暈放電的利用靜電除塵脫硫脫硝靜電噴涂靜電放電類型第18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靜電火花放電(sparkdischarge)當靜電電位比較高的帶電導體或人體靠近其它導體、人體或接地導體時,便會引發靜電火花放電。靜電火花放電是一個瞬變的過程,放電時兩放電體之間的空氣被擊穿,形成“快如閃電”的火花通道,與此同時還伴隨著噼啪的爆裂聲,爆裂聲是由火花通道內空氣溫度的急驟上升形成的氣壓沖擊波造成的。在發生靜電火花放電時,靜電能量瞬時集中釋放,其引燃、引爆能力較強。另外靜電火花放電產生的放電電流及電磁脈沖具有較大的破壞力,它可對一些敏感的電子器件和設備造成危害。靜電放電類型第19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刷形放電(brushdischarge)刷形放電電往往發生在導體與帶電絕緣體之間,帶電絕緣體可以是固體、氣體或低電導率的液體。產生刷形放電時形成的放電通道在導體一端集中在某一點上,而在絕緣體一端有較多分叉,分布在一定空間范圍內。根據其放電通道的形狀,這種放電被稱為刷形放電。當絕緣體相對于導體的電位的極性不同時,其形成的刷形放電所釋放的能量和在絕緣體上產生的放電區域及形狀是不一樣的。靜電放電類型第20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當絕緣體相對導體為正電位時,在絕緣體上產生的放電區域為均勻的圓狀,放電面積比較小,釋放的能量也比較少。而當絕緣體相對于導體為負電位時,在絕緣體上產生的放電區域是不規則的星狀區域,區域面積比較大,釋放的能量也較多。刷形放電還與參與放電的導體的線度及絕緣體的表面積的大小有關,在一定范圍內,導體線度越大,絕緣體的帶電面積越大,刷形放電釋放的能量也就越大。刷形放電釋放的能量可高達4mJ,因此它可引燃、引爆大多數的可燃氣體。但它一般不會引起粉體的爆炸。靜電放電類型刷形放電(brushdischarge)第21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沿面放電沿面放電又稱傳播型刷形放電,舊稱利登彼格(Lichtenberg)放電。只有當絕緣體的表面電荷密度大于2.7×10-4C/m2時才可能發生。但在常溫、常壓下,如此高的面電荷密度較難出現,因為在空氣中單極性絕緣體表面電荷密度的極限值約為2.7×10-5C/m2,超過時就會使空氣電離,只有當絕緣體兩側帶有不同極性的電荷且其厚度小于8mm時,才有可能出現這樣高的表面電荷密度,此時絕緣體內部電場很強,而在空氣中則較弱。靜電放電類型第22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沿面放電

當絕緣板一側緊貼有接地金屬板時,就可能出現這種高的表面電荷密度。另外,當電介質板被高度極化時也可能出現這種情形。若金屬導體靠近帶電絕緣體表面時,外部電場得到增強,也可引發刷形放電。刷形放電導致絕緣板上某一小部分的電荷被中和,與此同時它周圍部分高密度的表面電荷便在此處形成很強的徑向電場,這一電場會導致進一步的擊穿,這樣放電沿著整個絕緣板的表面傳播開來,直到所有的電荷全部被中和。沿面放電釋放的能量很大,有時可以達到數焦耳,因此其引燃引爆能力極強。靜電放電類型第23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靜電放電模型

靜電放電是一個復雜多變的過程,常常使得研究者難以捉摸。再加上靜電放電有許多不同的放電形式,能產生靜電放電的靜電源多種多樣,而且同一靜電源對不同的物體放電時產生的結果也是不一樣的,即使同一靜電源對同一物體放電,也會受氣候、環境等條件的影響,難以得到具有重復性的放電結果。由于靜電放電的這種多變性,使得難以有效地對ESD的危害及其效應進行正確的評估。針對這一問題,人們對實際中各種可能產生具有危害的靜電放電的靜電源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根據其主要特點建立了相應的靜電放電模型。第24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人體模型(HBM)主要模擬帶電人體對電子器件、火工品等放電時,人體作為危險靜電源的參數。不同行業規定的參數不同。例如電子行業中,通常用C=100pF,R=1500

來模擬人體靜電參數。第25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Arealcaseofhuman-body-model(HBM)ESDstressonapackagedIC.人體模型(HBM)第26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Arealcaseofhuman-body-model(HBM)ESDstressonapackagedIC.人體模型(HBM)第27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標準電容/pF電阻/

上升沿/ns時間常數/ns適用

范圍MIL-STD-1512GJB736.11-9050050002500火工品

MIL-STD-883EGJB128A-97GJB548A-961001500<10ns150電子器件分立器件集成電路IEC61340-3-110015002~10ns150電子器件人體模型(HBM)第28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TheequivalentcircuitoftheHBMESDeventwithR1=1500ohmandC1=100pF.人體模型(HBM)第29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MIL-STD-883EGBJ128A-97GBJ548A-96人體模型(HBM)第30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短路電流波形MIL-STD-883EGBJ128A-97GBJ548A-96人體模型(HBM)第31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標準:IEC61340-3-1MethodsforsimulationofelectrostaticeffectHumanbodymodel(HBM)Componenttesting第32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Typicalcurrentwaveformthroughashortingwire(tr)IEC61340-3-1標準:IEC61340-3-1第33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Typicalcurrentwaveformthroughashortingwire(td)IEC61340-3-1標準:IEC61340-3-1第34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Typicalcurrentwaveformthrougha500resistorIEC61340-3-1標準:IEC61340-3-1第35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Typicalcurrentwaveformthrougha500resistorIEC61340-3-1標準:IEC61340-3-1第36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HBMESDS元器件敏感度分類敏感類別電壓范圍(V)0<2501A250~<5001B500~<10001C1000~<200022000~<40003A4000~<80003B

8000第37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

機器模型(MachineModel),簡稱MM。用來模擬帶電導體對電子器件發生的靜電放電事件。機器模型最初由日本人提出,試圖產生“最嚴酷”的人體靜電放電事件,因此機器模型也稱日本模型。機器模型的基本電路模型是,200pF的電容不經過電阻直接對器件進行靜電放電。機器模型模擬導體帶電后對器件的作用,如在自動裝配線上的元器件遭受帶電金屬構件對器件的靜電放電,也可模擬帶電的工具和測試夾具等對器件的作用。機器模型(MM)第38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人體金屬模型(BMM)模擬帶電人體通過手持的小金屬物件,如螺絲刀、鑰匙等,對其它物體產生放電時的情形,因此這一模型又被稱為人體一金屬模型。帶電人體手持小金屬物件時,由于金屬物件的尖端效應,使得其周圍的場強大大增強,再加上金屬物件的電極效應,導致放電時的等效電阻大大減小。因此在同等條件下,它產生的放電電流峰值比單獨人體放電的要大,放電持續時間短。第39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在人體--金屬放電過程中,包含高速、低速兩種放電模式。高速放電模式與手、前臂及手持小金屬物件的“自由電容”相聯系,它產生的初始放電電流尖脈沖的上升速度很高,峰值很大,可產生強烈的電磁脈沖。而且它速度高,持繼時間短,往往使得許多電子設備的ESD保護裝置還沒有來的及動作便已侵入設備,造成設備的損傷。因而也較難防護,不過由于與之相聯系的放電電容容量較小,其放電中釋放的能量也較小,它造成的損傷往往是軟損傷或形成隨機干擾。低速放電模式則與人體電容相聯系,在放電時釋放的能量較大,引起意外爆炸及電子器件、系統的硬損傷等等。這兩種放電模式各具特點,人體--金屬放電模型應能全面地反映出這兩種不同的放電模式。人體--金屬模型主要用于對系統的人體靜電敏感度的測試。人體金屬模型(BMM)第40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短路電流波形人體金屬模型(BMM)第41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

隨著器件生產和裝配的現代化,對器件的大部分操作都是由自動生產線完成,人體接觸器件的機會相對減少,電子器件本身在加工、處理、運輸等過程中可能因與工作面及包裝材料等接觸、摩擦而帶電,當帶電的電子器件接近或接觸導體或人體時,便會產生靜電放電。在生產線上由于帶電器件靜電放電對敏感電子器件造成的危害相當突出。通常用帶電器件模型(CDM)來描述帶電器件發生的靜電放電現象。此模型是1974年斯皮克曼(Speakman)等人最先提出的。由于帶電器件模型描述的放電過程是器件本身帶電而引起的,所以帶電器件模型失效是造成電子器件損壞、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

帶電器件模型(CDM)

第42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家俱模型

家俱靜電放電指的是在計算機房或實驗室內那些易于移動的家俱,如椅子、小的儀器搬運車等,由于摩擦或感應帶電后對其它儀器設備產生的放電過程。對于家俱ESD的研究最早是在IBM公司進行的。該公司為了加強其產品的防ESD能力,他們分別對三種形式的靜電放電進行了研究,即人體ESD、人體--金屬ESD和家俱ESD。通過研究與比較,他們認為在同等的放電電位下,家俱ESD產生的放電電流的峰值要比另外兩種形式的ESD產生的電流峰值要大,因此其造成的危害也就比較嚴重。

第43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場感應模型

當對地絕緣的電子器件、儀器、導體及人體處于靜電場中時,極化或靜電感應會導致這些物體上的電荷分離,并使它們的電位升高。當外電場足夠強時,這些物體上的感應電位可達到足夠高,引發這些物體與其它物體之間的靜電放電,這一靜電放電過程被稱為場感應靜電放電。第44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場感應模型并不是具體地模擬某一種靜電電源,而是總體描述由于靜電場的作用導致靜電放電而引起器件、儀器等失效的一種機制。因此嚴格地來說應把它稱為“場感應失效模型”。與它類似的其它一些ESD失效模型還有懸浮器件失效模型、電容耦合失效模型及瞬態感應失效模型等等。場感應模型

第45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靜電放電模擬器

盡管靜電放電源的電氣模型非常簡單,但是要制做出既能反映出真實ESD過程的主要特點,又要具有很高的放電重復性的靜電放電模擬器是一件非常復雜的工作。一般的ESD模擬器都是利用集總參數電路實現其功能。但是ESD本身是一個瞬變過程,涉及到頻率超過1GHz的高頻成分,因此在模擬器中集總器件的布置、寄生參數以及接地線與放電電阻的幾何尺寸、形狀都會對放電波形產生嚴重的影響。第46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在ESD模擬器中有靜電高壓發生器,又有控制和測量部分的低壓電路,所以為了保證放電電流波形滿足一定的要求。在設計、制做ESD模擬器時,首先必須解決其本身的電磁兼容性問題。在用ESD模擬器對靜電敏感器件或系統進行檢測時,如采用的放電方式不同,要求的模擬器的結構及放電電極的形狀也不相同。

靜電放電模擬器

第47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靜電放電敏感度測試時放電方式空氣放電方式接觸放電方式第48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空氣放電方式

用ESD模擬器對被測物體進行測試時,使模擬器的放電電極逐漸接近被測物體,直到電極和被測物體之間形成火花擊穿通道導致放電發生為止。空氣放電方式的特點是放電由外部空氣擊穿形成火花通道而觸發的,因此在設計ESD模擬器時不需要內部的高壓繼電器來觸發放電。另外,在采用此種放電方式時,為了減小電極的電暈效應,放電電極的頂端一般都被作成球狀。第49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優點:能真實地模擬實際中的靜電放電過程。缺點:放電重復性極差。由于空氣放電方式涉及到外部火花通道的形成過程,溫度、濕度以及模擬器放電電極接近被測物體的速度等因素都會引起放電過程的顯著變化。隨著放電電極接近被測物體速度的變化,放電電流的上升時間可由小于1ns變化到大于20ns。而當保持接近速度恒定時也不能得到恒定的電流上升時間,在一定的電壓、速度組合下,模擬器的放電電流的上升時間的起伏仍可達到30%以上。采用固定放電電極與被測物體之間的間距,逐漸增高放電電極的電位來引發ESD。得到的上升時間比實際的ESD過程中的放電電流的上升時間要長的多。空氣放電方式

第50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接觸放電方式

將ESD模擬器的放電電極與被測物體的敏感部分保持緊密的金屬接觸,之后由模擬器內部的高壓繼電器觸發靜電放電。接觸放電方式與空氣放電方式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用內部高壓繼電器觸發裝置替代了空氣放電方式中難以駕馭的空氣擊穿過程。其放電的重復性很好,也能反映實際ESD過程的主要特點。第51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現行的主要ESD檢測標準,如IEC61340-3-1、ECMA/40等都把這種放電方式作為主要的試驗方法,為了緊密的金屬接觸,放電電極的頂端應作成錐尖狀。不足:當被測設備的敏感部分被封裝在非金屬材料制成的殼內,而殼上的孔縫很小,放電電極不能進入殼內與敏感部分形成緊密的金屬接觸時,這種放電方式便不能實施。在這種情況下,仍需采用空氣放電方式。產生的輻射場與實際空氣擊穿產生的輻射場有一定差別有時,各廠家產生的模擬器的試驗結果不一致。接觸放電方式

第52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NSG435ESD模擬器是由瑞士SCHAFFNER公司制造的多功能ESD模擬器。由于采用集總參數放電網絡及內部電池供電,NSG435ESD模擬器體積小,易于移動便于測試。模擬器-NSG435第53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基本網絡:150pF、330Ω(BMM)。150pF、15Ω的家俱模型180pF、330Ω

美國國家標準ANSI-C63.16(1991版)所規定的的人體--金屬模型放電網絡模擬器-NSG435第54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模擬器-ESS-200AX

ESS-200AXESD模擬器是日本的Noiseken公司產品。最高放電電壓可達30kV,這種模擬器不僅能滿足IEC標準的要求,同時也能滿足ISO/SAE標準(用于汽車工業,要求ESD放電電壓應達到25kV)及其它一些標準的要求,使模擬器的使用范圍得到了很大的擴展。

第55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模擬器-ESD3000第56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EMCPARTNERoffersanewhand-heldESDtestsystemforcontactdischarge(CD)upto30kVandairdischarge(AD)upto32kV。模擬器-ESD3000第57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第58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第59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ESD產生的輻射場隨著測試設備發展,尤其是其帶寬的不斷增加,人們發現ESD放電電流的前沿遠比各大標準組織所規定的陡,往往達到亞納秒,甚至數十皮秒數量級,數十安培/納秒的電流上升速度為強輻射電磁場的存在找到了強有力根據。對ESD輻射場的研究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后期逐漸全面展開。人們試圖提出ESD輻射場的理論模型,并進行相關的測試實驗研究。第60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

對ESD電磁場的理論研究方面,提出了一些解析法理論模型如長導體模型、球形電極模型、偶極子模型和雙源模型等等;

同時,為了解決解析理論模型的不足,又出現了一些數值計算方法,如解析數值法和時域有限差分法(FDTD)。理論計算發展概況:ESD產生的輻射場第61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把場看成是放電弧和放電電極上的電流兩部分產生的場的疊加。經典模型長導體模型球形電極模型偶極子模型雙源模型解析法理論模型數值法計算解析數值法時域有限差分法(FDTD)理論計算研究ESD產生的輻射場第62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ESD輻射場理論模型長導體模型:主要模擬ESD過程中長導體電流通道附近電磁場分布(近場行為),對于快變電流需要修正。球電極模型:主要模擬球形電極放電過程中近區場,未考慮遠區輻射場問題,也不能計算ESD過程中的磁場。偶極子模型:主要模擬靜電火花放電產生的輻射場。ESD產生的輻射場第63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R1RR2dlmirrorA(z,r,ф)z=0偶極子模型DipolemodelZz’

ESD電磁場偶極子模型最早是P.F.Wilson在1991年提出來的。認為ESD過程中的電磁場主要是由ESD火花所產生的,而ESD火花可以簡化成位于無限大、導電的接地平板上的電性小、時變線性偶極子,于是平板上半空間的電磁場就可以看成是偶極子和它的鏡像偶極子產生的。偶極子模型:P.F.Wilson的偶極子模型是最實用的理論模型ESD產生的輻射場第64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

此模型適合于火花放電的遠區輻射場,可同時計算電場和磁場。但不適合近區場,也沒有考慮ESD過程中的靜電場。ESD產生的輻射場第65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1)電場作用-生產的障害,介質的擊穿;2)絕熱效應-危險場所的點火源、引燃源,微電子器件的損傷源;3)電磁效應-對信息化設備的電磁干擾;4)瞬態強電磁場-微電子器件的潛在性失效;5)人體電擊二次傷害等。靜電危害的分類第66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靜電放電引發的瞬時大電流(靜電火花)引燃引爆易燃、易爆氣體混合物或電火工品,造成意外燃燒、爆炸事故。

靜電放電效應

第67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靜電放電使人體遭受電擊引發操作失誤造成二次事故、靜電場的庫侖力作用使紡織、印刷、塑料包裝等自動化生產線受阻。靜電放電效應

第68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靜電放電的電磁輻射或靜電放電電磁脈沖(ESDEMP)對電子設備造成的電磁干擾引發的各種事故。

靜電放電效應

第69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近年來,我國石化企業曾發生30多起較大的靜電事故,其中損失達百萬元以上的有數起。如上海某石化公司的2000米3甲苯罐,山東齊魯某公司的膠渣罐,撫順某石化公司的航煤罐等都因靜電造成了嚴重火災爆炸事故。在武器裝備尤其是彈藥生產、儲運和使用中因靜電造成的燃燒爆炸事故更是觸目驚心。靜電放電效應

第70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ESD及其標準ESD(electrostaticdischarge)phenomenoncanhappenaccordingtothedifferentelectrostaticpotentialsbetweentwoormoreobjects.EOS(electricaloverstress)istakenplacebytheelectricaleventthatisoutsidethespecifiedrangeoftheDUT(deviceundertest).DevicesareusuallydamagedbyEOS/ESDviatherapidlygeneratedheatortherapidlycreatedstrongelectricalfield.Thelatentorfatalfailuresonasiliconchiparepossiblycausedbyevenanelectrostaticdischargeorelectricaloverstressevent.TopredicttheESDimmunitylevel,ortofindtheESDsensitive(weak)pointoftheDUT,thereareseveralorganizationswhomaketheESDrelatedprimarystandards.第71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ESDA(ElectrostaticDischargeAssociation),AEC(AutomotiveElectronicsCouncil),EIA/JEDEC(ElectronicIndustriesAlliance/JointElectronDeviceEngineeringCouncil)MIL-STD(USMilitaryStandard).

IEC(InternationalElectrotechnicalCommission)ESD及其標準第72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HBM(HumanBodyModel)BMM(Body-MetalModel)MM(MachineModel)CDM(non-socketedCharged-DeviceModel,FieldInducedModel,orDirectChargeModel)SDM(SocketDeviceModel,orSocketedDischargeModel).ESD及其標準第73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靜電測試設備第74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靜電消除設備第75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靜電防護設備第76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我國在靜電檢測理論與測試技術方面取得的進展導出歐姆定律一般表達式。建立電火工品真實靜電感度測試方法,研制成功真實靜電感度測系統。解決彈藥反常發火問題。第77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研究了織物摩擦電位衰減測試方法,研制成功織物摩擦電位衰減測試儀。我國在靜電檢測理論與測試技術方面取得的進展第78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國防靜電計量測試站我國在靜電檢測理論與測試技術方面取得的進展第79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

把靜電危害的防護研究作為電磁兼容性(EMC)研究內容之一,統一考慮。

1991年美國政府工作報告中把靜電放電和十多種電磁危害源綜合考慮為電磁環境效應(ElectromagneticEnvironmentEffect),簡稱E3問題。可見,把靜電放電作為電磁環境因素之一,綜合進行電磁防護研究,是該研究領域的發展趨勢。當前靜電防護研究的熱點與發展趨勢第80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

雷電是自然界一種特殊的、極為壯觀的聲、光、電現象,是一種很普遍的大氣放電現象。雷電放電時具有強大的電流、炙熱的高溫、猛烈的沖擊波、巨變的電磁場,以及強烈的電磁輻射等物理效應,給社會造成巨大的危害。雷電電磁脈沖(Lightningelectromagneticpulse,LEMP)是伴隨雷電過程的電磁輻射,包括地電流瞬變、感應雷和電磁脈沖形式。二、雷電電磁脈沖(LEMP)及其效應第81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閃電按發生的空間位置可分為云閃和地閃;云閃一般定義為沒有到達地面的閃電放電;云和大地之間的放電簡稱地閃,其走向多垂直于地面,對人們的生命財產危害最大。

由于地閃是脈沖型放電,占有很寬頻帶的強脈沖電流通過主放電通道必然會產生強大的電磁輻射,這就是LEMP(雷電電磁脈沖);LEMP作用于電子、電氣設備及系統上,可能對設備和系統造成損傷或干擾;地閃LEMP環境和效應是當今國際雷電防護領域的主要研究熱點之一。二、雷電電磁脈沖(LEMP)及其效應第82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雷電放電的起電機理雷電放電的分類雷電放電的基本參數抗擾度實驗雷電電磁脈沖效應二、雷電電磁脈沖(LEMP)及其效應第83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雷電放電的起電機理

大氣中總是存在著大量的自由電荷,由于空氣中含有水分,這些自由電荷被水所吸收。隨著氣候的變化,空氣發生強烈的對流,水滴就會被分裂成帶正、負電荷的小水滴,經過逐步的積累,就在大氣中形成分別帶有正電和負電的雷云層。隨著電荷的積累,雷云層的電位逐漸升高。當帶不同電荷的雷云層相互接近到一定程度時,就發生強烈的雷電放電現象。(1)感應起電(2)溫差起電(3)對流起電第84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雷電放電分類雷電可分成直擊雷、感應雷兩種。

(1)直擊雷當云層很低時,如果在它周圍又沒有帶異性電荷的雷云層,就會在地面凸出物上感應出異性電荷,造成與地面凸出物之間的放電現象,這種對地面凸出物直接的雷擊叫做直接雷。第85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根據不同形態和特征劃分:

可分為線狀雷電、火箭狀雷電、帶狀雷電、片狀雷電、熱雷電、珠狀雷電、球狀雷電和黑色雷電等不同類型,其中珠狀雷電、球狀雷電和黑色雷電是3種不常見的雷電。根據雷電的位置劃分:

可分為云間雷電、云內雷電、晴空雷電和云地雷電,其中云地雷電最為重要,云地雷電占雷電總數的1/3~1/6。根據雷擊方式劃分:

雷電可分為直擊雷和非直擊雷。從先導發展方向和所帶電荷的極性劃分:

分為下行負雷電、上行負雷電、下行正雷電和上行正雷電。雷電放電分類第86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

(2)感應雷感應雷是因附近地方的落雨所引起的電磁作用的結果,分靜電感應雷和電磁感應雷。

靜電感應雷是由于雷云層放電前在地面凸出物上感應的大量異性電荷所致,在雷云層與其他部位放電后,凸出物頂端的電荷頓時失去束縛,呈現很高的電壓,以很快的速度沿凸出物傳播,這種雷擊就是靜電感應雷。

電磁感應雷是由于雷擊后,巨大的雷電流在周圍空間產生迅速變化的強大電磁場所致,這種電磁場在附近的金屬導體上感應出很高的電壓,這種雷擊就是電磁感應雷。雷電放電分類第87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雷電放電的特性雷電為放電路徑長度為千米計的瞬時大電流,放電頻譜較寬,為1kHz-5MHz;云地間的雷電區包括一個或多個斷續的局部放電,每次雷電的總的放電稱為一次電閃,每個局部放電稱為一次閃擊,通常每次電閃包括3~4次閃擊;電閃時間持續時間約0.2s,閃擊間隔時間約40ms;云地間雷電可使云中負電荷區中約數千庫侖的電荷轉移到大地;云層中可以是正電荷放電,也可以是負電荷中心放電。第88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

雷電波頻譜中主要頻譜分量集中在0-20kHz,而雷電能量主要集中在100Hz-1000kHz,工頻附近(0-100Hz)的能量只占總能量的2.3%。雷電電磁輻射的平均能譜在25-100MHz之間,輻射的頻譜峰值集中在60-70MHz。雷電放電的特性第89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

雷電流幅值

雷電流是指雷擊于電阻小于等于30歐姆的低接地電阻物體時,流過該物體的電流。雷電流需要用幅值、波頭和波長等三個主參數來表征。幅值是指雷電的脈沖電流所能達到的最高值。該幅值在不同國家,不同地區和不同自然條件下,差異是很大的。雷電放電的特性第90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

雷電通道波阻抗雷云主放電時,雷電通道如同一個導體,雷電流在導體中流動,因此,和普通導線一樣,對電流波呈現一定的阻抗,該阻抗叫做雷電通道波阻抗,通常取300-400歐姆。雷電放電的特性第91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參數超過列舉值雷電百分數(%)出現次數95505雷電峰值電流/kA負的第一次電閃負的后隨雷電正的電閃(無后隨雷電)144.64.63012351503025010113526電荷/C負的第一次雷電負的后隨雷電負的電閃正的電閃1.10.21.3205.21.47.580241140350931229426閃擊電荷/C負的第一次雷電負的后隨雷電正的電閃(僅發生第一次雷電)1.10.222.04.50.9516204.01509011725達到峰值電流的時間/μs負的第一次雷電負的后隨雷電正的電閃1.80.223.55.51.122184.5200851.819最大di/dt(kA/μs)負的第一次雷電負的后隨雷電和電閃正的電閃5.5120.2012402.432120329212221達到波尾中值的時間/μs負的第一次雷電負的后隨雷電正的電閃306.525753223020014020009012221電閃持續時間/ms負的(包括單個電閃)負的(不包括單個電閃)正的電閃0.15311413180851100900500943924云對地雷電數據分布95%的雷電的峰值電流超過14kA,50%超過30kA,5%的超過80kA;通常在數微秒內,雷電電流可達10~30kA,峰值為200kA或更大第92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負極性雷電放電示意圖第93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

電流波形世界各國測得的對地放電雷電流波形基本一致多數是單極性重復脈沖波,少數為較小的負過沖一次雷擊放電過程常常包含多次先導至主放電的過程和后續電流。電流波形通常用雙指數來表示雷電電磁脈沖模擬第94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

根據雷電電磁脈沖的特點,其模擬裝置由脈沖發生器和有界波模擬器構成,有界波電磁脈沖模擬器由脈沖源、前過渡段、平行板段、后過渡段和終端器幾個部分構成其結構如下圖所示。模擬器的電磁特性由脈沖源的等效電感、電容以及傳輸線的阻抗等因素決定。調節C2

,R1

的值,C1,R2

的值,可以改變脈沖的波頭時間和半波寬度。C1-充電儲能電容,C2-放電電容,R1-放電電阻,R2-負載電阻,放電前電源先對C1充電,S為放電開關。雷電電磁脈沖模擬第95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雷電電磁脈沖模擬器短路波形

波前時間:T1=8μs±20%半峰值時間:T2=20μs±20%

雷電模擬器短路電流波形是一種快速上升(8μs)、持續時間短(半峰值時間20μs)、頻率成分復雜、峰值電流很大(達2kA以上)的沖擊電流波形。IEC61000-4-5規定了雷電浪涌模擬器的短路電流波形(8/20μs),圖中T1為波前時間,T2為半值時間。IEC61000-4-5標準還規定,沖擊大電流幅值的測量誤差應不大于±3%,波頭、波長時間的測量誤不大于±10%。雷電電磁脈沖模擬第96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利用GTEM室(吉赫茲橫電磁波傳輸室)+Marx源來模擬雷電電磁脈沖遠場(電場環境)通過調整Marx發生器的參數(電阻、電容及放電時間)來調整GTEM室內的電磁場波形,模擬雷電回擊過程產生的電磁脈沖雷電電磁脈沖模擬第97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

LEMP近場是低阻場,具有很高的磁場分量,根據IEC61000-4-9標準,采用雷擊浪涌發生器提供浪涌電流,配合亥姆霍茲線圈模擬雷電近區磁場,在亥姆霍茲線圈中央區域產生滿足標準波形要求的雷電脈沖磁場環境。通過調節雷擊浪涌發生器的輸出電壓,可以方便地調節模擬雷電磁場的強度,最高可達20kA/m。利用脈沖磁場發生器模擬雷電磁場。

在電子設備電磁兼容性測試方面,對雷電浪涌(沖擊)抗擾度試驗時,國家標準GB/T17626.52等效采用國際電工委員會IEC61000-4-5,提出了雷電瞬態模擬的方法,指出參數為8/20μs的雷電流波形適用于沿線路傳送的浪涌(沖擊)電流.試驗的方法是用雷擊浪涌發生器進行沖擊試驗,評估電子設備的抗雷電放電性能。雷電電磁脈沖模擬第98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

靜電脈沖

大氣電離層帶負電荷,與大地之間形成了大氣靜電場。通常地面附近電場強度約150kV/m。而積雨云下層電荷較集中,電位較高,致使局部靜電場強遠高于大氣靜電場。雷雨云形成的電場,在地面物體表面感應出異性電荷,其電荷密度和電位隨附近場強變化。落雷的瞬間,大氣靜電場急劇減小,感應電荷即沿低阻抗通路流向大地,這種瞬時高電壓稱靜電脈沖。雷電電磁脈沖效應第99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靜電脈沖的危害形式為:1.電壓(流)沖擊。輸電線路上的靜電高壓脈沖會沿電線傳播,形成高壓沖擊,對相連的電氣設備造成危害;2.高壓電擊。垂直放置的導體,若接地電阻較大,尖端會出現火花放電,從而引燃引爆物品;在雷電過后的短暫時間內人觸摸或接近這類物體,可能遭電擊身亡。3.束縛電荷二次火花放電。處于雷電高壓場中的油類,其電阻率高,內部電荷不易流動。落雷后,油品下部電荷較快通過容器壁流散,而上部出現大量高電位的自由電荷,且消散極慢,若用金屬導體接近油面,就可能發生火花放電,導致燃燒。雷電電磁脈沖效應第100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地電流脈沖:地電流脈沖是在落雷點附近區域的地面電荷中和過程形成的。地電流脈沖流過的地方,會出現瞬態高電位,不同位置間的電位差,即跨步電壓。地電流脈沖的危害形式為:1.地電位反擊。地電位的瞬時高壓會使接地的設備外殼與電路板之間出現火花放電。2.跨步電壓電擊。直擊雷可造成站在附近地面上的人、畜被跨步電壓電擊致死。3.傳導和感應電壓。埋于地下的金屬管道、電纜或其它導體,其表面有瞬變電流流過,造成導體兩端出現傳導電壓;對屏蔽線而言,地電流只流經屏蔽層表面,其內芯導線上會產生感應電壓。雷電電磁脈沖效應第101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電磁脈沖輻射雷電形成的電磁脈沖包括從雷雨云形成到預擊穿、梯級先導、回擊、箭先導、后續回擊以及云內、云間和晴空雷電中的所有放電過程所發出的電磁波,其傳播受到大地電導率、大氣狀況及電離層多次反射的影響。電磁脈沖輻射的危害形式為云地雷電的放電通道構成等效天線,產生強烈的電磁脈沖,對各種電子設備造成危害。雷電電磁脈沖效應第102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

實驗表明:對平面波型的電磁脈沖場而言,上升陡度為1011V/m/s的脈沖場,峰值場強超過千伏/米時可使微機等微電子設備的工作狀態發生變化,隨著場強的增加,設備從顯示出錯直至死機,需重新啟動才能工作;峰值場強近50千伏/米時可造成微電子設備的永久性損傷。設備的電源線、通信線、控制線等電線、電纜是耦合電磁脈沖能量的重要渠道,未采取屏蔽措施或屏蔽不完善的微電子設備受到電磁脈沖干擾或損傷的場強閾值明顯降低。雷電電磁脈沖效應第103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

對于低阻抗電磁脈沖場來說,上升陡度為2.8×103A/m/s的脈沖磁場,峰值磁感應強度超過0.1mT即可造成微電子設備顯示出錯以至死機,超過0.5mT可造成微電子設備的永久性損傷。根據美國軍用標準MIL-STD-464關于直接雷附近電磁環境的規定,距閃擊10m處的磁場變化率和電場變化率均高于上述模擬實臉中提供的電磁環境數據,對微機等微電子設備可能產生的干擾與毀傷效應將更加嚴重。雷電電磁脈沖效應第104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雷電放電各個階段輻射電場強度波形

雷電電磁脈沖效應第105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三、核電磁脈沖(NEMP)及效應

核電磁脈沖(NEMP)是伴隨核爆炸產生的一種瞬時電磁輻射(EMR)。核爆炸一般可分為地面核爆炸、地空核爆炸和高空核爆炸。任何形式的核爆炸都可以產生EMR,但形式有所不同,其中高空核爆炸產生的核電磁脈沖強度大、覆蓋面積廣。其電場強度可達10kV/m或更高。對于100km以上的高空核爆炸,其產生的高場強在地面的覆蓋范圍可達上千km。NEMP的頻率覆蓋范圍很寬,可以從甚低頻到幾百兆赫,而主要能量集中在常用無線電頻率范圍,因而可以對廣大范圍內的地面和飛行器上的電氣與電子系統造成嚴重威脅。第106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核電磁脈沖產生的機理核電磁脈沖的特點核電磁脈沖模擬核電磁脈沖效應三、核電磁脈沖(NEMP)及效應第107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核電磁脈沖產生的機理NEMP產生的機理大體可分為兩類:康普頓電子模型——大氣層內外核爆炸場位移模型——地下核爆炸

場位移模型:爆炸產生的高溫高壓使爆心附近形成點導率極高的等離子區-地球磁場受到嚴重擾動-產生電磁輻射。頻率極低(亞聲波頻率范圍),由于巖土的衰減作用,這種輻射很少到達地面上和空間。一般僅討論由于康普頓效應在各種核爆炸環境所產生的電磁輻射。第108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康普頓電子模型——大氣層內外核爆炸核爆炸時會產生高能(平均能量約1.5~2MeV)瞬發射線,射線向外飛射過程中遇到周圍空氣或其它物質分子或原子,就產生相互作用。其主要過程是康普頓散射,經過一次散射后的光子還具有足夠高的能量,可能再與物質發生作用。在康普頓散射中產生了大量的康普頓電子,它們具有很高(大約光子的一半)的能量,并且大體上是爆炸中心沿徑向向外運動,形成康普頓電流。這種隨時間變化的電流就可以激勵出瞬變電磁場。核電磁脈沖產生的機理第109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核電磁脈沖的特點

不同的核裝置,不同類型的爆炸,在不同的位置上,電磁脈沖的特性是不同的,電磁脈沖的覆蓋區域常被劃分為源區和輻射區。源區:輻射的能量沉積區,是光子與空氣或其他物質相互作用產生康普頓電流的區域。輻射區:電磁脈沖輻射場所覆蓋的區域。第110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地面(低空)核爆炸電磁脈沖地面核爆炸電磁脈沖形成示意圖對于低空(爆高低于2km)核爆炸,核電磁脈沖可大致分為三個區域:①在爆心附近1~2公里內稱為源區(半徑隨當量稍增大),在此區域內主要是徑向場;②數公里以外為輻射場區;③源區和徑向場之間為過渡區。徑向場的初始階段與γ通量成正比上升,隨后偏離逐漸趨于飽和值。當γ源除去后,由于空氣中正、負離子復合,電場又逐漸消失。但是,因離子復合速度較慢,電場下降也較慢核電磁脈沖的特點第111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地面核爆炸電磁脈沖地面核爆炸電磁脈沖形成示意圖地面核爆炸時,最主要的仍然是康普頓電流機制。地面的電導率遠比空氣中爆點附近的電導率大,這使得近地面的水平電場削弱,徑向電場主要出現在與地面垂直的方向上。另外,地面的電子回流和空氣中的康普頓電流形成電流環,激勵出強大的方位磁場。整個電場和磁場的分布,相當于垂直地面的偶極子。因此,地面核爆炸也輻射出很強的電磁脈沖。

核電磁脈沖的特點第112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中等高度空中核爆炸電磁脈沖

(高度低于30km且源區又不接觸地面時)爆點下方的空氣密度要比上方大,康普頓效應的碰撞頻率以及空氣的電離情況與空氣密度的變化規律相一致,由于這種源區上下的不對稱導致產生了一個豎直方向上的合成電子流。在發生電離的區域內激勵振蕩,其能量以電磁脈沖的形式輻射出去。源區的半徑約(5~15km),隨爆高的增加而增加,源區沒有明顯的邊界,其半徑可按空氣電導率達到10-7s/m范圍來估計。核電磁脈沖的特點第113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高空核爆炸時,光子向上方輻射,進入密度很低的大氣中使射線在被吸收之前要走很遠的距離。向下方輻射將碰到密度逐漸增大的大氣,輻射與空氣分子作用形成的電磁脈沖源區為一中間厚邊緣薄的圓餅狀。高空核爆炸電磁脈沖

(爆炸發生在30km以上的高空)高空核爆炸與中等高度空中核爆炸和地面核爆炸所形成的電磁脈沖相比,其高頻成分要豐富得多。后者源區為非對稱的。電磁脈沖不僅從源區垂直向下輻射,還從邊緣以不同角度輻射其中頻率較高的分量可延伸至視界范圍。核電磁脈沖的特點第114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核電磁脈沖的特點第115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電磁脈沖電磁場強度隨爆心距離變化核電磁脈沖的特點第116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3年2月從波形看,核電磁脈沖具有很高的峰值場強,電場強度可達(104一105)V/m,磁感應強度可達10mT,而且很快上升至峰值。上升時間的典型數據為10-8s。從頻譜看,核電磁脈沖頻帶寬。頻率覆蓋范圍可從甚低頻到數千MHz。從能量看,核爆炸產生的瞬發射線的能量約占爆炸能量的0.3%,其中以電磁脈沖形式釋放的能量在高空爆炸時約占這—部分能量的l/l02,在地面爆炸時占1/107。從覆蓋的地域看,地面爆炸時電磁脈沖源區的覆蓋半徑(3—8)km,而高空爆炸時地球上凡能看到爆點的地方皆能受到電磁脈沖的覆蓋。核電磁脈沖的特點第117頁,課件共133頁,創作于20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