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同”活動心得體會最終定稿_第1頁
“三同”活動心得體會最終定稿_第2頁
“三同”活動心得體會最終定稿_第3頁
“三同”活動心得體會最終定稿_第4頁
“三同”活動心得體會最終定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歡迎閱讀本文檔,希望本文檔能對您有所幫助!歡迎閱讀本文檔,希望本文檔能對您有所幫助!感謝閱讀本文檔,希望本文檔能對您有所幫助感謝閱讀本文檔,希望本文檔能對您有所幫助歡迎閱讀本文檔,希望本文檔能對您有所幫助!感謝閱讀本文檔,希望本文檔能對您有所幫助 “三同”活動心得體會[最終定稿]

“三同”體驗培訓心得體會

上個月,我有幸成為我區第三批“三同”班的學員赴貴州省畢業市威寧縣鹽倉鎮二堡村體驗生活。對于出生在70年代末、從小在城市里長大的我來說,十來天的“三同”生活,與其說是一種實踐體驗,倒不如說是一場生動的人生課堂來得更貼切。在這樣的課堂里,沒有儒雅博學的名師授課,也沒內涵豐富的書籍課本,然而它卻用冷峻的現實、樸素的情感、真摯的交流,以無形之力直擊人的內心,帶來前所未有的教育、啟迪和震撼,讓人受益終生,回味無窮。

一、一次國情民情的教育課堂,讓我們清醒地認識到農村生活的現狀與城鄉生活的差異雖然出發之前,通過區里召開的動員會及前兩批學員的反饋,讓我提前對此次的“三同”生活做好了充分的心理準備。但是真正到達二堡村時,各種環境、各種狀況還是讓我感到了意料之外的震驚。至今仍難忘,剛進村里時那條坑洼泥濘的山路、路邊那看似破敗卻仍舊煉燒著的鋅礦、村里道路上隨處可見的各種動物的糞便、被蒼蠅蚊蟲占領的公共廁所、農戶家水窖里含有漂浮物的生活用水以及根本不可能洗澡的事實帶給我的震撼。但是很快,村民們熱情質樸的笑容、初次體驗干農活的新鮮感、學員們互幫互助的友誼,讓起初的這種不適應感迅速消除。

而作為一名母親,最讓我揪心疼惜的便是村里的小朋友了。當城里的小朋友還在家里大人們的呵護下嬌生慣養,過著像“小皇帝”般的生活時,農村的孩子們早早已經開始幫家里干農活了。他們那稀疏發黃的頭發、因營養不良而略顯矮小的個頭、因天氣寒冷凍得像胡蘿卜一樣的小手、從不吃早餐的生活習慣、在操場排隊等待打午飯的瑟瑟發抖的身影、一件又臟又破的玩具卻視若珍寶、吃到一顆糖時那幸福滿足的神情,這些是城里的小孩根本無法想像的。所幸的是,村里對教育還是較為重視,看到村里最漂亮的建筑就是小學以及學校里26歲的年輕校長,讓我們對于這個村小學的未來充滿了無限的希望與期待。但是校舍內除了破舊的桌椅板凳、黑板講臺,再無其他設施,教室里甚至連電燈都3-值秋收季節,當了解到村里哪戶人家缺乏勞動力時,我們集體去幫忙收農作物。購買文具、生活及保健用品到村里的小學,鎮上的養老院慰問,有外語特長的學員還到村小學給小朋友們上英語課,有的學員甚至每天早晨7點多便到學校帶領小朋友們早讀。對于村里的特困戶,學員們自掏腰包集體上門去慰問,為數不多的慰問金卻給農戶們在寒冷的天氣里送去一絲溫暖。為了讓村里早日脫貧致富,在村委會組織的座談會上、在專門為農村教育問題而召開的征求意見會上,學員們各抒己見,踴躍發言,運用自己的知識和智慧,為村里的經濟文化發展與社會建設獻計獻策。

為加強和改進干部作風,鞏固“雙為”教育活動成果,省委、省政府組織開展了”云嶺先鋒工程活動,動員成千上萬的機關干部進村入戶,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這種工作方法,較大地改善了黨群、干群關系,改進了干部工作作風,被稱為“新時期農村工作的鑰匙”。7月16日,我按照市委的安排和要求,到倘塘鎮松林村委會半坡村民小組孔令廣農民朋友家,與他們同吃、同住、同勞動。在短短的三個月里,我與他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也深深感到農民的艱辛,村干部的艱苦和不易。這是我一生中最難忘的經歷,感受有以下幾點:

一、“三同”要真正做到當農民真解難事實,交農民誠我到孔令廣家后,以一名新成員的身份與他們一同上山勞動、下田種地,從烤煙封頂打杈、扎煙到苞谷中耕管理,從鋤草、刨洋芋到幫農戶挑水、掃地、做飯、洗碗,無論是農活還是家務活,我都親自動手、親身體驗。經過一段時間下來村里的干部群眾認可我們“三同”干部不是下來走過場的,而是能實實在在和他們同吃、同住、同勞動,勞動之余,我經常會跟老百姓聊天,與農民交朋友,向他們宣傳黨在農村的方針、政策,鼓勵他們依靠科技勤勞致富,同時在與他們深入的交往中,掌握村情,松林村生態環境好,天然草場寬,森林覆蓋率高,礦產資源儲量少,開采價值低,經過三個月的調研,我我認為在松林地區發展畜牧業是一條符合當地實際,促進農民增收的好路子,并寫了一篇關于在松林少數民族地區發展養殖業的調研文章。

通過在農村生活,深知農民的疾苦,在勞動之余,出了跟我所在住戶做些家務活外,主動幫助村子里的老弱病殘的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農戶孔令佩家小孩生病,因家里無錢,向村里人借50元錢給小孩看病都借不著,我聽說后,到他家給他一百元錢叫他趕快帶小孩去看病;村民孔祥發老人,因年邁又加之幾個兒女都不在身邊,我就主動跟他家挑水、扎煙、理煙,幫他到煙站賣煙;還利用到城里、鎮里辦事之機,積極協調動員松林在外的老板、能人前來松林捐資助學,搞公益事業,煤炭老板孔令賓已答應捐資10萬元給半坡村小學建蓋教室。

二、市委下派機關年輕干部到農村進行“三同”是很有必要的。曲靖市委提出下派機關年輕干部到農村“三同”,有些同志認為這是“走過場”或“沒有必要”,擔心下去的同志不可能住得下來。經過一段時間后,我認為下派機關年輕干部到基層鍛煉是非常必要的,就我來說雖然在鄉鎮工作過,也曾有農村生活經歷,但這畢竟是面上的、淺層次上的認識,沒有像這次深入的了解農村、農民生活。現在農村形勢已發生了深刻變化,僅憑印象、憑經歷已經不能準確把握農村工作的特點。我國70%多一點的人口在農村,農村還有3000萬左右貧困人口溫飽問題沒有完全解決但尚未達到小康,在經濟發達地區和邊遠貧困地區之間,城鄉之間收入和生活水平還存在比較大的差距。這些問題不是從理論上、表面上認識得到的,只有到農村,才能真正理解這些問題。

“三同”是增強與農民群眾血肉聯系的重要途徑,近年來,我們干群關系不是那么融洽,有些干部下鄉流于形式,作風漂浮,不真正為老百姓辦好事、辦實事,不體察百姓疾苦,影響了黨和干部的形象在群眾中的威信,其實,我們老百姓是純樸、善良的,我們干部要把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放在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發揚密切聯系群眾的作風,把各項工作落在實處。

三、“三同”是一次學習、提高、鍛煉的機會

近年來,大中專畢業生分配和向社會招考公務員充實到機關的年輕人較多,他們具備了較強的理論知識和機關工作業務水平,但長期在機關工作,對農村缺乏實踐和工作經歷。現在農村形勢發生了深刻變化,作為機關干部,我們的大多工作職責都是為農村工作、全市經濟發展服務的,如果沒有農村工作經歷,不具備農村政策水平和農村工作方法,就談不上為農村、為老百姓服務。通過“三同”生活經歷,使自己進一步學習了黨在農村的方針政策,提高了政策水平,學習了做群眾工作的方法,“三同”鍛煉,是一次不斷完善自己充實自我的一次好機會。使自己學會了一些勞動和生產技能,拓寬了知識領域。

四、通過“三同”鍛煉,增強工作責任感。

駐村“三同”蹲點調研心得體會×××

根據市委組織部的要求,作為中青班一員,我到了××市××鎮茶新村河麓組×××家,進行為期十天的“三同”蹲點調研活動。這次調研,與平時自己在工作中經常下村所作的檢查工作式的調研有所不同,這次是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與村民實現了“親密接觸”,在這次蹲點調研中,通過走訪村“兩委”干部、村民代表、黨員、退伍軍人、困難戶,進行拉家常傾談,與幫扶戶邊喂豬邊傾談,11月15日還參加了茶新村召開的各屆人士座談會,宣傳了黨的方針、路線、政策,分析農村的發展形勢,也對農村基礎建設、產業發展、基層組織建設、維護穩定等方面情況進行了較為全面深入的了解。雖然我也在基層工作多年來,但這次“三同”蹲點調研,對我來說是一次情感的震撼,一次生動的教育,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我觸動很大、感受很深、啟示很多。

一、總的感受

群眾路線,是做好工作的基礎。基層領導干部要敢于與群眾“零距離”接觸,勇于與群眾“面對面”交流,善于與群眾“心連心”解困。這十天時間中,我所到之處,都感受到村民的熱情和渴望,他們都很樂意與我交談,從家庭事到村里事,從生活到生產,從現在到將來,無所不談,這說明群眾是渴望領導干部能與他們“零距離”接觸,傾聽他們的心聲,了解他們的狀況,幫助他們解決生活生產中的問題和困難。深入一線是“發現問題、尋求對策”的最佳途徑。作為領導干部,特別鄉鎮的干部,要做好民生工作,只有走群眾路線,直面群眾,真正沉下去,做到“零距離”、“面對面”、“心連心”,避免走馬觀花、蜻蜓點水,才能聽到群眾真實的心聲,才會真實的了解民情、民意、民憂、民困,也才能使我們能真實地掌握基層的第一手材料,幫助我們理清工作思想,制訂切實有效的工作措施。這次駐村使我深刻認識到,思路源于基層,活力來于一線,也使我們領導干部贏得了民心、接住了“地氣”。為民服務,是群眾擁護支持的根本。當前群眾在生活生產還有很多問題和困難有待我們幫助他們去克服、去解決。幫助群眾脫貧致富,重在理念上的引導,重在發展路子、發展方向的選擇。也就是要把黨委、政府的主導作用和農民的主體作用結合起來。基層干部要做好宏觀的指導和微觀的服務,既要進行政策上的引導和鼓勵,又要按照市場經濟規律給予指導,為群眾理清思路,指明方向,更要在技術、資金上給予幫助和扶持。只有多為群眾辦實事好事,讓群眾得到實惠,我們的工作才能得到群眾的更多支持。從茶新村要搞村辦公樓建設得到群眾和各屆人士的支持,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發揮基層組織作用,是做好農村工作的關鍵。農村要穩定、要發展,除了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指導、關心、支持、幫助外,關鍵還得靠最基層的組織村黨支部和村委會。黨員看支部,群眾看干部。要充分發揮村“兩委”的作用,關鍵又是靠領頭雁。一位德才兼備的村支書,就會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凝聚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強有力的戰斗力,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帶領全村干部群眾維護穩定,加快發展。茶新村的社會能夠這樣和諧穩定,對換屆后的村發展思路那么明確,將建設人飲工程、硬化道路,歸根結底是該村有李福志這樣樂意服務群眾、甘于服務村民的能人當村支書,有堅強有力的村支部、村委會。一個好支書、強支書能帶出一支好隊伍,一支有戰斗力的隊伍,就可以帶出全村新面貌。

二、幾點思考

思考一。根據實際促進農民增收。

增加農民收入,是最大的民生,也是新農村建設最重要的工作。近年來,××市緊緊抓住農民增收這個“牛鼻子”,大力發展效益農業,推進農民培訓工程,強化農民轉崗就業服務,農民整體收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2021年的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了5302元。但茶新村的農民人均純收入是4504元,為全市平均水平的85%,遠低于全市水平。農民收入包括純農業收入和非農收入。因此,增加農民收入就要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要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推進農業產業化水平,大力發展現代高效生態農業,培育壯大農業龍頭企業,引導組建農業專業合作組織,不斷提高農業效益和附加值讓農業真正成為“富民產業”。另一方面,要不斷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抓好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工作,努力為農民增加就業打工收入。再有,就是做好農村貧困戶的幫扶,對生活確有困難,入不敷出嚴重,要采取相應的幫困政策,促使他們加快脫貧。增加農民收入,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也不可缺少。強大的村級集體經濟是新農村建設的雄厚物質基礎。茶新村的村集體經濟收入微小,如道路硬化、修建水利等公益事業,都是通過向群眾集資、募捐和爭取上級支持來籌集資金,無形中增加了農民收入。思考二:民生問題要始終放在工作首位。無論是在走訪、還是在座談中,群眾講的最多的還是民生問題。諸如看病問題,文化生活等問題。農民就是怕生大病,一旦生了大病,高額醫療費會把一個小康之家迅即拖入貧困,造成“因病返貧”。茶新村的最困難的幾戶家庭都是因病致貧的。

關注民生,就要從老百姓的所思所盼著手,從群眾最急需解決的問題著手。當前及今后一段時間,重點是要讓農村實現“四個好”:一要讓農民身體素質好,切實抓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完善農村衛生服務體系,搞好村級衛生室規范化建設,讓農民有病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看得起”。二要讓農村環境衛生好,深入實施城鄉清潔工程,改善農村居民的生活環境。搞好農村人飲工程,解決農民吃水問題。三要讓農村社會治安好,加大對農村治安治理力度,維護農村的和諧穩定,使群眾真正安居樂業。四要讓農村出行交通好,“吃穿住行”是生活必須,吃的穿的住的,是群眾自己就能解決的事情,可出行是大家的事,一個有是解決不了的,修建好道路是公益事業。因此,要大力推進農村道路建設特別是實施道路硬化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