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世界甘蔗情況目錄TOC\o"1-5"\h\z一、概述1二、世界食糖生產1(一)糖料1(二)產量2(三)制糖生產期3(四)制糖工藝及質量5(五)世界制糖工業現狀6(六)世界食糖生產發展趨勢6三、世界食糖消費12四、世界食糖進出口16五、國際食糖價格波動情況及主要影響因素20(一)食糖價格波動情況20(二)影響國際食糖價格的主要因素241、主要出口國及消費國情況242、自然災害對主要產糖國食糖生產的影響243、國際石油價格對食糖市場的影響254、美元幣值變化和全球經濟增長情況對食糖市場的影響255、主要食糖進口國政策變化對食糖市場的影響257、投資基金大量涌入使國際糖市充滿變數26六、WTO與糖業政策26七、主要產糖國情況介紹28(一)巴西28(二)歐盟31(三)澳大利亞32(四)印度35(五)泰國36一、概述全球每年甘蔗產量約10.6億噸,平均畝產4.5噸,含糖量14%-15%,畝產糖0.6噸。每年食糖產量1.21-1.40億噸,消費量約1.24億噸,國際貿易量約3700萬噸,供求的變化都集中在3700萬噸的世界食糖貿易量上。世界食糖現貨市場主要特點有:一是生產相對集中,且多數是第三世界國家,如巴西、印度、泰國、古巴。這些主要產糖國大量出口,而大的消費國生產不能自給,需要進口,如俄羅斯、美國。二是食糖在全球范圍內的消費量將繼續增加,食糖消費介于剛性消費與彈性消費之間。消費量與人均GDP沒有明顯關系,與各個國家(地區)的飲食習慣卻密切相關。區域之間、國家之間在消費上會存在一定的差異。三是市場供求變化較大,價格波動劇烈。世界食糖平均生產成本超過390美元/噸,平均價格卻經常只有其一半,遠低于所有生產國的生產成本。四是各國糖業政策復雜多變,均為政府主導型管理模式,表現為“三高”,即高額國內支持、高進口壁壘和高出口補貼。二、世界食糖生產(一)糖料制造白糖的原料主要有甘蔗和甜菜兩種。地球上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的許多國家都種植甘蔗,生產甘蔗糖;北部地區包括歐洲、日本、美國北部、加拿大和我國北部等地種植甜菜,生產甜菜糖。甘蔗糖與甜菜糖的比例約為7:3(見圖一)。甘蔗糖主要分布在南美洲、加勒比海地區、大洋洲、亞洲、非洲的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和少數發達國家;甜菜糖主要分布在歐洲和北美的發達國家,少量在亞洲等地。中國、美國、日本、埃及、西班牙、阿根廷和巴基斯坦既產甘蔗糖又產甜菜
糖。圖一:世界甜菜糖與甘蔗糖產量對比圖二)產量全球年產糖量約1.21-1.40億噸(見圖二)。世界上產糖國家和地區有107個(歐盟15國作為一個地區統計),其中產糖在50萬噸以上的國家和地區有31個。食糖產量排名前十位的國家(地區)包括巴西、印度、歐盟、中國、美國、澳大利亞、墨西哥、泰國、菲律賓古巴、南非(見圖三)。這些國家的食糖產量占全球總產量的70%以上(見圖四)。02/03榨季全球食糖產量達到創紀錄的1.488億噸,03/04榨季全球食糖產量為1.420億噸,04/05榨季為1.424億噸。(三)制糖生產期因所處緯度及氣候不同,世界主要食糖輸出國(地區)的制糖生產期(糖料收獲期)不同。巴西中南部為5月至12月,東北部為9月至翌年4月;歐盟7月至翌年1月;澳大利亞6月至12月;泰國
11月至翌年1月;古巴12月至翌年5月;南非5月至翌年2月;墨西哥11月至翌年7月;哥倫比亞10月至翌年9月;毛里求斯1月至12月。習慣上,世界制糖生產期從9月至翌年8月計算。圖二:近10年世界食糖產量對比圖
單位:萬噸,原糖值數據來源:美國農業部制圖:鄭州商品交易所圖三:世界食糖產量前十國(地區)產量對比圖單位:萬噸(原糖值)數據來源:美國農業部制圖:鄭州商品交易所圖四:世界食糖產量前十國(地區)產量占總產量比例圖單位:%數據來源:美國農業部(圖中數據為04/05榨季產量)制圖:鄭州商品交易所(四)制糖工藝及質量甜菜制糖都是用滲出法提糖和用碳酸法澄清直接生產白糖,不生產原糖。甜菜糖廠所在地區經濟比較發達、生活水平高,相應地對白糖的質量要求也較高。甘蔗制糖有兩種方法,一是用亞硫酸法或碳酸法直接生產白糖(一步法),另一是先用石灰法制造原糖,然后在精煉糖廠再回溶、提凈,再次結晶成為精煉糖(二步法)。歐、美、日等國因為糖的消費量大,國產糖不能滿足需要,歷來都從熱帶國家大量進口原糖,加工成精煉糖。用甘蔗直接生產的白糖,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其質量同歐美等國用甜菜制造的白糖相比通常有較大的差距。國際規定的白糖質量標準(CodexStandardsforSugars),分為“白糖”(WhiteSugar)和“耕地白糖或壓榨法白糖”(Plantationormillwhitesugar)(見表一)。表一:國際白糖質量標準(新版)分類質里扌曰標旋光度還原糖電導灰分干燥失重色值二氧化硫白糖注:歐美等國的甜菜糖廠主要實行這個質里標準$99.7%W0.04%W0.04%W0.1%<60IU<15mg/kg注:只有此項比舊版A級白糖略有降低,原為<20mg/kg耕地白糖注:這種糖基本上是從甘蔗直接制造的白糖$99.5%W0.1%W0.1%W0.1%〈150IU<70mg/kg數據來源:中國糖業協會制表:鄭州商品交易所(五)世界制糖工業現狀國外糖廠規模普遍較大,糖廠裝備向著大型、高效化發展,自動化控制程度高,能耗低,產品質量好。歐美等發達國家,生產工藝設備先進,多為一步法生產各種規格的高品質白砂糖(甜菜糖),甘蔗糖多采用二步法,即先在原料集中地,以簡單工藝設備生產原糖,然后運到大城市的精煉廠進行精煉加工。發展中國家生產技術裝備相對較差,大部分實行一步法直接生產白糖,或直接生產原糖用于國際貿易(如巴西)。中國糖廠全部采用一步法生產。由于產品檔次總體較低,目前我國生產的糖還不能進入倫敦和紐約的期貨交易市場。只有極少數糖廠生產的白糖能夠滿足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等國際著名飲料的用糖標準。世界最大的白砂糖廠是蘇丹的克那那糖業綜合公司,榨蔗能力為36000噸/日,世界最大的原糖廠是巴西的巴拉糖廠,榨蔗能力為32000噸/日,世界最大的精煉糖廠是美國的克羅格煉糖廠,生產能力為3600噸/日。(六)世界食糖生產發展趨勢90年代以來,食糖生產持續增長。糖產量增長最快的是巴西和印度,其次是泰國、巴基斯坦和澳大利亞(見圖五)。與巴西食糖產量的穩步增長、屢創新高相比,印度食糖產量近幾年卻是大起大落:從
99/00榨季至02/03榨季每年產量均在2000萬噸以上,03/04榨季因受干旱影響產量急劇下滑為1545萬噸,04/05榨季進一步下降為1359萬噸,05/06榨季由于甘蔗產量上升等原因食糖產量預計將超過1800萬噸。圖五:世界食糖產量增速前五國產量變化對比圖數據來源:美國農業部(05/06榨季數據為預測值)制圖:鄭州商品交易所05/06榨季全球食糖產量將刷新歷史記錄。根據國際糖業組織ISO的預計,05/06榨季全球食糖產量將達到14955.4萬噸,比上一榨季增加了508.5萬噸,也比02/03榨季創下的記錄高出了126.6萬噸。主要食糖生產國的具體情況為:印度食糖產量將大幅回升;西歐食糖產量持平;巴西難以確定食糖產量是否將繼續擴大;遠東地區的食糖生產處于恢復階段。(見表二)表二:05/06榨季產量大幅增/減的國家單位:萬噸減產國與04/05榨季相比增產國與04/05榨季相比巴西-42.5印度540泰國-37.9中國50墨西哥-30澳大利亞32.5數據來源:國際糖業組織制表:鄭州商品交易所世界食糖生產總的發展趨勢是甘蔗種植面積和糖產量增加,甜菜種植面積和糖產量略有減少,世界糖產量的增加主要在甘蔗糖。進入21世紀之后,甘蔗糖的比重一直保持在76%附近,甘蔗糖取代甜菜糖的趨勢雖然緩慢,但步伐堅定。60年代時甜菜糖的比重還達到了43.5%,而現在已經不到1/4了(見表三、圖六)。表三:全球甘蔗糖和甜菜糖產量對比單位:萬噸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03/0404/0505/06平均值總產量616081901018011840143001445014960甜菜糖產量2680326037903740343036303540甘蔗糖產量348049306390810108701082011420甘蔗糖占總產量(%)56.5%60.2%62.8%68.4%76%74.9%76.3%數據來源:國際糖業組織制表:鄭州商品交易所圖六:世界甜菜糖與甘蔗糖產量變化對比圖05/06榨季甜菜糖和甘蔗糖之間依然存在著“此消彼漲”的關系,目前初步預計甜菜糖產量會減少90萬噸,甘蔗糖將會增加600萬噸甘蔗糖占總產量的比重就會從上一榨季的74.9%提高到76.3%。(見圖
七、圖八、表四、表五)。圖七:各地區甘蔗糖產量變化對比圖單位:萬噸,原糖值圖八:世界各地區甜菜糖產量變化對比圖表四:世界主要甘蔗糖生產國產量單位:萬噸00/0101/0202/0303/0404/05非洲907886.9904.1895.9903.8
埃及109.7106.1102108.9109毛里求斯60.468.455.356.959.2南非281.3229275.1241.9222.5蘇丹75.275.879.282.183.7斯威士蘭5852.955.560.565.2津巴布韋54.55850.142.240美洲北&中美洲1695.61711.81573.41644.91549.1古巴359.2370.6225.1253160危地馬拉165188.7184.7200.6215.3墨西哥523.6517.2534.5534.3574美國371362.1359.5359310.1南美洲2346.22720.93080.93368.53541.7阿根廷157.9163.1167.9195.2184.1巴西1703.62032.22365.22635.92814.8哥倫比亞226252.3264.6274268.3秘魯7687.795.874.582委內瑞拉58.255505555亞洲4010.74469.15042.84348.73922.2中國594.5817.71021.710151059印度2012.12013.92189.71437.61250印度尼西亞169.1186.5191.2177.9222.9伊朗24.731.337.453.467.4巴基斯坦269.7348.2397434.5339.6菲律賓186.8196.5223.7242232.6泰國543.9649.4767728.1560越南120.8106.7107.8125110大洋州477514600.8575603.5澳大利亞436.8477.8560.9539.8567全球總產量9437.310303112031083410521
資料來源:美國農業部制表:鄭州商品交易所表五:世界主要甜菜糖生產國產量單位:萬噸00/0101/0202/0303/0404/05歐洲2852.22529.12882.82648.42886.9歐盟(25國)2153.91902.92206.81970.62113.5比利時102.491.3110.7111.8107.7法國460.1396.2510.4434456.3德國476.4406.6439.4412466.5意大利168.7139.5153.297.8125.9荷蘭115.3103.6111.2116.7112.8波蘭218.8167.4219.3211.5215.9西班牙119.2102.4130.299.2115.2英國144132.9155.4148.4146.6俄羅斯166.7173.7175.5209.3244.6土耳其275.5179.6234.5198.9205.9烏克蘭168.6180.3155.7169194.6非洲8789.679.984.291.4埃及48.949.437.339.945.4摩洛哥37.840.242.244.346美洲487.7420.2448.4478.2482.7北&中美洲436.7363.7406.1435.3438.1美國424.6355.1400.6425.7426.3南美洲5156.542.342.944.6智利5156.542.342.944.6亞洲232.2263318248.3269.2中國79.4108.9139.46370伊朗67.459.875.780.187日本62.173.977.980.883.7全球總產量3699.13301.93729.13459.13730.2資料來源:美國農業部制表:鄭州商品交易所三、世界食糖消費全球平均每年消耗食糖約1.24億噸,人均年消費食糖約23.65公斤(見表六、圖九、圖十)。從95/96榨季開始,全球食糖消費量基本以2%的速度穩步擴大,預計05/06榨季將達到1.51億噸,比上一榨季增加307.5萬噸,增幅為2.1%,與上一榨季的增幅持平,高于10年平均值1.9%。表六:世界部分國家(地區)人均年消費白砂糖量單位:公斤國家(地區)消費量國家(地區)消費量國家(地區)消費量全世界23.65中美洲42.1韓國18.7歐洲36.9南美洲46.4朝鮮1.9挪威41.7巴西55.6新加坡93瑞典44.4智利49.2馬來西亞51.1烏克蘭35.2亞洲13.2非洲13.9歐盟38.9印度15埃及32.7北美洲33.6中國6.6毛里求斯36.6加拿大40.4中國臺灣23.9盧旺達0.5美國32.9中國香港31大洋州47.1古巴42.1泰國29.6澳大利亞54.3墨西哥43日本19.6新西蘭60.4數據來源:中國糖業協會制表:鄭州商品交易所圖九:近10年世界食糖消費量對比圖單位:萬噸(原糖值)
圖十:世界主要國家(地區)食糖人均年消費量對比圖促進消費增長的最主要因素是全球人口的增加(從90年代中期開始全球人口增長率約為1.3%)和人均收入的增加(按人均GDP計算,過去10年內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人均收入分別以每年2.1%和單位:萬噸,原糖值單位:萬噸,原糖值3.9%的速度增長)。而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計今年和明年發展中國家的人均收入會分別以5%和4.8%的高速增長。因此,國際糖業組織認為,05/06榨季全球食糖消費量的增長將與長期平均值一致,而且預計消費量的增加將促使進口需求量的擴大。因此,在當前全球經濟擺脫衰退進入復蘇,并逐漸進入高速發展之際,食糖在全球范圍內的消費量將繼續增加,但區域之間、國家之間在消費上會存在一定的差異。發達國家的食糖生產及消費會略有下降或持平,而發展中國家,隨著人口的自然增長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糖的生產與消費量將有較快的增長。(見圖十一、圖十二)圖十一:世界各地區近五年消費量對比圖圖十二:世界各地區食糖消費量變化趨勢圖表七:全球食糖消費情況地域分布榨季01/0202/0303/0404/0505/06一、消費量(萬噸)中、西歐1800.11801.11830.71838.61847.9東歐和獨聯體國家1209.41251.71278.41265.21269.5北美1049.41036.31030.710511060中美812.4825.9833.6864.5886.1南美1681.51648.11744.91782.71828.2中東和北非1308.11349.81409.41439.81476.3遠東和大洋州25872747.52847.12931.33001.4南亞次大陸2216.92460.42456.52527.12609.1赤道和非洲南部653.4667.1689.5722.2751.4全球總計13595.714097.414453.314754.915062.4二、年增長率(%)10年平均(%)中、西歐1.120.061.640.430.510.9東歐和獨聯體國家4.653.52.13-1.030.341.17北美-0.06-1.25-0.541.970.861.58中美6.671.660.933.712.52.57單位:%單位:%南美3.64-1.995.872.172.552.78中東和北非0.933.194.422.162.542.87遠東和大洋州7.346.23.632.962.393.29南亞次大陸1.2410.98-0.162.873.243.92赤道和非洲南部7.752.13.364.744.043全球總計3.663.692.522.092.081.92數據來源:國際糖業組織制表:鄭州商品交易所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世界各國人均食糖消費量與人均GDP沒有明顯的關系,與各個國家(地區)的國民飲食習慣卻有很大的關系。但從長期發展趨勢來看,人均食糖消費會隨著人均GDP的增長而增加,其消費介于剛性消費和彈性消費之間。四、世界食糖進出口食糖的國際貿易以原糖為主。進入世界貿易的食糖相當于世界總產量的1/4,約為3700萬噸,其中約1/3受政府雙邊協議支配,其余2/3是自由貿易,占世界總產量的17%。世界食糖主要出口國為:巴西、歐盟、澳大利亞、泰國、古巴,這5個國家和地區的出口量約占世界食糖出口量的65%(見圖十三、圖十四)。主要進口國為:俄羅斯、美國、印尼、歐盟、日本、韓國、埃及、伊朗、馬來西亞、加拿大,這10個國家的進口量約占世界進口總量的40%(見圖十五、圖十六)。主要進口國的消費量和進口量相對比較穩定,而主要出口國的生產量和出口量變化較大,出口國出口量的變化對世界食糖市場的影響比進口國進口量的變化對世界食糖市場的影響大。圖十三:世界主要出口國(地區)出口量占總出口量比例圖單位:%單位:%圖十四:世界食糖出口量前五國(地區)出口量對比圖數據來源:美國農業部制圖:鄭州商品交易所圖十五:世界主要進口國(地區)進口量占總進口量比例圖單位:萬噸,原糖值單位:萬噸,原糖值圖十六:世界食糖進口量前八國(地區)進口量對比圖圖十七:近10年世界食糖期末庫存量對比圖五、國際食糖價格波動情況及主要影響因素(一)食糖價格波動情況食糖一直是各國政府特別關注的農產品,在世界市場15種農
副產品中,食糖是價格波動最大的商品(見圖十九)。圖十九:世界主要農產品現貨價格波動率對比圖注:圖中小麥價格為美國2號軟紅冬麥月平均價(西北太平洋港口交貨價),玉米價格為美國2號黃玉米月平均價(海灣地區交貨價),大米價格為曼谷月平均離岸價(含碎25%),白糖價格為倫敦市場5號白糖月平均離岸價。世界食糖市場價格波動較大,這是由世界食糖市場供求關系決定的。在食糖國際貿易中,普遍采取雙邊協議的形式穩定貿易關系,形成了食糖商品率高但自由貿易量小的局面,因此,當需求量增減時,糖價在短期內會暴漲暴跌。為了避免世界市場糖價劇烈波動對國內消費和生產的影響,保持國內市場糖價相對穩定,各國都制定相應的政策,避開世界市場風險和轉移國內市場的風險,同時把世界市場作為調節本國市場的蓄水池,糖多時鼓勵出口,糖少時增加進口,世界食糖市場實際上成為各國國內市場風險的集散地,因而糖價變幻莫測。1、90年代以來糖價波動概況90年代以后,價格仍處于較大波動狀態。1998年,由于亞洲金融危機等因素影響食糖消費,世界糖價跌至6.6美分/磅,至1999年進一步跌至4.36美分/磅,是90年代以來的最低價。2、近五年糖價走勢回顧2000年,國際糖價經歷了一個由高到低的持續下滑的走勢,CSCE原糖期貨價格在10月份創出最高11.4美分/磅的高位后即進入長達20個月的下跌,雖然其中有所反復,但是總體下跌的格局延續至2002年6月,糖價跌至4.97美分/磅,跌幅為6.43美分/磅。2002年年中,伴隨一系列利好,CSCE原糖期貨價格止跌反彈,經過為時3個月的振蕩作底之后,開始一輪強勁上漲,上漲時間為7個月,直到9.13美分/磅高位,漲幅為4.16美分/磅,是跌幅的65%。2003年2月底,借助前期利好抬高糖價的基金開始退場,而9美分/磅以上的糖價顯然并不適應當時供過于求的狀態,糖價再次調頭向下,下跌持續12個月,于2004年2月見到5.27美分/磅的最低價后,此輪下跌宣告結束,下跌幅度3.86美分/磅,為2002年6月--2003年2月一輪上漲幅度的93%,基本上等于回到了歷史上的糖價最低點附近。從2003年2月開始,伴隨著國際食糖產量增產速度落后于需求增長速度,過低的糖價已經大大損害食糖生產國的利益,主要產糖國紛紛減少食糖產量,美元開始走跌等利好消息,糖價再次止跌恢復上漲。至2004年10月底,第一輪上漲見9.37美分/磅的高點后結束,持續時間9個月,漲幅4.1美分/磅,稍高于2003年2月的高點。不過,此輪上漲結束后,糖價并未重現力竭下跌的一幕,而是進入了一段時間為9個月的橫盤整理階段,在此期間,美元的幣值持續下跌,油價也開始了幾十年不見的大牛市,CRB指數疊創歷史新高,而糖價卻一直保持相對平靜,盤整區間也不大,大致在9.4-8.1美分/磅的箱形中運行,震蕩幅度1.3美分/磅.最大回調幅度為2003年2月單位:美分/磅單位:美分/磅-2004年10月的上漲幅度的32%。2005年6月,新一輪的上漲再次展開,至2005年10月4日,CSCE原糖期貨0603合約價格創出11.91美分/磅為止,上漲時間持續5個月,上漲幅度3.81美分/磅.為第一輪上漲的93%,為盤整區幅度的293%(見圖二十、圖二十一、圖二十二)。圖二十紐約NO.11原糖現貨價格走勢圖圖二十一:近五年NYBOT原糖期貨價格月K線走勢圖資料來源:糖網圖二十二:2004年至今NYBOT原糖期貨周K線走勢圖資料來源:糖網二)影響國際食糖價格的主要因素1、主要出口國及消費國情況巴西、泰國、歐盟、澳大利亞、古巴是全球食糖主要生產國(地區)和出口國(地區),這些國家或地區的產量、出口量、價格及政策是影響國際食糖市場價格的主要因素。印度、俄羅斯、中國、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等國是全球主要食糖消費國或進口國,這些國家的食糖消費量、消費習慣、進口政策、本國產量等也是影響國際食糖市場價格的主要因素。2、自然災害對主要產糖國食糖生產的影響作為一種農產品,各國的食糖生產不可避免地將受到洪澇和干旱天氣等自然災害的影響,近年來自然災害對食糖生產的沖擊尤為明顯,比如,北美地區出現的“卡特里娜”颶風、“利塔”颶風,導致美國及中美洲等國的產量下降。當然,古巴食糖產量不斷下滑,除受天氣條件的制約外,也受到政府忽視食糖產業的健康發展的影響3、國際石油價格對食糖市場的影響因為國際石油價格不斷上漲,一些國家為減少對石油的依賴性加入了尋找蔗制酒精等生物替代能源的行列,甘蔗已不再單一地作為一種農產品,市場方面已越來越把糖看作是一種能源產品,因為甘蔗能直接轉化成生物替代能源--酒精,不僅如此,市場方面已把食糖價格的走勢與石油價格的走勢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石油價格的漲跌不僅影響全球經濟狀況,影響國際運費,還會影響酒精產量,進而影響全球食糖產量。因此,石油價格的漲跌不可避免地將影響食糖價格的走勢。4、美元幣值變化和全球經濟增長情況對食糖市場的影響作為用美元計價的商品,食糖價格的走勢除受自然災害的影響外,無疑還受美元幣值的升降和全球經濟增長快慢的影響。通常情況下,美元幣值下跌意味著非美元區購買食糖的成本下降,購買力增強,對國際食糖市場的支撐力增強,反之,將抑制非美元區的消費需求。5、主要食糖進口國政策變化對食糖市場的影響主要食糖進口國政策變化對食糖市場的影響很大。近幾年,俄羅斯和歐盟是全球最主要的兩大食糖進口國,這兩大經濟體的糖業政策變化對國際食糖市場的影響力比較大。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等國的進口政策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國際市場糖價。6、投資基金大量涌入使國際糖市充滿變數作為期糖市場上左右糖市走向的最強大的力量,投資基金的取舍很大程度決定著糖價的漲跌,分析糖價走勢是絕對不可以無視投資基金的動向。歷史上,投資基金進駐商品市場的規模基本上與全球經濟增長快慢成正比,即全球經濟高速增長,投資基金在商品市場上做多的規模也擴大,反之亦然。六、WTO與糖業政策各國制定糖業政策考慮的主要因素因素包括:供給安全、財政收支、生產者利益、消費者利益、國內生產成本及世界市場價格等。1、食糖凈進口還是凈出口,是各國制定食糖政策的基本出發點。凈進口國政府關心的是穩定國內市場糖價,既要讓消費者享受盡可能便宜的食糖,又要使國內制糖業得以生存和發展;既要建立長期有保障的食糖供給,又不要(至少不要太多)給財政造成負擔。凈出口國政府則要確保本國制糖業在世界市場生存和發展。世界市場糖價經常劇烈波動,往往若干年持續低于最有效率的生產成本,因此,出口國政府面臨的問題更加棘手。2、維持國內制糖業生存和發展所需要的費用,凈進口國要選擇由消費者還是由納稅人負擔。由消費者負擔,即通過合適的糖價由消費者來支付生產者的成本和合理利潤;由納稅人負擔,即通過征稅由納稅人來補貼生產者。一般保護制糖業的費用由消費者負擔要比由納稅人負擔合理得多,也容易得多。除加拿大對國內制糖業實行補貼政策外,其他凈進口國都是將國內市場糖價維持在合適的水平上,由消費者來支付國內生產者的成本和合理利潤。3、食糖出口國的價格體制主要有兩種形式,即價格雙軌制和價格單一制。價格雙軌制,即食糖銷售到不同市場,食糖加工者和糖料種植者會得到不同的價格。銷售到國內市場和優惠的出口市場可以獲得某種形式的資助和優惠。而自由出口到世界市場,則享受不到任何形式的資助或優惠。實行價格雙軌制,國內市場糖價相對穩定,一般不受世界市場糖價的影響。采取價格雙軌制的國家和地區有歐盟、澳大利亞、泰國、波蘭和南非等。價格單一制,即食糖價格不論銷售到何種市場,食糖加工者和糖料種植者都獲得同一價格。實行價格單一制的國家,國內市場糖價受世界市場糖價影響較大,缺乏穩定性。采取價格單一制的國家有古巴、中國等。WTO的宗旨是在全球實現自由貿易。要開放食糖市場,降低并拉平關稅,實現食糖自由貿易的阻力非常大。烏拉圭回合的結果基本上未影響到全球的糖業支持政策,各國的國內支持政策基本未被觸及,進口保護程度仍舊居高不下,特別是歐盟、日本和美國。與其他農產品比較,在烏拉圭回合協議實施期結束時(發達國家為2000年,發展中國家為2004年),所采用的食糖進口關稅水平普遍很高。除不產糖的零關稅地區外,在135個WTO成員國中目前平均食糖進口關稅稅率高達97%。其中發達國家平均進口關稅稅率為122%,發展中國家為55%,欠發達國家為167%。中國加入WTO后,食糖進口關稅由30%降至現行的15%(見表八)。兩個最為重要的配額———美國和歐盟的配額,也并未因烏拉圭回合而有所改變。烏拉圭回合在糖業領域內獲得的成果非常小,對世界食糖市場的影響也很小。表八:世界部分國家食糖進口關稅稅率國家進口稅率國家進口稅率國家進口稅率歐盟200%南非124%孟加拉國200%美國130%哥倫比亞130%巴基斯坦26%泰國104%埃及30%印度75%巴西55%斯里蘭卡66%菲律賓133%數據來源:中國糖業協會制表:鄭州商品交易所七、主要產糖國情況介紹(一)巴西1、總述巴西是世界農業生產和出口大國,除小麥等少數作物外,主要農產品均能實現自給并大量出口。甘蔗產量居世界第一。巴西政府大力推行食糖和酒精聯產計劃、擴大對食糖產業基礎設施的投資、增加資金支持酒精儲備、拓展酒精海外消費市場等糖業政策,巴西的甘蔗種植面積、甘蔗產量、食糖產量和出口量、酒精產量和出口量逐年上升。巴西食糖產業每年的總產值約為200億美元。2、甘蔗生產(1)甘蔗種植面積增加。03/04榨季巴西的甘蔗種植面積在02/03榨季的基礎上增加了53萬公頃,達到560萬公頃。03/04榨季巴西的甘蔗收割面積達到505萬公頃,比02/03榨季增長了5%。(2)甘蔗連續增產:根據巴西農業貿易辦公室的統計,03/04榨季巴西甘蔗總產量達3.5億噸,比上一榨季的3.21億噸增加了9%。巴西03/04榨季平均單產達到68.3噸/公頃,比上一榨季提高了3%。3、食糖和酒精生產食糖生產:巴西03/04榨季食糖產量達到2478萬噸,比02/03榨季的2376萬噸增加了4.3%。酒精生產:巴西的酒精生產有多種優勢。巴西是世界上甘蔗產量最大的國家,這種資源優勢是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巴西酒精的年均產量達到126億公升,為世界第一;巴西以甘蔗為原料生產的酒精成本為0.19美元/公升,美國以玉米為原料,成本為0.33美元/公升,歐盟以小麥為原料,成本為0.55美元/公升,因此,巴西酒精在國際市場上具有價格優勢。4、食糖和酒精消費食糖消費:巴西國內食糖消費量約900-1000萬噸,其中色值150IU的白糖占消費量的80%。03/04榨季巴西國內的食糖消費量約為1005萬噸(原糖值),比02/03榨季增長4.3%。總消費量中62%為直接消費(精煉糖和晶體糖的零售),38%用于工業生產(飲料業占工業消費量的44%,其次為糖果/餅干加工業,占17%)(見表九)。酒精消費:目前,巴西政府在國內大力推廣一種使用汽油和含水酒精的“綠色燃料”車輛,估計2004年這種車的銷售量將達到20萬輛,遠遠高于2003年的5萬輛,長期看來,這將有助于酒精消費的大幅度增長。表九:巴西各制糖年食糖產量、進出口量、消費量一覽表單位:萬噸,原糖值巴西制糖年96-9797-9898-9999-0000-0101-0202-0303-04產量14651570183020101710204023762478進口00000000總供給15161656188621111781212623972505出口5807208751130770116014231425國內消費8508809109109259459641005年終庫存86561017186211075資料來源:美國農業部5、國內價格甘蔗收購價:02/03榨季巴西的甘蔗平均收購價格為34.75雷亞爾/噸,03/04榨季這一價格為33.7雷亞爾/噸。食糖價格:由于巴西75%的產糖出口到國際市場,產糖商無法避免國際糖價過低帶來的損失。一些國家的產糖商在國內市場上售糖即可以盈利,但巴西的情況則不同,國際市場上的任何風吹草動都直接影響到巴西國內食糖價格。6、糖業政策巴西是一個食糖凈出口國,但巴西的糖業政策比較簡單,主要有調控國內生產的食糖與酒精聯產計劃、進口關稅等制度。巴西的糖業管理機構是巴西食糖與酒精協會。(二)歐盟1、價格體系政府設定食糖市場的目標價格和干預價格,同時設定甜菜的最低價格。價格基準每年核定一次,價格制訂的最高權力部門是歐盟農業部長聯席會議。定價的原則是保證每個利益集團都有一定的利益回報。企業要將糖賣到干預價格以上的前提是必須付給農民最低甜菜價格。2、配額制度通常情況下,歐盟產糖共分A、B、C三類,A、B兩類食糖為歐盟分配給各成員國的生產配額,主要供應歐盟市場消費。配額的總量為1458.2萬噸,即A類配額1197.4萬噸加上B類配額260.8萬噸(即年消費量20%左右的保險余量)。超過A、B配額生產的糖稱為C類糖,不享受價格體系的支持,不得在歐盟內部市場銷售,出口到國際市場也不享受出口補貼,但C類配額食糖可以結轉到下一制糖年。3、貿易控制因為歐盟設定的目標價格大大高于國際市場食糖價格,如果不嚴格控制進口,歐盟的價格支持體系就是一句空話。歐盟的進出口政策包括進口許可證、進口征稅、出口補貼等,其核心是保持歐盟內部糖市場的供求平衡。不管是否為最惠進口或加工貿易,都必須有進口許可證。4、儲存機制為了保證食糖的均衡銷售,保持全年糖價的穩定,歐盟要求所有食糖加工者和煉糖廠保持相當于其A類生產配額5%的最低庫存作為戰略庫存,目前該比例已降到3%。5、生產征稅為了使出口補貼和儲存補貼實現資金自給,歐盟對食糖的生產企業征收生產稅,生產稅的數量視每年所需的補貼數量而定,生產企業取得生產配額的同時,必須交納生產稅,這是歐盟糖業政策取得成功的關鍵。表十:歐盟食糖產供銷(含進出口)和庫存量一覽表單位:萬噸(原糖值)歐盟00/0101/0202/0303/04產量185216231866.41713.2進口183.9201.8210190總供給2408.92166.82269.52261.3出口660.7420540.3490國內消費144214191452.91435.8年終庫存306.2327.8276.3335.5資料來源:美國農業部(三)澳大利亞澳大利亞是處于南半球的主要產糖國,03/04制糖年其食糖產量490萬噸,計劃到07/08制糖年把糖產量提高到585萬噸,是世界主要出口國之一,產品以原糖為主。政府對糖業基本無補貼,但實行配額管理,對糖廠產品中內銷及外銷的比例進行控制,其生產成本大約在7美分/磅,主要出口對象為韓國、馬來西亞、日本及加拿大,亞洲國家占60%左右。澳大利亞的糖生產及出口情況對國際糖價影響較為密切。1、甘蔗種植及生產甘蔗種植區域主要集中在長達2100公里的東海岸一線,主要產區為昆士蘭州。開榨時間約在6月份,12月份左右結束。澳洲約有54萬公頃的土地用來種植甘蔗,其中51萬公頃在昆士蘭,3萬公頃在新南威爾士。澳大利亞共有甘蔗種植者7120人,其中6550人在昆士蘭州。澳大利亞有6000多個甘蔗農場,農場的規模從30公頃到250公頃不等,平均規模80公頃,甘蔗平均單產99噸/公頃,公頃產糖13噸,噸糖消耗甘蔗7.3噸。澳大利亞所有的甘蔗都采用機械化或自動機械化收割。甘蔗收割、運輸計劃系統由計算機控制,可使農場與糖廠之間的甘蔗運輸受到非常精確的控制。有的糖廠運用周密的收割運輸計劃,在保證工廠24小時連續生產的前提下,工廠沒有一根甘蔗積存,根本沒有堆料場地。這種周密的計劃除了需要工農雙方的配合以外,專業化的分工服務體系顯得尤其重要。2、食糖生產、存儲澳大利亞有30個糖廠。其中26個糖廠在昆士蘭州,3個糖廠在新南威爾士,另外一個在西澳大利亞。隨著國際食糖市場競爭的日益加劇,澳大利亞食糖產業也在不斷的進行重組和聯合,企業規模也在不斷的擴大。1980年,澳大利亞有33家糖廠,由19家公司經營管理,現在的30家糖廠由13家公司經營管理。澳大利亞在散裝原糖的處理能力方面處于領先地位,擁有國際上最先進、有效的散裝原糖存儲和處理設備。這一優勢為整個行業提供了很強的競爭力。3、食糖消費03/04制糖年澳大利亞的食糖消費需求量約為105萬噸,基本與02/03制糖年持平,雖然政府沒有公布官方的消費需求數據,但民間資料顯示食糖消費需求較平穩,近年來食糖消費量一直保持在105萬噸的水平。4、食糖庫存03/04制糖年的庫存量將從02/03制糖年的約74萬噸下降到約為67萬噸,糖產量下降和出口創歷史紀錄是導致食糖庫存量下降的主要原因。5、食糖貿易食糖作為澳大利亞第二大的出口作物和昆士蘭州最大的農業商品,對澳大利亞的經濟有著非常重要的貢獻。每年的食糖銷售額約20億澳元。主要出口到馬來西亞、日本、韓國、中國、加拿大和新ttt7、人西蘭。6、綜述澳大利亞是依據《食糖工業法》對其糖業進行管理的,在嚴格的法律制度基礎上,各管理機構之間分工明確,職責清晰,且有一定的制約機制。實行嚴格的蔗區管理程序和穩定的甘蔗供應協議。制定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確保蔗農甘蔗款的兌付。(四)印度1、生產和消費2003/2004制糖年度印度食糖產量為1700萬噸。印度食糖年消費量穩居世界第一。2003/2004制糖年食糖消費量增長3.6%,達到2150萬噸。表十一:印度各制糖年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代理租地服務合同范例
- 危化品代辦合同范例
- 華能煤炭合同范例
- 加盟海鮮水產合同范例
- 買賣車位房產合同范例
- 叉車雇用合同范例
- 廠房買房合同范例
- 農村園子出售合同范例
- 入境接送租車合同范例
- 與老外書面合同范例
- 消防管道清洗方案范本
- 房屋租賃合同標準版范文(4篇)
- 2025年西安印鈔有限公司招聘(16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招聘會計考試試題及答案
- 4.2做自信的人 課件 2024-2025學年統編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冊
- 霧化吸入療法合理用藥專家共識(2024版)解讀
- 中學生生涯規劃《MBTI-性格與職業探索》課件
- 納蘭容若納蘭性德及其詞賞析
- msp430g2553測頻率以及測峰值
- 多層鋼框架結構施工方案
- 《監控系統方案》word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