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十三 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_第1頁
專題十三 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_第2頁
專題十三 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_第3頁
專題十三 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_第4頁
專題十三 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十三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最新考綱1.生態系統的結構(B)2.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基本規律及其應用(C)3.生態系統中的信息傳遞(A)4.生態系統的穩定性(B)5.人口增長對生態環境的影響(A)6.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B)7.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義和措施(B)■—覽縱橫?研必備■-同化

共進.血層次猛廠價值鯉保護易地保護決定生態系統i群落種間關系生物多樣性調節(負)反饋調節鄉殳,保護2-生態環境保護制約發展迫切需要特點渠道功能同化

共進.血層次猛廠價值鯉保護易地保護決定生態系統i群落種間關系生物多樣性調節(負)反饋調節鄉殳,保護2-生態環境保護制約發展迫切需要特點渠道功能L能量流動-動力載體物質循環⑥單向流動、”聯系i飲食結構與]:能量損耗[逐級遞減E獨⑦10%~20%!卑系;;特點⑧全球性、循環性作呼合能系合胞質與關光細物解化破壞環境問題—信息傳遞—?⑨抵抗力「⑩恢復力類型功能:人工生態系;■統中物種設:聯盤置,物質、能:對自然資丨量投入等1破壞、十擾源的索取、一?人口過快增長''污染干擾過多?[疏漏診斷]我國南方熱帶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謝活動比北方森林中的弱(X)防治稻田害蟲,可提高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X)田鼠和鼬都是恒溫動物,同化的能量中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長、發育、繁殖等生命活動,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熱能的形式散失(V)生態系統的食物鏈中營養級越高的生物,其體型必然越大(X)假設將水稻田里的雜草全部清除掉,稻田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營養級數減少(X)富營養化水體出現藍藻水華的現象,可以說明能量流動的特點(X)生態系統中的信息傳遞對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是有利的(X)落葉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和針葉林遭到嚴重破壞時,往往不易在短時間內恢復到原來的狀態,原因是其自我調節能力喪失了(X)全球范圍內生物多樣性有降低的趨勢,對此所做的分析是:棲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種群,有利于維持生物多樣性(X)生物多樣性的豐富程度與自然選擇無關(X)基因多樣性較低的種群適應環境能力強(X)沼渣、沼液作為肥料還田,使能量能夠循環利用(X)?[長句沖關]1.概述性知識生態系統的結構包「括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和營養結構(食物鏈和食物網)。

生態系統信息傳遞的作用是維持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維持生物種群的繁衍;調節生物種間關系,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減緩溫室效應的兩項主要措施:大力植樹造林:減少化石燃料的燃燒(開發新的清潔能源)。2.程序性誘問與熱帶森林生態系統相比,通常凍原生態系統有利于土壤有機物質的積累,其原因是低溫下,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弱。從能量流動角度分析農田除草、除蟲的目的:調整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關系,使能量持續高效地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逐級遞減的原因:某個營養級同化的能量自身呼吸要消耗一部分,還有一部分被分解者利用,所以不能將全部的能量流入下一個營養級。(7)人工生態系統需要不斷有物質投入的原因:人工生態系統不斷會有產品輸出,根據物質循環原理,需要不斷投入物質,才能保持生態系統的穩定。熱考命題1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學生用書P73]洞察命題思維1.(2019?高考江蘇卷,T26)圖1是某生態系統部分生物關系示意圖。請回答下列問題:電、雜食性鳥圖]有機碎屑(1)生態系統最基本的生物成分是。圖1電、雜食性鳥圖]有機碎屑(1)生態系統最基本的生物成分是。圖1由喬木、草本植物、蝗蟲、蜘蛛和雜食性鳥構成的食物網中,雜食性鳥分別處于第營養級。從圖1所示的營養關系分析,屬于分解者的有。有機碎屑被徹底分解產生的(至少寫出兩類)等供生態系統循環利用。由于喬木的遮擋程度不同,導致了不同區域地表的草本植物、真菌等生物種類和數量有一定差異,地表生物的這種區域差異分布體現了群落具有結構。下列屬于該區域東亞飛蝗種群基本特征的有(填序號)。①空間分布②遷入率③互利共生④物種豐富度⑤種群密度圖2是圖1生態系統中某兩個營養級(甲、乙)的能量流動示意圖,其中a?e表示能量值。乙糞便中食物殘渣的能量包含在(填圖2中字母)中,乙用于生長、發育及繁殖的能量值可表示為(用圖2中字母和計算符號表示)。解析:(1)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其中生產者是最基本的生物成分,在喬木一雜食性鳥與草本植物一雜食性鳥這兩條食物鏈中,雜食性鳥均屬于第二營養級;在草本植物一蝗蟲一雜食性鳥這條食物鏈中,雜食性鳥屬于第三營養級;在草本植物一蝗蟲一蜘蛛一雜食性鳥這條食物鏈中,雜食性鳥屬于第四營養級。(2)分析題圖中各成分可知,大型真菌和跳蟲屬于分解者。有機碎屑被徹底分解可產生無機鹽、CO2和H2O等。(3)該地表在水平結構上,由于地形的變化、土壤濕度和鹽堿度的差異、光照強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長特點的不同,以及人與動物的影響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著不同的種群,同一地段上種群密度也有差別,它們常呈鑲嵌分布,題中地表生物的這種區域差異分布體現了群落具有水平結構。(4)題中屬于該區域東亞飛蝗種群基本特征的有空間分布、遷入率和種群密度。(5)乙糞便中食物殘渣的能量屬于上一營養級(甲)所同化的能量,且包含在甲流向分解者的能量(c)中。根據題圖可知,乙用于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值可表示為a-b。答案:(1)生產者二、三、四大型真菌、跳蟲無機鹽、CO2、H2O水平(4)①②⑤(5)ca-b2.(2018?高考江蘇卷,T28)某城市河流由于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的排入,水質逐漸惡化。經過治理后,河水又恢復了清澈。圖1表示該河流的能量金字塔(甲、乙、丙為3種魚,丁為1種水鳥,甲不攝食藻類,箭頭指示能量流動方向),圖2表示部分能量流動關系(圖中數字表示同化的能量)。請回答下列問題:第二營養級n/r水草藻類營養級壽衣丙丁第四丁第四丁圖1所示食物網中,遺漏了一條能量流動途徑,該條途徑是圖1所示食物網中,次級消費者是,丁與丙之間的種間關系是根據圖1分析,除了圖2中已經標出的能量去向之外,乙的能量去向還有結合圖2分析,圖1所示食物網中第一營養級到第二營養級能量的傳遞效率(在“大于”“小于”或“等于”中選擇)7.6%。經檢測,水體中含有某種可被生物富集的農藥,推測此農藥含量最高的物種是從生態學角度解釋,污染物排放導致水質惡化的主要原因是解析:(1)根據題意可知,圖1中遺漏的能量流動途徑是水草一甲一丁。(2)次級消費者屬于第三營養級,故圖1所示食物網中的次級消費者為丙和丁;丁可以捕食丙,而丁和丙又均可以乙為食,故丁與丙之間的種間關系是捕食和競爭。(3)乙在圖中所示食物鏈中不是最高營養級,所以乙的能量有四個去向:流向下一營養級(包括丁和丙);流向分解者;自身呼吸作用以熱能形式散失;未被利用。(4)因為乙同化的能量為1900kJ/(m2?a),生產者同化的能量為25000kJ/(m2?a),1900/25000X100%=7.6%,而生產者同化的能量除了流向乙外還流向了甲,所以第一營養級到第二營養級能量的傳遞效率大于7.6%。(5)由題意可知,該農藥可沿食物鏈或食物網富集,則該農藥在處于最高營養級的生物體內含量最高。(6)從生態學角度分析,每個生態系統都有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如果超過這個調節能力,則生態系統會崩潰。題中由于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的排入,水質逐漸惡化,說明污染物排放已經超過了河流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答案:(1)水草一甲一丁(2)丙和丁捕食和競爭(3)傳遞給丙、自身呼吸作用以熱能形式散失、未被利用(4)大于(5)丁(6)河流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自我修復)能力有限3.(2017?高考江蘇卷,T26)某地因采礦導致地表下沉,成為無法利用的荒地。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有關部門因地制宜,通過引水等措施,將該地改造成濕地生態公園,一些生物陸續遷入,并逐漸形成相對穩定的生物群落。下圖是該公園生態系統食物網的一部分,請回答下列問題:該公園生物群落的變化屬于演替。圖中昆蟲與雜食性魚類之間的種間關系有在黑斑蛙的繁殖季節,雄蛙通過叫聲這種信息求偶;雌蛙通常在近岸水深10?30cm的草叢間產卵,可采用法了解該蛙卵塊的密度。因該水域有些滲漏,補水時曾不慎引入含除草劑的水,導致一些水草死亡。水草腐爛后,圖中所示的生物類群中最先快速增殖的是。圖中既含有初級消費者,又含有次級消費者的生物類群有。若蛙類與猛禽之間還存在1個營養級,請寫出該營養級中2類不同綱的生物:。解析:(1)荒地改造成濕地生態公園屬于次生演替。(2)雜食性魚類捕食昆蟲,昆蟲和雜食性魚類都以水草為食,故昆蟲和雜食性魚類之間的種間關系為捕食和競爭。(3)叫聲是通過物理形式來傳遞信息的,屬于物理信息。因“雌蛙通常在近岸水深10-30cm的草叢間產卵”,故可用等距取樣法調查雌蛙的卵塊密度。(4)水草腐爛,與其具有競爭關系的浮游生物類最先快速增殖。(5)由題圖可知,雜食性魚類既是初級消費者(第二營養級)又是次級消費者(第三營養級)。浮游生物包括浮游植物和浮游動物,則底棲動物類和濾食性魚類也是既含

有初級消費者又含有次級消費者。以蛙為食的兩種不同綱的生物有蛇、肉食性魚類、鼠類等。答案:(1)次生(2)捕食和競爭(3)物理等距取樣(4)浮游生物類(5)底棲動物類、雜食性魚類、濾食性魚類蛇類、肉食性魚類、鼠類(任寫其中2類)本部分內容是高考的重要考點,常結合圖形考查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意在考查學生的獲取信息能力和分析應用能力。也經常結合生產、生活實踐考查學生的社會責任(考能1跨界融合提升■\/?1.據同化類型確認生態系統功能類群自養型警*可將無機物合成有機物—一定為生產者腐生型輕工可將動植物遺體、排泄物分解為無機物一定為分解者特點可通過捕食、寄生等從“活體”獲活體異養型I1取有機物為消費者2.能量在各營養級間流動的過程能量流動的模型亦級攝入=營養級同化量呼吸作用生長、發育和繁殖

(儲存量)亦級攝入=營養級同化量呼吸作用生長、發育和繁殖

(儲存量)下一營養級化(儲仔童丿遺體芬葩殘骸解>者糞便(屬于上一營養級同化量的一部分)“拼圖法“拼圖法”分析能量流動的過程自身呼吸作用消耗aI自身呼吸作用消耗A-2D\」流向下一營養級流向分前者診倒爭流向下一營養級D\」流向下一營養級流向分前者診倒爭流向下一營養級7■C2……

流向分解者3.生態系統中的3類信息、3種作用及2個應用生態系統的信息傳遞種類—物理信息化學信息行為信息生態系統的信息傳遞種類—物理信息化學信息行為信息維持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維持生物種群的繁衍調節生物種間關系,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在農業生

產上的應用對有害動物進行控制提高農產品或畜產品的產量素養精準對焦堵優一、考查生命觀念1.根據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下列敘述錯誤的是()“桑基魚塘”生態系統與普通稻田生態系統相比實現了能量多級利用人工魚塘生態系統中消費者同化的能量往往大于生產者所固定的太陽能水產養殖業中為充分利用生產者所固定的能量,應以食物鏈長的魚類為養殖對象營養級越高的生物種群體內積累的有毒物質越多解析:選Co“桑基魚塘”利用桑葉喂蠶,蠶沙(蠶糞)養魚、魚塘泥肥桑,在桑、蠶、魚之間形成良性循環,實現了能量的多級利用,A正確;人工魚塘中高密度飼養魚,需要投入大量的飼料,因此人工魚塘生態系統中消費者同化的能量往往大于生產者所固定的太陽能,B正確;能量是單向流動、逐級遞減的,所以水產養殖時,為充分利用生產者所固定的太陽能,應縮短食物鏈,減少能量的浪費,因此應多養殖植食性魚類,C錯誤;由于食物鏈的生物富集作用,營養級越高的生物種群體內積累的有毒物質越多,D正確。(多選)茶樹菇味道鮮美,常生長于油茶樹枯朽的樹樁上。某林場嘗試在樹下套種茶樹菇,并用柳樹、楊樹脫落的枝葉制作培養基。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生長在油茶樹樹樁上的茶樹菇屬于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茶樹菇利用的油茶樹枯朽樹樁中的能量屬于油茶樹的同化量套種技術可以提高樹木和茶樹菇對陽光等資源的利用率該林場的做法實現了能量的多級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傳遞效率解析:選AB。生長在油茶樹枯朽樹樁上的茶樹菇營腐生生活,屬于分解者,A正確;油茶樹枯朽樹樁中的能量屬于油茶樹的同化量,B正確;套種有利于群落中不同的生物充分利用環境資源,茶樹菇不能利用光能,C錯誤;該林場的做法實現了能量的多級利用,但不能提高能量的傳遞效率,D錯誤。(2019?高考全國卷II)如果食物鏈上各營養級均以生物個體的數量來表示,并以食物鏈起點的生物個體數作底層來繪制數量金字塔,則只有兩個營養級的夏季草原生態系統(假設第一營養級是牧草,第二營養級是羊)和森林生態系統(假設第一營養級是喬木,第二營養級是昆蟲)數量金字塔的形狀最可能是()前者為金字塔形,后者為倒金字塔形前者為倒金字塔形,后者為金字塔形前者為金字塔形,后者為金字塔形前者為倒金字塔形,后者為倒金字塔形解析:選A。夏季草原生態系統中,作為第一營養級的牧草的個體數遠大于作為第二營養級的羊的個體數量,該生態系統數量金字塔的形狀最可能是金字塔形。而在森林生態系統中,作為第一營養級的喬木的一個個體上生活著大量的作為第二營養級的昆蟲個體,該生態系統數量金字塔的形狀最可能為倒金字塔形。二、考查科學思維4.下圖為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部分示意圖(字母表示能量的多少),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圖中f代表初級消費者通過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初級消費者與次級消費者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為e/bX100%在“草一兔一狼”這一食物鏈中,狼糞便中的能量屬于dD.g和i中有一處表示未被利用的能量解析:選Boc代表初級消費者同化的能量,f代表初級消費者通過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d代表初級消費者用于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A正確;因為不知道次級消費者同化的能量(e代表次級消費者攝入的能量),故無法計算初級消費者與次級消費者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B錯誤;在“草一兔一狼”這一食物鏈中,狼屬于次級消費者,狼糞便中的能量是d中的一部分,C正確;g和i中有一處表示未被利用的能量,D正確。(多選)下圖為某稻田生態系統碳元素轉移示意圖,1、11表示過程,字母表示碳元素轉移量。下列敘述正確的是()水稻田定期排水有利于水稻的II過程魚的數量增加不一定降低水稻產量

丁中的大部分生物可促進乙的I過程在水稻生長期,該生態系統中a=b+d解析:選ABC。由題圖可知,I過程表示光合作用,II過程表示細胞呼吸,水稻田定期排水有利于水稻細胞進行有氧呼吸,A正確;在一定范圍內,魚數量增加可提高水中的溶氧量,故在稻田中適當放養魚類可以增加水稻產量,B正確;丁表示分解者,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可使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如二氧化碳、無機鹽等,能促進乙的光合作用,C正確;在水稻生長期,該生態系統中草食動物體內會貯存一定的有機物,故a>b+d,D錯誤。同化量工攝入量:同化量二攝入量-糞便量。能量傳遞效率工能量利用率能量傳遞效率:能量沿食物鏈流動,以“營養級”為單位,傳遞效率為10%~20%。能量利用率:流入人體中的能量占生產者能量的比值。雙箭頭一方為“生產者”,另一方為“大氣中C02庫”快速確認碳循環的各環節雙箭頭一方為“生產者”,另一方為“大氣中C02庫”圖示各種環節均有箭頭指來,則被指向方為“大氣中C02庫”士n“生產者”“消費「生產者指向消費者三勺者”及其指向壯生產者、消費者均指向分解者三、考查社會責任某農場中種植著糧食作物、果樹,飼養著家禽、家畜等。下列措施中不屬于運用生態系統信息傳遞原理來提高農畜產品產量的是()通過人為補充光照,延長家禽接受光照的時間,提高產蛋量通過人工遮光或補光,控制作物光周期,以達到早熟、高產的目的通過人工合成性引誘劑并在田間釋放,干擾害蟲的正常交尾通過人工滅蟲滅鼠,減少食物鏈,使能量流向有經濟效益的部分解析:選D。人工滅蟲滅鼠能減少能量的損失,但并非運用了生態系統信息傳遞的原理,而是應用了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原理,D符合題意。下圖為“桑、蠶、氣、魚”新型農業的結構示意圖(蠶沙為蠶的糞便),請據圖回答列問題:該生態系統中起決定作用的生物是,寫出該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圖中所示池塘中某種魚增長速度最快時,捕獲200條做上標記后放回,第二次捕獲的魚中帶標記的有10條,不帶標記的有50條,則該池塘中該種魚的環境容納量為條。從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角度分析,該“桑、蠶、氣、魚”新型農業生態系統體現了原理。魚進行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最終來自。解析:(1)生態系統中起決定作用的是生產者(桑樹),該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為桑樹一蠶。m50+10(2)設該池塘某種魚增長速度最快時種群密度為m,則可得出益二10,解得m=1200。該種魚增長速度最快時種群數量為K/2,故該池塘中該種魚的環境容納量(K)為2400條。⑶該新型農業生態系統體現了對能量的多級利用,大大提高了能量利用率。(4)魚進行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最終來自太陽光。答案:(1)桑樹桑樹一蠶(2)2400(3)能量的多級利用(4)太陽光熱考命題2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及環境保護[學生用書P75]考題迥察命題思維1.(2019?高考江蘇卷,T5)我國生物多樣性較低的西部沙漠地區生長著一種葉退化的藥用植物鎖陽,該植物依附在另一種植物小果白刺的根部生長,從其根部獲取營養物質。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鎖陽與小果白刺的種間關系為捕食該地區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較強,恢復力穩定性較高種植小果白刺等沙生植物固沙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鎖陽因長期干旱定向產生了適應環境的突變,并被保留下來解析:選C。根據題意,鎖陽的葉已經退化,說明其光合作用較弱或不進行光合作用,且其需要依附在小果白刺的根部生長,并從其根部獲取營養物質,可推知鎖陽與小果白刺的種間關系為寄生,A錯誤。該地區為沙漠地區,物種多樣性較低,生物種類少,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簡單,所以該地區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較弱,恢復力穩定性較低,B錯誤。種植小果白刺等沙生植物固沙體現了小果白刺對生態系統的重要調節功能,即生態功能,這屬于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C正確。突變是不定向的,鎖陽在繁殖過程中出現了耐旱突變,干旱的沙漠環境起到了定向選擇的作用,D錯誤。(2017?高考江蘇卷,T9)江蘇省徐州市多年來圍繞“一城青山半城湖”理念,實施了一系列生態建設工程,生態效應逐漸顯現。下列有關該生態工程的分析評價不合理的是()使物種多樣性程度顯著提高使生物群落的組成更為復雜使生態系統的類型更為多樣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解析:選D。生態建設工程可以提高生物多樣性,增加物種豐富度,使群落結構復雜,增加生態系統的類型,提高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生態功能),但不一定提高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A、B、C項正確,D項錯誤。(2016?高考江蘇卷,T20)為修復長期使用農藥導致有機物污染的農田,向土壤中投放由多種微生物組成的復合菌劑。下列相關敘述中錯誤的是()加入菌劑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種多樣性,提高土壤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該菌劑減少了殘留農藥進入農作物,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土壤中的物質循環土壤有毒物質的減少有利于增加農田動物的種類,降低害蟲的優勢度農藥降解菌具有分解農藥的特殊代謝途徑,體現了基因多樣性的應用價值解析:選B。復合菌劑中含多種微生物,施用后可增加土壤中的微生物種類,提高了土壤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A項正確;復合菌劑中的微生物能將農藥降解,產生的物質能被農作物利用,減少了殘留農藥進入農作物,并未阻礙物質循環,B項錯誤;土壤中有毒物質減少,農田動物的種類會增加,降低了害蟲的優勢度,C項正確;農藥降解菌分解農藥需要的酶是基因控制合成的,體現了基因多樣性的應用價值,D項正確。(2016?高考江蘇卷,T27)高密度水產養殖常會引起池塘水體富營養化,影響養殖。下圖為利用稻田生態系統凈化魚塘尾水的示意圖,箭頭所指為水流方向。請回答下列問題:(1)魚塘大量投餌后,水體常會出現有害的硫化物,這些硫化物最可能是餌料中的分解產生的。(2)圖示系統在實現了水資源循環利用的同時,魚塘富營養化水還為水稻生長提供了一定的元素營養。為調查圖中稻田害蟲的發生狀況。可采用法,分別統計的種群密度。通過稻田凈化,B處水樣中可溶性有機物濃度比A處顯著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在稻田中的(填序號)微生物分解了大量有機物。①好氧②光合放氧③厭氧④兼性厭氧出現藻類水華的魚塘尾水流徑稻田后,B處水樣中藻類數量大大減少。從生態學角度分析,藻類數量減少的原因有。解析:(1)魚塘大量投餌后,餌料中沒有被魚吃掉的部分被分解者分解,其中含有的硫會形成硫化物,這些硫化物最可能是餌料中的蛋白質分解產生的。(2)池塘水體富營養化,主要是由池塘水中氮、磷元素含量過高引起的,魚塘水流經稻田生態系統后,其中的氮、磷元素可被水稻吸收利用。(3)要調查圖中稻田害蟲的發生狀況,一般采用五點取樣法,分別統計各種害蟲的種群密度。(4)稻田中的分解者既有好氧型微生物,也有厭氧型微生物和兼性厭氧型微生物。(5)出現藻類水華的魚塘尾水流經稻田后,一部分藻類在和水稻競爭光照和營養時被淘汰,一部分藻類被動物攝食,還有一部分藻類被微生物等產生的殺藻物質所消滅。答案:(1)蛋白質(2)氮、磷(3)五點取樣各種害蟲①③④(5)競爭光照和營養、動物攝食、微生物等產生殺藻物質本考點屬于中頻考點,在高考中主要考查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生物多樣性的價值及保護、環境問題的危害及治理。本部分知識與社會熱點緊密相連,預計在今后的高考中比重會加強,充分體現對考生核心素養的考查。考能…跨畀融合提升

1.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蘆型■*抵抗力穩定性與恢復力穩定性g]原理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其基礎為

?負反饋調節影響物種豐富度越高、營養結構越復雜,抵抗力'穩定性越高2.四大生態環境問題成因I溫室效應》C02濃度升高所致〔環境問題〕履蛋與巫等大量排放有關臭氧層破壞"氟利昂等的利用

水體富營養化》N、P等的排放〔環境問題〕履蛋與巫等大量排放有關3.三種水體污染的成因水體富營養化,富含N、P等礦質元素,響遲后果為水體藻類大量繁殖,水質惡化、缺氧,水生生物死亡匾應生由生活污水排放等導致水體中有機物增加,一異養型生物大量繁殖,水體缺氧、發黑、發臭|重金屬或農藥污染一重金屬或農藥沿食物鏈富集,導致較高營養級生物中毒較嚴重4.關注生物多樣性的“4.關注生物多樣性的“3、3、4、1”「基因多樣性(同物種內)年彈進一物種多樣性L生態系統多樣性工業原料、藥用、食用、文學藝術創作、旅游觀賞、科學研究防風固沙、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目前尚不清楚的價值L直接價值:間接價值:丄潛在價值:注: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遠大于其直接價值。竝?就地保護、易地保護、生物技術保護、法制保護匸門成因生物多樣性是生物與生物及生物與無機環境LLLJ“共同進化”的結果素養精準對焦培優素養精準對焦培優一、考查生命觀念1.下列關于“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說法,錯誤的是()保護生物多樣性,關鍵是要協調好人與生態環境的關系就地保護是對生物多樣性最有效的保護措施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應該禁止一切形式的開發和利用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是要保護所有生物、它們擁有的全部基因及各種各樣的生態系統解析:選C。人類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很大,因此保護生物多樣性,關鍵是要協調好人與生態環境的關系,A正確。就地保護是指在原地對被保護的生態系統或物種建立自然保護區等,是對生物多樣性最有效的保護措施,B正確。對生物多樣性進行保護,不是禁止一切形式的開發和利用,而是合理的開發利用,C錯誤。生物多樣性包括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因此應從這三個層次進行保護,D正確。2.許多諺語、詩詞等體現了豐富的生態學觀點。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一山不容二虎”是因為虎的營養級較高,獲得的能量少“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主要體現了生態系統具有抵抗力穩定性“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體現了生態系統具有物質循環的功能“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體現了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價值解析:選B。由于虎的營養級較高,獲得的能量少,故需要有相當大的領地才能保證較為充足的食物,A項正確;“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主要體現了生態系統具有恢復力穩定性,B項錯誤;“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說明有機物被分解者分解成無機物后重新被植物吸收、利用,體現了生態系統具有物質循環的功能,C項正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和間接價值,D項正確。二、考查科學探究3.(多選)湖泊爆發水華后,對水生生態系統的主要危害之一是會降低水體中的溶解氧,從而導致水體中魚蝦等生物死亡,使物種趨向單一。某生物興趣小組,對爆發水華的湖水作出研究,各取500mL湖水(藍藻數量基本相同)在30°C下培養,分別給予4klx光照(接近湖面晴天光照強度)和1klx光照(接近湖面陰雨天光照強度),光、暗時間比為12h:12h,培養5天后結果如表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組別加入物質光照強度(klx)培養前溶解氧(mg/L)培養5天后溶解氧(mg/L)1去離子湖水47.16.82去離子湖水16.96.83未處理湖水44.93.64未處理湖水14.80.9湖水中多種礦質離子增加,是引起水華現象的原因之一陰雨天氣溫低,藍藻呼吸弱,水華對水生生物的影響小水華會導致湖水的透光性降低,影響沉水植物的生長藍藻光合作用產生并溶解在水中的氧氣,高于其消耗的氧氣解析:選BD。湖水中N、P等礦質元素增加,造成藍藻等浮游生物大量生長,可引起水華,A正確;分析表中數據,光照強度為1klx時,相當于陰雨天光照強度,未處理湖水中培養5天后溶解氧量為0.9mg/L,光照強度為4klx時,未處理湖水中培養5天后溶解氧量為3.6mg/L,陰雨天氣溫度低,藍藻呼吸弱,但光照強度也較弱,光合作用弱,造成水中溶解氧量較低,對水生生物的影響大,B錯誤;發生水華的湖水中藍藻大量增殖,覆蓋水面,湖水透光性降低,沉水植物獲得的光照少,從而影響了沉水植物的生長,C正確;從表中分析,不同處理組培養5天后溶解氧含量均降低,說明藍藻進行光合作用產生并溶解在水中的氧氣低于其消耗的氧氣,D錯誤。4.(2019?高考北京卷)為減少某自然水體中N、P含量過高給水生生態系統帶來的不良影響,環保工作者擬利用當地原有水生植物凈化水體。選擇其中3種植物分別置于試驗池中,90天后測定它們吸收N、P的量,結果見下表。植物種類單位水體面積N吸收量(g/m2)單位水體面積P吸收量(g/m2)浮水植物a22.301.70浮水植物b8.510.72沉水植物c14.612.22結合表中數據,為達到降低該自然水體中N、P的最佳效果,推斷應投放的兩種植物及對該水體的生態影響是()植物a和b,群落的水平結構將保持不變植物a和b,導致該水體中的食物鏈縮短植物a和c,這兩種植物種群密度會增加D植物a和c,群落中能量流動方向將改變解析:選C。植物作為生產者,能吸收水體中的N、P,分析表格內容可知,浮水植物a吸收N的能力最強、吸收P的能力居中,沉水植物c吸收P的能力最強、吸收N的能力居中,綜合來看,投放這兩種植物降低水體中N、P的效果較好,排除A、B兩項。投放植物后,植物吸收N、P用于自身生長、發育和繁殖,其種群密度將會增加,C項正確。結合題中信息可知,植物a、c均為當地原有水生植物,故而投放后能量流動方向不會發生改變,D項錯誤。AA知能提升囊括高頻考煮[學生用書P156(單獨成冊)]1.下列有關生態系統及其結構的敘述,正確的是()城市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都不屬于陸地生態系統營腐生生活的細菌不一定是分解者,也有可能是生產者或消費者光合作用是生態系統能量輸入的唯一途徑動物都是消費者,可加快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解析:選A。城市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都屬于人工生態系統A正確;營腐生生活的細菌一定是分解者,B錯誤;生態系統能量輸入的途徑有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人工投入等,C錯誤;動物不一定都是消費者,如營腐生生活的動物屬于分解者,D錯誤。我國“嫦娥四號”搭載了棉花種子、酵母菌和果蠅等生物作為樣本,這些生物均放置于密封的生物科普試驗載荷罐內。試驗載荷罐內棉花種子率先發芽長葉,這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片在月球生長的綠葉。下列分析正確的是()該密封載荷罐的正常運行需要輸入能量罐內的有機物可在群落與無機環境之間進行物質循環載荷罐中含生態系統的四種成分,其中酵母菌和果蠅屬于消費者該系統的穩定性較差,其穩定性主要取決于生物的數量解析:選A。密封的生物科普試驗載荷罐的正常運行需要輸入能量A項正確;罐內的有機物在生物群落內部進行物質流動,不能在群落與無機環境之間進行物質循環,B項錯誤;載荷罐中的酵母菌為分解者,C項錯誤;該生態系統由于生物種類少,營養結構簡單,其穩定性較差,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主要取決于生物的種類,D項錯誤。若一個相對封閉的生態系統中共有五個種群構成食物鏈(網),其能量調查如表所示:種群甲乙丙丁戊能量(107kJ?mp2.5013.3011.800.28250.00根據表格數據,能得出的結論是()甲一定是初級消費者5種生物形成的食物鏈是戊一乙一丙一甲一丁戊是生產者,丁是最高營養級乙和丙是互利共生關系解析:選Co根據生態系統能量流動逐級遞減的特點,由于丙與乙的能量之比遠遠大于

20%,因此二者為同一營養級,20%,因此二者為同一營養級,該生態系統的食物網為—丁甲為次級消費者,戊是生產者,丁是最咼營養級,乙和丙是競爭關系,C正確。4.下圖表示生態系統中4種成分之間的關系,以下相關敘述正確的是()乙m~乙2~乙1-甲戊丙3丙2丙1T甲為生產者,包括所有植物和藍藻等生物乙和丙屬于消費者,圖中共涉及3條食物鏈若乙1大量死亡,則短時間內丙2的數量增多過程“戊一丁”是溫室效應的主要來源解析:選C。根據題圖可知,甲和丁之間為雙向箭頭,且只有1個箭頭指向甲,因此,甲為生產者,但并非所有植物都是生產者,如菟絲子為寄生植物,屬于消費者,A錯誤;食物鏈只包括生產者(甲)和消費者(乙和丙),因此,圖中共有2條食物鏈,B錯誤;若乙]大量死亡,生產者甲的數量暫時不變,則在短時間內,丙1的數量會增加,進而導致丙2的數量也增多,C正確;圖中只涉及生態系統的4種成分,不包括化石燃料,因此,戊為分解者,“戊一丁”過程不是溫室效應的主要來源,D錯誤。5.(多選)某農田營養結構中各營養級(甲、乙、丙)之間的部分能量流動模型如圖所示[單位為J/(km2?a)]。下列敘述錯誤的是()甲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中有一部分由乙來實現丙糞便中的能量屬于乙同化能量的一部分丙用于自身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占其同化量的百分比高于5%乙和丙兩營養級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為2%解析:選CD。甲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為甲的遺體殘骸被分解者分解,另一部分為被乙攝入后以乙糞便的形式被分解者分解,A正確;丙糞便中的能量來自乙,屬于乙同化的能量,B正確;丙用于自身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占其同化量的百分比二(7X105)/(2.25X107)X100%^3.1%<5%,C錯誤;能量傳遞效率為兩相鄰營養級間同化量的

百分比,結合題中數據可計算乙和丙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為(2.25X107)/(7.5X108)X100%=3%,D錯誤。下圖為某果園中能量流經某害蟲種群的示意圖[圖中數據的單位為kJ/(m2?a)]。下列敘述錯誤的是()攝入1970同化糞便1402遺體殘骸等L呼吸散失

—儲存攝入1970同化糞便1402遺體殘骸等若要防治蟲害,則應設法使該害蟲種群的能量攝入量減少據圖可知,害蟲同化量中大部分通過自身呼吸作用以熱能的形式散失害蟲與下一營養級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可用圖中X中的能量與M的比值來表示害蟲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包括圖中糞便和遺體殘骸等中的能量解析:選D。害蟲以果樹的葉片或果實等為食,若果園要防治蟲害,則需要設法減少害蟲對葉片或果實等的攝入,即減少害蟲種群的攝入量,A正確;害蟲同化量二呼吸散失的能量+儲存的能量,故害蟲呼吸散失的能量是1970-1402-68.16=499.84kJ/(m2?a),而儲存的能量為68.16kJ/(m2?a),說明害蟲同化量中大部分通過自身呼吸作用以熱能的形式散失,B正確;圖中X代表流向下一營養級,故害蟲與下一營養級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可用圖中X中的能量與M的比值來表示,C正確;害蟲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屬于害蟲同化量的一部分,而害蟲糞便中的能量為上一營養級同化量的一部分,故圖中糞便中的能量不屬于害蟲流入分解者的部分,D錯誤。經調查得到某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情況如圖所示,其中I、II、III、W表示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下列敘述正確的是()流經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是I、II、III和W的同化量之和圖中涉及了能量的輸入、傳遞、轉化和散失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只能通過W的作用返回無機環境消費者中,信息只能由II傳遞到III解析:選B。由題圖可知,I可以固定太陽能,為生產者;II、III為消費者;W為分解者。生產者I固定的太陽能是流經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A錯誤;圖中涉及了能量的輸入、傳遞、轉化和散失,B正確;碳元素也可以通過生產者、消費者的呼吸作用返回無機環境,C錯誤;生態系統中生物之間的信息傳遞一般是雙向的,D錯誤。(多選)(2019?高考海南卷改編)假設在某島嶼上多年來總是存在一個約由m只狼組成的狼群、一個約由n只狼組成的狼群和若干只單獨生活的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該島上的狼能夠依據獵物留下的氣味信息追捕獵物狼從獵物獲得的能量大于獵物從生產者獲得的能量島上狼的總數可能已接近該島允許狼生存的最大數量從島上狼的數量相對穩定可推測島上環境條件相對穩定解析:選ACD。獵物的氣味信息屬于化學信息,可以為狼追捕獵物提供依據,A正確;由于相鄰兩個營養級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只有10%~20%,能量流動逐級遞減,因此獵物從生產者獲得的能量大于狼從獵物獲得的能量,B錯誤;由于島上狼的數量長期穩定在m+n+若干只,說明島上狼的總數可能已接近該島允許狼生存的最大數量即環境容納量,C正確;從島上狼的數量多年來保持相對穩定可推測,島上環境條件相對穩定,若環境條件變化較大,則狼的數量會出現較大變化,D正確。下圖1是生態系統的碳循環部分示意圖,其中甲、乙、丙、丁組成了生物群落,圖2為相關食物網。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圖1圖2圖1中缺少兩個箭頭,分別是無機環境一丁以及甲一丙圖1中的丁、丙分別和圖2中的A、E相對應圖1中的甲對應圖2中的D、C、B圖1中甲和乙之間的碳以有機物的形式傳遞解析:選B。圖1中丁是生產者,丙是分解者,所以圖中缺少無機環境一丁以及甲一丙的兩個箭頭,A正確;圖2中的E是次級消費者,不是分解者,B錯誤;圖1中的甲應代表處于第二營養級的生物,圖2中處于第二營養級的是B、C、D,C正確;圖1中生物與生物之間的碳都是以有機物的形式傳遞的,D正確。10.濕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態系統,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濕地由淺水區向陸地方向依次生長著蘆葦、堿蓬等,體現了群落的水平結構要恢復濕地生物多樣性,在無機環境得到改善的基礎上,首先應增加分解者的種類和數量人工濕地可以凈化污水、改善水質、調節氣候,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恢復濕地的最佳方法是減少人為維護活動,盡可能采用自然恢復的方法解析:選B。濕地由淺水區到陸地方向生長的植物種類不同,這體現了群落的水平結構,A項正確;生產者是生態系統的基石,要恢復濕地生物多樣性,在無機環境得到改善的基礎上,應首先增加生產者的種類和數量,B項錯誤;調節氣候、涵養水源等屬于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C項正確;對于濕地生態系統的恢復,要盡可能采用自然恢復的方法,D項正確。(2019?高考全國卷I)某果園中存在A、B兩種果樹害蟲,果園中的鳥(C)可以捕食這兩種害蟲;使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誘劑Y誘殺B可減輕B的危害。回答下列問題。果園中包含害蟲A的一條食物鏈是。該食物鏈的第三營養級是。A和B之間存在種間競爭關系,種間競爭通常是指。性引誘劑Y傳遞給害蟲B的信息屬于。使用性引誘劑Y可以誘殺B的雄性個體,從而破壞B種群的,導致降低,從而減輕B的危害。解析:(1)由題干信息可知,A、B是果樹害蟲,鳥(C)可以捕食這兩種害蟲,故果園中包含害蟲A的一條食物鏈是果樹一A—鳥(C),其中鳥(C)處于第三營養級。(2)種間競爭通常是指兩種或兩種以上生物相互爭奪相同的資源和空間而表現出來的相互抑制現象。(3)性引誘劑Y是一種化學物質,其傳遞給害蟲B的信息屬于化學信息。性引誘劑Y可以誘殺B的雄性個體,改變B種群的性別比例,導致其種群密度降低,從而減輕B的危害。答案:(1)果樹一A-CC兩種或兩種以上生物相互爭奪相同的資源和空間而表現出來的相互抑制現象化學信息性別比例種群密度由于人為超載放牧和鼠害等,某高寒草地在短短幾十年內發生嚴重退化,其中約330萬公頃草地發生重度和極度(“黑土型”)退化,退化后的草地植被覆蓋率僅為45%,生物種類急劇減少。回答下列問題:生物多樣性是不同物種之間以及生物與之間共同進化的結果。保護生物多三個層次上制定保護策略,我國已建立多個濕地自然保護區,這種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屬于保護。題中高寒草地是當地畜牧業發展的基礎,并在保持水土、抗洪防旱、調節氣候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這體現出生物多樣性的價值。高寒草地退化后,植被生產力和土壤質量下降、干旱和洪澇極端天氣頻現、鼠害頻發等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加劇,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明顯降低。從生物多樣性價值的角度分析“退田還草”的原因是。“黑土型”退化草地的載畜量急劇降低,從能量流動的角度分析,原因是。當地牧民響應國家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號召,為保護該高寒草地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積極獻計獻策。請你就高寒草地資源利用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提出兩點建議:o解析:(1)共同進化是指不同物種之間以及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展,所以生物多樣性是不同物種之間以及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共同進化的結果。生物多樣性的三個層次是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建立自然保護區,屬于就地保護,是保護生物多樣性最有效的措施。(2)高寒草地可以發展畜牧業,這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在保持水土、抗洪防旱、調節氣候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則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因為高寒草地退化后,生態系統中的動植物種類會減少,營養結構會變簡單,所以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會明顯降低。高寒草地有助于當地畜牧業發展,且高寒草地還可以抗洪防旱、調節氣候、為多種動植物提供生存環境等,其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明顯大于它的直接價值,故應提倡“退田還草”。(3)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源頭是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黑土型”退化草地的生產者數量顯著減少,導致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總量顯著減少,所以其載畜量急劇降低。(4)提高生態系統穩定性的措施:①控制對生態系統的干擾程度,對生態系統的利用應適度,不應超過其自我調節能力,如加強放牧管理,合理放牧等;②對于人類利用強度較大的生態系統,應增加相應的物質和能量投入,保證生態系統內部結構和功能的協調,如增加人工植被;增加牧用型物種種類,提高生物多樣性等。

答案:(1)無機環境基因、物種和生態系統就地直接和間接抵抗力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明顯大于它的直接價值(3)生產者數量顯著降低,導致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總量顯著減少(4)加強放牧管理,合理放牧;引入鼠類天敵,嚴控鼠害;增加人工植被;增加牧用型物種種類,提高生物多樣性等(答案合理即可)13.下圖為某草原上幾類主要生物的食物關系及能量流經第二營養級的示意圖,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從生態系統成分看,該草原除了題圖食物鏈中出現的以外,還包括:。昆蟲和鳥之間屬于關系。該草原生態系統的功能為能量流動、物質循環。昆蟲和鳥之間屬于關系。該草原生態系統的功能為能量流動、物質循環及。鼠的糞便中仍含有一部分能量,這些能量屬于的同化量。若鼬通過捕食鼠和鳥獲得能量比例為i:3,貝y鼬的同化量增加4kg,至少需要消耗草kg。圖中A表示,B表示。除了圖中所示,第二營養級同化的能量還有一部分的流向是。下圖是對鼬進行種群密度調查后繪出的種群增長速率曲線。在t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