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上冊第二章《聲現象》說課 課件(共35張PPT)_第1頁
2023-2024學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上冊第二章《聲現象》說課 課件(共35張PPT)_第2頁
2023-2024學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上冊第二章《聲現象》說課 課件(共35張PPT)_第3頁
2023-2024學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上冊第二章《聲現象》說課 課件(共35張PPT)_第4頁
2023-2024學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上冊第二章《聲現象》說課 課件(共35張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第頁2023-2024學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上冊第二章《聲現象》說課課件(共35張PPT)(共35張PPT)

《聲現象》說課

2.3.1通過實驗,認識聲的產生和傳播條件。

2.3.2了解樂音的特性。了解現代技術中聲學知識的一些應用。知道噪聲的危害和控制的方法。

一、《課標要求》

二、本章地位

聲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學生的感性素材多,可動手操作的活動多便于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教材按照聲從“源”到“接收端”的信息流來安排教學活動,以科學探究的形式,讓學生了解聲的產生、聲的傳播,以及聲速的知識。

從本章開始,學生進入了物理學科的科學探究之旅。

1.學習科學探究跟學習科學知識的方法一樣,都要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

學生初學本章,對科學探究的認識還處于初級階段,這些探究活動與科學家的實際探究過程也有很大差別。因此,教材在設計這些探究活動時,從問題的提出到實驗過程、得出結論都相對簡單。

(一)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2.科學探究既是一種學習方式,還應是一種精神,教材中的很多內容往往并沒有用“探究”欄目直觀地展示出來,但探究的思想是滲透其中的。

如教材特別注重讓學生通過“做”“看”“感受”“聽”“思考”等多種多樣的活動全方位地感知“聲音”,再讓學生慢慢總結,并用所學知識去分析物理問題,體現物理課程的價值。

(二)從體驗活動中認識概念

本章的名詞、術語非常多,但是教材中沒有給這些概念下定義,就是從保護學生的積極性出發,避免學生“死記硬背”,多從觀察、體驗的角度進行介紹。

如:“聲”和“聲音”的區分

(三)緊密聯系實際,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

本章內容特別注意使學生了解聲音在生活、生產和社會等方面的應用和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體現課程理念

*激發學習興趣

*培養愛國情懷

三、本章內容結構

聲的產生

噪聲的危害與控制

聲的傳播需要介質(演示實驗)

聲速

聲與能量

聲與信息

音調:探究音調與哪些因素有關

響度:探究響度與哪些因素有關

音色(演示實驗)

§2.1聲音的產生和傳播2課時

§2.2聲音的特性2課時

§2.3聲的利用1課時

§2.4噪聲的危害和控制1課時

復習課1課時

四、課時建議(共7課時)

五、各節教學建議

§1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引入:第一次帶孩子感受身邊的物理現象,要讓孩子感覺到自然之美。

方案1:橡皮筋發聲。觀察橡皮筋;

方案2:尺子發聲。觀察尺子;

方案3:用手摸著喉頭發出聲音,這時手的感覺怎樣?

方案4:敲打鼓面——紙屑或泡沫塑料顆粒;

方案5:敲打音叉——懸吊著的泡沫塑料或乒乓球;

方案6:敲打音叉——水面;

一、聲音的產生

學生觀察、體驗、總結物體發聲時的共同特征

引導學生思考,滲透科學方法:

上述實驗中發聲的物體分別是什么?

——明確研究對象

正在發聲的物體有什么共同特征?

——比較法

物體發聲時與不發聲時有何區別?

——歸納法

引導學生觀察并思考下面的問題:

你能不能使正在發聲的物體停止發聲?

有些發聲體的振動不能直接用肉眼觀察到,你能用什么辦法感知它?

——進一步探究

——轉換法

二、聲音的傳播

設置情境,引入課題:

介紹宇航員在月球上交談的情景,提出問題:

①近在咫尺的他們為什么要借助電磁波才能交談嗎?

②月球表面比地球表面缺少了什么?

③聲音的傳播需要什么條件嗎?

探究活動設計:

1.固體傳聲:

2.液體傳聲:

3.氣體傳聲:

4.真空不能傳聲:

聲波:

以擊鼓為例:鼓面的振動帶動周圍的空氣振動,形成了疏密相間的波動,向遠處傳播——聲音以波的形式傳播著。

三、聲速

建議在第二課時講聲速、回聲和科學世界《我們怎樣聽到聲音》

有關聲速的測定:

1.操場上測聲速:

2.大科學實驗:測聲音的速度

§2聲音的特性

引入:剪吸管實驗

提問:聽到的聲音有什么不同?

過渡:由實驗中的現象可知,聲音有高低之分,聲音的高低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學生討論實驗方案

引入:水瓶琴

一、有關音調的實驗

觀察:鋸條露出桌面長短不同時,振動快慢不同。

操作:鋸條緊壓在桌面,分別將1/4、1/2、3/4長伸出桌面邊緣,撥動伸出桌外的部分,使其振動。

注意:實驗時應使鋸條的振動幅度大致相同。

1.鋸條(或鋼尺)

2.觀察聲波波形

通過大屏幕展示波形并播放聲音,效果更好。

小資料

回章首

“聲”和“聲音”的區分

二、有關響度的實驗

繼續做

聲音最響有多響

在喇叭上放置乒乓球,改變音量大小,乒乓球被彈起的高度不同。

音叉濺水花

教學建議:

課本中提出的兩個問題:“什么因素決定音調的高低?”“什么因素決定聲音的響度?”

這兩個問題的答案是由學生的分組實驗探究出來的。建議此處的教學重視以下問題:

探究環節: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進行實驗→歸納總結

實驗方法:對比法、控制變量法、轉換法

能力培養:選取實驗器材、敘述實驗步驟、描述實驗現象、設計實驗表格、歸納實驗結論

三、有關音色的實驗

只聞其聲,未見其人

展示學生的演奏視頻——介紹樂器

§3聲的利用

聲的利用

聲與信息

聲與能量

次聲波預測自然災害:火山爆發、龍卷風、雷暴、臺風等發生之前可能會輻射出次聲波。

超聲波:回聲定位、“B超”、空化作用、探傷。

聲波產生壓力

B超

成長的腳步

§4噪聲的危害和控制

建議本節先讓學生閱讀課本,然后討論下列問題,再列舉實例,最后歸納總結。

討論題目:

1.噪聲的來源

2.噪聲的等級和危害

3.控制噪聲

教師歸納總結,可以給學生介紹一些實例,并布置學生進行課外調查,撰寫調查報告。

禁止鳴笛

一些警示圖片

噪聲的檢測

為動物隔音北京架起首條“空中隧道”

隔音耳罩

小提琴消音器

噪聲的控制

*高考期間北京禁止在夜間進行產生噪聲的施工

*北京在地鐵噪聲與振動污染控制方面的首個標準——《地鐵噪聲與振動控制規范》日前獲批并發布,將從2023年4月1日起實施。該標準也是我國在該領域中的首個地方標準,主要用于指導本市地鐵建設項目噪聲與振動環境影響評價工作……

相關新聞

*倭國新一代超音速客機試飛成功可有效控制噪音

*廣場舞活潑易學仍應推廣

關鍵是控制噪音不能擾民

*賣場噪聲將控制應不高于60分貝

*北京市政府出資10億元控制交通噪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