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學年高二歷史下學期期中測試卷02(岳麓版)(全解全析)_第1頁
2020-2021學年高二歷史下學期期中測試卷02(岳麓版)(全解全析)_第2頁
2020-2021學年高二歷史下學期期中測試卷02(岳麓版)(全解全析)_第3頁
2020-2021學年高二歷史下學期期中測試卷02(岳麓版)(全解全析)_第4頁
2020-2021學年高二歷史下學期期中測試卷02(岳麓版)(全解全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易金卷:2020-2021學年下學期期中測試卷02

高二歷史-全解全析

1.B

【詳解】

根據“壹明天子之禁”以及“(管)仲辭,受下卿禮而還“可得出,周天子對諸侯國還有一定的威懾作用,其余

威尚在,B正確;ACD項都與材料的主旨無關,排除。

2.C

【詳解】

材料的文物是出土文物商鞅方升,這是商鞅變法中經濟方面的內容,因此屬于反映秦國經濟改革的實物史

料,C項正確;商鞅變法在秦統一之前,排除A;這是一手的史料不是二手的,排除B;材料不能直接反映

指導思想是什么,故排除D。

3.D

【詳解】

根據“是否其意識中也有如現代人所流行的尋根的要求呢”可知該學者認為秦始皇熱衷與封禪的原因有可能

是尋根問祖,尋根問祖屬于宗法制的影響,所以秦始皇是在通過尋求文化認同以鞏固統一,故選D;秦始

皇是通過文化認同以鞏固統治,而非為了統一多元文化局面,更沒有借助神靈,排除AB;此時東方已經是

秦朝的疆域,排除C。

4.C

【詳解】

根據材料“盡管表面上與秦及其制度劃清了界限,但漢朝實質上重建了秦的中央集權官僚政治“,可得出,材

料強調“漢承秦制”,結合所學可知,西漢實行郡國并行制,繼承和發展了秦朝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故C

項正確;中朝制度、刺史制度都始設于西漢,與題意不符,故A、B項錯誤;“廣置列侯層層分封”是漢武帝

為解決王國問題頒布的推恩令內容,也是漢代的制度創新,與題意不符,故D項錯誤。

5.B

【詳解】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秦漢以來,三公參與決策,丞相位高權重;根據材料“隋文帝罷三公府僚,皇朝因之”

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隋唐時期隨著三省六部制的實行,相權一分為三,分掌決策、審議和執行,說明了

隋唐時期的中樞決策機制發生了重大變化,故B項正確;材料只是強調三公地位的變化,沒有反映九卿職

務的變化情況,故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隋唐中樞機制的變化,C項與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從秦漢到

隋唐,決策大權一直掌握在皇帝手中,故D項錯誤。

6.D

【詳解】

根據“是寒門庶族和豪門士族爭奪權力的必然結果”、”解決了九品中正制下豪門士族壟斷權力的問題“可知科

舉制打破了豪門士族對選官權力的壟斷,使寒門庶族也能通過考試進入仕途,從而擴阿達了封建統治的社

會基礎,故選D;科舉制改變了九品中正制的形式,排除A;科舉制使任何一個階層都不能再壟斷選官權

力,排除B;C項說法有誤,矛盾可以被緩解,但不可能消除,排除C。

7.B

【詳解】

根據材料“迨徐武功、李文達掌文淵閣事,始以政府視之,人亦稱宰相矣!”、“我朝之有內閣,猶前代之有

中書省也?!?、”道路無知之人,且直以宰相目之矣,不知大學士非宰相也”可知,內閣閣員的行政權力

大,但不是國家的法定一級行政機構,B項正確;內閣始終不是國家法定的一級行政機構,是皇帝的咨詢顧

問機構,A項錯誤;材料沒有涉及政府職能,C項錯誤;材料反映的是內閣閣員的行政權力,沒有涉及決策

機制異化,D項錯誤。

8.A

【詳解】

嘉慶帝專門發布上諭,強調所有人所有事“俱應直達朕前“,嚴禁告知軍機處和軍機大臣,主要目的是強調皇

權地位的至高無上,A項正確;暗示軍機處收斂自身權力不是嘉慶帝頒布上諭的主要目的,B項錯誤;軍

機處沒有軍務“決策權,,,C項錯誤;為了減少君主的決策失誤與材料主旨不符,D項錯誤。

9.D

【詳解】

根據材料信息“酒器"''水井遺址”等可知,當時糧食產量增加,農業生產有所發展,故選D項;A項“規

?!敝f材料并未體現,B項與材料主旨不符,C項表述材料沒有體現,故而不選。

10.B

【詳解】

據題意可知,芮國都城遺址中既有青銅器等代表中原文化的器物,也有權杖等代表北方少數民族文化的形

制,可以推斷出中原文化與周邊文化的互動、交流和融合,故B正確;單從隨葬品看不出禮樂制度毀壞的

情況,故A錯;從材料的信息無法判斷隨葬品是私營生產還是官營生產,故C錯誤;從所給信息不能判斷

芮國是哪個民族政權,故D錯誤。

11.B

【詳解】

隨著農具和生產技術的進步,春秋戰國時期出現小農經濟,中國古代農業的耕作方式從集體勞作向個體農

耕轉變,故答案為B項;材料反映的是耕作方式的變化,不僅僅是生產工具的變化,排除A項;材料沒有

反映婦女和男子在生產中的地位逐漸平等,排除C項;小農經濟是農業與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的模式,排除

D項。

12.B

【詳解】

依據題干示意圖可知當時南北朝時期北方黃河流域主要使用絹、帛作為貨幣,結合所學知識,南北朝時期

北方戰亂頻繁,社會動蕩,金屬貨幣不便流通,商品經濟發展受阻,因此實物貨幣流行,B正確;南北朝時

期北方戰亂頻繁,并非社會穩定,A排除;南北朝時期黃河流域主要使用絹、帛作為貨幣,主要是因為是受

社會動蕩的影響,商品經濟發展受阻,并不是經濟發展地域特色鮮明,C排除;南北朝時期,江南雖然得到

了顯著的開發,但是北方仍然保持經濟重心的地位,直到兩宋時期經濟重心南移完成,D排除。故選B。

13.A

【詳解】

根據材料分析可知繪畫的需求量很大,從而推動了繪畫的發展,故A項正確;材料無法說明是風俗畫,故B

項錯誤;材料沒有具體表明商品經濟發展帶來繪畫的繁榮,故C項與材料信息不完全吻合;D項只反映了材

料部分信息,且節令畫的社會需求量材料沒有說明,排除。

14.B

【詳解】

根據材料可知,表中③河南狀元最多、江蘇浙江較少、河北最少,結合所學可知,這一時期應為北宋。因

為北宋時期,河北為遼朝統治區域,經濟重心正逐漸南移,且北宋定都于東京(開封),故B項正確;①河

北狀元最多,其次是河南,南方較少,結合所學可知,這一時期應為唐代;②江蘇狀元最多,其次是浙江,

北方較少,結合所學可知,這一時期應為清代;④浙江狀元最多,其次是江蘇,北方較少,結合所學可知,

這一時期應為明代;①②④分別為唐代、清代和明代,與題意不符,故排除ACD項。

15.C

【詳解】

表格“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等信息反映了明代中后期出現了雇傭關系,這屬于資本主義萌芽因素,選項C

正確;材料并未對民營手工業和官營手工業進行對比,選項A排除;材料信息中未見抑商政策內容,排除

B;材料中信息并未涉及工商業市鎮發展情況,選項D排除。

16.C

【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丁賦是百姓向政府提供的徭役折銀”,是政府控制人口的手段之一。從康熙年間的“盛

世滋丁,永不加賦''到雍正年間“攤丁入畝”,把丁稅平均攤入田賦中,征收統一的地丁銀,這樣減輕了政府

對百姓的人身控制,有利于人口增加,進而促進農業發展,客觀上有利于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故C正確;

攤丁入畝減弱了政府對農民的人身控制,故排除A;攤丁入地只是將丁稅平攤至田賦中,而賦役還包括除

丁稅外的其它項目,因此攤丁入畝不能解決賦役不均問題,故排除B;攤丁入畝后不再征收丁稅,農民無必

要隱瞞人口,故排除D。

17.D

【詳解】

材料“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意思是不對百姓苛求完備的禮節,不對官僚貴族實施嚴酷的刑罰;材

料“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的意思是用政令來治理百姓,用刑

法來整頓他們,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懲罰,卻沒有廉恥之心;用道德引導百姓,用禮制去同化他們,

百姓不僅會有羞恥之心,而且有歸服之心。因此兩則材料說明的是孔子對周禮的批判繼承,D正確,A排

除;立法并用是荀子的主張,排除;儒學獨尊地位的取得是在漢武帝獨尊儒術后,C排除。故選D。

18.D

【詳解】

這些貴族大都受過教育,他們淪落為平民階層在客觀上促進了文化的下移,故選D項;“有大批奴隸主貴

族因沒落被拋進了平民階層”是當是社會階級關系變化的反映,這一變化本身并不會導致士人階層演變為

新興地主,排除A項;“全面改變了”的說法過于絕對,排除B項;C項夸大了這一變動的影響,且與史

實不符,排除。

19.A

【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天人感應強調的是天意與人事交相呼應,即人事能影響上天,天意也能影響人事,因

此材料“宣傳君主政令失誤、不遵循道德、不行仁義,,天’就會以災異示警”體現的是天人感應思想,A正確;

BCD與材料無關,未涉及相關信息,排除。故選A。

20.D

【詳解】

根據材料“宗教而政治化''和所學知識可知,“宗教而政治化”指的是儒學為了適應專制統治而將自己宗教化、

神學化,D正確:ABC與材料無關,排除。故選D。

21.D

【詳解】

據題意可知,二程年少時廣泛涉獵儒家、道家和佛教思想,由此可知體現了三家合一趨勢的加強,故選D;

材料中沒有比較信息,無法說明佛道思想更受追捧,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三教合流的趨勢,而非觀念的

開放,排除B;儒家思想自漢代以后就沒有再喪失官方正統地位,排除C。

22.D

【詳解】

材料“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體現的是王陽明主張通過內心反省來明理,這就突出了人的主觀能動性,D正

確;王陽明的心學與程朱理學的認識論不一樣,A排除;格物致知是朱熹的主張,B排除;心學屬于唯心主

義哲學范疇,C排除。故選D。

23.C

【詳解】

根據材料“摒棄了純學術研究的路子,從空談‘心性義理’轉而投身到軍事史、邊疆史、科學技術史、外國史等

方面的研究'’并結合明代中后期的相關知識可知,這一時期國內外形勢的變化推動了學風的轉變,有利于探

討和解決現實問題,所以C正確;材料沒有體現“民主色彩”,所以A錯誤;“儒家經典權威受到質疑”與題

干無關,所以B錯誤;材料沒有體現“改變了讀書人的價值取向",所以D錯誤。

24.C

【詳解】

依據題干和所學知識,黃宗羲主張由宰相來做政府領袖,不要由皇帝親攬大權,可見針對的是皇權專制的

弊端,顧炎武認為地方政治干得好,天下就太平,可見針對的是中央過度集權,因此兩者都是對當時政治

制度的反思,探索當時中國政治出路,故C正確;黃宗羲指出君主專制制度的危害,主張再立宰相制度,

故AB不符合材料主旨;顧炎武認識到地方治理的重要性,而不是批評君主專制的危害,故D不符合材料主

旨。故選C。

25.B

【詳解】

根據“他指出“君”在先秦兩漢經典中只是一個普通的尊稱“可以看出,顧炎武通過考證說明君主的地位與民眾

是一樣的,不存在在等級的差別,這體現出其反對君主專制的主張,B項正確;考據只是一種手段,不是目

的,排除A;CD項不是材料的主旨,也不是顧炎武的目的所在,排除。

26.(1)表現:出現許多地區性商業都會;商業活動突破空間限制;商業中心南移。

(2)特點:大多形成于明朝中后期;市鎮居民從業結構變化;出現雇傭勞動;專業性市鎮發展為新興城市。

(3)影響:沖擊著自然經濟;新的生產關系萌芽(雇傭關系)出現;市民階層不斷擴大;傳統重農抑商思

想受到沖擊.

【詳解】

(1)表現:根據材料“北宋的東京開封府是最大的商業中心,此外還有一些地區性商業都會?!笨芍霈F

許多地區性商業都會;根據材料”這些大商業城市已完全突破坊和市的限制,商業活動也更為自由。”可知,

商業活動突破空間限制;根據材料“在南宋統治區內,商業以杭州為中心,在長江流域及江南廣大地區繼續

發展。”可知,商業中心南移。

(2)特點:根據材料“純粹體現工商貿易功能的市鎮,要到唐宋之際才出現,而明朝中后期是一個高峰。

尤其是江南蘇、松、杭、嘉、湖地區的許多著名市鎮,都是在那時形成的?!笨芍蠖嘈纬捎诿鞒泻笃?;

根據材料“這些市鎮中的居民,已經從農業人口中分離出來,大多從事紡織業?!笨芍?,市鎮居民從業結構變

化;根據材料”而流向城市的大量游民,又成為雇傭工人的后備隊伍?!笨芍霈F雇傭勞動;根據材料“到

清朗前期,廣東佛山鎮在內的‘天下四大鎮’在專業性市鎮的基礎上發展成為新興的城市。”可知,專業性市

鎮發展為新興城市。

(3)影響:根據材料“這些市鎮中的居民,己經從農業人口中分離出來,大多從事紡織業。工商集貿性質

市鎮興起,使得農業人口與手工業和商業人口的比例發生了變化。而流向城市的大量游民,又成為雇傭工

人的后備隊伍?!辈⒔Y合所學,從明清商品經濟發展沖擊自然經濟、促使雇傭關系出現、使市民階層不斷擴

大、沖擊傳統重農抑商思想等方面進行回答。

27.(1)共同主張:藏富于民?

政治目標:施行仁政,重建社會秩序,構建和諧社會。

(2)思想情懷:繼承和發展圣人的學說,創立人世間的倫理規范、行為準則,從而達到國家昌盛、人民幸

福的太平盛世。

表現:創立理學,通過把“三綱五常”這一封建倫理規范、等級制度與天理結合起來,論證"三綱五常”的絕對

性和神圣性,從而要求人們遵守三綱五常,維護封建地主階級的統治。

(3)基本觀點:抨擊君主專制制度,揭露君主專制是天下之大害;主張“眾治

影響:具有解放思想(民主思想啟蒙)的作用,對當時的封建專制制度有一定沖擊.

【詳解】

(1)共同主張:根據材料”是故明君制民之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

于死亡?!?、“筐篋己富,府庫已實,而百姓貧。夫是之謂上溢而下漏,入不可以守,出不可以戰,則傾覆滅

亡可立而待也?!?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孟子和荀子的觀點相同之處是藏富于民。政治目標:根據所學知識

并結合時代背景,從重建社會秩序,構建和諧社會的角度分析他們的政治目標。

(2)思想情懷:根據材料”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可知,張載等宋代理

學家為繼承和發展圣人的學說,創立人世間的倫理規范、行為準則,從而達到國家昌盛、人民幸福的太平

盛世等等。

表現:根據材料“宇宙之間一理而已,天得之而為天,地得之而為地”可知,朱熹等理學家把“三綱五常''與天

理結合起來,論證“三綱五?!钡慕^對性和神圣性,創立理學;根據材料“蓋皆此理之流行,無所適而不在從”

可知,朱熹等理學家要求人們遵守三綱五常,維護封建地主階級的統治。

(3)基本觀點:根據材料”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可知,黃宗羲抨擊君主專制制度,揭露君主專制是天

下之大害;根據材料“奈何以天下之權寄之天下之人,而權乃歸之天子、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

莫不分天子之權,以各治其事”可知,顧炎武主張眾治。

影響:通過分析黃宗羲、顧炎武的思想,可知他們的思想對當時的君主專制制度起到了一定的沖擊,具有

解放思想(民主思想啟蒙)的作用。

28.(1)措施和影響:建立國家銀行;鞏固國家信用;穩定貨幣,活躍國民經濟。

立國方案:工商立國,實行貿易保護。

消極影響: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