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自然現象_第1頁
海洋自然現象_第2頁
海洋自然現象_第3頁
海洋自然現象_第4頁
海洋自然現象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海洋自然現象第1頁,課件共48頁,創作于2023年2月潮汐概念海水在月球和太陽引潮力的作用下,產生的漲落現象。白天的潮汐為“潮”,晚上的稱為“汐”,合稱“潮汐”。第2頁,課件共48頁,創作于2023年2月潮汐分類半日潮:在一個太陰日內,兩漲兩落彼此大致相同的潮汐。全日潮:在一個太陰日內,只有一次漲落的潮汐。不規則的半日潮(混合潮):在一個太陰日內,有兩次高低潮,但潮差和潮期不等。不規則的全日潮:在半個月中出現全日潮的天數不超過7天,其余天數為不規則的半日潮。第3頁,課件共48頁,創作于2023年2月形成潮汐的原因月球引力和離心力的合力是引起海水漲落的引潮力。月球與太陽引潮力之比為11:5。地球表面各地離月亮的遠近不一樣,引潮力也出現差異。正對著月亮的地方引潮力就大,而背對月亮的海水所受引潮力變小,離心力變大。第4頁,課件共48頁,創作于2023年2月太陽地球月亮運行軌道第5頁,課件共48頁,創作于2023年2月月亮繞地球運行軌道第6頁,課件共48頁,創作于2023年2月地球和月球的運動地球公轉一周:365天地球自轉一周:23小時56分一個望朔月:29.53天月球繞地球一周:24小時48分太陰日:24小時48分第7頁,課件共48頁,創作于2023年2月月相圖第8頁,課件共48頁,創作于2023年2月潮汐的規律初一:新月、朔月,大潮初七:上弦月,小潮十五:滿月、望月,大潮二十二:下弦月,小潮第9頁,課件共48頁,創作于2023年2月2011.3.5(初一)第10頁,課件共48頁,創作于2023年2月2011.3.6(初二)第11頁,課件共48頁,創作于2023年2月2011.3.7(初三)第12頁,課件共48頁,創作于2023年2月2011.3.8(初四)第13頁,課件共48頁,創作于2023年2月2011.3.9(初五)第14頁,課件共48頁,創作于2023年2月2011.3.10(初六)第15頁,課件共48頁,創作于2023年2月2011.3.11(初七)第16頁,課件共48頁,創作于2023年2月2011.3.12(初八)第17頁,課件共48頁,創作于2023年2月2011.3.13(初九)第18頁,課件共48頁,創作于2023年2月2011.3.14(初十)第19頁,課件共48頁,創作于2023年2月2011.3.15(十一)第20頁,課件共48頁,創作于2023年2月潮汐的應用捕撈、制鹽港口、航運潮汐電站軍事第21頁,課件共48頁,創作于2023年2月捕魚第22頁,課件共48頁,創作于2023年2月曬鹽第23頁,課件共48頁,創作于2023年2月港口第24頁,課件共48頁,創作于2023年2月航運第25頁,課件共48頁,創作于2023年2月潮汐電站第26頁,課件共48頁,創作于2023年2月登陸作戰第27頁,課件共48頁,創作于2023年2月風暴潮由于劇烈的大氣擾動,導致海水異常升降,使受其影響的海區的潮位大大地超過平常潮位的現象,稱為風暴潮。又稱“風暴增水”、“風暴海嘯”、“氣象海嘯”或“風潮”。

第28頁,課件共48頁,創作于2023年2月風暴潮的分類熱帶氣旋風暴潮(發生于夏、秋)熱帶風暴風暴潮臺風風暴潮颶風風暴潮熱帶氣旋風暴潮溫帶氣旋風暴潮(發生于春、秋)第29頁,課件共48頁,創作于2023年2月風暴潮危害的關鍵風暴潮能否成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最大風暴潮位是否與天文潮高潮相疊,尤其是與天文大潮期的高潮相疊。受災地區的地理位置、海岸形狀、岸上及海底地形,尤其是濱海地區的社會及經濟情況。第30頁,課件共48頁,創作于2023年2月海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發、海底塌陷、海底滑坡等震波引起的動力,形成強烈的波浪,使沿海受到沖擊和淹沒。一般為海底地震引起。第31頁,課件共48頁,創作于2023年2月海嘯的類型地震海嘯下降型隆起型火山海嘯滑坡海嘯風暴潮第32頁,課件共48頁,創作于2023年2月海嘯的特點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內、里氏震級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傳播速度快,可達到500-1000公里/小時,在海底傳播,人們不易察覺;波長往往比海洋深度大,可達500公里以上;海嘯波進入陸棚后,深度變淺,有積聚能量效應,可形成30多米的巨浪,對海岸產生強烈沖擊,破壞力驚人。第33頁,課件共48頁,創作于2023年2月地震海嘯的產生第34頁,課件共48頁,創作于2023年2月印度洋海嘯第35頁,課件共48頁,創作于2023年2月印度洋海嘯第36頁,課件共48頁,創作于2023年2月印度洋海嘯第37頁,課件共48頁,創作于2023年2月印度洋海嘯第38頁,課件共48頁,創作于2023年2月印度洋海嘯第39頁,課件共48頁,創作于2023年2月厄爾尼諾(ElNi?o)含義:圣嬰、上帝之子。概念:指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的海表面溫度大范圍持續異常增暖的現象(6月、0.5C°)。特征:東、中太平洋海水明顯升溫;導致全球各地氣候反常;秘魯漁場大幅減產;每2~7年出現一次。第40頁,課件共48頁,創作于2023年2月正常的“沃克環流”第41頁,課件共48頁,創作于2023年2月發生“厄爾尼諾”時的“沃克環流”第42頁,課件共48頁,創作于2023年2月發生“厄爾尼諾”時升溫海域第43頁,課件共48頁,創作于2023年2月“厄爾尼諾”的形成正常情況下,赤道太平洋海面盛行偏東風,大洋東側表層暖的海水被吹送到西太平洋,西太平洋水位不斷上升,熱量也不斷積蓄,使得西部海平面通常比東部高40厘米,年平均海溫西部約為29℃。但是,當某種原因引起信風減弱時,西太平洋暖和的海水迅速向東延伸,太平洋西側的海水溫度下降,東側的海水溫度上升,形成厄爾尼諾。第44頁,課件共48頁,創作于2023年2月南方濤動(SouthernOscillation)正常的年份,熱帶西太平洋到印度洋的水面上空氣壓較低,而赤道附近東南太平洋的水面上空氣壓卻較高;但是在有的年份里,這種情況則相反。如蹺蹺板那樣運動,這種現象稱之為“南方濤動”。現習慣稱厄爾尼諾-南方濤動事件,或稱恩索(ENSO)事件。第45頁,課件共48頁,創作于2023年2月厄爾尼諾引致的氣候異常東太平洋暴雨成災。西太平洋干旱、森林火災。北美西海岸暴雨、大雪。南部非洲干旱。我國:北方高溫、干旱,長江流域、江南洪澇,沿海臺風減少。第46頁,課件共48頁,創作于2023年2月拉尼娜(LaNi?a)

(反厄爾尼諾)含義:圣女、小女孩。概念:指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的海表面溫度大范圍持續異常變冷的現象。特點:氣候異常變化的程度比厄爾尼諾小;對氣候的影響大致與厄爾尼諾相反。第47頁,課件共48頁,創作于2023年2月拉尼娜的形成

正常情況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