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美版美術八上第1課《筆墨千秋》 市公開課一等獎省課獲獎課件_第1頁
湘美版美術八上第1課《筆墨千秋》 市公開課一等獎省課獲獎課件_第2頁
湘美版美術八上第1課《筆墨千秋》 市公開課一等獎省課獲獎課件_第3頁
湘美版美術八上第1課《筆墨千秋》 市公開課一等獎省課獲獎課件_第4頁
湘美版美術八上第1課《筆墨千秋》 市公開課一等獎省課獲獎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筆墨千秋第1頁文房四寶:筆、墨、紙、硯第2頁繪畫時用到某些常見物品第3頁第4頁第5頁中國畫流變——線描第6頁工筆第7頁第8頁第9頁第10頁寫意第11頁第12頁第13頁比較工筆畫和寫意畫,說說它們不一樣之處:工筆畫用筆工整細致,敷色層層渲染,極其細膩地描繪物象。

寫意畫筆墨豪放簡潔,高度概括,以少勝多。第14頁名稱:宋代吳炳《出水芙蓉圖》類別:中國古畫、扇面畫年代:宋代現(xiàn)屬:北京故宮博物院第15頁第16頁

在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中,《千里江山圖》“著名度”顯然不是最高。無論是《洛神賦圖》、《步輦圖》、《唐宮仕女圖》、《五牛圖》、《韓熙載夜宴圖》、《清明上河圖》、《富春山居圖》、《漢宮春曉圖》、《百駿圖》似乎都比它更讓民眾耳熟能詳。但卻無人因此否認這幅北宋山水畫出色藝術價值。在其近12米長卷中,連綿群山與浩淼江湖一一展現(xiàn),既氣勢雄麗,又嚴謹細膩。《千里江山圖》縱51.5厘米,橫1191.5厘米,(《清明上河圖》縱24.8厘米,橫528.7厘米,比《清明上河圖》長一倍還多)絹本,青綠設色。畫卷之上,描繪了峰巒疊嶂、江河湖水、野渡漁船、亭臺村舍以及捕魚、游玩、行旅等人物活動。畫家筆法精密,雖景物繁多,點畫暈染一絲不茍。尤其令人嘆惋是,據(jù)卷后權臣蔡京題跋可知,該畫出自年僅18歲王希孟之手。他是北宋畫院學生,繪畫方面曾得到宋徽宗趙佶親自指點。史料載,此畫完成很快,王希孟即去世,《千里江山圖》是其唯一傳世作品。作為北宋時期一幅青綠山水孤品,《千里江山圖》畫面色彩爽朗富麗。石青石綠是礦物顏料,本來覆蓋性就很強,經(jīng)層層疊加,更是質(zhì)感凝重,艷而不俗。第17頁第18頁第19頁朱耷《游魚圖》

此立軸上畫上著一條游魚,空無所依,白眼向天,不但最完美地體現(xiàn)了中國畫中以空靈、含蓄、減省為最高審美藝術法則,更透過游魚白眼將八大山人一己心態(tài)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第20頁

八大山人,名朱耷,譜名統(tǒng)*(*為上林下金),江西南昌人,為明寧獻王朱權九世孫,清初畫壇“四大高僧”之一。明滅亡后,國毀家亡,心情悲憤,落發(fā)為僧,法名傳綮,字刃庵。又用過雪個、個山、個山驢、驢屋、人屋、道朗等號,后又入青云譜為道。一般稱他為朱耷,但這個名字用時間很短,晚年取八大山人號并始終用到去世。其于畫作上署名時,常把“八大”和“山人”豎著連寫。前二字又似“哭”字,又似“笑”字,而后二字則類似“之”字,哭之笑之即哭笑不得之意。第21頁第22頁第23頁第24頁第25頁《韓熙載夜宴圖》第26頁第27頁《送子天王圖》(局部)第28頁"書畫同源",繪畫筆墨技法與中國書法用筆密不可分。比較繪畫線條和書法線條,你有什么發(fā)覺?中國畫線不但僅是用來句畫形象,線條運行本身也流露著藝術家情感。不一樣質(zhì)感線條給予我們不一樣視覺感受,并主宰著畫面整體風貌。筆墨既是狀物傳情伎倆,其本身也具有獨立審美價值,體現(xiàn)了中國書法意趣。第29頁《五牛圖》(韓滉)第30頁第31頁第32頁第33頁第34頁第35頁《五牛圖》,麻紙本,20.8×139.8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

韓滉(723~787年),字太沖,長安(今陜西西安)人。經(jīng)歷玄宗至德宗四代。他是唐代宰相韓休兒子,在唐德宗時期歷任宰相、兩浙節(jié)度使等職,封晉國公。是一位擁戴統(tǒng)一、反對分裂割據(jù)地主階級政治家。擅畫人物和畜獸,以繪田家風俗和牛羊著稱。畫中五頭牛從左至右一字排開,各具狀貌,姿態(tài)互異。一俯首吃草,一翹首前仰,一回首舐舌,一緩步前行,一在荊棵蹭癢。整幅畫面出最后右側有一小樹除外,別無其他襯景,因此每頭牛可獨立成章。畫家通過他們各自不一樣面貌、姿態(tài),體現(xiàn)了它們不一樣性情:活潑、沉靜、愛喧鬧、膽怯乖僻。在技巧語匯體現(xiàn)上,作者更是獨具匠心,作者選擇了粗壯有力,具有塊面感線條去體現(xiàn)牛強健、有力、沉穩(wěn)而行動遲緩。其線條排比裝飾卻又不落俗套,而是筆力千鈞。比起曹霸、韓干畫馬、周張萱畫仕女,似乎在線條獨立性展現(xiàn)方面有更多追求。由于其線條茁壯昉、如此故爾五牛姿態(tài)雖有平、奇之不一樣,但在深美趣味上是同樣厚重與生拙。

本圖無作者款印,本幅及尾紙上有趙孟頫、孫弘、項元汴、弘歷、金農(nóng)等十四家題記。。畫中五只不一樣形態(tài)牛,從瑣角度體現(xiàn)了牛生活形態(tài)和習性,構造標準,造型生動,形貌真切。這幅《五牛圖》是一幅紙本設色畫,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用紙作畫作品。第36頁第37頁

國畫傳統(tǒng)上有墨分五色之說:“‘運墨內(nèi)五色具”。主要是說明墨從濃到談有五個色階差異。像極了l、2、3、4、5、6、7七音控節(jié)尋聲,形成整個音如同樣.這樣才能濃淡分明,畫出色調(diào)層次,不過墨音符從靠水來調(diào)整罷人過去對墨五色,意見很不一致——

第一說:黑、濃、濕、干、淡;第二說:濃、宿、焦、退、埃;第三說:焦、濃、重、淡、清;第四說:濃、次濃、淡、次淡、最淡。

尚有用墨,濃、濕、干、淡、白作為墨大彩。五色是概數(shù),是形容層次多意思,因此不要拘于如何措施,我們只要結識到用墨由濃到談要有墨色層次就行了。

墨變化事實上就是水變化,墨干濕度也就是水干濕。因此畫什么效果,當沒有把握時,最佳通過試紙試一下再畫,這樣實踐久了,就能做到心中有數(shù),為了掌握果法之變化,亦盯試做多種濃淡干濕練習,以對筆頭水份能夠控制自如。第38頁第39頁積墨,使枝干厚重第40頁淡破濃濃破淡第41頁臥鋒,一筆下去有濃有淡干墨淡墨第42頁《容膝齋圖》(倪瓚)《山水圖軸》(黃賓虹)第43頁《容膝齋圖》是容膝齋晚年精品。圖為紙本,縱74.2厘米,橫35.4厘米,作于去世前兩年,筆墨爐火純青。典型“三段式”構圖:下方土坡上畫雜樹五棵,二棵點葉,二棵垂葉,一棵為枯槎無葉,樹后是平坡茅亭;中間空白,茫茫湖水;上方畫遠山數(shù)疊。自署“壬子歲(1372)七月五日云林生寫”。二年后再題謂:“贈寄仁仲醫(yī)師。且錫山予之家鄉(xiāng)也,容膝齋則仁仲燕居之所。”“他日將歸家鄉(xiāng),登斯齋,持卮酒,展期圖,為仁仲壽。”方知此圖乃是寄放在醫(yī)師仁仲之“容膝齋”,以備他日為仁仲祝壽之用。比之23年前畫《漁莊秋霽圖》,雖章法相同,但用筆更剛勁灑脫,“折帶皴”更顯得老辣純熟,風神飄逸。第44頁

對于“折帶皴”,清代鄭績曾言:“折帶皴如腰帶折轉也。用筆要側,結形要方,層層連疊。”用這種皴法畫出山石,和太湖地域沉積巖地層斷面地貌十分相同。可見倪瓚畫,雖然他自謂“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娛耳”,但其“不似”,乃是在扎實“似”基礎上千錘百煉,去粗取精,刪繁就簡,決不是信手涂鴉,不然何來他早年自述:“見物皆畫似”?倪瓚個性特立,為人孤僻狷介,嗜潔成癖,被稱作“倪迂”。所畫山水構圖簡逸,從不作重山復林,墨色清淡,干筆皴擦多于渲染,絕少設色,也幾乎不畫人,雖然題得一手好字,卻又從不蓋一方紅印。他畫在生前并不被人重視,直至明初,才逐漸引發(fā)畫界注目,聲價漸高。“江南人家以有沒有云林畫為其清濁”,成為一種時尚。第45頁第46頁歸納黃賓虹藝術特點:①渾厚華滋,筆墨上重視“黑、密、厚、重”。②主張發(fā)明,雖然是學習他人畫,也要有發(fā)明性地學。

黃賓虹以為畫在乎不在貌,主張追求“內(nèi)美”,以為國畫最高境界就是“有筆墨”。他在前人“墨分五色”主張上,晚年總結出“五筆七墨”繪畫技法,在濃墨、淡墨、破墨、潑墨、焦墨基礎上另增“漬墨”“宿墨”,并酷愛后來兩種墨色作畫,畫作形成了諸墨薈萃、渾厚華滋獨特氣象。此幅作于1934年《山水軸》,正是展現(xiàn)黃老筆墨特色代表作。當年,黃賓虹六十九歲,他在飽覽祖國大好河山之后,筆墨更趨奔放、濃重,積墨法嫻熟掌握使其運筆用墨酣暢淋漓。此畫取自南方丘陵山地,山間茅屋數(shù)間,人物臨水靜坐,宅后樹木蔥郁,山間云氣圍繞,構圖平穩(wěn)但錯落有致。筆墨上,以重墨細筆勾畫樹木茅屋,再用墨層逐漸積累,由輕而重,直至濃墨打點,體現(xiàn)出極為豐富層次,遠山則淡墨信手而就。這幅典型山間田園生活圖,以其如詩如畫境界組成了中國文人心中抱負一片凈土。第47頁黃賓虹畫山水畫經(jīng)歷三個階段:

大約60歲此前以師古人為主;

60—70歲以師造化為主(以游歷山川,寫生為主);

70歲后來,自立面目,漸趨成熟。格調(diào)渾厚華滋,意境郁勃,是黃賓虹山水畫基本特點。第48頁第一步:

淡墨勾勒花頭,中墨勾反葉、枝梗。濃墨勾正葉。

宋人原作用線尤其是花頭用線非常細,墨色也非常淡,臨摹時候應當避免平時用線習慣,盡可能向原作靠攏。

正葉葉筋采取雙鉤辦法為之,也有別于目前流行正葉葉筋兩邊留水線處理手法。名稱:《出水芙蓉圖》

畫種:工筆花鳥

尺寸:35×35厘米

紙張:安徽產(chǎn)四尺凈皮熟宣繪制時間:15小時

墨:一得閣瓶裝墨汁

顏料:上海馬利大盒國畫顏料

筆:底紋筆、勾線筆、大白云、小蘭竹第49頁第二步:

淡淡赭墨色(朱磦+墨+少許曙紅)底紋筆刷底色。

干后用隔夜赭石(朱磦+墨調(diào)和后放置一夜)平涂三次底色(花卉、葉子等部分不涂)。隔夜色有渣滓,能出現(xiàn)比較粗糙肌理效果,對襯托出花瓣水靈感覺有一定幫助。

淡白色平涂花頭。

反葉、枝干平涂赭石色(赭石中可略微加入微量草綠)。正葉、蓮蓬平涂老綠色(草綠+少許胭脂)。

第50頁第三步:

花頭用淡曙紅數(shù)次分染(用色一定要薄)。

染色時需要注意反瓣可比正瓣多染一到兩次。

反葉、枝干用草綠分染,枝干部分采取兩邊往中間染“染低法”。反葉葉筋兩邊留水線,接近于近代通行正葉處理手法。隨后反葉用淡朱磦從葉子邊緣往根部倒染。

蓮蓬用赭石色分染,最深處略加墨分染。

花瓣根部即蓮蓬周圍可用胭脂略加朱磦整體統(tǒng)染,這樣染一下后來點花蕊時候就容易讓花蕊亮起來。

正葉用花青數(shù)次分染,要故意識擠出正葉葉筋。越是根部這種擠感覺越顯著,到了邊緣部分要弱化某些,始終保持整體明暗關系要友好,避免局部刻畫過度。

第51頁第五步:

花瓣提染中等濃度白色,這一步非常關鍵,處理手法不能雷同。有地方是為了擠出反瓣,有地方是為了襯托出上層花瓣,因此有地方也許提染在根部,有地方也許提染在中間部分。總之,大部分白粉還是提染在花瓣中間部位,分別向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