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5章個案工作發展史萌芽時期重視社會因素時期重視心理因素時期融合時期持續發展時期第1頁,共26頁。一、個案工作萌芽時期—COS的出現個案工作源自于英國,最早是一種慈善事業,是一群基督徒志愿奉獻。當時以物質救濟貧民為主:1、1601年英國的濟貧法(Elizabeth
P
or
Law)2、1819年,查爾梅牧師(Rev.Thomas
Charlmers)建立程序指導(Directory
of
Procedure)的救濟理論:透過了解工作能力的高低,有無親朋的支援,作為濟貧助弱的起點,并以了解、激勵和自助為原則,這時才真正有了個案工作的一點影子。第2頁,共26頁。3、1869年英國的慈善組織協會(CharityOrganization
Society)及1877年英國水牛城的COS:第3頁,共26頁。出現友善的訪問員(Friendly
Visitor),強調透過對個人或家庭的調查工作,而作為協助的依據。二、重視社會因素時期--Mary
Richmond二十世紀初期的Mary
Richmond:根據她在慈善組織協會工作多年所累積的經驗和研究心得,于1917年寫成「社會診斷(Social
Diagnosis)」一書,隨后又在1922年出版「何謂社會個案工作」(What
Is
SocialCasework),已有系統的方式,說明社會個案工作的原則,診斷工作的架構,個案工作者的責任,并提升了會談的重要性。至此,個案工作才真正開始有專業化的跡象。芮奇孟德女士(Richmond)被認為是個案工作的鼻祖。社會工作的發展中心也轉移到美國。第4頁,共26頁。三、重視心理因素時期--Freud1920-1930年代,研究者開始重視人的問題中的心理學因素,并接受弗洛伊德的理論。1、精神分析說S.Freud的精神分析理論(Psychoanalysis
theory)是一種“人的決定論”,它主要包括:第5頁,共26頁。人格理論——人格分為自我(遵循現實原則)、本我(遵循快樂原則)與超我(遵循道德原則)精神層次理論——人的精神活動會在三個層次進行:意識(conscious,能被自己感覺到的心理活動)、前意識(preconscious位于意識與無意識之間,一般不能察覺,但在醉酒、催眠或者夢里可能被釋放出來。它可以被壓抑進無意識,也可能被
提取出來成為意識。比如夢里暗示的東西就是前意識層面)、潛意識(unconscious,主要是被壓抑的欲望和生命力因不符合社會道德和理智而潛伏起來,成為無法察覺的心理活動)第6頁,共26頁。泛性論——人的活動能量源自本能,本能有兩種:生本能(分為性欲本能和生存本能,目的是保持種群繁衍和個體生存)、死本能(毀滅與攻擊的本能,是一種攻擊力)。第7頁,共26頁。
弗洛伊德是一種泛性論者,更傾向于性本能,稱為力比多,是一切心理活動的動力,性心理發展有五個時期,口欲期(學會吸乳)、肛門期(控制大小便)、性蕾欲期(3歲開始發展出俄狄浦斯情節)、潛伏期(大概是青春期)、生殖期(繁衍后代)。后期,弗洛伊德又提出死本能概念,向外則是對他人的攻擊仇殺或戰爭,向內則是自殺、自殘、自責、內疚。文明理論——一切文明都是對本能壓抑的結果,人類文明越是發達,對個人欲望的壓抑越是強烈,文明遭到破壞的烈度會越大。釋夢理論——夢是潛意識的表達,通過釋夢可以治療神經癥。通過對夢的分析,可以了解人的潛意識和前意識,探究內心的欲望和沖突。心理防御機制——升華、移情等第8頁,共26頁。2、社會診斷學派接受弗洛伊德主義的影響,個案工作從重視外在環境的社會因素,轉而重視個體內心經驗的心理因素。在這個階段,個案工作者從實行家(提供具體服務)轉變成被動的觀察者,這因而限制了對案主的服務,并缺乏主動性。形成了『社會診斷學派』(the
diagnosis
approach)第9頁,共26頁。四、融合時期—四大學派出現1930-19701、1930『功能派』(The
Functional
Approach)功能派以“自我心理學”為基礎(1)自我心理學安娜·弗洛伊德在弗洛伊德理論基礎上提出的,她更注重自我而不是本我和超我。自我心理學強調自我的功能,認為自我是自主的發生作用而不受無意識沖動或性本能沖動的影響。自我心理學家認為自我可以使人適應外界環境,因此無需對本我的無意識內容做長期分析,便可能完成深層心理的重要工作,達到治療的目的。第10頁,共26頁。(2)功能派的興起在自我心理學基礎上,美國賓州大學社會工作教授蘭克(OttoRank)、塔虎(Je
s
Taft)和羅賓遜(Virginia
Robison)等人提出了個案工作的功能派。他們從自我心理學出發,認為人的行為受意志(will)所影響和約束,主張在服務過程中,特別強調機構功能的重要性,重視專業關系的建立,以案主為改變中心,善于利用時間結構(time
structure)來協助案主的成長。1930年以前,個案工作就是社會工作的全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的漢明頓(Gordon
Hamilton):在1937年寫成「個案工作的基本概念」(Basic
Concept
of
Social
Casework)和1951年的「社會個案工作的理論與實務」(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cialCasework),使得功能派與診斷派分庭抗禮。第11頁,共26頁。2、心理暨社會學派(The
Psychosocial
Approach)(1)心理暨社會學派的興起Florence
Hollis(何麗絲):1964年出版「個案工作——一宗心理暨社會治療」(Casework:A
Psychosocial
Therapy)一書,使得社會暨心理學派大為盛行。成為當時社會個案工作
的主流。第12頁,共26頁。(2)心理暨社會學派的理論基礎心理暨社會學派的理論基礎是社會心理學的,這一學派提出「人在情境中」這一概念,并將助人的過程分為調查(study)、診斷(diagnosis)和處理(treatment),使得診斷派轉為社會暨心理
學派」。“人在情境中”概念后來成為個案工作的重要分析工具,我們后面會有詳細介紹。第13頁,共26頁。3、問題解決派(the
problem-solving
approach)波爾門(Helen
Harris
Perman):1957年出版「社會個案工作—
—問題解決的程序」(Social
Casework:A
Problem-Solving
Process)一書,建立問題解決派(the
problem-solving
approach)。問題解決派更接近于管理學思路,即尋找資源有效地解決案主面臨的種種問題。因此該學派強調協助案主解決心理焦慮和疏導情緒外,并尋求解決問題的可能途徑,以真正增進案主環境的適應力。該學派的工作可以概括為四Ps:求助者(person)、問題(problem)、機構(place)過程(process)第14頁,共26頁。4、行為修正學派(behavior
modificat
ion)行為修正學派以社會心理學中的強化理論(操作條件反射)為理論基礎(1)強化理論人或者動物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會采取一定行為作用于環境。當行為后果對其有利,這種行為就會反復出現;不利則該行為會減弱或消失。因此,可以用正強化或負強化的方法來影響行為的后果,從而修正行為。第15頁,共26頁。(2)個案工作中的行為修正學派修正可觀察的行為了解人的行為之基本類型(反應性、操作性),及不同的修正技術在此時期尚有危機干預、任務中心模式..等學派第16頁,共26頁。五、持續發展時期——綜合個案工作的出現1970年以后,受生態學、環保及女性主義的影響,形成了「生態系統理論」「女性主義個案工作」「后現代個案工作」,我們后面只簡單介紹影響最大的生態系統理論個案工作受直接服務概念的影響而調整,認為直接服務的社會工作實施應是一種折衷理論(eclecticism),將個案團體社區納入一體系,自成社會工作的直接干預過程。第17頁,共26頁。1、生態系統理論的基本觀點ecological
perspective
,它在當今社會工作中被常運用到,深受生態學、進化生物學、運動學、人類學、自我心理學、壓力管理、完形學派、角色理論、人本心理學、一般系統理論、權力關系東理論等理論的影響,該理論的代表Bronfenbre
ner(1979)。生態系統理論關注發展中的個人、環境,特別是兩者所引發的持續互動。這個觀點關注,發展被定義為個人知覺環境與處理環境的一種持續變化過程。因此,個體面臨的問題要在個人與環境交互作用中才能得以理解。第18頁,共26頁。2、環境的四個系統生態系統理論指出個體與環境的互動模式是都在多層環境系統中的交互作用,而不只限于同一層環境系統中,環境有四個系統,個體的發展與這四個系統互動的頻率及密切程度有關。微系統(microsystem),指個體在直接接觸的場域(setting)中所經驗到的活動(activities)、角色(roles)和人際關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s)。這是個人可以體會并直接接觸到的環境。第19頁,共26頁。
中間系統(mesosystem),指包含了兩個或兩個場域之間的互動關系。
外系統(exosystem),或外部系統,指一個或兩個以上個體未牽涉其中的場域,但是在其中發生的事件卻會影響到個體或被個體所影響。
大系統(macrosystem),指在微系統、中間系統與外部系統中形式與內涵上一致的部分,是在次文化或
文化層次上的信念系統或意識形態。第20頁,共26頁。系統的圖像會因個案不同的族群、社會經濟地位、宗教或
其它亞群體,而反映出不同的信念系統和生活形態。其中,Bronfenbrener尤其強調團體與個人的關系、關系與關系之間的交互作用、個體角色,他認為兩人人系是構成發展和微系統的基本單位,使更復雜的人際結構形式成為可能。如果在一個研究場域中有兩個以上的人,那么必須將第
三方對此雙人關系的影響也納入考量,第三方在場會會引起自己以及他人對該角色的期望發生變化,包括知覺、活動和人際互動關系的模式。第21頁,共26頁。總的說來,生態系統理論較為強調角色與人際關系,尤其是個體直接參與的角色模式與互動關系,及微系統中的各種角色、人際互動關系為個體發展的重要關鍵。個體與物理環境中的時間、空間等面向,社會環境中的組織、經濟政治結構等關聯,都能正面地支持或提升其成長、發展、生理及情感地滿足感。每個系統都試圖在交互作用中達到適應,其中每一單位所承
受的要求(壓力源、緊張關系)就靠另一單位的能量(資源、適應行為)予以滿足,而產生一種功能的平衡作用。也就是適應有賴于每一個系統介面(包括個人、家庭、社區、社會)達成契合或均衡狀態。第22頁,共26頁。3、系統系統理論的工作取向與工作原則工作取向:第23頁,共26頁。人是受多元及互動因素所影響;強調成長、發展及達到目標;健康取向是注重全人而不是個人病癥。工作原則:第24頁,共26頁。視人與環境是不可分離的;工作者在助人過程中,與案主的關系是平等的伙伴關系;評估影響案主適應力的各個層面;評估造成壓力的生活形態與生活轉換;透過良好的關系與生活經驗,增進案主個人的能力;干預影響案主與環境適應的各個層面。4、作為個案工作方法的介入第25頁,共26頁。
以生態系統的觀點介入個案的問題時,能考量案主的微觀與注視面的問題,不同于一般心理咨詢只注重個人內在動力,重點是整個社會失序所造成個人層面的混亂,因此工作者需要預估案主的環境脈絡,并將行為、社會心理動力和認知療法鏈接到生態觀來幫助案主。
行為介入:從行為理論的觀點來看,人是環境的產物,工作者通過刺激-反應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加盟商合作合同范本
- 商業街商鋪租賃合同樣本
- 版健康體檢服務合同協議書樣本
- 貨物采購代理合同甲方
- 康復醫學課件
- 初中數學第1-3章階段測試卷-2024-2025學年北師大版(2024)數學七年級下冊
- Brand KPIs for ready-made-food Eat Happy in Germany-外文版培訓課件(2025.2)
- 九年級英語下冊 Unit 14 I remember meeting all of you in Grade 7 Section B第4課時(2a-2e)教學設計(新版)人教新目標版
- 2025年度施工員資格考試全真模擬考試試題及答案(共四套)
- 影視后期特效項目教程課件 項目8 大國工匠欄目包裝-扭曲、過渡、音頻特效
- 監控工程驗收單-范本模板
- DLT 5175-2021 火力發電廠熱工開關量和模擬量控制系統設計規程-PDF解密
- 公路工程設計方案設計工作量及計劃安排
- 5G+“三早”糖尿病管理2024課件
- 足球必修課課程教學大綱
- 玻璃鋼錨桿生產工藝
- 售后工程師的快速響應和問題解決能力
- 國開電大 可編程控制器應用實訓 形考任務1答案
- 河北省建筑施工安全技術資料管理標準表格
- 自動打標機機械原理課程設計
- 全國優質課一等獎初中音樂《深情》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