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試讀

版權使用警告:本內容由圣才電子書提供,付費購買閱讀后,僅供個人或單位內部學習、參考,不能作為商業用途使用

文檔簡介

第一部分考研真題精選

第一章中國園林史

 

一、填空題

1我國以自然山水園為主的造園風格最早出現在______時期。[南京林業大學2010年研]

【答案】戰國查看答案

【解析】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商業經濟發達,全國各地大小城市林立。城市繁華,城鄉差別擴大,與大自然的隔絕狀況日益突出。居住在大城市里的帝王、國君等貴族們為避喧囂便紛紛占用郊野山林川澤風景優美的地段修筑離宮別館。這時的官苑,一方面保留著自上代沿襲下來的圈養、通神、望天等功能,但游觀的功能上升到主要的地位。樹木花草以其美姿而成為造園的要素,建筑物結合天然山水地貌而發揮其觀賞作用,園林里開始有了為游賞目的而經營的水體,在人為的生活空間中切入了大自然之美。

 

2宋代私家園林隨地區而異,風格亦有不同,大致可分為三種類型:______、______、______。[南京林業大學2010年研]

【答案】中原私家園林;江南私家園林;文人園林查看答案

【解析】中原和江南是宋代經濟、文化較發達的地區,又相繼為北宋和南宋政權的政治中心之所在地,私家園林的興盛自不待言。除中原私家園林和江南私家園林外,宋代文人園林也比較昌盛,在宋代,它是私家造園活動中的一股巨大潮流,占著士流園林的主導地位,同時還影響及于皇家園林和寺觀園林。

 

3宋代著名的東京四苑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南京林業大學2010年研]

【答案】瓊林苑;玉津園;金明池;宜春苑查看答案

【解析】“東京四苑”是北宋初年建成的比較有代表性的皇家園林,位于當時的東京城外。

 

4秦始皇在渭水之南作______,苑中建造許多離宮,還在苑中掘長池,引渭水,東西二百里,南北二十里,池中筑山名為______,開創我國人工堆山的記錄。[南京林業大學2010年研]

【答案】上林苑;蓬萊山查看答案

【解析】始皇即位,大修苑囿,并且把苑囿和宮殿相結合,為后世帝王的宮苑建筑開創了先例。如秦始皇修建的“上林苑”,規模極大,阿房宮只是其中的一處建筑。此外,秦始皇還在咸陽“作長池,引渭水……筑土為蓬萊山”,這也為后世帝王在宮苑中設置“海上仙山”的布局首創了一個范例。

 

5______是唐代著名詩人王維晚年隱居的莊園;廬山草堂是唐代著名詩人______在廬山所構筑的山居草堂。[南京林業大學2010年研]

【答案】輞川別業;白居易查看答案

【解析】輞川別業是王維建于陜西藍田縣南約20公里的別墅宅園;廬山草堂是白居易在廬山建的別墅園林。

 

6明清時期不但有許多著名園林,造園名家輩出,在造園理論方面也有重要的發展,其中著名的有計成所著的《園冶》;文震亨所著的______;李漁所著的______。[南京林業大學2010年研]

【答案】《長物志》;《閑情偶寄》查看答案

 

7我國“園林”一詞出現始于______時期,這個時期也被稱為中國古代園林的______期。[西南林業大學2012年研]

【答案】魏晉南北朝時期;轉折查看答案

【解析】“園林”一詞在這個時期已經出現:“馳騖翔園林”(晉·左思),“暮春和氣應,白日照園林”(晉·張翰),“飲啄雖勤苦,不愿棲園林”(劉宋·何承天)。中國古典園林開始形成皇家、私家、寺觀三大類型并行發展的局面和略具雛形的園林體系,承上啟下。

 

8園林構成四大要素是指______、______、______、建筑,其中______被稱為園林的靈魂;______被稱為園林的骨架;______被稱為園林的毛發。[西南林業大學2012年研]

【答案】筑山;理水;植物;水;山;植物查看答案

 

9被稱為蘇州四大園林的是______、______、留園、滄浪亭。[西南林業大學2012年研]

【答案】獅子林;拙政園查看答案

 

10中國現存占地最大的帝王宮苑是______。[西南林業大學2012年研]

【答案】承德避暑山莊查看答案

【解析】承德避暑山莊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區北部,又名熱河行宮,建于1703~1790年,是我國現存占地面積最大的古代帝王宮苑。

 

11圓明園中,由西方傳教士設計了______、______等西洋樓景區的景點。[西南林業大學2012年研]

【答案】諧奇趣;大水法查看答案

【解析】西洋樓全部景觀占地80畝,大約占圓明園總面積的1.5%,由諧奇趣、黃花陣、養雀籠、方外觀、海晏堂、遠瀛觀、大水法、觀水法、線法山、線法畫等十余座西式建筑和庭院組成,建筑材料多用漢白玉石,石面精雕細刻,屋頂覆琉璃瓦。

 

12請寫出任意兩個我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私家園林名稱:______、______。[浙江農林大學2012年研]

【答案】玄圃;湘東苑查看答案

【解析】南齊武帝之長子文惠太子篤信佛教,在建康臺城開拓私園“玄圃”,園址地勢較高,園內“起出土山池閣樓觀塔宇,窮奇極麗,費以千萬。多聚異石,妙極山水”。梁武帝之弟,湘東王蕭繹在他的封地首邑江陵的子城中建“湘東苑”。

 

13北魏人______(人名)寫的______(書名)描寫了當時洛陽城市園林盛況,稱:“高臺芳榭,家家而筑。花林曲池,園園而有”。[浙江農林大學2012年研]

【答案】楊炫之;《洛陽伽藍記》查看答案

【解析】《洛陽伽藍記》的作者是楊炫之,北朝時期北平(今河北滿城)人,該書是記述北魏時期洛陽佛寺興衰的歷史和人物故事類筆記,在學界有著極高的文獻價值。

 

14《池上篇》序云:“屋室三之一,水五之一,竹九之一”,這是描寫唐代______(人名)所筑的城市私家園林“______”。[浙江農林大學2012年研]

【答案】白居易;履道里查看答案

【解析】白居易家住洛陽履道里,他就里造屋,鄰屋造園,這是一座城市宅園,因沒有名字,后人就因其所在,稱其“履道里”。《池上篇》是一篇詩文,其序文詳細介紹了原之地址、園之構成、造園布局原則及各景物的創作過程等。

 

15漢代上林苑中的______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座具有完整的三仙山的仙苑式皇家園林,開辟太液池,并堆筑蓬萊、方丈、瀛洲。“______”也成為我國古代皇家園林的主要模式。[南京林業大學2013年研]

【答案】建章宮;一池三山查看答案

【解析】建章宮為漢武帝所建,是上林苑內主要十二宮之一,西北部開鑿大池“太液池”,池中建筑三個島嶼,象征東海的蓬萊、方丈、瀛洲,它是歷史上第一座具有三仙山的仙苑式皇家園林。

 

16皇家園林的三大形式:______、______、______。[華南農業大學2015年研]

【答案】皇家園林;私家園林;寺廟園林查看答案

 

17中國四大園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南林業大學2013年研]

【答案】頤和園;避暑山莊;拙政園;留園查看答案

 

18冠云峰是蘇州______園林中的。[西南林業大學2013年研]

【答案】留園查看答案

【解析】冠云峰位于留園東部,林泉耆碩之館以北,因其形又名觀音峰,是蘇州園林中著名的庭院置石之一,充分體現了太湖石“瘦、漏、透、皺”的特點。

 

19按隸屬關系,中國古典園林分為:______、______、______。[西南林業大學2013年研]

【答案】皇家園林;私家園林;寺廟園林查看答案

【解析】皇家園林:屬于皇帝個人和皇室所私有,其特點是規模宏大,真山真水較多園中建筑色彩富麗堂皇,建筑體型高大。私家園林:供皇家的宗室、王公官吏、富商等休閑的園林,其特點是規模較小,所以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瓏,表現其淡雅素凈的色彩。寺觀園林:即佛寺和道觀的附屬園林,也包括寺觀內部庭院和外圍地段的園林化環境。

 

20按造園的選址和形式分類,中國古典園林主要有______和______兩大基本類型。后者更是中國園林的典型。[華南農業大學2015年研]

【答案】天然山水園;人工山水園查看答案

【解析】天然山水園一般建在城鎮近郊或遠郊的山野風景地帶,包括山水園、山地園和水景園等。人工山水園一般修建在平坦地段上,尤以城鎮內居多,在城鎮的建筑環境里創造模擬天然野趣的小環境。是中國造園發展到完全自覺創造階段而出現的審美境界最高的一類園林。

 

21廣東順德的清暉園、東莞的______、番禺的余蔭山房、佛山的______號稱粵中四大名園,他們可視為中國古代嶺南園林的代表作品。[浙江農林大學2013年研]

【答案】可園;梁園查看答案

【解析】“粵中四大園林”指佛山市順德區的清暉園、佛山市禪城區的梁園、番禺的余蔭山房和東莞的可園四座古典園林。

 

22三山五園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4年研]

【答案】萬壽山清漪園;香山靜宜園;玉泉山靜明園;圓明園;暢春園查看答案

【解析】三山五園是北京西郊一帶皇家行宮苑囿的總稱,是從康熙朝至乾隆朝陸續修建起來的。三山五園為:萬壽山清漪園、香山靜宜園、玉泉山靜明園、圓明園、暢春園。三山五園始建于清康熙時期,興盛于乾隆時期,大多在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被焚毀。

 

23園林的布局形式______、______、______。[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4年研]

【答案】規則式;自然式;混合式查看答案

【解析】園林的布局形式,一般可歸納為規則式、自然式和混合式三大類,規則式園林又稱整理式、幾何式、建筑式園林,整個平面布局、立體造型以及建筑、廣場、道路、水面、花草捌木等都要求嚴整對稱。自然式園林又稱風景式、山水式園林,以模仿再現自然為主,不追求對稱的平面布局,立體造型及園林要素布置均較自然和自由,相互關系較隱蔽含蓄。混合式園林則兼而有之。

 

 

24《詩經·大雅》有詩“經始靈臺,經之營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這段文字描寫的是公元前11世紀周文王營建______的情況。[浙江農林大學2014年研]

【答案】靈臺查看答案

【解析】這句話主要描寫的是文王修建靈臺,由于百姓擁護,很快就建成了。

 

25唐代觀賞植物栽培技術有了很大發展,園林中出現許多珍稀品種。典型的例子如李德裕曾專門寫過一篇______(文獻名),記錄了他在洛陽的私家園林______(園名)中的眾多觀賞植物。[浙江農林大學2014年研]

【答案】《平泉山居草木記》;平泉莊查看答案

【解析】李德裕在洛陽經營私園平泉莊,曾專門寫過一篇《平泉山居草木記》,記錄園內珍貴的觀賞植物七八十種,其中大部分是從外地移栽的。

 

26漢武帝,改造了一個園林名為______,開鑿一個湖名叫______,湖中有三島______、______、______,開創了______格局。[華南農業大學2015年研]

【答案】上林苑;太液池;蓬萊;方丈;瀛洲;一池三山查看答案

 

27宋徽宗參與______的設計,奠定了左______右______的模式。[華南農業大學2015年研]

【答案】艮岳;山;水查看答案

【解析】艮岳的建園工作由宋徽宗親自參與,艮岳屬于大內御苑的一個相對獨立的部分,建園的目的主要是以山水之景而“放懷適情,游心賞玩”。建筑物均為游賞性的,沒有朝會、儀典或居住的建筑,園林的東半部以山為主,西半部以水為主,大體上成“左山右水”的格局,山體從北、東、南三面包圍著水體。

 

28王維設計的風景園林名為______,關于其詩畫作品有______和______。[華南農業大學2015年研]

【答案】輞川別業;《輞川集》;《輞川圖》查看答案

【解析】輞川別業是唐代詩人兼畫家王維于輞川山谷(今陜西省藍田縣西南10余公里處),在宋之問輞川山莊的基礎上營建的園林,這是一片擁有林泉之勝、因地而建的天然園林。

 

29清朝時期,合稱“粵中四大名園”的嶺南園林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華南農業大學2015年研]

【答案】清暉園;梁園;余蔭山房;可園查看答案

【解析】“粵中四大園林”指佛山市順德區的清暉園、佛山市禪城區的梁園、番禺的余蔭山房和東莞的可園四座古典園林。

 

二、單選題

1半畝園、瞻園、瘦西湖、暢園分別位于()。[華南理工大學2012年研]

A.蘇州、南京、揚州、蘇州

B.南京、上海、蘇州、揚州

C.北京、南京、揚州、蘇州

D.蘇州、上海、蘇州、揚州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半畝園是一處建于清代的漢族古典園林建筑,清初兵部尚書賈漢復的宅園,位于北京東城黃米胡同,今僅存遺跡。瞻園始建于明朝初年,為中山王徐達的府邸花園,是南京現存歷史最久的一座園林,至今已有六百余年的歷史,江南四大名園之一,現留存石磯及紫藤。瘦西湖位于江蘇省揚州市城西北郊。暢園為蘇州小型園林的典型,建于清末,園主姓潘。

 

2江南園林疊山石料品種多樣,其中以()為主。[華南理工大學2012年研]

A.太湖石和黃石

B.北太湖石和青石

C.英石和黃石

D.太湖石和青石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江南園林疊山石料的品種很多,以太湖石和黃石兩大類為主,石的用量很大,大型假山石多于土,小型假山幾乎全部疊石而成。能夠仿真山之脈絡氣勢,或仿真山之一角創為平崗小。

 

3按照屬性分類,北京故宮、承德避暑山莊、天壇屬于()。[華南理工大學2012年研]

A.風景型自然旅游資源系列

B.動態型人文旅游資源系列

C.固態型人文旅游資源系列

D.原始自然型自然旅游資源系列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人文旅游資源是人類創造的、反映各時代、各民族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風俗民情狀況,具有旅游功能的事物和因素,可分為動態型、固態型和勞務型。

 

4清代有關造園的著作均有論石,其中列石116種的是()。[華南理工大學2012年研]

A.《長物志》

B.《宣和石譜》

C.《素園石譜》

D.《杜綰石譜》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宋代杜綰所著的《云林石譜》是我國古代最完整、最豐富的一部石譜,約14000余字、描述的石頭有116種,詳略不等地敘述其產地、采取方法、形狀、顏色、質地優劣、敲擊時發出的聲音、堅硬程度、紋理、光澤、晶形、透明度、吸濕性、用途等。

 

5以下哪個描寫不屬于秦蘭池宮?()[浙江農林大學2012年研]

A.引渭水為池

B.筑為蓬萊山

C.周馳為閣道

D.刻石為鯨魚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咸陽城內建筑以阿房宮規模最大,“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坐萬人,下可建五丈旗。周馳為閣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巔以為闕,為復道。自阿房渡渭,屬之咸陽,以像天闕閣道,絕漢抵營室也。”

 

6以下哪個園林不在今浙江省?()[浙江農林大學2012年研]

A.西泠印社

B.綺園

C.郭莊

D.退思園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西泠印社,創建于清光緒三十年,位于浙江杭州市西湖景區孤山南麓。綺園為中國十大名園之一,位于浙江海鹽武原鎮綺園弄。郭莊是中國浙江杭州的園林之一,現為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郭莊位于杭州西山路臥龍橋畔,與西湖十景之一的“曲院風荷”公園相鄰。退思園位于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同里鎮,建筑別具一格,充滿詩情畫意。

 

7以下哪個不屬于寺觀園林?()[浙江農林大學2012年研]

A.揚州卷石洞天

B.杭州黃龍洞

C.北京白云觀

D.蘇州西園寺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卷石洞天位于揚州市瘦西湖公園內,原為清初古鄖園故址,毀于咸豐年間兵火。1988至1989年重新擴建部分景點,景區由東部的水庭、中部的山庭與東北部的平庭等幾部分組成,共包含十個景點。

 

8上海方塔園主持設計師是()。[華南理工大學2013年研]

A.孫筱祥

B.馮紀中

C.夏昌世

D.李正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方塔園是松江古城中一座以觀賞歷史文物為主體的園林,園址原是唐宋時期古華亭的鬧市中心,東有愛民街、西有三公街,既是古代文人的會聚地,又是松江遺址的縮影,園中的照壁是上海乃至全國最古老、最精美、保存得最為完好的大型磚雕藝術珍品,是古代漢族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1978年上海市基本建設委員會批準以方塔為中心建一個歷史文物公園。方塔園的建設工程由同濟大學馮紀忠負責總體規劃,上海市園林管理局設計室柳綠華參與規劃并負責綠化設計。

 

9下列文獻中,哪一項包含“課花十八法”的內容,其中“種植位置法”對種植設計的空間尺度、疏密、植物與環境關系等詳加敘述?()[華南理工大學2013年研]

A.花鏡

B.園冶

C.閑情偶記

D.長物志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花鏡》于清代康熙27年刊刻出版,著者陳子,是一本觀賞動植物的全書,共七卷。第一卷為“花歷新栽”,第二卷為“課花十八法”,論述栽花的全部技術,如種植、分栽、移植、播種、扦插、嫁接、收種、澆灌、治蟲、插瓶、盆景、修剪、培壅、室內陳設等。內容十分豐富,是全書的精華所在。

 

10《園冶》的作者是()。[南京林業大學2013年研]

A.李漁

B.計成

C.文震亨

D.張南垣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園冶》,中國古代造園專著,也是中國第一本園林藝術理論的專著,是計成將園林創作實踐總結提高到理論的專著,全書論述了宅園、別墅營建的原理和具體手法,反映了中國古代造園的成就,總結了造園經驗,是一部研究古代園林的重要著作。

 

11以下哪句是針對東漢大將軍梁冀園的景觀特色描寫?()[浙江農林大學2013年研]

A.深林絕澗,有若自然

B.構石為山,積沙為嶼

C.刻石為鯨魚

D.背山臨流,溝池環匝,竹木周布,場圃筑前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東漢私家園林,以梁冀的私家園林為代表。東漢順帝至桓帝統治時期,大將軍梁冀開始擁有“深林絕澗,有若自然”的私家園林,這8個字引自《后漢書·梁冀傳》。

 

12宋人李格非所著《洛陽名園記》,記述了洛陽當時比較著名的19處園林。以下哪個園林沒有出現在《洛陽名園記》中?()[浙江農林大學2013年研]

A.富鄭公園

B.金谷園

C.環溪

D.松島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洛陽名園記》是有關北宋私家園林的一篇重要文獻,對所記諸園的總體布局以及山池、花木、建筑所構成的園林景觀描寫具體而翔實,可視為北宋中原私家園林的代表。宋人李格非的這篇《洛陽名園記》,記述他所親歷的比較名重于當時的園林19處,大多數是利用唐代廢園的基址,其中18處為私家園林。屬于宅園性質的有6處:富鄭公園、環溪、湖園、苗帥園,趙韓王園、大字寺院;屬于單獨建置的游憩園性質的有10處:董氏西園、董氏東園、獨樂園、劉氏園、叢春園、松島、水北胡氏園、東園、紫金臺張氏園、呂文穆園;屬于以培植花卉為主的花園性質的有兩處:歸仁園、李氏仁豐園。

 

13以下哪個不屬于清代皇家園林避暑山莊景點?()[浙江農林大學2014年研]

A.小金山

B.萬壑松風

C.煙雨樓

D.九州清晏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小金山是揚州瘦西湖二十四景之一,為瘦西湖中一小島,原名長春嶺,建于清中葉。

 

14以下哪個古典園林不屬于江南園林?()[浙江農林大學2014年研]

A.萃錦園

B.網師園

C.西湖郭莊

D.寄暢園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恭王府花園即萃錦園,有古建筑31處。恭親王為重建花園調集百名能工巧匠,增置山石林木,融江南園林藝術與北方建筑格局為一體,匯西洋建筑及中國古典園林建筑為一園。

 

15以下哪個園林不屬于唐代衙署園林?()[浙江農林大學2014年研]

A.成都新繁東湖

B.曲江池

C.絳守居園池

D.御史臺中書院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唐代大規模營建曲江,鑿黃渠,辟御苑,筑夾城,建大雁塔,修新開門,曲江池成為水域千畝、名冠京華的游賞勝地。

 

三、多選題

以下哪些屬于魏晉南北朝私家園林中的莊園別業?()[浙江農林大學2013年研]

A.謝靈運山居

B.金谷園

C.孔靈符永興別墅

D.潘岳莊園

【答案】ABCD查看答案

 

四、判斷題

1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古代建筑體系的發展時期,宮室建筑已形成——本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建筑美與自然美的融糅。()[南京林業大學2013年研]

【答案】×查看答案

【解析】“本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建筑美與自然美的融糅”是中國古典園林的特點。

 

2詩人杜甫的“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描繪的是曲江池(曲江)的春游勝景。這種風俗活動的由來是人們在陰歷三月初三日,在郊外水邊舉行禊祓之禮。()[南京林業大學2013年研]

【答案】√查看答案

 

3九洲清宴、正大光明、萬方安和、湖山在望、一碧萬頃是圓明園的主要景點。()[南京林業大學2013年研]

【答案】×查看答案

【解析】湖山在望、一碧萬頃不是圓明園的主要景點。

 

4司馬光獨樂園的籌劃是用過一番心思的,造園的目的在于寄托精神和陶冶性情,那種清心幽雅的格調和“城市山林”的氣氛也恰如其分地體現了當時文人的園林觀——以泉石竹樹養心,借詩酒琴書冶性。()[南京林業大學2013年研]

【答案】×查看答案

【解析】白居易對其居所—履道坊宅園的籌劃是用過一番心思的,造園的目的在于寄托精神和陶冶性情,那種清心幽雅的格調和“城市山林”的氣氛也恰如其分地體現了當時文人的園林觀——以泉石竹樹養心,借詩酒琴書冶性。

 

5承德避暑山莊的園林藝術是多種傳統藝術的綜合體現,景點“煙雨樓”就是模仿蘇州煙雨樓的景致而得的。()[南京林業大學2013年研]

【答案】×查看答案

【解析】“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這是唐朝詩人杜牧的兩句名詩。浙江嘉興南湖鴛鴦島的煙雨樓,就是取杜牧的詩意建造的。承德避暑山莊有一處當年乾隆皇帝賞雨觀景的地方,即煙雨樓,它是乾隆南巡時,見嘉興南湖的煙雨樓晨煙暮雨,很有特色,便命畫師描摹,回京后令工匠仿筑的。但在模仿中有創新。

 

四、名詞解釋

1皇家園林[西南林業大學2010年研]

答:“皇家園林”屬于皇帝個人和皇室所私有,古籍里稱之為苑、宮苑、苑囿、御苑等。其特點是規模宏大,真山真水較多園中建筑色彩富麗堂皇,建筑體型高大。現存的皇家園林如: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等。

 

2寫意山水園[福建農林大學2011年研]

答:“寫意山水園”指根據造園者對山水的藝術認識和生活需求,因地制宜地表現山水真情和詩情畫意的園林,其特點是以山水為骨骼,以詩情畫意為表現形式。

 

3榭[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研]

答:“榭”是中國園林建筑中依水架起的觀景平臺,平臺一部分架在岸上,一部分伸入水中,四面敞開,平面形式比較自由,常于廊、臺組合在一起。平面通常為長方形,其臨水一側特別開敞,有時建筑物的四周都立著落地門窗,顯得空透、暢達,屋頂常用卷棚歇山式樣,檐角地平輕巧;檐下玲瓏的掛落、柱間微曲的鵝項靠椅和各式門窗欄桿等,常為精美的木作工藝,既樸實自然,又簡潔大方。

 

4苑[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研]

答:“苑”是秦漢以來在囿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建有宮室的一種園林。大的苑廣袤百里,擁有囿的傳統內容,有天然植被,有野生或畜養的飛禽走獸,供帝王射獵行樂。此外,還建有供帝王居住、游樂、宴飲用的宮室建筑群。小的苑筑在宮中,只供居住、游樂,如漢建章宮的太液池、三神山,可稱為內苑。

 

5舫[昆明理工大學2012年研]

答:“舫”是仿照船的造型,在園林的水面上建造起來的一種船型建筑物,供人們游玩設宴、觀賞水景,如蘇州拙政園的“香洲”、北京頤和園的“清晏舫”等。為水邊或水中的船形建筑,前后分作三段,前艙較高,中艙略低,后艙建二層樓房,供登高遠眺。

 

6陳從周[昆明理工大學2012年研]

答:“陳從周”(1918~2000),原名郁文,晚年別號梓室,自稱梓翁。浙江杭州人,聞名中國的古建筑園林藝術專家,大學文化,中共黨員,同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擅長文、史、兼工詩詞、繪畫。著有《說園》等。

 

7艮岳[西南林業大學2012年研]

答:“艮岳”是漢族古典園林建筑之一,屬于中國宋代的著名宮苑。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興工,宣和四年(1122)竣工,初名萬歲山,后改名艮岳、壽岳,或連稱壽山艮岳,亦號華陽宮。1127年金人攻陷汴京后被拆毀。宋徽宗趙佶親自寫有《御制艮岳記》,艮為地處宮城東北隅之意。

 

8天人合一[西南林業大學2012年研]

答:“天人合一”是影響園林向著風景式方向發展的意識形態方面的因素,它深刻影響著古人的“自然觀”,指既要利用大自然的各種資源使其造福于人類,又要尊重大自然、保護大自然及其生態,園林作為人所創造的“第二自然”,里面的山水樹石、禽鳥魚蟲當然是要保持順乎自然的“純自然”狀態,從而明確了園林的風景式的發展方向。

 

9園圃[浙江農林大學2012年研]

答:“園圃”是中國古典園林除囿、臺之外的第三個源頭,“園”是種植樹木(多為果樹)的場地;“圃”為人工栽植蔬菜的場地,并有界定四周的范圍。西周時,往往園、圃并稱,其意亦互通。春秋戰國時期,城市商品經濟發展,果蔬納入市場交易,民間經營的園圃亦相應普遍起來,帶動了植物栽培技術的提高和栽培品種的多樣化,同時也從單純的經濟活動逐漸滲入人們的審美領域。

 

10《洛陽名園記》[浙江農林大學2012年研]

答:《洛陽名園記》是北宋文學家李格非(宋代愛國女詩人李清照之父)于紹圣二年(公元1095年)撰成,記述其所親歷的比較名重于當時的園林19處,大多數是利用唐代廢園的基址,其中18處為私家園林。《洛陽名園記》是有關北宋私家園林的一篇重要文獻,對所記諸園的總體布局以及山池、花木、建筑所構成的園林景觀描寫具體而翔實,可視為北宋中原私家園林的代表。

 

11張漣(南垣)[浙江農林大學2012年研]

答:“張漣”(1587~1673),松江華亭人,字(或號)南垣,擅長疊山。是中國明末清初造園藝術家,少時學畫,善繪人像,兼工山水,以山水畫意造園疊山。活動于大江南北50余年,所造園林甚多,最著名的有松江李逢申橫云山莊,嘉興吳昌時竹亭湖墅、朱茂時鶴洲草堂,金壇虞大復的豫園、無錫現存的惠山東麓寄暢園等。張漣對中國造園疊山藝術的重大貢獻是改變了那種矯揉造作的疊山風格,對后世造園藝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張漣除造園疊山外,還善制盆景,其盆景作品與疊石被時人推崇為“二絕”。

 

12人工山水園[西南林業大學2013年研]

答:“人工山水園”,即在平地上開鑿水體、堆筑假山,人為地創設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營構,把天然山水風景縮移摹擬在一個小范圍之內。這類園林均修建在平坦地段上,尤以城鎮內的居多。

 

13一池三山[西南林業大學2013年研]

答:“一池三山”指太液池和蓬萊、方丈、瀛洲三山,三山是我國古代神話傳說中位于東海的三座仙山,山上長滿了長生不老藥,住著長壽快樂的神仙,封建帝王都向往長生不老,從漢武帝在長安修建了象征性的“一池三山”開始,“一池三山”就稱為了歷代皇家園林的傳統格局。

 

14《園治》[西南林業大學2013年研]

答:《園冶》是明代著名造園藝術家計成所著,是中國古代留存下來的唯一一部園林著作,全書共三卷,分為興造論、園說、相地、立基、屋宇、裝拆、門窗、墻垣、鋪地、掇山、選石和借景等十二個篇章。該書不但影響我國,而且東渡傳播到日本及西歐,成為造園學的經典著作。

 

15輞川別業[浙江農林大學2013年研]

答:“輞川別業”是唐代詩人王維建于陜西藍田縣南約20公里的一處別墅宅園。園中有多種地形、水體及茂密的植被,總體看來以天然風景取勝;局部的園林化處理側重于各種樹木花卉的大片成林或叢植成景;園林中建筑并不多,形象樸素,局部疏朗。

 

16形勝[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4年研]

答:“形勝”是中國文化中特有的概念,泛言之,相當于所謂“風景勝地”一類;嚴格講,則為風水術形勢宗專用術語。形勝的要素有三:汭位選址、坐北朝南和巽位排水。形勝思想強調山川環境,將城市選址、建設與地理環境的觀察進一步擴大到宏觀的山川形勢,并強調形與意的契合境界,對風水說的產生和發展有重要影響。

 

17西漢上林苑[浙江農林大學2014年研]

答:“上林苑”是漢武帝劉徹在秦朝上林苑的基礎上擴建而成,其特點為:它是一個范圍及其遼闊的天然山水環境;苑內建筑就已知數量而言,分布及其疏朗,形成了集錦式布局;它是一座多功能的皇家園林,具備生成期古典園林的全部功能—休憩、居住、朝會、娛樂、狩獵、通神、望天、生產、軍訓等。

 

18曲水流觴[浙江農林大學2014年研]

答:“曲水流觴”是上巳節中派生出來的一個習俗。那時,人們在舉行祓禊儀式后,大家坐在水渠兩旁,在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順流而下,酒杯停在誰前面,誰即取飲,彼此相樂,故稱為“曲水流觴”。

 

19長物志[浙江農林大學2014年研]

答:《長物志》為明代文震亨所著,全書共12卷,其中與園林直接有關的是室廬、花木、水石、禽魚四卷。室廬卷介紹了各種建筑類型及其細部構造和裝修,提高設計及評價標準的是雅和古;在花木卷中,分門別類地介紹了園林中常用的42種觀賞花木的方法,并提出園林植物的配置原則若干;水石卷中分別講述園林中常用的水體石料,提出疊山理水原則;在禽魚卷中僅舉出鳥類6種,魚類1種,特別指出造園要突出大自然生態的特點。

 

五、簡答題

1簡述中國古典園林中用于分割與聯系園林空間的常用造景手法。[西南林業大學2010年研]

答:(1)分景:指在古典園林設計中,將大面積的園林空間劃分成若干小面積的局部空間所形成的景觀。分景是細化古典園林空間設計的常用手法之一。

一般對于大型公園或大型園林景觀設計,必須依據園林功能分區和使用目的的要求,將其劃分為若干個小的景區空間,形成園中有園、景中有景的景觀境界,各具特色的分景可使整體古典園林空間設計豐富多彩、魅力無窮。園林分景的設計:對于大型公園或城市綠地,應依據園林設計功能分區要求專門設置不同的園景區域:如中心廣場區、噴泉廣場區、兒童游戲區、水景區、垂釣區、大型草坪、花壇區、種植區、觀賞區、休閑購物區等,以滿足不同人群的休閑需要。對于不同古典園林區域的位置選擇,要注意將安靜休閑區、垂釣區等與兒童游戲區、購物區分開設置,動靜分離,以免相互干擾。對于每處園景區域,要做到區域的功能特征突出,使用合理,景色豐富多彩,達到滿足人們休閑娛樂的要求。

(2)隔景:在古典園林設計中,落實分景所采用的不同手法和各種材料所形成的景觀,稱為隔景。作為隔景,一般采用的方法為實隔、虛隔及虛實相結合的分隔手法。

①實隔:常采用實墻、山石、建筑、密林等方式分隔空間,使游人的視線在一個空間看不到另一個空間的古典園林景觀。避免相鄰景區人群干擾和聲音干擾。

②虛隔:常采用水面、小橋、堤、島、植物、道路等方式,使游人的視線通過遮擋還是能從一個空間看到另一個古典園林空間的景觀,虛隔的方式豐富景觀的層次,使得景致更深遠、豐富,具有觀賞性。

 

2試述中國古典園林的歷史發展階段及主要特征。[華中農業大學2011年研]

答:中國古典園林歷史悠久,大約從公元前11世紀的奴隸社會末期直到19世紀末葉封建社會解體為止,在三千余年漫長的、不間斷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世界上獨樹一幟的風景式園林體系——中國園林體系。

中國古典園林的漫長的演進過程,相當于以漢民族為主體的封建大帝國從開始形成而轉化為全盛、成熟直到消亡的過程。中國古典園林得以持續演進的契機是封建時期中國經濟、政治、意識形態三者之間的平衡和再平衡,它逐漸完善的主要動力亦得之于此三者的自我調整而促成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進步。中國古典園林的全部發展歷史可分為五個時期:

(1)生成期(公元前16世紀~公元220年)

即園林產生和成長的幼年期,商、周、秦、漢。商、周為奴隸制國家,奴隸主貴族通過分封采邑制度獲得其世襲不變的統治地位。貴族的宮苑是中國古典園林的濫觴,也是皇家園林的前身。以地主小農經濟為基礎的封建大帝國形成,相應地,皇家的宮廷園林規模宏大、氣魄渾偉,成為這個時期造園活動的主流。

(2)轉折期(公元220~589年)

即魏、晉、南北朝。小農經濟受到豪族莊園經濟的沖擊,北方落后的少數民族南下入侵,帝國處于分裂狀態。在意識形態方面突破了儒學的正統地位,呈現為諸家爭鳴、思想活躍的局面。豪門士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以皇權為首的官僚機構的統治,民間的私家園林異軍突起。佛教和道教的流行,使得寺觀園林也開始興盛起來。形成造園活動從生成期到全盛期的轉折,初步確立了園林美學思想,奠定了中國風景式園林大發展的基礎。

(3)全盛期(公元589~960年)

即隋、唐。帝國復歸統一,豪族勢力和莊園經濟受到抑制,中央集權的官僚機構更為健全、完善。唐王朝的建立開創了帝國歷史上一個意氣風發、勇于開拓、充滿活力的全盛時代。從這個時代起,園林的發展相應地進入盛年期。作為一個園林體系,它所具有的風格特征已經基本上形成了。

(4)成熟時期(公元960~1736年)

即兩宋到清初,繼隋唐盛世之后,中國封建社會發育定型,農村的地主小農經濟穩步成長,城市的商業經濟空前繁榮,市民文化的興起為傳統封建文化注入了新鮮血液。封建文化的發展雖已失去漢、唐的閎放風度,但轉化為在日愈縮小的精致境界中實現著從總體到細節的自我完善。相應地,園林的發展亦由盛年期而升華為富于創造進取精神的完全成熟的境地。

(5)成熟后期(公元1736~1911年)

即清中葉到清末,清代乾隆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的最后一個繁盛時代,表面的繁盛掩蓋著四伏的危機。道、咸以后,隨著西方帝國主義勢力入侵,封建社會盛極而衰,逐漸趨于解體,封建文化也愈來愈呈現衰頹的跡象。園林的發展,一方面繼承前一時期的成熟傳統而更趨于精致,表現了中國古典園林的輝煌成就;另一方面則暴露出某些衰頹的傾向,已多少喪失前一時期的積極、創新精神。

 

3試述中國江南文人園林的特質,剖析某一例(如退思園、拙政園、網師園、留園、瞻園、寄暢園等)配圖(平面示意圖等)說明。[華中農業大學2011年研]

答:文人園林是文人經營或者所有的園林,也泛指那些受到文人趣味浸潤而“文人化”的園林,萌芽于魏晉南北朝,興起于唐代。到宋代,它已占據士流園林的主導地位,同時還影響及于皇家園林和寺觀園林。其特點如下:

(1)文人園林,其規模一般都小而精,造園的手法從單純寫實到寫實和寫意相結合的過渡,園林與山水畫、山水詩文互相啟導,互相發展,是包含著老莊哲理、佛道精義、六朝風流、詩文趣味影響浸潤的結果,獲得了社會上的贊賞。

(2)文人官僚的士流園林所具有的清沁雅致格調,得以更進一步地提高、升華、更附著上一層文人的色彩,這便出現了“文人園”文人園林乃是士流園林之更側重于以賞心悅目而寄托理想、陶冶性情、表現隱逸者。

其風格特點是簡遠、疏朗、雅致、天然。

 

4簡述《園治》里“園說”在篇首提出的兩個規劃設計的原則及所包含的意思。[福建農林大學2012年研]

答:“園說”共四篇,論述園林規劃設計的具體內容和及其細節。在篇首,計成提出兩個規劃設計的原則:

(1)“景到隨機”,意思是園林造景要適應地址的地貌和地形特點,并盡量發揮它的長處、避開其短處。

(2)“雖由人作,宛自天開”包含兩層意思,①人工創造的山水環境必須給人一種仿佛天造地設的感覺;②建筑的配置必須服從于山水環境,不可喧賓奪主。

 

5簡述避暑山莊經過人工開辟湖泊和水系經過整理后地貌環境,具備的特點。[福建農林大學2012年研]

答:經過人工開辟湖泊和水系經整理后的地貌環境,具備著以下五個特點:

(1)有起伏的峰巒、幽靜的山谷,有平坦的原野,有火小溪流和湖泊羅列,幾乎包含了全部天然山水的構景要素。

(2)湖泊與平原南北縱深連成一片;山嶺則并列于西、北面,自南而北稍向東兜轉略成環抱之勢,坡度也相應由平緩而逐漸陡峭。

(3)獅子溝北岸的遠山層巒疊翠,武烈河東岸和山莊的南面一帶多奇峰異石,都能提供很好的借景條件。

(4)山區的大小山泉沿山峪匯聚入湖,武烈河水從平原北端導人園內再沿山麓流到湖中,連同湖區北端的熱河泉,是為湖區的三大水源。

(5)山嶺屏障于西北,擋住了冬天的寒風侵襲;又由于高峻的山峰、密茂的樹木,再加上湖泊水面的調劑,園內夏天的氣溫比殍德市區低些,確具冬暖夏涼的優越小氣候條件。

 

6簡述乾隆之所以繼圓明園諸園建成后又在翁山西湖興建清漪園的真正原因。[福建農林大學2012年研]

答:在清乾隆十四年(1749)以前,清廷已在香山、玉泉山及西苑先后修建了四座皇家園林,即暢春園、香山靜宜園、玉泉山靜明園、圓明園。這四座皇家園林都是從康熙皇帝時開始興建,此后又由雍正、乾隆皇帝陸續增修。乾隆九年(1744),圓明園完成了擴建工程,乾隆皇帝親自書寫一篇《圓明園后記》,將其夸耀為“天寶地靈之區,帝王游豫之地,無以逾此”,并且明白詔告天下:“后世子孫必不舍此而重費民力以創建苑囿。”但僅六年后,乾隆皇帝又開始興建清漪園。

建清漪園的原因是乾隆皇帝對已建成的四座皇家園林并不真正感到滿意。這四座皇家園林沒有一座是由乾隆皇帝親自創建的,這對于好大喜功且藝術修養很高的乾隆皇帝來說,確實是不可忍受的。

從造園角度來看,暢春園和圓明園雖然很好,但缺點是在平地上造園,雖然也有寬闊的水域和宏大的建筑群,但只是江南名園集錦式的展開,缺乏天然山水的基礎,并不具備真正的山林之美。香山靜宜園也只是一座山林風光園,缺少水域、水面。玉泉山靜明園內雖有著名的天下第一泉,山體也頗有特色,但玉泉山是南北走向,山前也沒有寬闊的水域。

另外,從已建成的四園來看,圓明園、暢春園已連為一片,但在玉泉山靜明園和圓明園之間還隔著原始地貌的甕山(萬壽山)和西湖。而甕山作為燕山余脈向平原過渡的最后一座小山丘,山體不高,卻是難得的東西走向,又西鄰玉泉山,并和遠處的西山相望,景色可以互借。甕山西南側有京西北郊最大的天然湖——西湖,自元明以來就已是西郊一處風景名勝,有神似杭州西湖的地貌環境;湖界在圓明園與靜明園之間,山水、景觀互為相連;而此時甕山、西湖仍是一片原始地貌,可完全按照設計者的意圖加以規劃建設,營造一座水域可媲美于杭州西湖,北面又有真山的皇家宮苑;建成之后,京西五園便可連成一片,在規模可以超過“百里為度”的秦漢宮苑。

乾隆皇帝經過精心策劃和完整的規劃,把清漪園設計成三山五園的景物構圖中心來建設。于是一座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包含平地園、山地園、山水園多種形式并存的皇家園林開始動工了。

 

7簡述艮岳的造園藝術成就。[昆明理工大學2012年研]

答:艮岳是宋朝著名的宮苑,由宋徽宗指導修建,于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興工,宣和四年(1122)竣工,初名萬歲山,后改名艮岳、壽岳,或連稱壽山艮岳,亦號華陽宮。1127年金人攻陷汴京后被拆毀。宋徽宗趙佶親自寫有《御制艮岳記》,艮為地處宮城東北隅之意。

其藝術成就有以下幾點:

(1)筑山

園林疊山構思奇特,精心經營。萬歲山居于整個假山山系的主位,西邊的萬松嶺為側嶺,南面的壽山居于山系的賓位,隔水體與萬歲山呼應。

筑山特點:主賓分明、遠近呼應,體現了山水畫論的“先立賓主之位,決定遠近之形”“主山始尊”的構圖規律。

(2)置石

經過優選的石料千姿百態,因此大量運用石料的單塊“特置”。

(3)理水

園內形成一套完整的水系,包羅了內陸天然水體的全部形態:河、湖、沼、溪、澗等。

(4)動植物珍奇豐富,且成為景題對象,使皇家園林平添詩情畫意。植物品種豐富,包括喬、灌、藤本、水生、草本、藥用、果樹等。

(5)建筑

園林建筑幾乎包羅了當時的全部建筑形式,建筑布局大部分從造景需要出發,充分發揮“點景”“引景”和“觀景”的作用。

(6)假托道教風格,創設多樣意境。

 

8何謂清代的“三山五園”?[西南林業大學2012年研]

答:“三山五園”是北京西郊一帶皇家行宮苑囿的總稱,始建于清朝康熙時期,興盛于乾隆時期,大多在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被損毀。“三山五園”中“三山”指的是香山、玉泉山和萬壽山,這三座山上分別有靜宜園、靜明園、清漪園,再加上東面的暢春園和圓明園,就是所謂的“五園”。

(1)香山靜宜園

靜宜園位于北京西北郊的香山。全園結構沿山坡而下,是一座完全的山地園,分為三部分,即內垣、外垣、別垣。內垣在東南部的半山坡的山麓地段,是主要景點和建筑薈萃之地,包括宮廷區和古剎香山寺、洪光寺兩座大型寺廟,其間散布著瓔珞巖等自然景觀。外垣是香山的高山區,面積廣闊,散布著十五處景點,大多為欣賞自然風光之最佳處和因景而構的小園林建筑。別垣是在靜宜園北部的一區,包括有昭廟和正凝堂兩組建筑。內垣的西北區黃櫨成片,每至深秋,層林盡染,觀西山紅葉成為靜宜園的重要景觀。

(2)玉泉山靜明園

靜明園位于北京市海淀區玉泉山小東門外頤和園昆明湖西。清康熙十九年(1680)建,初名澄心園,三十一年(1692)更名靜明園。乾隆年間大規模擴建,形成“靜明園十六景”,時為靜明園鼎盛時期。

(3)萬壽山清漪園

清漪園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園林,中國四大名園(另三座為承德避暑山莊、蘇州拙政園、蘇州留園)之一。位于北京市海淀區,利用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風景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某些設計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園,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宮御苑,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

(4)暢春園

暢春園,位于北京海淀區,圓明園南,北京大學西。原址是明朝明神宗的外祖父李偉修建的“清華園”。園內有前湖、后湖、挹海堂、清雅亭、聽水音、花聚亭等山水建筑。清代,利用清華園殘存的水脈山石,在其舊址上仿江南山水營建暢春園,作為在郊外避暑聽政的離宮。園林山水總體設計由宮廷畫師葉洮負責,聘請江南園匠張然疊山理水,同時整修萬泉河水系,將河水引入園中。為防止水患,還在園西面修建了西堤(今頤和園東堤)。

(5)圓明園

圓明園坐落在北京西郊,與頤和園毗鄰。圓明園始建于康熙46年(公元1707年),由圓明園、長春園、綺春園三園組成,為西洋兼中式皇家風格園林,是清朝三代帝王在150余年間創建的一座大型皇家宮苑,有“萬園之園”之稱,是中國古代修建時間最長,花費人力物力最多,景觀最為宏偉壯麗的皇家園林。圓明園繼承了中國3000多年的優秀造園傳統,既有宮廷建筑的雍容華貴,又有江南園林的委婉多姿,同時又汲取了歐式園林的精華,把不同風格的園林建筑融為一體,被法國作家雨果譽為“理想與藝術的典范”。

 

9秦漢時期著名的建筑宮苑有哪些?[西南林業大學2012年研]

答:秦始皇統一中國后,營造宮室,規模宏偉壯麗。這些宮室營建活動中也有園林建設如“引渭水為池,筑為蓬、瀛”。漢代,在囿的基礎上發展出新的園林形式—苑,其中分布著宮室建筑。苑中養百獸,供帝王射獵取樂,保存了囿的傳統。

秦漢時期較著名的宮苑主要有:秦朝有咸陽宮、阿房宮、蘭池宮等;漢朝有上林苑、建章宮、長樂宮、未央宮等。

(1)咸陽宮

咸陽宮是中國秦代宮殿,位于今陜西咸陽市東,當初秦都咸陽城的北部階地上。公元前350年秦孝公遷都咸陽,開始營建宮室,至遲到秦昭王時,咸陽宮已建成。在秦始皇統一六國過程中,該宮又經擴建。據記載,該宮“因北陵營殿”,為秦始皇執政“聽事”的所在。秦末項羽入咸陽,屠城縱火,咸陽宮夷為廢墟。

(2)上林苑

上林苑是古代漢族園林建筑,漢武帝劉徹于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在秦代的一個舊苑址上擴建而成的宮苑,規模宏偉,宮室眾多,有多種功能和游樂內容,今已無存。上林苑既有優美的自然景物,又有華美的宮室組群分布其中,是包羅多種多樣生活內容的園林總體,是秦漢時期漢族建筑宮苑的典型。建章宮位于其中,并挖有一太液池,池中筑蓬萊、方丈、瀛洲三座島,形成了中國古代皇家園林“一池三山”的模式。

(3)未央宮

未央宮,古代漢族宮殿建筑之精華,屬于西漢皇家宮殿,位于今陜西西安西北約3公里處,建于長安城西南角,為長安城地勢最高之處的龍首原上。西漢時位于西漢都城長安城的西南部,因在長樂宮之西,漢時稱西宮。為漢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在秦章臺基礎上修建。

 

10簡述清代皇家園林頤和園造園藝術特點。[浙江農林大學2012年研]

答:頤和園具有皇家園林特色:園中的古典建筑不僅將整個園林在空間上分割成3個景區,而且發揮了主體建筑的統馭作用,體現了實用性和藝術性并存的建筑之美;園中的山和水各自獨立成景,又相互依托,形成了天然的山水園。

(1)效法自然的布局

中國的造園藝術,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為最終和最高目的,從而達到“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審美旨趣。如頤和園后湖的風景,雖然是人工所造,但是宛如江南水鄉一樣。園中許多風景、林木,也力求達到宛如自然景色的效果。

(2)詩情畫意的構思

頤和園是充滿詩情畫意的園林藝術,前身是清漪園,取“頤養太和”之意。其特點如下:眾多的殿、堂、樓、閣、廊、榭、亭、橋點綴于一片湖光山色之中,建筑精美,各具特色,布局得宜。后山后湖,小橋流水,蒼林修竹,幽深恬靜、清新秀麗,另有一番江南景色。步入這座名園,恍如置身于畫卷之中,有“人在畫中游”之感。

(3)因地制宜的處理

頤和園園林布局的一個特點是以水取勝,廣闊的昆明湖水面,是園林布置極好的基礎。園周圍共有十三里,全園面積四千三百多畝(約三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僅占四分之一,在當時北京諸園中是水面最大的一個。設計者抓住了水面大這一特點,以水面為主來設計布置。主要建筑和風景點都面臨湖水,或是俯覽湖面。

(4)建筑為主的組景

萬壽山前山的建筑群是全園的精華,排云殿、佛香閣、智慧海等組成的中軸線兩側配以轉輪藏、五方閣、寶云閣,組成了一組依山而建,統率全園主景的佛教建筑群,并以西山群峰為借景,與園內山湖巧妙地融為一體,使景色層次分明、變化無窮。

(5)園中有園的手法

在頤和園仁壽殿北面的德和園頤樂殿,是帝后群臣觀劇之處。院中有大戲臺,分上中下三層,可同時演出。自德和園往北是景福閣、樂農軒。由此下山往東,因地形布置了一個精美的小園“諧趣園”,是仿照無錫的惠山園建造的,以一個水池為中心,四周環繞布置了涵遠堂、湛清軒、知春堂、矚新樓等建筑,更有小橋、亭榭、游廊曲檻等,自成一個園林格局。到這里似乎進入另一個園中,是一種“園中有園”的布局。

 

11簡述清代造園著作《一家言》作者、園林方面的主要內容和觀點。[浙江農林大學2012年研]

答:《一家言》全名《笠翁一家言文集》,又名《閑情偶寄》,作者李漁,字笠翁,錢塘人,生于明萬歷三十九年(1611年)。李漁是一位兼擅繪畫、詞曲、小說、戲劇、造園的多才多藝的文人,平生漫游四方、遍覽各地名園勝景,頗以自己能作為造園家而自豪。先后在江南、北京為人規劃設計園林多處,晚年定居北京,為自己營造“芥子園”。《一家言》共有九卷,其中八卷講述詞曲、戲劇、聲容、器玩。第四卷“居室部”是建筑和造園的理論,分為房舍、窗欄、墻壁、聯匾、山石五節。

李漁認為“幽齋磊石,原非得已;不能致身巖下與木石居,故以一卷代山、一勺代水,所謂無聊之極思也”,即人們不能經常置身于大自然之中,乃退而求其次,摹擬大自然而創為園林,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熔鑄、反映園主人或造園家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感受。因此,“主人雅而取工,則工且雅者至矣;主人俗而容拙,則拙而俗者來矣”。

在“房舍”一節中,李漁竭力反對墨守成規,抨擊“亭則法某人之制,榭則遵誰氏之規”,“立戶開窗,安廊置閣,事事皆仿名園,絲毫不謬”的做法,提倡勇于創新。

在“窗欄”一節中,指出開窗要“制體宜堅,取景在借”。借景之法乃“四面皆實,獨虛其中,而為便面之形”,這就是所謂“框景”的做法,李漁稱之為“尺幅窗”“無心畫”,并舉出他自己設計制作的數例。

“山石”一節尤多精辟的立論,李漁非常重視園林筑山,認為它“另是一種學問,另有一番智巧”。他主張疊山要“貴自然”,不可矯揉造作。此外,在“山石”一節中李漁還談到石壁、石洞、單塊特置等特殊手法,并從“貴自然”和“重經濟”的觀點出發,頗不以專門羅列奇峰異石為然。他推崇以質勝文,以少勝多,這都是宋以來文人園林的疊山傳統,與計成的看法也是一致的。

 

12著名園林史家周維權認為,中國古典園林的個性和共性可以概括為4個方面,請列舉之。[華南理工大學2013年研]

答:中國古典園林作為一個園林體系,與世界其他園林體系相比較,具有鮮明的個性,各個類型之間,有許多相同的共性,這些個性和共性可以概括為四個方面:

(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風景式園林一般以山水地貌作為構景要素,配以樹木植被作裝點而成。但中國古典園林不是簡單地利用和模仿這些構景要素的原始狀態,而是有意識的加以概括提升和濃縮,使其變為既有“靜觀”又有“動觀”的充滿詩情畫意的園林作品。

中國古典園林在人工理水方面遵循“雖由人作,宛自天開”,即使水面再小亦必曲折有致,并利用山石點綴岸、磯。稍大些的水面,可堆筑島、堤,架設橋梁,在有限的空間內盡量模仿天然水景之全貌,使園林造景上體現“一勺則江湖萬里”之立意。

(2)建筑美與自然美的融糅

中國古典園林在處理建筑和自然景觀方面有自己獨特的風格。無論建筑多寡,無論其性質、功能如何,都力求和山、水、植被有機組合在一起。突出彼此和諧、互補的積極一面,避免彼此相互對立、排斥的消極一面,使建筑美與自然美更好地融糅在一起。

(3)詩畫的情趣

中國的古典園林創作,往往不僅將前人的詩文、畫作中的一些境界、場景情趣熔鑄在園林設計創作之中,而且還借鑒文學藝術的章法、手筆讓整個規劃設計充盈著頗多類似文學藝術的結構,使得該園林作品從總體到局部都有著濃郁的詩話情趣。

(4)意境的含蘊

中國的古典園林藝術創作,將意境作為欣賞產品的一個重要美學范疇。不僅讓游人通過視覺感官感受到春天的姹紫嫣紅、桃紅柳綠;夏日的綠樹成蔭、碧天蓮葉;秋天的楓林如火、秋菊盎然;冬日的寒梅傲雪、銀裝素裹園林意景的信息。而且還讓游人借助于文學創作、神話傳說、歷史典故的感受欣賞整個和局部景觀。同時讓游人通過聽覺、嗅覺感受到諸如雨打芭蕉、流水叮咚、柳浪松濤、夏日荷香、丹桂飄香、鶯歌燕舞等鳥語花香的境界,從而引發游人的意境遐思。

 

13簡述書院園林和現代學校的異同?[華南理工大學2013年研]

答:古代書院與現代校園一樣,都是作為一種教育機構存在的,承擔著文化傳播的任務,學識的傳授是其宗旨。學識的傳播中應注重環境效應,因此都要構造出文化風格,以呼應自身的特點與專長,形成具有代表性的書院文化。

現代大學校園與古代書院雖同為教育機構,但是由于時代不同,決定了它們之間存在很多差異。

(1)規模上

現代大學校園無論是占地面積還是學校的師生人數,其規模都遠遠超過古代書院。

(2)理念上

兩者所處時代不同,人們的生活理念、認知感受和追求精神享受的程度均不一樣,在結合社會環境、人群情趣愛好,促進教育功能上都有很大的差異。

(3)園林環境

兩者的園林環境也不同,書院大多利用自然、樸素的園林環境,在很大程度上保持著原有的自然景觀和地面形態,這符合古代的傳統造園理念;而現代大學校園的園林建筑環境更具多樣性,甚至有些新建大學的園林建設受西方園林建設理念的影響,對自然的原型保留較少,人工痕跡較深。

(4)規劃上

古代書院園林布局一般有明確的中軸線,采用縱深多進的院落形式,有著較封閉的景觀系統,而現代大學校園的園林建設則多種多樣,分區比較明確。

 

14清代皇家園林的主要成就有哪些?[西南林業大學2013年研]

答:清代皇家園林的建設規模和藝術造詣都達到了歷史上的高峰境地,精湛的造園技藝,宏大的園林規模,使得“皇家氣派”得以更充分地凸顯出來,在繼承上代傳統的基礎上又有所發展和創新,其成就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獨具壯觀的總體規劃

完全在平地起造的人工山水園與利用天然山水而施以局部加工改造的天然山水園,由于建園基址的不同,相應地采取不同的總體規劃方式。

①人工山水園

大型人工山水園的橫向延展面極廣,但人工筑山不能太高峻;這種縱向起伏很小的尺度與橫向延展面極大尺度之間的不諧調,對風景式園林來說,會使園景過分空疏、散漫、平淡,為避免出現這樣的情況,園林的總體規劃乃運用化整為零、集零成整的方式:

園內創設一個或兩個比較開朗的大景區,其余大部分地段劃分為許多小的、景觀較幽閉的景區、景點;每個小景區、景點均自成單元,各具不同的景觀主題、不同的建筑形象,功能也不盡相同,既是大園林的有機組成部分,又相對獨立而自成完整小園林的格局。

②大型的天然山水園

清王朝以滿族入主中原,對自然山川林木感情很深,影響了對園林的看法,采用園林風景名勝區的規劃方式,對建園基址的原始地貌進行精心地加工改造,調整山水的比例、聯屬、嵌合的關系,突出地貌景觀的幽邃、開曠的穿插對比,保持并發揚山水植被所形成的自然生態環境的特征等。

(2)突出建筑形象的造景作用

清代皇帝在郊外園居的時間較長,需要增加園內建筑,匠師們利用園內建筑分量的加重,更有意識地突出建筑的形式美因素,建筑成為許多局部景域甚至全園的構圖中心。

建筑形象的造景作用,主要通過建筑個體和群體的外觀、群體的平面和空間組合顯示出來。因而清代皇家園林建筑也趨于多樣化,幾乎包羅了中國古典建筑的全部個體、群體的型式,某些形式還適應于特殊的造景需要而創為多種變體,如避暑山莊。

(3)全面引進江南園林的技藝

江南的私家園林發展到了明代和清初,已經是我國封建社會后期園林史上的一個高峰。因乾隆對江南園林的傾羨之情和占有欲望,促進了皇家造園之摹擬江南、效法江南的做法,將北方和南方、皇家與民間的造園藝術進行大融會,對江南園林的藝術和技術進行更全面、更廣泛的吸收。其引進江南造園技藝主要通過三方面來進行:引進江南園林的造園手法;再現江南園林的主題;仿建具體名園。

(4)復雜多樣的象征寓意

在古代,與皇帝有關的建筑經常和皇權至尊聯系起來,以此來鞏固皇權統治。雍、乾時期,統治者加強中央集權,皇家園林象征皇權至尊的作用更大,如圓明園后湖景區的九島環列象征“禹貢九州”,圓明園整體象征古代所理解的世界范圍。

皇家園林內大量建置寺、觀,尤以佛寺為多,寓意清王朝的滿族統治者以標榜崇弘佛法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園林內大量的佛寺跟當時朝廷為團結、籠絡信奉藏傳佛教的蒙藏民族的上層人士,以確保邊疆防務和多民族國家統一的政治目的有直接的關系。

 

15按照園林的平面布置形式,中國古典園林可以分為哪幾種類型?并各舉三個例子。[浙江農林大學2013年研]

答:按照園林的平面布置形式,中國古典園林可以分為規則式、自然式、混合式三種類型,其特點如下:

(1)規則式園林

規則式園林又稱整形式、建筑式、圖案式或幾何式園林。規則式園林的整個平面布局、立體造型及建筑、廣場、道路、水面、花草樹木都要求整齊對稱、呈幾何形狀。這一類園林,以建筑和建筑式空間布局做為園林風景表現的主要題材,如北京天安門廣場園林、南京中山陵園林、北京天壇公園等。

(2)自然式園林

自然式園林又稱為風景式、不規則式、山水派園林等。自然式園林效法自然、高于自然,以自然條件為主要布置原則。我國園林,從有歷史記載的周秦時代開始,從大型的帝皇苑囿到小型的私家園林,多以自然式山水園林為主,古典園林中以北京頤和園、“三海”園林、承德避暑山莊、蘇州拙政園、留園為代表。

(3)混合式園林

事實上,絕對的規則式園林和絕對的自然式園林是不多見的,不過是以規則式或自然式為主而已。園林中規則式布置與自然式布局的比例差不多的稱為混合式園林。混合式園林一般在建筑物群的附近采取規則式布置,而園林建筑群的園區則采用自然式布置,兩種形式是有機的結合,相互滲透、相互過渡。

如廣州烈士陵園,在園林規劃中,地形平坦的可規劃成規則式,地形起伏不平,丘陵、水面多的可規劃自然式,樹木少的可規則式,大面積園林,以自然式為宜,小面積以規則式較經濟。林蔭道、建筑廣場的街心花園等以規則式為宜,居民區、機關、工廠、體育館、大型建筑物前的綠地以混合式為宜。

 

16簡要說明園林置石中散置的布置要點。[浙江農林大學2013年研]

答:園林中置石,主要以觀賞為主,結合一些功能方面的作用,以山石為材料,作獨立性或附屬性的造景布置。主要表現山石的個體美或局部組合,而不具備完整的山形。置石一般體量小而分散,園林中容易實現,對單塊山石的要求較高,通常以配景出現,或作局部的主景,是特殊性的獨立景觀。

園林中置石的方法很多,如特置、對置、散置、群置等,散置即所謂的“攢三聚五,散漫理之,有常理而無定勢”的作法。常用奇數三、五、七、九、十一、十三來散置,最基本的單元是由三塊山石構成的,每一組都有一個“三”在內。

散置對石材的要求相對較低,但要組合得好。常用于園門兩側、廊間、粉墻前、竹林中、山坡上、小島上、草坪和花園邊緣或其中、路側、階邊、建筑物角隅、樹下、池中或與其他景物結合造景。

其布置特點在于有聚有散、有斷有續、主次分明、高低起伏、顧盼呼應、一脈既畢、余脈又起、層次豐富、比例合宜、以少勝多、以簡勝繁、小中見大。此外,散置布置時要注意石組的平面形式與立面變化。在處理兩塊或三塊石頭的平面組合時,應注意石組連線總不能平行或垂直于視線方向,三塊以上的石組排列不能呈等腰、等邊三角形和直線排列。立面組合要力求石塊組合多樣化,不要把石塊放置在同一高度,組合成同一形態或并排堆放,要賦予石塊自然特性的自由。

 

17簡述圓明園的營建過程。[浙江農林大學2013年研]

答:圓明園坐落于北京西北郊,與頤和園相鄰,由圓明園、長春園和萬春園組成,也叫圓明三園。圓明園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園林之一,面積五千二百余畝,一百五十余景,建筑面積達16萬平方米,有“萬園之園”之稱,清朝皇室每到盛夏時節會來這里理政,故圓明園也稱“夏宮”。

(1)圓明園始建于1709年(康熙48年),是康熙賜給尚未即位的雍正的園林。

(2)1722年雍正即位后,拓展原賜園,并在園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內閣、六部、軍機處儲值房,御以“避喧聽政”。擴建后的圓明園,占地面積達到3000畝左右,每個景區內,既有莊嚴宏偉的宮殿,也有使人感覺輕松靈巧的樓閣亭臺與回廊曲橋,假山、湖泊以及蜿蜒的河流點綴其中。在雍正朝時期,圓明園的格局基本完成。

(3)乾隆年間,圓明園進行了局部增建、改建,在東面新建了長春園,在東南鄰并入了萬春園,圓明三園的格局基本形成。

(4)嘉慶年間,綺春園進行了修繕和拓建,成為主要園居場所之一。

(5)道光年間,國力日衰,財力不足,道光皇帝寧愿撤萬壽、香山、玉泉“三山”的陳設,罷熱河避暑與木蘭圍獵,但仍對圓明三園有所改建。

 

18簡述隋唐園林的主要成就。[浙江農林大學2013年研]

答:隋唐園林在魏晉南北朝所奠定的風景式園林藝術的基礎上,隨著封建經濟、政治和文化的進一步發展而臻于全盛的局面。現將全盛時期造園活動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大致概括為以下六方面:

(1)皇家園林的“皇家氣派”已完全形成。

①“皇家氣派”作為皇家園林所獨具的特征,主要表現為園林規模的宏大,反映在園林總體的布置和局部的設計處理上面。

②“皇家氣派”是皇家園林內容、功能和藝術形象的綜合,給人一種整體的審美感受。它的形成,標志著以皇權為核心的集權政治進一步鞏固和封建經濟、文化的空前繁榮。

③皇家園林在隋唐三大園林類型中的地位,比魏晉南北朝時期更為重要,出現了像西苑、華清宮、九成宮等這樣一些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作品。

④就園林的性質而言,已經形成大內御苑、行宮御苑、離宮御苑三個類別及其類別特征。

(2)私家園林的藝術性較之上代有所升華,著意于刻畫園林景物的典型性格及局部的細致處理。

①開始詩、畫互滲的自覺追求,把詩、畫情趣賦予園林山水景物,以詩入園、因畫成景已見端倪。

②以山水景物誘發游賞者的聯想活動、意境的塑造已處于朦朧狀態。

③“中隱”思想以及官僚階層的壯大和官僚政治的成熟推動了士流園林的發展。

④文人參與造園活動,把士流園林推向文人化的境地,促成了文人造林的興起。

(3)寺觀園林的普及是宗教世俗化的結果,促進了宗教和宗教建筑的進一步世俗化。

①城市寺觀具有城市公共交往中心的作用,寺觀園林發揮了城市公共園林的職能。

②郊野寺觀的園林(包括獨立建置的小園、庭園綠化和外圍的園林化環境)把寺觀轉化為兼有點綴風景的手段,促進原始型旅游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郊野的生態環境。

③宗教建設與風景建設在更高層次上相結合,促成了風景名勝區和“園林寺觀”的發展。

(4)公共園林更多地見于文獻記載。

①重視城市的綠化建設,豐富了城市總體的天際線,增益了城市綠化效果。

②長安的綠化不僅局限于城區,還以城區為中心,向四面輻射,形成了近郊、遠郊乃至關中平原的綠色景觀大環境的烘托。

③長安的綠化建設情況經傳播影響及于國外。

(5)風景式園林創作技巧和手法跨入了一個新境界。

①造園用石的美學價值得到充分肯定,園林中的“置石”比較普遍,“假山”一詞開始用作園林筑山的稱謂。

②園林的理水,除依靠地下泉眼而得水外,更注意從外面的河渠引來活水。

③園林植物題材更為多樣化。

④園林建筑從極華麗的殿堂樓閣到極樸素的茅舍草堂,它們的個體形象和群體布局均豐富多樣而不拘一格。

(6)山水畫、山水詩文、山水園林三個藝術門類已有互相滲透的跡象。

①中國古典園林的第三個特點詩畫的情趣開始形成。

②第四個特點意境的含蘊處在朦朧的狀態。

③隋唐園林作為一個完整的園林體系已經成型,并在世界嶄露頭角,影響及于亞洲漢文化圈內的廣大地域。

 

19簡述秦漢園林在中國園林史中的意義。[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4年研]

答:秦漢是我國園林建設的第一個高峰,此時的園林風格被稱為宮苑建筑園林,以建筑為主體,結合城市規劃,把自然山水納入到帝都整體宏偉藍圖之中。以自然山水為背景的離宮別苑在園林面積上占有主導地位,不斷到各地名山封禪就是尊地的表現。在皇城中營造人間天堂,傾全國之力,率將士之功以營宮室、筑林泉成為這一時期的建設特征。

(1)秦漢園林概況

①初期基本上為皇帝、王侯、富豪所專有,建筑宏偉壯觀,裝飾宏放,空前絕后。園林總布局模擬天上星宿圖案,并由簡單模仿發展為自覺對應;苑囿的形制較自然,無定規,無拘束,能因山就水,隨遇而作。祈求長生成仙的意識在宮苑中時有反映。

②西漢中期以后受文士影響,園中布景、題名已出現詩情畫意。

③東漢后期,皇家苑囿由崇尚建筑逐漸推崇山水林木,園林建筑亦趨向小型化,文人宅園初見端倪,隱士和隱逸思想開始對園林發生影響。

(2)秦漢時期的造園特點

①不具備古典園林全部類型,皇家園林氣勢恢宏。“宮殿與園苑相結合”是我國古代皇家園林的傳統。“苑中有苑”代表西漢上林苑;宮中有苑,苑中有宮。

②漢代建筑技術求形、求奇。

③私家園林初見端倪,小范圍內參觀。

④造園功能受神仙思想影響,由建筑空間轉換為自然空間。

⑤寫實的東西較多。

 

20簡述宋代文人園林的興盛及風格特點。[浙江農林大學2014年研]

答:文人園林萌芽于魏晉南北朝,興起于唐代,到宋代,已占據士流園林的主導地位,同時還影響及于皇家園林和寺觀園林。宋代文人園林的風格,較之唐代已經更為成熟,風格的表現也更為明顯。

(1)文人園林的繁榮背景

宋代文人園林是對唐代文人園林的傳承和發展。

①首先與科舉制度有關

②與社會文化背景有關,例如“文人畫”的興起與繁榮,導致了文人園林的進一步發展。

(2)文人園林的風格特征

宋代文人園林的風格特征:簡遠、疏朗、雅致、天然。

①簡遠

景象簡約而深遠,不是單調、簡單,而是以少勝多,以一當十。主要創造一種意境,除視覺景象的簡約而留有余韻之外,還借助于景物題署的“詩化”來獲取意外之旨。

②疏朗

園內景物的數量不求多,因而園林的整體性強、不流于瑣碎。

③雅致

文人士流園林追求高蹈、雅趣,并把這種志趣寄托于園林中的山水花木,并通過它們的擬人化而表現出來。

④天然

天然表現為兩方面:力求園林本身與外部自然環境的契合;園林內部的成景以植物為主要內容。

 

21李漁《一家言》中,“尺幅窗,無心畫”的做法是什么?舉例說明。[華南農業大學2015年研]

答:李漁的《一家言》共有九卷,其中八卷講述詞曲、戲劇、聲容、器玩。第四卷“居室部”是建筑和造園的理論,分為房舍、窗欄、墻壁、聯匾、山石五節。

園林中墻、窗藝術是古典園林藝術中尤為點睛的一筆,發揮著不可或缺的藝術作用。窗為園之眼,景為境中情。“尺幅窗,無心畫”是指各種門、窗、洞對植物起到框景、夾景的作用。

在“窗欄”一節中,李漁指出開窗要“制體宜堅,取景在借”。借景之法乃“四面皆實,獨虛其中,而為便面之形”,即所謂“框景”的做法,李漁稱之為“尺幅窗”“無心畫”,并舉出他自己設計制作的數例。如用老梅干加上剪采花作為窗心便可制成“梅窗”,或借庭院樹石以為窗心。框景可收到以小觀大的效果,“見其物小而蘊大,有須彌芥子之義,盡日坐觀,不忍合牖”,又可游觀而移步換景,這在江南園林中乃是最常見的。

 

22《園冶》中,關于水榭的描述:“榭也,籍也……”翻譯這段話,并說明成書作者,朝代。舉例說明水榭的選址,體型,方向。[華南農業大學2015年研]

答:《園冶》,中國古代造園專著,也是中國第一本園林藝術理論的專著。明末造園家計成著,崇禎四年(公元1631年)成稿,崇禎七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