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試讀

版權使用警告:本內容由圣才電子書提供,付費購買閱讀后,僅供個人或單位內部學習、參考,不能作為商業用途使用

文檔簡介

第一部分考研真題精選

一、名詞解釋

1凱文·林奇“城市意象”五種要素[山東建筑大學2014年研]

答:凱文·林奇“城市意象”五要素是指道路、邊界、區域、節點、標志物,出自美國著名建筑學家凱文·林奇的代表作《城市意象》,書中重點講述了城市的面貌,充分展示出城市的重要性和可變性。《城市意象》強調城市的景觀是人們可見、可憶、可喜的源泉,賦予城市視覺形態一種特殊而新穎的設計理念。《城市意象》認為城市如同建筑,是一種空間結構,只是尺度更巨大,需要用更長的時間過程去感知,城市設計是一種時間的藝術,對于不同條件、不同人群,城市設計的規律有可能被倒置、打斷、甚至是徹底廢棄。

 

2形式美法則[山東建筑大學2014年研]

答:形式美法則是指人類在創造美的形式、美的過程中對美的形式規律的經驗總結和抽象概括,主要包括對稱均衡、單純齊一、調和對比、比例、節奏韻律和多樣統一。形式美的構成因素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構成形式美的感性質料,一部分是構成形式美的感性質料之間的組合規律。研究、探索形式美的法則,能夠培養人們對形式美的敏感,指導人們更好地去創造美的事物。掌握形式美的法則,能夠使人們更自覺地運用形式美的法則表現美的內容,達到美的形式與美的內容高度統一。

 

3文丘里[哈爾濱工業大學2013年、2012年研]

答:羅伯特·文丘里是世界著名的建筑師,曾于1991年榮獲普立茲克建筑獎。他強調要將建筑學中的復雜性和矛盾性深刻的描繪出來,提倡在盛大的背景下將聯系和同化合為一體,使建筑以一種和諧的方式與當地的環境相得益彰。他喜歡將簡單而有美麗雕花的格式合并在一起,將諷刺和喜劇寓于全面設計規劃圖中,常以國際風格和流行藝術為指導。羅伯特·文丘里的代表性建筑物有賓夕法尼亞州Chestnut·Hill區文丘里住宅、哈佛大學紀念堂等。

 

4后現代主義[大連理工大學2013年研]

答:后現代主義是指20世紀60年代后期開始,由部分建筑師和理論家以一系列批判現代建筑派的理論與實踐而推動形成的建筑思潮,又稱后現代古典主義、后現代形式主義,美國是形成這股思潮的中心。后現代主義采用各種歷史建筑元素、運用諷喻手法的折衷風格,在西方建筑界引起廣泛關注,其代表人物有文丘里、P·約翰遜、斯特恩等。

 

5解構主義[大連理工大學2013年研]

答:解構主義是指20世紀80年代后期,西方建筑舞臺上出現的一個具有廣泛批判精神和大膽創新意識的建筑思潮,迅速成為建筑界關注的新焦點。解構主義不僅質疑現代建筑,還對現代主義之后的思潮和傾向都持批評態度,并試圖建立起關于建筑存在方式的全新思考。解構主義思潮的名稱來源有二:①來自法國哲學家J·德里達為代表的解構主義哲學;②來自20世紀20年代俄國的先鋒派構成主義。解構主義的代表人物有屈米、艾森曼、R·庫哈斯等。

 

6草原式住宅[大連理工大學2013年研]

答:草原式住宅是美國著名建筑師弗蘭克·勞埃德·賴特于1900年前后設計的一系列住宅,大多坐落在郊外平坦的草地上,周圍是樹林,用地寬闊,環境優美。草原式住宅追求表里一致,建筑外形盡量反映出內部空間關系,注意建筑自身比例與材料的運用,力圖擺脫折衷主義的常套,建筑以磚木結構為主,盡量表現材料的自然本色,重點裝飾部分的花紋大多是圖案化的植物圖形或由直線組成的幾何圖形。草原式住宅既具有美國建筑的傳統風格,又突破傳統建筑的封閉性,適合于美國中西部草原地帶。

 

7現代主義建筑[北京大學2012年研]

答:現代主義建筑又稱國際式建筑,是指20世紀20年代形成的建筑形式,于五六十年代成為影響世界的建筑風格。現代主義建筑主要以貝倫斯、格羅庇烏斯、柯布西埃等人設計的為代表,其特點有:①普遍使用鋼筋混凝土、玻璃等新的建筑結構和建筑材料;②新建筑樣式以實用、經濟為考量,相關學科得到發展;③注重效率和科學性,趨向系統化、標準化;④裝飾因素被排除在外。

 

8鄰里單位[北京大學2012年研]

答:鄰里單位是美國社會學家佩里在1929年提出的建筑理論,是指城市中一個相對完備的居住地區,這一理論包括六個要點:①根據學校確定鄰里的規模;②過境交通大道布置在四周形成邊界;③鄰里公共空間;④鄰里中央位置布置公共設施;⑤交通樞紐地帶集中布置鄰里商業服務;⑥不與外部銜接的內部道路系統。該理論的目是要在汽車交通開始發達的條件下,創造一個適合于居民生活的、舒適安全的和設施完善的居住社區環境。鄰里單位于20世紀20年代流行于歐美各國,對歐美各國的居住區規劃影響較大,在當前國內外城市規劃中仍被廣泛應用。

 

9新城市主義[北京大學2012年研]

答:新城市主義是20世紀90年代初針對郊區無序蔓延帶來的城市問題而形成的一個新的城市規劃及設計理論,又稱新都市主義。該理論主張借鑒二戰前美國小城鎮和城鎮規劃的優秀傳統,提倡創造和重建豐富多樣的、適于步行的、緊湊的、混合使用的社區,對建筑環境進行重新整合,形成完善的都市、城鎮、鄉村和鄰里單元。其內容主要有:①傳統鄰里社區發展理論;②公共交通主導型開發理論。1993年在美國亞歷山大里亞召開的第一屆新城市主義大會標志著新城市主義運動的正式確立和理論體系的成熟,其核心人物是彼得·卡爾索普。

 

10城市意象[北京大學2012年研]

答:《城市意象》是美國著名建筑學家凱文·林奇的代表作,書中重點講述城市的面貌,結合城市五要素(道路、邊界、區域、節點、標志物)充分展示出城市的重要性和可變性,它強調城市的景觀是人們可見、可憶、可喜的源泉,賦予城市視覺形態一種特殊而新穎的設計理念,它認為城市如同建筑,是一種空間結構,只是尺度更巨大,需要用更長的時間過程去感知,城市設計是一種時間的藝術,對于不同條件、不同人群,城市設計的規律有可能被倒置、打斷、甚至是徹底廢棄。

 

11新陳代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