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9年高考古詩詞鑒賞真題及答案解析(7套)【楊順國】2019年高考古詩詞鑒賞真題及答案解析(7套)1.(2019?全國卷Ⅰ)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小題。野歌李賀鴉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銜蘆鴻。麻衣黑肥沖北風,帶酒日晚歌田中。男兒屈窮心不窮,枯榮不等嗔天公。寒風又變為春柳,條條看即煙濛濛。(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彎弓射鴻,麻衣沖鋒、飲酒高歌都是詩人排解心頭苦悶與抑郁的方式。B.詩人雖不得不接受生活貧窮的命運,但意志并未消沉,氣概仍然豪邁。C.詩中形容春柳的方式與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相同,較為常見。D.本詩前半描寫場景,后半感事抒懷,描寫與抒情緊密關聯,脈絡清晰。(2)詩中最后兩句有何含意?請簡要分析。【答案】(1)B(2)詩人表達了雖感嘆不遇于時,但不甘沉淪的樂觀,自勉之情,意味著寒風終將過去,春風將拂綠枯柳,柳條輕煙般搖曳多姿。【解析】(1)將“生活貧窮”改為“身受壓抑遭遇理想困窘”,更準確地表達了詩人的心境。詩人身處壓抑和陰森的社會環境,面對炎涼的世風、冷漠的人情,但依然肥衣沖風、飲酒高歌,表現出沉郁憤激的情感和慷慨豪邁的氣概。因此,B項符合題意。這道題考查對詩歌內容的整體理解能力。《野歌》是唐代詩人李賀創作的一首詩,前四句緊扣詩題敘事,后四句詩人脫口抒懷,表達了詩人“屈窮心不窮”的高遠志向,寄托了詩人對未來的熱情向往。全詩以寫景收結,寓議論、抒情于景物描寫之中,意境深遠,脈絡清晰,音節瀏亮,基調昂揚,充滿了激情。在詩人心目中,嚴冬過后終將是生機盎然的春天:“寒風又變為春柳,條條看即煙蒙蒙。”他能夠樂觀自信地在困境中唱出“天眼何時開,古劍庸一吼”(《贈陳商》)的詩句,迸發出施展抱負、實現理想的呼聲。正因為詩人對光明未來充滿信心,因此他在遭讒落第回到家鄉的同年秋天(元和三年九、十月間)再次來到洛陽尋求政治出路,冬天西去長安求仕,第二年(元和四年,公元809年)的春天謀取了奉禮郎一職,當上了從九品上的小京官,終于開始了他并不適意的政治生涯。詩人表達了雖感嘆不遇于時,但不甘沉淪的樂觀,自勉之情,意味著寒風終將過去,春風將拂綠枯柳,柳條輕煙般搖曳多姿。【點評】今年高考古詩詞鑒賞題以整體理解為主,需要考生對整首詩的意境、脈絡、表達方式等方面進行深入思考和理解。同時,考生還需要注意對詩句中的具體詞匯和表達方式的理解,以確保答案的準確性。李賀的《野歌》描述了一個獵人在田野中用山桑木制成的弓射出鴉翎羽箭,仰天射落銜蘆鴻的壯舉。他穿著黑色粗麻布衣服,燒烤獵獲物,飲酒高歌,直到黃昏來臨。盡管他身受困窘,但他的心志不可沉淪。他憤怒地問天公為什么要安排有枯有榮這樣不公平的命運。但他相信寒冬終將過去,和煦春風即將到來。他期待著嫩綠的柳條搖曳多姿,就像輕煙籠罩一般。詩中的“弓”和“箭”喻指詩人的文學才華,他要仰望的天街是京都,他要射落的“鴻”是要折桂中舉。詩人以形象化的比喻描繪出自己的理想宏愿。但他遭遇了舉子的誹謗和攻擊,無緣中舉,只能懊惱地回到家鄉。詩中的第三、第四句“麻衣黑肥沖北風,帶酒日晚歌田中”是詩人在現實與理想的極度矛盾下排解心中郁結的苦悶與悲憤的方式。詩人遭到讒言落第,仕途受阻,自然會感到沮喪、懊惱、悲愴,產生不遇之感,有憤懣要發泄。但是,他內心依然充滿著入仕的銳氣,期望沖破困境,尋求光明未來。因此,他很快從頹唐中振作起來,以肥衣沖風、帶酒晚歌的灑脫方式表達對嫉妒、誹謗自己的可惡小人和聽信讒言、草率取士的禮部考官的極大憤慨。中舉的期望值越高,落第的打擊會越大,理想與現實的巨大反差促成的憤慨也就越強烈。詩人的灑脫方式正是內心強烈憤慨的自然渲泄。值得注意的是,“黑”與“北”二字隱約給了詩人一種環境過于壓抑和陰森的感覺,“北”風讓詩人敏感于世風的炎涼,人情的冷漠。置身于如此壓抑和陰森的社會環境,面對如此炎涼的世風、冷漠的人情,詩人依然肥衣沖風、飲酒高歌,其感情何其沉郁憤激,其氣概何其慷慨豪邁!這種開懷暢飲、長時間縱情高歌的豪放、灑脫方式,形象宛然立于眼前。詩中的第五、第六句“男兒屈窮心不窮,枯榮不等嗔天公”是詩人不甘沉淪的自勉。盡管自己落第與別人折桂的不同遭遇(“枯榮不等”)令人沮喪、懊惱,造成這種不公平命運的禮部考官(“天公”)理當受到責怪,然而詩人相信總有一天會“雄雞一聲天下白”,“少年心事當挐云”。在他心目中,嚴冬過后終將是生機盎然的春天:“寒風又變為春柳,條條看即煙蒙蒙。”他能夠樂觀自信地在困境中唱出“天眼何時開,古劍庸一吼”的詩句,迸發出施展抱負、實現理想的呼聲。正因為詩人對光明未來充滿信心,因此他在遭讒落第回到家鄉的同年秋天再次來到洛陽尋求政治出路,冬天西去長安求仕,第二年的春天謀取了奉禮郎一職,當上了從九品上的小京官,終于開始了他并不適意的政治生涯。這首宋詞《題醉中所作草書卷后》以扣題敘事的方式展現了詩人陸游的豪情壯志。詩中描繪了詩人用筆刀槊和墨汁磨硯臺的過程,將自己比作戰場上的戰士,氣吞山河,勢不可擋。同時,詩人也表達了自己的不甘心態,因為他的殺敵報國的志向無法實現。然而,詩人并沒有沉淪,而是用書法創作來抒發內心的郁悶。詩歌中的“酒”則起到醞釀情緒,積蓄氣勢和表現勝利的作用。整首詩表現出詩人豪放、灑脫的形象,以及積極用世、奮發有為之志,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胸中自有軍事謀略,想要試煉一番卻沒有門路,空懷豪情。草書如同行軍打仗,書寫前喝酒,好似軍中的旗鼓以壯聲威,手中的筆好似戰士的刀槍,其氣勢如同銀河從天上傾瀉而下。以端溪出產的硯臺磨墨,在燭光的照耀下,下筆縱橫如飛。瞬間就完成草書,又端杯飲酒,就像打了一場勝仗,消除國難,恢復了太平,感覺酣暢淋漓。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渴望為國效力的愿望,但卻無門可入。他通過草書藝術來抒發自己的情感。草書的氣勢如同戰場上的壯聲威,筆就像刀槍一樣,勾勒出縱橫交錯的圖案。這種草書的完成讓詩人感到像打了一場勝仗一樣的酣暢淋漓,消除了國難,恢復了太平。在這首詩中,詩人表達了自己想要為國家建功立業的愿望。他想象著像漢朝時在五原塞出兵討伐匈奴那樣北伐金人的場景,軍隊整肅,只聽到揚鞭催馬的聲音。首句表達了詩人的無奈和失落,令讀者也感同身受。但他并沒有放棄,而是通過草書藝術來抒發自己的情感。“酒為旗鼓筆刀槊,勢從天落銀河傾”,這句話表達了草書的氣勢如同戰場上的壯聲威,筆就像刀槍一樣,勾勒出縱橫交錯的圖案。勇士以逼人的氣吞萬里的聲勢向敵人沖鋒的情景在這里重現了。“端溪石池濃作墨,燭光相射飛縱橫”,這句話表達了草書的完成就像戰斗中的拼殺,展現了李白《草書歌行》中“左盤右蹙如驚電,狀同楚漢相攻戰圩”的意境。勇士揮刀殺敵,縱橫馳騁,所向披靡的情景在這里重現了。“須臾收卷復把酒,如見萬里煙塵清’’,這句話表達了凱旋歸來,設宴慶功的場面。須臾收卷之神速,舉酒復飲之愜意,瞬間勝利之迅疾,狼煙盡掃之自豪。勇士橫掃千軍,敵人不堪一擊,如鳥獸潰散的情景在這里重現了。“何時夜出五原塞,不聞人語聞鞭聲。”這句話表達了詩人渴望參加收復國土戰斗的迫切心情。給人展示了一幅夜襲敵營的生動畫面,而詩人縱馬疾馳、英勇矯健的身影也躍然在目。這首詩通過草書藝術抒發了詩人的愛國情懷和對建功立業的渴望。草書的氣勢如同戰場上的壯聲威,勾勒出縱橫交錯的圖案。詩人想象著像漢朝時在五原塞出兵討伐匈奴那樣北伐金人的場景,軍隊整肅,只聽到揚鞭催馬的聲音。在詩人的心目中,大丈夫就應該敢做敢為,殺敵報國,并認為敵人的氣數也應當快盡了。詩人之所以能夠用草書寄托自己的情感并寫出那樣豪邁動人的作品,是因為他懷有出奇制勝的智謀,懷抱為國建功立業的壯志,堅定信念要恢復中原,急需“夜出五原塞”北伐金人,總之他內心充滿了愛國熱血。因此,欣賞這首詩時,必須聯系前后的詩句,緊緊把握其愛國主旋律。這首唐詩《精衛詞》是王建所作,通過提問的方式開啟全篇,表達了對精衛辛勞填海的動機的困惑。第三、四句設想了如果海水枯干,海中的魚龍也會陷入困境。第五至第八句著重描寫了精衛填海的艱辛,不僅奔波勞碌而且遍體鱗傷。整首詩語言質樸無華,平實易懂,與白居易的《觀刈麥》相似。關于最后兩句,有兩種解讀。一種解讀認為這是精衛堅忍不拔、前赴后繼奮斗精神的自我抒發,意為即使自己在有生之年不能完成移山填海的事業,也希望子孫后代能夠繼承遺志,填海不止。另一種解讀認為這是作者對精衛的同情與崇敬之情的表達,意為移山填海的事業尚未完成,我愿犧牲生命來幫助精衛,以自己的生命來換精衛的生命。滿江紅:送李正之提刑入蜀宋代辛棄疾所作的《滿江紅:送李正之提刑入蜀》是一首送別詞。詞的開頭四句寫了李正之的行程,以及作者自己的多病和離愁,表現出蹉跎失志的惆悵。接下來,作者借用了諸葛亮上表出師和司法相如所《喻巴蜀檄》的典故,勉勵友人報國立功。最后,詞的結尾兩句表達了對友誼的珍惜與贊美,懷念過去與李正之雪中賞梅的情景。(1)選D。詞的結尾兩句表達了對友誼的珍惜與贊美,懷念過去與李正之雪中賞梅的情景。其他選項表述不準確。(2)選A。詞中“東北看驚諸葛表”借用了諸葛亮上表出師的典故,勉勵友人報國立功。其他選項表述不準確。(3)該評論指出了這首詞的特點:在激昂的氛圍中,卻有許多柔和的表達。例如,詞中“兒女淚,君休滴”這句話中的“君休滴”表現出作者的感情,但是用詞卻很溫和。同時,詞中也有很多表現出豪邁、激情的詞句,如“蜀道登天”,“赤壁磯頭千古浪”。這種和緩與激昂的結合,正是辛棄疾詞的一個特色。秉耒歡時務,解顏勸農人。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雖未量歲功,既事多所欣。耕種有時息,行者無問津。日入相與歸,壺漿勞近鄰。長吟掩柴門,聊為隴畝民。(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A.詩人崇尚孔子,但他意識到“憂道不憂貧”難以踐行,因此選擇躬耕田園,這體現了他對孔子人生選擇的否定。B.詩人親自參與田間勞作,不僅快樂地拿起農具耕種,還面帶笑容鼓勵農人們積極從事勞動。C.“雖未量歲功,即事多所欣”,意思是說不必斤斤計較收成如何,快樂在于耕耘的過程中。D.這首詩融合了說理、敘事、寫景、抒情等多種元素,意境清淡悠遠,語言平實自然,表現力強。(2)“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3)“長吟掩柴門,聊為隴畝民”表達了哪些情感?【答案】(1)A(2)這句話描繪了一幅平曠的田野,遠處吹來微風,輕拂著茁壯的禾苗,長勢良好的禾苗散發出生機勃勃的氣息。(3)這句話表達了詩人躬耕田園、隱居避世的寧靜淡泊情感,以及他對附近的農民產生的親近感。【解析】(1)A選項中的“否定”一詞不準確。詩人并沒有否定孔子的人生選擇,而是更喜歡這種“耕種有時息,行者無問津”的農耕生活。陶淵明想成為長沮、桀溺那樣的隱士。他的內心有掙扎,有焦慮,本想有所作為,但世界卻使他望而卻步。所以,選A。(2)此題考查學生的想象和表達能力,要求學生抓住“平疇”“遠風”“良苗”“懷新”等關鍵詞,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畫面。描述時要忠實于原詩,同時也要運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言要力求優美。(3)此題考查學生對詩歌主旨和作者情感態度的理解。詩歌對田園生活的細致描繪,“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雖未量歲功,既事多所欣。”“日入相與歸,壺漿勞近鄰。”可以看出詩人躬耕田園、隱居避世的寧靜淡泊情感,但是“行者無問津”“長吟掩柴門,聊為隴畝民。”又可以看出詩人濟世與隱居相矛盾的復雜情感。【點評】此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和對詩歌語言的把握,是一道綜合性考題,需要學生結合陶淵明的生平和思想理解把握。難度適中,考查了學生的鑒賞詩歌閱讀能力。(1)第一聯“別離已久猶為郡,閑向春風倒酒瓶”表現出劉禹錫“閑”的狀態,即不忙于官場,喜歡自由自在地倒酒賞春。原因可能是因為他長期得不到升遷,懷才不遇,因此不想在官場上過多浪費時間,而是更愿意去欣賞自然山水,享受人生。(2)尾聯表達了作者對劉禹錫的欽佩、同情和知音之許。作者欽佩劉禹錫的詩歌藝術,認為他的詩歌表達了深刻的情感和思想;同時也同情他目前的境況,認為他的才華應該得到更好的發揮和認可;作者也表達了自己能夠感知劉禹錫內心情感的知音之許。【解析】這道題考查對詩歌意境和情感的理解能力,需要學生通過理解詩歌中的詞語、意象和表達方式,抓住詩歌的情感和主旨。同時,學生還需要對作者和時代背景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電視設備智能生物藥品產業國際企業社會責任與道德規范技術考核試卷
- 物業管理法律咨詢考核試卷
- 染整企業生產安全與事故預防考核試卷
- 海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與優化考核試卷
- 皮鞋生產中的節能減排措施考核試卷
- 激光加工技術在機電組件制造中的應用考核試卷
- 烏魯木齊職業大學《影視非線性編輯與合成》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江南影視藝術職業學院《中央銀行學英》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吉林農業科技學院《泵與泵站》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上海思博職業技術學院《膠東紅色文化概論》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絞車工考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度“基層法治建設年”活動實施方案
- 2025年升降機司機作業證理論考試筆試試題(200題)附答案
- 一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2024版)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第13課 我們小點兒聲
- 2025年網絡安全培訓考試題庫(網絡安全專題)實戰試題
- 行政管理本科畢業論文-地方政府智慧政府建設問題與對策研究-以G市為例
- 血液科疾病常見癥狀護理
- 衛星星座設計與組網策略-全面剖析
- 基于AI的網絡安全威脅分析-全面剖析
- (一模)2025年3月濟南市2025屆高三模擬考試英語試卷(含答案)
- 湖南省2025屆高三九校聯盟第二次聯考英語試卷(含答案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