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課 近代西方民族國家與國際法的發展 課件高二歷史 統編版選擇性必修1_第1頁
第12課 近代西方民族國家與國際法的發展 課件高二歷史 統編版選擇性必修1_第2頁
第12課 近代西方民族國家與國際法的發展 課件高二歷史 統編版選擇性必修1_第3頁
第12課 近代西方民族國家與國際法的發展 課件高二歷史 統編版選擇性必修1_第4頁
第12課 近代西方民族國家與國際法的發展 課件高二歷史 統編版選擇性必修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2課

近代西方民族國家與國際法的發展

NationStateandInternationalLaw課程標準:了解近代西方民族國家的形成情況,以及國際法的發展。民族國家是指近代以來通過資產階級革命或民族獨立運動建立起來的、以一個或幾個民族為國民主體的國家,其成員效忠的對象是有共同認同感的“同胞”及其共同形成的體制。【時空史觀】2專制王權國家中古封建國家近代民族國家16世紀《戰爭與和平法》維也納體系《威斯特伐利亞條約》國聯《聯合國憲章》非戰公約二戰后國際法發展國際法院162516481815192019281945194617世紀近代國際法形成,近代外交制度建立16-19世紀,西方從專制王權國家發展為民族國家維也納體系推動外交制度發展1917十月革命開辟國際法新階段二戰后,民族解放運動,大批新興民族國家獨立316-19世紀,西方國家從專制王權國家發展為民族國家專制王權國家(主權在君)分裂割據新興資產階級與王權結盟,尋求統一擁戴國王專制王權阻礙資本主義發展拋棄國王資產階級革命民族國家(主權在民)以上圖示反映了是什么原因推動民族國家產生?歐洲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運用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的原理闡述近代民族國家的形成的原因?資產階級開始興起,反對教會和貴族的特權,要求分享政治權利近代民族國家的形成是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唯物史觀為什么會從擁戴國王到拋棄國王?【思維火花】一位意大利愛國者在1814年寫道:“沒有人比我更意識到我們應該向拿破侖表示感激,沒有人比我更懂得濕潤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復生氣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國人鮮血的價值。宗教改革運動,沉重打擊了教會勢力,強化了各國的世俗權力,國家和民族認同觀念日益顯現。【背景理解】拿破侖戰爭據圖結合教材梳理近代西方民族國家形成的背景①英法百年戰爭促進了民族意識的覺醒②15世紀前后,西歐國家的中央集權得到加強宗教改革,國家和民族認同觀念日益顯現1.背景:(1)政治:(2)經濟:歐洲資本主義萌芽和城市的發展

(3)思想:一、近代西方民族國家形成(5)戰爭:法國大革命及拿破侖戰爭,促進了歐洲各國民族意識覺醒(4)文化:對民族語言的重視強化了民族認同資產階級以全民族的名義展開了對封建專制君主,對王朝國家的批判,要求獲得自由、平等、人權和幸福,要用這些新的政治原則和政治觀念來構建新的國家——民族國家。——摘編于李宏圖《論近代西歐民族主義和民族國家》英王亨利八世因離婚案與羅馬教廷鬧翻,在議會的支持下,他宣布脫離教皇。1534年,英國頒布《至尊法案》,規定國王是英國教會的首管轄腦,建立民族教會——英國國教。至此,擺脫羅馬教廷的控制,王權與教權合一,建立起國王的專制統治。教堂中亨利八世與凱瑟琳的離婚案【趣味歷史】一、近代西方民族國家形成2.表現:①1534年,英國頒布《至尊法案》,英國建立起國王的專制統治②路易十四統治時期,法國王權達到頂峰

(1)第一階段專制王權發展:(2)第二階段國家象征產生:③出現國旗、國歌和各種國家節日,國家越來越重要①對國家的忠誠②對愛國人士的崇拜④形成獨立主權的民族國家專制王權國家民族國家認同主體國王(個人)國家(共同體)國民身份臣民公民政體專制民主近代民族國家誕生之初,各國以強調各自之主權、擴大本國利益為務,使得武力成為國與國之間關系的仲裁者,由此而使整個歐洲成為一個你爭我斗的決斗場,國對國正如狼對狼的自然狀態……呼喚最基本的、普遍的道德戒律與普遍適用的處理主權國家之間關系的法律,顯得尤為迫切。【背景理解】思考國際法的形成原因?1.國際法的形成原因二、國際法的形成與外交制度的建立⑴國家主權意識加強,國家利益紛爭加劇⑵需要法律制度處理國家之間的關系,減少武力沖突2.國際法的形成過程⑴奠定基礎:⑵確立原則:⑶范圍擴大:1815年,歐洲各國建立起以大國協調、歐洲均勢為特征的維也納體系,擴大……格勞秀斯1625年《戰爭與和平法》,確定了國際法的主體是主權國家1648年《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確立了國際關系中的國家領土、主權與獨立等原則;開創談判……;締約國須守約……荷蘭法學家格勞秀斯維也納體系有三個突出特點:第一,它在歐洲大陸恢復了舊的專制制度,并通過戰勝國財產的瓜分不僅滿足了列強的領土野心,而且初步建立起一個新的歐洲大陸的均勢。第二,它是一個五極均勢結構,依靠英國、法國、俄國、奧地利和普魯士的實力均衡、共同維持著歐洲的穩定。第三,它開始用“會議外交”的方法,通過上述五大國定期舉行國際會議,對列強各自的利益和矛盾進行協商解決,從而維護大國的利益。——摘編自《國際關系史上四大體系的演變》17世紀,派常駐外交使節和外交使團,近代外交制度逐漸建立起來3.外交制度建立:二、國際法的形成與外交制度的建立維也納會議后,外交人員的銜級制度逐漸建立起來。第一等級是大使和教皇使節或教廷大使,他們被認為具有“代表”的特性;特使、常駐公使和代辦分別構成第二、第三和第四等級。另外,還明確規定,在國際關系中,主權者或國家自封的頭銜要得到其他國家的認可。4.評價:為國際關系確立了一些規則,為用和平方式解決國與國之間的爭端、減少戰爭行為開辟了新途徑西方各國雙重標準,經常違反,導致國際沖突不斷,最終引發了一戰⑴積極:⑵局限:121.一戰后國際法的發展①一戰破壞②新的階段③戰后發展表現十月革命后蘇俄提出不兼并不賠償的原則,宣布侵略戰爭為反人類罪。a凡爾賽—華盛頓體系b國際聯盟c《非戰公約》宣布締約各國廢棄以戰爭作為實行國家政策的工具。未真正實施。國際聯盟,簡稱國聯,是《凡爾賽條約》簽訂后組成的國際組織。總部在瑞士-日內瓦-萬國宮。成立于1920年1月10日,解散于1946年4月。評價:國聯被英國和法國控制,缺乏普遍性和權威性。它又規定形成決議的“全體一致”原則,使之難以履行制止戰爭、維護世界和平的國際責任。宗旨?三、20世紀國際法的發展此公約的內容主要有三項:各方斥責用戰爭來解決國際糾紛,并在他們的互相關系上,廢棄戰爭作為國家政策的工具;各方之間可能發生的一切爭端或沖突,不論其性質和起因,都只能用和平方式加以處理;其他各國都可以加入本公約。【拓展延伸】《非戰公約》14A.存在先天不足B.缺乏廣泛代表性C.并非真正實施D.實行集體決策權勞特派特指出:“《非戰公約》沒有規定對違反公約的權威斷定,沒有規定集體執行該公約義務的辦法,這項辦法至少要做到減輕有中立規則的嚴格性,使法律破壞者蒙受不利:沒有在公約中明文規定公約各簽字國之間的爭端應提交有約束力的解決義務。”該學者意在強調《非戰公約》

【思維火花】15三、20世紀國際法的發展2.二戰后國際法的發展①二戰破壞②戰后發展表現法西斯國家的侵略活動使國際法再次遭到極大破壞a.《聯合國憲章》“大國一致”原則b.國際法院c.各類國際組織d.國際法領域擴大1945年10月24日,在美國舊金山簽訂生效的《聯合國憲章》,標志著聯合國正式成立。3.評價:(1)積極:國際法的發展對于世界和平和持續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2)局限:一些大國為一己私利,不惜退出國際條約,甚至不經聯合國授權就采取

制裁或戰爭,嚴重威脅國際和平161920年成立的國際聯盟規定:國聯大會或行政院之決議需出席會議之會員國全體同意,即“全體一致”原則;會員國尊重并保持所有各會員國之領土完整及現有之政治獨立:凡任何戰爭或戰爭之威脅,聯盟應采取適當措施以保持和平;會員國如違背盟約而從事戰爭,其他會員國有權對其進行經濟、軍事及政治制裁。但國聯盟約也存在著嚴重漏洞,并未避免新的世界大戰的爆發。二戰后成立聯合國,其憲章規定:聯合國的宗旨是維護國際和平及安全;各會員國須廢棄戰爭,以和平手段解決國際爭端,不得使用威脅或武力侵害任何國家之領土完整或政治獨立;在形成重大決議方面,五個常任理事國具有否決權,即實行“大國一致”原則;對于威脅、破壞和平及侵略行為之應付方法,安理會可對當事國實行制裁,如和平手段不足以恢復和平,得采取必要之空海陸軍行動,以維持或恢復國際和平及安全。——徐藍《世界大戰、集體安全與人類文明的進步》【拓展延伸】171861年,清政府設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在外交上逐步與國際接軌。丁韙良1864年,美國人丁韙良將《國際法原理》一書翻譯成中文,名為《萬國公法》1876年,郭嵩燾率隨員出使英國,在倫敦設立使館,成為中國首位駐外使節。郭嵩燾近代中國與國際法的“交往”1793年馬嘎爾尼使華事件堅守天下觀而無世界觀近代外交的嘗試,正是中國蹣跚走向世界、融入世界的寫照,反映了近代中國社會轉型的艱難曲折。【拓展延伸】18【課堂小結】近代西方民族國家與國際法的發展近代西方民族國家的形成背景:政治、經濟、思想、文化、戰爭表現:第一階段專制王權發展第二階段國家象征產生國際法的形成與外交制度的建立國際法的形成原因、形成過程外交制度建立、評價20世紀國家法的發展一戰后國際法的發展:凡華體系、國聯、《非戰公約》二戰后國際法的發展《聯合國家宣言》各類國際組織、國際法領域擴大19馬丁·路德主張人人有權閱讀《圣經》,并把《圣經》翻譯成德文促使其廣為流傳。此后,各種民族語言版本的《圣經》大量刊行。這一現象弱化了歐洲各國人民的宗教信仰

說明教會的束縛已經完全被打破C.民族語言的使用不利于國家認同

D.促進了民族意識的興起與發展【思維火花】201864年,美國傳教士丁韙良完成了對美國學者惠頓所著的《國際法原理》一書的翻譯工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