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病的治療專題知識_第1頁
溫病的治療專題知識_第2頁
溫病的治療專題知識_第3頁
溫病的治療專題知識_第4頁
溫病的治療專題知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了解溫病兼夾證治療和瘥后調理方法。熟悉溫病治療標準。掌握溫病主要治法詳細利用。溫病的治療專題知識第1頁溫病治療,是以溫病辨證論治理論為指導,依據溫病證候表現,探明致病原因,明確證候性質、病證類型、邪正消長、有沒有兼證以及患者體質屬性等,然后確立對應治療標準和方法,選取適宜方藥,以祛除病邪,扶助正氣,調理陰陽,促使患者恢復健康。

溫病的治療專題知識第2頁第一節溫病治療標準一、祛除溫邪1.祛除溫邪是治療溫病關鍵。吳又可說:“大凡客邪貴乎早逐,乘人氣血未亂,肌肉未消,津液未耗,病人不至危殆,投劑不至掣肘,愈后亦易平復,欲為萬全之策者,不過知邪之所在,早拔去病根為要耳。”溫病的治療專題知識第3頁2.衛氣營血證候治療大法葉天士依據衛氣營血病機演變,提出不一樣階段治療標準:“在衛汗之可也,到氣才可清氣,入營猶可透熱轉氣,……入血就恐耗血動血,直須涼血散血?!睖夭〉闹委煂n}知識第4頁3.三焦證候治療大法吳鞠通依據三焦所屬臟腑病理改變證候特點,確立了上焦、中焦、下焦證候治療大法,指出:“治上焦如羽(非輕不舉);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權(非重不沉)。”溫病的治療專題知識第5頁二、扶助正氣1.在溫病早期和極期,邪勢較盛,正氣亦不虛,當祛邪為主,兼顧扶正,使邪去而正安。若虛實挾雜則應扶正祛邪并施。2.溫病后期,邪勢已衰,正氣也虛,多以扶正為主,兼以祛邪。溫病的治療專題知識第6頁確立溫病治法,還要兼顧兼證治療。確立溫病治法,還要注意患者體質原因,因人施治。溫病治療,還要注意辨證與辨病結合,參考當代臨床研究新進展,吸收辨病治療新方法,以提升療效。溫病的治療專題知識第7頁第二節溫病主要治法溫病主要治法分為以下三類:一是祛邪為主治法二是以扶正為主治法三是用于搶救治法溫病的治療專題知識第8頁一、泄衛透表法定義——是驅除在表溫邪,解除衛分表證治法作用——疏泄腠理,逐邪外出,泄熱解表主治病證——溫病初起,邪在衛表風熱在表暑濕兼寒郁于肌表濕邪困遏肌表燥熱犯于衛表溫病的治療專題知識第9頁(一)疏風散熱定義——辛涼輕透之品,疏散肺衛風熱主治——風溫初起,邪在肺衛。證見發燒、微惡寒、口微渴、無汗或少汗,舌邊尖紅,苔薄白。代表方劑——銀翹散溫病的治療專題知識第10頁(二)解表清暑定義——辛溫芳化清涼之品,解肌表之寒束,清化在里之暑濕。主治——夏日暑濕蘊阻于內,寒邪復侵犯于表。證見發燒惡寒,頭痛無汗,心煩,口渴,脘痞,舌紅苔膩等。代表方劑——新加香薷飲。

溫病的治療專題知識第11頁(三)宣表化濕定義——芳香透泄、宣肺祛濕之品,疏化肌腠濕邪。主治——濕溫初起,邪郁肌表,氣機失暢。證見惡寒,頭重如裹,身體困重,汗出胸痞,苔白膩,脈濡緩等。代表方劑——藿樸夏苓湯。溫病的治療專題知識第12頁(四)疏衛潤燥定義——辛宣涼潤之品,解除衛表燥熱之邪。主治——秋燥初起,燥熱在肺衛。證見發燒,微惡風寒,頭痛,口鼻咽喉干燥,咳嗽少痰,舌紅苔薄白。代表方劑——桑杏湯溫病的治療專題知識第13頁比較:疏風散熱法和疏衛潤燥法——溫熱病證初起,肺衛失宣解表清暑法——表里衛氣同病宣表化濕法——宣肺、芳化,以解除濕熱侵襲衛氣之證。

溫病的治療專題知識第14頁注意:溫病普通忌用辛溫發汗、不然可助熱化火,出現發斑、出血、譫妄等,此即吳鞠通說:“溫病忌汗,汗之不惟不解,反生他患”。溫病的治療專題知識第15頁二、清解氣熱法定義——以清泄氣分熱邪,解除氣分熱毒一個治法作用——清熱除煩、生津止渴溫病的治療專題知識第16頁(一)輕清宣氣定義——輕清之品透泄邪熱,宣暢氣機。作用——溫邪初入氣分,熱郁胸膈而熱勢不甚或里熱漸退而余熱擾于胸膈證候。證見身熱微渴,心中懊憹不舒,舌苔薄黃,脈數。代表方劑——梔子豉湯加竹葉、連翹等。溫病的治療專題知識第17頁(二)辛寒清氣定義——辛寒之品透解邪熱,大清氣分。作用——陽明氣分,邪熱熾盛,表里俱熱證候。證見壯熱煩渴,汗出,舌苔黃燥,脈洪數。代表方劑——白虎湯。溫病的治療專題知識第18頁(三)清熱瀉火

定義——苦寒之品直清里熱,瀉火解毒。作用——邪熱內蘊,郁而化火證候。證見身熱口渴,煩躁不安,口苦咽干,小便黃赤,舌紅苔黃,脈數。代表方劑——黃芩湯或黃連解毒湯。溫病的治療專題知識第19頁清解氣熱法適用范圍較廣,上述三法僅是其中較有代表性者。輕清宣氣法重在清宣氣熱,作用偏于上焦胸膈;經過清涼流動輕靈藥品,既清熱又宣透肺胸氣機,使邪熱外解。辛寒清氣法重在清透氣熱,作用偏于中上焦(肺胃);經過辛涼重品和大寒藥品,既直折陽明無形大熱,又宣透里熱于外,使肺胃表里之熱皆解。清熱瀉火法重在清瀉火毒,作用在于三焦。經過苦寒藥品,直折熾熱,清降邪熱于下。溫病的治療專題知識第20頁利用清解氣熱法時還應注意:本法主治氣分無形邪熱,若邪熱已與有形實邪相結,如濕邪、燥屎、食滯、痰濁、瘀血,必須祛除實邪才能解除邪熱。熱邪未入氣分者不宜早用,以免寒涼冰伏邪氣。素體陽氣不足,不可過用之,應中病即止,預防寒涼過分而伐傷陽氣??嗪幱谢飩蛑?,熱盛陰傷或素體陰虛者慎用。

溫病的治療專題知識第21頁三、和解表里法定義——以和解、疏泄、宣通氣機到達外解里和治法。本法屬于八法中和法。作用——含有清泄少陽、分消走泄、開達膜原作用。適合用于溫病邪已離表又還未入里成結,而是郁滯于少陽或膜原、留連三焦半表半里證。溫病的治療專題知識第22頁(一)清泄少陽

定義——用辛勞芳化之品清泄少陽熱邪,兼以化痰和胃。作用——熱郁少陽,兼有痰濕犯胃證候。證見寒熱往來、口苦喜嘔、脅脘悶痛、煩渴溲赤、舌紅苔黃膩、脈弦數等。代表方——蒿芩清膽湯。溫病的治療專題知識第23頁(二)分消走泄

定義——用辛開苦泄之品宣展氣機,清化三焦氣分痰熱或濕熱。作用——邪留三焦,氣化失司,所致痰熱、濕濁阻遏證候。證見寒熱起伏、汗出不解、胸痞腹脹、尿短、苔膩等。代表方——溫膽湯加減,或以葉天士所說杏、樸、苓之類為基本藥。

溫病的治療專題知識第24頁(三)開達膜原定義——用辛通苦燥之品疏利透達濕濁之邪。作用——濕熱穢濁之邪郁閉膜原證候。證見寒甚熱微、脘痞腹脹、身痛肢重、舌紅絳或紫絳、苔白厚濁膩如積粉等。代表方——雷氏宣透膜原法或達原飲。溫病的治療專題知識第25頁和解表里法在臨床上有廣泛應用,以上幾個治法,即使同治半表半里證,但因為邪氣所在部位、性質和感邪輕重各不相同,選擇治法也不盡相同。清泄少陽法雖有透邪泄熱作用,但其清熱力量較弱,故只適合用于邪熱挾痰濕郁阻于少陽,對氣分里熱熾盛者不宜用。分消走泄、開達膜原法以疏化濕濁為主,熱象較著及熱盛津傷者不宜用??膳浜锨鍩岱?、養陰法等。濕濁偏盛,也可加用祛濕治法。溫病的治療專題知識第26頁使用和解表里法時還應注意,其含有有表里、上下、臟腑、氣血同治以及濕與熱并除特點,而有別于解表、清氣、攻下等單純從某一路徑驅邪。

當代研究提醒,本法含有一定解熱、抗菌、消炎、利膽、調整腸胃功效和免疫功效等作用。溫病的治療專題知識第27頁四、祛濕清熱法定義——祛濕清熱法是驅除三焦濕熱治法。作用——本法含有宣暢氣機、運脾和胃、通利水道等化濕泄熱作用。適合用于濕熱性質溫病。溫病的治療專題知識第28頁(一)宣氣化濕

定義——用芳化宣通之品疏通表里氣機、透化濕邪。作用——適合用于濕溫病初起,濕中蘊熱,濕遏表里氣機證候。證見身熱不揚,午后熱甚,或微惡寒,汗出不解,胸悶脘痞,小便短少,舌苔白膩,脈濡緩。代表方——三仁湯。

溫病的治療專題知識第29頁(二)燥濕泄熱

定義——用辛開苦降之品疏通中焦氣機,祛除濕熱邪氣。作用——適合用于中焦濕熱遏伏,濕漸化熱,遏伏中焦證候。證見身熱而汗不解,口渴不多飲,脘痞腹脹,泛惡欲吐,舌苔黃膩,脈濡數等。代表方——王氏連樸飲、杏仁滑石湯。

溫病的治療專題知識第30頁(三)分利濕熱

定義——用淡滲之品清熱滲濕,使濕從小便而出。作用——適合用于濕熱阻于下焦,膀胱氣化失司證候。證見小便短少,甚則不通,熱蒸頭脹,渴不多飲,舌苔白膩等。代表方——茯苓皮湯。溫病的治療專題知識第31頁上述三法,其作用和適用證各有偏重,宣氣化濕法偏于“宣上”;燥濕泄熱法偏于“暢中”;分利濕熱法偏于“滲下”。但因為三焦為一個統一整體,而且氣機之宣暢,水道之通利,相互影響和促進,所以用藥需配合使用,以利于濕邪上下分消。溫病的治療專題知識第32頁使用本法還應注意對于濕邪已經化燥者,不可再用。濕盛熱微者,苦寒藥當慎用或不用,應以辛溫開郁,苦溫燥濕為主。雖有濕邪而陰液虧損者慎用??傊瘽穹☉庙殭嗪鉂衽c熱偏輕偏重及邪之所在部位而選取對應化濕方藥。

溫病的治療專題知識第33頁五、通下逐邪法定義——通下逐邪法是攻導里實,滌除熱結治法。本法含有通腑泄熱、蕩滌積滯、通瘀破結,排除邪毒,給邪以出路作用。屬于八法中下法。作用——主要適合用于熱邪與有形實邪如燥屎、濕滯、瘀血等互結于腸腑證候。溫病的治療專題知識第34頁(一)通腑泄熱

定義——用苦寒攻下之品瀉下陽明實熱燥結。作用——適合用于熱入陽明,內結腸腑之證。證見潮熱便秘,或熱結旁流,時有譫語,腹部脹滿或硬痛拒按,舌苔黃燥或焦黑起刺,脈沉實。代表方——調胃承氣湯、大承氣湯。溫病的治療專題知識第35頁(二)導滯通便

定義——用苦辛合苦寒之品通導腸腑濕熱積滯。作用——適合用于濕熱積滯膠結腸道證候。證見身熱,脘腹痞滿,惡心嘔逆,便溏不爽,色黃如醬,舌苔黃垢濁膩。代表方——枳實導滯湯。溫病的治療專題知識第36頁(三)增液通便

定義——用甘寒滋潤合苦寒通下之品滋養陰液兼以通下。作用——適合用于陽明熱結而陰液虧虛之證即所謂“熱結液虧”。證見身熱不退,大便秘結,口干唇裂,舌苔焦燥,脈沉細等。代表方——增液承氣湯。溫病的治療專題知識第37頁(四)通瘀破結

定義——用攻下合活血化瘀之品通泄下焦瘀熱互結之邪。作用——適合用于溫病燥結和瘀血蓄于下焦證候。證見發燒,少腹硬滿急痛,小便自利,大便秘結,或神志如狂,舌紫絳或有瘀斑,脈沉實。代表方——桃仁承氣湯。溫病的治療專題知識第38頁本法驅邪力猛,若使用不妥,輕易傷正,故要注意里熱未成實結或無郁熱積滯者不可妄用;平素體虛者,或在溫病過程中陰液、正氣耗傷較甚,雖有熱結,也不宜一味單用攻下之法,應配合扶正藥同用;陰虧腸燥便秘者,屬無水舟停,忌用苦寒通腑泄熱。下后邪氣復聚,若必須再度用下法,應預防過下傷正。溫病的治療專題知識第39頁當代研究提醒,本法含有一定抗菌、消炎、排除腸道及全身毒素作用,促進新陳代謝;增強胃腸蠕動,改進腸管血液循環,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強機體免疫力。還含有利膽、利尿等作用。溫病的治療專題知識第40頁六、清營涼血法

定義——是清解營血之熱,消散營血分瘀滯治法。作用——本法含有清營養陰、涼血解毒、滋養陰液、散血活絡作用,也屬于八法中清法范圍。適合用于溫病熱入營血分,營熱或血熱亢盛證候。溫病的治療專題知識第41頁(一)清營泄熱

定義——用甘苦寒合輕清涼透之品,清營養陰,清透熱邪外達,以祛除營分邪熱。作用——適合用于溫病熱入營分,郁熱陰傷之證,證見身熱夜甚,心煩時有譫語,斑疹隱隱,舌質紅絳等。代表方——清營湯。溫病的治療專題知識第42頁(二)涼血散血

定義——用甘苦寒合活血散瘀之品,清解血熱,散瘀寧絡以清散血分瘀熱之邪。作用——適合用于溫病熱盛血分,迫血妄行,熱瘀交結之證。證見灼熱躁擾,甚則昏狂譫妄,斑疹密布,各種出血,舌質紫絳或有瘀斑等。代表方——犀角地黃湯。

溫病的治療專題知識第43頁(三)氣營(血)兩清

定義——用清營或涼血法與清解氣熱法相互配用,雙解氣營或氣血之邪熱。作用——適合用于溫病氣分與營(血)分同病證,即氣營(血)兩燔證。代表方——加減玉女煎化斑湯、清瘟敗毒飲。溫病的治療專題知識第44頁以上三種治法,都有各自作用特點,清營邪熱法在清解營分同時,強調了透達營分郁熱從氣分外出而解。涼血散血法在涼血解毒寧絡同時,重在活血養陰以到達瘀散血止目標。而氣營(血)兩清法則是針對溫病過程中兩個階段相間證代表治法。溫病的治療專題知識第45頁七、開竅息風法

開竅息風法包含了開竅與息風兩種治法。溫病的治療專題知識第46頁開竅法是開通竅閉,清醒神志治法。含有清泄心包邪熱,芳香清化中焦濕熱痰濁,醒神利竅作用。適合用于溫病邪入心包或痰濁上蒙機竅所引發神志異常證候。詳細應用分為清心開竅法和豁痰開竅法。溫病的治療專題知識第47頁息風法是平肝息風,解除攣急治法。含有涼泄肝經邪熱,滋養肝腎陰液,以控制抽搐。適合用于溫病熱甚動風或陰虛生風證候。詳細應用分為涼肝息風法和滋陰息風法。溫病的治療專題知識第48頁(一)清心開竅

用辛香透絡,清心化痰之品清泄心包痰熱,促使神志清醒。適合用于溫病痰熱內閉心包證候。證見神昏譫語或昏憒不語,身體灼熱,舌蹇肢厥,舌質紅絳或純絳鮮澤,脈細數等。代表方如安宮牛黃丸、紫雪丹、至寶丹。

溫病的治療專題知識第49頁(二)豁痰開竅

用芳香辟穢,化痰清熱之品宣通竅閉。適合用于濕熱郁蒸,釀生痰濁,蒙蔽清竅證候,證見神識昏蒙,時清時昧,時有譫語,舌苔黃膩或白膩,脈濡滑或數。代表方如菖蒲郁金湯或蘇合香丸。

溫病的治療專題知識第50頁(三)涼肝息風

用甘苦合酸寒之品涼肝解痙,透熱養陰。適合用于溫病邪熱內熾,肝風內動證候,證見灼熱躁擾,四肢拘急,甚則角弓反張,口噤神昏,舌紅苔黃,脈弦數。代表方如羚角鉤藤湯。溫病的治療專題知識第51頁(四)滋陰息風

用咸寒合酸甘之品育陰潛陽,滋水涵木。適合用于溫病后期熱入下焦,日久真陰虧損,肝木失涵,虛風內動證候,證見低熱,手足蠕動,甚則瘛疭,肢厥神疲,舌干絳而萎,脈虛細等。代表方如三甲復脈湯、大定風珠。

溫病的治療專題知識第52頁使用開竅法必須首先區分竅閉性質,清心開竅法屬涼開,非熱入心包,而病在營血分不用;豁痰開竅屬芳香開竅,適合用于濕熱釀痰,病在氣分。溫病的治療專題知識第53頁熱入營分而未至神昏、痙厥者普通不宜早用本法。壯火尚盛,不得用滋陰息風法。用驅風藥止痙,尤其是蟲類藥須防其劫液,用滋陰藥須防其斂邪。使用開竅法后神蘇即止,不可過用,因辛藥易耗氣。元氣外脫,心神外越脫證禁用開竅法。溫病的治療專題知識第54頁八、滋陰生津法滋陰生津法是滋陰養液,補充陰津損耗治法。本法含有潤燥生津,滋養真陰,壯水制火作用,屬于八法中補法。適合用于溫病后期邪熱漸退,陰液耗傷之證。溫病的治療專題知識第55頁(一)滋養肺胃

用甘寒清潤之品滋養肺胃津液,又稱甘寒生津法。適合用于溫病氣分邪熱漸退,而肺胃陰液未復,肺胃陰傷證。證見干咳少痰或無痰,口干咽燥,或干嘔不欲食,舌光紅少苔或干,代表方如沙參麥冬湯、益胃湯。溫病的治療專題知識第56頁(二)增液潤腸

用甘咸寒生津養液之品潤腸通便,又稱“增水行舟”法。適合用于溫病氣分熱邪漸解,津枯腸燥而便秘證候。證見大便數日不下,口干咽燥,舌紅而干。代表方如增液湯。

溫病的治療專題知識第57頁(三)滋補真陰用甘酸咸寒之品填補真陰,壯水制火,又稱“滋補肝腎法”。適合用于溫病后期,邪熱久羈,真陰耗損,邪少虛多證候。證見低熱不退,手足心熱甚于手足背,顴紅,口干咽燥,神疲欲寐,或心中憺憺大動,舌絳少苔或干絳枯萎,齒燥,脈虛細或結代等。代表方如加減復脈湯。溫病的治療專題知識第58頁以上三種治法,滋養肺胃法和增液潤腸法是針對溫病后期氣分邪熱漸解,肺胃津傷或腸液耗傷所致功效瀆職。而滋補真陰法是針對溫病后期營血分熱邪熾盛,劫灼肝腎之陰。前兩種治法陰液耗損較輕,病位較淺;后者真陰損傷較重,病位較深。

溫病的治療專題知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