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使用警告:本內容由圣才電子書提供,付費購買閱讀后,僅供個人或單位內部學習、參考,不能作為商業用途使用
文檔簡介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新聞史論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2016年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619新聞史論考研真題及詳解北京大學2016年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試題考試科目:新聞史論招生專業:新聞學研究方向:新聞史論、新聞實務、國際新聞一、名詞解釋(共30分)1.哈瓦斯通訊社2.《國聞周刊》3.公民新聞4.“星法院令”5.《論出版自由》二、簡答題(每題10分,共40分)1.簡述《泰晤士報》及其兩位新聞人的事跡。2.簡述瞿秋白的新聞活動。3.我國對新聞媒體黨性和人民性的關系的論述。4.對比法國和英國廣播電視體制。三、論述題(每題40分,共80分)1.論述移動媒體給新聞傳播活動帶來的挑戰和機遇。2.論述新聞腐敗的現象和對策。參考答案:北京大學2016年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試題考試科目:新聞史論招生專業:新聞學研究方向:新聞史論、新聞實務、國際新聞一、名詞解釋(共30分)1.哈瓦斯通訊社答:哈瓦斯通訊社是世界上最早的通訊社,同時也是二戰前法國最有實力的通訊社。該社于1835年由夏爾·哈瓦斯創辦于巴黎。哈瓦斯從1825年起就開始從英、德、俄、意等國的報紙上翻譯、編輯新聞供給巴黎。1832年成立翻譯事務所,專門經營翻譯外報新聞的業務。1835年,翻譯事務所正式定名為“哈瓦斯通訊社”。哈瓦斯社最初的新聞稿是復寫或用石印印行的,每日一份,后來增加到每日數份,自稱“報紙的報紙”。其供稿原則是“迅速和優質”,初期靠快馬傳送,1837年開始在巴黎、布魯塞爾、倫敦之間用信鴿傳遞消息,當日到達,使得巴黎幾十家報紙和許多機關、公司和個人都成為他的訂戶。1845年,該社在國內開始用電報傳送新聞,并在布魯塞爾、羅馬、維也納、馬德里、美國等地設立分社。19世紀50年代,該社已經普遍使用電報向法國各地及歐洲許多報紙供稿。70年代該社通過海底電纜把新聞業務擴展到了拉丁美洲。進入20世紀,哈瓦斯社的業務繼續發展,但是20年代后期隨著經濟危機的到來,它的財政趨于惡化,于是越來越依靠政府補助維持,新聞播發日益明顯地體現官方意向,被人們視為半官方的通訊社。1940年德軍侵占法國,哈瓦斯社隨之瓦解。2.《國聞周刊》答:《國聞周刊》由民國時期著名記者和報刊政論家胡政之先生于1924年8月在上海創刊,是國聞通訊社在上海創辦的一份時事性、政論性、綜合性的新聞周刊,主要記載每周國內外大事,并加以評論,執筆者有胡政之、張季鸞等。1926年9月,《國聞周刊》社移至天津,1936年4月又回到上海出版。1937年“八一三”滬戰以后,戰事擴大到上海,各家報刊紛紛撤往大后方,但《國聞周刊》堅持在滬辦刊,編輯出版了兩期“戰時特刊”,著重反映滬戰的戰況。1937年12月12日,中國軍隊撤出上海,《國聞周刊》社所在的法租界形同孤島。日軍要求新聞檢查,《國聞周刊》為爭不受辱的報格,在發滿14卷(總計700期)后毅然停刊?!秶勚芸匪d豐富的內容,至今仍是近現代史研究工作者經常翻閱的資料。3.公民新聞答:公民新聞(CitizenJournalism)是積極地讓受眾參與報道重要事件的新聞實踐。公民新聞是20世紀90年代美國新聞界提出的新聞理念,是對社會責任理論呼吁滿足組成“大共同體”的各種不同團體的需要的直接反應。公民新聞是一種交互式新聞的形式,打破了現有的專業媒體組織壟斷新聞內容的格局,使新聞生產的權力由媒體中心向受眾中心轉變;同時,它通過多渠道的新聞信息報道滿足日益多元化的公民的知情權需求。“公民新聞”還使傳統媒體的信源結構發生變化,使得傳統媒體對新聞信息的議程設置功能受到影響。4.“星法院令”答:“星法院令”是16世紀英國出版特許制度的手段之一,是指位于倫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西敏寺)的星法院所頒布的法令。星法院成立于1487年,因其位于西敏寺一個屋頂有星型裝飾的大廳而得名。1570年,伊麗莎白女王將參議院司法委員會獨立為皇家出版法院(即“星法院”),以加強對出版活動的管理。1586年,皇家出版法院頒布特別法令,即“星法院令”。該法令規定:①所有印刷商的印刷機必須在皇家特許出版公司登記;②倫敦市以外,除了牛津、劍橋大學,一律禁止印刷;③除非教會同意,不再允許新的出版商登記;④特許制的各項規定;⑤印刷任何刊物均須事前申請許可,否則處以12便士至14先令的罰款或坐牢處分;⑥皇家特許出版公司對非法秘密出版物和印刷機有搜查、扣押、沒收及逮捕嫌疑犯的權力;⑦一般印刷商的學徒不得超過3人,牛津、劍橋大學的印刷商各限有1名學徒。“星法院令”是英國出版特許制度中的一個高潮,1641年7月,“星法院”條例被取消,英國報業第一次獲得了出版自由。但在1643年,英國國會又恢復了皇家特許出版公司;1662年又頒布“特許制法令”,恢復以往“星法院”的做法。至1694年,英國的特許出版制度才被最終廢除。5.《論出版自由》答:《論出版自由》是1644年英國詩人、政治家彌爾頓論述思想自由和出版自由的文章。英國革命爆發后,彌爾頓寫了大量的文章和政論小冊子,抨擊封建統治,闡述主權在民的思想。1643年,大資產階級和新貴族代表操縱國會通過法案,規定未經出版檢察官審閱批準,不許印刷任何出版物。彌爾頓對這一法案十分蔑視,不顧禁令繼續出版書籍,引起國會的憤怒。1644年,彌爾頓被召至國會出版委員會接受質問,他借機作了長篇演講,系統闡述了出版自由思想,并無視書刊檢查機構的存在,自行印刷了這篇演講詞,即政論小冊子《論出版自由》(Areopagitica——ASpeechforTheLibertyofUnlicensedPrinting)。在這篇演說中,彌爾頓對出版檢查制度進行了猛烈的抨擊,強調人民的言論出版自由是與生俱來的權利,認為限制這種自由只會傷害真理,只有保障言論出版自由,才能使真理最終戰勝謬誤。他提出了反對封建集權主義強化控制出版言論自由的有力論點,強烈譴責了當時整個封建檢查制度的理論和實踐。正是從彌爾頓的這些思想里面逐步形成了西方資本主義新聞自由思想中兩個最重要的概念——“觀點的公開市場”和真理具有“自我修正”的屬性。這篇文章被后世譽為“世界上第一本提出出版自由,反對封建傳統書刊檢查制度的著作”,也是關于思想自由、傳播自由的最為重要的文獻之一。二、簡答題(每題10分,共40分)1.簡述《泰晤士報》及其兩位新聞人的事跡。答:(1)《泰晤士報》《泰晤士報》是英國歷史上最悠久、最有權威、消息靈通可靠的報紙,創辦于1785年1月1日。該報原名《每日環球記錄報》(DailyUniversalRegister),創辦人是印刷商約翰·沃爾特,1788年改為現名。該報自稱辦報方針為“獨立地、客觀地報道事實”,“報道發展中的歷史”,但在政治傾向上較為保守,實際上是英國政府的喉舌,在重大的國內外問題上反映官方的意圖。《泰晤士報》報道嚴肅,內容詳盡。它重視國際國內大事報道,對重要文件刊登詳盡。它也重視言論,社論版同時刊登社論和讀者評論。該報每天40版左右,版面比較清晰、緊湊,分兩大部分:一是國內外新聞、評論、文化藝術、書評;二是商業、金融、體育、廣播電視和娛樂?!短┪钍繄蟆返淖x者對象主要是政界、工商金融界和知識界。(2)《泰晤士報》的兩位重要報人及其事跡《泰晤士報》之所以能夠擁有今日的成績和地位,總編輯巴恩斯和德蘭恩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正是在二人的主持下,《泰晤士報》成為英國輿論影響最大的報紙。1803年,沃爾特的次子小沃爾特接掌《泰晤士報》,不再接受政府津貼,使《泰晤士報》成為獨立報紙。小沃爾特于1808年試行總編輯制,1817年確立這種制度,先后任命了兩位得力的主編托馬斯·巴恩斯(ThomasBarnes)和約翰·德萊恩(JohnThadeusDelane)。過去由于報紙規模小,報紙所有者同時掌管經營和編務?!短┪钍繄蟆肥状螌嵭兴姓咧鞴芙洜I、另聘專業人員擔任總編輯的制度,這是報業發展的一個新標志,對于報紙編務質量的提高和報業經營的擴大都具有重大意義。①巴恩斯。巴恩斯主持筆政30年。任職期間,他在全國的一些重要城市建立了通訊員和記者網,以便了解民情民意,獲取新聞信息。巴恩斯非常重視社論,他認為社論既要反映輿論,又要引導輿論,也經常親自撰寫社論,使得《泰晤士報》的社論廣為讀者關注。巴恩斯還鼓勵讀者來信來稿,在報紙上發表個人意見,并為此開辟了“讀者來信欄”,使其成為非常有趣并為各方重視的一個欄目。②德萊恩。德萊恩主持筆政亦達30年,但他的工作方式與巴恩斯不同。德萊恩經常出入于上層社會的交際場所,來往于達官顯貴和社會名流之間,以獲取政界要聞和政府動向方面的信息。在原有國內通訊員、記者網的基礎上,他建立了國外通訊員與記者網,以廣泛了解和及時報道國際新聞。德萊恩同樣重視評論,但他很少親自撰寫,而是負責選題和把關。他不但修改社論,而且修改新聞稿和幾乎所有的文章和稿件,進行嚴格的業務把關。就與政府的關系而言,德萊恩時期《泰晤士報》的獨立傾向更加明顯,德萊恩認為報人的責任是對全體英國人民負責,而不是對政府負責,因此對認為有害于公眾利益的決定保留意見,對適當而正確的消息均予發表。2.簡述瞿秋白的新聞活動。答:瞿秋白,1899年生于江蘇常州,1935年慷慨就義,是中國最早的無產階級新聞記者,中共早期新聞事業的締造人。瞿秋白曾主持十多種進步報刊,發表了大量的新聞類文章,而且在豐富的新聞實踐中形成了先進的新聞理念,為黨的新聞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做出了不朽的貢獻。為了傳播進步思想、指導革命,從“五四”時期至生命結束,瞿秋白始終堅持不懈奮斗在我黨新聞戰線之上,成績頗為卓著。其主要新聞活動可以分為以下四個時期。(1)“五四”時期(1919年)。瞿秋自于1917年9月考入北京俄文專修館學習,1919年積極參加五四運動,發表革命文章,創辦報刊,逐漸成為反帝反封建活動的中堅力量。1919年7月17日瞿秋白在北京《晨報》上發表了第一篇新聞評論類文章《不簽字后之辦法》,揭露和批判了北京政府的賣國行為。1919年11月1日,瞿秋白同其摯友鄭振鐸、許地山等人先后創辦了《新社會》旬刊和《人道》月刊,這兩份刊物的創辦,標志著瞿秋白新聞生涯的真正開始?!缎律鐣费?920年5月迫于外界原因被迫停刊,總共刊出19期,每期都有瞿秋白寫的文章,其出版時間雖短,卻成為五四時期最有影響力的進步報刊之一。(2)旅俄時期(1920—1922年)。1920年月至1922年12月,瞿秋白以北京《晨報》、上海《時事新報》駐莫斯科特約記者的身份旅俄,成為我國采訪報道列寧領導的蘇維埃俄國實況的第一批記者之一。從1921年初到1922年底,他堅持在蘇俄采訪活動兩年,采寫《共產主義之人間化》等數十篇新聞、通訊,發表在兩報上的有50篇左右,還寫了著名的通訊報告集《俄鄉紀程》、《赤都心史》等書。瞿秋自的作品如實地、深刻地報道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初期的狀況,增進了中國人民對十月革命、蘇維埃政權、馬克思主義、列寧和布爾什維克黨的了解,在一代青年讀者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瞿秋自在蘇俄期間,于1922年2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并于同年8月終斷了與《晨報》、《時事新報》的關系。(3)五卅運動前后(1923—1926年)。1923年瞿秋白回國后,成為中共中央領導人之一。1923年《新青年》復刊,瞿秋白成為主編,他為《新青年》題寫刊名、設計封面,并撰寫《新青年之新宣言》,還發表了《國際歌》中文譯詞等。在其領導下,《新青年》復刊號上總共發表了15篇與國際共產主義相關稿件,成為國際共產主義???,成為中國人民了解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重要窗口。1923年7月1日,瞿秋白創辦并主編中共中央另一刊物《前鋒》,并發表了《現代中國的國會制與軍閥》、《中國之資產階級的發展》等時事評論類文章。1924年10月,《中國工人》創刊于上海,是中共中央主辦的指導職工運動的刊物,瞿秋白是其主要撰稿人之一。1925年5月30日,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群眾性反帝愛國運動——五卅運動在上海爆發,并很快席卷全國。瞿秋白作為中共中央委員,是五卅運動“行動委員會”的主要成員之一1925年6月4日,《熱血日報》創刊號出版,瞿秋白任主編并負責撰寫社論,6月27日出版第24期后被迫???。作為中國共產黨中央機關第一份日報,這份報紙對于馬列主義、反帝起到了極大的宣傳作用。瞿秋白在該報批判了北京政府的種種賣國行為,推動了國民革命的開展。(4)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927—1935年)。1927年4月,瞿秋白開始擔任中共中央第一份政治機關報《向導》的主編?!断驅А穭撧k于1922年9月,當時因多種原因發展已是步履維艱,瞿秋白撥亂反正,重新確定刊播內容、辦刊宗旨、編輯方針等,使得《向導》重獲群眾信任,并有力促進了黨內思想的統一。1927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綜合性機關報《布爾什維克》在上海創辦,中共中央決定由瞿秋自、羅亦農、鄧中夏、王若飛、鄭超麟等組成編輯委員會,瞿秋白任主任,后又增加蔡和森、張太雷、毛澤東、周恩來等21人為編委。該報至1932年7月1日被迫停刊,其間近五年的運營都由瞿秋白總負責,他撰寫并發表了近40篇文章。20世紀30年代,瞿秋白在上海發起勞動左翼文化運動,指導《文藝新聞》的出版和中國左翼記者聯盟的成立。1930年到1934年,瞿秋白還參與并指導中國新聞學研究會的多次活動。1934年2月瞿秋白去往瑞金,接任《紅色中華》報社長兼主編等職務,期間發表了影響深遠的《關于〈紅色中華〉報的意見》一文,著力培養了大量的新聞通訊人才。3.我國對新聞媒體黨性和人民性的關系的論述。答:新聞媒體將黨的指導思想與方針傳遞給人民,同時也把群眾的情況反饋給黨,讓黨更好地了解群眾的意愿與期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理論認為,新聞媒體的黨性和人民性是相統一的,新聞媒體必須在思想認識和新聞實踐上處理好黨性與人民性的關系。(1)新聞輿論工作的黨性與人民性是一致的習近平自2012年擔任總書記以來,在多次重要會議上針對黨的新聞宣傳工作發表重要講話,對于新聞媒體宣傳中的黨性和人民性也作了新的闡述。在2013年“8.19”講話中,習近平對黨性與人民性的關系進行了系統的闡述,他指出:“黨性與人民性從來都是一致的、統一的。”習近平指出的黨性與人民性的統一即是黨的領導與群眾路線相統一,這闡明了黨的整體思想: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黨的領導核心地位。同時,還要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黨與人民結合起來,為黨和人民的共同發展而努力。習近平總書記對黨性與人民性關系的論述,對于之前少數人將黨性凌駕于人民性之上或將人民性凌駕于黨性之上的言論,進行了有力的駁正。他的論述,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和價值取向,為我國的新聞與傳播事業指明了方向。(2)新聞媒體在實踐中要堅持黨性與人民性的統一習近平關于黨性與人民性的論述是新聞輿論方向的重要課題,對新聞輿論的發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一方面,在新聞工作中將黨性與人民性結合起來,代表了黨與人民的共同利益,是媒體從業人員需要遵循的原則;另一方面,保證黨性與人民性的統一,使新聞宣傳工作避免了脫離黨性談人民和脫離人民性談黨的誤區,從而推動新聞傳播事業的蓬勃發展。因此,新聞工作者在輿論宣傳中應具有良好的新聞素質與堅韌的黨性,踐行黨性與人民性相統一的指導思想,發揮好作為黨和人民“中介”的角色作用。①媒體要發揮輿論的導向作用。新聞媒體是維系社會公平與正義的重要力量,在懲惡揚善、維護社會穩定方面具有其他任何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媒體從業者應該把握輿論的主導作用,把人民引到健康、正確的方向上去。媒體工作者要以受眾為中心,密切新聞報道與人民群眾之間的關系,積極投入到實際生活中,去發現、總結干部和群眾創造的具有普遍意義的改革經驗,并把它們提到理論的高度,去引導和教化人民。新聞媒體的報道不是去迎合少數領導干部,而是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樹立全體人民的觀念,著力滿足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階級人民的不同需求,用一種開放的思想去構建新聞輿論的價值體系,為百姓帶來福祉,這是一個媒體人應有的群眾情懷。②新聞工作者要加強黨性修養。新聞宣傳工作中,必須堅持黨的領導核心地位不動搖,因為黨性原則是社會主義新聞工作的基石和根本。新聞輿論是社會的風向標,新聞工作者要堅定自己的立場,不能在黨和人民的問題上兩邊倒,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彰顯引領性和前瞻性。新聞工作者應當加強對黨的理論與實踐的學習,武裝頭腦,把理論內化為實踐,同時還要積極深入基層體察民情,將新聞工作“神圣化,高大上”的帽子摘掉。要多采用樸實的群眾語言進行報道,改變文風,踏踏實實為人民服務。③做好“把關人”的角色。在實踐中堅持黨性與人民性的統一,要注重強化新聞媒體“把關人”的作用,對采、寫、編、評各個環節都要嚴格把關,宣傳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黨性思想,著重報道人民尤其是底層人民的需求與呼喚。當今新聞報道的聲音,不只局限于電視、報紙等傳統媒體,微博、微信、貼吧等社交媒體已經被群眾廣泛使用。在全媒體時代,新聞工作者更要把關好新聞的內容和質量,篩選出錯誤的信息,從源頭上制止有悖黨性和人民性的思想。做好“把關人”的角色,傳播主流輿論,弘揚社會正氣,共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堅持黨性與人民性的有機統一,是我國新聞傳播的內在要求,對新聞宣傳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只有堅持黨性與人民性的統一,才能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實現黨的理想和人民的愿望,進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4.對比法國和英國廣播電視體制。答:(1)法國廣播電視體制發展歷程法國是歐洲大陸資本主義國家中廣播電視事業較為發達的國家之一,早在20世紀初就出現了無線電廣播。1922年2月,法國成立國家廣播電臺,從艾菲爾鐵塔定時開始廣播節目,這標志著法國廣播事業的開始。法國廣播電視事業的發展大致可分為五個階段,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廣播電視體制。①20世紀20年代初至二戰結束。1923年6月,法國國會制訂廣播法,宣布廣播事業為國家專利所有的公共企業。但也準許民營電臺設立,故這一階段所采取的是公私并行發展的方針。②1945—1961年。二戰后,法國政府乘機接受了貝當政權和國內所有的私營電臺的設備,并于1945年3月取消了私營電臺的營業執照。同年11月,法國政府頒布法令,成立直屬于政府情報部的法國廣播電視公司(RTF)。該公司經理由總統任命,對政府負責,另設董事會負責監督指導,公司的經費由廣播電視制造費收入和國家預算直接調撥,領導法國境內的所有電臺和電視臺。法國廣播電視公司的設立,強化了國家對廣播電視事業的壟斷和控制,法國廣播電視公司就成為公營而獨占的政府直接領導的國家機構。這一階段是國家壟斷體制時期。③1964—1974年。1964年6月27日,戴高樂政府通過立法取消了RTF,建立了法國廣播電視管理局(ORTF)。ORTF是一個表面獨立的機構,不再隸屬于政府的情報部,主要由廣播局長和管理委員會對廣播電視事業實行控制與指導。管理委員會成員由部長會議委任,其中國家和公眾的代表各占半數。在這一時期,法國廣播電視改變了以往不播放廣告的慣例。1967年11月10日,國民議會宣布電視向商業廣告開放。這一階段法國廣播電視事業雖仍實行國家壟斷體制,但政府在控制方式上變得較為靈活和隱蔽。④1974—1981年。法國廣播電視事業在ORTF的管制下,由于經營不善,連年虧損,無法支撐。1974年5月,德斯坦當選總統。社會輿論要求改革的聲浪更加高漲,法國政府于同年8月7日通過法令,撤銷0RTF,將職權分散移交給7個新成立的、各自獨立的、自治的、高質量的、互相競爭的國營公司,即電視一臺(TFE),電視臺(AR),電視三臺(FR3)、制片公司、發行公司、廣播公司、視聽研究所。這一階段是法國廣電體制的分散經營體制時期,分散經營改善了政府實行管理的具體方式,但仍保留了國家對廣播電視事業的壟斷權利。在這一階段,法國的廣播電臺分國營和私營二大類,而電視臺則都是國營。⑤1981年至今。1881年,密特朗的社會民主黨執政,開始了法國廣播事業體制的私有化階段。1982年7月29日,密特朗政府頒布法令,給予公營視聽部門經濟獨立權,受國家新聞技術部和議會節制。1985年1月,密特朗宣布法國無線電廣播電視事業向私人開放。同年11月20日,法國政府又作出決定,將法國公共電視第五臺的經營權正式授予一個以德方資本為主的聯營公司。自此,法國廣播電視行業私營化的趨勢一發而不可收,逐步形成了公營和民營并行的廣播電視體制。(2)英國廣播電視體制發展歷程①獨家壟斷時期。1922年12月14日,倫敦六家主要電器制造商集資創立了著名的英國廣播公司(BritishBroadcastingCompany)。其經費由出售收音機附加費及收聽費來擔負,這是私營的老BBC。老BBC只經營廣播業,而廣告節目則被政府一律禁止。老BBC開播后,政府成立了“收聽委員會”、經常收聽節目內容。1927年元旦,英王頒布“皇家約章”,將其改組為公營的英國廣播公司(BritishBroadcastingCorporation,簡稱BBC),授予它在全國進行無線電廣播的特權。②“雙頭壟斷”時期。20世紀50年代起,BBC的獨家壟斷引起了人們的爭議,一些人強烈呼吁打破壟斷,建立商業廣播電視機構。1954年6月,議會決定允許開辦商業電視,并組建獨立電視局(IndependentTelevisionAuthority,ITA)負責管理。1955年9月22日,第一家商業電視臺倫敦電視臺首次播放節目。1972年,議會又決定開放商業廣播,并將獨立電視局改名為獨立廣播局(IndependentBroadcastingAuthority,IBA),同時管理商業電視和廣播。獨立廣播局后來形成了一個BBC之外的規模龐大的廣播電視系統,人們將這種格局稱為BBC和IBA的“雙頭壟斷”。③競爭時期。進入70年代后,新傳播技術的應用使得衛星電視和有線電視發展迅速。新型的衛星電視臺,通過衛星技術向國內外傳送新聞和娛樂節目。這使得BBC和IBA在節目內容、發展規模等方面的競爭更為激烈。1990年英國頒布新的廣播法,對商業廣播電視體制作出重大調整,旨在開放廣播電視市場,營造更為自由的競爭環境,以促進廣播電視的繁榮,同時確保節目的質量。該法案打破了原有的“雙頭壟斷”格局,形成了國有公營廣播電視與商業廣播電視并存發展的局面。(3)法國和英國廣播電視體制對比①法國和英國廣播電視體制的不同之處作為具有巨大社會影響能量和公共資源性質的廣播電視行業,與傳統的、個人色彩濃厚的平面印刷行業的管理方式有很大的不同。不同國家的不同文化背景、歷史傳承和公眾與政府的博弈對廣播電視管理體制的誕生和發展產生重大影響,體現著各國國情特點。法國廣播電視體制總體而言是一種政府主導型的國有廣電體制,以中央政府作為最終向國會負責的主要角色對公共廣播電視進行領導為基本特征。在這種廣播電視體制中,雖然公共廣播電視經營機構原則上依法具有獨立公益法人地位,但是中央政府首腦以及相關職能部門習慣于對公共廣播電視經營機構一方面在宏觀上進行政策引導,另一方面在微觀上以行政手段主導其經營方式、財政收支、人員調動,甚至節目安排及其內容。英國廣播電視體制總體而言則是國有社會公營體制,以資產國家所有和經營活動中公司在社會參與下自主進行為基本特點。由于法律的明確規定或強大的文化傳統,政府和國會都不能主導國有公營型廣播電視公司最高管理機構的人選。②法國和英國廣播電視體制的相似特點法國和英國作為西歐國家,在廣播電視體制的發展歷程上存在相似之處。二者都先后經歷了早期國有壟斷、20世紀中期公營、商營廣播電視共同發展,以及80年代之后的廣播電視業私有化進程。兩國的廣播電視事業在發展過程中,均發展出商業型廣播電視機構,并最終在市場化競爭的推動下形成公營和私營廣播電視并存、共同競爭發展的局面。三、論述題(每題40分,共80分)1.論述移動媒體給新聞傳播活動帶來的挑戰和機遇。答:移動媒體是指以移動數字終端為載體,通過無線數字技術與移動數字處理技術運行各種平臺軟件及相關應用,以文字、圖片、視頻等方式展示信息和提供信息處理功能的媒介。當前,移動媒體的主要載體以智能手機及平板電腦為主,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通信網絡融合,一切能夠借助移動通信網絡溝通信息的個人信息處理終端都可以作為移動媒體的運用平臺,如電子閱讀器、移動影院、MP4、數碼攝錄相機、導航儀、記錄儀等。(1)移動媒體給新聞傳播活動帶來的機遇①新聞資訊視頻服務越來越普及。隨著智能終端的普及和更新換代,以及無線網絡的覆蓋和網速的提高,移動用戶利用碎片化的時間看視頻的需求得到滿足,那么用戶會更加傾向于選擇在移動終端上看新聞視頻,因為視頻集文字、圖片、聲音、影像于一體,豐富了對新聞資訊內容的表達。②移動新聞客戶端開啟社交時代。這是個社交化的媒體時代,移動互聯網讓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密切。移動新聞客戶端加入了分享、轉發、評論、回復和好友推薦功能,將同類型的用戶聚集在一起,形成移動新聞客戶端用戶社區,加強用戶交流,提高用戶粘性;同時,移動新聞客戶端接入第三方應用,可以將新聞分享到微博、微信朋友圈、人人網、QQ空間等,借力這些社交應用實現交互功能。新聞也越來越成為移動終端上人群聚合和深度社交的強力紐帶。③UGC內容升級,開啟眾包新聞模式。如今新聞生產環境越來越開放,移動用戶可以通過多種渠道來發布自己制作的新聞訊息,這極大地激發了公眾參與新聞的興趣,“眾包”不在乎任何職業資格限制,只要內容質量上乘即可。例如在微博平臺上,網友可以發表對新聞事件和人物的評論,而這些五花八門的評論或“吐槽”經過再生產也可以成為有價值的信息,甚至可以引導輿論。④可穿戴設備助力移動時代的新聞傳播??纱┐髟O備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戶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種便攜式設備,可以通過軟件支持以及數據交互、云端交互來實現強大的功能??纱┐髟O備作為未來移動終端的大勢所趨,將對新聞傳媒事業做出巨大的推動,未來的新聞內容生產就可以利用可穿戴設備,比如眼鏡、鞋、表、衣服、帽子等。例如在體育賽事的報道中,運動員或現場觀眾可以使用可穿戴設備關注現場,可能會記錄到更多精彩瞬間,或攝像機拍不到的獨家內容。再如報道突發的新聞事件時,可穿戴設備就使得人人都可以成為時事新聞的轉播者,利用身上的眼鏡或手表拍攝下新聞圖片或視頻,然后快速發布在自己的社交平臺上,并可以實現與朋友或粉絲的實時互動。(2)移動媒體給新聞傳播活動帶來的挑戰①新聞產品版權模糊,侵權的狀況時有發生。我國互聯網發展早期大多采用免費模式,所以人們習慣了在網上免費的獲取信息,忽略了對版權的保護,內容收費模式推廣起來比較困難。而今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這種現象也并沒有發生根本改變。盡管移動媒體極大地豐富了信息資源,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版權模糊仍然給新聞傳播活動帶來了挑戰。很多原創內容被隨意轉載,甚至被別有用心者用作商業用途,抄襲成本的低廉打擊了原創的積極性,長此以往將難以出現高質量的內容。②新聞信息良莠不齊,隱私難以保護。移動互聯網使人人都可以成為信息的發布者和傳播者,擴大了人們的自由表達權,但同時也成為謠言、垃圾信息、暴力言論、和私人信息泄露滋生的溫床。例如微博、微信是人們自由表達的平臺,發言沒有過多的限制,導致很多謠言、誹謗言論甚至辱罵言論和垃圾信息的傳播,而有些媒體把這些未經查實的信息經過轉發傳播出去,擴大了不良信息的傳播范圍,對當事人造成了傷害。這種做法放任了虛假信息的傳播,失去了新聞的客觀性和真實性原則,更使受眾喪失了對新聞媒體的信任。③信息嚴重泛濫,內容同質化嚴重,缺乏優質的原創個性化內容。這一點在自媒體,尤其是微信公眾號上表現明顯。微信公眾平臺上信息的重復率非常高,抄襲轉載之風盛行,熱點信息尤其如此。很多微信公眾號針對熱點新聞事件發表相關評論文章,但文章內容大同小異,甚至完全轉載或抄襲。2.論述新聞腐敗的現象和對策。答:新聞腐敗是指一切與新聞的采訪、制作、傳播過程相關的非法的、不道德的權利交換行為、關系、過程,即一切非正當的新聞界腐敗現象。新聞腐敗的實質是新聞權的濫用,權力濫用的目的是謀取不正當的經濟、政治利益。所以,新聞腐敗實際上是社會腐敗在新聞領域的折射,是經濟、政治腐敗現象侵蝕新聞界的結果。新聞腐敗有三大表征:版面、節目的腐敗,新聞從業人員的腐敗和新聞管理制度的腐敗。(1)新聞腐敗的現象近年來,新聞傳播事業中存在的腐敗現象突出表現在以下方面:①采寫有償新聞。有的編輯記者為了個人利益而采寫有償新聞,并對其百般包裝,直接獲取現金與實物回報。②出售新聞版面、時間。有的報社、電臺、電視臺或其某一機構出售版面、節目時間,刊播毫無新聞價值的內容。③違規報道。有的在新聞采寫中帶有明顯傾向性,打著“輿論監督”的幌子,報道或不報道某些事件,隨心所欲,謀取利益,甚至有的干擾司法公正,代人訴訟,包打官司。④巧立名目敲詐勒索。有的無視正常業務關系,軟硬兼施,強迫被宣傳的有關單位宴請、旅游、娛樂,甚至家人吃喝看病、購物坐車費用也讓有關單位報銷;有的以刊播新聞稿件相威脅,強迫被報道對象刊登廣告;有的采訪作風浮漂,高高在上,架子十足,加重被采訪單位負擔。⑤濫發廣告。刊播廣告不顧社會效果,不管內容是否適合傳播,一概按廣告主意愿刊登,甚至明知廣告內容虛假而照登照播不誤,甘當坑人幫兇;有時以新聞形式刊播廣告,欺騙受眾。⑥追求轟動效應。有的為求出名,嘩眾取寵,不惜炮制聳人聽聞的假新聞,制造所謂“轟動效應”,迎合低級趣味。⑦新聞管理腐敗。新聞管理腐敗包括管理制度腐敗和管理行為腐敗兩方面。經營管理行為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八年級語文上冊課堂管理計劃
- 輕叩詩歌的大門
- 四年級體育課堂互動教學計劃
- 八年級女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專題
- 市政工程施工準備計劃
- 小學科學《光是怎樣傳播的》教學設計
- 城市建設安全生產費用投入計劃
- 老年失眠健康教育
- 人教版五年級英語教學計劃的課堂管理
- 交通運輸行業安全駕駛培訓計劃
- 自身免疫性腦炎
- 醫院質控科工作質量考核指標
- CRPS電源設計向導 CRPS Design Guide r-2017
- GB/T 9345.1-2008塑料灰分的測定第1部分:通用方法
- GB/T 4937.22-2018半導體器件機械和氣候試驗方法第22部分:鍵合強度
- GB/T 3452.2-2007液壓氣動用O形橡膠密封圈第2部分:外觀質量檢驗規范
- 煤礦從業人員安全培訓考試題庫(附答案)
- 第十章-國際政治與世界格局-(《政治學概論》課件)
- 2023年法律職業資格考試歷年真題精選合集
- 濾毒罐使用說明書
- 如何上好一節思政課綜述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