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術部位感染預防與控制【省質控班課件】_第1頁
外科手術部位感染預防與控制【省質控班課件】_第2頁
外科手術部位感染預防與控制【省質控班課件】_第3頁
外科手術部位感染預防與控制【省質控班課件】_第4頁
外科手術部位感染預防與控制【省質控班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江西省腫瘤醫(yī)院

黃惠民2011.4外科手術部位感染預防與控制

外科手術部位感染概述(Surgicalsiteinfection)

外科手術部位感染(SurgicalsiteinfectionSSI):

指發(fā)生在切口及手術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

切口感染圍手術期感染術后感染外科手術部位感染率占醫(yī)院感染的15%左右,居醫(yī)院感染發(fā)生率的第3位。2009年廣東汕頭一醫(yī)院

18名剖宮產婦術后感染事件

2009年12月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qū)谷饒華僑醫(yī)院38名剖宮產患者中,共有18名發(fā)生手術切口感染。病原菌為快速生長型分枝桿菌。

院長行政記過,主管副院長行政記大過處分,撤銷護理部主任及婦產科主任、護士長的職務。醫(yī)院感染暴發(fā)外科手術部位感染的危害

導致手術失敗增加病人痛苦、甚至死亡增加病人經濟負擔延長住院時間增加醫(yī)療糾紛減少醫(yī)院收入外科手術切口分類

類型

標準

清潔切口

Ⅰ類

手術未進入感染炎癥區(qū),未進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清潔-污染切口Ⅱ類

手術進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有明顯污染。

類型

標準

污染切口

Ⅲ類

新鮮開放創(chuàng)傷手術;手術進入急性炎癥但未化膿區(qū)域;胃腸道、尿路、膽道內容物及體液有大量溢出污染;術中有明顯污染(如開胸心臟按壓)者。

污穢-感染切口Ⅳ類

有失活組織的陳舊創(chuàng)傷手術;已有臨床感染或臟器穿孔的手術。外科手術部位感染

的分類及診斷標準

切口淺部組織

的手術部位感染

手術后30天以內發(fā)生的僅累及切口皮膚或者皮下組織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條件之一:切口淺層組織有化膿性液體;從切口淺層組織的液體或組織中培養(yǎng)出病原體;至少有下類感染的癥狀或體征:疼痛、觸痛、局部腫脹、發(fā)紅、發(fā)熱;外科醫(yī)生開放的切口淺層組織;不列入切口淺層

組織的手術部位感染

針眼處膿點(僅限于縫線通過處的輕微炎癥和少許分泌物);

外陰切開術或包皮環(huán)切術后部位或肛門周圍手術部位感染;感染性燒傷創(chuàng)面,及溶痂的Ⅱ、Ⅲ度燒傷創(chuàng)面;

切口深部組織的手術部位感染

感染發(fā)生手術后30天內(無植入物)或1年內(有植入物);感染與外科手術有關,以及感染涉及到切口深部軟組織(如筋膜和肌層)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條件之一:切口深部引流或穿刺出膿液,但膿液不是來自器官/腔隙部分;切口深部組織自行裂開或由外科醫(yī)生打開,同時病人具有下列癥狀或體征之一:發(fā)熱(>38℃)局部疼痛或腫脹;

經直接檢查、再次手術、病理或影像學發(fā)現(xiàn)切口深層組織膿腫或其他感染證據(jù);同時累及切口淺部和深部組織的感染歸為切口深部組織感染;經切口引流所致器官/腔隙感染,無須再次手術歸為深部組織感染。

器官/腔隙手術部位感染

感染發(fā)生在手術30天以內(無植入物)或發(fā)生在1年以內(有植入物),感染與手術有關,累及術中解剖部位(如器官或者間隙)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器官/腔隙穿刺引流或穿刺出膿液;

從器官/腔隙的分泌物或組織中培養(yǎng)分離出致病菌;

經直接檢查、再次手術、病理或影像學發(fā)現(xiàn)有膿腫或感染的其他證據(jù);

手術部位感染發(fā)生過程

細菌(內源性、外源性)污染:早期容易清除;定植:細菌粘附于組織細胞表面但未大量繁殖,不易迅速清除;感染:細菌大量繁殖引起炎癥。不同類別手術部位感染率有顯著不同,據(jù)Cruse統(tǒng)計清潔切口1%清潔-污染切口7%污染切口20%

污穢-感染切口40%外科手術部位感染的影響因素

病人醫(yī)院病人

年齡營養(yǎng)狀況:肥胖、營養(yǎng)不良者;基礎疾病:糖尿病,腫瘤患者;生活習慣

:吸煙;以往的治療

:免疫抑制劑,化、放療;其他部位有感染灶,已有細菌定植;置入人工材料。醫(yī)院

醫(yī)院管理者主管及主刀醫(yī)生參與手術的其他人員病房的護理人員院感專職人員醫(yī)患情況:暴露機會增多手術部位感染危險因素評分標準

危險因素

評分標準

手術時間

≤75百分位

0>75百分位

1

傷口清潔度

清潔,清潔-污染

0污染或感染

1

ASA評分

0Ⅲ

1手術部位感染危險指數(shù)

(美國國家醫(yī)院感染監(jiān)測系統(tǒng)制定)

病人術前已有≥3中危險因素污染或嚴重的手術切口手術持續(xù)時間長外科手術部位感染預防措施

病人

治愈其他部位的感染;控制基礎疾病,改善全身狀況;改變生活習慣;手術野皮膚的準備:備皮、修剪指(趾)甲、沐浴等;抗菌素的使用;心理準備。醫(yī)院管理者

思想重視資金支持設備支持管理到位

主管及主刀醫(yī)生

手衛(wèi)生無菌操作手術技巧(盡量縮短手術時間)合理使用抗生素術后觀察及處理自身感染的控制手術室人員

環(huán)境的保障;無菌物品的質量控制;手術器械的無菌保障:特別是外來及植入器械的管理;手衛(wèi)生的強調;手術間的安排,人員的控制;上臺護士的無菌操作及技術操作;手術床(車)及病人的保暖。正壓、氣流組織、最小換氣次數(shù)、管理和維護保持手術室門關閉麻醉師

手衛(wèi)生的強調無菌操作麻醉操作技巧

病房護理人員

手衛(wèi)生的強調細致的觀察無菌操作

如PICC置管及護理院感專職人員

指導督促檢查監(jiān)控隨訪

完善隨訪機制,及時掌握外科手術部位感染的動態(tài),對減少手術部位感染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幾個特別需要注意的問題

手衛(wèi)生備皮換藥抗生素的使用外來器械的管理手衛(wèi)生

設施完善;醫(yī)務人員的依從性提高,特別是非主管(主刀)醫(yī)生應加強責任心;院感專職人員及手術室人員的督促檢查。備皮

原則上只要不影響手術,不主張備皮。如需要去除毛發(fā),可在當天手術前去除,最好使用電動發(fā)剪。不正確的備皮將提高手術部位的感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