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患者院前急救與體位的護理_第1頁
骨折患者院前急救與體位的護理_第2頁
骨折患者院前急救與體位的護理_第3頁
骨折患者院前急救與體位的護理_第4頁
骨折患者院前急救與體位的護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骨折患者院前急救與體位的護理外一科梁東現場急救要點:1:急救

2:搬運患者的方法3:采用的體位

4:觀察傷員的病情變化

急救:初步的復蘇措施若傷員心跳、呼吸停止,應立即就地實施心肺復蘇術;如傷員已處于休克狀態,則以抗休克為首要任務,立即經外周大靜脈快速輸入液體,有條件時應立即輸血。緊急止血有傷口出血,應迅速判明出血性質,選擇有效的暫時止血方法。成年人出血達800—1000ml,就可能造成危及生命的并發癥。因此制止外出血是現場急救的重要任務之一。現場急救護理措施較常用的為加壓包扎。一般開放傷口可用無菌棉墊或干潔的布單局部加壓包扎,即可止血,又可防止傷口再被污染。止血法止血法指壓血管止血法用手指將出血部位動脈的近心端,用力壓在鄰近的骨骼上,阻斷血運來源,是對外出血的常見急救方法。止血帶止血法如有大血管活動性出血時,可用止血帶止血。但必須嚴格按照要求正確使用,不然將給傷員帶來危害。止血法止血帶應用的注意事項止血帶應盡量靠近傷口。但在雙骨部位(如前臂、小腿)不能使用止血帶,應分別綁于上臂1/2處和大腿上2/3處;襯墊要平整墊好,防止局部壓傷;止血帶松緊以制止出血為度,過松造成出血更多,過緊容易損傷神經;止血帶應有明顯標記,記錄上止血帶時間,向護送者和傷員本人交代應放松止血帶的時間;一般不可持續至1h以上,過1h者應每0.5~1h松解1-2min,同時在傷口加壓止血,以免肢體壞死。止血帶松緊要適中,不然靜脈血被止住了,而動脈血卻未止住,不但起不到止血作用反而增加出血。常見的錯誤方法1.衛生紙包扎傷口:止血作用不大,而且為院內處理留下麻煩。2.在傷口近端用布條等進行止血,壓力不夠,不能阻止動脈血供應,卻阻斷了靜脈血的回流,傷口出血增加。3.將脫出的組織和器官復位增加了感染的機率。傷肢妥善固定

骨折急救的目的:①避免骨折端在搬運過程中對周圍重要組織,如血管、神經內臟的損傷;②減少骨折端的活動,減輕病人疼痛;③便于運送。固定可用特制的夾板,或就地取材用木板、木棍、樹枝等。Ⅰ:上肢骨折用兩塊夾板(或木板)分別在上肢內外兩側,加上襯墊(棉花、衣、布)等后,用三角巾(或布條、繩子)綁好固定,再用一條長三角巾將上肢前臂屈曲懸吊固定于胸前。

大手掛包扎(前臂上臂)臨時上臂固定Ⅱ:下肢骨折小腿骨折時,用長短相等的兩塊夾板(從腳跟到大腿中部),加襯墊后,在骨折處上下兩站、膝下和大腿中部分別用布帶纏緊,在外側打結。大腿骨折,可用一塊自腋窩到腳跟長的夾板放在傷肢外側,健肢移向傷肢并列,夾板加襯墊后用布條分段固定傷肢,腋窩和大腿上部分別圍繞胸、腹部固定,腳部固定也同小腿骨折。

16大腿骨折小腿骨折搬運骨折后正確搬運患者的方法

背負法:多用于傷者不能自行行走,救護人員只有一人之時。對于神志不清者,可采用交叉雙臂緊握手腕的背負法。對于神志清醒的傷者可采用普通背負法,只要抓緊傷者的手腕使其不要左右搖晃即可抱持法:救護者一手抱其背部,一手托其大腿將傷者抱起。若傷者還有意識可讓其一手抱著救護者的頸部

拖拉法:如果傷者較重,—人無法背負或抱持時。救護者可從后面抱住傷者將其拖出。也可用大毛巾將傷者包好,然后拉住毛巾的—角將傷者拉走。注意:此三種方法不適用于脊柱骨折、股骨干骨折和胸部損傷的傷者。

椅托法:兩名救護者面對面分別站在傷者兩側,各伸出一只手放于傷者大腿之下并相至握緊,另一只手彼此交替搭在對方肩上,起支持傷者背部的作用。

拉車法:兩名救護者,一個站在傷者的頭部兩手伸于腋下,將其抱入懷中;另一人站在傷者的兩腿之間,骨不連,抱住雙腿。兩人步調一致將傷者抬起運走。

雙人搬運法多人搬運法脊椎外傷傷員的搬運

對脊椎傷傷員應用木板或門板搬運,方法是先使傷員兩下肢伸直,兩上肢也伸直并放于身旁。木板放在傷員一側,2~3人扶傷員軀干,使其成一整體滾動移至木板上,或3人用手臂同時將傷員平托至木板上。注意不要使傷員的軀干扭轉,切忌使用摟抱,或一人抬頭、一人抬足的方法,同時禁用涼椅、藤椅之類的工具運送傷員。

頸椎外傷傷員的搬運

應由4人搬運,要有專人托扶其頭頸部,沿縱軸方向略加牽引,并使頭頸部隨軀干一同滾動。或由傷員自己雙手托住頭部后再緩慢搬移。嚴禁隨意強行搬動頭部。傷員躺在木板上時應用沙袋或折好的衣物放在其頸部的兩側加以固定。多人搬運法胸腰段脊柱損傷可采用三人搬運法,即三人并排蹲在傷員的同側,用手分別托住傷員的頭、肩、腰部和臀部及并攏的雙下肢,同時保持平臥姿勢下同步抬起,三人步調一致地向前行進。亦可由2~3人循傷員軀體的縱軸,輕輕就地滾轉,將傷員移動到擔架上或木板上,脊柱損傷處墊一小墊或衣服。

合并截癱的傷員

在運送截癱傷員時,木板上應鋪一柔軟的褥墊,傷員衣物里的堅硬物件應及時取出以防壓傷。禁用熱水袋或鹽水瓶等進行保暖以免發生燙傷。

22搬運時的注意事項1先評估傷病者的傷勢,體重,所要運送的路程。急救員的體力及可能遇到的困難,才決定使用哪一種搬運方法。2切勿假設傷病者能自己坐起或站立。3如沒有把握,切勿嘗試。4要注意保持平衡,站穩腳步,切忌操之過急。5必須保持腰部挺直,使用大腿肌肉力量,避免彎腰。6切忌忍著呼吸。7盡量動員人手,確定所有人員明白搬運的步驟。搬運傷員時傷員常采用的體位在搬運過程中要隨時觀察傷員的病情變化

⑴在轉運過程中,傷者及擔架必需嚴格固定,防止途中顛簸、擺動造成的損害。同時還要密切注意傷者的神志、呼吸、心跳,出現異常立即搶救。采取保暖措施。⑵傷者自覺口渴難耐時,可用小勺少量喂給病人,并密切觀察傷者的反應,是否出現嗆咳、惡心、疼痛加劇的表現,如果出現則立即停止。(除神志不清的重傷者,頭、胸、腹或四肢受到嚴重創傷需要手術治療的傷者)

⑶對扎止血帶的傷者,每隔40一60分鐘放松一次,每次1—2分鐘。抽搐的傷者上下牙齒間墊塞紗布防止咬傷舌部。危重傷者要作好明顯的傷情標志,以便入院后盡快搶救。

25上下擔架的方法將病人抬上或抬下擔架,至少需要3-4人一人用手托住病人頭部,肩部另兩人用手托住腰部,臀部,膝部,腿部,三人同時抬起病人,輕輕放在擔架上腳步協調,行動一致,平穩前進26體位護理體位護理是實施骨折患者全人照護的重要組成部分,首先應向患者解釋功能位正確擺放的重要性,以取得其配合。肢體功能位符合病人病情需要,有利于骨病康復。病人感覺舒適,骨突處有合適襯墊,也可避免局部壓瘡發生。肌力評定標準0級-完全癱瘓1級-肌肉收縮不產生運動2級-能作水平運動不能抬起3級-能抬起,不能抵抗阻力4級-能抗阻力較正常差5級-正常肩關節功能位肩關節:

外展45°~55°外旋15°,前屈30°,肘關節屈90°。中立位:為上臂下垂,屈肘90,前臂指向前方肘關節功能位單側固定時屈90°。如雙側固定時,一側屈110°,一側屈70°,前臂中立位。中立位為前臂伸直腕關節功能位腕背曲20°~30°,手半握拳,拇指對掌位。中立位為手與前臂成直線,手掌向下手指關節功能位掌指關節屈60°,指間關節屈30°~45°

手指關節中立位為手指伸直拇指中立位為拇指沿食指方向伸直髖關節功能位髖關節保持屈曲15-20°,髖外展15-20°,外旋5-10°中立位為髖關節伸直,髕骨向上膝關節功能位膝關節保持伸展5-15°。中立位為膝關節伸直踝關節功能位踝關節保持背伸90°中立位足與小腿間呈90°,無足內翻或外翻下肢關節功能位髖關節保持屈曲15-20°,髖外展15-20°,外旋5-10°踝關節保持背伸90°仰臥位:應去枕仰臥,肩胛區墊枕以使兩肩后伸。肩關節保持外展45°,前屈30°,內旋15°;肘關節保持屈曲90°。半臥位及站立位:用三角巾將患肢懸吊于

胸前,不低于心臟水平。局部未加固定的病人,應囑其不可隨便更換臥位或下床活動。鎖骨骨折患肢曲肘于胸前,平臥位時在患肢下墊一軟枕使之與軀干平行,避免前屈或后伸,術后第二日可抬高床頭30~45°,患肢用軟枕抬高,無明顯不適,可下床活動。肱骨骨折

肱骨骨折下床活動時用三角巾或前臂吊帶將患肢懸吊于胸前,內收型骨折,用外展支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