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言文學開題報告:陶淵明田園詩的藝術意蘊2800字】_第1頁
【漢語言文學開題報告:陶淵明田園詩的藝術意蘊2800字】_第2頁
【漢語言文學開題報告:陶淵明田園詩的藝術意蘊2800字】_第3頁
【漢語言文學開題報告:陶淵明田園詩的藝術意蘊2800字】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開題報告姓名學號專業漢語言文學題目陶淵明田園詩的藝術意蘊1、選題背景與意義。一、選題背景(一)研究背景如今所生活的世界是現代高度機械化的結果,使得悠然自得的生活成為過去。每個人只是社會里隨波逐流的浮萍。現在的都市文明的生活,使人遠離了美好的大自然,田園生活那種優美而富于情調的生活方式已被毀壞,官僚化的教條壓抑人民奮勵的情緒,精神世界空虛,迷茫。一方面物質愈來愈豐富,一方面人的精神世界被分裂,人的本質受到摧殘,人成為工具的一部分,逐漸被異化,失去了精神家園和賴以生存的自然家園。總之,現代人面臨著兩大悲劇,一是內心的失衡,一是人與自然的失衡。人與自然田園的共容,和諧相處在陶淵明的田園詩中反映的淋漓盡致,美好的生態田園風光在他的詩歌中被勾勒出,讓人心曠神怡、心向往之。正是由于在現實生態環境的惡化和人的精神家園的迷失的社會背景,文章展開了對陶淵明田園詩美學價值的研究。(二)國內外研究現狀1.國內研究現狀陶淵明的田園詩一貫是我國古代文學研宄中的一個熱門。近代以來對陶淵明田園詩的研宄主要以國內為主,國外較少涉及。因此以下主要結合國內學者的研究進行闡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前輩們主要專注于研究陶淵明田園詩歌的社會意義。通過評價其是否描繪農村的真實面貌,是否揭露廣大農民的苦難,是否反映農民生活的美好愿景,且最終肯定了陶淵明田園詩的進步性。經過80年代初的學術反思,陶淵明田園詩的進步意義和歷史地位被社會認可,一定意義上促進了學者們對其深層內涵的關注,由此產生了許多深入探討陶淵明田園詩思想內容的文章。王國維(1960)探討了人生的三種境界,反映社會生活的本真及人們內心的精神世界。尋求人生真理及個人目標,根據自己的文藝觀,從詩文中獲取人生經驗和審美愉悅,是美學思想的一大進步,對鄉土文化美學價值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葉朗(2009)從美的本質、美學在各領域中的哲學地位探討了審美活動與其他心靈表現活動之間的關聯,從現實社會、自然、藝術等方面入手,貼近生活,以自身對美的體悟和人生經驗,總結出語言學與美學的統一;雷文彪,唐騁帆(2017)綜述了陶淵明的“真”美思想,其詩中的藝術之“真”與人格之“真”真實反映了其物質世界與精神世界的融合統一。提醒人們追求物質活動的同時,還要重視精神活動的融合,以提升自己的生活感悟,獲取美的體驗,順理成章表述其自然化的理想人生境界;魯樞元(2012)著重探討了陶淵明詩歌中“樊籠”這一意象的引申義,指出回歸自然這一人生選擇的深遠意義以及陶淵明清貧自守、悠然閑逸、潔身自好的倫理價值。周秀榮曾對陶淵明田園詩的研究現狀做過清晰的梳理,她在《五十余年陶淵明田園詩研究綜述》一文指出,建國后50余年,對于陶淵明田園詩的研究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袁行霈在《中國文學史》(第二卷)中提出陶淵明的田園詩有些是表現了悠然自得的生活,有些側重抒發“躬耕的生活體驗”,有些則表現了自己的貧困情狀和鄉村的凋敝殘敗。孟二冬在其著書《陶淵明集譯注及研究》中認為陶淵明的詩歌語言具有獨特性,“平淡”二字并不能完全概括其語言風格。其語言“就正如他的個性一樣,也總是在平淡的外表下蘊藏著熾熱的感情和濃郁的生活氣息”,指出陶淵明的田園詩融情于景,論述相當精辟。徐正英、阮素雯譯評的《陶淵明詩集》則結合了袁行需先生的觀點將陶淵明田園詩的藝術成就歸結為自然美、重在寫意和啟示性語言三個方面,并結合具體作品加以說明,很有說服力。(三)國內研究簡要評價縱觀陶淵明田園詩的相關研究成果,學者們多數是從其思想內容、藝術特色及名篇賞析三個方面探討分析,關于其詩歌中的田園美學和價值也有一些,但只是淺嘗輒止,沒有專門作為一個論題進行研究,本文將在前人的基礎上,從田園文化的角度,對其詩歌中所體現的田園美學及其價值進行系統的研究,以彌補前人的不足。二、研究意義(一)理論意義本文以陶淵明田園詩作為研究對象,這樣不僅能幫助我們更深入把握陶淵明田園詩的實質和特征,而且對于后世田園詩研宄是一個有益借鑒,也能更好地幫助我們弘揚和繼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二)實踐意義陶淵明的田園詩所蘊含的生態智慧是我們建設生態文明的寶貴資源,在面臨解決當代生態危機的狀況中提供有用的思想資源,重新建立我們的精神家園以及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陶淵明的田園詩,從形式和內容上都拓寬了美學的界域,大量的田園詩為我們描繪了人與自然相互交融的關系,具有生態意味。他的田園詩是一個蘊含豐富生態韻味的詩意世界。因此,研究陶淵明的田園詩有著一定的現實意義。2、選題研究的方法與主要內容。一、研究方法(一)文獻研究法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大量查閱和搜集一些相關的文獻、期刊等資料,從而更加全面、清晰地了解陶淵明詩歌對鄉土文化的重塑及建構,探析其美學價值研究的意義,對所搜集的資料進行加工整合,并從中借鑒其有價值的相關信息。(二)內容分析法通過對陶淵明田園詩《歸園田居》、《飲酒》等的具體分析與整合,通過具體詩歌和文本分析,分析詩歌中所呈現的田園文化,分析其詩歌中所飽含的田園美學。二、研究的主要內容緒論一、陶淵明田園詩創作的成因(一)環境的孕育與熏陶(二)儒道文化的滋養二、陶淵明詩歌中飽含的田園藝術意象(一)土地意象(二)村落意象(三)勞動意象(四)山水田園意象三、陶淵明田園詩的藝術意蘊(一)田園詩的語言美(二)田園詩的自然美(三)田園詩的和諧美(四)田園詩的意境美四、陶淵明詩歌田園詩藝術的現代意義和價值(一)回歸自然,發現美(二)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豐富精神世界(三)發現美,追求理想生活總結3、研究條件、擬解決的主要問題和預期結果。一、研究條件運用所學的相關分析方法,在圖書館、中國知網、百度文庫等渠道參考同類型的文章,然后進行論文構思后撰寫階段,并嚴格按照要求完成,寫出一份可供參考的論文。二、擬解決的主要問題本文研究了陶淵明詩歌的田園美學以及審美價值,先分析了田園詩創作的成因是由于自身的環境以及儒家文化的滋養,然后概括了詩歌中飽含的田園意象,總結了田園美學的意蘊,從自然、和諧、生態、意境的角度闡明了陶淵明詩歌的美。三、預期結果完成一篇不少于7000字的較高質量的本科畢業論文。參考文獻[1]周秀榮.五十余年陶淵明田園詩研究綜述[J].九江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25(3):6-9.[2]袁行霈,羅宗強.中國文學史第二卷[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第51-56頁,[3]孟二冬.陶淵明集譯注及研究[M].昆侖出版社,2008.第104-108頁,[4]陶淵明著,徐正英,阮素雯注評.陶淵明詩集[M].中州古籍出版社,2012.第41-44頁.[5]王國維.人間詞話[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0.[6]葉朗.美學原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4.[7]宗白華.美學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211.[8]雷文彪,唐騁帆.陶淵明美學思想核心論[J].武漢大學人文學報,2017(07):83-86.[9]魯樞元.陶淵明當代啟示錄[J].文學教育,2012,000(013):4-8.[10]韓柳,趙述穎.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