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65.150江蘇省地方標準DB32/T4519—2023湖泊漁業資源調查技術規范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fisheryresourcesurveyinlakes2023-07-25發布2023-08-25實施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Ⅰ前言 Ⅲ 2規范性引用文件 3術語和定義 4技術要求 5調查方法 6調查成果 附錄A(資料性)湖泊漁業資源調查常用儀器設備及主要用途 附錄B(資料性)湖泊餌料生物統計方法 附錄C(資料性)湖泊魚類資源統計方法 附錄D(資料性)湖泊漁業資源調查記錄表格式 參考文獻 Ⅲ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由江蘇省漁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提出并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江蘇省漁業技術推廣中心、江蘇省淡水水產研究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徐東坡、任瀧、徐跑、谷先坤、梅肖樂、匡箴、周彥鋒、張智敏、劉燕山、王媛、1DB32/T4519—2023湖泊漁業資源調查技術規范本文件規定了湖泊漁業資源調查的技術要求,描述了調查方法及調查成果整理的方法。本文件適用于湖泊漁業資源調查,水庫和河流漁業資源調查可參照使用。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6920水質pH值的測定玻璃電極法GB/T7493水質亞硝酸鹽氮的測定分光光度法GB/T7479水質銨的測定納氏試劑比色法GB/T7480水質硝酸鹽氮的測定酚二磺酸分光光度法GB/T8588漁業資源基本術語GB/T9727—2007化學試劑磷酸鹽測定通用方法GB/T11892水質高錳酸鹽指數的測定GB/T11893水質總磷的測定鉬酸銨分光光度法GB/T11894水質總氮的測定堿性過硫酸鉀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GB/T11913水質溶解氧的測定電化學探頭法GB/T13195水質水溫的測定溫度計或顛倒溫度計測定法GB/T13200水質濁度的測定GB17378.7海洋監測規范第7部分:近海污染生態調查和生物監測GB/T27992.3水深測量儀器第3部分:超聲波測深儀SC/T1101湖泊漁業生態類型參數SC/T9102.4漁業生態環境監測規范第4部分:資料處理與報告編制SC/T9407—2012河流漂流性魚卵、仔魚采樣技術規范SL87透明度的測定(透明度計法、圓盤法)3術語和定義GB/T8588界定的以及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漁業資源fisheryresources天然水域中魚類、蝦類、蟹類、貝(螺)類及餌料生物資源等水生生物總稱。餌料生物forageorganism天然水域中可供魚類等水產動物食用的水生生物總稱。2DB32/T4519—2023注1:主要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動物、底棲動物、水生維管植物、著生藻類等。注2:水生維管植物可簡稱為水草。4技術要求4.1技術原則4.2調查內容湖泊漁業資源調查類別、調查對象、調查內容和調查方式應符合表1的規定。表1湖泊漁業資源調查對象、調查內容和調查方式類別調查對象調查內容調查方式漁業環境調查自然環境條件地形地貌、水文、氣象等基本情況資料收集和野外觀測水體主要理化因子a)現場測定指標:包括溶解氧(DO)、酸堿度b)實驗室測定指標:包括總氮(TN)、氨氮(NH4+?N)、硝酸鹽氮(NO3-?N)、亞硝酸鹽氮(NO2-?N43-?資料收集、現場檢測和實驗室分析餌料生物調查浮游植物、浮游動物、底棲動物、水生維管植物和著生藻類等資料收集、現場檢測和實驗室分析漁業生物調查物a)種類組成、群落結構、生態類群、時空分布、資源量等;c)魚卵和仔、稚魚的種類組成、數量分布等;d)蝦類、蟹類、貝(螺)類等其他漁獲物統計基本生物學信息;e)應符合5.3的規定資料收集、漁具調查和實驗室分析等注:資料收集的時間跨度需涵蓋目標水域變化較大的所有歷史時期,重點收集文獻和統計資料,并收集調查期間漁業部門、水文站、環境監測站等部門的相關資料。4.3調查時間4.3.1設置原則調查時間的設置原則如下:a)綜合考慮水生生物的生命周期、生活史特征、季節變化特征、監測目的等因素;b)不同監測點位宜選擇同一時期內開展監測;3DB32/T4519—2023c)若在規定的監測時間段內湖泊水文氣象條件(如集中降水期、冰凍期)不適宜采樣,可根據實際情況調整采樣時間;d)水體理化因子、餌料生物調查和漁業資源調查宜同步開展。4.3.2時間頻次時間頻次的具體要求如下:a)可為多年一次、一年一次、一年多次;b)年內監測,可按月監測、按季節監測,也可按徑流量的年內變化周期(如豐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等特殊階段監測。4.4調查點位4.4.1布設原則調查點位的布設應遵循以下原則。a)采樣點位布設的選擇,應進行詳盡的預調查,在獲得足夠背景信息的基礎上,合理地確定。b)采樣點位的布設應充分考慮如下因素:1)湖泊水體的水動力條件;3)補給條件、流速、水深及進水和出水;4)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區、飲用水源地等保護區域;5)養殖區、增殖漁業區;6)排污設施的位置和規模;7)污染物在水體中的循環及遷移轉化等。4.4.2布設方法調查點位布設方法如下。a)根據區域內湖泊形態、水文狀況、水環境質量、水生生物分布等因素的差異,將湖泊分為不同的小區域,如濱岸帶、湖心區、主要河流出入口等,宜在每個小區域內布設監測點位。b)根據監測任務的目標,確定每個區域的監測點位數量。初期監測點位布設數量見表2,大型湖泊宜適當增加監測點位。c)將湖泊群作為整體開展監測時,可適當減少每個湖泊的監測點位。表2不同湖泊面積監測點位數目參照表湖泊面積Akm2點位設置數量Ni個A<503≤Ni<1050≤A<50010≤Ni<15500≤A<100015≤Ni<201000≤A<200020≤Ni<30A≥200030≤Ni<5044.5調查工具4.5.1主要設備調查前應根據調查內容準備所需的儀器設備,常用的儀器設備主要包括水體理化因子、餌料生物、漁業生物調查工具等,詳見附錄A表A.1。4.5.2漁具規格及使用方法針對漁業生物調查對象分別采用圓錐網、三層多網目復合刺網、定置(串聯)倒須籠壺、單船表層拖網(飛機網)、拖刺網、耙刺等定制調查漁具,漁具建議規格、網目尺寸、調查對象及使用方法見表3。表3定制漁具規格漁具名稱漁具建議規格網目尺寸調查對象使用方法圓錐網網口為圓形,內徑50cm~100cm,網圈由直徑為1cm的圓鐵制成網口逆水流方向固定于采樣水層,應保證網口與水流方向垂直,網口完全沉入水面之下50cm處。采集時,在拖網口處設置流量計記錄流量轉數,以此計算單位時間內的過水流量。圓錐網一次采集持續5min~30min,具體持續時間根據實際情況而定,宜按照采集到3000尾左右的卵苗確定采集時間。采集結果記錄見附錄D表D.1過濾網衣部分長200cm,前后端分別與網圈和集苗桶相連集苗桶內徑10cm,長15cm。濾過式集苗桶用孔徑300μm的篩絹包裹全長215cm(不包含網前部牽引的繩索部分)三層多網目復合刺網內網第①段下網后網具自然沉入水中,下網時間宜設置為6h~12h,也可根據研究目的進行調整,每個采樣點宜分別布設3張網具第②段第③段第④段第⑤段第⑥段第⑦段外網1外網2籠壺3.5mm鋼絲編制而成,各框架間使用小網籠連接,間距50cm,小網籠兩側間隔性設置30cm×5cm的誘魚洞,為喇叭狀的倒須口底層小型魚圓錐形集漁袋由4個直徑40cm的圓形鋼架支撐,并設有倒須口5DB32/T4519—2023表3定制漁具規格(續)漁具名稱漁具建議規格網目尺寸調查對象使用方法籠壺籠壺底部兩邊用網衣包裹石子等沉物,構成兩條穩定帶底層小型魚下網后網具自然沉入水中,下網時間宜設置為6h~12h,也可根據研究目的進行調整,每個采樣點宜分別布設3張網具全長12m,其中骨架8m,圓錐形集漁袋兩端各2m單船表層機網)銀魚等游泳速度慢的小型魚類使用適宜的調查船只按照計劃的拖捕線路進行拖捕,記錄拖捕始末時間拖刺網網高2m~2.2m,長7m~8m,網兜長度6m~7m網口網目8cm~10cm,網兜網目5cm~7cm大型中上層且游泳能力較強的魚類耙刺網口為長方形,規格為80cm×40cm,由直徑2cm~3cm的實心圓鐵制成圓錐形網袋長80cm,以長方形框架為平面,一面沿邊角以20cm間距焊接圓形鐵圈穿接網衣,網衣直徑為0.1cm乙綸線;另一面以長方形短邊向內上方向,各焊接2根40cm鐵條(直徑1cm4根鐵條相交于長方形平面中心上面40cm處,組成耙拖連接繩索或木質耙柄等框架長邊一側焊接10枚~15枚長度20cm的耙齒,耙齒前端尖銳,焊接端為方柱形注1:圓錐網的相關術語和定義見SC/T9407。注2:三層多網目復合刺網可根據湖泊水深進行適當調整。4.5.3常用試劑漁業資源調查中常用試劑如下:a)魯哥氏液:稱取6g碘化鉀溶于20mL蒸餾水中,待完全溶解后,加入4g碘,搖動,至碘完全溶解,移入100mL容量瓶,加蒸餾水定容至100mL,貯存于磨口的棕色試劑瓶中;b)甲醛溶液:體積分數為37%~40%,根據研究目的可稀釋配制;c)75%乙醇溶液:體積分數為75%;e)二甲苯;4.6調查方法按第5章的規定執行。6DB32/T4519—20234.7樣品及資料保存4.7.1樣品備份樣品備份的要求如下。a)在野外采集的所有樣品都要進行備份,備份樣品單獨入樣品庫,以備核查,標簽標注“備”字樣,編號與用于實驗的樣品編號相同。b)魚、蝦、蟹、貝(螺)類樣品可使用75%乙醇溶液、4%~10%的甲醛溶液保存樣品。保存樣品按c)浮游生物應分別按照5.2.1.2和5.2.2.2的規定執行。d)底棲動物應按照5.2.3.2的規定執行。e)水生維管植物應按照5.2.4.2的規定執行。f)著生藻類應按照5.2.5.2的規定執行。4.7.2影像資料采集影像資料采集的要求如下:a)在調查過程中,對調查站位的生境、調查過程、采集樣品等,留存有效圖片存檔;b)圖片備注拍攝地點、拍攝日期、拍攝人;c)各類型圖片分類存檔。5調查方法5.1湖泊漁業環境調查5.1.1區域生境區域生境相關指標調查的要求如下:a)湖泊形態與自然環境調查的主要內容見表D.2;b)附表中各項目的資料、數據,可從湖泊主要管理部門和當地漁業、水利、林業、氣象等部門獲取,亦可通過實地調研和野外觀測等方式獲取。5.1.2水體理化因子調查5.1.2.1采樣層次一般情況下,采樣層次可按照如下方法確定:a)水深小于3m時,在表層取樣,即在距離水表面0.5m采樣;b)水深為3m~6m時,在表層和距水底0.5m處的水深層采樣;c)水深為6m~10m時,在表層、中層和距水底0.5m處的水深層采樣;d)水深大于10m時,在表層、5m、10m及距水底0.5m處的水深層采樣。5.1.2.2調查方法水樣用采水器采集,每個采樣點采水1L;分層采樣時,將各層水樣等量混合后取1L。水體理化因子調查的要求如下:定,具體分析方法應符合表4的規定,監測結果記錄見表D.3;7DB32/T4519—20234+?N(PO43-?P)、高錳酸鹽指數(CODMn)、葉綠素a(Chl?a)等水質指標在實驗室按相關規定執行,具體分析方法應符合表4的規定,結果記錄見表D.4。表4水體理化因子分析方法類別基本項目分析方法方法來源現場測定指標溶解氧(DO)電化學探頭法GB/T11913酸堿度(pH)玻璃電極法GB/T6920水溫(WT)溫度計法GB/T13195分光光度法GB/T13200超聲波法GB/T27992.3透明度(SD)透明度計法SL87圓盤法SL87實驗室測定指標總氮(TN)堿性過硫酸鉀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GB/T11894氨氮(NH4+?N)納氏試劑比色法GB/T7479硝酸鹽氮(NO3-?N)紫外分光光度法GB/T7480亞硝酸鹽氮(NO2-?N)分光光度法GB/T7493鉬酸銨分光光度法GB/T11893正磷酸鹽(PO43-?P)萃取-磷鉬藍比色法GB/T9727—2007高錳酸鹽指數(CODMn)高錳酸鹽滴定法GB/T11892熒光光度法GB/T17378.7分光光度法GB/T17378.75.2餌料生物調查5.2.1浮游植物調查5.2.1.1樣品采集浮游植物樣品采集主要分為定性樣品采集和定量樣品采集:a)定性樣品采集:用25#浮游生物網(網目直徑為0.064mm)在水下0.5m處繞“∞”緩慢拖曳5min采集;b)定量樣品采集:用1L有機玻璃采水器采取水樣1000mL,分層采樣時,可將各層水樣等量混合后取1000mL。5.2.1.2樣品處理與保存樣品固定參照SC/T9402—2010中4.2.1的規定執行,樣品沉淀和濃縮參照SC/T9402—2010中4.3的規定執行。5.2.1.3樣品鑒定與計數樣品鑒定與計數的要求如下。8DB32/T4519—2023a)優勢種類鑒定到種,其他種類至少鑒定到屬。b)充分搖勻定量樣品,然后立即取0.1mL樣品放入計數框中,蓋上蓋玻片,計數框內無氣泡,無水樣溢出。觀察視野數目100個~300個;每個樣品計數兩片,取其平均值作為最終結果。若兩片計數結果相差15%以上,則進行第三片計數,取其中個數相近的兩片的平均值。計數單位用細胞個數表示;c)具體計數方法見B.1,結果記錄見表D.5和表D.6。5.2.2浮游動物調查5.2.2.1樣品采集浮游動物樣品采集主要分為定性樣品采集和定量樣品采集:a)定性樣品采集:枝角類和橈足類用13#浮游生物網在水下0.5m處繞“∞”緩慢拖曳5min采集;原生動物、輪蟲和無節幼體定性樣品用25#浮游生物網在水下0.5m處繞“∞”緩慢拖曳5min采集;b)定量樣品采集:每個采樣點采集水樣20L,再用13#浮游生物網過濾濃縮,收集網內物質。5.2.2.2樣品處理與保存樣品固定參照SC/T9402—2010中4.2.2的規定執行,樣品濃縮參照SC/T9402—2010中4.4的規定執行。5.2.2.3樣品鑒定與計數樣品鑒定與計數的要求如下。a)優勢種類鑒定到種,其他種類至少鑒定到屬。b)計數前樣品充分搖勻,吸取定量樣品至計數框內,每個樣品重復計數2次,取其平均值作為定量結果,若兩片計數結果相差15%以上,則進行第三片計數,取其中個數相近的兩片的平均值。c)不同類別鑒定方法如下:——原生動物:吸取0.1mL溶液注入0.1mL的計數框中;全片計數,每個樣品計數兩片;——輪蟲:吸取1mL定溶液注入1mL計數框中;全片計數,每個樣品計數兩片;——枝角類、橈足類:吸取5mL定溶液注入5mL計數框中,將樣品分若干次全部計數;若樣品中個體數量太多,將樣品稀釋至30mL,用5mL計數框全片計數,每個樣品計數兩片;——具體計數方法見B.2,結果記錄見表D.5和表D.7。5.2.3底棲動物調查5.2.3.1樣品采集底棲動物樣品采集主要分為定性樣品采集和定量樣品采集:a)定性樣品采集:采用定性工具,如手抄網、三角拖網等或檢視法,多生境采集并記錄大型底棲動物樣品;宜在湖濱帶的不同生境中(卵石或礫石底質、沙和淤泥底質、水生植物區等)進行采集;b)定量樣品采集:采用定量工具,如改良彼得遜采泥器,每個采樣點采集兩個平行樣,采集面積可為1/16m2或1/20m2,也可根據實際采樣情況進行合理調整。5.2.3.2樣品處理與保存將上述采得的樣品現場或帶回實驗室內進行分揀。將采集的樣品經250μm(60目)尼龍或聚乙烯9DB32/T4519—2023篩網篩洗后,置于白瓷盤中,挑出底棲動物,裝入樣品瓶后,加入體積分數4%的甲醛溶液固定。5.2.3.3樣品鑒定與計數在顯微鏡和解剖鏡下分類、計數和稱重:a)優勢種類鑒定到屬種,其他種類鑒定到科或屬;b)每個采樣點所采得的底棲動物應按照不同種類準確統計個體數;在標本有損壞的情況下,一般只統計頭部;c)每個采樣點所得的底棲動物應按照不同種類準確地稱重。稱重的樣品表面水分用吸水紙吸干;d)具體計數方法見B.3和B.4,結果記錄見表D.5和表D.8。5.2.4水生維管植物調查5.2.4.1樣品采集樣品采集的具體要求如下。a)采樣斷面可平行排列或“之”字形排列。b)定性采樣:1)挺水植物直接用手采集,浮葉植物和沉水植物可用水草采集耙采集,漂浮植物可直接用手或帶柄手抄網采集;2)定性樣品應盡量在開花或果實發育的生長高峰期采集,樣品應采集完整(包括根、莖、葉、c)定量采樣:1)挺水植物一般用1m2采樣方框采集,采樣方框內的全部植物從基部割取;2)沉水植物、浮葉植物和漂浮植物,一般用水草定量夾采集。當沉水植物和浮葉植物密度過大時,可采用0.25m2采樣方框數株采集;3)樣品應除去污泥等雜質,再裝入已編號的樣品袋內。5.2.4.2樣品處理與保存樣品處理與保存的具體要求如下。a)采集到的定性樣品,選擇一些較為完整的植物體夾入壓榨紙(可用吸水紙或草紙)或者標本夾中壓干。壓制時,應盡量保持物體的自然狀態。個體較大的植物,可選擇具有分類特征的部位進行壓制。b)對于枝葉纖細脆弱并略有膠質的植物,可先將植物體放入水中,以其自然形態擺在白板紙或道林紙上,用玻璃板或白鐵板輕輕拖出水面,滴去積水,在標本上面蓋一塊白布,將紙、布連同標本一起夾入壓榨紙中壓干。取出白布,植物體便粘在紙上。c)標本夾應經常換紙,以防植物體腐爛。d)壓好的標本可夾在干紙中間或用紙條粘在較堅韌的白紙上。e)標本應至少保存到成果鑒定后,每個編號的標本至少應制作2份。5.2.4.3樣品鑒定與稱重樣品鑒定與稱重的具體要求如下。a)所有標本應鑒定到種,鑒定宜用新鮮標本。b)稱重:1)鮮重:一般按種類稱重,稱重應在采樣當天完成。稱重前,應除去根、枯死的枝葉及其他雜DB32/T4519—2023質,并抹去體表多余水分,可用電子秤或者普通天平稱重;2)干重:具體計算方法見B.5。5.2.5著生藻類調查5.2.5.1樣品采集樣品采集可根據研究目的選擇人工基質采樣或天然基質采樣。PUF,孔徑為100μm~150μm)法、硅藻計-載玻片法和聚酯薄膜法等。PUF塊為50mm×75mm×65mm的泡沫塑料,用于采集微型生物群落。硅藻計采樣器可用有機玻璃或木材制作,包括一個用以固定載玻片26mm×76mm的固定架、漂浮裝置(可用泡沫塑料或漁網用的浮子、木塊等)和固定裝置。聚酯薄膜采樣器,系用0.25mm厚的透明、無毒的聚酯薄膜作基質,規格為4cm×40cm,一端打孔,固定在釣魚用的浮子上,浮子下端縛上重物作重錘。此采樣器輕便,且不易丟失。PUF、載玻片和聚酯薄膜放置于采樣點時,應固定好,避開漩渦處。采樣器的深度一般為5cm~10cm,使之得到合適的光照。放置的時間宜設置為14d,也可根據研究目的進行調整。b)天然基質采樣:采集水中的動物、植物、石塊、木塊等天然基質。c)用毛刷或硬膠皮將基質上所著生的藻類(人工基質采集取玻片3片或聚酯薄膜4cm×15cm,天然基質采集不宜少于1dm2全部刮到盛有蒸餾水的玻璃瓶中,并用蒸餾水將基質沖洗多次,用魯哥氏液固定,貼上標簽,帶回實驗室。取樣時,如時間不允許,可在野外將天然基質、載玻片或聚酯薄膜放入帶水的玻璃瓶中,帶回實驗室內刮取、固定和保存。5.2.5.2樣品處理與保存樣品處理與保存的要求如下:a)定性樣品的保存和制作:仍按上述方法,將全部著生藻類刮到盛有蒸餾水的玻璃瓶中,用魯哥氏液固定,帶回實驗室作種類鑒定。鑒定后,再加入體積分數4%的甲醛溶液長期保存;b)定量樣品的保存和制作:將采集的樣品經24h沉淀,棄去上清液,定容至30mL備用,鑒定后,如需長期保存再加入體積分數4%的甲醛溶液保存。5.2.5.3樣品鑒定與計數樣品鑒定與計數的要求如下。a)吸取已充分搖勻的定量樣品0.1mL放入計數框內,置顯微鏡下觀察計數。優勢種類鑒定到種,其他種類至少鑒定到屬。b)具體計算方法見B.6,結果記錄見表D.5和表D.10。5.3漁業資源調查5.3.1魚類資源調查5.3.1.1樣品采集主要采用資料查詢、走訪調查、定性調查和定量調查四種方式,調查漁具使用方法按4.5.2的規定執行。a)資料查詢:可從漁業部門、書籍和網絡等多種途徑查閱文獻資料,掌握湖泊魚類歷史記錄情況。DB32/T4519—2023b)走訪調查:1)開展市場、漁民、漁業管理部門的走訪調查,了解物種的地方名、分布、數量、保護和生產情況,結果記錄見表D.11。2)從事捕撈生產的湖泊,收集相關魚類資源信息,了解捕撈種類、捕撈周期、捕撈方式、起捕規格、漁獲物資源量等信息,結果記錄見表D.12。c)定性調查:根據水域特點,選擇多種漁具進行捕撈,對漁獲物進行種類鑒定和資源量記錄,結果記錄見表d)定量調查:1)定制取樣:使用本文件中的調查漁具調查,應對漁獲物進行分類,并統計各種類漁獲重量和尾數,記錄單網產量,并估算CPUE,具體見C.1。取樣數量盡可能反映當時漁獲物狀況,每個種類不宜少于30尾,漁獲物中數量占比較少的種類,應全部進行統計分析,并對每個種類進行生物學指標測定,結果記錄見表D.14和表D.15。2)隨機取樣:有固定開捕期的湖泊,應從漁獲物中隨機取樣進行統計分析。結果記錄見表3)分層抽樣:常年進行漁船作業的湖泊,可定期進行漁業資源統計分析。漁船數量超過30艘時,可根據各種漁具的漁船數量按比例進行取樣;漁船數量不超過30艘時,應對所有漁船的漁獲物進行統計分析,結果記錄見表D.13、表D.14和表D.15。5.3.1.2樣品保存標本采集后,應用試劑及時加以固定,以備長期保存使用。a)用于標本保存的具體要求為:固定時首先將魚體用清水洗干凈,放在白瓷盤內使用體積分數10%的甲醛溶液浸泡,在魚體未僵硬前,注意擺正魚體鰭條的形狀。對大個體的魚,在浸泡時還要用注射器向魚體腔內注入適量的上述固定液,待魚體定型固定后,再置于體積分數4%的甲醛溶液中浸泡保存。對易掉鱗片的魚或小魚,宜選擇紗布包裹后放入固定液中浸泡保存,以防鱗片脫落。標本瓶(箱)上應注明水體名稱、采集日期。b)用于分子鑒定的具體要求為:使用75%的乙醇溶液進行固定。5.3.1.3樣品鑒定與測量將采集到的樣品鑒定到種,測定魚類全長、體長、體重等基本生物學指標,體高、體厚、眼徑等其他生物學指標可根據研究目的進行測量,結果記錄見表D.14。基本生物學指標測量如下:a)全長:自吻端至尾鰭末端的長度,單位為毫米(mmb)體長:自吻端至尾椎骨末端的長度,單位為毫米(mm5.3.2魚類樣品年齡調查5.3.2.1樣品采集a)有鱗魚類以鱗片為主,其他魚齡材料作為對照。魚鱗從背鰭下方、側線上方的部位取,魚體左右兩側各取5片~10片。取下的鱗片裝入標本袋內,在標本袋上記錄被取鱗魚的體長、體重、性b)無鱗片的魚類或鱗片細小的魚類,鑒定年齡的材料可取鰭棘、鰓蓋骨、匙骨或脊椎骨(背鰭基部DB32/T4519—20235.3.2.2樣品處理與鑒定樣品處理與鑒定的要求如下。a)樣品處理:1)鱗片的處理:取出鱗片袋中的鱗片,放入溫水(或稀氨水)中浸泡,并用軟刷子把鱗片表面的黏液、皮膚、色素等刷洗掉,吸干水分后夾入載玻片中間備用。2)鰭棘等骨質年齡材料的處理:鰭棘等骨質年齡材料用水煮10min左右,洗凈后經肥皂水或汽油等浸泡,漂洗干凈、晾干。用鰭棘作鑒定魚類年齡的材料時,在距鰭棘基部的三分之一處切割4片~5片,每片厚0.5mm左右,并用細油石把鰭棘切片的表面磨光,直到年輪能夠顯現出來。鰭棘切片磨光時,其厚度可掌握在0.3mm左右。在處理好的鰭棘切片上,先滴少量二甲苯以增加切片的透明度,然后用普氏膠將切片粘在載玻片上。b)樣品鑒定:1)鱗片的年齡鑒定:以鱗片鑒定魚的年齡主要是觀察鱗片上環片所形成的年輪,不同魚類形成年輪的環片構造型式不一樣,可根據鱗片上所呈疏密環片之間的分界線所顯示的年輪或觀察環片相交處的切割現象或鱗片上的兩列完整環片之間出現的一些斷裂環片凸出物來鑒定年齡。2)鰭棘、鰓蓋骨、匙骨及脊椎骨等的年齡鑒定:鰭棘、鰓蓋骨、匙骨和脊椎骨等的骨片呈現不同層次寬窄相間的年帶,每一年帶代表1年的生長。鰭棘、鰓蓋骨、匙骨和脊椎骨上的年帶,肉眼可明顯看出寬層和窄層,窄層與下1年寬層的交界處的暗黑部分即為年層,相當于鱗片上的年輪。鑒定年齡在實體鏡下觀察上述材料時,寬層在入射光下呈乳白色,在透射光時呈暗黑色,窄層在入射光下呈暗黑色,在透射光時透明。5.3.2.3樣品年齡劃分樣品年齡劃分依據應符合表5的規定。結果記錄見表D.14。表5魚類年齡劃分年齡特征1齡魚組(0+~1)經歷了一個生長季,在鱗片(或骨質組織)上面還沒有形成年輪(0+)或第一個年輪正在形成中2齡魚組(1+~2)經歷了二個生長季,在鱗片(或骨質組織)上面已形成1個年輪(1+)或第二個年輪正在形成中3齡魚組(2+~3)經歷了三個生長季,在鱗片(或骨質組織)上面已形成2個年輪(2+)或第三個年輪正在形成中其他魚齡組按上述依此類推5.3.3魚類性腺與懷卵量調查5.3.3.1樣品采集剖開魚體,采集鰾下兩側體腔膜上的性腺組織。DB32/T4519—20235.3.3.2樣品處理與鑒定樣品處理與鑒定的要求如下。a)區分性別。剖開魚體胸、腹腔,按性腺鑒別雌(♀)與雄(♂),不能分辨雌雄者,記為雌雄不分。b)性腺成熟度。一般采用目測法,根據性腺不同發育階段的外部形態特征,將性腺成熟度劃分為六期,劃分依據應符合表6的規定;稱重法,即性腺成熟系數,它是性腺質量占魚體空殼重的百分數,稱量卵巢和精巢質量的最大誤差不應大于±0.2g。c)懷卵量,即雌性成熟個體卵巢中持有的卵粒數量。每次按不同魚體長度組收集4期的卵巢標本10個,放入具有種名、編號、采樣日期和站號標簽的瓶中,用體積分數4%甲醛溶液固定。將保存的卵巢樣品吸干外表的水分,用電子天平(精度為0.01g)稱總質量,然后將卵巢中的卵粒充分混合后,用電子天平(精度為0.001g)稱出0.2g~1g的卵子(視卵粒大小而定取雙樣計數,誤差為±5%。計算卵子總數量(懷卵量)。表6性腺成熟度劃分依據性腺成熟度發育特征1期性腺未發育的個體。性腺不發達,緊附于體壁內側,呈細線狀或細帶狀,肉眼不能識別雌雄2期性腺開始發育或產卵后重新恢復的個體。卵巢呈細管狀或扁帶狀,半透明呈淺紅肉色,肉眼能辨明性別,但看不出卵粒。精巢扁平稍透明,呈灰白色或灰褐色3期性腺正在成熟的個體。性腺已較發達,卵巢體積增大,占腹腔1/3~1/2,呈白色或淺黃色,肉眼可看出卵粒。卵粒互相粘連成團塊狀,難分離。精巢表面呈灰白色或稍具淺紅色,壓擠精巢,無精液流出4期性腺即將成熟的個體。卵巢體積較大,占腹腔2/3左右,卵粒明顯,圓形,呈桔紅色或桔黃色,容易使其彼此分離,有時能看到半透明卵,輕壓魚腹無成熟卵流出。精巢顯著增大,呈白色,輕壓魚腹能有少量精液流出5期性腺完全成熟,即將或正在產卵的個體。卵巢飽滿,充滿體腔,卵粒大而透明,且各自分離,對魚腹稍加壓力,透明卵粒即行流出。精巢充滿精液,呈乳白色,稍加壓力,精液即行流出6期產卵、排精后的個體。性腺萎縮,松弛,充血,呈暗紅色。其體積顯著縮小,卵巢套膜增厚。性腺內部常殘留少量卵粒或精液若性腺成熟狀況處于相鄰兩期之間,可寫出兩期的數字,中間加破折號,如3期—4期,4期—3期等。更接近哪一期,應將該期的數字寫在前面。5.3.3.3樣品統計樣品統計的要求如下:a)計算性腺成熟系數,具體計算方法見C.2,結果記錄見表D.14;b)計數懷卵量,結果記錄見表D.16。5.3.4攝食強度調查5.3.4.1樣品采集5.3.4.2樣品處理與鑒定樣品處理與鑒定的要求如下。DB32/T4519—2023a)攝食強度鑒定方法:1)目測法:根據腸道(胃)內食物充塞情況,攝食強度劃分為五級,劃分依據應符合表7的規定,結果記錄見表D.14;2)稱重法:稱取腸道(胃)食物質量,計算其占魚體空殼重的千分數——飽滿系數,飽滿系數和肥滿度計算方法見C.3和C.4。b)消化道樣品,每次取完整或固定位置的腸道(胃)樣品,放入具有種名、編號、采樣日期和站點標簽的瓶中,用體積分數4%~10%的甲醛溶液固定。表7魚類攝食強度級別劃分表攝食強度特征0級1級腸道(胃)內有少量食物,其體積不超過胃腔(腸道)的1/22級腸道(胃)內食物較多,其體積超過胃腔(腸道)的1/23級4級5.3.4.3樣品統計分析腸道(胃)含物,將腸道(胃)含物樣品吸去水分,用電子天平(精度0.01g)稱總質量。計數腸道(胃)含物中各種餌料生物的個數,并分別稱重。對鑒別出的各種餌料生物,按個數和質量計算其百分比。5.3.5魚卵和仔、稚魚調查5.3.5.1樣品采集圓錐網采集,方法應符合表4的規定。5.3.5.2樣品處理與鑒定按SC/T9407—2012中9.1和9.2的規定執行。5.3.5.3樣品統計按SC/T9407—2012中第10章的規定執行。5.3.6其他漁獲物資源調查將采集到的樣品鑒定到種,測定蝦類基本生物學指標,結果記錄見表D.17:a)頭胸甲長:眼窩后緣至頭胸甲后緣的長度,單位為毫米(mmb)體長:眼窩后緣至尾節末端的長度,單位為毫米(mm將采集到的樣品鑒定到種,測定蟹類基本生物學指標,結果記錄見表D.18:a)頭胸甲長:從頭胸甲的中央刺前端至頭胸甲后緣的垂直距離,單位為毫米(mmDB32/T4519—2023b)頭胸甲寬:頭胸甲兩側刺之間的距離,單位為毫米(mmc)腹部長:腹部彎折處至尾節末端的垂直距離,單位為毫米(mmd)腹部寬:第五、第六腹節間縫的長度,單位為毫米(mm將采集到的樣品鑒定到種,測定貝(螺)類基本生物學指標,結果記錄見表D.19。1)殼高:殼頂到腹緣的垂直距離(背緣低于殼頂時)或背緣的最高點至腹緣的垂直距離(背緣高于殼頂時單位為毫米(mm2)殼寬:左、右兩殼閉合后兩殼間的最大距離,單位為毫米(mm3)殼長:殼體前端到后端的最長距離,單位為毫米(mmb)螺類1)殼高:殼頂到基部的距離,單位為毫米(mm2)殼寬:體螺層左右兩側的最大距離,單位為毫米(mm3)殼口高:殼口上部到殼口底部的距離,單位為毫米(mm4)殼口寬:殼口外唇到殼口內唇的距離,單位為毫米(mm5.3.7漁獲物樣品統計生態類群組成按照SC/T1101的相關規定執行,年漁獲量、群落組成、名錄、瀕危狀況和保護等級、生態類群組成記錄分別參照表D.13、表D.15、表D.20~表D.22。6調查成果6.1報告編制6.1.1報告內容調查報告的主要內容應包括以下方面:a)前言:包括湖泊概況、研究背景、任務來源、目的意義、調查內容、人員組成、任務分工及完成概況等;b)調查方法:包括監測時間、監測站點、儀器設備、監測方法、測試和評估方法、數據整理及分析方法等;c)調查結果:包括水域環境狀況、餌料生物狀況、漁業資源群落結構和分布、漁業資源量等;應使用圖、表和文字的方式對調查結果進行全面、客觀地描述;d)主要結論:對影響調查結果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并與歷史資料、臨近水域資料和相關學科資料進行比較,在此基礎上評估湖泊漁業資源現狀及變動趨勢,提出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漁業資源的措施與對策;e)存在的問題和建議:總結調查發現的問題并提出今后需開展工作的建議;DB32/T4519—20236.1.2編寫要求調查報告的編寫應符合下列要求:a)按照任務書或合同書、調查計劃和SC/T9102.4的相關規定編寫;文獻;c)要求內容全面、重點突出、論據充分、文字精練;d)應有必要的附件照片、附圖和附表;e)在調查計劃規定的時限內完成編寫。6.2資料歸檔6.2.1歸檔范圍調查結束后,應根據檔案法及有關規定進行調查資料的匯交歸檔,包括以下內容:a)項目任務書、合同書、調查計劃和技術設計;b)調查原始記錄、整編記錄、電子數據、影像資料及其他相關數據等;c)實驗室分析測試報告、數據統計分析報告等;d)有保存價值的樣品、標本等;e)調查報告最終原稿及印刷稿。6.2.2歸檔要求資料歸檔應符合相關文件的要求,具體要求如下:a)歸檔前按照SC/T9102.4的相關規定對資料的正確性、代表性和完整性進行系統檢查,糾正錯誤,刪除可疑,填補空缺,完善手續,以保證調查檔案質量;b)歸檔采用階段性歸檔和總結性歸檔兩種方式,前者適用于大型長期調查項目在主要階段的資料歸檔,后者適用于一般項目在調查結束后的全部資料歸檔;c)按照相關部門要求整理歸檔資料;d)歸檔資料應按照相關部門要求執行保密規定。DB32/T4519—2023(資料性)湖泊漁業資源調查常用儀器設備及主要用途湖泊漁業資源調查常用儀器設備及主要用途見表A.1。表A.1湖泊漁業資源調查常用儀器設備及主要用途類別儀器設備主要用途水體理化因子調查工具計、pH計、溶解氧儀、多參數水質分析測量儀、高壓滅菌鍋、分光光度計、離心機等a檢測水體理化指標餌料生物調查工具采水器、浮游生物采樣網、改良彼得森采泥器、集耙、水草定量采樣夾等采集餌料生物樣品采樣漁具圓錐網(配流量計)、三層多網目復合刺網、定拖刺網、耙刺等,具體規格及使用方法見4.5解剖工具解剖盤等采集生物學分析樣品樣品保存工具保存水樣、餌料生物樣品、魚類標本和生物學分析樣品等測量和稱重工具測量長度、形態,稱重等記錄工具記錄數據,做標簽工作平臺采樣船b開展水上采樣其他工具救生衣、救生圈保障調查人員安全導航和定位照相(攝影)機及其輔助設施設備拍攝調查現場、樣品、標本等工具箱、收納箱收納采樣工具、樣品瓶等a若具備條件,可用多參數水質檢測儀代替單個的溫度計、pH計、溶解氧儀等。b應有可靠、有效的航行安全、消防和救生措施及設備。DB32/T4519—2023(資料性)湖泊餌料生物統計方法B.1浮游植物生物密度CV1…………D=CV1…………FsFnV2n式中:D——1L水樣中浮游植物的數量,單位為個每升(cells/LCs——計數框面積,單位為平方毫米(mm2Fs——視野面積,單位為平方毫米(mm2Fn——視野數;V1——1L水樣經過濃縮后體積,單位為毫升(mLV2——計數框容積,單位為毫升(mLPn——在Fn個視野中,所計數到的浮游植物個數。B.2浮游動物生物密度……………………V2C式中:D——1L水樣中浮游動物的數量,單位為個每升(ind./LV1——水樣經過濃縮后體積,單位為毫升(mLC——計數框容積,單位為毫升(mLV2——采樣體積,單位為升(Ln——所計數到的浮游動物個數(兩片平均數單位為個(ind.)。B.3底棲動物生物密度×104×104…………式中:D——個體密度,單位為個每平方米(ind./m2T——底棲動物總數量,單位為個(ind.S——改良彼得遜采泥器開口面積,單位為平方米(m2N——采樣次數,單位為次。B.4底棲動物生物量測定底棲動物生物量測定方法如下。a)直接稱重法:隨機稱樣兩份或者三份,用蒸餾水小心沖洗,然后用吸管將樣品置于微型鋁箔(或微型稱量皿)內,每份樣品所需動物數量依類群而異。b)總生物量可按式(B.4)進行計算。B=∑dwDi…………(B.4)式中:B——底棲動物總生物量,單位為克每平方米(g/m2dw——第i個種群個體平均質量,單位為克(gDi——第i個種群的個體平均密度,單位為個每平方米(ind./m2)。B.5水生維管植物干重測定稱取子樣品(不少于樣品量的10%置于105℃烘箱中干燥48h至恒重,然后取出子樣品,稱其干mm=…………m3式中:B.6著生藻類樣品計數著生藻類計數可按式(B.6)進行計算。 V1LRnV2HS…………式中:D——單位面積某種藻類的個體數,單位為個每平方厘米(cells/cm2V1——樣品定容體積,單位為毫升(mLV2——實際計數的樣品體積,單位為毫升(mLL——計數框的邊長,單位為微米(μmH——視野中平行線的間距,單位為微米(μmR——計數的行數;n——實際計得某種藻類的個體數,單位為個(cells(C.2)Km=×100%式中:Km(C.2)Km=×100%式中:Km——性腺成熟系數;C.3飽滿系數Kf=×1000‰式中:Kf——飽滿系數;We——消化道內食物質量,單位為克(gC.4肥滿度K=×100式中:(資料性)湖泊魚類資源統計方法C.1單位捕撈努力量漁獲量(CPUE)(C.1)CPUE=(C.1)N×t式中:CPUE——單位捕撈努力量漁獲量,單位為千克每網時[kg/(n·h)]或尾每網天[(ind./(n·d)];C——某規格漁具的總漁獲量,單位為千克(kg)或尾(ind.N——漁具網數,單位為網(nC.2魚類性腺成熟系數K——肥滿度;DB32/T4519—2023(資料性)湖泊漁業資源調查記錄表格式湖泊漁業資源調查記錄表格式見表D.1~表D.22。表D.1魚卵、仔魚采集記錄表第頁共頁天氣采樣水域水溫網口面積/m2斷面號樣點號水層深度m采集始末時間網口流速m/s魚卵數ind.仔魚數ind.稚魚數ind.備注調查人:記錄人:校對人:DB32/T4519—2023表D.2湖泊形態與自然環境條件調查記錄表調查日期:第頁共頁湖泊名稱行政區劃主管單位地理位置海拔/m湖盆形狀容積/m3最大長度/km平均長度/km湖底傾斜度最大寬度/km平均寬度/km正常水位/m最高水位/m最低水位/m面積/km2最大面積/km2最小面積/km2土壤類型底質類型換水周期/d年入水量/(m3/a)年出水量/(m3/a)年交換量/(m3/a)集雨區面積/km3植被類型植被覆蓋率/%備注調查人:記錄人:校對人:表D.3現場測定記錄表湖泊名稱:采樣日期:天氣:第頁共頁采樣點號經緯度水深m透明度采樣水層水溫℃濁度NTU溶解氧mg/L酸堿度其他指標調查人:記錄人:校對人:DB32/T4519—2023表D.4實驗室測定記錄表湖泊名稱:采樣日期:測定日期:單位:mg/L第頁共頁采樣點號采樣水層總磷總氮正磷酸鹽硝酸鹽氮亞硝酸鹽氮氨氮高錳酸鹽指數葉綠素a備注測定人:記錄人:校對人:DB32/T4519—2023表D.5餌料生物種類組成及分布記錄表湖泊名稱:生物類別:采樣日期:第頁共頁序號種類學名采樣點號注1:浮游植物、浮游動物、底棲動物、著生藻類用此表。注2:用“+”表示該采樣點出現該物種,空格表示該采樣點沒有該物種。記錄日期:記錄人:校對人:DB32/T4519—2023表D.6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記錄表湖泊名稱:采樣日期:第頁共頁采樣點號浮游植物總量各門浮游植物DB藍藻門綠藻門硅藻門裸藻門隱藻門金藻門黃藻門甲藻門DBDBDBDBDBDBDBDB注:D為浮游植物的生物密度,單位為個每升(cells/LB為計算得到的生物量,單位為毫克每升(mg/L)。記錄日期:記錄人:校對人:DB32/T4519—2023表D.7浮游動物密度和生物量記錄表湖泊名稱:采樣日期:第頁共頁采樣點號浮游動物總量各類浮游動物DB原生動物輪蟲枝角類橈足類DBDBDBDB注:D為浮游動物的生物密度,單位為個每升(ind./LB為計算得到的生物量,單位為毫克每升(mg/L)。記錄日期:記錄人:校對人:DB32/T4519—2023表D.8底棲動物密度和生物量記錄表湖泊名稱:采樣日期:第頁共頁采樣點號底棲動物總量各類底棲動物DB軟體動物水生昆蟲寡毛類其他DBDBDBDB注:D為底棲動物的生物密度,單位為個每平方米(ind./m2B為計算得到的生物量,單位為克每平方米(g/m2)。記錄日期:記錄人:校對人:DBDB32/T4519—2023表D.9水生維管植物調查結果記錄表湖泊名稱:采樣日期:采集工具名稱:采集工具面積(m2第頁共頁采樣點號水深m透明度水生維管植物種類WBWBWBWBWBWBWBWBWBWB注:W為實測的濕重,單位為克(gB為計算得到的生物量,單位為克每平方米(g/m2)。調查人:記錄人:校對人:29DB32/T4519—2023表D.10著生藻類密度和生物量記錄表湖泊名稱:采樣日期:第頁共頁采樣點號著生藻類總量各門藻類DB藍藻門綠藻門硅藻門裸藻門隱藻門金藻門其他DBDBDBDBDBDBDB注:D為浮游植物的生物密度,單位為個每升(cells/LB為計算得到的生物量,單位為毫克每升(mg/L)。記錄日期:記錄人:校對人:DBDB32/T4519—2023表D.11市場調查統計表種類俗名分布情況捕撈漁具最小規格(質量/g)最大規格(質量/g)總質量g總數量尾特有性利用方式經濟用途備注記錄人:校對人:調查人:記錄人:校對人:DB32/T4519—2023表D.12湖泊從事捕撈生產統計表湖泊名稱:調查日期:第頁共頁捕撈周期捕撈方式捕撈漁具起捕規格/kg漁獲物種類數量/尾總質量/g平均體重/g調查人:記錄人:校對人:DB32/T4519—2023表D.13年漁獲量統計表湖泊名稱:調查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單位(醫院)合同管理人員聘用合同管理辦法
- 江蘇附負擔贈與合同
- 單位定期贈與合同
- 2025合同違約金的認定及處理方式
- 房屋滯銷改造協議書
- 2025年03月常熟市事業單位工作人員102人筆試歷年典型考題(歷年真題考點)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
- 河南省信陽市商城縣2025屆六年級下學期小升初真題數學試卷含解析
- 浙江科技學院《生醫專業英語》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重慶海聯職業技術學院《商務英語翻譯二》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河南工業和信息化職業學院《數據庫課程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庫房管理工作職責與規范化
- 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數學期中測試(浙江瑞安市專用)(含答案)
- 2025年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區中考語文模擬試卷含答案
- 2024國家數字化范式與路徑-公共政策立場-67正式版
- 路面工程安全專項施工方案
- 酒駕案件辦理培訓課件
- 2022年10月自考06779應用寫作學試題及答案
- 道法《我們的公共生活》第一課時課件
- 科學教學儀器設備借用登記表(精品文檔)
- 火災報警系統安裝檢查記錄
- 壓力性損傷管理制度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