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芣苢《詩經.周南》插秧歌楊萬里1.誦讀詩歌,了解并識記《詩經》的有關文學常識。2.領會詩歌的藝術表達手法的妙處。3.比較鑒賞《芣苢》和《插秧歌》兩首詩的異同。學習目標關于《詩經》
《詩經》本名《詩》,是我國最早的一部古代樂歌總集,一部現實主義的詩歌總集,分“風、雅、頌”三部分。所輯多是周初至春秋中葉的作品,共305篇。至漢代,被列為儒家經典之一,始稱《詩經》。《詩經》六義
《詩經》“六義”指“風、雅、頌,賦、比、興”。“風、雅、頌”是按音樂的不同對《詩經》的分類,“賦、比、興”是《詩經》的表現手法。(1)體例風:土風、民謠。十五個地方的民歌,“十五國風”。雅:宮廷樂歌。西周王畿(周王朝直接統治的地區)的音樂。分為大雅、小雅,“二雅”。頌:祭祀樂歌。有周頌、魯頌、商頌,“三頌”。《詩經》六義
(2)表現手法(根據朱熹《詩集傳》)賦: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鋪陳敘事。“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比:以彼物比此物。比喻、打比方。興:先言它物以引起所詠之詞。起興、發端。“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識作者
楊萬里(1127—1206),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人。南宋著名詩人、大臣,與陸游、尤袤、范成大并稱為“中興四大詩人”。因宋光宗曾為其親書“誠齋”二字,故學者稱其為“誠齋先生”。楊萬里一生作詩兩萬多首,傳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譽為一代詩宗。他創造了語言淺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誠齋體”。著有《誠齋集》等。“誠齋體”
誠齋體是南宋楊萬里(號誠齋)所創詩體名。他始學江西派,后學王安石及唐人絕句,中年以后棄去前學,別出機杼而自成一體。其詩主要以自然景物為題材,大而高山流水,小而游蜂戲蝶,無不收拾入詩。語言平易淺近,新鮮活潑,大量采用俚語謠諺。想象豐富新穎,描寫生動,詼諧幽默,饒有風趣,為中國詩歌所罕見。師法自然,一反江西派艱澀險怪之習氣。知背景《芣苢》《詩經》中的詩的作者,絕大部分已經無法考證。作者成分很復雜,產生的地域也很廣。除了周王朝樂官制作的樂歌,公卿、列士進獻的樂歌內文,還有許多原來流傳于民間的歌謠。《芣苢》是《詩經》中的一篇,是當時人們采芣苢時所唱的歌謠。《插秧歌》《插秧歌》作于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當時作者辭官在家。他抱著欣賞的態度,客觀地表現勞動場面,描繪了一幅緊張繁忙的勞動圖景,其間也流露出詩人對勞動和勞動者的贊美。文題解釋
“芣苢”(fúyǐ又作芣苡):植物名,即車前子,種子和全草入藥。題目點出了詩歌吟詠的對象。車前草清熱利尿;涼血;解毒。主熱結膀胱;小便不利;淋濁帶下;暑濕瀉痢;衄血;尿血;肝熱目赤;咽喉腫痛;癰腫瘡毒。朗讀詩歌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注意:詩歌在不斷重疊中,產生了簡單明快、往復回環的音樂感。(1)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劃分朗讀的節奏;(2)讀通句子,邊讀邊想象,把腦海中的畫面描摹出來。描繪畫面
示例:春天到了,暖陽普照,在那松軟青翠的曠野上,三三兩兩的婦女們結伴而行,看到漫山遍野的芣苢,她們一邊歡喜地采摘著它的嫩葉,一邊唱著歡快的歌。解題步驟:(1)找出詩歌中的意象,理解其意思(2)將意象聯系起來,設想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3)說明畫面渲染了什么氣氛,抒發了什么情感品味手法
1.思考,《芣苢》這首詩在結構上有何特點?全詩只有“采”“有”“掇”“捋”“袺”“襭”六個動詞的變換運用,其余文字均無改變,運用了重章疊句的表現手法,全詩重章復沓,在看起來很單調的不斷重疊中,產生了簡單明快、往復回環的音樂感,更好地表達了情緒與情感。品味手法2.《詩經》常用表現手法是賦、比、興,那么《芣苢》這首詩主要運用的是什么表現手法?表達了怎樣的主題?手法:此詩主要使用的手法是賦。通過動詞的變換具體表現了采集野菜的勞作過程。主題:這是一首集體勞動的贊歌,描寫了人們集體采摘芣苢的過程,表達了勞動者喜悅的心情。(示例一)首聯展示了插秧的繁忙景象,“拋”“接”“拔”“插”,四個動詞,準確具體平實,又可暗示分工明確,描繪出全家老少齊上陣為搶農時忙碌不停的場景。(示例二)頷聯點明雨中搶插的情形,以“盔甲”防護之嚴,雨水仍然不免從頭上流入脖頸并沾濕肩膀,不難領會春雨之密、之急、之大,表現出農人在惡劣的天氣條件下插秧不輟的辛苦和吃苦耐勞的精神。自讀《插秧歌》讀《插秧歌》,把握大意,思考:《插秧歌》句句平易自然,卻又不乏新奇快語,請結合任意一聯詩句進行賞析。(示例一)首聯使用白描手法展示了插秧的繁忙景象“拋”“接”“拔”“插”,四個動詞,準確具體平實,又可暗示分工明確,描繪出全家老少齊上陣為搶農時忙碌不停的場景。(示例二)頷聯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點明雨中搶插的情形,以“盔甲”防護之嚴,雨水仍然不免從頭上流入脖頸并沾濕肩膀,不難領會春雨之密、之急、之大,表現出農人在惡劣的天氣條件下插秧不輟的辛苦和吃苦耐勞的精神。自讀《插秧歌》(示例三)頸聯寫勞作的忘我程度,家人送飯讓歇一會兒卻無人答話,連抬頭看一眼的工夫也沒有,如此便寫出搶插的緊張程度;這一“喚”與“不答”,新鮮生動活潑,給緊張的插秧場面以靈動的點染,極富生活的情趣。(示例四)尾聯寫出全家其樂融融的畫面,模擬田夫口吻說這塊田還沒插完,讓趕緊照看好那幫鴨鵝,提防它們來破壞,極富生活的氣息,用生動樸實的語言勾勒出一位時時盡力、事事操心的農人形象。比較閱讀小組討論,比較《插秧歌》和《芣苢》的異同。提示:可以從詩歌主題、詩歌形式、詩歌藝術手法上進行比較。比較異同
從詩歌形式和表現手法上來看:《芣苢》一詩三章十二句,只有六個動詞“采”“有”“掇”“捋”“袺”“襭”六個動詞的變換運用,其余文字均無改變,運用了重章疊句的表現手法,產生簡單明快,回環往復的音樂感。而《插秧歌》是一首七言律詩,詩中巧用動詞、修辭、以白描的手法,描寫了雨中搶插秧苗的艱辛和緊張。語言質樸自然又不乏新奇快語。比較異同
從詩歌主題和表達情感上來看:兩首詩歌都是以“勞動”為主題,展現的都是勞動的場面。從情感上來說,雖然都表達了勞動的快樂;但《芣苢》重于表現勞動的喜悅;《插秧歌》中寫農家人冒雨插秧的情景,字里行間洋溢著吃苦耐勞、勤奮樂觀的精神,重于表現勞動的艱辛。當堂訓練
請指出下列詩句分別運用了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踝泵運動護理宣教
- 中醫兒童保健專科建設專家共識解讀
- 廣東省深圳市光明區2023~2024學年高三數學下學期5月模擬考試含答案
- 吉林省長春興華高中2025屆高三下學期第五次模擬考試數學試題含解析
- 四川大學錦江學院《教學劇目排演》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省鹽城市郭猛實驗學校2025屆初三下學期教學質量檢測試題語文試題含解析
- 遼寧商貿職業學院《風景園林藝術原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漯河食品職業學院《游釣漁業學》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省濱州市沾化縣2025屆八校聯考中考模擬數學試卷含解析
- 山東省郯城縣美澳學校2024-2025學年(高三)物理試題5月月考試題含解析
- 坐標紙(A4紙直接打印就可用)
- MSA-GRR數據自動生成工具(已經解密)
- 《鷸蚌相爭》中考文言文閱讀試題2篇(含答案與翻譯)
- 水下拋石護岸施工方案
- 辣椒各生育期病蟲害發生與防治
- 工程設計收費內插法計算表
- 輕型貨車離合器設計本科學位論文
-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課程開發的實踐研究 論文
- 脊柱手術腦脊液漏的診療及護理
- GB/T 42312-2023電化學儲能電站生產安全應急預案編制導則
- 水庫工程高邊坡專項施工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