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七章土地利用結構與布局土地利用結構與布局是土地利用規劃的核心內容,也是為實現規劃目標的土地利用的具體落實。第七章土地利用結構與布局土地利用結構與布局是土地利用規劃的1土地利用結構(structureoflanduse):各種土地利用類型和方式在一定區域內的組成比例。是在一定的社會經濟條件下各種經濟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包括各類用地面積比例和空間布局結構。一般指現狀土地利用方式用地比例。土地利用布局(locationoflanduse):指與土地利用結構相聯系的各類用地的空間分布。土地利用結構(structureoflanduse):2第一節土地利用結構優化一、土地利用結構概述1.土地利用結構各種土地利用類型和方式在一定區域內的組成比例。實際指國民經濟各部門占地的比重及其相互關系的綜合。2.用地結構與經濟結構的關系很強的關聯性第一節土地利用結構優化一、土地利用結構概述3魚臺縣土地利用現狀表單位:公頃、%魚臺縣土地利用現狀表單位:公頃、%43.土地利用結構優化土地利用結構優化就是為了達到一定的生態經濟最優目標,依據土地資源自身的特性和土地適宜性評價,對區域內土地資源的各種利用類型進行更加合理的數量安排和空間布局,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維持土地生態系統的相對平衡,實現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3.土地利用結構優化54.土地利用結構優化的作用(1)實現土地資源在部門間的合理分配。(2)實現土地利用效率總體最大化。4.土地利用結構優化的作用(1)實現土地資源在部門間的合理6土地利用結構調整(優化)的結果是形成不同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方案。土地利用結構調整(優化)的結果是形成不同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方7二、土地利用結構與布局調整的次序確定土地利用空間布局應遵循以下次序和原則要求:設定國土生態屏障網絡用地;優先安排基本農田;協調基礎設施用地;優化城鎮工礦用地;拓展農業生產和城鄉綠色空間;構建土地利用景觀風貌。二、土地利用結構與布局調整的次序確定土地利用空間布局應遵循以8三、土地利用結構方案的編制(一)供選方案的擬定1、指導思想
應以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為指導,堅決貫徹“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的基本國策與“一要吃飯,二要建設,三要保護環境”的方針。根據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合理調整土地利用結構,綜合協調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用地關系,在空間上合理布局用地,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持續、高速和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土地條件。三、土地利用結構方案的編制1、指導思想應以建92、編制原則切實保護耕地原則三效益統一原則統籌兼顧原則因地制宜原則公眾參與原則可行性原則2、編制原則切實保護耕地原則三效益統一原則統籌兼顧原則因地制103、編制依據政策法律依據:土地、森林、草原、水、礦產、漁業、環保、城市規劃、水土保持、交通運輸等政策法規法律有關規定計劃規劃依據: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計劃、上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農業區劃、國土規劃、農業區域開發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壤普查土地供需依據:各部門用地的供給和需求預測3、編制依據政策法律依據:11
(二)供選方案的產生選取不同的投入水平和不同的產出水平,選用不同的計算參數值,得到不同的規劃方案。
(二)供選方案的產生選取不同的投入水平和不同的產出水平,選12附表2魚臺縣土地利用結構調整表單位:公頃、%注:農村居民點用地未扣除農村建設用地整治挖潛(掛鉤)規模。附表2魚臺縣土地利用結構調整表單位:公頃、%注13(三)方案編制方法1.土宜法
根據土地質量評價結果,結合國民經濟各部門發展對土地的需求和區域土地適宜性特點來確定各業用地的比例結構。土地質量評價成果是前提條件,優點在于各類用地面積和布局符合土地質量條件和土地適宜性條件。
(三)方案編制方法142.綜合平衡法①原理:通過單項用地計算,采取逐項逼近,達到土地面積的綜合平衡;期內各類用地面積增加量之和(A)等于期內各類用地面積減少量之和(B)。公式如下:A=B 各類用地面積變動公式:Bt-Bo=C-D②依據:土地利現狀統計資料和土地需求量預測數據;③做法:借助土地利用現狀圖,在土地利用綜合平衡表上作業,達到土地面積在數量和空間位置上的平衡。形成4個表格。2.綜合平衡法①原理:通過單項用地計算,采取逐項逼近,達到土15具體操作如下:應用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成果即土地利用現狀圖和土地利用現狀統計表。圖上的圖斑編號與表中相應面積一一對應,反映基期年土地利用現狀,見表6—2。具體操作如下:16依據土地需求量預測資料,對照土地利用現狀圖,具體研究各個圖斑面積中土地用途變更計劃,其結果反映于表6—3中。依據土地需求量預測資料,對照土地利用現狀圖,具體研究各個圖斑17上述操作程序直反復進行,直至土地用途變更計劃滿足土地供需平衡為止,在此基礎上編制土地利用綜合平衡表,見表6—4。上述操作程序直反復進行,直至土地用途變更計劃滿足土地供需平衡18土地綜合平衡表單位:hm2土地綜合平衡表單位:hm219土地綜合平衡表單位:hm2土地綜合平衡表單位:hm220第7章土地利用結構與布局ppt課件21最終將土地利用結構面積填人土地利用規劃結構表,見表6—5。最終將土地利用結構面積填人土地利用規劃結構表,見表6—5。22第7章土地利用結構與布局ppt課件233.模型法建立數學模型,借助計算機技術求解。主要方法有線性規劃模型;多目標規劃模型;模糊線性規劃;灰色線性規劃等。3.模型法24模型法:模型法:25決策變量設置:設置耕地(X1)、園地(X2)、林地(X3)、草地(X4)、城鎮、居民點及獨立工礦用地(X5)、交通用地(X6)、水域(X7)、未利用土地(X8)等8個變量(單位:hm2)舉例:決策變量設置:舉例:26約束條件生態環境約束土地面積約束人口容量約束勞動力約束政策約束等約束條件27約束條件設置(1)總面積約束:X1+X2+X3+X4+X5+X6+X7+X8=14789.53(2)勞動力資源投入約束:7X1+10X2+0.2X3+0.3X4+0.2X5+0.1X6+0.5X7≤364500式中,各項系數分別為各類用地單位面積多年所需投入的平均勞動力;364500為研究區域規劃年規劃人口數。(3)資金投入約束:110X1+330X2+40X3+150X4≤3250000式中,3250000為農業可投入資金總量,各項系數分別為各類用地單位面積可投入資金量。(4)耕地面積約束:X1≥3845.28約束條件設置28(5)森林覆蓋率約束:X3≥473.27(按森林覆蓋率3.2%作為最低標準)(6)土地后備資源約束:根據土地適宜性評價,區域現有未利用地5679.70hm2,不能開發利用的土地面積360943hm2,則土地后備資源的約束條件為:3609.43≤X8≤5679.70(7)未利用土地面積約束:X8≤5176.34未利用土地中包括大量的能夠被開發利用的荒草地、鹽堿地和沙漠化土地,可通過土地開發、整理而將其改造成可利用的土地。當該研究區未利用土地面積降至總面積的35%以下時,區域的生態環境才有可能得到良好改善。(5)森林覆蓋率約束:X3≥473.27(按森林覆蓋率3.229(8)居民點、城鎮及工礦業用地面積約束:46.39X5≥295.79城鎮化、工業化雙輪驅動是實現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因而城鎮、工礦業用地面積應該合理性的增長,居民點應該合理布局。總體來說,居民點、城鎮及工礦業用地面積之和應占研究區總面積的2%以上。(9)非負約束:X1,X2,X3,…≥0(8)居民點、城鎮及工礦業用地面積約束:46.39X5≥2930目標函數構建:根據統計與調查數據,分析得出平均的價值向量。據此,構建了如下目標函數:S(X)=3497X1+4225X2+3010X3+6725X4+4360X5+2895X6+1935X7+X8S(X)反映了滿足生態環境建設、耕地保護和勞動力就業等約束條件時的經濟總量最大化目標目標函數構建:31第7章土地利用結構與布局ppt課件32思考:結構一定,布局變化了,總效益是否會發生變化?單純結構的研究還不夠思考:33第二節
土地利用布局第二節土地利用布局34土地利用布局(locationoflanduse):指與土地利用結構相聯系的各類用地的空間分布。土地利用結構的時空布局形式稱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模式,分土地利用分區模式和土地利用類型模式。土地利用布局(locationoflanduse):35土地利用分區模式依據土地利用的地域分異規律,對土地利用進行空間劃分的過程。土地利用類型模式是依據土地利用結構調整方案,在考慮土地適宜性條件下和各類用地對土地質量要求的前提下,在時空中選擇適宜各種用地的地段。土地利用分區模式36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中,土地利用的布局常以土地利用分區確定。由于我國幅員遼闊,區域差異大,合理利用土地客觀需要進行分區。土地利用分區揭示了土地利用結構客觀發展的規律性,是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基本方法。《土地管理法》第四條國家實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土地用途管制的前提是進行土地利用分區,土地利用分區是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主要內容之一。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中,土地利用的布局常以土地利用分區確定。37《土地管理法》第二十條縣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當劃分土地利用區,明確土地用途。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當劃分土地利用區,根據土地使用條件,確定每一塊土地的用途,并予以公告。《土地管理法》第二十條縣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當劃分土地利用38土地利用分區的主要類型
根據分區依據、原則、分區的方式和作用不同,土地利用分區在實際中分為土地利用地域和用地區兩種不同性質的分區。
土地利用分區的主要類型根據分區依據、原則、分區的39土地利用地域分區定義土地利用地域分區是依據土地的自然和社會經濟條件、土地利用結構、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土地開發利用方向和改良措施等差異性,并保持某一級行政區劃的完整性所作的分區。土地利用地域分區定義土地利用地域分區是依據土地的自然和社會經40劃分土地利用地域分區是高層次的規劃,其作用是指導下一層次規劃的用地布局和結構調整,從宏觀上控制區域土地利用。劃分土地利用地域分區是高層次的規劃,其作用是指導下一層次規劃41《全國土地規劃綱要》根據各地資源條件、土地利用現狀、經濟社會發展階段和區域發展戰略定位的差異,把全國劃分為九個土地利用區,明確各區域土地利用管理的重點,指導各區域土地利用調控。西北區、西南區、青藏區、東北區、晉豫區、湘鄂皖贛區、京津冀魯區、蘇浙滬區、閩粵瓊區。《全國土地規劃綱要》根據各地資源條件、土地利用現狀、經濟社會42──東部地區。嚴格保護現有耕地和基本農田,加強水田等優質耕地的保護和建設,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優化整合建設用地,降低年均新增建設用地規模,控制城鎮和工業用地外延擴張,積極盤活存量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東部地區。嚴格保護現有耕地和基本農田,加強水田等優質耕地43京津冀魯區:統籌安排產業用地,控制城鎮工礦建設用地低成本擴張,降低人均城鎮工礦用地水平。調整區域土地利用布局,重點支持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曹妃甸鋼鐵基地和以首都為中心的綜合交通體系建設。支持發展都市農業、觀光農業和平原生態農業,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加強重要水源地保護和水土資源協調利用,支持京津風沙源治理區的生態退耕、長城沿線風沙帶治理和黃河故道沙化治理等生態環境建設。保護和合理利用沿海灘涂資源,防止非農建設盲目侵占灘涂資源。京津冀魯區:44蘇浙滬區:創新土地利用模式,形成工業集聚、居住集中、城鄉協調的建設用地空間格局。控制建設用地總量,適度降低人均城鎮工礦用地面積,提高集約用地水平,促進產業結構升級。統籌安排區域性基礎設施用地,防止重復建設。積極防治上海及蘇錫常地區地面沉降、地裂縫等緩變性地質災害。嚴格保護水田等優質耕地,加強太湖、杭州灣等地區污染土地治理,加大濕地保護力度,合理開發沿海灘涂資源。蘇浙滬區:45閩粵瓊區:加速建設用地的內涵挖潛和優化整合,從嚴控制珠江三角洲等城市密集地區新增建設用地規模,防止城鄉建設用地無序蔓延。適當提高基礎設施配套程度。嚴格保護現有耕地和基本農田。統籌安排產業和生態建設用地,保障海峽西岸經濟區和海南及其他海島生態旅游建設的用地。加強珠江三角洲、福建沿海等地區污染土地的治理,支持河口濕地、紅樹林和灘涂等生態用地的保護。閩粵瓊區:46制定差異化的區域土地利用政策:根據自然、社會、經濟條件和人口、資源、環境相互關系的空間差異,將省域劃分為不同的土地利用區域類型,制定有針對性的用地管理和調控政策。(省級規劃編制要點2009)山東省地域劃分:魯東地區、魯西地區、魯南地區、魯北地區、魯中地區制定差異化的區域土地利用政策:根據自然、社會、經濟條件和人口47東部低山丘陵土地利用分區土地總面積2943.1平方公里東部中部西部南部中部城鎮、工礦土地利用分區土地總面積1802.06平方公里西部沖積平原土地利用分區土地總面積4254.56平方公里南部濱湖洼地土地利用分區土地總面積2203.88平方公里水域用地1366.63平方公里包括濟寧市區中部和東部,兗州市中部和南部,曲阜市、鄒城市西部,微山北部,土地總面積1802.06平方公里。該區在發展高產低耗主體農業的前提下,重點發展煤炭、化工、電力、交通、旅游,建設組群結構城市,搞好采煤塌陷地生態治理。包括泗水縣,曲阜市東部和北部、鄒城市東部和南部及微山縣兩城鄉,土地總面積2943.1平方公里。該區在保障當地糧食自給前提下,重點發展林果、油料、畜牧、生態旅游等。b包括汶上縣、梁山縣、嘉祥縣、金鄉縣,兗州市和魚臺縣西部鄉鎮,土地總面積4254.56平方公里。該區進一步改善生產條件,重點發展種植業和畜牧養殖業,建成高效、名特優農產品生產基地,大力發展出口創匯農產品。包括濟寧市區南部、魚臺縣和微山縣沿湖鄉鎮,土地總面積2203.88平方公里,水域用地1366.63平方公里。該區要科學利用天然水面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水產、畜牧養殖,陸地部分發展糧食作物生產,建成優質水稻、小麥等生產基地,同時搞好采煤塌陷地綜合治理。濟寧市土地利用分區圖土地利用分區東部東部中部西部南部中部西部南部包括濟寧市區中部和東48主要特點是:綜合性空間不可重復性主要適用于全國、省級、市級規劃主要特點是:49土地地域分區的方法1、綜合分析法(經驗法)2、疊圖法3、聚類法土地地域分區的方法50第7章土地利用結構與布局ppt課件51星座圖聚類法星座圖聚類法52土地利用用途分區又稱土地利用控制分區、土地利用用地分區。概念:是在土地適宜性分析的基礎上,根據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對土地利用結構調整的需要,按照土地主導用途劃分的用地區。土地利用用途分區又稱土地利用控制分區、土地利用用地分區。53
在一個用地區內,一般以一種用途或措施為主導,其它用途則處于服從和輔助地位。如基本農田保護區,種植業是其主導用途,保護是主要措施,基本農田保護區內的溝渠、林網、道路等則起輔助作用。
54土地利用用途分區的目的(1)控制各類用地布局,協調各用地部門之間的用地矛盾,對土地利用進行合理組織和宏觀協調;(2)保護具有重要價值的用地(基本農田、生態用地和特殊用地等),限制不合理開發利用行為;(3)使總體規劃具有一定彈性,增強了可操作性;(4)為進行土地用途管制打下基礎。土地利用用途分區的目的(1)控制各類用地布局,協調各用地部門55土地用途區為指導土地合理利用、控制土地用途轉變、依據區域土地資源特點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劃定的空間區域。一般包括基本農田保護區、一般農地區、城鎮建設用地區、村鎮建設用地區、獨立工礦用地區、風景旅游用地區、生態環境安全控制區、自然與文化遺產保護區、林業用地區、牧業用地區等類型。土地用途區561.基本農田保護區對基本農田進行特殊保護和管理劃定的區域。2.一般農地區在基本農田保護區外、為農業生產發展需要劃定的土地用途區。1.基本農田保護區573城鎮建設用地區為城鎮(城市和建制鎮)發展需要劃定的土地用途區。4村鎮建設用地區為農村居民點(村莊和集鎮)建設發展需要劃定的土地用途區。5
獨立工礦用地區為獨立于城鎮村用地之外的采礦用地,以及其他獨立建設用地發展需要劃定的土地用途區。3城鎮建設用地區586
風景旅游用地區具有一定游覽條件和旅游設施,為人們進行觀賞、休憩、娛樂、文化等活動需要劃定的土地用途區。7
生態環境安全控制區基于維護生態環境安全需要進行土地利用特殊控制的區域。8
自然與文化遺產保護區對自然和文化遺產進行特殊保護和管理劃定的土地用途區。6風景旅游用地區599林業用地區為林業發展需要劃定的土地用途區。10
牧業用地區為畜牧業發展需要劃定的土地用途區。9林業用地區60
建設用地管制區為對規劃期間城鄉建設用地的建設活動進行管制,所劃定的空間地域。包括允許建設區、有條件建設區、限制建設區和禁止建設區四種類型。建設用地管制區611
允許建設區規劃中確定的,允許作為建設用地利用,進行城鄉建設的空間區域。1允許建設區622
有條件建設區規劃中確定的,在滿足特定條件后方可進行城鄉建設的空間區域。特定條件:a)允許建設區擺動的空間;b)新增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的建新區。2有條件建設區633
限制建設區允許建設區、有條件建設區和禁止建設區以外,禁止城鎮和大型工礦建設,限制村莊和其他獨立建設,控制基礎設施建設,以農業發展為主的空間區域。3限制建設區644
禁止建設區規劃確定的,以生態環境保護為主導用途、禁止進行與主導功能不相符的各項建設的空間區域。包括自然保護區核心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列入省級以上保護名錄的野生動植物自然棲息地、水源保護區的核心區、主要河湖的蓄滯洪區、地質災害高危險地區等。4禁止建設區65縣級規劃編制,應結合實際劃定基本農田保護區、一般農地區、城鎮村建設用地區、獨立工礦用地區、風景旅游用地區、生態環境安全控制區、自然與文化遺產保護區、林業用地區和牧業用地區。(縣級規程2010)縣級規劃編制,應結合實際劃定基本農田保護區、一般農地區、城鎮66第7章土地利用結構與布局ppt課件67第7章土地利用結構與布局ppt課件68土地用途分區的依據
概括起來就是:土地本身所能提供利用的適宜性質和國民經濟、社會發展、保護環境的需要相結合。具體包括:
1、作為編制規劃的有關法律、法規、行政規章和計劃、技術資料等。
2、土地適宜性評價資料。
3、土地需求量預測資料、各產業主管部門的用地計劃和初步擬定的土地利用調整指標。
4、土地利用主要問題及土地資源優勢而擬定的劃分用地區的技術指標。
5、城鎮規劃、村鎮規劃、各種保護區規劃以及其它專項用地規劃資料。土地用途分區的依據概括起來就是:土地本身所能提供利用69土地利用用地分區的原則
土地利用用地分區應遵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合理用地、保護耕地;統籌兼顧、全面安排;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注重綜合效益等原則。另外還應特別注意以下原則:土地利用用地分區的原則土地利用用地分區應遵循土地利用70
1、農業用地優先的原則。2、用地區必須體現土地利用方向、土地基本(主導)用途和土地保護、限制、管理措施的相對一致性。3、用地區不受行政區劃的限制,不需要與某一級行政轄區保持一致。4、用地分區必須與土地利用調整指標相協調。5、用地分區要便于對土地利用進行宏觀控制和監督管理,如在分區劃線時盡量利用現狀地物作為分區的界線,這樣便于實施和管理。1、農業用地優先的原則。71鄉鎮土地用途區劃定的步驟1收集資料收集、整理土地用途分區所需的基礎資料,主要有遙感圖、地形圖、坡耕地調查評價、農用地分等定級、土地利用專項規劃、城鎮村建設、自然保護區等基礎資料。2擬定分區類型
依據上級規劃的土地用途區和本鄉(鎮)實際需要,確定土地用途區一級區和二級區類型。3編制分區草案以土地利用現狀圖為底圖,依據上級規劃土地用途區、本鄉(鎮)規劃目標,參照相關規劃,按照土地用途區的劃定方法及最小上圖面積等要求,盡可能利用明顯的線形地物或河川、山脊等人工、自然地物界線,兼顧行政管理界限,繪制土地用途分區草圖,量算和統計分區面積。4征求聽取意見將土地用途分區草案征求相關部門和群眾意見,開展協調工作。5劃定土地用途區在與相關規劃協調一致、充分聽取公眾意見的基礎上,劃定土地用途區,落實分區界線,整理圖件數據資料。鄉鎮土地用途區劃定的步驟72土地用途區劃定的方法1基本農田保護區1下列土地應當劃入基本農田保護區:a)經國務院主管部門或者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準確定的糧、棉、油、蔬菜生產基地內的耕地;b)有良好的水利與水土保持設施的耕地,正在改造或已列入改造規劃的中、低產田,農業科研、教學試驗田,集中連片程度較高的耕地,相鄰城鎮間、城市組團間和交通沿線周邊的耕地;c)為基本農田生產和建設服務的農村道路、農田水利、農田防護林和其他農業設施,以及農田之間的零星土地。土地用途區劃定的方法1基本農田保護區732已列入生態保護與建設實施項目的退耕還林、還草、還湖(河)耕地,不得劃入基本農田保護區。已列入城鎮、村鎮建設用地區、獨立工礦用地區等土地用途區的土地不再劃入基本農田保護區。2已列入生態保護與建設實施項目的退耕還林、還草、還湖(河74一般農地區1下列土地可劃入一般農地區:a)除已劃入基本農田保護區、建設用地區等土地用途區的耕地外,其余耕地原則上劃入一般農地區;b)現有成片的果園、桑園、茶園、橡膠園等種植園用地;c)畜禽和水產養殖用地;一般農地區75d)城鎮綠化隔離帶用地;e)規劃期間通過土地整治增加的耕地和園地;f)為農業生產和生態建設服務的農田防護林、農村道路、農田水利等其他農業設施,以及農田之間的零星土地。2一般農地區、基本農田保護區以及各類土地用途區內的耕地面積之和,不得低于本鄉(鎮)規劃期末規劃耕地保有量的要求。d)城鎮綠化隔離帶用地;763城鎮建設用地區3.1下列土地應當劃入城鎮建設用地區:a)現有的城市和建制鎮建設用地;b)規劃期間新增的城市和建制鎮建設發展用地。3.2規劃期間,應復墾、整理為農用地的城市和建制鎮建設用地不得劃入城鎮建設用地區。3.3區內新增建設用地應符合城鎮建設用地規模和范圍要求。劃入城鎮建設用地區的面積要與城鎮建設用地規模相一致。3城鎮建設用地區774村鎮建設用地區4.1下列土地應當劃入村鎮建設用地區:a)規劃期間,需重點發展的村莊、集鎮的現狀建設用地;b)規劃期間,需重點發展的村莊、集鎮的規劃新增建設用地。c)規劃期間,保留現狀、不再擴大規模的村莊和集鎮建設用地;4.2規劃期間,應復墾、整理為農用地的村莊、集鎮不得劃入村鎮建設用地區。4.3區內新增建設用地應符合規劃確定的農村居民點建設用地規模和范圍要求。劃入村鎮建設用地區的面積要與村鎮建設用地規模相協調。4村鎮建設用地區785獨立工礦用地區5.1下列土地應當劃入獨立工礦用地區:a)獨立于城鎮、村鎮建設用地區以外,規劃期間不改變用途的采礦、能源、化工、環保等建設用地(已劃入其他土地用途區的除外);b)獨立于城鎮、村鎮建設用地區以外,規劃期間已列入規劃的采礦、能源、化工、環保等建設用地(已劃入其他土地用途區的除外)。5.2已列入城鎮范圍內的開發區(工業園區)不得劃入獨立工礦用地區。應整理、復墾為非建設用地的,不得劃入獨立工礦用地區。5.3區內建設用地應滿足建筑、交通、防護、環保等建設條件,與居民點保持安全距離。劃入獨立工礦用地區的面積要與采礦用地和其他獨立建設用地規模協調一致。5獨立工礦用地區796風景旅游用地區6.1下列土地應劃入風景旅游用地區:a)風景游賞用地、游覽設施用地;b)為游人服務而又獨立設置的管理機構、科技教育、對外及內部交通、通訊用地、水、電、熱、氣、環境、防災設施用地等。6風景旅游用地區80注1:根據《風景名勝區規劃規范》(GB50298-1999)4.8.9條風景用地分類表,本規程的風景游賞用地主要包括風景點建設用地(甲1),野外游憩用地(甲4)、其他觀光用地(甲5)。注2:根據《風景名勝區規劃規范》(GB50298-1999)4.8.9條風景用地分類表,本規程的游覽設施用地主要包括旅游點建設用地(乙1)、游娛文體用地(乙2)、休養保健用地(乙3)、購物商貿用地(乙4)、其他游覽設施用地(乙5)。C.2.6.2區內影響景觀保護和游覽的土地,應在規劃期間調整為適宜的用途。風景旅游用地區的劃定應與相關規劃相協調。注1:根據《風景名勝區規劃規范》(GB50298-1999)817生態環境安全控制區7.1下列土地應劃入生態環境安全控制區:a)主要河湖及其蓄滯洪區;b)濱海防患區;c)重要水源保護區;d)地質災害危險區;e)其他為維護生態環境安全需要進行特殊控制的區域。7.2生態環境安全控制區的劃定應與相關規劃相協調。7生態環境安全控制區828自然與文化遺產保護區8.1下列土地應當劃入自然與文化遺產保護區:a)典型的自然地理區域、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態系統區域以及已經遭受破壞但經保護能夠恢復的自然生態系統區域;b)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的天然集中分布區域;c)具有特殊保護價值的海域、海岸、島嶼、濕地、內陸水域、森林、草原和荒漠;d)具有重大科學文化價值的地質構造、著名溶洞、化石分布區及冰川、火山溫泉等自然遺跡;e)需要予以特殊保護的其他自然和人文景觀、遺跡等保護區域。8.2自然與文化遺產保護區的劃定應與相關規劃協調銜接,可依實際管制需要劃定核心區、緩沖區、實驗區。8自然與文化遺產保護區839林業用地區下列土地應當劃入林業用地區:a)現有成片的有林地、灌木林、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跡地和苗圃(已劃入其他土地用途區的林地除外);b)已列入生態保護和建設實施項目的造林地;c)規劃期間通過土地整治增加的林地;d)為林業生產和生態建設服務的運輸、營林看護、水源保護、水土保持等設施用地,及其他零星土地。9林業用地區8410牧業用地區下列土地應當列入牧業用地區:a)現有成片的人工、改良和天然草地(已劃入其他土地用途區的牧草地除外);b)已列入生態保護和建設實施項目的牧草地;c)規劃期間通過土地整治增加的牧草地;d)為牧業生產和生態建設服務的牧道、欄圈、牲畜飲水點、防火道、護牧林等設施用地。10牧業用地區85主要特點是:主導用途一致空間上可重復主要適用于縣級、鄉級規劃主要特點是:86第三節
各類用地的配置用地布局和用地分布的關系:用地分布是指已經形成的土地利用空間形式,是已經實現的現象,又稱土地利用現狀;用地布局指土地利用的再分布,是設想,是實現規劃的結果。第三節各類用地的配置用地布局和用地分布的關系:87用地布局的意義重大用地布局的意義重大88用地的配置分為農業用地配置和建設用地配置。一、農業用地的配置根據合理的農業生產用地結構,在一定地域范圍內選擇各種農用地的適宜地段進行土地利用的再分布。又稱農業用地布局。包括蔬菜地、大田作物用地、林業用地、人工飼料地、副業用地配置等,根據各類用地對自然條件、交通條件、市場條件等的要求進行合理選址。用地的配置分為農業用地配置和建設用地配置。89農業生產用地配置時,一般應滿足下列要求:①經濟合理;②貫徹因地制宜原則;③處理好用地之間及其與居民點之間的相互關系;④為田間作業創造良好的土地利用條件。農業生產用地配置時,一般應滿足下列要求:90(一)蔬菜地的配置1盡可能接近居民點(消費地)和畜牧場附近。2土地質量較高;土地比較平整,坡度不宜過大,也不宜過于平坦;向陽;水源充足,水質好;土層厚,土壤肥沃。(一)蔬菜地的配置1盡可能接近居民點(消費地)和畜牧場附近91(二)大田作物用地的配置1、土壤肥沃,土層深厚,水源充足,水質好;2、地形坡度易于耕作;3、土地集中連片,外形規整。(二)大田作物用地的配置1、土壤肥沃,土層深厚,水源充足,水92(三)園地的配置果園配置1自然條件適宜:氣候、土壤、水源、光照等;2接近居民點或交通便利.(三)園地的配置果園配置93二、建設用地配置居民點用地配置工業用地配置交通用地配置渠道配置二、建設用地配置居民點用地配置工業用地配置交通用地配置渠道配94居民點用地選址要求組織生產和生活的要求建筑要求安全和衛生要求1.位置適中,對外聯系方便2.避免公路橫穿居民點3.水源水質好水量足1.地形朝向、坡度2.水文和水文地質條件3.土質條件4.節約用地條件1.通風舒適環境2.位置較高3.上風上游4.處理好與其他建筑的關系5.畜牧場和居民點位置保持適當距離居民點用地選址要求組織生產和生活的要求建筑要求安全和衛生要求95工業用地選址應選擇產品到達消費地的完全計劃費用最小的地點在布局和選址時,必須因地制宜,發揮優勢。充分利用地區分工的絕對利益和比較利益,使企業的生產費用和基本建設投資費用達到最小。符合生產和建筑的要求:用地外形、地形、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水源、協作條件、交通等。維護生態系統平衡的要求工應選擇產品到達消費地的完全計劃費用最小的地點在布局和選址時96公路用地選址現有公路的調查確定主干道的走向公路選線的原則公路用地選址確公971.灌溉排水渠道在水源和容泄區水位即定的條件下,盡可能獲得最大的自流灌溉和排水面積;2.渠道布置應保證工程費用少,渠道輸水損失小;3.渠道選線應盡量少占或不占耕地;4.上級渠道的布置應為下級渠道的合理規劃和其他土地規劃項目的合理規劃創造良好的條件。渠道配置1.灌溉排水渠道在水源和容泄區水位即定的條件下,盡可能獲得最98第7章土地利用結構與布局ppt課件99鄉鎮級規劃1
基本農田調整的原則與要求一般要求:a)基本農田調整應遵循面積不減少、質量有提高、布局總體穩定的原則;b)調整后的基本農田面積應不低于上級規劃下達的基本農田保護面積指標;c)調整后的基本農田平均質量等別應高于調整前的平均質量等別,或調整部分的質量等別有所提高;d)調整后的基本農田中非耕地、坡耕地的比重應當有所降低;e)調整后的基本農田集中連片程度應當有所提高。鄉鎮級規劃1基本農田調整的原則與要求1008.2.3基本農田布局8.2.3.1鄉(鎮)規劃編制中,應在基本農田調整的基礎上,劃定基本農田保護區,將縣級規劃確定的基本農田保護面積指標落實到地塊。8.2.3.2國家和地方人民政府確定的糧、棉、油、生產基地內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版業主房屋租賃合同的委托書
- HSE協議書范例.二零二五年
- 退貨協議書范文
- 民間借貸保證合同書
- 員工入股分紅的協議書范例
- 二零二五民間擔保合同模板
- 2025建筑外墻隔熱涂料合同模板
- 2025建筑施工合同范本
- 金昌事業單位面試真題及答案
- 牡丹江蛤蟆塘國際旅游度假村項目策劃推廣草案
- 高中數學集合練習題160題-包含所有題型-附答案
- 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Python)學習通超星期末考試答案章節答案2024年
- 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建設方案
- 期中 (試題) -2024-2025學年人教精通版(2024)英語三年級上冊
- 鐵路客車車輛電氣系統維護考核試卷
- DB34∕T 4235-2022 濃香窖泥檢測操作規程
- 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辨識媒介信息
- 2024年東南亞紙巾商銷(AFH)市場深度研究及預測報告
- 服務質量保障措施及進度保障措施
- 七層垂直循環式立體車庫
- 中國子宮內膜增生管理指南(2022)解讀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