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作物生長發育規律-課件_第1頁
農作物生長發育規律-課件_第2頁
農作物生長發育規律-課件_第3頁
農作物生長發育規律-課件_第4頁
農作物生長發育規律-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章農作物生長發育規律本章重點:作物生長發育的基本規律和發育特性,產量和品質形成的基本特征和高產優質的調控途徑。難點:作物生長中心和階段發育,作物生長相關性,作物群體結構與高產的源、庫、流特征,高產優質的調控途徑。1PPT課件第二章農作物生長發育規律本章重點:1PPT課第一節農作物生長發育的概念與進程一、作物生長發育的概念生長:是指作物個體、器官、組織和細胞,在體積、重量和數量上的增加。特點是一個不可逆的量變過程。如營養器官(如根、莖、葉)的生長,通常用大小、輕重和多少來表示。發育:是指作物細胞、組織和器官的分化形成過程。特點是分化過程是可逆的。也就是作物發生了形態、結構和功能上的質的變化。經歷作物體由小到大、由輕到重,伴隨形成新的組織和器官。生長發育:自種子萌發新一代種子發育成熟的生命周期的生命活動,最終形成一定數量和質量的作物產品。2PPT課件第一節農作物生長發育的概念與進程一、作物生長發育的概念經——整個植株體是這樣;——每個器官體是這樣。生長發育特征:

生長以漸進方式進行,周期內呈現S型(慢——快——慢)的生長曲線。3PPT課件——整個植株體是這樣;生長發育特征:生長以漸進方式進行,周過分旺盛的生長,可能推遲發育的進程;遇到高溫、干旱抑制生長,則可能提早花器官發育進程。發育以芽頂端的突變方式進行。生長是發育的基礎,生長也以發育為基礎。環境條件(包括自然或人為)改變,可能改變作物生長發育的軌跡,導致生長與發育間的不協調(矛盾)。例如:作物幼苗的生長必須由發育完整的種子萌發開始,而幼苗的生長進一步促進新的營養器官和生殖器官的分化發育。4PPT課件過分旺盛的生長,可能推遲發育的進程;發育以芽頂端的突變方式進二、作物生長的一般進程

(一)S型生長過程

作物的器官、個體和群體的生長通常是伴隨著時間的延長呈“S”型的曲線變化。它一般分為4個時期:

1、緩慢增長期;種子內細胞處于分裂時期和原生質積累時期,生長比較緩慢。2、快速增長期;細胞體積隨時間而呈對數增大,因為細胞合成的物質可以再合成更多的物質,細胞越多,生長越快。

3、減慢增長期;生長速率下降,因為細胞成熟并開始衰老。

4、緩慢下降期;生長繼續以恒定速率(通常是最高速率)增加。

同時作物對養分的吸收積累也符合“S”型的曲線變化。5PPT課件二、作物生長的一般進程

(一)S型生長過程作物(二)S型生長過程的應用

1、是檢驗作物生長發育進程是否正常的依據;

2、是提供各種促控促控措施的依據,即在作物生長發育最快速率來臨之前進行。

3、同一種作物的不同器官,其S型生長曲線不同、生長速率各異,因此在不同生育時期,所采用的促控措施不同,達到應有的長勢長相也不同,但目的是使作物向高產優質的方向發展。6PPT課件(二)S型生長過程的應用

1、是檢驗作物生長發育進程是否正常三、作物生育期、生育時期和物候期(一)作物生育期、生育時期和物候期1、作物生育期:作物從播種到收獲的時間稱之為作物的大田生育期;一般用天數來表示。也就是從播種材料播種到主產品收獲的適期天數。

作物生育期長短主要是由作物的遺傳性和所處的環境條件決定的。早熟品種單株生產力低,晚熟品種單株生產力高。作物育種學通常以出苗——抽穗或開花所持續的天數作為生育期的。7PPT課件三、作物生育期、生育時期和物候期(一)作物生育期、生育時期和2、生育時期

在作物的一生中,受遺傳因素和環境條件因素的影響,在植株外形特征和內部生理特性上,會發生一系列的變化;而這一系列的變化就稱之為作物的生育時期(也叫生育階段)。根據這些變化,特別是形態特征上的顯著變化,可將作物的整個生育期劃分為若干個生育時期;

例如:稻、麥類分為出苗期、分蘗期、拔節期、孕穗期、抽穗期、開花期、成熟期;

玉米分為出苗期、拔節期、大喇叭口期、抽穗期、吐絲期、成熟期;

豆類分為出苗期、分枝期、開花期、結莢期、鼓粒期、成熟期;8PPT課件2、生育時期

在作物的一生中,受遺傳因素和環境條9PPT課件9PPT課件水稻的一生及產量的形成10PPT課件水稻的一生及產量的形成10PPT課件

3、物候期

是指作物生長發育在一定外界環境條件下所表現出來的形態特征,是人為制定的一定具體指標,以便科學地指導作物的生育進程。

例如水稻分為8個時期,即:

出苗:不完全葉突破芽鞘,葉色轉綠。

分蘗:第一個分蘗露出葉鞘1cm。

拔節:植株基部第一節間伸長,早稻達1cm,晚稻達2cm。

孕穗:劍葉葉枕全部露出下一葉葉枕。

抽穗:稻穗穗頂露出劍葉葉鞘1cm。

乳熟:稻穗中部籽粒內容物充滿穎殼,呈乳漿狀,手壓開始有硬物感覺。

蠟熟:稻穗中部籽粒內容物濃黏,手壓有堅硬感,無乳狀物出現。

成熟:谷粒變黃,米粒變硬。玉米分為6個時期。11PPT課件3、物候期

是指作物生長發育在一定外界環4、氣候生長期

是指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0℃的天數(無霜期)。氣候生長期的始日定義為5日滑動平均氣溫≥0℃的日期,終日定義為5日滑動平均氣溫<0℃的日期。氣候生長期以天數表示。通常情況下、全國以及北方、南方和青藏高原的分別是300、260、360和230天以內。

12PPT課件4、氣候生長期

是指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0℃的天數(無

第二節作物器官建成一、種子的萌發(一)作物的種子:作物生產上所說的種子是泛指能夠繁殖下一代的播種材料。它包括植物學上的3類器官:1、由胚珠受精后發育而來的種子;它包括豆類、麻類、棉花、油菜和煙草等。2、由子房發育而來的果實;它包括稻類、麥類、玉米、高梁和谷子等。3、無性繁殖用的根或莖;它包括甘薯的塊根、馬鈴薯的塊莖、甘蔗的莖節等。13PPT課件第二節作物器官建成一、種子的萌(二)作物種子萌發過程1、吸脹:種子吸收水分達到飽和;2、萌動:胚根露出白嫩的根尖(胚根先出,胚芽后出);3、發芽:種子發芽的標準:禾谷類作物胚根長到與種子等長;雙子葉作物胚芽長到與種子一半長度。14PPT課件(二)作物種子萌發過程1、吸脹:種子吸收水分達到飽和;14P(三)種子發芽的條件

1、水分:不同作物的種子吸水量不同,一般是含淀粉多的種子吸水量較少,如小麥為種子重量的150%-160%,玉米為137%;含蛋白質、脂肪較多的種子吸水量較多,如大豆為220-240%。

2、溫度:一般原產北方的作物需要的溫度較低,如小麥最低溫度是3-5℃,最適溫度15-31℃,最高溫度30-43℃。而原產于南方的作物所需要的溫度較高,如水稻最低溫度是10-12℃,最適溫度30-37℃,最高溫度40-42℃。

3、空氣:含油量多的種子需要較多的空氣,如花生、大豆等;含油量少的種子需要較少的空氣,這僅是相對而言。 15PPT課件(三)種子發芽的條件

1、水分:不同作物的種子吸水量不同,一

最低溫度℃最適溫度℃最高溫度℃水稻10~1230~3740~42小麥3~515~3140~43玉米5~1032~3540~45油菜0~315~2040~44花生14~1518~2040~45棉花12~1525~3040大豆10~123040甜瓜10~1930~4045~50幾種主要農作物種子萌發的溫度范圍

16PPT課件

最低溫度℃最適溫度℃最高溫度℃水稻10~1230~3(四)種子的壽命和種子的休眠

1、種子的壽命:是指種子從采收到失去發芽力的時間。在一般貯藏條件下,花生1年,小麥、水稻、玉米、大豆等2年,蠶豆、綠豆等6-11年。當然在低溫、密封干燥條件下貯藏,可以延長種子的壽命。而鑒別種子生活力的方法有三苯基氯化四唑法、靛蘭洋紅染色法以及紫外線熒光照射法等。

2、種子的休眠:是指在適宜的發芽條件下,作物種子停止萌發的現象。其原因主要是種子收獲后,胚組織在生理上尚未成熟;硬實種子不透氣,不透水;種子或果實中含有某種抑制發芽的物質,如脫落酸、酚類物質以及某種有機酸等。

休眠的意義:是適應環境保持作物種進化的生態特征;避免穗發芽,種子和產品的貯藏。17PPT課件(四)種子的壽命和種子的休眠

1、種子的壽命:是指種子從采收二、根的生長作物的根系由初生根、次生根和不定根生長演變而成。作物的根系可分為兩類。1、單子葉作物

屬于須根系。由種子根(或胚根)和莖節上發生的次生根組成。種子萌發時,先長出1條初生根,然后有的可長出3—7條側根,隨著幼苗的生長,基部莖節上長出次生的不定根,數量不等。18PPT課件二、根的生長作物的根系由初生根、次生根和不定根生長演變而成。2、雙子葉作物

屬直根系。由1條發達的主根和各級側根構成。主根由胚根不斷伸長形成,并逐步分化長出側根、支根和細根等,主根較發達,側根、支根等逐級變細,形成直根系。19PPT課件2、雙子葉作物

屬直根系。由1條發達的主根和各級側根構此外還有塊根(fuborous)類型(如甘薯、山藥、豆薯、菖等);肉質根(succulentroot)類型(褥甜菜、蘿卜、胡蘿卜)等。20PPT課件此外還有塊根(fuborous)類型(如甘薯、山藥、豆薯、菖

3、根系的生長

禾谷類作物(單子葉作物)根系的生長:

隨分蘗的增加根量不斷增加,先橫向生長,拔節后轉向縱向縱深發展,到孕穗或抽穗期達到最大值,以后下降。

雙子葉作物根系的生長:

苗期生長緩慢,現蕾后加快,開花期達到最大值,以后變慢。根系入土較深,如棉花可達80-200厘米,大豆可達100以上。

影響根系生長的因素:

主要有基因型、土壤阻力、土壤水分、土壤溫度、土壤養分和土壤空氣等。21PPT課件3、根系的生長

禾谷類作物(單子葉作物)根系的三、莖的生長

(一)作物的莖:1、單子葉作物的莖

多數為圓形,大多中空,也有些禾谷類作物的莖為髓所充滿而成實心。莖稈由許多節和節間組成,節上著生葉片。禾谷類作物基部莖節的節間極短,密集于土內靠近地表處,稱為分蘗節,分蘗節上著生的腋芽在適宜的條件下能長成為新莖,即分蘗。從主莖葉腋長出的分蘗稱為第一級分孽,從第一級分蘗上長出的分蘗叫第二級分蘗,依此類推。禾谷類作物地上的節一般不分枝。22PPT課件三、莖的生長

(一)作物的莖:1、單子葉作物的莖22PP2、雙子葉作物的莖

一般接近圓形,實心,由節和節間組成。

其主莖每一個葉腋有一個腋芽,可長成分枝。

從主莖上長成的分枝為第一級分枝,從第一級分枝上長出的分枝為第二級分枝,依此類推。

棉花主莖每一個真葉葉腋內有兩枚芽,正中的為正芽,旁邊的為副芽,正芽長成葉枝,為單軸枝,副芽長成果枝,為多軸枝。棉花主莖下部幾個節長出的枝一般為葉枝,主莖中上部節長出的枝一般為果枝。23PPT課件2、雙子葉作物的莖

一般接近圓形,實心,由節和節(二)莖的生長

1、禾谷類作物莖的生長:是靠每個節的居間分生組織細胞分裂和細胞體積擴大(主要的)來完成節間的生長,其生長方式為居間生長。

2、雙子葉作物莖的生長:是靠莖尖的頂端組織細胞分裂和伸長來完成節數的增加,節間的伸長而逐漸長高的,其生長方式為頂端生長。24PPT課件(二)莖的生長

1、禾谷類作物莖的生長:是靠每個節的居間分生3、各種變態莖:如纏繞莖(菜豆等)、攀緣莖(豌豆)、匍匐莖(甘薯)、根莖(生姜、蓮)、塊莖(馬鈴薯)、球莖,鱗莖(洋蔥)等。25PPT課件3、各種變態莖:如纏繞莖(菜豆等)、攀緣莖(豌豆)、匍匐莖((三)影響莖枝(分蘗)生長的因素

1、種植密度:苗稀,單株營養面積大,光照充足,植株分枝(或分蘗)力強;反之,苗密,則分枝力(或分蘗力)弱。

2、營養狀況:施足基肥、苗肥,增加土壤中的氮素營養,可以促進主莖和分枝(分蘗)的生長。如氮磷鉀施用比例得當,則更有利于主莖和分枝(分蘗)的生長。

3、品種特性。選用分蘗力強、矮稈和莖桿機械組織發達的品種。26PPT課件(三)影響莖枝(分蘗)生長的因素

1、種植密度:苗稀,單株營四、葉的生長作物的葉由子葉(胚的組成部分,著生在胚軸上)和真葉(簡稱葉,著生在主莖和分蘗的個節位上)組成。1、禾谷類作物的葉:禾谷類作物有一片子葉形成包被胚芽的胚芽鞘;另一片子葉形如盾狀,稱為盾片,在發芽和幼苗生長時,起消化、吸收和運輸養分的作用。禾谷類作物的葉(真葉)為單葉,它由葉片、葉鞘、葉耳和葉舌4部分組成;具有葉片和葉鞘的葉稱之為完全葉。27PPT課件四、葉的生長作物的葉由子葉(胚的組成部分,著生在胚軸上)和真禾谷類作物的葉(真葉)的組成28PPT課件禾谷類作物的葉(真葉)的組成28PPT課件2、雙子葉作物的葉

它由子葉(2片,內含營養物質供發芽和苗期使用)和真葉(由葉片、葉柄和托葉3部分組成,稱之為完全葉,如棉花、大豆和花生等,而甘薯、油菜缺少托葉,煙草缺少葉柄稱之為不完全葉。)組成;葉片有單葉、復葉;復葉有三出復葉、羽狀復葉和掌狀復葉等。29PPT課件2、雙子葉作物的葉

它由子葉(2片,內含營養物質供發芽雙子葉作物葉的組成30PPT課件雙子葉作物葉的組成30PPT課件3、作物葉的生長葉(真葉)起源于莖尖基部的葉原基。在莖尖分化成生殖器官之前,可不斷地分化出葉原基,因此莖尖周圍通常包圍著大小不同、發育程度不同的多個葉原基和幼葉。

葉從開始輸出光合產物到失去輸出能力所持續時間的長短,稱為葉的功能期。禾谷類作物一般為葉片定長到1/2葉片變黃所持續的天數;雙子葉作物則為葉平展至全葉1/2變黃所持續的天數。葉片功能期的長短因作物種類、葉位及栽培條件而有不同。葉的分化、出現和伸展受溫、光、水、礦質營養等多種因素的影響。31PPT課件3、作物葉的生長葉(真葉)起源于莖尖基部的葉原基。在莖尖分化4、影響葉生長的因素

主要有溫、光、水、礦物質營養等;較高的氣溫有利于葉片長度和面積的增加;較低的溫度則有利于葉片寬度和厚度的增加;光照強有利于葉寬度和厚度的增加,反之光照弱則有利于葉長度和面積的增加;缺水葉片小而厚,反之則葉片大而薄;氮素促進葉面積增大,鉀肥即可促進葉面積增長又能延緩葉片的老化,磷在生長前期增加葉面積,但在后期又能加快葉片的老化。

另外。葉的形態在一定程度上受分化時生長錐的大小決定,葉原基分化后在同樣環境條件下,生長錐越大的定形葉越大。32PPT課件4、影響葉生長的因素

主要有溫、光、水、礦物質營五、花的發育(一)花器官分化1、禾谷類作物的幼穗分化:禾谷類作物的花序通稱為穗。小麥、大麥、黑麥為穗狀花序;稻、高粱、玉米的雄花序為圓錐花序,粟的穗也屬圓錐花序,只是由于小穗軸短縮,看上去其外形像穗狀花序。小麥、水稻分為8個時期,玉米分為5個時期(雄雌穗相同)。小麥和水稻幼穗分化在主莖拔節前后進行。33PPT課件五、花的發育(一)花器官分化33PPT課件小麥水稻分化階段特點分化階段特點1.花原基伸長期生長錐伸長,高大于寬1.第一苞原基分化期生長錐基部產生環狀突起。第一苞分化處即穗頸節2.單棱期(穗軸原基分化期)穗軸或分枝類型的主穗軸分化2.第一次枝梗原基分期第一次枝梗原基在生長錐基部出現,并由下而上依次產生3.二棱期(小穗原基分化期)小穗原基分化3.第二次枝梗原基和小穗原基分化期

第二次枝梗原基在頂端一次枝梗基部產生,頂端小穗出現穎片及稃原基4.穎片原基分化期小穗原基兩則分化出穎片原基4.雌雄蕊形成期頂小穗內外稃出現雌雄蕊原基5.小花原基分化期每個小穗中分化小花的內外稃5.花粉母細胞形成期花粉母細胞形成6.雌雄蕊原基分化期在內外稃之間出現3枚雄蕊原基和雌蕊原基6.花粉母細胞減數分裂期花粉母細胞經減數分裂和有絲分裂形成四分體7.藥隔分化期雄蕊原基逐步分化為4個花粉囊,雌蕊原基逐步分化形成羽狀柱頭7.花粉內容物充實期形成單孢花粉8.四分體形成期花藥中花粉母細胞經一次減數分裂和一次有絲分裂形成四分體;胚囊內形成胚囊母細胞。8.花粉完成期形成二孢和三孢花粉34PPT課件小麥水稻分化階段特點分——生長錐伸長期——穗軸節片分化期(spikestalk)——小穗分化期——小花分化期——性細胞形成期小麥(穗狀花序)穗分化發育:35PPT課件——生長錐伸長期小麥(穗狀花序)穗分化發育:35PPT課件水稻(圓錐花序)穗分化發育進程:——生長錐伸長期(coneofgrowth)——枝梗分化期(floveringbranch)——小穗分化期(spikelet)——小花分化期(floret)——胚乳母細胞、花粉母細胞形成期(embryosacmothercell、pollenmothercell)——胚乳、花粉形成期36PPT課件水稻(圓錐花序)穗分化發育進程:——生長錐伸長期(cone棉花油菜分化階段特點分化階段特點1.花原基伸長期花原基伸長1.花蕾原始體分化期在生長錐基部周圍出現很多花蕾原始體小突起2.苞片分化期在花原基中上部分化出3片苞葉原基2.花萼分化期第一個花蕾原始體基部出現環形突起,為花萼原始3.花萼分化期剝開苞片可見四周出現環狀突起,為花萼原基3.雌雄蕊分化期

剝開花萼可見新突起,中間為雌蕊突起,周圍4個為雄突起,其中相對2個雄蕊突起縱裂為二,形成4強雄蕊4.花瓣分化期在花萼內側分化出5個花瓣原基4.花瓣分化形成期

在近雄蕊突起下方出現新的舌狀突起,為花瓣突起5.雄蕊分化期花原基頂端形成5個突起,后為雄蕊管,其上為雄蕊原基5.花粉、胚珠形成期

雌蕊分化出子房、花柱和柱頭,子房中段隔膜上出生胚珠,雄蕊中花粉粒逐步形成6.雌蕊分化期在花原基中央分化出3~5枚心皮原基

37PPT課件棉花油菜分化階段特點分化階段特2、雙子葉作物的花芽分化例如棉花的花是單生的,豆類、花生、油菜屬總狀花序,煙草為圓錐或總狀花序,甜菜為復總狀花序。這些作物的花均由花梗、花托、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組成。油菜分為8個時期,棉花分為6個時期;南方冬油菜一般在有10片葉時開始花芽分化,花生分為10個時期。雙子葉作物的花芽分化較早,如花生在主莖有3片真葉(約出苗后3-4天)時,第一花芽分化就以開始。38PPT課件2、雙子葉作物的花芽分化例如棉花的花是單生的,豆類、花生、油(二)開花、授粉和受精開花:花朵張開,成熟的雄雌蕊露出來的現象。授粉:成熟后的花粉依靠外力作用從雄蕊花藥傳到雌蕊柱頭上的過程。作物授粉的好壞與作物自交親和和不親和性有關。如水稻、小麥、大豆和花生等是自交親和性作物,自花授粉能順利完成,叫作自交親和性作物;而白菜型油菜、向日葵是自交不親和性作物,不能自花授粉,叫作異花授粉作物;介于兩者之間的作物叫作常異花授粉作物,如棉花、高粱、蠶豆和甘藍型油菜等。受精:授粉后,雄性和雌性的性細胞相互融合過程。39PPT課件(二)開花、授粉和受精開花:花朵張開,成熟的雄雌蕊露出來的現(三)影響花器官分化、開花授粉和受精的因素1、營養條件:要有足夠的養分;但氮素過多,會影響幼穗或花芽分化。2、溫度:水稻幼穗分化的適溫適26-30℃,開花授粉的適溫是30-35℃,花生是23-28℃。3、水分:水稻、小麥幼穗分化時期是需水最多的時期,如遇干旱就會造成穎花敗育,空殼率增加。4、天氣:天氣晴朗有微風,有利于開花授粉和受精;陰天雨天會洗去柱頭分泌物,花粉吸水過多會膨脹破裂,對傳粉不利。40PPT課件(三)影響花器官分化、開花授粉和受精的因素40PPT課件六、種子和果實發育41PPT課件六、種子和果實發育41PPT課件

在初生胚乳核發育成胚乳、積累貯藏養分過程中,豆類、油菜等作物的胚乳會被發育中的胚所吸收,而把養分貯藏在子葉內,從而形成無胚乳種子;而水稻、小麥、玉米等作物則形成發達的胚乳組織,胚乳細胞起貯藏養分的作用,從而形成有胚乳種子。

種子和果實在發育過程中,有外部形態、顏色變化和內部化學成分變化。內部變化包括可溶性的低分子有機物(如葡萄糖、蔗糖、氨基酸等)轉化為不溶性的高分子有機物(如蛋白質、脂肪和淀粉等)及含水量的逐漸降低。

影響種子和果實發育的因素:首先要求植株體內有充足的有機養料,并源源不斷地運往種子和果實。溫度、光照、土壤水分和礦質營養等要影響有機養料的多少和運輸。42PPT課件在初生胚乳核發育成胚乳、積累貯藏養分過程中,豆類第三節作物光溫反應特性

同一作物不同品種其生育期長短不同;同一作物品種在不同季節、不同緯度和不同海拔地區種植,其生長期的長短也不同,有的甚至影響正常開花和成熟。其主要原因是作物品種的溫光反應特性不同;具體說來,是由于作物品種的感溫性和感光性不同所致。43PPT課件第三節作物光溫反應特性同一作物不同品

作物的溫光反應特性:

作物必須經歷一定的溫度和光周期誘導后,才能從營養生長轉為生殖生長,進行花芽分化或幼穗分化,進而才能開花結實。作物對溫度和光周期誘導反應的特性,稱為作物的溫光反應特性。

基本營養生長性:

由于作物的感溫和感光特性是在作物經過一定的營養生長后才發生的,這一定的營養生長時期稱為基本營養生長期,作物的這一特性也稱為基本營養生長性。44PPT課件作物的溫光反應特性:

作物必須經歷一定的一、作物的感溫性

一些二年生作物,如冬小麥、冬黑麥、冬油菜等,在其營養生長期必須經過一段較低溫度誘導,或一些一年生作物如水稻等必須經過一段較高溫度誘導,才能轉為生殖生長。

作物必須經過一定溫度誘導才能由營養生長轉變為生殖生長的特性叫做作物的感溫性。而把經過一段低溫誘導才能營養生長轉變為生殖生長的特性叫做春化作用;

據此可把作物分為冬性類型(一般為晚熟品種或中晚熟品種)、春性類型(一般為極早熟、早熟或中早熟品種)和半冬性類型(一般為中熟或早中熟品種)三類。

一般來講,作物的感溫性在作物的感光性之前進行,例如小麥的感溫階段在生長錐伸長期結束;而感光性在雄雌蕊分化期結束。45PPT課件一、作物的感溫性

一些二年生作物,如冬小麥、冬黑46PPT課件46PPT課件47PPT課件47PPT課件48PPT課件48PPT課件二、作物的感光性

作物的花器分化和形成除需要一定的溫度誘導之外,還需要一定的光周期(作物開花與晝夜相對長短的關系)誘導,那么這種不同作物品種所需要的一定光周期誘導的特性就叫做作物的感光性。據此可把作物分為短日照作物、長日照作物、中性作物和定日作物4類。

作物的感光性是作物長期適宜不同緯度而形成的;據研究認為:作物接受光周期誘導的部位是葉片,當葉片接受光周期誘導信號后,產生某種開花物質,再傳送到莖的頂端從而引起開花。49PPT課件二、作物的感光性

作物的花器分化和形成除需要一定

理解作物感光性時應注意問題:

(1)作物要達到一定的生育年齡時才能接受光照誘導;即日照長度是作物從營養生長轉向生殖生長的必要條件,但并非作物一生都需要達到這樣的日照長度。

(2)對長日照作物而言,絕非日照越長越好;對短日照作物而言,也絕非越短越好,例如大豆在9-18小時時,日照越短越能促進生殖器官的發育,但是當每天低于6小時日照時,則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都受到抑制。

三、作物的基本營養生長特性

即作物在進入生殖生長之前,不受溫度和光周期誘導影響而縮短營養生長期,那么不受影響的這段營養生長期就叫做基本營養生長期。基本營養生長期長短因作物不同而不同,如水稻15-60天,春播甘藍型油菜24-27天;我們把這種特性稱之為作物的基本營養生長特性。50PPT課件理解作物感光性時應注意問題:

(1)作物要達到一51PPT課件51PPT課件四、作物溫光反應在生產上的應用

1、在引種上的應用;

不同地區的溫光生態條件不同,在相互引種時必須考慮品種的溫光反應特性。

2、在栽培上的應用;

品種選用,播種期、密度和施肥的調節等,例如在花卉上的控制花期,以營養器官為主要收獲對象的作物,在調節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方面。

52PPT課件四、作物溫光反應在生產上的應用

1、在引種上的應用;

3、在育種上的應用;

在制定作物育種目標時,要根據當地自然氣候條件,提出明確的溫光反應特性。

在雜交育種(或制種)時,為了使兩親本花期相遇,可根據親本的溫光反應特性調節播種期。

為了縮短育種進程或加速種子繁殖,可根據育種材料的溫光反應特性決定其是否進行冬繁或夏繁。

此外,在我國春小麥和春油菜區若需以冬性小麥和冬性冬油菜為雜交親本時,則首先應對冬性親本進行春化處理,使其在春小麥和春油萊區能正常開花,進行雜交。53PPT課件3、在育種上的應用;

在制定作物育種目標時,要根第四節作物器官生長的相關性一、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相關性1、營養生長是生殖生長的基礎;沒有一定的營養生長期,就不會有生殖生長的開始。因此營養生長的好壞、優劣直接關系到生殖生長優劣和產量的高低。例如,水稻的幼穗分化在3葉期后開始,玉米在6葉后開始。2、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并進期矛盾大,要協調發展。在并進期,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存在著競爭關系。3、在生殖生長期,營養生長并沒有結束,要適當協調。要防止貪青倒伏,但也防止早衰現象。54PPT課件第四節作物器官生長的相關性一、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相關性54二、地上部分與地下部分生長相關性

――冠根比(C/R比)

根深葉茂、壯苗壯根,這就是它們之間的相關性。其原因是:

1、地下部分與地上部分存在著大量物質

的交換;不同作物,同一種作物的不同品

種、不同生育時期的冠根比(C/R比)是不

同的;例如作物苗期的C/R比比較小,

以后逐漸加大;甘薯苗前期R/C比=0.5,

中期為0.67,收獲期達到2.0-2.5,

C/R比不同;

2、環境條件不同,栽培條件不同,

例如,干長根、濕長苗;氮長莖葉,

磷促進根系生長;鉀對塊莖塊根生長有利。55PPT課件二、地上部分與地下部分生長相關性

――冠根三、作物器官間的相關性――同伸關系

(一)基本概念:

同名器官:具有相同形狀、結構和功能的作物器官。

同位器官:同一節位上發生的作物器官。

同伸關系:同一時間內作物的某些器官呈現有規律的生長或伸長的關系。

同伸器官:同時生長或生長的作物器官。

(二)雙子葉作物器官之間的同伸關系

56PPT課件三、作物器官間的相關性――同伸關系

(一)基本概念:

同名器利用器官間的同伸關系則可推定幼穗發育進程。葉齡法即直接以葉片數為指標。大多數麥類作物在幼穗分化開始后,基本上是每出1葉,幼穗分化推進1期。葉齡余數法作物某一品種一生的總葉數減去已抽出的葉數,即為葉齡余數。如將水稻幼穗發育過程簡化為:苞分化,枝梗分化,穎花分化,花粉母細胞形成和減數分裂,花粉粒充實。則幼穗發育與葉片生長的同伸關系為:從倒4葉抽出的后半期開始,每出1葉或每經歷1個出葉周期,穗分化進程就推進1期。葉齡指數法作物某一時期已抽出(或已展開)葉數占總葉數的百分數,即為葉齡指數。葉齡指數=(主莖展開葉片數/主莖總葉片數)×10057PPT課件利用器官間的同伸關系則可推定幼穗發育進程。57PPT課件(四)作物器官生長發育同伸關系在生產上的應用

1、器官同伸關系的應用

(1)可以衡量作物的生育進程;(2)可以進行作物長勢、長相的田間診斷;(3)可以衡量環境條件對作物生育進程的影響,為作物模式化栽培提供參考依據。

2、葉齡模式在生產上的應用

葉齡、葉齡余數、葉齡指數等都是作物外部形態指標,容易掌握;因為葉齡模式栽培法是根據品種、肥力水平、種植制度、產量指標,將農業技術措施事前計劃好,在作物達到一定的葉齡時進行實施,最終達到高產優質的目的。

58PPT課件(四)作物器官生長發育同伸關系在生產上的應用

1、器官同伸關第五節作物群體動態與群體生產力一、基本概念1、作物個體:作物的每一個單株(不是單莖)。2、作物群體:作物單位土地面積上所有單株的總和;即同一塊土地上的作物個體群。由一種作物組成的個體群稱之為單作群體;由兩種或兩種以上作物組成的個體群稱之為復合群體,如玉米大豆間作、小麥玉米帶狀種植、玉米套種馬鈴薯等。59PPT課件第五節作物群體動態與群體生產力一、基本概念59PPT課件群體的組成群體的大小群體的長相群體的長勢群體的空間分布

作物群體結構內容3、作物群體結構:指作物群體中各個單株的大小、分布、長相及其動態變化等。60PPT課件群體的組成作物群體結構內容3、作物群體結構:60PPT課件如:——同一作物組成的群體為單一群體(純作);——不同種作物組成的群體為復合群體(間、套、混作);——少數作物的,組成復合群體。單一群體與復合群體作物不同器官在群體中的組成比例——作物的葉、莖、分枝、花器官、果實器官的組成比例;——相同器官在群體不同部位的組成比例。油菜的主花序角果和分枝角果小麥、水稻的主莖和分蘗、主莖穗和分蘗穗棉花的主莖葉和果枝葉、葉枝和果枝(1)群體的組成61PPT課件如:——同一作物組成的群體為單一群體(純作);單一群體與復合

如小麥的基本苗,水稻的栽插基本莖蘗數,棉花的移栽基本苗數等,密度是群體大小發展的起點。小麥225~330萬大豆18~45萬蘋果300~1000水稻90~180花生18~30梨300~400玉米4.5~9.0油菜12~22葡萄1000~2000棉花3.0~9.0西紅柿4.5桃500~800馬鈴薯9~10大白菜3.0~4.0柑橘500~100

西瓜0.7~1.0

主要作物的密度(株/公頃)

(2)

群體大小群體大小均以量化指標表達。群體量化指標的主要項目:種植密度62PPT課件如小麥的基本苗,水稻的栽插基本莖蘗數,棉花的移——分蘗(枝)類作物群體包含的分蘗(枝)數量;——水稻、小麥從出苗(栽插)的基本苗數開始,隨生育進程表現一定的莖蘗動態消長規律,形成最高莖蘗數和有效莖蘗數,一般來說,有效莖蘗數小于最高莖蘗數(部分分蘗為無效分蘗);——棉花的有效分枝數

莖蘗(枝)數——每個作物生長一生中的葉面積指數和光合勢呈現動態消長規律,作物高產要求動態消長的適宜態勢;——動態消長過程中,各有一個群體達最高光合效率的最適葉面積指數和最適光合勢。在生長中,最適葉面積指數和最適光合勢可能低于動態過程出現的最高值,也可能達不到。葉面積指數和光合勢單位土地面積上的葉面積量相對值,某個時間點上的比值(葉面積指數)絕對值,某個時間段的累積量(光合勢)——63PPT課件——分蘗(枝)類作物群體包含的分蘗(枝)數量;莖蘗(枝)數———穗數、鈴數、角(莢)果數、瓜果數、薯塊類等及其各自的容量是群體產量的主導因素。干物質積累量——群體干物質積累量是最終收獲產品產量的基礎,反映群體積累光合產物和礦物質的能力;——干物質積累量與葉面積指數和光合勢密切相關,最大干物質積累量應與最適葉面積指數相符,過大或過小的群體量條件下干物質積累量都不會最高。——單位土壤體積(深度)內的根數量(表面積)、根干物重和根系活力;——與作物產量潛力密切相關的吸收和合成能力。根系量和根系活力產品器官數目及其容量64PPT課件——穗數、鈴數、角(莢)果數、瓜果數、薯塊類等及其各自的容量一般指群體生長的速度趨勢。

——葉面積指數、莖蘗數等消長速率

——株高、莖粗等生長量速率(3)群體的長勢(4)群體的長相預示作物生長趨勢的長相:影響作物群體光合生產效率的長相:穗蓋葉光能利用率較低葉蓋穗光能利用率較高——稻麥葉與穗挺立型光能利用率較高平伸型光能利用率不高披垂型光能利用率較低——葉片伸展方式65PPT課件一般指群體生長的速度趨勢。(3)群體的長勢(4)群體的長相預夾角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