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講 攝影的魅力_第1頁
第一講 攝影的魅力_第2頁
第一講 攝影的魅力_第3頁
第一講 攝影的魅力_第4頁
第一講 攝影的魅力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攝影的魅力攝影藝術攝影藝術本節內容1、攝影作品鑒賞2、攝影簡史攝影作品鑒賞_2011全球攝影大賽攝影藝術中國賽區總冠軍作品:玉樹精靈——作者:劉杰。新華社攝影部第二批玉樹地震報道攝影記者之一。來到玉樹的第二天,在結古鎮民主路一處廢墟上,藏族小學生旺毛正在跟父母一起清理廢墟,她年紀輕輕,卻表現得堅強勇敢。勞動間隙,她倚靠在家里僅存未倒的門板上休息,目光淡定堅毅。攝影藝術運動類冠軍作品:賽牛——作者:楊少銓。此片拍攝于西印度尼西亞。拍攝時作者跳入水中,從正面拍下這張照片,驚險非凡。攝影藝術英國靈感類冠軍作品:倫敦夏日SummerinLondon——作者:鄧秀婷。在倫敦晴朗的夏日,一根色彩明亮的冰爽的冰淇淋最適合不過了!攝影藝術時尚類冠軍作品:霓裳麗影——作者:吳曉凌。2005年1月21日,在德國首都柏林舉行的柏林時裝周上,一名模特在進行服裝展示。攝影藝術動植物類優秀作品:薄冰上的北極熊——作者:虞鑫。2009年8月1日,一只北極熊蹲立在格陵蘭島西側的凱恩海盆地(北緯79.5度)一塊薄薄的當年海冰的表面。攝影藝術運動類優秀作品:出水蛟龍——作者:劉杰。北京奧運會鐵人三項在十三陵水庫舉行,運動員結束游泳項目的比賽后,要直奔公路自行車比賽場地。攝影藝術紀實類冠軍作品:村衛生室——作者:周海生。璜村衛生室成立已有三四十年,十年前將廢棄的村小學改造成現在的衛生室,照片里的輸液網籃,已經用了十幾年。其實,這些輸液網籃也從一個側面呈現了農村醫療衛生狀況的窘迫。攝影藝術旅游類冠軍作品:飛楊——作者:陳明發。千百只藍色鴿子的同時飛揚,配合鮮黃色衣裳的女主角,相得益彰。攝影藝術紀實類優秀作品:飛越彩虹——作者:袁巨濂。該片是作者乘飛機從香港—美國三藩市空中偶遇現場實景所拍的紀實片。所乘的飛機投影剛好落在空中的彩虹中,深感驚嘆、難得一見的飛越彩虹精彩瞬間,即將其定格下來。攝影藝術英國靈感類優秀作品:黑色熊皮帽——作者:劉浩臣。此片拍攝于2010年8月15日在上海世博園中。因為它的外觀非常像皇家護衛隊員頭上戴的黑色熊皮帽。攝影藝術人像類冠軍作品:轟炸之后——作者:郭磊。加沙被轟炸之后,14歲的哈爾納迪神情木訥,透出一個孩子空洞無際的眼神。攝影藝術動植物類優秀作品:紅舞鞋——作者:楊林林。百合花的花蕊,像一個跳動的舞鞋,把百合花的花葉剪成舞裙樣,花蕊向下,就成了這個永遠舞動的《紅舞鞋》。攝影藝術時尚類優秀作品:靜——作者:谷江華。“靜”這組作品,選擇白色為主色調,梅花為主題元素,身著素色的衣服的少女來表現這個主題。梅、少女所要表現的是“靜”。攝影藝術旅游類優秀作品:哭墻記憶——作者:郭磊。猶太歷一年一度的逾越節(相當中國的春節)。數以千記的猶太人從以色列乃至全世界各個角落涌來,聚集在耶路撒冷老城雅法門外的城墻下,在聚光燈投影中共勉猶太人的歷史和文明。攝影藝術喜悅類冠軍作品:快樂的瞬間——作者:陳峰。作品攝于尼泊爾的南毗尼。見到一群孩子在麥垛上跳躍玩耍,拍攝下他們興高采烈的瞬間。攝影藝術英國靈感類優秀作品:南極,英國魂——作者:雍延平。66年前,英國在南極的高迪爾島拉可羅港有一個科考站,叫A基地,1996年后轉為民用。攝影藝術創意類冠軍作品:《神奇的高跟鞋》vegetableshow——作者:周峰。作者看到卷起的青菜葉突發奇想,于是拿青菜葉做鞋身,胡蘿卜做鞋跟,紅辣椒做鞋扣,組成高跟鞋的形象,最后經過后期顏色處理完成了這幅創意構思較強的作品。攝影藝術風光類冠軍作品:舞動北京——作者:劉杰。在北京奧林匹克公園,距離“鳥巢”和“水立方”不遠處有一組運動題材雕塑。用慢門和閃光燈可以創造出一種動感效果。攝影藝術旅游類優秀作品:吸煙的老人——作者:楊少銓。在尼泊爾旅行途中偶拾。攝影藝術動植物類冠軍作品:一天到晚不游泳的魚——作者:秦晴。2010年云南省遭遇百年未遇大旱,很多水庫干涸,人畜飲水困難。云南省曲靖市陸良縣大莫古鎮德格海子水庫,一條陷入庫底渴死的小魚,再也無法自由游曳。這是最觸痛人們心扉的一幅。攝影藝術人像類優秀作品:浴室的女人——作者:白文浩。浴室的水霧里,女人正在鏡前梳理,突然覺得氛圍很藍調也很尋常,也許,生活就是這樣的。攝影藝術攝影作品鑒賞球來了!這張照片攝于1983年。高爾夫球系在一根釣魚線上,為了讓球正好落在畫面的中央,作者拍了五六卷的照片。

攝影藝術

一滴水中映出天空和優美的風景。

攝影藝術回到一樣的海

漂亮的構圖,令人感到畫面背后藏著一段憂傷的故事

攝影藝術樹

從一個不一樣的角度看一棵美麗的樹,一邊枯一邊榮

攝影藝術

閃光的球

一滴水中反射出五色的光,這些光仿佛來自水滴的內部,但是實際上,不過是一根羽毛的反光。

攝影藝術哇?唔

你最好不要自己在火車上做出這樣的動作。但是,這樣的照片是令人難忘的。

攝影藝術閉上眼睛縱身跳向萬丈深淵,是什么感受?

攝影藝術

紅色的秋天

純美的景象,無需多說什么。

攝影藝術Flickr愛好者日內瓦聚會

藍氣球,這只是一個小小的細節,卻給了整張圖巨大的活力。

攝影藝術海中之海

不可置信的景象。很顯然,這是在一條船上拍攝的。

攝影藝術“如果我是一幢老樓,我希望待在大海邊。”

照片攝于德州一個釣魚碼頭。

攝影藝術

很難得到正確的曝光,因為貓的顏色太白了,而且它也難以靜止,除非睡著了。

攝影藝術金秋

葉子中間升騰起煙霧。

攝影藝術游泳池

旋轉一個角度看游泳池。

攝影藝術反光

盧浮宮前玻璃金字塔上的反射。

攝影藝術該回家了

鳥兒排成一隊的姿勢,使得這張構圖非常完美

攝影藝術路標上的海鷗

看來這只海鷗對于人類的規則有著自己的理解。

攝影藝術

Marshmellow

女孩

優美的構圖。

攝影藝術美餐

攝影藝術水滴

拍得恰到好處,可以當作桌面。

攝影藝術同樣的看魚,不一樣的想法

攝影藝術上帝的霧

攝于意大利萬神殿。

攝影藝術瓢蟲之家

攝影藝術攝影

拍攝于智利海灘。

攝影藝術

對話

狐貍和喜鵲。原圖的標題是“下午好,我的名字是...”。

攝影藝術空中飛人

攝于上海的馬戲場。

攝影藝術撒網攝影藝術嬉水攝影藝術喂食精準的抓拍攝影藝術萬山孤寂

拍攝于挪威的Prekestolen峰(又名祈禱峰)。

攝影藝術窗口攝影藝術你死我活作者JanSochor

攝影藝術

勢在必得攝影藝術親近貓和鹿攝影藝術飛翔的肥皂泡攝影藝術肖像清純的女孩Esc=End攝影藝術攝影藝術攝影藝術攝影藝術攝影藝術攝影藝術攝影藝術攝影藝術攝影藝術攝影藝術攝影藝術攝影藝術攝影藝術攝影藝術攝影藝術攝影藝術攝影藝術攝影藝術攝影藝術攝影藝術攝影藝術攝影藝術攝影藝術攝影藝術攝影藝術攝影藝術那么一天,人類,動物無法在生存的時候....那么一天,水源減少,植物干枯的時候.....誰來拯救...(愛護地球,呼喚環保攝影藝術自由和民主一樣,沒有絕對攝影藝術相機是一種利用光學成像原理形成影像并使用底片記錄影像的設備。相機的發展演變大致可分為4個時期:一、攝影的誕生和初期發展二、攝影快速發展期三、攝影成熟期四、攝影電子化高速發展時期攝影藝術被攝景物反射出的光線通過照相鏡頭(攝景物鏡)和控制曝光量的快門聚焦后,被攝景物在暗箱內的感光材料上形成潛像,這就是相機成像的原理。攝影藝術一、攝影術的誕生和初期發展(公元前400多年—1839年—1870年)小孔成像。隨著人類對光學認識不斷加深以及平面鏡、凹面鏡、凸面鏡的成像原理的掌握,為相機的誕生奠定了理論基礎。攝影藝術在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歐洲出現了供繪畫用的“成像暗箱”。攝影藝術人類對于精確簡便成像的追求從未停止,照片先于相機出現,曝光獲取圖像的思路也為相機的誕生奠定了技術基礎,這是相機的萌芽期。世界上第一張照片(1825年)第一張實景照片(1826年)攝影藝術1839年8月19日法國畫家達蓋爾公布了他發明的“達蓋爾銀版攝影術”,于是世界上誕生了第一臺可攜式木箱照相機19世紀相機的普遍樣式攝影藝術1841年光學家沃哥蘭德發明了第一臺全金屬機身的照相機。1845世界上第一臺可搖攝150°的全景照相機攝影藝術1849第一臺立體相機。傳統攝影為二維圖像,但是人類早已開始追求3D攝影,這是相機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1861年麥克斯韋爾世界上第一張彩色照片蘇格蘭呢子緞帶,需要說明的它是3次拍攝后重疊成的,通過紅黃藍三原色的重合獲取。攝影藝術1866年德國化學家奧托·肖特與光學家卡爾·蔡司在蔡司公司發明了正光攝影鏡頭,該公司現在在鏡頭領域世界馳名!1869年法國科學家迪奧隆發表世界上第一幅用減色法獲得的彩色照片《葉子》攝影藝術二、攝影術快速發展期(1870年—1914年)1880年,英國人貝克推出畫面為80mm×100mm世界最早的雙鏡頭反光照相機。攝影藝術1888年美國柯達公司生產出了新型感光材料--柔軟、可卷繞的“膠卷”這是感光材料的一個飛躍。同年,柯達公司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安裝膠卷的可攜式方箱照相機。攝影藝術1892年,美國人托馬斯·愛迪生和下屬威廉·迪克森推出了35mm膠片規格1899年,法國人迪奧隆和勒旭額爾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臺彩色照相機。攝影藝術1905年柯達退出N.1A折疊便攜式(N.1AFoldingPocket)型相機1913徠卡推出了世界第一臺135相機Ur-Leica攝影藝術第一幅1913年生產的Homeos型相機,使用帶齒孔的35mm膠卷拍攝24張立體照片攝影藝術三、攝影術成熟期(1914年——1960年)在此階段光學式取景器、測距器、自拍機等被廣泛采用機械快門的調節范圍不斷擴大。照相機制造業開始大批量生產照相機黑白感光膠片的感光度、分辨率和寬容度不斷提高彩色感光片開始推廣攝影藝術柯達1916年生產的NO.3A的連動測距型折疊皮腔相機。這類相機由于其皮腔呈風琴狀,故也被稱為風琴相機。1928年,世界上第一臺雙鏡頭反光120相機“祿來”,由德國“弗蘭克和海德克”公司推出攝影藝術1934年,日本第一代高級布簾快門35mm照相機“KWANON”由佳能公司前身“精機光學研究所”研制成功.第一張寬為35毫米的現代膠卷(1934年)攝影藝術1939年,美國艾加頓發明了電子快速閃光燈,取代了1925年問世的閃光燈泡,1864年問世的鎂光條、1887年問世的鎂光燈1947年,美國的蘭德博士發明了黑白即顯(一步成像)攝影法,寶麗來蘭德相機問世攝影藝術1948年,成立于1841年的瑞典哈蘇公司生產出“哈蘇1600F型”照相機,標志著該軍用品牌進入民用領域。第一張數碼照片(1957年)此后,數碼照相機的出現帶來了攝影技術的革命,它們完全具備膠片照相機的功能。圖像處理系統將照片直接傳輸至計算機,產生數碼照片。攝影藝術1959年,日本尼康公司推出第一架135單鏡頭反光照相機NikonF,這是現在廣為流行的單反相機的鼻祖攝影藝術四、攝影術電子化高速發展時期(1960年-2008年)進入了自動化與電子化的高速發展期相機從外形,到成像技術與品質,功能的簡便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進步。攝影藝術1960年,日本旭光學公司發明通過鏡頭的內測光技術(TTL),并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架通過鏡頭內測光的TTL測光式單鏡頭反光照相機——賓得SPOtmatic型照相機,使35mm相機開始了自動化發展階段。1962年,裝有程序自動曝光系統的“美能達Hi-matic型”照相機上市。攝影藝術1969年,美國宇航員乘“阿波羅11號”飛船登上月球,并用哈蘇500EL相機進行了攝影,單反相機的發展日趨成熟。1975年,柯達公司用CCD制造了可以操作的電子相機。相機從此進入電子數碼時代。攝影藝術1981年,索尼推出了全球第一臺不用感光膠片的電子相機——索尼馬維卡。

1985年,日本美能達公司研制出世界第一架自動調焦的單鏡頭反光照相機——美能達α7000。攝影藝術1986年,日本賓得公司發布Zoom70相機,它是第一臺帶變焦鏡頭的傻瓜相機

1994年,尼康公司推出了第一款具有減震系統(VR)技術的袖珍相機Zoom-Touch105VR。攝影藝術1995年,卡西歐QV-10成為第一個裝有LCD監視器能夠實時取景的數碼相機。

2001年,日本京瓷發布了世界第一款全畫幅數碼單反相機——康泰時NDigital攝影藝術2003年,美能達推出世界第一臺CCD防抖動技術的數碼相機DiMAGEA1。2009年,柯達公司宣布柯達克羅姆反轉片(KodakChrome)正式停產。膠卷時代過去了,昂貴膠卷作為一種優質感光材料僅在專業攝影領域生存。攝影藝術數碼相機成像過程1.經過鏡頭光聚焦在CCD或CMOS上2.CCD或CMOS將光轉換成電信號3.經處理器加工,記錄在相機的內存上4.通過電腦處理和顯示器的電光轉換,或經打印機打印便形成影象現代相機和龐大的鏡頭群攝影藝術現代數碼相機的兩種感光元件比較CCDCMOS攝影藝術CMOS與CCD的區別CCD/CMOS是數碼相機用來感光成像的部件,相當于光學傳統相機中的膠卷。CCD/CMOS面積越大,捕獲的光子越多,感光性能越好,信噪比越低。數字數據傳送的方式CCD傳感器中每一行中每一個象素的電荷數據都會依次傳送到下一個象素中,由最底端部分輸出,再經由傳感器邊緣的放大器進行放大輸出;在CMOS傳感器中,每個象素都會鄰接一個放大器及A/D轉換電路,用類似內存電路的方式將數據輸出。原因在于:CCD的特殊工藝可保證數據在傳送時不會失真,因此各個象素的數據可匯聚至邊緣再進行放大處理;而CMOS工藝的數據在傳送距離較長時會產生噪聲,因此,必須先放大,再整合各個象素的數據。但CMOS技術更為成熟廉價,可以制作成更大尺寸的感光器件,在單反領域廣為應用。攝影藝術透鏡(1)

反光鏡(2)

磨砂取景屏(5)

通過凸透鏡(6)

在五棱鏡(7)中反射

圖像出現在取景框(8)中。當按下快門,反光鏡沿鏡頭所示方向移動,焦平面(3)打開,圖像被攝在底片(膠片、CCD、CMOS)上單反相機原理攝影藝術MagneticResonanceImaging磁共振成像發生事件作者或公司磁共振發展史1946發現磁共振現象BlochPurcell1971發現腫瘤的T1、T2時間長Damadian1973做出兩個充水試管MR圖像Lauterbur1974活鼠的MR圖像Lauterbur等1976人體胸部的MR圖像Damadian1977初期的全身MR圖像

Mallard1980磁共振裝置商品化1989

0.15T永磁商用磁共振設備中國安科

2003諾貝爾獎金LauterburMansfierd時間MR成像基本原理實現人體磁共振成像的條件:人體內氫原子核是人體內最多的物質。最易受外加磁場的影響而發生磁共振現象(沒有核輻射)有一個穩定的靜磁場(磁體)梯度場和射頻場:前者用于空間編碼和選層,后者施加特定頻率的射頻脈沖,使之形成磁共振現象信號接收裝置:各種線圈計算機系統:完成信號采集、傳輸、圖像重建、后處理等

人體內的H核子可看作是自旋狀態下的小星球。自然狀態下,H核進動雜亂無章,磁性相互抵消zMyx進入靜磁場后,H核磁矩發生規律性排列(正負方向),正負方向的磁矢量相互抵消后,少數正向排列(低能態)的H核合成總磁化矢量M,即為MR信號基礎ZZYYXB0XMZMXYA:施加90度RF脈沖前的磁化矢量MzB:施加90度RF脈沖后的磁化矢量Mxy.并以Larmor頻率橫向施進C:90度脈沖對磁化矢量的作用。即M以螺旋運動的形式傾倒到橫向平面ABC在這一過程中,產生能量

三、弛豫(Relaxation)回復“自由”的過程

1.

縱向弛豫(T1弛豫):

M0(MZ)的恢復,“量變”高能態1H→低能態1H自旋—晶格弛豫、熱弛豫

吸收RF光子能量(共振)低能態1H高能態1H

放出能量(光子,MRS)T1弛豫時間:

MZ恢復到M0的2/3所需的時間

T1愈小、M0恢復愈快T2弛豫時間:MXY喪失2/3所需的時間;T2愈大、同相位時間長MXY持續時間愈長MXY與ST1加權成像、T2加權成像

所謂的加權就是“突出”的意思

T1加權成像(T1WI)----突出組織T1弛豫(縱向弛豫)差別

T2加權成像(T2WI)----突出組織T2弛豫(橫向弛豫)差別。

磁共振診斷基于此兩種標準圖像磁共振常規h檢查必掃這兩種標準圖像.T1的長度在數百至數千毫秒(ms)范圍T2值的長度在數十至數千毫秒(ms)范圍

在同一個馳豫過程中,T2比T1短得多

如何觀看MR圖像:首先我們要分清圖像上的各種標示。分清掃描序列、掃描部位、掃描層面。正常或異常的所在部位---即在同一層面觀察、分析T1、T2加權像上信號改變。絕大部分病變T1WI是低信號、T2WI是高信號改變。只要熟悉掃描部位正常組織結構的信號表現,通常病變與正常組織不會混淆。一般的規律是T1WI看解剖,T2WI看病變。磁共振成像技術--圖像空間分辨力,對比分辨力一、如何確定MRI的來源(一)層面的選擇1.MXY產生(1H共振)條件

RF=ω=γB02.梯度磁場Z(GZ)

GZ→B0→ω

不同頻率的RF

特定層面1H激勵、共振

3.層厚的影響因素

RF的帶寬↓

GZ的強度↑層厚↓〈二〉體素信號的確定1、頻率編碼2、相位編碼

M0↑--GZ、RF→相應層面MXY----------GY→沿Y方向1H有不同ω

各1H同相位MXY旋進速度不同同頻率一定時間后→→GX→沿X方向1H有不同ω沿Y方向不同1H的MXYMXY旋進頻率不同位置不同(相位不同)〈三〉空間定位及傅立葉轉換

GZ----某一層面產生MXYGX----MXY旋進頻率不同

GY----MXY旋進相位不同(不影響MXY大小)

↓某一層面不同的體素,有不同頻率、相位

MRS(FID)第三節、磁共振檢查技術檢查技術產生圖像的序列名產生圖像的脈沖序列技術名TRA、COR、SAGT1WT2WSETR、TE…….梯度回波FFE快速自旋回波FSE壓脂壓水MRA短TR短TE--T1W長TR長TE--T2W增強MR最常用的技術是:多層、多回波的SE(spinecho,自旋回波)技術磁共振掃描時間參數:TR、TE磁共振掃描還有許多其他參數:層厚、層距、層數、矩陣等序列常規序列自旋回波(SE),快速自旋回波(FSE)梯度回波(FE)反轉恢復(IR),脂肪抑制(STIR)、水抑制(FLAIR)高級序列水成像(MRCP,MRU,MRM)血管造影(MRA,TOF2D/3D)三維成像(SPGR)彌散成像(DWI)關節運動分析是一種成像技術而非掃描序列自旋回波(SE)必掃序列圖像清晰顯示解剖結構目前只用于T1加權像快速自旋回波(FSE)必掃序列成像速度快多用于T2加權像梯度回波(GE)成像速度快對出血敏感T2加權像水抑制反轉恢復(IR)水抑制(FLAIR)抑制自由水梗塞灶顯示清晰判斷病灶成份脂肪抑制反轉恢復(IR)脂肪抑制(STIR)抑制脂肪信號判斷病灶成分其它組織顯示更清晰血管造影(MRA)無需造影劑TOF法PC法MIP投影動靜脈分開顯示水成像(MRCP,MRU,MRM)含水管道系統成像膽道MRCP泌尿路MRU椎管MRM主要用于診斷梗阻擴張超高空間分辨率掃描任意方位重建窄間距重建技術大大提高對小器官、小病灶的診斷能力三維梯度回波(SPGR) 早期診斷腦梗塞

彌散成像MRI的設備一、信號的產生、探測接受1.磁體(Magnet):靜磁場B0(Tesla,T)→組織凈磁矩M0

永磁型(permanentmagnet)常導型(resistivemagnet)超導型(superconductingmagnet)磁體屏蔽(magnetshielding)2.梯度線圈(gradientcoil):

形成X、Y、Z軸的磁場梯度功率、切換率3.射頻系統(radio-frequencesystem,RF)

MR信號接收二、信號的處理和圖象顯示數模轉換、計算機,等等;MRI技術的優勢1、軟組織分辨力強(判斷組織特性)2、多方位成像3、流空效應(顯示血管)4、無骨骼偽影5、無電離輻射,無碘過敏6、不斷有新的成像技術MRI技術的禁忌證和限度1.禁忌證

體內彈片、金屬異物各種金屬置入:固定假牙、起搏器、血管夾、人造關節、支架等危重病人的生命監護系統、維持系統不能合作病人,早期妊娠,高熱及散熱障礙2.其他鈣化顯示相對較差空間分辨較差(體部,較同等CT)費用昂貴多數MR機檢查時間較長1.病人必須去除一切金屬物品,最好更衣,以免金屬物被吸入磁體而影響磁場均勻度,甚或傷及病人。2.掃描過程中病人身體(皮膚)不要直接觸碰磁體內壁及各種導線,防止病人灼傷。3.紋身(紋眉)、化妝品、染發等應事先去掉,因其可能會引起灼傷。4.病人應帶耳塞,以防聽力損傷。掃描注意事項顱腦MRI適應癥顱內良惡性占位病變腦血管性疾病梗死、出血、動脈瘤、動靜脈畸形(AVM)等顱腦外傷性疾病腦挫裂傷、外傷性顱內血腫等感染性疾病腦膿腫、化膿性腦膜炎、病毒性腦炎、結核等脫髓鞘性或變性類疾病多發性硬化(MS)等先天性畸形胼胝體發育不良、小腦扁桃體下疝畸形等脊柱和脊髓MRI適應證1.腫瘤性病變椎管類腫瘤(髓內、髓外硬膜內、硬膜外),椎骨腫瘤(轉移性、原發性)2.炎癥性疾病脊椎結核、骨髓炎、椎間盤感染、硬膜外膿腫、蛛網膜炎、脊髓炎等3.外傷骨折、脫位、椎間盤突出、椎管內血腫、脊髓損傷等4.脊柱退行性變和椎管狹窄癥椎間盤變性、膨隆、突出、游離,各種原因椎管狹窄,術后改變,5.脊髓血管畸形和血管瘤6.脊髓脫髓鞘疾病(如MS),脊髓萎縮7.先天性畸形胸部MRI適應證呼吸系統對縱隔及肺門區病變顯示良好,對肺部結構顯示不如CT。胸廓入口病變及其上下比鄰關系縱隔腫瘤和囊腫及其與大血管的關系其他較CT無明顯優越性心臟及大血管大血管病變各類動脈瘤、腔靜脈血栓等心臟及心包腫瘤,心包其他病變其他(如先心、各種心肌病等)較超聲心動圖無優勢,應用不廣腹部MRI適應證主要用于部分實質性器官的腫瘤性病變肝腫瘤性病變,提供鑒別信息胰腺腫瘤,有利小胰癌、胰島細胞癌顯示宮頸、宮體良惡性腫瘤及分期等,先天畸形腫瘤的定位(臟器上下緣附近)、分期膽道、尿路梗阻和腫瘤,MRCP,MRU直腸腫瘤骨與關節MRI適應證X線及CT的后續檢查手段--鈣質顯示差和空間分辨力部分情況可作首選:1.累及骨髓改變的骨病(早期骨缺血性壞死,早期骨髓炎、骨髓腫瘤或侵犯骨髓的腫瘤)2.結構復雜關節的損傷(膝、髖關節)3.形狀復雜部位的檢查(脊柱、骨盆等)軟件登錄界面軟件掃描界面圖像瀏覽界面膠片打印界面報告界面報告界面2合理應用抗菌藥物預防手術部位感染概述外科手術部位感染的2/3發生在切口醫療費用的增加病人滿意度下降導致感染、止血和疼痛一直是外科的三大挑戰,止血和疼痛目前已較好解決感染仍是外科醫生面臨的重大問題,處理不當,將產生嚴重后果外科手術部位感染占院內感染的14%~16%,僅次于呼吸道感染和泌尿道感染,居院內感染第3位嚴重手術部位的感染——病人的災難,醫生的夢魘

預防手術部位感染(surgicalsiteinfection,SSI)

手術部位感染的40%–60%可以預防圍手術期使用抗菌藥物的目的外科醫生的困惑★圍手術期應用抗生素是預防什么感染?★哪些情況需要抗生素預防?★怎樣選擇抗生素?★什么時候開始用藥?★抗生素要用多長時間?定義:指發生在切口或手術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分類:切口淺部感染切口深部感染器官/腔隙感染一、SSI定義和分類二、SSI診斷標準——切口淺部感染

指術后30天內發生、僅累及皮膚及皮下組織的感染,并至少具備下述情況之一者:

1.切口淺層有膿性分泌物

2.切口淺層分泌物培養出細菌

3.具有下列癥狀體征之一:紅熱,腫脹,疼痛或壓痛,因而醫師將切口開放者(如培養陰性則不算感染)

4.由外科醫師診斷為切口淺部SSI

注意:縫線膿點及戳孔周圍感染不列為手術部位感染二、SSI診斷標準——切口深部感染

指術后30天內(如有人工植入物則為術后1年內)發生、累及切口深部筋膜及肌層的感染,并至少具備下述情況之一者:

1.切口深部流出膿液

2.切口深部自行裂開或由醫師主動打開,且具備下列癥狀體征之一:①體溫>38℃;②局部疼痛或壓痛

3.臨床或經手術或病理組織學或影像學診斷,發現切口深部有膿腫

4.外科醫師診斷為切口深部感染

注意:感染同時累及切口淺部及深部者,應列為深部感染

二、SSI診斷標準—器官/腔隙感染

指術后30天內(如有人工植入物★則術后1年內)、發生在手術曾涉及部位的器官或腔隙的感染,通過手術打開或其他手術處理,并至少具備以下情況之一者:

1.放置于器官/腔隙的引流管有膿性引流物

2.器官/腔隙的液體或組織培養有致病菌

3.經手術或病理組織學或影像學診斷器官/腔隙有膿腫

4.外科醫師診斷為器官/腔隙感染

★人工植入物:指人工心臟瓣膜、人工血管、人工關節等二、SSI診斷標準—器官/腔隙感染

不同種類手術部位的器官/腔隙感染有:

腹部:腹腔內感染(腹膜炎,腹腔膿腫)生殖道:子宮內膜炎、盆腔炎、盆腔膿腫血管:靜脈或動脈感染三、SSI的發生率美國1986年~1996年593344例手術中,發生SSI15523次,占2.62%英國1997年~2001年152所醫院報告在74734例手術中,發生SSI3151例,占4.22%中國?SSI占院內感染的14~16%,僅次于呼吸道感染和泌尿道感染三、SSI的發生率SSI與部位:非腹部手術為2%~5%腹部手術可高達20%SSI與病人:入住ICU的機會增加60%再次入院的機會是未感染者的5倍SSI與切口類型:清潔傷口 1%~2%清潔有植入物 <5%可染傷口<10%手術類別手術數SSI數感染率(%)小腸手術6466610.2大腸手術7116919.7子宮切除術71271722.4肝、膽管、胰手術1201512.5膽囊切除術8222.4不同種類手術的SSI發生率:三、SSI的發生率手術類別SSI數SSI類別(%)切口淺部切口深部器官/腔隙小腸手術6652.335.412.3大腸手術69158.426.315.3子宮切除術17278.813.57.6骨折開放復位12379.712.28.1不同種類手術的SSI類別:三、SSI的發生率延遲愈合疝內臟膨出膿腫,瘺形成。需要進一步處理這里感染將導致:延遲愈合疝內臟膨出膿腫、瘺形成需進一步處理四、SSI的后果四、SSI的后果在一些重大手術,器官/腔隙感染可占到1/3。SSI病人死亡的77%與感染有關,其中90%是器官/腔隙嚴重感染

——InfectControlandHospEpidemiol,1999,20(40:247-280SSI的死亡率是未感染者的2倍五、導致SSI的危險因素(1)病人因素:高齡、營養不良、糖尿病、肥胖、吸煙、其他部位有感染灶、已有細菌定植、免疫低下、低氧血癥五、導致SSI的危險因素(2)術前因素:術前住院時間過長用剃刀剃毛、剃毛過早手術野衛生狀況差(術前未很好沐浴)對有指征者未用抗生素預防五、導致SSI的危險因素(3)手術因素:手術時間長、術中發生明顯污染置入人工材料、組織創傷大止血不徹底、局部積血積液存在死腔和/或失活組織留置引流術中低血壓、大量輸血刷手不徹底、消毒液使用不當器械敷料滅菌不徹底等手術特定時間是指在大量同種手術中處于第75百分位的手術持續時間其因手術種類不同而存在差異超過T越多,SSI機會越大五、導致SSI的危險因素(4)SSI危險指數(美國國家醫院感染監測系統制定):病人術前已有≥3種危險因素污染或污穢的手術切口手術持續時間超過該類手術的特定時間(T)

(或一般手術>2h)六、預防SSI干預方法根據指南使用預防性抗菌藥物正確脫毛方法縮短術前住院時間維持手術患者的正常體溫血糖控制氧療抗菌素的預防/治療預防

在污染細菌接觸宿主手術部位前給藥治療

在污染細菌接觸宿主手術部位后給藥

防患于未然六、預防SSI干預方法

——抗菌藥物的應用189預防和治療性抗菌素使用目的:清潔手術:防止可能的外源污染可染手術:減少粘膜定植細菌的數量污染手術:清除已經污染宿主的細菌六、預防SSI干預方法

——抗菌藥物的應用190需植入假體,心臟手術、神外手術、血管外科手術等六、預防SSI干預方法

——抗菌藥物的應用預防性抗菌素使用指征:可染傷口(Clean-contaminatedwound)污染傷口(Contaminatedwound)清潔傷口(Cleanwound)但存在感染風險六、預防SSI干預方法

——抗菌藥物的應用外科預防性抗生素的應用:預防性抗生素對哪些病人有用?什么時候開始用藥?抗生素種類選擇?使用單次還是多次?采用怎樣的給藥途徑?六、預防SSI干預方法

——抗菌藥物的應用預防性抗菌素顯示有效的手術有:婦產科手術胃腸道手術(包括闌尾炎)口咽部手術腹部和肢體血管手術心臟手術骨科假體植入術開顱手術某些“清潔”手術六、預防SSI干預方法

——抗菌藥物的應用外科預防性抗生素的應用:預防性抗生素對哪些病人有用?什么時候開始用藥?抗生素種類選擇?使用單次還是多次?采用怎樣的給藥途徑?六、預防SSI干預方法

——抗菌藥物的應用

理想的給藥時間?目前還沒有明確的證據表明最佳的給藥時機研究顯示:切皮前45~75min給藥,SSI發生率最低,且不建議在切皮前30min內給藥影響給藥時間的因素:所選藥物的代謝動力學特性手術中污染發生的可能時間病人的循環動力學狀態止血帶的使用剖宮產細菌在手術傷口接種后的生長動力學

手術過程

012345671hr2hrs6hrs1day3-5days細菌數logCFU/ml六、預防SSI干預方法

——抗菌藥物的應用196術后給藥,細菌在手術傷口接種的生長動力學無改變

手術過程抗生素血腫血漿六、預防SSI干預方法

——抗菌藥物的應用Antibioticsinclot

手術過程

血漿中抗生素予以抗生素血塊中抗生素血漿術前給藥,可以有效抑制細菌在手術傷口的生長六、預防SSI干預方法

——抗菌藥物的應用198ClassenDC,etal..NEnglJMed1992;326:281切開前時間切開后時間予以抗生素切開六、預防SSI干預方法

——抗菌藥物的應用不同給藥時間,手術傷口的感染率不同NEJM1992;326:281-6投藥時間感染數(%)相對危險度(95%CI)早期(切皮前2-24h)36914(3.8%)6.7(2.9-14.7)4.3手術前(切皮前45-75min)170810(0.9%)1.0圍手術期(切皮后3h內)2824(1.4%)2.4(0.9-7.9) 2.1手術后(切皮3h以上)48816(3.3%)5.8(2.6-12.3)

5.8全部284744(1.5%)似然比病人數六、預防SSI干預方法

——抗菌藥物的應用結論:抗生素在切皮前45-75min或麻醉誘導開始時給藥,預防SSI效果好200六、預防SSI干預方法

——抗菌藥物的應用切口切開后,局部抗生素分布將受阻必須在切口切開前給藥!!!抗菌素應在切皮前45~75min給藥六、預防SSI干預方法

——抗菌藥物的應用外科預防性抗生素的應用:預防性抗生素對哪些病人有用?什么時候開始用藥?抗生素種類選擇?使用單次還是多次?采用怎樣的給藥途徑?有效安全殺菌劑半衰期長相對窄譜廉價六、預防SSI干預方法

——抗菌藥物的應用抗生素的選擇原則:各類手術最易引起SSI的病原菌及預防用藥選擇六、預防SSI干預方法

——抗菌藥物的應用

手術最可能的病原菌預防用藥選擇膽道手術革蘭陰性桿菌,厭氧菌頭孢呋辛或頭孢哌酮或

(如脆弱類桿菌)頭孢曲松闌尾手術革蘭陰性桿菌,厭氧菌頭孢呋辛或頭孢噻肟;

(如脆弱類桿菌)+甲硝唑結、直腸手術革蘭陰性桿菌,厭氧菌頭孢呋辛或頭孢曲松或

(如脆弱類桿菌)頭孢噻肟;+甲硝唑泌尿外科手術革蘭陰性桿菌頭孢呋辛;環丙沙星婦產科手術革蘭陰性桿菌,腸球菌頭孢呋辛或頭孢曲松或

B族鏈球菌,厭氧菌頭孢噻肟;+甲硝唑莫西沙星(可單藥應用)注:各種手術切口感染都可能由葡萄球菌引起六、預防SSI干預方法

——抗菌藥物的應用外科預防性抗生素的應用:預防性抗生素對哪些病人有用?什么時候開始用藥?抗生素種類選擇?使用單次還是多次?采用怎樣的給藥途徑?六、預防SSI干預方法

——抗菌藥物的應用單次給藥還是多次給藥?沒有證據顯示多次給藥比單次給藥好傷口關閉后給藥沒有益處多數指南建議24小時內停藥沒有必要維持抗菌素治療直到撤除尿管和引流管手術時間延長或術中出血量較大時可重復給藥細菌污染定植感染一次性用藥用藥24h用藥4872h數小時從十數小時到數十小時六、預防SSI干預方法

——抗菌藥物的應用用藥時機不同,用藥期限也應不同短時間預防性應用抗生素的優點:六、預防SSI干預方法

——抗菌藥物的應用減少毒副作用不易產生耐藥菌株不易引起微生態紊亂減輕病人負擔可以選用單價較高但效果較好的抗生素減少護理工作量藥品消耗增加抗菌素相關并發癥增加耐藥抗菌素種類增加易引起脆弱芽孢桿菌腸炎MRSA(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定植六、預防SSI干預方法

——抗菌藥物的應用延長抗菌素使用的缺點:六、預防SSI干預方法

——抗菌藥物的應用外科預防性抗生素的應用:預防性抗生素對哪些病人有用?什么時候開始用藥?抗生素種類選擇?使用單次還是多次?采用怎樣的給藥途徑?正確的給藥方法:六、預防SSI干預方法

——抗菌藥物的應用應靜脈給藥,2030min滴完肌注、口服存在吸收上的個體差異,不能保證血液和組織的藥物濃度,不宜采用常用的-內酰胺類抗生素半衰期為12h,若手術超過34h,應給第2個劑量,必要時還可用第3次可能有損傷腸管的手術,術前用抗菌藥物準備腸道局部抗生素沖洗創腔或傷口無確切預防效果,不予提倡不應將日常全身性應用的抗生素應用于傷口局部(誘發高耐藥)必要時可用新霉素、桿菌肽等抗生素緩釋系統(PMMA—青大霉素骨水泥或膠原海綿)局部應用可能有一定益處六、預防SSI干預方法

——抗菌藥物的應用不提倡局部預防應用抗生素:時機不當時間太長選藥不當,缺乏針對性六、預防SSI干預方法

——抗菌藥物的應用預防用藥易犯的錯誤:在開刀前45-75min之內投藥按最新臨床指南選藥術后24小時內停藥擇期手術后一般無須繼續使用抗生素大量對比研究證明,手術后繼續用藥數次或數天并不能降低手術后感染率若病人有明顯感染高危因素或使用人工植入物,可再用1次或數次小結預防SSI干預方法

——正確的脫毛方法用脫毛劑、術前即刻備皮可有效減少SSI的發生手術部位脫毛方法與切口感染率的關系:備皮方法 剃毛備皮 5.6%

脫毛0.6%備皮時間 術前24小時前 >20%

術前24小時內 7.1%

術前即刻 3.1%方法/時間 術前即刻剪毛 1.8%

前1晚剪/剃毛 4.0%THANKYOUMagneticResonanceImagingPART01磁共振成像發生事件作者或公司磁共振發展史1946發現磁共振現象BlochPurcell1971發現腫瘤的T1、T2時間長Damadian1973做出兩個充水試管MR圖像Lauterbur1974活鼠的MR圖像Lauterbur等1976人體胸部的MR圖像Damadian1977初期的全身MR圖像

Mallard1980磁共振裝置商品化1989

0.15T永磁商用磁共振設備中國安科

2003諾貝爾獎金LauterburMansfierd時間PART02MR成像基本原理實現人體磁共振成像的條件:人體內氫原子核是人體內最多的物質。最易受外加磁場的影響而發生磁共振現象(沒有核輻射)有一個穩定的靜磁場(磁體)梯度場和射頻場:前者用于空間編碼和選層,后者施加特定頻率的射頻脈沖,使之形成磁共振現象信號接收裝置:各種線圈計算機系統:完成信號采集、傳輸、圖像重建、后處理等

人體內的H核子可看作是自旋狀態下的小星球。自然狀態下,H核進動雜亂無章,磁性相互抵消zMyx進入靜磁場后,H核磁矩發生規律性排列(正負方向),正負方向的磁矢量相互抵消后,少數正向排列(低能態)的H核合成總磁化矢量M,即為MR信號基礎ZZYYXB0XMZMXYA:施加90度RF脈沖前的磁化矢量MzB:施加90度RF脈沖后的磁化矢量Mxy.并以Larmor頻率橫向施進C:90度脈沖對磁化矢量的作用。即M以螺旋運動的形式傾倒到橫向平面ABC在這一過程中,產生能量

三、弛豫(Relaxation)回復“自由”的過程

1.

縱向弛豫(T1弛豫):

M0(MZ)的恢復,“量變”高能態1H→低能態1H自旋—晶格弛豫、熱弛豫

吸收RF光子能量(共振)低能態1H高能態1H

放出能量(光子,MRS)T1弛豫時間:

MZ恢復到M0的2/3所需的時間

T1愈小、M0恢復愈快T2弛豫時間:MXY喪失2/3所需的時間;T2愈大、同相位時間長MXY持續時間愈長MXY與ST1加權成像、T2加權成像

所謂的加權就是“突出”的意思

T1加權成像(T1WI)----突出組織T1弛豫(縱向弛豫)差別

T2加權成像(T2WI)----突出組織T2弛豫(橫向弛豫)差別。

磁共振診斷基于此兩種標準圖像磁共振常規h檢查必掃這兩種標準圖像.T1的長度在數百至數千毫秒(ms)范圍T2值的長度在數十至數千毫秒(ms)范圍

在同一個馳豫過程中,T2比T1短得多

如何觀看MR圖像:首先我們要分清圖像上的各種標示。分清掃描序列、掃描部位、掃描層面。正常或異常的所在部位---即在同一層面觀察、分析T1、T2加權像上信號改變。絕大部分病變T1WI是低信號、T2WI是高信號改變。只要熟悉掃描部位正常組織結構的信號表現,通常病變與正常組織不會混淆。一般的規律是T1WI看解剖,T2WI看病變。磁共振成像技術--圖像空間分辨力,對比分辨力一、如何確定MRI的來源(一)層面的選擇1.MXY產生(1H共振)條件

RF=ω=γB02.梯度磁場Z(GZ)

GZ→B0→ω

不同頻率的RF

特定層面1H激勵、共振

3.層厚的影響因素

RF的帶寬↓

GZ的強度↑層厚↓〈二〉體素信號的確定1、頻率編碼2、相位編碼

M0↑--GZ、RF→相應層面MXY----------GY→沿Y方向1H有不同ω

各1H同相位MXY旋進速度不同同頻率一定時間后→→GX→沿X方向1H有不同ω沿Y方向不同1H的MXYMXY旋進頻率不同位置不同(相位不同)〈三〉空間定位及傅立葉轉換

GZ----某一層面產生MXYGX----MXY旋進頻率不同

GY----MXY旋進相位不同(不影響MXY大小)

↓某一層面不同的體素,有不同頻率、相位

MRS(FID)第三節、磁共振檢查技術檢查技術產生圖像的序列名產生圖像的脈沖序列技術名TRA、COR、SAGT1WT2WSETR、TE…….梯度回波FFE快速自旋回波FSE壓脂壓水MRA短TR短TE--T1W長TR長TE--T2W增強MR最常用的技術是:多層、多回波的SE(spinecho,自旋回波)技術磁共振掃描時間參數:TR、TE磁共振掃描還有許多其他參數:層厚、層距、層數、矩陣等序列常規序列自旋回波(SE),快速自旋回波(FSE)梯度回波(FE)反轉恢復(IR),脂肪抑制(STIR)、水抑制(FLAIR)高級序列水成像(MRCP,MRU,MRM)血管造影(MRA,TOF2D/3D)三維成像(SPGR)彌散成像(DWI)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