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換性與技術測量課件_第1頁
互換性與技術測量課件_第2頁
互換性與技術測量課件_第3頁
互換性與技術測量課件_第4頁
互換性與技術測量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互換性與技術測量曹春平機械工程學院互換性與技術測量曹春平1形狀公差與公差帶形位誤差的檢測形位公差的選擇形位公差的特點和標注位置公差與公差帶公差原則-尺寸公差與形位公差間的關系本章主要內容形狀公差與公差帶形位公差的選擇形位公差的特點和標注2學習要求掌握形位公差和形位誤差的基本概念,熟悉形位公差國家標準的基本內容,為合理選擇形位公差打下基礎。掌握形位公差帶的特征(形狀、大小、方向和位置)以及形位公差在圖樣上的標注;掌握形位誤差的確定方法;掌握形位公差的選用原則;掌握公差原則(獨立原則、相關要求)的特點和應用;了解形位誤差的檢測原則。學習要求掌握形位公差和形位誤差的基本概念,熟悉形位公差國家標3第四章形狀與位置公差4.1基本概念4.2公差帶的標注方法4.3形狀誤差與公差4.4位置誤差與公差4.5公差原則4.6形位公差設計的內容及方法第四章形狀與位置公差4.1基本概念44.1.1概述4.1.2幾何要素的分類4.1.3形位公差帶及形位公差4.1.4形位誤差最小包容區域和形位誤差4.1.5理論正確尺寸4.1.6注出形位公差及未注形位公差返回上一級菜單4.1.1概述返回上一級菜單54.1.1概述

加工后的零件不僅有尺寸誤差,構成零件幾何特征的點、線、面的實際形狀或相互位置,與理想幾何體規定的形狀和相互位置還不可避免地存在差異,這種形狀上的差異就是形狀誤差,而相互位置的差異就是位置誤差,統稱為形位誤差。形位誤差對零件使用性能的影響如下:

1)影響零件的功能要求

2)影響零件的配合性質

3)影響零件的互換性4.1.1概述加工后的零件不僅有尺寸誤差,6軸套的外圓可能產生以下誤差:外圓在垂直于軸線的正截面上不圓(即圓度誤差)外圓柱面上任一素線(是外圓柱面與圓柱軸向截面的交線)不直(即直線度誤差)外圓柱面的軸心線與孔的軸心線不重合(即同軸度誤差)軸套加工后外圓的形狀和位置誤差

4.1.1概述軸套的外圓可能產生以下誤差:軸套加工后外圓的形狀和位置誤差7GB/T1182—1996《形狀和位置公差通則、定義、符號和圖樣表示法》GB/T1184—1996《形狀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GB/T4249—1996《公差原則》GB/T16671—1996《形狀和位置公差最大實體要求、最小實體要求和可逆要求》GB13319—1991《形狀和位置公差位置度公差》現行國家標準主要有:返回上一級菜單現行國家標準主要有:返回上一級菜單84.1.2幾何要素的分類形位公差的研究對象:幾何要素——構成零件幾何特征的點、線、面統稱為幾何要素(簡稱要素)4.1.2幾何要素的分類94.1.2幾何要素的分類要素按存在狀態分類要素按結構特征分類要素按檢測關系分類要素按功能關系分類4.1.2幾何要素的分類101.要素按存在的狀態分理想要素具有幾何意義的要素,即幾何的點、線、面。它不存在任何誤差,是絕對正確的幾何要素。(2)實際要素零件上實際存在的要素,即加工后得到的要素。測量時由測得的要素所代替,可分為實際輪廓要素和實際中心要素。球心圓柱面軸線素線點平面圓錐面球面1.要素按存在的狀態分球心圓柱面軸線素線點平面圓錐面球面112要素按結構特征分輪廓要素輪廓要素指構成零件外形,能被人們直接感覺到的點、線、面。(2)中心要素指輪廓要素對稱中心所表示的點、線,面,它們是人們假想的看不見、摸不著的幾何要素。輪廓要素中心要素2要素按結構特征分輪廓要素中心要素123.要素按檢測關系分(1)被測要素指圖樣上給出了形狀或(和)位置公差的要素,即需要研究和測量的要素。(2)基準要素用來確定被測要素方向或(和)位置的參照要素。理想的基準要素稱為基準。A0.05A基準要素被測要素3.要素按檢測關系分(1)被測要素A0.05A基準要素被測要13(1)單一要素僅對被測要素本身給出形狀公差要求的要素。它是獨立的,與基準要素無關。僅對本身的形狀提出要求。(2)關聯要素指對被測要素給出位置公差要求的要素,它相對基準要素有位置關系,即與基準有關。關聯要素單一要素A0.03A0.024.要素按功能要求分(1)單一要素關聯要素單一要素A0.03A0.024.要素按141.形位公差的特征及其符號形位公差--被測要素的允許的變動全量形位誤差--零件幾何要素的形狀誤差和位置誤差4.1.3形位公差及形位公差帶1.形位公差的特征及其符號形位公差--被測要素的允許的變動全15單一要素無基準要求關聯要素有基準要求形狀公差4種位置公差8種輪廓度公差2種單一要素無基準要求關聯要素有基準要求形狀公差4種位置公差161.形位公差和形位公差帶的概念形位公差(t):實際被測要素的允許變動量完工零件實際被測要素投影圖樣技術要求0.01如何表示該“允許變量”?1.形位公差和形位公差帶的概念形位公差(t):實際被測要素17形位公差帶:限制實際被測要素變動的區域。軸側圖投影圖技術要求實際被測要素形位公差t

:形位公差帶的大小t=0.01理想被測要素----平面0.01形位公差帶完工零件形位公差帶:限制實際被測要素變動的區域。軸側圖投影圖技術要求18形位公差帶:限制實際被測要素變動的區域。形狀公差:實際單一被測要素形狀的允

許變動量.位置公差:實際關聯被測要素相對其基準要素位置的允許變動量.形位公差形位公差帶形狀公差帶:實際單一被測要素形狀的允

許變動區域.位置公差帶:實際關聯被測要素相對其基準要素位置的允許變動區域.形位公差帶具有的四個特征:1)形狀2)大小3)方向4)位置

形位公差帶:限制實際被測要素變動的區域。形狀公差:實際單一被19互換性與技術測量課件20互換性與技術測量課件210.01被測單一要素t形狀公差帶:大小、形狀固定方向、位置浮動有大小、形狀二要素2.形位公差帶的特點0.01被測單一要素t形狀公差帶:有大小、形狀二要素2.形位222.形位公差帶的特點0.02AA被測關聯要素At定向公差帶:大小、形狀、方向固定,位置浮動有大小、形狀、方向三要素2.形位公差帶的特點0.02AA被測關聯要素At定向公差帶:232.形位公差帶的特點0.04AAL被測關聯要素定位公差帶:大小、形狀、方向、位置皆固定ALt相對理想被測要素對稱配置有大小、形狀、方向、位置四要素2.形位公差帶的特點0.04AAL被測關聯要素定位公差帶:A24實際單一被測要素t=0.01形狀公差帶t--公差值實際關聯被測要素At=0.02定向公差帶---與基準要素A平行A定位公差帶---與基準要素A相距L距離

Lt=0.04實際關聯被測要素實際單一被測要素t=0.01形狀公差帶t--公差值實際關聯被253形位公差的特征和符號3形位公差的特征和符號264.1.4形位誤差最小包容區域和形位誤差形位公差t

:實際被測要素的允許變動量。形位誤差f

:實際被測要素的變動量。“允許變動量”t

用區域-----形位公差帶的大小表示.“變動量”f

也用區域----形位誤差最小包容區域的大小表示.4.1.4形位誤差最小包容區域和形位誤差形位公差t:實27

形位誤差最小包容區域(簡稱:最小區域):

最小區域與相應的形位公差帶形狀、方向、位置相同,緊包被測要素,且最小。完工零件實際被測要素形位公差帶tf形位誤差最小包容區域形位誤差最小包容區域(簡稱:最小區域):完工零件實際284.1.4理論正確尺寸

A20880.05A3×刻度理論正確尺寸---確定理想被測要素位置的尺寸。理想被測要素是不存在任何誤差的要素,所以理論正確尺寸不附帶公差,并標注在方框中.4.1.4理論正確尺寸A20880.05A3×刻度理論294.1.5注出形位公差和未注形位公差

?800.05A

?50A標題欄技術要求1………2.未注形位公差按…3………為簡化制圖,對一般機床加工就能保證的形位精度,不必在圖樣上注出形位公差例注出形位公差,簡稱形位公差返回上一級菜單4.1.5注出形位公差和未注形位公差?800.05A304.2公差帶的標注方法國家標準規定,在技術圖樣中形位公差應采用框格代號標注。無法采用框格代號標注時,才允許在技術要求中用文字加以說明,但應做到內容完整,用詞嚴謹。

4.2公差帶的標注方法國家標準規定,在技術圖樣中形位公31公差框格分成兩格或多格,框格內從左到右填寫以下內容:(1)第一格形位公差項目的符號。(2)第二格形位公差數值和有關符號。(3)第三格和以后各格基準字母和有關符號。基準符號由基準字母、圓圈、連線和粗短線組成;基準字母由大寫的拉丁字母表示。規定不得采用E、F、I、J、L、M、O、P和R等九個字母。公差框格應盡量水平繪制,允許垂直繪制,其線型為細實線。公差框格的標注A公差框格分成兩格或多格,框格內從左到右填寫以下內容:公差框格32表4.1形位公差標注中的部分附加符號表4.1形位公差標注中的部分附加符號33

用帶箭頭的指引線將公差框格與被測要素相連,指引線的箭頭指向被測要素,箭頭的方向為公差帶的寬度或直徑方向。

2.被測要素的標注用帶箭頭的指引線將公差框格與被測要素相連,指引線的箭頭34當被測要素為輪廓要素時,指引線的箭頭應指在該要素的輪廓線或其引出線上,并應明顯地與尺寸線錯開(應與尺寸線至少錯開4mm)。>4mm圖4-2輪廓要素的標注2.被測要素的主要標注方法:當被測要素為輪廓要素時,指引線的箭頭應指在該要素的輪廓線或其35(2)當被測要素為中心要素時,指引線的箭頭應與被測要素的尺寸線對齊,當箭頭與尺寸線的箭頭重疊時,可代替尺寸線箭頭,指引線的箭頭不允許直接指向中心線。b圖4-3中心要素的標注(2)當被測要素為中心要素時,指引線的箭頭應與被測要素的尺36(3)當被測要素為圓錐體的軸線時,指引線的箭頭應與圓錐體直徑尺寸線(大端或小端)對齊,必要時也可在圓錐體內畫出空白的尺寸線,并將指引線的箭頭與該空白的尺寸線對齊;如圓錐體采用角度尺寸標注,則指引線的箭頭與被測軸線垂直。

圖4-4圓錐體軸線的標注(3)當被測要素為圓錐體的軸線時,指引線的箭頭應與圓錐體直37ABC圖4-8基準符號3.基準要素的標注方法基準符號由帶圓圈的英文大寫字母用細實線與粗的短橫線相連組成,基準符號引向基準要素時,無論基準符號在圖樣上的方向如何,圓圈內的字母均應水平書寫。ABC圖4-8基準符號3.基準要素的標注方法基準符號由帶38(1)當基準要素為輪廓線和表面時,基準符號應置于該要素的輪廓線或其引出線標注,并應明顯地與尺寸線錯開。基準符號標注在輪廓的引出線上時,可以放置在引出線的任一側,但基準符號的短線不能直接與公差框格相連。

AAB圖4-9輪廓基準要素的標注(1)當基準要素為輪廓線和表面時,基準符號應置于該要素的輪39(2)當基準要素是軸線或中心平面或由帶尺寸的要素確定的點時,基準符號的連線應與該要素的尺寸線對齊,并且基準符號的細實線應與尺寸線對齊;見圖4-10a;當基準符號與尺寸線的箭頭重疊時,可代替尺寸線的一個箭頭;BA圖4-10中心基準要素的標注(2)當基準要素是軸線或中心平面或由帶尺寸的要素確定的點時40(3)當基準要素為中心孔或圓錐體的軸線時,則按圖4-11所示方法標注。ABAB4/7.5GB145-85AB4/7.5GB145-85圖4-11中心孔和圓錐體軸線為基準要素的標注(3)當基準要素為中心孔或圓錐體的軸線時,則按圖4-11所示41(4)任選基準的標注

當被測要素與基準要素允許對調,而標注任選基準時,只要將原來的基準符號的粗短橫線變為箭頭即可。圖4-12任選基準的標注

0.03AA(4)任選基準的標注圖4-12任選基準的標注0.042(5)凡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要素構成的一獨立基準符號,都稱為公共基準。公共基準的表示是在組成公共基準的兩個或兩個以上同類基準代號的字母之間加短橫線。(5)凡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要素構成的一獨立基準符號,都稱為43(6)對于有兩個同類要素構成而作為一個基準使用的公共基準軸線,應對這兩個同類要素分別標準基準。(6)對于有兩個同類要素構成而作為一個基準使用的公共基準44形位公差的簡化標注方法同一被測要素有幾項形位公差要求的簡化標注方法;幾個被測要素有同一形位公差帶要求的簡化方法標注;幾個同型被測要素有同一形位公差帶要求的簡化標注方法;形位公差的簡化標注方法同一被測要素有幾項形位公差要求的簡化標45(1)當同一個被測要素有多項形位公差要求,其標注方法又是一致時,可以將這些框格繪制在一起,并引用一根指引線。

AA圖4-7同一要素多項要求的簡化標注(1)當同一個被測要素有多項形位公差要求,其標注方法又是一46(2)當多個被測要素有相同的形位公差(單項或多項)要求時,可以在從框格引出的指引線上繪制多個指示箭頭,并分別與被測要素相連;AB0.03A-B圖4-15多要素同要求的簡化標注(2)當多個被測要素有相同的形位公差(單項或多項)要求時,47(3)用同一公差帶控制幾個被測要素時,應在公差框格上注明“共面”或“共線”。共面0.10圖4-6多處要素用同一公差帶時的標注(3)用同一公差帶控制幾個被測要素時,應在公差框格上注明“共484.標注示例返回上一級菜單4.標注示例返回上一級菜單494.3形狀誤差與公差4.3.1形狀誤差及其誤差值4.3.2形狀公差的功能要求及公差帶4.3.3形狀和位置公差(輪廓度)的功能要求和公差帶4.3形狀誤差與公差504.3.1形狀誤差及誤差值1.定義形狀誤差是指被測實際要素對其理想要素的變動量。為了確定形狀誤差,首先要決定理想要素在實際機械零件上的相應位置。理想要素的位置不同,實際要素對其偏離量也不同。因此,為了保證評定的形狀誤差值唯一、準確,要求理想要素的位置應符合最小條件原則來確定。4.3.1形狀誤差及誤差值1.定義514.3.1形狀誤差及偏差值2.最小條件定義:是指在確定理想要素相對于實際要素的位置時,應使被測實際要素對其理想要素的最大變動量為最小。輪廓要素(線、面輪廓度除外)最小條件就是理想要素位于實體之外與實際要素接觸,并使被測要素對理想要素的最大變動量為最小。Ⅰ最小區域f1Ⅱ被測實際要素Ⅲ4.3.1形狀誤差及偏差值2.最小條件輪廓要素(線、面輪524.3.1形狀誤差及偏差值2.最小條件中心要素:符合最小條件的理想要素應穿過實際中心要素,并使實際中心要素對理想要素的最大變動量為最小。被測實際要素L14.3.1形狀誤差及偏差值2.最小條件中心要素:符合最小534.3.1形狀誤差及偏差值3.最小包容區定義:(簡稱最小區域):是指包容被測實際要素時,具有最小寬度f或直徑f的包容區域。形狀誤差值用最小包容區(簡稱最小區域)的寬度或直徑表示。按最小包容區評定形狀誤差的方法,稱為最小區域法。最小條件是評定形狀誤差的基本原則,在滿足零件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允許采用近似方法評定形狀誤差。當采用不同評定方法所獲得的測量結果有爭議時,應以最小區域法作為評定結果的仲裁依據。

4.3.1形狀誤差及偏差值3.最小包容區最小條件是評定形544.3.1形狀誤差及偏差值f被測實際要素SSfa)評定直線度誤差圖4-26最小包容區示例4.3.1形狀誤差及偏差值f被測實際要素SSfa)評定直554.3.1形狀誤差及其誤差值被測實際要素fb)評定圓度誤差被測實際要素ffc)評定平面度誤差圖4-26最小包容區示例4.3.1形狀誤差及其誤差值被測實際要素fb)評定圓度564.3.2形狀公差功能要求及公差帶(一)形狀公差及公差帶形狀公差是指單一實際要素的形狀所允許的變動全量。形狀公差帶

是限制單一實際被測要素變動的區域。零件實際要素在該區域內為合格。4.3.2形狀公差功能要求及公差帶(一)形狀公差及公差帶形574.3.2形狀公差及公差帶被測要素:為直線、平面、圓和圓柱面。形狀公差帶的特點:不涉及基準,它的方向和位置均是浮動的,只能控制被測要素形狀誤差的大小。1.直線度其被測要素是直線要素。1)在給定平面內:(二)形狀公差帶的功能要求t0.1公差帶是兩條等距的直線。4.3.2形狀公差及公差帶被測要素:為直線、平面、圓和圓柱582)空間上:刀口尺的刃一個方向的要求公差帶定義:其公差帶是距離為公差值t的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區域。棱線必須位于箭頭所指方向距離為公差值0.02mm的兩平行平面內。公差帶標注2)空間上:刀口尺的刃一個方向的要求公差帶標注593)空間上:圓柱軸線的任意方向要求公差帶定義:任意方向上的直線度在公差值前加注“

”,公差帶是直徑為公差值t的圓柱面內的區域。被測圓柱體d的軸線必須位于直徑為公差值0.04mm的圓柱面內。φt公差帶標注3)空間上:圓柱軸線的任意方向要求φt公差帶標注60

其被測要素是平面要素。公差帶定義:平面度公差帶是距離為公差值t的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區域。圖b:被測表面必須位于距離為公差值0.1的兩平行平面內。圖c:被測表面上任意100×100的范圍,必須位于距離為公差值0.1的兩平行平面內。標注t公差帶圖b圖c2.平面度其被測要素是平面要素。公差帶定義:平面度公差帶是距離為公61公差帶:在垂直于軸線的任一正截面上,該圓必須位于半徑差為公差值0.02mm的兩同心圓之間。t公差帶標注1標注23.圓度公差帶:在垂直于軸線的任一正截面上,該圓必須位于半徑差為公62公差帶:被測圓柱面必須位于半徑差為公差值0.02的兩同軸圓柱面之間。t公差帶標注4.圓柱度公差帶:被測圓柱面必須位于半徑差為公差值0.02的兩同軸圓634.3.3形狀和位置公差功能要求及公差帶(一)概述形狀或位置公差是限制被測幾何要素——曲線、曲面的誤差。形狀或位置公差有線輪廓度公差和面輪廓度公差。當這個項目無基準時,其公差帶有形狀和大小兩個要素,屬于形狀公差;當這兩個項目有基準時,其公差帶有形狀、大小、方向和位置四個要素,屬于位置公差。所以稱之為形狀或位置公差。

4.3.3形狀和位置公差功能要求及公差帶(一)概述64(二)輪廓公差帶的形狀公差帶定義:輪廓度公差帶是包絡一系列直徑為公差值t的圓的兩包絡線之間的區域,諸圓圓心應位于理想輪廓線上。如下圖。輪廓度公差帶(二)輪廓公差帶的形狀輪廓度公差帶65無基準要求有基準要求1)線輪廓度在平行于圖樣所示投影面的任一截面上,被測輪廓線必須位于包絡一系列直徑為公差值0.04mm的圓,且圓心位于具有理論正確計劃形狀的曲面上的兩包絡線之間。無基準要求有基準要求1)線輪廓度在平行于圖樣所示投影面的任一662)面輪廓度面輪廓度公差帶定義:公差帶是包絡一系列直徑為公差t的球的兩包絡面之間的區域。這些球的球心位于具有理論正確幾何形狀的曲線上。2)面輪廓度面輪廓度公差帶定義:672)面輪廓度被測輪廓面必須位于一系列球的兩包絡面之間,這些球的直徑為公差值0.02且球心位于具有理論正確幾何形狀的曲面上。返回上一級菜單2)面輪廓度被測輪廓面必須位于一系列球的兩包絡面之間,這些球684.4位置誤差與公差4.4.1位置誤差及其誤差值4.4.2基準4.4.3位置公差的功能要求及公差帶4.4.4形位公差等級4.4.5關于未注形位公差的規定4.4位置誤差與公差4.4.1位置誤差及其誤差值694.4.1位置誤差及誤差值位置誤差可分為定向誤差、定位誤差及跳動誤差三類。(1)定向誤差及其評定定向誤差:是被測關聯實際要素對一具有確定方向的理想要素的變動量。理想要素的方向是由基準確定的。所謂具有確定方向的理想要素是指與基準平行、垂直或傾斜保持某一理論正確角度的理想要素。定向最小包容區域:是與公差帶形狀相同、按理想要素的方向、包容實際被測要素、且具有最小寬度或直徑的區域。4.4.1位置誤差及誤差值位置誤差可分為定向誤差、定位誤差70定向公差帶與定向最小包容區域的差別是:前者的寬度或直徑等于公差值t,它是由設計給定的,而后者的寬度或直徑根據實際被測要素按定向最小包容的條件確定的。定向公差帶與定向最小包容區域的差別是:前者的寬度或直徑等于公714.4.1位置誤差及誤差值(2)定位誤差及其評定定位誤差:是被測關聯實際要素對其具有確定位置的理想要素的變動量。理想要素的位置由基準及理論正確尺寸確定。定位最小包容區域:是與公差帶形狀相同、以理想要素定位來包容被測實際要素時,具有最小寬度f或直徑¢f的包容區域。定位誤差的誤差值用定位最小包容區域寬度f或直徑¢f表示。4.4.1位置誤差及誤差值(2)定位誤差及其評定72互換性與技術測量課件73(3)跳動誤差圓跳動誤差:被測零件繞基準軸線作無軸向移動回轉一周時,由位置固定的指示器在該零件的徑向、斜向或端面任一測量直徑處所測得的最大與最小讀數之差。全跳動誤差:被測零件繞基準軸線作無軸向移動的連續回轉,同時指示器沿理想素線連續移動,由指示器在徑向或端面上所測得最大與最小讀數之差。(3)跳動誤差74測量圓跳動測量全跳動返回上一級目錄測量圓跳動測量全跳動返回上一級目錄754.4.2基準基準:

是確定被測要素的方向、位置的參考對象。單一基準——由一個要素建立的基準稱為單一基準。組合基準(公共基準)——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要素所建立的一個獨立基準稱為組合基準或公共基準。三基面體系——由三個相互垂直的平面所構成的基準體系。4.4.2基準基準:是確定被測要素的方向、位置的參考對象76單一基準0.05

A-B

A

B

組合基準單一基準0.05A-BAB7790°90°A90°BC-三基面體系返回上一級目錄90°90°A90°BC-三基面體系784.4.3位置公差功能要求及公差帶

位置公差——是指關聯實際要素的位置對基準所允許的變動全量。

位置公差帶——是限制關聯實際要素變動的區域,被測實際要素位于此區域內為合格,區域的大小由公差值決定。位置公差帶的形狀、方向和位置與相應的最小包容區域的形狀、方向和位置相同。僅大小不同,位置公差是設計給定的,位置誤差是實際測量得到的。4.4.3位置公差功能要求及公差帶位置公差——是指關聯79一、定向公差與公差帶定向公差——是指關聯實際要素對基準在方向上允許的變動全量。定向公差包括平行度、垂直度和傾斜度三項。被測要素相對基準要素都有面對面、線對面、面對線和線對線等四種情況。定向公差中被測要素相對基準要素為線對線或線對面時,可分為給定一個方向,給定相互垂直的兩個方向和任意方向上的三種。一、定向公差與公差帶定向公差——是指關聯實際要素對基準在方801.平行度1)“面對面”的平行度

t基準平面a)標注b)公差帶被測要素:上平面;基準要素:底面。1.平行度t基準平面a)標注b)公差帶被測要素81

2)“線對線”的平行度(1)一個方向被測要素:D孔軸心;基準要素:另一個孔軸心線。a)標注b)公差帶t基準線2)“線對線”的平行度a)標注b)公差帶t基準線82(2)相互垂直的兩個方向b)基準線t1t2(2)相互垂直的兩個方向b)基準線t1t283(3)任意方向

a)標注b)公差帶基準線φt(3)任意方向a)標注b)公差帶基準線φt842.垂直度1)線對面的一個方向要求

a)標注b)公差帶基準平面

t

0.1AdA2.垂直度a)標注b)公差帶基準平面t0.852)線對面的任意方向要求

A

dA

0.05a)標注b)公差帶

0.05

基準平面

2)線對面的任意方向要求AdA0.863.傾斜度

1)“面對線”傾斜度B0.06B60°a)標注α基準線tb)公差帶3.傾斜度B0.06B60°a)標注α基準線tb)公差帶87定向公差具有如下特點:1)定向公差帶相對基準有確定的方向,而其位置往往是浮動的。2)定向公差帶具有綜合控制被測要素的方向和形狀的功能。因此在保證功能要求的前提下,規定了定向公差的要素,一般不再規定形狀公差,只有需要對該要素的形狀有進一步要求時,則可同時給出形狀公差,但其公差數值應小于定向公差值。定向公差具有如下特點:88(二)、定位公差與公差帶定位公差——是關聯實際要素對基準在位置上允許的變動全量。定位公差主要包括同軸度、對稱度和位置度三種。(二)、定位公差與公差帶定位公差——是關聯實際要素對基準在位891.同軸度基準軸線

tb)公差帶a)標注BAd

0.1A-B

t

t1.同軸度基準軸線tb)公差帶a)標注BAd0.902.對稱度基準平面tt/2b)標注AA0.1a)標注2.對稱度基準平面tt/2b)標注AA0.1a)標注913.位置度1)線的位置度(任意方向)

ta)標注ABCDCB

0.1AB基準平面A基準平面C基準平面90°b)公差帶3.位置度ta)標注ABCDCB0.1AB基準922)面的位置度面對軸線、基準面的位置度B基準平面A基準軸線tb)公差帶A0.05BBAa)標注2)面的位置度B基準平面A基準軸線tb)公差帶A0.05BB93定位公差帶的特點如下:1)定位公差相對于基準具有確定位置。其中,位置度公差帶的位置由理論正確尺寸確定,同軸度和對稱度的理論正確尺寸為零,圖上可省略不注。

2)定位公差帶具有綜合控制被測要素位置、方向和形狀的功能。在滿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對被測要素給出定位公差后,通常對該要素不再給出定向公差和形狀公差。如果需要對方向和形狀有進一步要求時,則可另行給出定向或形狀公差,但其數值應小于定位公差值。定位公差帶的特點如下:94(三)、跳動公差與公差帶

跳動公差——是關聯實際要素繞基準軸線回轉一周或連續回轉時所允許的最大跳動量。被測要素為圓柱面、端平面和圓錐面等輪廓要素,基準要素為軸線跳動——是指實際被測要素在無軸向移動的條件下繞基準軸線回轉的過程中(回轉一周或連續回轉),由指示計在給定的測量方向上對該實際被測要素測得的最大與最小示值之差。(三)、跳動公差與公差帶跳動公差——是關聯實際要951)圓跳動——是指被測要素在某個測量截面內相對于基準軸線的變動量。圓跳動分為徑向圓跳動、端面圓跳動和斜向圓跳動(1)徑向圓跳動公差帶定義:公差帶是在垂直于基準軸線的任一測量平面內,半徑為公差值t,且圓心在基準軸線上的兩個同心圓之間的區域。

d圓柱面繞基準軸線作無軸向移動回轉時,在任一測量平面內的徑向跳動量均不得大于公差值0.05mm。t測量平面基準軸線a)公差帶A0.05fdAfa)標注1)圓跳動——是指被測要素在某個測量截面內相對于基準軸線的變96(2)端面圓跳動公差帶定義:公差帶是在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