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7章:財政支出分論第一節 行政管理費和國防費第二節 文教科衛支出第三節 財政投資支出第四節 基礎設施投資第五節 財政對農業的投資第六節 社會保障支出第七節 財政補貼支出2016年財政支出結構(億元)教育支出,28056科學技術支出,6568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3165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1548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13154城鄉社區支出,18605農林水支出,18442住房保障支出,6682債務付息支出,4991教育支出科學技術支出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出社會保障 醫療衛生和就業支 與計劃生育支出城鄉社區支出農林水支出住房保障支出債務付息支出656831652154813154186051844266824991支出項目28056增長率
6.80%12%2.90%13.3010%17.105.90%4.30%40.60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坐標軸標題2016年財政支出結構及其增長率第一節行政管理費和國防費一、行政管理費和國防費的屬性(消費性支出,滿足社會公共需要)官民比例1:79341:39271:22991:50漢朝唐朝明朝1:911清朝1:294建國初期1978年1:301997年—至今背景資料:機構改革與我國的行政支出改革注意:這里的“官”是指公職人員,即吃皇糧的人二、行政管理費(一)行政管理費的構成行政管理支出按用途劃分,又可以分為人員經費和公用經費兩個部分。(二)我國行政管理費規模變化和現狀行政管理費占政府財政支出比重198019851990
1995
1998
1999200020012002200320046.698.5313.44 14.60
14.82
15.3217.4218.5818.6019.0319.382005200619.2
18.732007年后:行政管理費=一般公共服務支出+外交支出+國家安全支出年份一般公共服務(億元)外交(億元)國家安全(億元)行政管理費占財政支出比重(%)20078514215348624.5420089795240405922.5220099164250474418.5620109337269551716.83201110987309630416.11201212700333711115.99201313755355778615.61201413267361835714.48201513547480937913.305101520253019801985199019952000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行政管理費占財政支出比重(%)年份行政管理總支出行政管理費公檢法經費武警部隊經費對外援助數額(億元)數額(億元)比重(%)數額(億元)比重(%)數額(億元)比重(%)數額(億元)比重(%)1995940.0538.357.3298.831.873.97.929.03.119961125.0622.255.3382.734.087.97.832.22.919971293.6703.754.4433.433.5120.99.335.52.719981455.9725.549.8554.038.1139.29.637.22.619991668.8822.949.3648.338.8158.49.539.22.320001974.19965.548.9760.538.5202.210.245.92.320012396.61212.550.6916.238.2220.79.247.12.0平均值1550.6798.751.5570.636.8143.39.238.02.5表我國行政管理支出結構表目前,世界各國行政管理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平均為15.6%高收入國家為9.5%左右。2000年各國行政管理支出占財政總支出的比重(%)國家中國日本英國韓國法國加拿大美國行政管理支出占財政總支出的比重17.422.384.195.066.57.19.9(三)我國行政管理費規模居高不下的原因分析改革以來,我國行政管理支出總量膨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與經濟社會發展、物價水平上漲、行政機構膨脹和人員增多(這與政府職能范圍未作及時調整有關。一是政府管理規模龐大的國有企業,所以主管機構眾多;二是原有的不適應市場經濟需要的機構沒有撤銷,為適應新形勢又需要增設新機構,結果是政府機構只增不減,政府職員只進不出,行政管理支出總量不斷增加)、預算管理軟化、資金利用效率低。(四)我國行政管理費的改革對策明確政府職能(精簡機構與人員、資金使用效率提高)建立行政經費供給調控機制(如三公經費控制)3.加強行政方面的法制建設4.加速政治體制改革三、國防費(一)國防支出的主要內容財政的國防支出,是指財政用于國防建設、國防科研事業、軍隊正規化建設以及民兵建設方面的費用支出。國防開支是任何一個主權國家維護其安全、獨立所必不可少的開支。我國財政的國防支出,其內容包括國防費、國防科研事業費、民兵建設費、動員預編費、招飛事業費、專項工程以及其它支出等。項目年份國防支出增速國防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國防支出占GDP的比重197812.615.04.6319856.09.62.14199015.49.41.57199515.69.31.09199613.19.11.06199712.88.81.09199815.08.71.19199915.08.21.31200012.27.61.35200119.47.61.50200217.77.741.63表國防支出增速及其占財政支出和GDP的比重(%)(二)我國國防費規模及其變化和構成200619.326.791.38201119.325.521.2720159.65.161.312009
34.0433.73
32.23表近年我國國防費構成4951.10項目年份人員生活費(%)活動維持費(%)裝備費(%)合計(億元)200033.534.232.31207.54200132.033.734.31442.04200231.934.333.81694.44近年我國國防費構成(三)國際比較背景資料:美國的國防預算是如何制定出臺首先由國防部確定預算要求,然后由管理和預算署審查國防部要求并得到總統的認可。每年年初國會開始舉行會議前,總統將國防預算申請提交國會。國會在每年9月30日以前審查預算申請,并通過相關法案。表
部分國家的國防支出單位:億美元年份美國日本俄羅斯中國印度1970年(1978年價格)1309576686961980年(1988年價格)2210206183976511990年(1988年價格)2681305193864782000年2911484-146-占GNP的百分比占世界各國國防總開支的百分比1960年1994年1994年工業國5.82.873.1發展中國家3.73.019.3世界各國5.73.0100.0表世界國防支出相對規模單位:%第二節 文教科衛支出一、文科衛支出的經濟屬性準公共品文科衛支出增速及其占財政支出的比重增長速度占財政支出的比重增長速度占財政支出的比重197824.910.0199711.720.6198018.312.7199813.220.0198520.315.8199911.818.3199011.620.0200013.717.2199514.821.5200122.817.8199616.221.5200218.3918.0表 文科衛支出增速及其占財政支出的比重
(%)二、教育支出(一)教育支出的性質私人產品特征受教育者有獲取更多未來收益的機會公共產品特征正外部性技術進步之基礎(優值品);有助于減少犯罪;可減少行政管理成本。“農民教育農民辦”?有助于公平和穩定教育資本市場的不完全(二)我國教育經費規模及其來源結構我國政府教育投入情況199619971998199920002001全部教育經費2262.32531.72949.13349.03849.14637.7占GDP的比重3.333.403.764.084.314.83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億元)1671.71862.52032.52287.22562.63057.0占GDP的比重(%)2.462.502.592.792.873.19其中:預算內教育經費(億元)1211.91357.71565.61815.82085.72582.4比上年增長(%)17.8412.0315.3115.9814.8623.81占財政支出的比重(%)15.2714.7014.5013.7713.1313.661993年,國務院頒布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提出了財政性教育經占GDP比重在2000年達到4%的目標。2008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所占G比例為3.5%,2010為3.1%;2011為3.5%;2012(預算數)達到4%。20152016年為3.77%。財政性教育經費占GDP: 發達國家:5.3%;
發展中國家4.1%;
世界平均水平5.1%。我國教育投入總規模及各種來源的比重合計國家財政預算內社會團體社會捐學費和其他(億元)性教育經教育經和公民個資和集雜費(%)費(%)費(%)人辦學資辦學(%)(%)(%)19962262.373.8953.571.168.3311.545.0819972531.773.5753.631.196.7412.885.6219982949.168.9253.091.634.8112.5412.1019993349.168.3054.221.863.7613.8412.2320003849.166.5854.192.232.9615.4512.7820014637.765.9255.682.762.4416.0812.81表 我國教育投入總規模及各種來源的比重2005
8418.861.3055.425.371.1118.454.422010
19561..874.9968.960.540.5515.422.93世界各類型國家(1995年)和中國三級教育人均教育經費對比國家類型初級:中級:高級世界平均1:
2.7:
3.0低收入國家1:2.7:12.8中等收入國家1
:
1.2
:
2.9高收入國家1
:
1.5
:
2.2中國:1996年全部教育經費1:2.6:21.62001年:全部教育經費1:2.0:17.1財政性教育經費1:1.6:11.4預算內教育經費1:1.5:12.9表 世界各類型國家(1995年)和中國三級教育人均教育經費對比(以小學生人均經費為1)中國不同地區教育投入:1990:
東
中
西1:0.63:0.551995:
東
中
西1:0.50:0.36人員費與公用經費的結構:高等教育兩費結構基本合理;但中小學公用經費所占比重過低。(三)調整我國教育支出的政策建議1、加強教育事業的立法與監督工作。2、加大財政支持教育的力度。3、優化教育投入結構。4、動用社會力量廣開辦學渠道。三、科學研究費支出(一)科學技術是對歷史起推動作用的革命力量(二)科學研究經費的投入 基礎研究:政府提供應用研究:市場提供(三)國際比較財政用于科學研究支出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112016科學研究支出348.6408.9438.6543.9575.6703.3816.2238286568(億元)占財政支出比重(%)4.394.434.064.123.623.723.703.53.49占GDP比重(%0.510.550.560.660.640.730.750.810.88)表 財政用于科學研究支出2000年部分國家R&D投入比較050010001500200025003000美國 日本 德國 英國 俄羅斯 中國00.511.52.5233.5R&D 占GDP%圖
2000年部分國家R&D投入比較(億美元,%)1987-1998年間部分國家科技人員人均R&D比較33.522.620.918.5172.11.14035302520151050意大利
德國
美國
日本
英國
印度
中國1987-1998年間部分國家科技人員人均R&D比較(萬美元)(四)財政科技政策調整的取向加大財政科技投入力度.運用稅收優惠,加速折舊,政府采購等政策,推動企業成為科技創新的主體扶持科技風險投資,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四、醫療衛生支出(一)政府提供對醫療衛生事業的理論依據信息不對稱,競爭有限,外部性,公平問題。醫療:外溢性強;
衛生(安全飲用水、傳染病、寄生蟲病等病菌傳播、免疫、營養等):接近純公共產品(二)我國衛生費用的提供情況及國際比較年份衛生費(億元)財政支出總額(元)占財政支出比重占GDP比重20051036339303.06%0.56%20082757625924.40%0.88%20104804898745.35%1.20%201382791402125.90%1.39%2015119531758776.80%1.73%2016131541878417.00%1.76%年份政府預算衛生支出占比社會衛生支出占比居民衛生支出占比19981629.154.8200115.924.160200517.929.352.2200927.535.137.5201028.6936.0235.29201130.434.734.92005年各國衛生支出對比國家政府衛生支出衛生支出占GDP比占衛生總費用政府衛生支出重比重占財政支出比重美國15.245.121.8英國8.287.116.2加拿大9.770.317.5日本8.282.217.8韓國5.95310.9印度5193.5南非8.741.79.9中國4.738.81我國衛生費用的提供情況及國際比較中央投入小,地方大;公共衛生比例低;居民個人投入先提高、后降低;人均醫療費用低(中國有13億人口,占世界總人口的22%,而衛生總費用僅占世界衛生總費用的2%);地區結構不平衡,發達與落后地區間、城鄉醫療衛生服務差距大。(三)2003年SARS危機凸顯我國公共衛生支出 體系的缺陷應急機制不完善;只顧GDP,不顧社會發展。我國公共支出與世界水平的靜態比較按人口統計學劃分地區占世界人口(%)衛生支出(10億美元)占世界總支出(%)衛生支出占GDP(%)人均衛生支出(美元)市場經濟國家151
483879.21
860歐洲前社會主義國家74933.6142拉丁美洲國家84734.0105中東伊斯蘭國家103924.177亞洲其他國家134224.561印度161816.021中國221313.511表 我國公共支出與世界水平的靜態比較(1992年)第三節財政投資支出的一般分析一、投資與經濟增長凱恩斯乘數理論馬克思投資理論馬克思投資理論:投資是經濟增長的第一推動力凱恩斯投資乘數理論:△GDP=△I·KK=1/(1-△C/△Y)=1/(1-消費增量/收入增量)=1/1-邊際消費傾向=1/邊際儲蓄傾向二、政府財政投資財政投資占社會總投資比重的影響因素經濟發展階段差異發達國家較小,欠發達國家和中等發達國家較大。經濟體制差異市場經濟國家較小;計劃經濟國家較大。財政投資的意義對私人投資具有導向性財政投資和私人投資之間的合適比例財政投資的特點私人投資財政投資投資目標追求利潤最大化或股東利益最大化追求社會效益最大化投資領域市場化程度高、投資期短、見效快的項目。更多關注存在市場失靈的領域,經常投資于大型項目和長期項目。資金來源自有資金及社會籌資,投資規模有限財政撥款,必要時可通過
發債方式籌資,相對寬松,財政投資的主要范圍自然壟斷行業(軍工、電網電力、石油石化、電信、煤炭、民航、航運等7個行業)基礎產業(能源、交通運輸、原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農業2006年底,按國資委主任李榮融提法: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保持絕對控制力,即國有資本要對軍工、電網電力、石油石化、電信、煤炭、民航航運等七大行業保持絕對控制力;并且國有資本要在裝備制造、汽車、電子信息、建筑、鋼鐵、有色金屬、化工、勘察設計、科技等九大行業保持“較強控制力”我國基本建設支出增長率及其占財政支出的比重年份1978198019851990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比上年增長率50.2-22.022.120.523.415.012.336.152.5-1.019.923.9占財政支出的比重56.328.227.717.811.611.411.012.916.013.213.314.1表 我國基本建設支出增長率及其占財政支出的比重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資金來源構成年份預算內國內貸款利用外資自籌及其他198128.112.73.855.4198516.020.13.660.319908.719.66.365.419953.020.511.265.319962.719.511.766.119972.818.910.367.719984.219.39.167.419996.219.26.767.620006.420.35.168.220016.719.14.669.620027.019.74.668.7表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資金來源構成
(%)一、基礎設施投資的性質長江三峽水利工程第四節 基礎設施投資二、基礎設施投資的提供方式1.
政府籌資建設,或免費提供,或收取使用費2.私人出資、定期收費補償成本并適當盈利,或 地方主管部門籌資、定期收費補償成本3.政府與民間共同投資的提供方式4.BOT投資方式(建設-經營-轉讓投資方式) PPP等。5.
財政投融資一、財政投融資的概念、意義和特征(一)財政投融資概念是指以政府信譽為基礎、以產業政策為目標而進行的一種財政融資和金融投資活動。它既不同于一般的財政投資,又不同于一般的商業性投資,是一種新型的國家投資管理方式,它的投資范圍比財政其他投資更為廣泛,是貫徹國家產業政策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國外的財政投融資,比較成功的經驗是建立發展政策銀行(二)財政投融資的意義(三)財政投融資的基本特征關于財政投融資制度財政投融資體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1.財政投融資是我國經濟發展初級階段的需要2.財政投融資的特點,在于既體現政府政策取向,又按照信用原則運營,投資的主要領域是先行資本或公共物品。3.財政投融資可以形成對企業和商業銀行投資的誘導機制。財政投融資的基本特征:1.財政投融資是一種政府投入資本金的策性融資2.財政投融資的目的性很強,范圍有嚴限制3.計劃性與市場機制相結合4.財政投融資的管理由國家設立的專門構――政策性金融機構負責統籌管理和經5.財政投融資的預算管理比較靈活歷史悠久規模巨大“第二預算”40年代日本開發銀行 日本進出口銀行(日本輸出入銀行)國民金融公庫、中小企業金融公庫、中小企業信用保險公庫、環境衛生金融公庫、農林漁業金融公庫、住宅金融公庫、公營企業金融公庫、北海道東北開發金融公庫和沖繩振興開發金融公庫日本的財政投融資體系是以大藏省的資金運用部為中心,以財政儲蓄、各種保險和年金等形式廣泛吸收社會資金,通過有關政策性金融機構,以投資、貸款和認購債券等方式進行公共投資的政策性金融體系特點二行九庫背景資料:日本的財政投融資體系二、我國的政策性銀行中國國家開發銀行是為我國的基礎設施、基礎產
業和支柱產業的大中型基本建設、技術改造等政
策性項目及其配套工程融資。主要是投資于制約
國民經濟發展的“瓶頸”產業項目、能直接增強
綜合國力的支柱產業的重大項目、高新技術產業
的重大營業性項目、跨地區的重大政策性項目等。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的職責是以國家信用為基礎,籌集農業政策性信貸資金,承擔國家規定的農村政策性金融服務,代理財政支農資金的撥付,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服務。包括辦理糧棉等主要農副產品的國家專項儲備和收購貸款,扶貧貸款和農業綜合開發貸款,以及國家確定的小型農、林、木、水利基本建設和技術改造貸款。中國進出口銀行的職責是貫徹執行國家產業政策,外經貿政策,金融政策和外交政策。包括為機電產品和成套設備等資本性貨物的出口提供出口信貸,辦理與之有關的各種貸款、混合貸款和轉貸款,辦理出口信用保險和擔保業務。背景資料:國外政策性銀行的運營特點以國家信用為背景國家財政提供有力支持自主決策、自主經營、自擔風險保持合理盈利水平運用新的金融手段我國政策性銀行的特點:1.業務職能的政策性2.資金來源的政府性與市場性相結合三大政策性銀行2007年開始“變臉”,開始商業化運營第四節:財政對農業的投資一、財政對農業投資的重要性(一)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和戰略產業(二)農業部門的特殊性和財政投資的必要性農產品的價格具有信息不對稱性,農業比較利益較低,農業經濟中存在外部效益和公共產品。二、財政對農業投入的范圍和重點農業基礎設施、農業生態環境保護、農業科技、農業教育與培訓、農產品價格維持等。三、我國財政對農業的投資(一)財政支持農業的力度不斷加大(二)進一步完善財政的支農政策財政對農業的投資政策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以立法的形式規定財政對農業的投資規模和環 節,使農業的財政投入具有相對穩定性。2.財政投資范圍應有明確界定,主要投資于以水利為核心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科技推廣、農村教育和培訓等方面。3.注重農業科研活動,推動農業技術進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2006)-----美麗新鄉村計劃等2345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1國家財政用于農業各項支出及其比例年份農業支占財政支援農村生農業基本農業科農業救出總額支出比產支出和農建設支出技三項濟費(億元)例(%)林水利氣象(億元)費(億元)(億元)等部門事業費(億元)1978150.6613.4376.9551.141.066.881980149.9512.2082.1248.591.317.261985153.627.66101.0437.731.9512.901990307.849.98221.7666.713.1116.261995574.938.43430.22110.003.0031.711996700.438.82510.07141.514.9443.911997766.398.30560.77159.785.4840.3619981154.7610.69626.02460.709.1458.9019991085.768.23677.46357.009.1342.1720001231.547.75766.89414.469.7840.4120011456.737.71917.96480.8110.2847.682011年農林水支出9937億元,占財政支出9.1%。表 國家財政用于農業各項支出及其比例第六節 社會保障支出一、社會保險支出二、社會救助支出若干國家社會保障稅和社會保障支出占中央財政收支的比重美國英國日本巴西韓國馬來西亞社會保障稅占中央財政收入的比重
社會保障支出占中央財政支出的比重31.928.817.231.126.536.826.530.49.310.81.27.2表 若干國家社會保障稅和社會保障支出占中央財政收支的比重(%)在西歐、北歐這些高福利國家,財政的錢有45%以上是用在社會保障上的,即便講求效率的美國,其財政也有1/3以上的錢用于社會保障。在英國,社會保障支出占政府支出總額的比重,1982年為
53.5%,1989年至52.93%,1993年達65.5%。而中國目前這方面的投入大概占國家財政的12%左右,相比之下,比例顯然很低。按照《2017年政府收支分類科目》,社會保險基金收入包括11款,即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失業保險基金收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收入、工傷保險基金收入、生育保險基金收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收入、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收入、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收入和其他社會保險基金收入。一、社會保險支出1中國的社會保險計劃2政府介入社會保險的依據3養老保險的含義及其籌資模式4養老金的給付5現行的養老保險制度及其問題6養老保險的經濟效應7醫療保險及其經濟效應8失業保險及其經濟效應1。中國的社會保險計劃商業保險和社會保險商業保險由個人向保險公司支付保險費,在受到某些損失時得到補償。社會保險由國家依法強制實施,運用保險方式,對勞動者遭遇年老、疾病、失業、工傷等特定
社會風險而暫時或永久失去工資收入的,提供
一定程度的經濟補償,使他們仍能保證基本生
活一種制度。不同社會保險項目的共同特征參加的強制性;它是通過國家立法形式,強制實施的保險制度。凡在法律規定范圍內的勞動者,都必須參加。受益資格和受益水平部分取決于職工以往的繳款;只有在某些可確認的事件,如失業、疾病和退休等發生時才能獲得給付。領取福利時無須接受收入狀況調查。政府介入社會保險領域的原因彌補保險市場的市場殘缺問題因信息不對稱問題導致貧困保險不存在;彌補收入分配上的市場缺陷特別長壽者工作期間的積累可能不足以維持晚年生活;因意外事故而導致的提前退休問題令個人福利狀況大大下降社會保險是優值品個人缺乏遠見,政府介入體現父愛主義(paternalism)觀念相對于商業保險的其他優勢節約交易成本更有利于分散風險可以實行指數化,以抵御物價上漲風險3.養老保險的含義及其籌資模式養老保險的含義按照法律規定,勞動者達到一定年齡,即認定其進入老年,解除其勞動義務。而在勞動者進入老年后由社會給予工資補償的制度。社會保險中最重要的項目。養老保險的籌資模式現收現付制完全積累制部分積累制現收現付制現收現付制(pay-as-you-go)以近期橫向收付平衡原則為指導,用一個時期正在工作的一代人的繳費來支付已經退休的一代人的養老金。具體做法如圖:完全積累制完全積累制(fullyfunded)是一種以遠期縱向收付平衡原則為指導的籌資方式,其特征是建立個人賬戶,使退休金直接來源于社會成員本身的儲蓄積累。具體做法如圖:部分積累制部分積累制(partiallyfunded)在通過現收現付制滿足當前支付需要的前提下,留出一定的儲備以適應未來的支出需求。是一種結合了近期橫向收付平衡原則與遠期縱向收付平衡原則的籌資方式。養老金的籌集形式社會統籌政府通過工薪稅或社會保險稅籌集資金,記入專門的社會統籌賬戶,作為公共養老基金,并由政府將這些資金用于退休職工的養老開支。在這一形式下,養老金的給付水平通常事先確定。現收現付制一般采取社會統籌形式。個人賬戶由政府推行的職工在職期間強制儲蓄,賬戶基金屬個人所有。完全積累制一般采用個人賬戶形式。4。養老金的給付主要涉及三方面內容給付水平給付條件指數調節機制給付水平影響因素依不同的養老保險模式確定;具體保障目標;其他保障形式的發展程度等因素。衡量指標之一:總替代率總替代率(GRR)=月退休金退休前一年的月工資給付條件參加養老保險計劃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指數調節機制旨在應對通貨膨脹和收入波動;較為松動的指數調節,會使保險費用急劇膨脹。5。現行的養老保險制度及其問題現行的城鎮養老保險體系第一層次:基本養老保險國家強制實施實行部分積累制第二層次:企業年金國家政策扶持用人單位自行實施第三層次:個人儲蓄養老保險稅收優惠自愿性基本養老保險費的籌集在職職工的繳費率為8%,企業繳費率為20%,合計繳費率為28%。納入個人賬戶的比例為職工本人繳費工資的
11%,個人繳費全部記入個人賬戶,其余的3%從企業繳費中劃入。6。養老保險的經濟效應對儲蓄的影響負效應:財產替代效應正效應退休效應遺產效應由于三種效應作用方向不同,僅靠理論無法弄
清養老保險如何影響儲蓄,這有賴于經驗分析。對勞動供給的影響影響途徑負效應:征稅(或繳費)→收入減少→降低當期消費→抑制勞動供給正效應:征稅(或繳費)→收入減少→增加勞動供給,以使生活水平不至于下降影響程度與籌資模式和給付結構密切相關對收入再分配的影響個人收入再分配完全積累制:效應明顯現收現付制:效應較間接代際間收入再分配現收現付制同代間收入再分配體現為高收入者向低收入者的轉移7。醫療保險及其經濟效應醫療保險的含義指勞動者在患病后,由政府給予假期和收入補償,提供醫療服務的制度。醫療保險引致的效率損失產生原因:道德風險問題道德風險導致效率損失圖道德風險導致人們對醫療服務的需求過量道德風險問題導致的后果醫療服務的數量單位價格EAE'OQ0Q1P0P'=0.2P0DmSm醫療保險引致的效率損失結論:醫療保險的引入導致了效率損失,其數量可以用左圖的三角形EAE'的面積來衡量傳統的醫療保險:公費醫療(行政事業單位),勞保醫療(企業)個人只受益,不繳費現行醫療保險:費率:企業(6%),個人(2%)。統帳結合支付:先個人賬戶,再統籌帳戶,醫療費越高,個人支付比例越低。問題:1。醫療費超支問題,第三方支付2。覆蓋面3。統籌層次8。失業保險及其經濟效應失業保險的含義指政府和社會對那些由于非本人原因而暫時失去工作的勞動者給予物質補償的制度。失業保險的經濟效應道德風險問題使失業者比在沒有保險時花更多的時間找工作;使部分失業者傾向于在失業概率很大的行業中就業。失業保險增加失業持續期未必是壞事失業者花更多時間找工作,可能有利于找到適合發揮自己專長的工作。失業問題回顧:待業(1986年前),下崗(1993年后),失業(2000年后)。三條保障線:再就業服務中心(三年);失業保險(兩年);社會救濟。2000年后三條變兩條,即下崗并入失業現行失業保險制度:費率:企事業(2%),個人(1%)支付條件:繳費1~5年,支付12個月;5~10年,18個月;10年以上,24個月支付水平:低于當地最低工資,高于社會救濟水平功能:失業補償與積極就業相結合二、社會救助計劃1.中國貧困人口的規模2.中國當前的社會救助項目3.農村反貧困計劃4.城市反貧困計劃5.救濟救災計劃1.中國貧困人口的規模貧困的衡量貧困線(poverty
line)一般以收入或消費支出為標準確定,那些收入水平低于收入標準,或者消費水平低于消費支出標準的人被界定為“窮人”。每年根據價格水平的變動調整,且取決于家庭規模。貧困率(poverty
rate)指家庭收入低于貧困線的人口數量占總人口的百分比常被用以衡量一國收入分配狀況。中國農村的貧困狀況狀況:表國際標準從(1美元/天)----1.25美元/天(1990年)----1.9美元/天(2015年)表
1978年以來中國農村貧困狀況年份
中國政府估計國際標準(1美元/天)貧困線(元/年·人)農村貧困人口(萬人)貧困率鄉村貧困人口(萬人)貧困率197810025
00030.7%——198520012
50014.8%——19903008
5009.5%28
00031.3%19955306
5007.1%20
00021.8%19986354
2104.6%10
60011.5%20006253
4123.7%——20026272
8203.0%——200466826102.820077851479?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紙箱購銷合同范本
- 2025特許經營店轉讓合同
- 2025年獨立運行風力發電機組控制器及逆變器合作協議書
- 2025年新型功能材料合作協議書
- 2025年新型地熱用熱交換器項目建議書
- 2025年磁性載體材料項目合作計劃書
- 2025年大數據與人工智能課程考試試題及答案
- 焦爐放散施工方案
- 懸空電纜施工方案
- 2024初級社會工作者職業資格筆試考試資料
- T-CNPPA 3027-2024 藥品泡罩包裝應用指南
- 山東省濰坊市2025屆高考數學二模試卷含解析
- 6S管理制度(可參考)-6s管理制度
- 四肢與關節檢查
- 產后抑郁癥講課課件
- 低碳生活 主題班會課件-2篇
- 會下金蛋的鵝課件
- 實驗室組織機構圖
- 2024年河南省鄭州市中考一模語文試題(含答案解析)
- 2024年《金融市場基礎知識》沖刺復習講義
- GB/T 4706.10-2024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的安全第10部分:按摩器具的特殊要求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