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五岳聯考2022-2023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語文試題_第1頁
河南省五岳聯考2022-2023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語文試題_第2頁
河南省五岳聯考2022-2023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語文試題_第3頁
河南省五岳聯考2022-2023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語文試題_第4頁
河南省五岳聯考2022-2023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語文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河南省五岳聯考2022-2023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語文試題一、非連續性文本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材料一:“生態文學”的關鍵是“生態”。這個限定詞的主要含義并不僅僅是指描寫生態或描寫自然,更是指這類文學是“生態的”--具備生態思想和生態視角。生態思想的核心是生態系統觀、整體觀和聯系觀。據此我們可以得出生態文學基本的特質。生態文學以生態整體主義或生態整體觀作為指導考察自然與人的關系,它對人類所有與自然有關的思想、態度和行為的判斷標準是:是否有利于生態系統的整體利益,即生態系統和諧定和持續地自然存在。不把人類作為自然界的中心、不把人類的利益作為價值判斷的終極度,并不意味著生態文學蔑視人類或者反人類;恰恰相反,生態災難的惡果和生態危機的現實生態文學家認識到,只有把生態系統的整體利益作為根本前提和最高價值,人類才有可能真有效地消除生態危機,而凡是有利于生態系統整體利益的,最終也一定有利于人類的長遠利主或根本利益。生態文學對自然與人的關系的考察和表現主要包括:自然對人的影響(物質的和精神的兩個方面)、人類在自然界的地位,自然整體以及自然萬物與人類的關系,人對自然的征服、控制改造、掠奪和摧殘,人對自然的保護和對生態平衡的恢復與重建,人對自然的贊美和審美,人重返和重建與自然的和諧等。在表現自然與人的關系時,生態文學特別重視人對自然的責任義務,急切地呼吁保護自然萬物和維護生態平街,熱情地贊美為生態整體利益而做出的自我特牲,生態文學不能忽視生態責任,它把人類對自然的責任作為文本的主要倫理取向。生態文學表現的是自然與人的關系,而落點卻在人類的思想、文化、經濟、科技、生活方式、社會發展模式上。探尋和揭示造成生態災難的社會根源,使得生態文學具有了顯著的文明批判的特點。許多作家對人類中心主義、征服和統治自然觀、發展至上論等思想觀念,對破壞生態平衡的自然改造、竭澤而漁地榨取自然資源的經濟發展、違反自然規律和干擾自然進程的科技創造、嚴重污染自然的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等許許多多的思想、文化、社會現象提出了嚴厲的批判。正因為這一特征,在判斷具體作品是否屬于生態文學時,可以不把直接描寫自然作為必要條件。一部完全沒有直接描寫自然的作品,只要揭示了生態危機的思想文化根源,也堪稱生態文學作品。生態文學在藝術上與其他種類文學一樣,并無特別之處。它僅僅是文學的一部分,也并不夸望取代以人為本的文學。但是,日趨嚴峻的生態危機使它具有越來越重大的價值。生態文學是人類減輕和防止生態災難的迫切需要在文學領域里的必然反映,是作家對地球以及所有地球生命之命運的深深憂慮在創作中的必然表現。文學家強烈的自然責任感和社會使命感,推動著生態文學興起、發展并走向繁榮。(摘編自王諾《什么是“生態文學”?》)材料二:中國生態文學肇始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中國社會轉型期。此期間涌現出許多優秀的生態文學作品。在公眾對生態問題有了更多的感性和理性認識的今天,這些作品對進一步深入思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自然的倫理尊嚴、人類的生態責任等問題無疑具有重要的引導和啟示作用。短暫四十年內,我國的生態文學取得了豐碩成果,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學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獲得了令人矚目的長足進步,逐漸成為中國文學新的生長點,形成勃興局面。不過,我們在為生態文學創作興盛發展歡呼的同時,也要警惕某些打著“生態文學”旗號,卻沒有真正深入生態現實中去,僅靠“書齋式”的想象替代對生態困境復雜成因的直切觀察,使作品脫離生態現實的現象。這些應被生態文學作家抵制。另外一種值得注意的現象是生態文學的“返祖”,即主張從人類中心走向自然中心的極端化傾向。這類寫作者則一味沉溺于自然,反對現代文明與改造自然,過分官揚和依賴中國“天人合一”等傳統文化所蘊含的生命意識,在作品中傳達“虛靜”“無為”“不爭”等價值觀。諸如此類制作出來的“文學”,只是取巧地貼上“生態”的時髦標簽,使得生態文學作品千篇一律。最終,讀者對生態文學作品失去了熱情。文學創作從來不是閉門造車,一旦脫離了現實,那么無論語言多么富有詩意、故事寫得再怎么曲折也是枉然,那樣的東西也只能是“無病的呻吟、無魂的軀殼”。生態文學寫作的生命力,正如這一名稱所蘊含的,主要體現在“文學”“自然”“生態”三個方面。作為生態文學寫作者,應該走出書齋,到自然中去,聆聽自然的聲音,感受自然的律動,包括呼吸清新的空氣,享受溫暖的陽光,在風雨中接受洗禮等,主動改變人與自然之間的疏遠、緊張和敵對的現狀,平等地對待自然,像敬畏生命一樣敬畏土地和土地上的存在物。當然,人與自然,是對立的統一。在這方面,除了西方國家涌現的大量的優秀的生態作品值得生態寫作者們從中吸取有益的成分,中國也有不少值得參照和借鑒的作家作品。(摘編自馬忠《生態文學莫走偏》)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A.生態文學應具備生態思想和生態視角,其寫作的生命力主要體現在“文學”“自然”“生態”三個方面。B.對于主張從人類中心走向自然中心的極端化傾向,生態文學作家應該提高警惕,在創作實踐中自覺抵制。C.生態文學對自然與人的關系的考察和表現只包括:自然對人的物質和精神的影響、人類在自然界的地位。D.在生態文學創作中,僅靠“書齋式”的想象替代對生態困境復雜成因的直切觀察的現象是需要反對的。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A.生態文學帶有文明批判的特點,因而一些生態文學家借助生態文學作品探尋、揭示造成生態災難的社會根源。B.日趨嚴峻的生態危機使生態文學具有越來越重大的價值,可以預見,生態文學終有一天會取代以人為本的文學。C.材料一與材料二都認為,生態文學作品要反對改造自然。不過從整體上看,二者論述的重心并不相同。D.某篇散文雖然沒有直接描寫自然,但揭示了生態危機的思想文化根源。那么這篇散文可以被認為是生態文學作品。3.下列選項中,最適合論證材料二第三段主要觀點的一項是()A.徐剛等作家以理性的眼光看待地球生態,用深沉的文學情感,把自己走近自然,體驗自然的感受詩意地敘寫了出來。B.阿爾貝特在《文明的哲學:文化與倫理學》一書中提出敬畏生命的生態倫理思想,對生態文學創作產生了深遠影響。C.一些寫作者足不出戶,一天能輕松寫出幾首甚至十幾首多采用花草樹木等意象加上生態思想或哲理構成的生態詩歌。D.《山海經》《小石潭記》《徐霞客游記)等景物記、游記,構成了中國古代生態文學基本面貌,至今為讀者所稱道。4.請結合材料一,簡要概括“生態文學基本的特質”。5.生態文學寫作者應當如何做到讓“生態文學莫走偏”?請結合材料二簡要說明。二、文學類閱讀-單文本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守蔡楠那時,我爹還沒有死,也沒有這間小屋子,高樹墩站在太行山的山梁上,接過記者遞過去的一支高檔香煙,放到鼻子前嗅嗅,夾在了耳朵上說,我爹經常來這山上的陵園。你看到了嗎?那個6米高的紀念碑的后面,有103個隆起的土丘。那里躺著的都是我爹的戰友,晉察翼軍區30團的烈士們,他們在這里躺了很多年了。我爹來陵園干嘛?他來看望他的戰友們。他來給土丘添土,除草,來和他們說話拉家常,他還來給他們點燃一把大葉子煙。我爹說,他是有資格來看望他的戰友的。他1937年就參加了當地的義勇軍,后來成了八路軍,后來就又轉到30團。我爹說他和他的戰友們為保衛太行山流過血啊!我爹還說他是沒資格來看望戰友的,那場慘烈的戰斗中,103個戰友躺倒在這山梁上,他也負傷了。他的屁股被小日本的彈片削去了半拉。他在家養傷,傷好就退役了。爹說其實也不叫退役,是沒跟大部隊走。我娘沒讓他走。我娘說,你高大樹現在剩下半拉子屁股,我還能給你生兒育女跟著你,你要是再走恐怕連那半拉屁股都沒有了,你沒有了屁股,你就連老婆孩子都沒有了。我爹就沒有跟大部隊走。沒走他就沒有參加后來的三大戰役,也就沒有渡江,也就沒有在部隊當上個師長旅長的。沒走他就保住了老婆,他就生下了我高樹墩。可是沒走,我爹在后來的運動中遭了殃。他被當作逃兵,挨批挨斗,側歪著身子戴著大高帽子游行。我和我娘當然也跟著吃了掛落兒①。我娘被剪光了頭發,甚至她的脖子還掛上了鞋子。我娘受不了,就從這山梁上跳了下去。我就陪著我爹繼續挨批斗,一次在高臺上被人踹了下去。我被摔成了腦震蕩……哎呀,怎么說起這些不痛快的事情了?還是接著說我爹吧。運動過后,我爹有一陣子不能來烈士陵園了。那些搞運動的人說他沒資格來。后來我爹平反了,他就帶著我,把山下的房子拆了,在這山梁上搭起了這間小屋。我和他就住在了山梁上,開始為戰友們守墓。那時候這里的土丘大部分被鏟平了,樹木也被折騰成了樹墩子。我爹跪在那一片烈士墓前,側歪著身子磕了個響頭。我咬著手指頭傻樂。我樂我爹這么多年了,屁股還沒長好,還是一邊輕一邊重。我爹和我在山梁上開出了一塊地,我們用地里的收獲換成了一棵棵小松樹。幾年下來,103座烈士墓前,都有了一棵綠蔥蔥的松樹。我們重新給墳頭筑土,還在墳岔里種上了花草。每當夏天來臨,綠樹紅花相輝映,我爹就在墳地里來回溜達。他一個墳頭坐一會兒,一個墳頭說一會兒。我不知道他說什么,也不知道具體和誰說。我就沖出來一句,我說爹你說的都是瞎話,你又不知道他們是誰,這些都是沒名字的墳頭。我爹就揚起手來又要摑我。我閃過了他的巴掌。我爹說,你這傻小子倒真提醒了我,我雖然不知道哪個墳頭埋的是誰,但我知道他們都是30團的戰士,我都記得他們的名字!我給他們做個靈牌吧!我爹就利用一個夏天做了靈牌,他回憶著,讓我在靈牌上寫了他回憶起來的名字:張平安、周四代、劉豆、王石頭、李老夯……寫完靈牌,我爹覺得還缺點東西。他就帶著我來到了山梁間。我們看好了一塊突出的石頭。我們爺倆就找來錛子鑿子大錘,開始了長達一年的開鑿。第二年夏天,一塊6米高、1米寬的石碑就矗立在了烈士墓前。我爹攥住我破爛不堪的手落了淚,他說傻小子,你看你這手像把銼了!我嬉笑著對爹說,你還說我呢,你的手以后可以當鋸子使了!我們爺倆就快樂地取笑著。我們爺倆就快樂地守護在這里。一晃就幾十年過去了。我們覺得這沒什么,這成了我倆生活的全部。我們選擇了在山梁上生活,在山梁上守候。我爹還選擇了在山梁上埋掉自己。死時,我爹沒摑我,他摑不動了,他說話都快沒有力氣了,他對我說,樹墩你個傻小子給我么好了,你以后要繼續守在這里,不許下山。偷吃花木的牲口來,你要趕走它們;砍伐樹木的商人來了,你要寫走他們;憑吊烈士的學生、群眾和官員來了,你要接待他們……我點頭,這些不用你說,我知道。我爹笑了一下,他那時候還能笑一下,真有意思,我爹又說,傻小子,是我耽誤了你,讓你掉成個傻子,50多歲了連個媳婦也沒討上!我說,我有媳婦,這山梁和墓地就是我的媳婦!我爹就咽了氣。我把他埋在了烈士墓旁邊,我給他筑上一個土丘,我也給他裁上了一棵松樹。等我也死了,就讓小松樹守著我爹吧!記者師傅,你不要寫我,要寫就寫寫我爹。在我心目中,我爹不是個逃兵,他也是個英雄。你還要寫上我的請求,請求整修一下烈士陵園。如今活人都住進了高樓大廈,給他們換來這種享受的人更應該有個好的歸宿,你說呢?(有刪改)【注】①掛落兒:被連累。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小說中父親說自己有資格來陵園來看望他的戰友;又說自己沒有這個資格,主要原因是他當初當了逃兵。B.小說中父親看到兒子的手破爛不堪而落淚,說明他疼愛兒子;對兒子因他被摔留下后遺癥未成家而愧疚。C.小說中的“我”把父親埋在烈士墓旁,筑上土丘,栽上了一棵松樹,說明父親在“我”心中也是個英雄。D.“你不要寫我,要寫就寫寫我爹”,這是“我”向記者提出的“請求”,符合“我”的身份與心境,耐人尋味。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小說有一明一暗兩條線索:明線是“我”講述父親守護戰友陵墓的故事,暗線是父親幾十年堅守初心、緬懷戰友的情懷。B.小說生活氣息濃郁,巍峨的太行山梁、矗立的石碑、漸漸老去的父親……宛然在目;語言既清新自然,亦不失莊重典雅。C.小說雖然沒有直接描寫戰爭場面的文字,但仍能讓人感受到保衛太行山戰斗的艱苦與殘酷、烈士們犧牲的壯烈。D.小說敘事角度獨特:作為父親的陪伴者,“我”之所見所聞真實可信;作為兒子?!拔摇睂Ω赣H的所思所想有所領悟。8.小說的標題“守”意蘊豐富,請結合小說內容簡要分析。9.小說以回答關于父親“守墓”等題來結構全文。請依據小說內容,并模記者的身份,列出幾個主要問題,作為向“我”進行采訪的提綱。三、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獻公欲以驪姬為夫人,卜之,不吉;筮之,古。公曰:“從筮。”卜人曰:“筮短龜長,不如從長?!备ヂ?,立之。生奚齊,其娣生卓子。驪姬嬖,欲立其子。晉侯①使太子中生伐東山皋落氏。里克②諫曰:“太子奉冢祀、社稷之渠盛,以朝夕視君膳者也,故曰冢子。君行則守,有守則從。從曰撫軍,守曰監國,古之制也。夫帥師,專行謀,誓軍旅,君與國政之所圖也,非太子之事也。師在制命而已,案命則不威,專命則不孝。故君之嗣嫡不可以帥師。君失其官,帥師不威,將焉用之?且臣聞皋落氏將戰,君其舍之?!惫唬骸肮讶擞凶?,未知其誰立焉!”不對而退。見太子,太子曰:“吾其廢乎?”對曰:“告之以臨民教之以軍旅不共是懼何故廢乎?且子懼不孝,無懼弗得立。修己而不責人,則免于難。"太子帥師,公衣之偏衣③,佩之金玦。里克謝病,不從太子。狐突御戎,先友為右。梁余子養御罕夷,先丹木為右。羊舌大夫為尉。先友曰:“衣身之偏,握兵之要,在此行也,子其勉之!偏躬無慝,兵要遠災,親以無災,又何患焉?”狐突嘆曰:“衣之尨服,遠其躬也;佩以金玦,棄其衷也。尨,涼;金,寒;玦,離,胡可恃也?雖欲勉之,狄可盡乎?”梁余子養曰:“帥師者,受命于廟,有常服矣,不獲而尨,君命可知也。死而不孝,不如逃之?!焙币脑唬骸皩雌鏌o常,金玦不復,雖復何為?君有心矣?!毕鹊つ驹唬骸笆欠?,狂夫阻之。君曰‘盡敵而反’,敵可盡乎?雖盡敵,猶有內讒,不如違之。”羊舌大夫曰:“不可。違命不孝,棄事不忠。雖知其寒,惡不可取,子其死之?!保ü澾x自《左傳》,有刪改)【注】①晉侯:指晉獻公。②里克:晉獻公的重臣。③偏衣:雜色的軍衣,下文的“尨”與此義同。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告之A以臨民B教之C以軍旅D不共E是懼F何G故廢乎?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嬖,指被寵愛,“洎牧以讒誅”的“誅”表示被誅殺,兩者用法相同。B.“從曰撫軍”與“獻諸撫軍”(《促織》)兩句中的“撫軍”意思不同。C.誓,指出征前告誡將士,表示決心,與成語“信誓旦旦”中的“誓”詞性不同。D.“惡不可取”與“彼惡知之”(《齊桓晉文之事》)兩句中的“惡”意思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晉侯想要立驪姬為夫人,進行占卜,出現“吉”“兇”兩種結果。他只取用“吉”的結果,沒有聽從卜人的勸說。B.晉侯派遣申生討伐東山皋落氏,給申生準備了雜色的軍衣和金玦,要求申生把敵人全部消滅才能返回晉國。C.跟隨太子申生出征的有狐突、先友、梁余子養、羊舌大夫等人,而里克以生病為由,并沒有陪同太子出征。D.跟隨太子的臣子都認為晉侯送給太子雜色的軍衣不合常規,金玦表達與太子決裂之意,會給太子帶來危險。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修己而不責人,則免于難。(2)雖盡敵,猶有內讒,不如違之。14.里克反對晉獻公派太子統率軍隊出征的理由是什么?請結合材料簡要概括。四、古代詩歌閱讀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小題。海棠歌陸游我初入蜀鬢未霜,南充樊亭①看海棠。當時已謂目未睹,豈知更有碧雞坊。碧雞海棠天下絕,枝枝似染猩猩血。蜀姬艷妝肯②讓人,花前頓覺無顏色。扁舟東下八千里,桃李真成仆奴爾。若使海棠根可移,揚州芍藥應羞死。風雨春殘杜鵑哭,夜夜寒衾夢還蜀。何從乞得不死方,更看千年未為足?!咀ⅰ磕铣浞ぃ号c下文中的“碧雞坊”均為四川地名。②肯:相當于“豈”。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人剛剛來到蜀中的時候,頭發還沒變成蒼白色,在南充的樊亭觀賞海棠花。B.詩人認為“蜀姬”裝扮艷美,不肯謙讓于人,但在碧雞海棠面前,她們會黯然失色。C.詩人以“桃李”“芍藥”“杜鵑花”與碧雞海棠對比,凸顯了對碧雞海棠的贊揚。D.“何從”兩句,寫詩人期盼求得“不死方”,以滿足自己永遠觀賞碧雞海棠之愿。16.有人認為,本詩十六句,層次清晰。請結合全詩,具體分析。五、情景默寫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酒是水質的詩,詩是心釀的酒。古代文人與酒有不解之緣。曹操的《短歌行》中“,?”傳達出只有狂飲可解脫憂悶之情。(2)《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告誡君王:若擔心耳目被堵塞蒙蔽,就要廣開言路;想到以讒言陷害別人的小人,就遠離他們、端正自身的句子是“,”。(3)古詩詞常借“流水”的意象來抒發王朝興廢之感,比如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中的“,”。六、簡答題組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夏天最方便的消暑工具就是扇子。A,發明了“機械扇”。漢代研制出一種“葉輪拔風”的“降溫神器”?!段骶╇s記》記載:“長安巧匠丁緩作七輪扇,大皆徑丈,相連續,一人運之,滿堂寒顫?!痹诰掭喩习采掀邆€葉片,B,七個葉片飛速旋轉,空氣被攪動起來產生陣陣涼風。古人的消暑神器還有冰鑒。中國古人很早就掌握了冰塊的儲藏技術,像《周禮·天官》中就有相關的記載。祖先們在冬天從河水或湖水中取出冰塊,放進專門的地下冰窖儲存,并在夏天拿出這些冰塊放進冰鑒。C,外面的叫鑒,用來裝冰;里面的叫缶,用來裝酒饌為了躲避暑熱,①古人還有最直接的一個避暑,②就是去不熱的地方。③例如,④廬山7月每日最高氣溫平均為25.9℃,⑤比九江市的7月每日最高氣溫平均值低了大約7℃左右。⑥所以,⑦自古以來廬山就是避暑圣地。⑧李白、白居易、周敦頤、歐陽修等人都到過廬山避暑。18.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19.文中第三段有三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仙都風景區有一株石筍,石筍①,頂部有一方四時不竭天然池水,相傳是軒轅黃帝在此鑄鼎煉丹形成的。石筍又名鼎湖峰,自晉代起就聞名于世。春日的仙都,滿眼皆綠,彌漫的霧氣像飄拂的翠紗。遠遠望去,輕風吹拂霧氣,鼎湖峰在翻騰的霧海中②。仙都景區是一個偌大的公園,吸引我的除了鼎湖峰,還有那里的連成一片的“樹”。我的視線常被粗壯茂密的香樟樹桂花樹槭樹合歡樹吸引過去,一路始終在揚著頭看樹,脖頸已酸澀。(摘編自張抗抗《仰視縉云》)20.請在文中畫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21.有讀者提出疑問:畫橫線部分為什么不寫成“香樟樹、桂花樹、槭樹、合歡樹”?請以作者的口吻寫一段話,解釋這樣處理的原因。22.語言文字運用I和Ⅱ中畫波浪線部分,都有“像”,說說二者用法上的不同。七、材料作文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大多數人的人生軌跡是“金字塔”式,即先廣泛學習打基礎,再慢慢往上攀登,在某一領域到達高峰。但是奧運冠軍劉璇卻擁有著“倒金字塔”式的人生。從五歲開始,她始終沉浸在體操這個領域,不到20歲就達到了人生巔峰。21歲的她宣布退役,開啟轉型之路。去北大新聞系讀書、當演員、做歌手、主持節目、創業成為CEO,她不斷更新自己,活出了不一樣的精彩。對于上述兩種不同的人生軌跡,你有怎樣的思考與感悟?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參考答案:1.C2.D3.A4.①生態文學是以生態系統整體利益為最高價值的文學;②生態文學是一種考察和表現自然與人的關系的文學;③生態文學是一種探尋導致生態危機社會根源的文學。5.①對生態文學創作中的不良現象,如生態文學的“返祖”等,提高警惕;②重新認識生態,回歸自然,尋求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之道;③借鑒中西方優秀的生態文學作品,從中吸取有益成分?!窘馕觥?.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觀點態度的能力。C.“自然對人的物質和精神的影響、人類在自然界的地位”錯誤,以偏概全,依據文本,生態文學對自然與人的關系的考察和表現除了自然對人物質和精神的影響、人類在自然界的地位外,還包括“自然整體以及自然萬物與人類的關系,人對自然的征服、控制、改造、掠奪和推殘,人對自然的保護和對生態平衡的恢復與重建,人對自然的贊美和審美,人類重返和重建與自然的和諧等”。故選C。2.本題考查學生根據材料內容進行判斷、推理的能力。A.因果關系有誤,原文是“探尋和揭示造成生態災難的社會根源,使得生態文學具有了顯著的文明批判的特點”;B.“生態文學終有一天會取代以人為本的文學”曲解文意,推斷依據不充分,原文的相關表述是“生態文學在藝術上它與其他種類文學一樣,并無特別之處。它僅僅是文學的一部分,也并不奢望取代以人為本的文學”“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學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獲得了令人服目的長足進步,逐漸成為中國文學新的生長點,形成勃興局面”。C.“材料一與材料二都認為,生態文學作品要反對改造自然”表述有誤,兩則材料都沒有這種觀點。故選D。3.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論證方法的能力。材料二第三段主要觀點(論點)是當今生態文學創作不能閉門造車,生態文學寫作者應該走出書齋,到自然中去汲取創作的養料或借鑒其他優秀的生態文學作品。B.所述阿爾貝特《文明的哲學:文化與倫理學》一書提出的生態倫理思想,對生態文學創作產生了深遠影響,但并未涉及當下生態文學創作實踐本身。C.表達內容雖然與生態文學創作有關,但與材料二作者的觀點完全相反。D.所述,重在強調《山海經》《小石潭記)《徐霞客游記》等景物記、游記在中國古代生態文學中的地位,也未涉及當下生態文學創作實踐本身。故選A。4.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概括信息的能力。由“生態文學以生態整體主義或生態整體觀作為指導考察自然與人的關系,它對人類所有與自然有關的思想、態度和行為的判斷標準是:是否有利于生態系統的整體利益,即生態系統和諧定和持續地自然存在”可知,生態文學是以生態系統整體利益為最高價值的文學;由“生態文學對自然與人的關系的考察和表現主要包括:自然對人的影響(物質的和精神的兩個方面)、人類在自然界的地位,自然整體以及自然萬物與人類的關系,人對自然的征服、控制改造、掠奪和摧殘,人對自然的保護和對生態平衡的恢復與重建,人對自然的贊美和審美,人重返和重建與自然的和諧等”可知,生態文學是一種考察和表現自然與人的關系的文學;由“生態文學表現的是自然與人的關系,而落點卻在人類的思想、文化、經濟、科技、生活方式、社會發展模式上。探尋和揭示造成生態災難的社會根源,使得生態文學具有了顯著的文明批判的特點”可知,生態文學是一種探尋導致生態危機社會根源的文學。5.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本問題,提出見解的能力。由“我們在為生態文學創作興盛發展歡呼的同時,也要警惕某些打著‘生態文學‘旗號,卻沒有真正深入生態現實中去,僅靠‘書齋式’的想象替代對生態困境復雜成因的直切觀察,使作品脫離生態現實的現象。這些應被生態文學作家抵制。另外一種值得注意的現象是生態文學的‘返祖’,即主張從人類中心走向自然中心的極端化傾向”可知,對生態文學創作中的不良現象,如生態文學的“返祖”等,提高警惕;由“作為生態文學寫作者,應該走出書齋,到自然中去,聆聽自然的聲音,感受自然的律動,包括呼吸清新的空氣,享受溫暖的陽光,在風雨中接受洗禮等,主動改變人與自然之間的疏遠、緊張和敵對的現狀,平等地對待自然,像敬畏生命一樣敬畏土地和土地上的存在物”可知,重新認識生態,回歸自然,尋求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之道;由“人與自然,是對立的統一。在這方面,除了西方國家涌現的大量的優秀的生態作品值得生態寫作者們從中吸取有益的成分,中國也有不少值得參照和借鑒的作家作品”可知,借鑒中西方優秀的生態文學作品,從中吸取有益成分。6.A7.B8.①父親為犧牲的戰友們守墓;父親生前數十年戰勝種種磨難,矢志不渝,為當年犧牲的晉察冀軍區30團的103位戰友守衛陵園。②父親希望“我”繼續守墓;父親生前把自家房子遷到墓園旁,帶著“我”一起守墓,做靈牌、修墓碑、栽樹、種花,臨終囑“我”把墓守好。③昭示當今社會及后世人們:在物質條件越來越好的背景下,要牢記并踐行烈士們的犧牲精神,堅守初心,不辜負烈士的鮮血。9.①高樹墩同志,請問您的父親高大樹先生生前經常來陵園干什么?②能不能請您簡要回顧一下您父親生前戰斗、生活的情況?③那么,您和父親上山建小房子守墓后,做些了什么?④您父親臨終前有沒有留下什么遺呢?⑤高樹墩同志,您自己有什么要對人們說的話嗎,如期望之類的?【解析】6.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的能力。A.“父親說自己沒有資格……主要原因是他當初當了逃兵”錯誤,結合原文“他被當作逃兵,挨批挨斗,側歪著身子戴著大高帽子游行”“后來我爹平反了,他就帶著我,把山下的房子拆了,在這山梁上搭起了這間小屋”可知,逃兵是運動中強加給父親的罪名,后來還為此平了反;結合原文“爹說其實也不叫退役,是沒跟大部隊走。我娘沒讓他走。我娘說,你高大樹現在剩下半拉子屁股,我還能給你生兒育女跟著你,你要是再走恐怕連那半拉屁股都沒有了,你沒有了屁股,你就連老婆孩子都沒有了”“我爹就沒有跟大部隊走。沒走他就沒有參加后來的三大戰役,也就沒有渡江,也就沒有在部隊當上個師長旅長的”可知,父親說自己沒有資格來看望戰友,主要原因是他養好你之后,落下殘疾,在母親的要求下退了役,沒有跟隨部隊繼續征戰;綜觀全文,父親也從未視自己為“逃兵”。故選A。7.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的能力。B.“亦不失莊重典雅”錯誤,“莊重”,指(言語、舉止)不隨便,不輕浮;“典雅”,言辭有典據,高雅而不淺俗,前者能與文本語體切合,后者則難副其實,盡管小說中有些排比的句子,如“偷吃花木的牲口來,你要趕走它們;砍伐樹木的商人來了,你要罵走他們;憑吊烈士的學生、群眾和官員來了,你要接待他們……”等,也只能說比較整齊,與“典雅”無關。故選B。8.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標題的含義和作用的能力。①結合原文“運動過后,我爹有一陣子不能來烈士陵園了。那些搞運動的人說他沒資格來。后來我爹平反了,他就帶著我,把山下的房子拆了,在這山梁上搭起了這間小屋。我和他就住在了山梁上,開始為戰友們守墓”“我爹和我在山梁上開出了一塊地,我們用地里的收獲換成了一棵棵小松樹。幾年下來,103座烈士墓前,都有了一棵綠蔥蔥的松樹。我們重新給墳頭筑土,還在墳岔里種上了花草。每當夏天來臨,綠樹紅花相輝映,我爹就在墳地里來回溜達。他一個墳頭坐一會兒,一個墳頭說一會兒”可知,父親生前數十年戰勝種種磨難,矢志不渝,為當年犧牲的晉察冀軍區30團的103位戰友守衛陵園。結合原文“我爹和我在山梁上開出了一塊地,我們用地里的收獲換成了一棵棵小松樹。幾年下來,103座烈士墓前,都有了一棵綠蔥蔥的松樹。我們重新給墳頭筑土,還在墳岔里種上了花草”“后來我爹平反了,他就帶著我,把山下的房子拆了,在這山梁上搭起了這間小屋。我和他就住在了山梁上,開始為戰友們守墓”“我給他們做個靈牌吧!我爹就利用一個夏天做了靈牌,他回憶著,讓我在靈牌上寫了他回憶起來的名字:張平安、周四代、劉豆、王石頭、李老夯……”“寫完靈牌,我爹覺得還缺點東西。他就帶著我來到了山梁間。我們看好了一塊突出的石頭。我們爺倆就找來錛子鑿子大錘,開始了長達一年的開鑿。第二年夏天,一塊6米高、1米寬的石碑就矗立在了烈士墓前”“死時,我爹沒摑我,他摑不動了,他說話都快沒有力氣了,他對我說,樹墩你個傻小子給我么好了,你以后要繼續守在這里,不許下山。偷吃花木的牲口來,你要趕走它們;砍伐樹木的商人來了,你要寫走他們;憑吊烈士的學生、群眾和官員來了,你要接待他們……”可知,父親生前把自家房子遷到墓園旁,帶著“我”一起守墓,做靈牌、修墓碑、栽樹、種花,臨終囑“我”把墓守好。結合原文“記者師傅,你不要寫我,要寫就寫寫我爹。在我心目中,我爹不是個逃兵,他也是個英雄。你還要寫上我的請求,請求整修一下烈士陵園。如今活人都住進了高樓大廈,給他們換來這種享受的人更應該有個好的歸宿”可知,昭示當今社會及后世人們:在物質條件越來越好的背景下,要牢記并踐行烈士們的犧牲精神,堅守初心,不辜負烈士的鮮血。9.本題考查學生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的能力。結合原文“那時,我爹還沒有死,也沒有這間小屋子,高樹墩站在太行山的山梁上,接過記者遞過去的一支高檔香煙,放到鼻子前嗅嗅,夾在了耳朵上說,我爹經常來這山上的陵園”可知,高樹墩同志,請問您的父親高大樹先生生前經常來陵園干什么?結合原文“那個6米高的紀念碑的后面,有103個隆起的土丘。那里躺著的都是我爹的戰友,晉察翼軍區30團的烈士們,他們在這里躺了很多年了”“他來看望他的戰友們。他來給土丘添土,除草,來和他們說話拉家常,他還來給他們點燃一把大葉子煙。我爹說,他是有資格來看望他的戰友的……我爹就沒有跟大部隊走。沒走他就沒有參加后來的三大戰役,也就沒有渡江,也就沒有在部隊當上個師長旅長的。沒走他就保住了老婆,他就生下了我高樹墩。可是沒走,我爹在后來的運動中遭了殃。他被當作逃兵,挨批挨斗,側歪著身子戴著大高帽子游行”可知,能不能請您簡要回顧一下您父親生前戰斗、生活的情況?結合原文“后來我爹平反了,他就帶著我,把山下的房子拆了,在這山梁上搭起了這間小屋。我和他就住在了山梁上,開始為戰友們守墓”“那時候這里的土丘大部分被鏟平了……我們爺倆就快樂地取笑著。我們爺倆就快樂地守護在這里。一晃就幾十年過去了。我們覺得這沒什么,這成了我倆生活的全部。我們選擇了在山梁上生活,在山梁上守候。我爹還選擇了在山梁上埋掉自己”可知,那么,您和父親上山建小房子守墓后,做些了什么?結合原文“死時,我爹沒摑我,他摑不動了,他說話都快沒有力氣了,他對我說,樹墩你個傻小子給我么好了,你以后要繼續守在這里,不許下山。偷吃花木的牲口來,你要趕走它們;砍伐樹木的商人來了,你要寫走他們;憑吊烈士的學生、群眾和官員來了,你要接待他們……”可知,您父親臨終前有沒有留下什么遺呢?結合原文“記者師傅,你不要寫我,要寫就寫寫我爹。在我心目中,我爹不是個逃兵,他也是個英雄。你還要寫上我的請求,請求整修一下烈士陵園。如今活人都住進了高樓大廈,給他們換來這種享受的人更應該有個好的歸宿,你說呢”可知,高樹墩同志,您自己有什么要對人們說的話嗎,如期望之類的?10.BDF11.D12.D13.(1)修養自己而不責怪旁人,就會免于禍難。(2)即便是把敵人全部消滅了,還有內部的讒言,不如違背了他的命令。14.①太子統率軍隊出征,不符合古代的制度;②太子統率軍隊出征,于君于太子均不利;③對方有備,太子統率軍隊出征存在危險?!窘馕觥?0.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命令您治理百姓,教導您熟悉軍事,憂慮的是不能完成任務,為什么要把你廢掉呢?“告之以臨民”與“教之以軍旅”結構一致,應在BD處斷句;“不共是懼”是賓語前置句,應為“懼不共”,句意完整,且“何故”固定搭配,語意完整,中間不斷開,應在F處斷句。綜上所述,文中畫波浪線的三處需要斷句為BDF。1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句意:驪姬被寵愛/等到李牧因受污蔑而被殺死。B.“撫軍”,官名,撫軍;巡撫。句意:跟隨君主出征稱為撫軍。/把蟋蟀獻給了巡撫。C.“信誓旦旦”的“誓”,誓言。句意:對軍隊發號施令/誓言說得非常誠懇可靠。D.“意思相同”錯誤,意思不同?!皭翰豢扇 钡摹皭骸保恢也恍⒅?;“彼惡知之”的“惡”,疑問代詞,怎么、哪里。句意:不孝不忠這樣的邪惡是不可取的/他們怎么知道您的想法呢?故選D。1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D.“都認為晉侯送給太子雜色的軍衣不合常規,金玦表達與太子決裂之意,會給太子帶來危險”錯誤,結合原文“先友曰:‘衣身之偏,握兵之要,在此行也,子其勉之!偏躬無慝,兵要遠災,親以無災,又何患焉?’”可知,先友認為國君送給太子雜色的軍衣和金玦沒有惡意,是表達親近,會讓太子遠離災難。故選D。1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句子的能力。(1)“修”,修養;“責”,責怪;“難”,禍難。(2)“雖”,即使;“讒”,讒言;“違”,違背。1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結合原文“晉侯使太子中生伐東山皋落氏。里克諫曰:‘太子奉冢祀、社稷之渠盛,以朝夕視君膳者也,故曰冢子。君行則守,有守則從。從曰撫軍,守曰監國,古之制也’”可知,太子統率軍隊出征,不符合古代的制度;結合原文“夫帥師,專行謀,誓軍旅,君與國政之所圖也,非太子之事也。師在制命而已,案命則不威,專命則不孝。故君之嗣嫡不可以帥師。君失其官,帥師不威,將焉用之”可知,太子統率軍隊出征,于君于太子均不利;結合原文“且臣聞皋落氏將戰,君其舍之”可知,對方有備,太子統率軍隊出征存在危險。參考譯文:晉獻公想把驪姬立為夫人,便用龜甲來占卜,結果不吉利;然后用蓍草占卜,結果吉利。晉獻公說:“照占筮的結果辦?!辈啡苏f:“占筮不靈驗,龜卜很靈,不如照靈驗的辦?!睍x獻公不聽卜人的話,把驪姬立為夫人,驪姬生了奚齊,她隨嫁的妹妹生了卓子。驪姬被寵愛,想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晉獻公派太子中生進攻東山皋落氏。里克進諫說:“太子執掌管理著重大祭祀和祭祀社稷的谷物,是早晚照看國君飲食的人,所以才稱為冢子。國君外出就守護國家,如果有別人守護就跟隨國君。跟隨君主出征稱為撫軍,在國居守稱為監國,這是古來的制度。統率軍隊,決斷行軍的謀略,對軍隊發號施令,這是國君和執政的卿大夫所要策劃的,不是太子的事。出兵打仗在于統帥能夠專制命令,承受君主的命令指揮軍隊就沒有權威,如果不接受君主命令擅自行事則又是不講孝道。所以國君的大兒子不可以讓他來統率軍隊。國君丟失了任官授權的原則,太子率軍又沒有權威,你還用他做什么呢?而且臣下聽說皋落氏準備出兵迎戰,君王還是不要太子去為好。”晉獻公說:“我的兒子,還不知道他們誰能立為大子呢!”里克聽后沒有回答就退下了。里克去見太子申生,大子說:“我恐怕要被廢掉了吧?”里克回答說:“命令您治理百姓,教導您熟悉軍事,憂慮的是不能完成任務,為什么要把你廢掉呢?況且做兒子的應該害怕不孝,不應該害怕不能被立為嗣君,修養自己而不責怪旁人,就會免于禍難?!碧由晟鷰ьI軍隊,晉獻公讓他穿上了雜色的軍衣,佩戴金玦。里克稱病,沒有跟從太子。狐突為太子駕馭戎車,先友在車右跟隨。梁余子養為罕夷駕馭戎車,先丹木為這乘戎車的車右。羊舌大夫為軍尉。先友對太子說:“君主給你穿上雜色的軍衣,讓你掌握軍事大權,(成敗)在此一行,你一定要盡力啊!(君主讓你穿雜色的軍衣)意在分他的一半衣服給你,看來沒有惡意,手握兵權就遠離了災難,與國君親近又逃離災禍,你還擔心什么呢?”狐突嘆息說:“賜給他穿雜色軍衣,那是要使他疏遠;讓他佩戴有缺口的金玦,那是表示丟棄太子的內心。雜色,意味涼?。唤?,意味寒冷;玦,意味決絕,這怎么可以依靠呢?雖然要勉力而為,狄人難道可以消滅得一人不剩嗎?”梁余子養說:“統率軍隊的人,要在君主的祖廟里接受命今,穿有常規的服裝。不能獲得常規服裝而讓穿這雜色的軍衣,君主命令出兵的含義就很清楚了。出兵而死還落個不孝,不如逃走?!焙币恼f:“雜色奇異是不遵常規,全玦是不能恢復成沒有缺口的圓環的,即便能夠恢復又能怎樣呢?君主已經有了與太子決絕之心了。”先丹木說:“這種服裝,狂人也不會去穿的。國君說:‘把敵人消滅光了再回來’,敵人能消滅光嗎?即便是把敵人全部消滅了,還有內部的讒言,不如違背了他的命令?!毖蛏啻蠓蛘f:“不可以。違背命令是不孝,拋棄責任是不忠。雖然已經感到了國君的心里冷酷,不孝不忠這樣的邪惡是不可取的。您還是為此而死吧?!?5.C16.①開頭四句,寫詩人初到四川時在南充樊亭看到海棠,引出“碧雞海棠”;②“碧雞”四句,寫詩人在成都碧雞坊看到海棠花。③“扁舟”四句,詩人宕開一筆,寫離蜀東歸后,方感到蜀中海棠的難得。④結尾四句,以詩人思念蜀中海棠總束全詩,并點明主旨?!窘馕觥?5.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C.“‘杜鵑花’與碧雞海棠對比”錯誤,結合原文“風雨春殘杜鵑哭,夜夜寒衾夢還蜀”可知,每當春末風雨來臨之際,聽到杜鵑聲,每天夜里蓋著冰冷的被子,夢游蜀中。詩人并沒有將“杜鵑花”與碧雞海棠對比,詩中的“杜鵑”指杜鵑鳥。故選C。16.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結合原文“我初入蜀鬢未霜,南充樊亭看海棠。當時已謂目未睹,豈知更有碧雞坊”可知,“我初”四句,寫初到四川時在南充看海棠。本段前二句緊湊直書,已見勁氣;“入蜀”是伏筆,與當前家居對照,“鬢未蒼”也是伏筆,與當前老耄對照。后二句抑揚急轉,頓挫有力。這四句描寫海棠是賓陪,但起勢不凡,以雄邁勝。結合原文“碧雞海棠天下絕,枝枝似染猩猩血。蜀姬艷妝肯讓人,花前頓覺無顏色”可知,“碧雞”四句,寫碧雞坊的海棠。起二句正面描寫,以“枝枝似染猩猩血”的驚人紅艷概括碧雞海棠為“天下絕”。后二句用“艷妝”的“蜀姬”作比喻和比較,“肯讓人”極力揚蜀姬,“頓覺無顏色”急遽地貶抑蜀姬以贊海棠。這四句描寫海棠是主體,比較細膩地刻畫形象,但陡起陡落,承前頓挫之勢,又從抑揚轉折中顯得更為峻峭。結合原文“扁舟東下八千里,桃李真成仆奴爾。若使海棠根可移,揚州芍藥應羞死”可知,“扁舟”四句,寫離蜀東歸后感到蜀中海棠的難得。“八千里”,言路程之長,敘歸途,又為贊海棠張本。江南桃李,繁艷非常,而與蜀中海棠相比,只不過是“奴仆爾”;揚州芍藥,天下馳名,見了海棠也“應羞死”。用烘托、夸張的寫法盛贊海棠,透過了兩層。這四句,筆勢極雄邁,足以頂接前文,揚起后文。結合原文“風雨春殘杜鵑哭,夜夜寒衾夢還蜀。何從乞得不死方,更看千年未為足”可知,“風雨”四句,寫思念蜀地和蜀中海棠。蜀地多杜鵑鳥,傳說為蜀帝杜宇魂魄所化,其聲悲切。江南也有杜鵑,詩人每當“風雨春殘”之際,“夜夜”在“寒衾”中聞鵑聲而思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