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教學系統設計概論第1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1.1.1教學系統設計的含義1.教學設計是系統計劃或規劃教學的過程2.教學設計是創設和開發學習經驗和學習環境的技術3.教學設計是一門設計科學
1.1教學系統設計概述第2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1.教學設計是系統計劃或規劃教學的過程
如:“教學是以促進學習的方式影響學習者的一系列教學事件,而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加涅,1992)
“教學設計是運用系統方法分析研究教學過程中相互聯系的各個部分的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他們的方法步驟,然后評價教學成果的系統規劃過程”(肯普,1994)“教學設計是指運用系統方法,將學習理論與教學理論的原理轉換成對教學資料、教學活動、信息資源和評價的具體計劃的系統化過程”(史密斯、雷根,1999)“教學設計是指運用系統方法分析教學問題和確定教學目標,建立解決問題的策略方案、試行解決方案、評價試行結果和對方案進行修改的過程”(史密斯、雷根,1999)第3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2.教學設計是創設和開發學習經驗和學習環境的技術
如“教學是一門科學,而教學設計是建立在教學科學這一堅實基礎上的技術,因而教學設計也可以被認為是科學型的技術。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獲得知識技能,教學設計的目的是創設和開發促進學生掌握這些知識技能的學習經驗和學習環境”(梅瑞爾,1996《教學設計新宣言》)
學習經驗(學習策略,如何指導學生獲取知識,幫助他們復誦、編碼和處理信息,監控學生的學業行為,提供學習的反饋等)第4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3.教學設計是一門設計科學“教學設計是設計科學大家庭的一員,設計科學各成員的共同特征是用科學原理及應用來滿足人的需要。因此,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帕頓,1989,《什么是教學設計》)學與教的原理的運用第5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總結:教學設計主要是是運用系統方法,將學習理論與教學理論的原理轉化為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教學評價等環節進行具體計劃、創設學與教的系統“過程”或“程序”,而創設學與教的系統的根本目的是促進學習者的學習。第6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定義:教學系統設計主要是運用系統方法分析教學問題和確定教學目標,建立解決教學問題的策略方案,試行解決方案,評價試行結果和對方案進行修改的過程。它以優化教學效果為目的,以學習理論、教學理論、傳播理論為理論基礎。第7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從教學設計的定義看教學設計的特點:1教學設計的研究對象是不同層次的學與教的系統,這一系統中包括了促進學生學習的內容,條件,資源,方法,活動等,其根本目的是幫助學習者達到預期的目標;2教學設計是應用系統方法研究,探索教與學系統中各個要素之間及要素與整體之間的本質聯系,并在設計中綜合考慮和協調它們的關系,使各要素有機結合起來以完成教學系統的功能;3教學系統設計的目的使將學習理論和教學理論等基礎理論系統的應用于解決教學實際問題,形成經過驗證能實現預期功能的教與學系統;第8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定義的內涵:2)教學設計強調運用系統方法3)教學設計是問題解決的過程4)以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為其科學決策的依據5)以學生為導向6)連接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的應用學科性質7)教學設計的研究對象:教學過程、教學產品、課程設置等不同層次的教學系統1)教學設計的目的:優化教學效果第9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1.1.2教學設計的由來、發展、研究方向構想-----理論形成-------學科建立一、教學設計的由來和發展第10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1、思想萌芽:杜威提出發展一門連接學習理論和教育實踐的橋梁學科桑代克也曾提出過設計教學過程的主張第11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2、理論形成:
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戰二戰后各種學術理論和媒體技術的發展及其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第12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
二戰期間教育專家提出了一套系統分析教學過程要素的方法心理學家用評價的原理和方法對培訓效果進行考核視聽領域的專家運用已被公認的學習原理設計幻燈、電影培訓材料(媒體理論)第13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20世紀50年代--60年代中期教學設計理論應用的嘗試:建立了一些研究機構;程序教學運動;系統方法被引入教育領域。(程序教學和教學機器)孕育了教學設計的思想和理論。馬杰、布魯姆等對行為主義教學目標的普及
20世紀60年代的標準參照測驗運動第14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
20世紀60年代后期決定教學效果的變量極其復雜,須綜合考慮;行為主義理論遭到理論與實踐的雙重挑戰;加涅等的研究成果對教學設計做出了重大貢獻;視聽媒體和其他技術的研究成果的推動作用;第15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各種相關的理論在系統方法的指導思想下,被綜合應用到教學活動的設計中,人們利用系統方法對教學各要素進行整體性探索,提出了對教學進行設計的系統過程理論,將任務分析、目標闡明、評價設計等教學設計過程要素用系統的過程模式來表現。并用“教學設計”、“系統開發”、“教學系統”、“系統教學”等詞來命名這些過程模式。由此可見,教學設計便以其獨特的理論知識體系、結構而成為專門的研究領域。第16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20世紀70年代以來,認知學習理論使教學系統設計的理論和方法得到進一步的發展20世紀80年代以來,微型機的發展,基于計算機的教學過程設計20世紀90年代以來,建構主義、以多媒體和網絡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發展、對績效、知識管理的關注、遠程教學的實踐與理論,教學設計逐漸發展成一門獨立的學科,成為教育技術學科領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專業主干課程。而且成為師資培訓的重要內容,推動教育改革(師范類公共課、中小學教改、“多媒體組合教學”、“課堂系統化教學”。第17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3、學科建立與發展第一代教學設計(60年代——70年代)以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為基礎,以行為改變為宗旨,以外部刺激設計為核心。第二代教學設計(70——90年代)以認知主義學習理論為基礎,以改變認知結構為宗旨,以教師活動設計為核心第三代教學設計(90年代——)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基礎,以意義建構為宗旨,以學生活動設計為核心第18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5、教學設計五種概念及多種定義“藝術過程”的概念“科學過程”的概念“系統過程”的概念“問題解決方法”的概念“強調人的因素”的概念不同階段、不同側面、不同角度第19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二、教學設計的研究方向(一)教學設計的宗旨-------促進學習高階能力的發展1、發展與學習者的發展發展----針對目標的開發活動,是一種完善和成長過程;學習者的發展----學習者作為教育中的主體,其素質/潛能不斷開發和完善的活動過程。教育中的“發展”----朝什么方向發展,發展什么,怎樣發展;第20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學習者的發展學習者的發展---素質教育,多元智能,新課程改革,高階能力的發展等;1、素質教育---個性發展,全面發展,全體發展,社會發展需要,個人發展需要;2、多元智能發展---自然觀察智能,人際溝通智能,身體運動智能,音樂韻律智能,視覺空間智能,數理邏輯智能,言語語言智能------個性發展和全面發展;3、新課程改革---知識與智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4、高階能力發展---創新,批判性思維、決策、信息素養,隱性知識、團隊協作、自我管理、兼容、可持續發展;第21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高階能力的發展1、高階能力---以高階思維為核心,解決劣構問題或復雜任務的心理特征。具體說來是指問題求解,決策制定,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能力,是綜合運用分析性、創造性、實踐性思維的能力;2、高階思維---發生在較高認知水平層次上的心智活動或較高層次的認知能力;3、高階學習---運用告誡思維進行的有意義的學習,經常是主動地、有意圖的、建構的和真實的;4、高階知識---高階學習的結果,也是支持高階學習,高階思維運用的必要條件;高階知識高階思維高階能力高階學習第22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1、Teaching-CenteredInstructionalDesign
以行為主義、認知主義為基礎理論強調在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適于班級授課制2、Learning-CenteredInstructionalDesign
以建構主義、認知主義為基礎理論強調學習者的主動性、意義建構情境學習--對學習環境,學生自學能力,教師指導能力要求較高3、AutomatedInstructionalDesignElectronicTrainerIDexpertTM(二)教學設計的研究方向第23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教學設計的研究方向1、“主導—主體”教學系統設計模式;2、活動設計理論----研究在特定的文化歷史背景下人的行為活動的理論;(1)人的意識和行為是辯證的統一體;(2)教育是以活動的形式存在的;3、關系論教學設計的基本思想----動作思維,實體思維,概念思維;4、對網絡化教學設計的研究;5、教學系統設計自動化;第24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教學設計的研究方向6、教學系統設計與企業培訓相結合---績效技術;7、教學設計理論向具體學科深入;8、宏觀設計論---巴納斯的基本觀點:(1)系統地了解、研究和規劃可用于學習的社會資源和環境;(2)把社會性學習資源和教育系統復合體聯系起來,進行統一規劃和安排;(3)宏觀教學系統的設計過程應該是一個動態的過程;9、信息化教學設計;10、基于混沌理論的教學設計;第25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1.1.3教學系統設計的特征:(1)研究對象:教學過程、教學產品、課程設置等不同層次的學與教的系統(2)研究方法:系統方法(3)目的:優化教學效果,促進學習者的學習(4)理論基礎:學習理論與教學理論、教育傳播理論的原理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5)教學設計是問題解決的過程第26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教學系統設計的特點從教學設計工作本身看教學設計的特點:1教學設計的系統性;2教學設計的計劃性靈活性;3教學設計的具體性;4教學設計具有理論性和創造性:------屬設計范疇,是理論的應用活動;------現實多變,需超常運用理論第27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1.1.4教學系統設計的意義1、有利于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的結合2、有利于教學工作的科學化,能夠促進青年教師的快速成長3、有利于科學思維習慣和能力的培養4、有利于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的不斷深化,促進教育技術的發展第28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1.2教學設計的學科性質和應用范圍1.2.1教學系統設計的學科性質2、教育技術學專業的方法論性質學科3、設計理論科學設計的本質在于決策、問題求解和創造面向實際的教學設計任務1、應用性很強的橋梁性學科4、規定理論學科第29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教學設計是一門設計科學設計是為創造某種具有實際效用的新事物而進行的探究。它包括對不完善的情境的探索、發現并解決一個或幾個問題,詳細說明導致有效變化的途徑以描述性理論為依據的規定性理論——關于特定的教學結果應該采用什么樣的教學策略、教學方案的理論和實踐第30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
設計是由目的指引的過程,該過程的目的就是構想和實現某種新的東西。教學設計針對的是一定的實際的學習目的,力求創作某種新的教學材料或學生在其中學習的系統。規定性理論第31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理性設計觀創造性設計觀融理性與創造性為一體的設計觀第32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描述性理論:
揭示事物發展客觀規律在條件a(a1,a2,……,an)下若實施教學活動A(A1,A2,……Am)出現的結果是(1,2,……,n)(教學理論,學習理論)第33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規定性理論:關注達到理想結果
采用的最優方法
在條件a(a1,a2,,an)下為獲得理想結果(1,2,……,n)需要執行的行動A(A1,A2,……Am)第34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
教學設計屬于
規定性的設計理論在一定條件下,達到某一特定目標,尋找最佳的途徑和方法
(以描述性理論為科學依據)第35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條件方法結果DP教學設計理論的邏輯結構
D—描述性P—規定性(descriptive)(prescriptive)第36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正規的學校教育美國、日本的中小學教育;全民的社會教育和繼續教育英國的開放大學工業農業金融軍事服務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的職業培訓課程設置、培訓計劃、教材資源等方面開展了教學系統設計1.2.2教學設計的應用范圍第37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我國:九年義務教育文字教材與聲像教材編制全國中小學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開發職業高中、高等院校的課程設置和多媒體教材設計大、中、小學的課堂教學網絡教學事業單位的人力資源培訓第38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學校教育中:教學系統設計常以現存的課程文獻或一個待完成的課程作為出發點職業培訓環境:工作崗位是教學系統設計的出發點,教學系統設計從具體的工作任務描述和分析開始,使職業培訓中的教學目標非常明確和有的放矢
第39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1、以“產品”為中心的層次:教學系統設計人員、教師、學科專家、媒體專家和技術人員2、以“課堂”為中心的層次:根據現有的材料、設施,選擇和開發教學資源和策略;隨著時代的發展,開始關注學校教育的課外延伸,出現了專題式學習、研究性學習、社會實踐等多種學習方式(時代特征)。3、以“系統”為中心的層次:大、綜合、復雜的系統如一所學校或一個新專業的課程設置、職工培訓方案、遠程教育方案等。一般包括目標的確定、實現目標的方案的建立、試行、評價和修改等。教學系統設計人員、教師、學科專家、行政管理人員1.2.3教學系統設計的不同層次第40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補充:與教學設計相關的幾個概念幾個相近名詞:1、教學論的研究對象:教學在整個教學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學的目的和任務,教學過程,教學原則,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方法,教學組織形式,以及教學效果和教學成績的檢測和評定等;對教學設計有直接的指導作用
2、教學法分為普通教學法和分科教學法.
普通教學法與教學論類似,研究各門學科共同的教學任務,過程,原則,方法等;分科教學法分學科進行研究,為各門具體學科的教學設計提供了理論依據;3、教案:以課時為單位設計的實際教學方案,是課堂教學活動的重要依據第41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教學論與教學系統設計不同:
1、研究對象不同和學科性質不同:
教學論:研究教學的本質與教學的一般規律(教學目標、教師、學生、教學方法、教學評價、教學媒體等教學因素的基本規律)的理論性學科(描述性理論)教學系統設計:運用系統方法對教學各個環節進行具體計劃的應用性學科。(規定性理論)教學設計的研究對象是用系統方法對各個教學環節進行具體計劃的過程,研究教學系統、教學過程、教學產品三個層次的設計;第42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教學論與教學系統設計2、理論基礎不同:
教學論:教學理論(確定優化教學的條件與方法)
教學系統設計:學習理論、教學理論、教育傳播理論、系統科學理論(優化教學的具體計劃和實施步驟)3、研究方法不同教學設計的方法論基礎是系統科學,屬規定性理論;教育論學科涉及各種研究方法、不強調運用系統方法解決問題,為描述性的理論;4、學科層次不同第43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教學論與教學系統設計相同:目的都是為了優化學習,促進知識的保持和遷移。聯系:規定性理論必須以描述性理論為基礎教學設計被稱為橋梁學科(理論與實踐之間的橋梁)第44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1.3教學系統設計的理論基礎1.3.1學習理論1.3.2教學理論1.3.3系統方法1.3.4傳播理論第45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教學設計本身的理論結構是隨著學習理論的發展而發展1.3.1學習理論第46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行為主義認知理論建構主義人本主義基本觀點學習是刺激—反應的聯結學習是將外在事物的關系內化為學習者的認知結構世界是客觀存在的,但對世界的理解和賦予意義是學習者個人根據自己的經驗來建構的學習是個人自主發起的,使個人整體投入其中并產生全面變化的活動哲學傾向強調客觀因素既強調客觀因素也強調主觀因素但偏重于客觀因素既強調客觀因素也強調主觀因素但偏重于主觀因素強調主觀因素所揭示的學習屬性揭示了影響學習的生物性因素,重在行為技能的學習揭示了影響學習的認知因素。重在概念、命題等知識的學習揭示了影響學習的認知因素。重在學習的多樣性和靈活性揭示了影響學習的情感、個性等主觀因素課程結構直線式結構、分支式結構螺旋式結構、層級式結構、“組織者”結構超文本結構靈活多樣適用范圍練習型、訓練型和游戲型課程概念與命題學習型和問題求解型課程整體性、情境性學習任務和探索性學習任務的課程主動參與性、給學習者更多活動空間的課程第47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影響指導教學設計的學習理論選擇的因素主要有三個:學習任務的復雜性、學習者的認知水平和學習環境的豐富性。行為主義能夠有效提高那些僅需簡單認知加工的任務認知主義比較適合用于教授問題解決技術
建構主義來說,它最適合于一些非良構領域的復雜知識的學習和掌握。
第48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1.3.1學習理論
一、學習的概述(一)學習的定義:(1)行為主義的定義:由練習或經驗引起的行為的相對持久的變化;(2)認知學派的定義:學習是人的傾向或能力的變化,這種變化要能保持一定時期,且不能單純歸因于生長過程;(3)總結定義:定義的三個要點:
a、活動主體身上必須產生某種變化才能做出學習已經發生的推論;
b、主體的變化是由于經驗引起的,即由個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而產生,是后天習得的,排除那些由成熟或先天反應傾向所導致的變化;
c、主體的變化必須能保持一定的時期,這就排除了由于疲勞、藥物或生理上的原因所導致的那些暫時的變化;總結:個體在特定情境下由練習或經驗引起的能力或傾向的相對持久的變化;教育情境中的學習:憑借經驗產生的、按照教育目標要求的比較持久的能力或傾向的變化。第49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二)學習的分類1、國內學者的分類:學習分為四類:知識的學習,動作技能的學習和熟練,心智的、以思維為主的能力的學習,道德品質或行為習慣的學習。2、加涅的學習結果分類:(1)言語信息的學習---指學生學習以語言文字傳遞的內容,或學生的學習結果是以能以語言文字表達出來的知識;第50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基本學習形式:聯想與連鎖辨別概念規則高級規則(需以聯想與連鎖為先決條件)(需以辨別為先決條件)(需以概念為先決條件)(敘以規則為先決條件)(2)智慧技能的學習---指學生學習運用符號辦事的能力:辨別:將刺激物的一個特征和另一個特征、或者將一個符號與另一個符號加以區別的一種習得能力;概念:是對同類事物的共同的本質特征的反映,分為具體概念和定義性概念兩種;規則:揭示兩個或兩個以上概念之間關系的一種語言表述。(二)學習的分類第51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二)學習的分類(3)認知策略的學習---指學生學習對內控制和調節自己的認知活動的特殊認知技能,包括用以支配自己的注意、學習、技藝和思維的技能;(4)動作技能的學習---指學習協調自身肌肉活動的能力;(5)態度的學習---指學習獲得決定個人行為學選擇的內部狀;3、奧蘇伯爾的學習分類:
有意義學習機械學習接受學習有指導的發現學習獨立的發現學習弄清概念間的關系聽演講或看材料記乘法表聽導師精心設計的指導學校實驗室實驗運用公式科學研究例行的研究或智慧的產生嘗試與錯誤迷宮問題解決第52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三)知識的定義及其分類1、哲學中的知識概念:(1)知識是對事物屬性和聯系的認識。表現為對事物的知覺、表象、概念、法則等心理形式。(2)所謂知識,就它反映的內容而言,是客觀事物的屬性和聯系的反映,是客觀世界在人腦中的主觀映象;就它反映的活動形式而言,有時表現為主體對事物的感性知覺或表象,屬于感性認識;有時表現為關于事物的概念或規律,屬于理性認識。第53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廣義的知識陳述性知識(狹義的知識或言語信息)程序性知識(技能)認知技能智慧技能(狹義的程序性知識)動作技能認知策略(策略性知識)2、廣義知識的概念和分類:概念:從心理學的觀點看,知識是主體通過與環境相互作用而獲得的信息及其組織,分為個體的知識和人類的知識;分類:第54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二、學習的一般過程與條件1、學習與記憶的信息加工模型反應器外部環境長時記憶工作記憶感覺登記器反映發生器受納器執行控制預期加工系統第55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教學事件與學習過程的關系教學事件內部心理加工過程引起注意接受神經沖動的模式告訴目標激活監控程序刺激對先前學習的回憶從長時記憶中提取原有相關知識進入工作記憶呈現刺激材料形成選擇性知覺提供學習指導進行語義編碼誘發學習表現激活反映組織提供反饋建立強化評價表現激活提取和促成強化促進記憶和遷移為提取提供線索和策略第56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2、梅耶的學習過程STMWM(C)S(A)RLTM(B)(E)(D)(A)(B)(C)(D)(E)注意原有知識新知識的內部聯系新舊知識的聯系新知識進入長時記憶梅耶的學習過程模型第57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3、有效學習的一般條件(1)內部條件:
1、原有知識基礎---指貯存于長時記憶中的原有知識和技能,這是新學習的重要內部條件;
2、學習者的主動加工活動---學習活動發生的關鍵;(2)外部條件---主要指教材的組織和呈現、教學方法的選擇和應用,教師的知識水平和人格特征等,此外,教師或外界提供的學習反饋也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外部條件;第58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4、廣義知識學習階段與分類模型廣義知識分類--:陳述性知識學習、程序性知識學習、策略性知識學習;(1)陳述性知識學習的三個階段:新舊知識發生聯系;采取一定的策略鞏固新知識的意義獲得;運用新知識于類似情景或相似情景;(2)廣義知識學習階段與分類模型學習階段習得階段鞏固與轉化階段提取與應用階段學習類型陳述性知識1、陳述性知識2、程序性知識1、回答“是什么”問題2.1、對外辦事(智慧技能)2.2、對內調控(認知策略)第59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三、廣義知識的學習P買小明
書
RSO圖中S:主體,O:客體,R:關系(一)知識的表征:1、陳述性知識的表征:(1)命題:語詞表達的最小單位,是由一種關系和一組論題構成的;(2)命題網絡:如果兩個命題有共同成分,通過這種共同成分可以把若干命題彼此聯系組成命題網絡;第60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3)圖式:關于客體的圖式,關于事件或做事的圖式;特點:
①是對同類事物的命題或知覺的共性編碼方式,是一般的、抽象的;
②不僅包括一類食物的命題表征,而且包括了該類事物的知覺信息特征
③圖式中有屬性和值兩個特征;④圖式的相對性;第61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三、廣義知識的學習2、程序性知識的表征:(1)產生式:是程序性知識的最小單位,是所謂條件-行動的(condition-action)規則,只能完成單一的活動;P1實施強化的產生式如果目標是增加兒童的注意行為,且兒童要注意的時間比以前稍微延長則對兒童進行表揚P2鑒別三角形的產生式如果已知一個圖形是兩維的,且該圖形有三條邊,且三條邊是封閉的。則識別此圖形是“三角形”,并說“三角形”實施強化和鑒別三角形的產生式第62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2)產生式系統:由簡單的產生式通過控制流相互形成的聯系。當一個產生式的活動為另一個產生式的運行創造了所需要的條件時,則控制流從一個產生式流入另一個產生式;分數加法前三步的產生式表征P1如果我的目標是要將分數相加,且現在有兩個分數,則建立一個子目標,既求出他們的最小公分母;P2如果我的目標是將分數相加,且現在有兩個分數,且兩個分數的最小公分母已知;則用最小公分母去除第一個分數的分母;P3如果我的目標是將分數相加,且現在有兩個分數,且兩個分數的最小公分母已知,且已得結果1;則以結果1乘第一個分數的分子和分母。程序性知識是以產生式或產生式系統的形式表征的第63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二)陳述性知識的學習(1)陳述性知識的分類:奧蘇伯爾將陳述性知識學習分為三類:符號表征學習、概念學習、命題學習;1、符號表征學習:指學習單個符號或一組符號的意義,或者說,學習它們代表什么;2、概念學習:實質——掌握同類事物的共同關鍵特征;分為概念形成(由學習者從大量的同類事物的不同例證中獨立發現而獲得概念的方式)和概念同化(用定義的方式向學習者呈現,學習者利用認知結構中原有的有關概念理解新概念);3、命題學習:分為兩類:(1)非概括性命題——只表示兩個以上的特殊事物之間的關系;(2)概括性命題——表示若干事物或性質之間的關系;第64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二)陳述性知識的學習(2)陳述性知識學習的過程:奧蘇伯爾認為,新舊知識之間可以構成三種關系:1、原有觀念為上位的,新學習的觀念是原有觀念的下位觀念;2、原有觀念為下位的,新學習的觀念是原有觀念的上位觀念;3、原有觀念和新學習的觀念是并列的,構成并列組合的關系;第65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新知識意義獲得的三種不同過程的比較比較方式下位學習上位學習并列組合學習派生類屬學習相關類屬學習新舊知識的學習新材料可以直接從認知結構中原有的具有更高包容性和概括性的概念或命題中推衍出來新材料隸屬于原來的具有較高概括性的概念中,但不能從中推衍出來所形成的新知識或概念的概括性與包容性比原有概念要高,須從原有觀念中歸納組織出來新命題與原有概念無從屬關系和總括關系,但能與認知結構中有關內容的一般背景聯系起來原有觀念的變化原有觀念得到充實或印證,補充了例子,未發生本質屬性的變化,屬量變原有觀念得到擴展精確化限制或修飾,發生本質屬性變化,質變原有觀念升華為較高一級的概念,本質屬性發生變化,屬質變僅與新知識發生微弱的聯系,本質屬性未變,屬量變;模式原有觀念A新知識原有觀念X新知識新知識A原有觀念新知識ABCD舉例“圓也是軸對稱圖形”類屬于“軸對稱圖形”的概念“保護能源是愛國行為”類屬于“愛國行為”由“青菜蘿卜菠菜”學習“蔬菜”的概念學習“質量與能量、熱與體積、需求與價格”概念的關系a1a2a3a5UVYA1a2a3第66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促進陳述性知識鞏固的策略陳述性知識分為簡單和復雜兩種:1、簡單的陳述性知識主要指符號表征學習和非概括性命題的學習,反映的是符號與特定事物或特定事物與特定事物之間的關系;2、復雜陳述性知識主要指概念和概括性命題的學習,這些知識習得的關鍵是理解,即有效的促進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與發現新知識內部聯系的方法和技術;第67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學習策略:一、精加工策略:精加工-指對學習材料作精細的加工活動,即通過在要記憶的材料上增加相關的信息來表達對新的材料記憶的學習方法;記憶術-是對無意的材料賦予某些人為意義,以促進知識保持的記憶方法;做筆記;二、組織策略-將分散的、孤立的知識集合成一個整體并表示出它們之間關系的方法,對復雜的陳述性知識的學習,一般表現為對前后學習內容進行縱向梳理、橫向比較分析的方法;有多種形式:描述策略,歸類策略,表象策略;三、復述策略-指為保持信息而對信息進行多次重復的過程;四、恰當安排復習時間--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第68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三)程序性知識的學習1、程序性知識的分類-加涅將智慧技能分為5個亞類:(1)辨別--區分事物之間的不同點;(2)具體概念--識別具有共同特征的同類事物;(3)定義性概念--運用概念的定義特征對事物分類;(4)規則-運用單一-規則辦事;(5)高級規則--同時運用幾條規則辦事;第69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三)程序性知識的學習程序性知識學習的實質是:掌握做事的規則;1、概念學習-學生掌握一類事物的共同本質屬性:(1)概念分析:①概念名稱-用符號代表同類事物;②概念例證-同類的個別事或物;③概念屬性-概念的一切正例的共同本質屬性;④概念定義-同類事物共同本質屬性的概括;(2)具體概念的習得與運用習得過程-知覺辨別、假設、檢驗假設、概括---概念形成;(3)定義性概念的習得與運用學習方式-獲得定義,例證---概念同化(從上位到下位的學習);2、規則學習-實質上就是能用大量的例證來說明規則反映的關系,或者說,能運用規則在其適用的各種不同情景中辦事;方法:(1)從例子到規則的學習(例-規法)--上位學習;(2)從規則到例子的學習(規-例法)--下位學習;第70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程序性知識學習的基本特點1、以陳述性知識的獲得為基礎;2、先前子技能或能力是程序性知識學習得必要條件;3、變式練習是陳述性知識向程序性知識轉化的關鍵:
變式練習-是指在其他有效學習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概念和規則例證的變化。具體說,指在知識習得階段概念和規則正例的變化,有助于學習者排除無關特征的干擾;4、能運用規則或概念辦事為獲得標志;5、策略性知識是有效運用程序性知識的支持性條件。第71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四)策略性知識的學習1、策略性知識的含義:策略性知識是將概念和規則運用于與原先的學習和練習相似或不同的情景中,這種運用是一種對內調控的技能,是個人調控自己的認識活動以提高認知操作水平的能力;在策略性知識中,有三個相互聯系的概念:認知策略、學習策略,反省認知;2、學習策略的分類:(1)根據學習信息加工模型:A、促進選擇性注意的策略;B、促進短時記憶的策略;C、促進信息內在聯系的策略;D、促進新舊知識聯系的策略;
e、促進新知識長期保存的策略;(2)根據任務的類型--閱讀策略、寫作策略、解決問題的策略等;3、反省認知——指個體對自己的認知過程和結果的意識。反省認知能力決定了個體能否對自己所采用的不同策略的適當性進行評價,從而避免機械的與盲目的運用策略。第72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四)策略性知識的學習1、策略性知識學習的特點:(1)是對內調控的技能,它所涉及的概念和規則反映人類自身認識活動的規律;(2)學習策略涉及的概念和規則一般都帶有很高的概括性,在應用時有很大的靈活性;(3)兒童的策略學習與應用受其整個認知發展水平的制約;(4)認知策略中還有一個極為重要的成分-反省認知成分;第73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策略性知識學習的條件一、內部條件:1、原有知識背景——策略的應用與它所加工的信息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2、反省認知水平-取決于個體自我意識發展水平的高低;3、學生的動機水平——學習者的動機決定他們選擇什么策略,并決定他們使用這些策略的效果;二、外部條件:1、訓練方法-三種對立的觀點和方法:
(1)涉及直接訓練還是間接訓練的問題;(2)涉及一般策略與特殊策略的訓練問題;(3)涉及通過規則運用進行策略訓練或是通過實例進行策略訓練的問題;2、變式與練習;3、有一套外顯的可以操作的訓練技術;第74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本節參考教材奧蘇伯爾等著,于南星等譯,教育心理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皮連生著,教學設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第75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復習試述廣義知識的學習階段和分類模型試述三類知識學習的過程與條件,以及他們的區別與聯系第76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一、教學設計離不開教學理論:1、教學設計的產生是教學理論發展的需要20世紀60年代,巴班斯基將系統方法引入教學理論的研究1.3.2教學理論與教學設計第77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2、古今中外教學理論的研究和發展為教學設計提供了豐富的依據儒家思想國外教學理論萌芽——蘇格拉底、柏拉圖、昆體良(問答法、對話式、練習法、模仿法)近代形成——夸美紐斯、盧梭(觀察法、游戲法)、第斯多惠(發現法)、赫爾巴特、裴斯泰洛齊(教學活動程序)現代發展——杜威、凱洛夫當代教學理論——斯金納、布盧姆、布魯納、奧蘇貝爾、加涅、贊克夫、瓦根舍因第78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3、教學設計與教學理論的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必然會促進雙方的進一步發展第79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二、主要的教學理論:1、發展教學理論;2、發現教學法;3、布盧姆的掌握學習;4、加涅對學習條件的指導教學模式:(1)學習的發生有內部的條件和外部的條件;(2)教學屬于學習的外部條件,應根據各種不同類型的學習結果(3)安排學習的外部條件;(4)教學活動的設計包括九大教學活動;第80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
1.3.3教學設計的方法論基礎——系統論一、系統方法:
1、定義:就是運用系統論的思想、觀點,研究和處理各種復雜的問題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統性把對象放在系統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它側重于系統的整體分析,從組成系統的各要素之間的關系和相互作用中發現系統的規律性,從而指明解決復雜系統問題的一般步驟、程序和方法。
第81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
2、系統方法采用的步驟:(1)系統分析所要解決問題的目標、背景、約束條件和假設,其目標是系統要求實現的功能(2)調研、收集與問題有關的事實、資料和數據,分析各種可能性,提出各種可供選擇的方案。(3)對這些方案做出分析,權衡利弊,選出其中的最優方案并提出優化方案的準則(4)具體設計能實現最優方案的系統(5)進行系統地研制、試驗和評價,分析是否達到預期結果,發現不足之處及時糾正,直到實現或接近理想設計為止。(6)應用和推廣
第82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系統分析技術解決問題的優化方案選擇技術解決問題的策略優化技術評價調控技術
3、系統方法的體系和結構第83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4、教學系統設計(系統思想和方法的應用)(1)把教育、教學本身作為整體系統考察,進行整體設計、實施、評價,使之成為最優功能的系統(2)綜合了教學系統的各個要素,將運用系統方法的設計過程模式化,提供一種實施教學系統設計的可操作的程序與技術(3)通過系統分析技術(學習需要分析、學習內容分析、學習者分析)形成制定、選擇策略的基礎,通過解決問題的方案選擇、策略優化技術(教學策略的制定、教學媒體的選擇)以及評價調控技術(試驗、形成性評價、修改和總結性評價)逐步形成解決與人有關的復雜教學問題的最優化方案,在實施中取得最優效果。第84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教學目標教學信息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媒體教師能力特點個性特點原有知識狀況習得知識學習動機興趣態度學習信息認知發展水平學習者輸入教的系統學的系統輸出教與學的系統二、教學系統與方法:(一)教學系統1、定義:是由一定數量的相互聯系的組成部分有機結合起來具有某種教學功能的綜合體。至少有教與學兩個因素,其功能是培養人才;第85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教學系統教育(教學)系統:為達到一定的教育教學目的、實現一定的教育、教學功能的各種教育、教學組織形式。社會系統、學校教育系統、教學系統教學系統:
學校的全部教學工作;一門課程、一個單元、一節課的教學;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實施的有控制的教學信息傳遞過程。包含了四個基本要素:教師、學生(人的要素)、教材(信息要素)、教學媒體(物質要素)教學系統的分類:電視教學系統、計算機輔助教學系統、多媒體網絡教學系統、基于WEb的教學系統(技術表現形式)第86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2、教學系統的層次(巴納西B.H.Banathy)機構層次的系統輸入:社會需要輸出:教育目標、組織計劃、財政預算管理層次的系統:輸出:課程設置計劃、教學資源和評價指標體系教學層次的系統:輸出:教學計劃、教學安排、教學活動、教學系統學習層次的系統:輸出:學生通過各門功課考核、獲得分數、達到目標、取得文憑和證書等。
第87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3、在教學系統設計中應考慮教學系統與環境的關系社會
社會大系統大系統
教學系統機構層次管理層次教學層次學習層次圖1.1教學系統與環境提供學習資源的潛在可能性(資源、機會、設施)第88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
除了教學系統(特別是學生的學習系統)之外,至少還存在以下一些學習資源系統:基本社會系統:最接近學習者的非正規的學習資源系統(家庭、伙伴群體、朋友以及其他與學習者聯系多而且關系密切的人等)核心協調系統:學校社區教育系統:社會和青年組織、社區文化組織(圖書館、文化宮、青少年宮)大眾傳播系統(報紙、廣播、電視、網絡)特別教育資源系統:學習者的生活環境、社會事件、娛樂活動第89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巴納西強調教育系統的整體性、層次性、開放性,重視宏觀系統設計的研究,在宏觀系統觀的基礎上提出了宏觀教學系統設計理論第90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宏觀設計與一般的教學系統設計的差異性:
宏觀教學設計--適用于更大系統的需求與環境,可用系統與環境模型,結構與功能模型,過程與行動模型對未來教育系統進行綜合描述;
一般教學系統設計--是對已有的系統進行分析、診斷和矯正;第91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二)幾種教學系統方法(1)教學系統方法:指運用系統方法解決教學問題的過程。
出發點:教學系統方法的整體性;(2)科里根的系統方法在教育中運用的五個步驟:使用精確的術語來確定系統的目標;鑒別為實現系統的目標而必須執行的功能;決定如何以最優方式來執行這些功能;把各類資源組織成一個有機的、協調運行的系統;運行系統并對系統的運行效率進行檢測;根據存在的缺陷及外界變化的需要,對系統作出必要的調整和修正。(3)考夫曼的教學系統方法過程模式:確定需要、選擇問題、確定解決問題的必要條件、從被選方案中選擇解決問題的途徑、實時解決問題的方案、評價結果,對系統的整體和部分進行必要的修正。(4)教學系統方法存在的問題:
1、教學系統方法的理論基礎薄弱;
2、教學系統方法的作用具有局限性;
3、教學系統方法與先進教學技術的矛盾。第92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1.3.4傳播理論與教學設計一、傳播的含義:傳播是特定的個體或群體運用一定的媒體或形式向受傳者進行信息傳遞與交流的一種社會活動。——傳播過程不是一種單向的“注射式的傳播”,而是雙向的互動過程;第93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拉斯韋爾的“5w”模式(1932,1948):who(教師或其它教學信息源),sayswhat(教學內容),towhom(教學對象),inwhichchannel(教學媒體);withwhatefect(教學效果)布雷多克(Bradock)的“7w”模式(1958):why(教學目的),where(教學環境)二、傳播過程與教學傳播過程:傳播過程的理論模型說明了教學傳播過程所涉及的要素
1、拉斯威爾的“5W”模式及相應的傳播過程要素:誰給誰
取得什么效果說什么通過什么渠道傳播者訊息媒體受播者效果第94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
2、傳播理論揭示教學過程是一個復雜的動態過程以及教學過程中各要素的動態的相互聯系。Source
Message
Channel
Receiver(信源)
(訊息)
(通道)
(接收者)
結構要素內容編碼處理視聽觸嗅味社會系統文化背景傳播技能態度知識知識社會系統文化背景傳播技能態度貝羅SMCR信息傳播模式
第95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3、傳播理論指出了教學過程的雙向性編碼釋碼譯碼信息信息譯碼釋碼編碼傳者受者奧古斯德-施拉姆模型(1954)第96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4、傳播過程要素構成教學設計過程的基本要素序號傳播過程要素教學設計過程要素1為了什么目的學習需要分析、教學目標分析2傳遞什么內容學習內容分析3由誰傳遞教師、教學資源的可行性分析4向誰傳遞教學對象分析5如何傳遞教學策略選擇、媒體選擇6在哪里傳遞教學環境分析7傳遞效果如何教學評價第97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思考:舉例說明教學傳播過程中不同因素的相互聯系與制約關系,至少三個例子;結合實際,闡述教學理論、傳播理論和系統理論對教學設計的影響第98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1、“主導—主體”教學系統設計模式1、教學:以教為主的教學;以學為主的教學;教學應包括“教”與“學”兩個方面,教與學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兩個方面,是同一事物的不同側面;2、“主導-主體”的教學設計模式是何克抗教授提出,這是教學設計今后重要的研究課題,也是教學設計的發展方向。第99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2、活動設計理論1、人的意識和行為是辯證統一體,人的心理發展與人的外部行為發展是辯證統一的;2、教育是以活動的形式存在的,教育本身實際就是人類的一種“活動”。“設計教與學活動”是教學設計研究的一個重要內容,要從活動的角度出發設計教學過程;--社會建構主義:知識不僅存在于個人頭腦之中,而是被廣泛的存在于其他人以及各種媒體等人工物當中,以這樣的網絡和關系性為基礎,互相促進,社會性的建構有意義的、有現實性的知識。3、人的行為活動是人與形成社會和物理環境的事務以及社會和物理環境所造就的事物之間的雙向交互的過程。第100頁,課件共114頁,創作于2023年2月3、關系論教學設計的基本思想1、人的思維方式經過變革由原始思維(即動作思維)演變為現代思維(即概念思維或邏輯思維);概念思維--把事物分開,用概念、語言和邏輯進行思維,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把握他們之間聯系。2、概念思維的缺點:(1)抽象性--舍棄具體,追求一般,用一般代替具體和個別;(2)隔離性--把原來渾然一體的事物,通過概念分割開來,形成獨立的內容,彼此毫不關聯。(3)凝固性--一旦確定就容易產生固化現象。3、邏輯上的悖論--把現實的東西用抽象的、分割的、凝固的概念分解后,如果再想回到實踐中,用邏輯來表達現實時易出現的現象;4、關系型思維--用相互關系來表達事物。人類的教學活動是一種關系現象,重點應研究教學活動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江蘇省南通市紫石中學2025屆中考模擬金典卷數學試題(三)試題含解析
- 食品生產加工分公司合同
- 四川省大教育聯盟2025年高三聯考B卷歷史試題含解析
- 四川省綿陽市東辰高中2025屆高三下學期畢業班調研測試物理試題含解析
- 離婚協議書模板:個人合同指南
- 食品批發電子合同協議
- CIF和FOB合同在的運用與挑戰
- 贈與合同模版
- 標準范文短期汽車租賃合同范本
- 新版個人住宅買賣合同
- GB 15578-2008電阻焊機的安全要求
- 高強螺栓螺母墊圈重量一覽表
- 廣東省醫療廣告審查申請表
- 鐵路機車車輛設計制造維修進口許可實施細則(國鐵設備監〔2014〕19號)
- 雪絨花(簡譜)
- 水印輥安裝使用指南
- 基坑支護監理質量評估報告
- 樓板裂縫鑒定報告(范本)
- PANTONE潘通色卡C卡
- 特殊過程及關鍵工序界定(共32頁)
- V帶輪設計說明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