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憂亦喜詩中酒_第1頁
亦憂亦喜詩中酒_第2頁
亦憂亦喜詩中酒_第3頁
亦憂亦喜詩中酒_第4頁
亦憂亦喜詩中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亦憂亦喜詩中酒中國是詩的國度。在詩的國度里,眾多的詩人猶如天宇中璀璨的星辰輝映著詩國浩瀚的天空。不說別的,如果你讀讀唐詩宋詞,一定會被詩中所散發的濃烈的酒香陶醉,或同詩人一起舉杯,或醉飲高歌,或把盞低吟,或為朋友的離別遠行而感傷,抑或為舊友的重逢而千杯不醉。為病中的孤寂而慨嘆,為離亂的不幸,也為暫得的團聚深感慶幸。也許為鄰人的安康歌之,也許為自己逃離官場,終歸田園而欣喜。所有這些時候,不能沒有詩,更不能沒有酒。在一定程度上,我們甚至可以說,沒有酒,便沒有了傳誦千古的詩篇;沒有酒,也就沒有了極富個性的詩人。酒助詩興述志抒懷古人云:詩言志。讀辛棄疾和陸游的詩篇,讓我們每個人都會被詩人那強烈的收復失地的愛國熱情所震撼。辛、陸同為南宋詩人,有光復中原的雄圖大略。然而他們的一片熱忱,政治夙愿,在那個偏安江南的小朝廷,已風雨飄搖的年代,是無法實現的,只有在夢中尋求慰藉了。“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辛棄疾《破陣子》)詞中,一個深夜苦悶的青年將領因愁飲酒而醉,醉后入夢,追擊敵人奏凱的英武形象,不正是如同詩人一樣的愛國將士的寫照嗎?殘酷的現實中看不見的只有尋求夢境,暫得安慰了。“暮潮風正急,酒闌聞塞笛。”(韓元吉《霜天曉角題采石峨眉亭》)也是表達了這個意思,都是“興盡悲來,醉吟成調。”(姜夔《一萼紅》)抒發了鴻圖難展,壯志難酬的苦悶心情。李白在唐開元盛世時,曾在長安入翰林三年,然傲岸不羈的性格招惹了不少麻煩,為權貴們所不容,終被排擠出京城,開始了他人生的第二次漫游。然而回憶往昔,李白仍不改本性:“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夢游天姥吟留別》)此前更是“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便是詩人蔑視權貴的明證。雖遭貶斥,仍我行我素,豈止太白一人:“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李白《襄陽歌》)這些詩,不只是詩人性格的流露,更是他們志向的表白,同時也道出了詩與酒的關系。“長安故人問我,道愁腸酒只依然。目斷秋霄落雁,醉來時響空弦。”(辛棄疾《木蘭花慢》)”便挽取長江入尊罍,澆胸臆。”(趙鼎《滿江紅》)明朝江盈科在他的《雪濤詩評》中說:“詩本性情。若系真詩,讀其詩,而其性情,入眼便見。”吾信矣,汝信否?為誰醉倒為誰醒,到今猶恨輕離別這兩句,是呂本中《踏莎行》詞中句,離別的酒詩,詩史中應不在少數。親友離別,本是人生常有的事。惜別之時,無言的叮囑,諸多的惦念,常常融入杯酒之中。然而久別之重逢,自讓人驚喜萬分,于推杯換盞、觥籌交錯間,表現出人間情深。“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細節描摹得真切入微,把有情人的依依不舍描繪得生動感人,繼而又思緒飛揚,拓寬了擔憂的時空,”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雨霖鈴》)再看看白樂天送別友人也是難舍難分的情狀:“潯陽江頭夜送客……舉酒欲飲無管弦”,把凄涼的心境托出,只好“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無酒不成,有酒也無心緒,難釋愁遣懷,其皆因“離別”。一旦有了知音朋友,便柳暗花明,別一番情景了:“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同上)這是人逢知己,當快意一飲了。為知己共飲一醉,但醉后醒來,仍是愁悶揮之不去,于是,“綠尊細細供春酌,酒醒無奈愁如昨。”(管鑒《醉落魄》)。看來,不是所有的愁都可以酒澆滅,即使“野蔌山肴,村釀可人宜。不向花邊拼一醉,花不語,笑人癡。”(王炎《江城子》)自己笑自己“癡”,這是樂天知命的灑脫,自訕也。“酒冷燈青夜不眠,寸腸千萬縷,兩相牽。”(元好問《臨江仙》)又一個即將離別的一對人兒相依不舍的形象。感子故意長,艱難愧深情社會動亂,百姓遭殃。僥幸活下來的人,尤其是感受民生艱辛的詩人,更以洞察的目光,看得較為分明了。與親友歡聚,千萬言語,也難訴別來。“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問答乃未及,兒女羅酒漿。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主稱會面難,一舉累十觴。十觴亦不醉,感子故意長。”(杜甫《贈衛八處士》)唐時安史之亂,給社會以巨大震蕩,詩人杜甫亦曾為叛軍所虜,脫身后回到州。途中,目光所及,田園荒蕪,民生艱難,社會一片蕭條。就是這種時候,竟有人間真情的溫暖:“父老四五人,問我久遠行。手中各有攜,傾楠濁復清。苦辭‘酒味薄,黍地無人耕,兵革既未息,兒童盡東征。’請為父老歌,艱難愧深情。”(杜甫《羌村三首》)勞動人民的樸實真誠,詩人筆下的社會現實,是詩的歷史,而詩便成了“詩史”,詩人也就成了“詩圣”。行樂須及春,暫憑杯酒長精神自從曹操“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橫空出世以來,文人墨客,平民達官,便把酒的用途應用到各種場合:歡聚要飲,離別要飲,愁來時卻“有意消愁愁更愁”,實在無他良策了。“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東海騎長鯨。”(陸游《長歌行》)實際上,詩人并未遁入空想、離世而去,還是抱有希冀的。人生不如意之事常有,知音難期,把一腔心事托于杯中物,或狂放,或歌吟,無拘無束,聊為一醉,那就樂以忘憂了,自然也快意一時,可謂一醉忘了千年憂。你看李白《月下獨酌》時的無伴而邀月共飲:“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小飲如此,河漢花鳥與之陪伴。還有“星點點,月團團,倒流河漢入杯盤。”(劉著《鷓鴣天》)獨飲如此,對酌呢?“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已不滿足痛飲了,而要琴聲伴飲,情趣更濃了,蘇東坡自有樂處,對月時:“山城酒薄不堪飲,勸君且吸杯中月。”(蘇軾《月下與客飲酒杏花下》)同是對酌,情景則迥異了。你看:“敢嫌茅屋絕低小,凈掃土床堪醉眠。”(王廷《移居東村作》)崔檜的則更達觀:“和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不過此與“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李白《將進酒》)又是不同的境界了。愁有千千結,何況胸中郁悶塊壘。李清照的愁竟連“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時,酒便失去了釋懷的功力:“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曉來風急?”詩人有了酒的幫助,便有了不小的雅興,揮毫便自在情理中了:“細數閑來,幾處村醪,醉模糊,信手揮毫。等閑陶寫,問甚風騷。樂因循,能潦倒,也逍遙。”(許古《行香子》)“沃酒酒空滿,托詞詞謾傳。”(梅堯臣《東城送運判馬察院》)“酒杯觸撥詩情動,書卷招邀病眼開。”(范成大《秋前風雨頓涼》)“醉里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辛棄疾《西江月》)“醉眼千峰頂上,世間多少秋毫。”(元好問《清平樂》)“醉翻衫袖拋小令”(文乃翁)。憶往昔懷故交,借酒遣釋懷人生,有太多的情愁遺恨,朋友故舊的遠行,親人亡去,撫今追昔,歷歷如昨。其內心思念,外人難以知曉。面對此,詩人各有心曲。“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墻柳。東風惡,歡情薄,……”(陸游《釵頭鳳》)本是恩愛夫妻卻被母親拆散,陸游與唐婉八年后在沈園相遇,仍一往情深,但今非昨日,只有淚落心頭,以詞表明心跡,“錦書難托”啊,畢竟各自又有了家室。但朱弁在《春陰》中傳遞的,卻是“詩窮莫寫愁如海,酒薄難將夢到家。”“衣上征塵雜酒痕,遠游無處不銷魂。”(陸游《劍門道遇微雨》)于此見出,陸游有壯懷激烈的一面,如“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的豪邁,又有兒女情長的婉曲,這才是他真實的藝術人生。對即將遠去的故友,一杯餞行酒,既是對友人美好的祝福,也是無限的留戀和期盼。友誼,透出了酒杯:“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對于棄官而去的欣喜,回歸自然的無拘無束,農家生活那種恬淡的生存方式,陶醉自然的佳趣,“攜幼入室,有酒盈蹲。”(陶淵明《歸去來兮辭》)見到老朋友,心下高興,自然不在乎酒菜的貴賤了。“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陸游《游山西村》)你可想象得出老友社日來訪,應好生招待的農人盛情了。半年呢,憨厚的農人,好客一貫,不減分寸。孟浩然的“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不僅有暢飲,而且有交談的細節,還有重陽再飲菊花酒的約定。多么親熱率真,重陽登高、望遠,飲菊酒,乃傳統的三大內容,非至交,何能如此。真是:莫道桑榆晚,人間重晚晴啊!然而,因貧因病不能交游時,唏噓者有之,慨嘆者不乏其人:“我非不能飲;老病怯觥籌。人意不可違,欲去且復休。我醉彼自止,醉亦何足愁。”(楊萬里《次日醉歸》)此為情意而醉。“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里朱顏瘦。”(馮延巳《蝶戀花》)“中年畏病不舉酒,孤負東來數百觴。”(黃庭堅《題……此君軒》)“病來把酒不知厭”,(賀鑄)因病還飲,是有物質條件的,當“潦倒新停濁酒杯”確是因了無錢,而當“病起兼旬疏把酒”卻因久病不勝酒力了。“病軀卻怕酒壺傾”了。為舉酒,不惜“典袍”是友情,“千金估客倡醉樓,一笑牧童牛背歌。”(樓鑰《月夜泛舟姚記》)“我今出城勤送子,沽酒不惜典敝袍。”(梅堯臣)這些舉動,勿如李白:“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的豪爽,成為人人記的名句,廣為傳誦。朋友來訪,更是“無忘桂枝榮,舉酒一相送。”反過來,到友人處作客,則“花光濃爛柳輕明,醉酒花前送我行。”(歐陽修《別滁》)有時,“高歌長吟插花飲,醉倒不去眠君家。”(蘇舜欽《哭曼卿》)醉不歸家,借宿友家,那人際關系的融洽,非勢利之人可及!酒酣耳熱,突發奇想,這是常有的,也表現了詩人馳騁想象,浮想聯翩和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的博大胸襟。“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蘇軾《水調歌頭》)此與屈原《天問》實乃一脈相通。而“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紅燭賞殘花。”(李商隱《花下醉》)又是詩人雅興的另一面了。當然,時代變了,詩人的思想境界也有了巨大的差異,如江邊酹酒,蘇軾是心情消沉:“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念奴嬌?赤壁懷古》)而毛澤東同志面對長江則發出:“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黃鶴知何去?剩有游人處。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菩薩蠻黃鶴樓》)這是一代偉人面對社會主義建設蓬勃發展的豪邁心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