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農畜牧發展有限公司良種奶牛場建設項目可行性分析報告_第1頁
靈農畜牧發展有限公司良種奶牛場建設項目可行性分析報告_第2頁
靈農畜牧發展有限公司良種奶牛場建設項目可行性分析報告_第3頁
靈農畜牧發展有限公司良種奶牛場建設項目可行性分析報告_第4頁
靈農畜牧發展有限公司良種奶牛場建設項目可行性分析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58第一章總論一、項目提要項目名稱:項目承擔單位:##靈農畜牧發展有限公司建設地點:##回族自治區靈武農場主管單位:##回族自治區農墾局二、項目建設內容與規模該項目主要建設內容為奶牛養殖場牛舍改擴建12000平方米、秸稈加工處理設施32000立方米。品種改良、疫病防治及料攪拌機、青貯飼料切碎機、秸稈揉碎機、魚骨式擠奶臺、人工授精器具、液氮罐、超凈工作臺、電子天平、酸堿度測定儀、顯微鏡、立式高壓滅菌器、低溫冷藏柜、醫用電冰箱、工業排氣扇相關儀器設備的購置等。三、產品方案項目達產后##靈農畜牧發展有限公司可實現飼養荷斯坦成母牛1400頭,每年可向灌區養殖場、農戶提供荷斯坦育成母牛500頭,公牛犢700頭、淘汰奶牛等200頭;同時向市場提供鮮奶10000噸、牛糞200噸。四、建設投資與資金籌措(一)建設投資依據本項目的建設內容見表7-8,本項目建設總投資估算為632萬元,見表9。項目總投資包括三部分:固定投資(含無形資產和遞延資產)、鋪底流動資金和建設期利息。詳見項目總投資估算表(附表1)。固定資產投資507.7萬元,其中:建筑工程費用315.8萬元、設備購置費191.萬元、工程預備費用19萬元,無形資產10萬元,遞延資產投資為20萬元等,見表9。(二)資金籌措資金籌措來源三個渠道,其中一是申請國家財政資金200萬元,占項目總投資31.6%;二是申請地方政府配套60萬元,占項目總投資9.5%;三是建設單位自籌資金372萬元,占項目總投資58.9%。自籌資金中,銀行短期借款200萬元、企業自有資金172萬元。五、效益預測在經濟效益計算期內,項目生產期銷售總收入年平均1758萬元,項目生產費用697萬元,總成本費用年平均為1138萬元,利潤總額為480萬元。項目建成后,每年向市場提供350頭優質基礎母牛,加上農戶利用基礎母牛自繁,在5年內可使周圍地區良種母牛數量新增6480頭;按每頭奶牛帶動2.5畝牧草種植或秸稈利用計,可使周圍地區新增牧草種植和秸稈利用面積16000畝;按每畝牧草增收300元計,可為牧草種植戶增收480萬元。六、建設單位概況##靈農畜牧發展有限公司2001年注冊成立。注冊資本金為人民幣935萬元。公司占地550畝,經營范圍主要包括奶牛和生豬養殖以及飼料生產銷售。該公司現有奶牛950頭,職工260名。2004年末公司固定資產原值2420萬元,銷售收入4446萬元,存款余額235萬元。2005年1-9月份實現銷售收入3660萬元,該公司為##自治區產業化龍頭企業,是自治區重要的優質奶源基地。銀行信用等級為A+級,經營水平高,資金籌措和償貸能力強。七、效益預測(一)經濟效益本項目建設總投資632萬元,正常年份新增銷售收入1166.3萬元,項目生產費用491萬元,總成本費用年平均為886萬元,利潤總額為216萬元。上繳營業稅64.1萬元。該項目全部投資稅后(前)內部收益率為34.8%,財務凈現值為745萬元(基準收益率=12%),全部投資所得稅后(前)靜態投資回收期為4年(含建設期),全部投資所得稅后(前)動態投資回收期為3.1年(含建設期)。(二)社會效益奶業和清真牛羊肉產業為##自治區的四大產業中的兩項。本項目建成后,每年向市場提供500頭優質育成母牛,從而奶業和清真牛羊肉產業的發展,不僅可促進##各族人民的增收,為農村經濟的繁榮和社會穩定做出貢獻;而且符合回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因此,該項目的實施有助于促進民族團結,是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養牛業的發展,可使周圍地區新增牧草種植和秸稈利用面積,帶動“三元”種植結構的發展和秸稈的充分利用。(三)資源環境效益良好發展秸桿養畜可有效地促進秸稈利用和過腹還田,形成種植業和養殖業生產的閉環系統,不但可節約飼料糧,還可減少因大量焚燒秸桿而造成的環境污染,對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節約型社會將產生重要作用。

第二章建設背景與必要性第一節背景一、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畜牧業的發展2001年國務院辦公廳以國辦發〔2001〕76號文轉發的農業部《關于加快畜牧業發展的意見》指出,加快發展畜牧業是農業發展新階段的戰略任務。大力發展畜牧業,有效地轉化糧食和其他副產品,可以帶動種植業和相關產業發展,實現農產品多次增值,促進農業向深度和廣度進軍,是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重要措施。盡快把畜牧業發展成一個大產業。畜牧業的發展水平是一個國家農業發達程度的重要標志。力爭用五到十年的時間,實現我國畜牧業由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的根本性轉變,綜合生產能力明顯提高,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明顯提高,畜牧業收入占農民收入的比重明顯提高,畜產品出口競爭力明顯提高。《關于加快畜牧業發展意見的通知》中明確提出:畜牧業結構調整重點要把研究、開發和推廣畜禽優良品種、提高畜產品質量作為調整畜牧業結構的重點。努力增加名特優新畜產品,實現品種結構多樣化,滿足不同消費層次需求。穩定發展生豬和禽蛋生產,加快發展肉牛、肉羊和肉禽生產,突出發展奶牛和優質細毛羊生產。黨和國家領導人對我國奶業發展一直非常重視,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在2003年1月到蒙牛集團視察時強調:“牛奶本身就是溫飽之后小康來臨時的健康食品,不僅老人和小孩喝,而且最重要的是讓中小學生都要喝上奶,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身體素質。”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等中央領導都曾到三鹿集團視察工作。近日,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專門對奶業做出指示:“奶牛是飼料回報率高而糧食消耗少的家畜,牛奶是能量轉化效率高而蛋白質含量頗豐的產品,目前我國奶業發展滯后,但成長空間廣闊,發展奶業包括發展奶水牛業應與時俱進地提出和完善發展綱要、規劃、措施和政策支持”。在黨和國家各級政府的領導和在農業部《關于加快畜牧業發展的意見》指導下,2001年以來,我國畜牧業業得到了持續快速發展。詳見表1和表2。表12001年—2004年全國肉奶產品產量增減情況表項目單位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一、出欄肉豬萬頭52,673.354,936.756,684.059,200.5二、出欄肉牛萬頭3,964.84,118.44,401.14,703.0三、出欄肉羊萬只20,472.721,722.523,280.825,958.3四、出欄家禽萬只809,857.1808,834.8832,894.1888,587.8五、肉類總產量萬噸6,125.46,333.96,586.56,932.9其中:豬肉萬噸4,031.44,184.54,326.64,518.6牛肉萬噸532.8548.8584.6630.4羊肉萬噸274.0292.7316.7357.2六、牛奶產量萬噸827.41,025.51,299.81,746.3資料來源:根據農業部全國農業統計提要數據計算整理。表22000-2004年全國畜禽養殖情況表大牲畜豬年末羊年末肉類產量其中奶類產量年份年末存欄存欄存欄豬肉牛肉羊肉禽肉(萬頭)(萬頭)(萬頭)(萬噸)(萬噸)(萬噸)(萬噸)(萬噸)(萬噸)200015,15244,68229,0326,1254,0315332741,208919200114,99645,74329,8266,3344,1845492931,2101,123200215,18946,29231,6556,5874,3275853171,2501,400200315,5006,60234,0546,9334,5196313571,3121,8492004東部地區4,20216,9548,7322,9081,758234103759645中部地區5,39016,14712,2722,5331,684267136419784西部地區5,90813,50113,0501,4931,076130118135419資料來源:根據農業部2004年中國農業發展報告數據計算整理。二、農牧結合是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趨勢雖然我國的畜牧業得到了迅猛發展,不僅有力地促進了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豐富了市場供應,增加了農民收入,穩定了物價,而且帶動了飼料、獸藥、食品、屠宰加工、皮革、制藥、冷藏貯運、毛紡等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但盡管這樣,我們與西方國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伴隨著我國畜牧業的發展,出現了飼料原料不足、草原過牧退化等一系列制約我國畜牧業持續發展的問題。針對我國畜牧業可持續發展存在的問題及障礙,走農牧結合畜牧業發展之路,改變傳統的糧經"二元"結構的種植制度,建立糧經飼"三元"結構的種植制度,同時加大飼料資源的開發力度,運用秸稈養畜等是我國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趨勢。第二節必要性一、是發揮地方比較優勢調整產業結構的需要##自治區現有3665萬畝可利用的天然草場,灌區有大量的糧食和農作物秸稈可以提供豐富的飼草、飼料資源,發展畜牧業條件優越,是全國十大牧場之一,也是奶牛生產的優勢產區之一。為了加快畜牧業發展,2003年##自治區區委、自治區政府制訂了《優勢特色農產品區域布局發展規劃》,確立了奶產業、清真牛羊肉產業、枸杞產業和馬鈴薯產業為四大戰略性支柱產業;優質牧草及飼料產業是區域性優勢特色產業。2004年全區牛、羊飼養量分別為100萬頭、1000萬只。奶牛存欄18.6萬頭,奶產量46.9萬噸,人均牛奶占有量是全國人均水平的6倍。生豬存欄117.6萬頭,家禽存欄1130.6萬只。肉類總產25萬噸,禽蛋產量7.8萬噸。全區完成農業總產值125.5億元,種植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56.8%、畜牧業占32.8%、漁業占2.9%、服務業占2.6%。以上數據表明,奶產業、清真牛羊肉產業現已成為##自治區的支柱產業。根據##《優勢特色農產品區域布局發展規劃》,奶產業、清真牛羊肉產業發展帶為鹽(池)一靈(武)一同(心)一海(原)一線,發展重點區域為吳忠核心區、銀川發展區和引黃灌區。該區域自然環境最適宜優質牛羊生長,這里產出的牛羊肉以其色澤鮮紅、肉質鮮嫩、多汁、味道鮮美、脂肪適中、營養豐富、無膻味、無污染而聞名于世,在國內獨樹一幟,已被國內外消費者所認同。在該地區大力發展奶產業和清真牛羊肉產業,將有效地推動全自治區農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為畜產品加工業培育基地、提供原料,以農養牧、以牧促農,實現農村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發展農區畜牧業的重要意義不僅在于解決農民增收,化解種植風險,更重要的是通過對畜產品的深加工,實現農村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即形成“為牧而農、為工而牧、為農牧而工”的產業化良性循環格局,徹底轉變農牧業增長方式。實現農村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二、是帶動農民致富的需要我國多年來利用秸桿養畜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實踐證明利用秸桿養畜可以化解單一農業種植風險,解決長期以來困擾農業生產“靠天吃飯”的問題,保證農民在大災之年也能有穩定的收入。據自治區農牧廳對養殖數量超過5頭的規模養殖戶抽樣調查,平均每頭良種奶牛的年產奶量達到6噸,按每公斤鮮奶1.85元的價格計,平均每頭良種奶牛可為農民實現總收入1.1萬元。肉牛短期育肥,一般每頭平均獲利350-500元。通過本項目建設每年可為周邊地區奶牛養殖戶提供500頭良種奶牛,按每戶飼養奶牛3頭計,每年可帶動近170戶農民增收并逐步致富。項目所在地位于《優勢特色農產品區域布局發展規劃》奶產業、清真牛羊肉產業發展帶。##靈武市靈農畜牧發展有限公司奶牛養殖場是名列全自治區前三位的奶牛場。自治區選擇該單位作為良種畜繁育基地和秸桿高效利用養畜推廣單位,對推進該地區的奶產業、清真牛羊肉產業的發展具有很強的示范作用。以農養牧、以牧促農將在全自治區畜牧業發展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三、是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節約型社會的需要##農業資源條件優越,特別是引黃灌區,與成都平原、關中平原、河西走廊和伊犁河谷并稱為西部地區的“五大糧倉”,更是西北地區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單產水平在全國名列前茅(水稻平均畝產超過600公斤,麥套玉米畝產1000公斤),被中外經濟學家譽為“大有發展潛力的灌區”、“發展農業不可多得的地區”。2003年全區可飼用秸稈產量為27億噸。發展秸桿養畜可有效地促進秸稈利用和過腹還田,形成種植業和養殖業生產的閉環系統,不但可節約飼料糧,還可減少因大量焚燒秸桿而造成的環境污染,對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節約型社會將產生重要作用。四、是促進民族團結的需要##回族自治區580多萬人口,清真食品目前發展呈現出方興未艾的好勢頭。有國家產業政策的支持,現全自治區從事清真食品經營的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就有11987家,其中從事生產加工的企業和個體工商戶2796家,從事銷售的企業和個體工商戶4116家,從事餐飲業的5075家。年實現清真食品工業產值18.8億元,占全部食品工業產值的72%;占總人口34%的回族人口主導著全##的食品消費市場,使得清真餐飲業占社會全部餐飲業比重高達80%以上。清真食品的生產具有很強的區位優勢。近年來“清真”品牌的開發日益顯示出廣闊的市場前景,有望建成全國“清真食品配送中心”,向全國各大中城市開發“清真牛羊肉快通車”。奶業和清真清真牛羊肉產業的發展不僅可促進##各族人民的增收,而且符合回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因此,該項目的實施有助于促進民族團結,是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

第三章市場供求分析與產品定位第一節國內外奶業發展概況牛奶營養豐富,容易消化吸收,物美價廉,食用方便,是最“接近完美的食品”、最理想的天然食品,人稱“白色血液”。一、國外奶業發展概況(一)奶業是現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各國普遍重視發展奶業發達國家把奶業的發展水平作為現代農業特別是畜牧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畜牧業發達的國家都有發達的奶業,目前世界奶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平均比重約為20%,中國還只有3%。歐美及大洋洲各國奶業產值一般都占畜牧業總產值的1/3左右,奶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如法國汽車制造業產值占國民經濟總產值的6%,而乳品工業的產值占8%。2001年美國、丹麥、德國等發達國家的奶類產量在畜牧業主要產品(肉、蛋、奶)總產量中占60%以上,美國奶類總產量占其畜牧業主要產品總產量的64.4%,法國則最高達到77.7%,加拿大達到64.1%。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亞洲國家近年來也把發展奶業作為提高國民營養水平和民族素質、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措施來抓。埃及在制定農業發展戰略和各個五年計劃中,都把奶業發展放在第一位。印度從1970年起就在全國開展“洪流行動”,大力發展奶業生產。盡管人口增長很快,但印度人均牛奶占有量從20世紀70年代初期的14.2公斤增加到1998年的71.9(二)歐美國家主導奶業市場,發展中國家奶業發展加快世界奶產量排名前10位的國家除印度外都是歐美國家。這些國家無論是奶業生產還是乳制品的加工水平都處于世界領先地位。2000年世界牛奶總產量為4.85億噸,歐洲為2.07億噸(占42.6%),美國761萬噸(占15.7%)。從人均占有量看,世界各地區差異較大,人均產量最高的國家是新西蘭(2000年人均牛奶占有量為3180公斤),其次為澳大利亞(584公斤)、北美洲(312公斤)和歐洲(284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報告,到2010年,全球牛奶產量將達到6.54億噸。新西蘭、澳大利亞、阿根廷、巴西、智利和烏拉圭仍將是奶制品的主要出口國。未來十年中,拉美牛奶產量可望增加2200萬噸,增幅為38%;拉美牛奶消費量將增加2300萬噸,增幅為22%。亞洲牛奶消費量增加比較快;發達國家牛奶消費已接近飽和。二、國內乳業發展概況我國乳業發展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了,早在商朝時期,生活在我國北方和南方地區的少數民族就利用黃牛、牦牛擠奶食用。但作為商品生產的乳業只不過100多年。改革開放后,特別是20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我國乳業才逐步走上了快速發展的軌道。我國自19世紀60年代起先后由美國、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俄羅斯、德國、意大利等國引進的黑白花奶牛進行純種繁育或與當地黃牛進行級進雜交逐步改良形成黑白花牛奶牛,其成年公牛平均體高150厘米、體重1噸;成年母牛平均年產奶4噸以上,大中城市平均達5噸以上,乳脂率3.4%。我國黑白花奶牛的體型特征和生產性能基本符合國際黑白花奶牛的品種要求,1987年由農業部命名為中國黑白花奶牛,1992年由農業部更名為中國荷斯坦牛。目前,我國的奶牛良種化率約為1/4,##的良種化水平高于這一比例,約為37%。無論是從全國范圍還是從##局地來看,奶牛良繁仍具有十分艱巨的任務。據##農技總站預測,未來5年內##良種奶牛的市場需求量平均每年約為8000-10000頭。第二節牛奶市場需求分析由第一章表1可以看出,2004年我國牛奶總產量為?萬噸,人均牛奶產量?千克,僅及發達國家的1/10左右。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2004年全國城鎮居民平均每人每月折合乳品消費量(包括鮮乳品、酸奶和奶粉)為2.09公斤(奶粉按7折為鮮奶,酸奶按1折算,下同),推算全年乳品消費量為25.3公斤,比去年略有增長。從乳品消費結構看,人均全年消費鮮乳品18.79公斤,奶粉0.51公斤,酸奶2.90公斤,奶粉消費比去年下降7.8%,鮮乳品和酸奶均比去年有小幅增長,其中鮮乳品增長1.2%,酸奶消費增長12.7%。我國牛奶及其制品消費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而且保持逐年增長的勢頭。我國廣大農村的牛奶消費水平僅及城市的1/10。隨著農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別是科技部等七部委啟動的“學生奶計劃”的實施,將為我國牛奶生產開辟更廣闊的市場空間。作為我國重要牧區的##是我國傳統的奶類消費區域,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續提高,牛奶等奶類消費將有較快的增長。我國一直是乳品凈進口國,2004年我國乳品進口持續增長,出口呈現恢復性增長。全年乳制品進出口總額為50064萬美元,比2003年同期增長了27.5%,其中進口金額占進出口總金額的88.8%;乳品進出口總量為407315噸,比2003年同期增長了11.9%,其中進口量占總進出口量的85.2%。預計在今后幾年里,隨著關稅的降低,乳制品的進口數量還有可能繼續增大。大力發展奶牛養殖業,對提高國民營養水平以及應對國際市場奶產品沖擊都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第三節產品方案設計項目達產后##靈農畜牧發展有限公司可實現飼養荷斯坦成母牛1400頭,每年可向灌區養殖場、農戶提供荷斯坦育成母牛500頭,公牛犢700頭、淘汰奶牛等200頭;同時向市場提供鮮奶10000噸、牛糞200噸。年利用秸稈1.35萬噸。項目達產5年后,帶動周邊地區新增奶牛養殖4000頭,年產鮮奶2.5萬噸,年利用秸稈3.40萬噸。

第四章建設條件第一節社會經濟條件項目所在地區交通便利,經濟發展水平較高。靈武市2004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540元,在我國西部地區屬于中上水平。該地農牧民素有養牛傳統和習慣,尤其是近年來養牛業已成為當地農牧民發家致富的主要途徑。通過對公司所在地周圍18個奶牛專業養殖戶初步調查表明,一是該地奶牛養殖戶收入達到較高的水平,人均純收入達到5600元;二是奶牛養殖戶對良種奶牛有較強的接受能力。因此,公司發展具有較理想的外部社會經濟條件。另外,##自治區、靈武市等各級政府皆把奶業作為主導產業加以推進,制訂了各項優惠政策,為奶產業的發展和良種奶牛的推廣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該公司為自治區政府免征企業所得稅單位(附件)。第二節區位優勢明顯##靈農畜牧發展有限公司地處靈武市北郊,銀(川市)—靈(武市)—吳(忠市)高速公里旁,距銀川市48公里,僅有半個小時的汽車路程;距銀川河東機場僅28公里,通過空中交通可快速抵達北京、上海、廣州等全國各地。項目區地理位置見附圖和附圖。第三節資源豐富環境良好公司所在地為##河套灌區,地勢平坦,土地肥沃,灌溉農業發達,糧食產量水平高,農作物秸稈資源豐富;人均耕地面積較多,約為全國人均耕地面積的2倍,為發展“三元結構種植”和秸桿高效養畜提供了良好的資源條件,加上近年來冬牧70黑麥草種植的大面積推廣,為公司奶牛養殖業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飼料資源。公司所在地區沒有工業污染,水、土、氣資源潔凈,為該公司綠色奶產品的生產創造了條件。

第五章承擔單位基本情況第一節基礎設施和設備比較完善##靈農畜牧發展有限公司于2001年由靈武農場畜牧公司改制組建而成,是自治區人民政府指定的畜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獨立法人,現有職工260人,占地550畝,經營范圍主要包括奶牛和生豬養殖以及飼料生產銷售。2004年末公司固定資產原值2420萬元。公司現有現代化奶牛養殖場一座,是飼養繁育荷斯坦奶牛的專業場,2004年奶牛養殖總量為950頭,其中成年畝牛700頭,年產奶4900噸,是自治區重要的優質奶源基地。目前,該公司奶牛養殖場占地80畝,牛舍(包括成年母牛舍、青年牛舍、中間育成牛舍、犢牛舍)14棟,青儲窖3個、7000立方米,飼料庫、牧草基地、擠奶廳及自動擠奶流水線、化驗室、獸醫室、配種室、儲奶間、制冷機房、鍋爐房、鍘草機等養牛基礎設施和必要設備一應俱全。牛場還有各種運輸車4部。詳見表?。第二節技術力量較強該公司已實現了良種繁育、規模養殖、顆粒飼料制造、預混料配制、實驗室快速檢疫檢驗、市場銷售一條龍的產業化體系。公司現有職工中,科技人員占15%,所有上崗人員都經過專業技術培訓,且具有長期從事飼養業的經驗。在39名科技人員中,大學本科學歷以上12人、大專學歷10人、中專學歷17人;管理人員12人,技術人員27人,其中高級畜牧師2名、畜牧師6名、畜牧師6名。從公司領導班子、技術人員到生產骨干,已形成一支年富力強、具有較強的經營管理、專業知識、生產經驗豐富、團結戰斗的職工隊伍。公司以##農科院畜牧獸醫研究所為技術依托單位(附件),采用的飼料配方從該技術依托單位引進,其中的飼料添加劑配方屬于該所專利。該公司同時以中國農科院為技術依托單位,采用冬牧70黑麥草和苜蓿適量替代精料技術和飼料配方,既可提高奶產量,又可提高奶質量,目前已經獲得##科委的技術鑒定,并重點在全區奶牛規模化養殖戶中推廣應用。第三節經營管理實力雄厚該公司運用現代企業管理理念,經過近幾年的快速發展,成長為##自治區的肉奶產業化龍頭企業和靈武市較具實力的股份制企業。2005年該公司實現銷售收入4446萬元,,存款余額235萬元。該公司農業銀行信用等級為A+級,經營水平高,資金籌措和償貸能力強。第四節鮮奶銷售渠道暢通##自治區內、外有聞名全國的夏進、蒙牛等乳產品加工企業,并于2003年與蒙牛集團簽訂了長期收供奶合同書,成為##自治區和蒙牛集團的優質奶源基地(見附件),鮮奶銷售渠道暢通、穩定。第五節強有力的帶動作用隨著公司奶牛養殖業的快速發展,對周圍農牧民的脫貧致富發揮了強有力的帶動作用。在公司成長的同時,周圍村莊農戶奶牛養殖數量增長了1倍多。通過向農民提供優質育成母牛,利用當地豐富的秸桿資源,推廣秸桿高效利用養畜技術,不但可帶動當地農民致富,而且對改善環境,加快新農村建設產生重要作用。

第六章項目技術體系和工藝流程第一節技術體系與本項目有關的技術體系主要由秸桿飼料加工處理技術、全價飼料配制技術、優質基礎母牛繁育技術.奶牛飼養管理技術、棚舍建設技術、養殖環境控制技術、疾病防治技術七個方面組成。一、秸桿飼料加工處理技術(一)秸桿青貯技術1.秸桿青貯的內涵秸稈青貯技術是以青飼玉米和糧飼兼用玉米的秸稈等為原料,經過機械加工處理后,利用青貯窖、塑料袋等,對其進行密封貯藏,供牛、羊等反芻動物長期食用。2.秸桿青貯的特點青貯秸稈作為粗飼料來源,是發展草食畜牧業的主要支撐,具有廣闊的推廣應用前景。大力推廣秸稈青貯技術,是實現奶業和肉牛養殖業優質化、規模化生產的必要條件。秸桿青貯技術的特點具體表現在:一是青貯秸稈氣味酸香,柔軟多汁,顏色黃綠,適口性好,是草食畜四季特別是冬季的優良飼料,對提高秸稈的采食量和采食率都有明顯作用。二是秸稈青貯能有效地保存其蛋白質和維生素等營養成分,同時還增加了一定數量的乳酸和菌體蛋白質,以之喂牛營養豐富,消化率高。在青貯的過程中原料的營養成分一般只損失5%-10%左右。而干草的蛋白質和其他干物質養分的損失率高達30%-40%,甚至更多,尤其是維生素幾乎全部被破壞。青貯過程中由于乳酸菌的作用使菌體蛋白含量增加20%-30%,營養提高30%-35%。三是秸稈久存不霉,安全可靠,是保證青綠飼料常年均衡供應的有效措施。四是秸稈青貯制作技術簡單易行、省功省時,經濟實惠。3.秸桿青貯的比較效益秸桿青貯既解決了冬季牲畜飼料缺乏等問題,又節省了飼料糧,具有重要的經濟意義。以秸桿養奶牛為例,飼用青貯玉米秸桿比飼喂干玉米秸稈消化率可提高12.4%,泌乳量增加7.5%,每頭奶牛每天可節約精飼料15%,可減少飼料日投入成本1.0元。建成的1萬立方米的青貯池可以青貯6000噸秸桿,滿足1000頭奶牛一年的青綠飼料,可增加產奶量1000萬噸,節約飼料糧成本35萬元。4.秸桿青貯的方式青貯主要針對玉米、高粱和黍類作物秸稈。秸桿青貯的方式主要有三種:一是秸桿窖裝青貯,既適用于規模化養殖,也適用于農戶分散養殖。二是秸桿袋裝青貯,主要適用于農戶分散養殖。三是秸桿打包青貯。受打包機價格較高的制約,該技術主要適用于規模化養殖。5.秸桿青貯的技術要點──排除空氣。乳酸菌是厭氧菌,只有在沒有空氣的條件下才能繁殖。如不排除空氣不僅乳酸菌不能存活,而且好氧的霉菌、腐敗菌會乘機滋生,導致青貯失敗。因此在青貯的過程中原料切的越短,踩得越實,密封的越嚴越好。──溫度調空。原料溫度在25-35度,乳酸菌會大量繁殖,很快占主導優勢,致使其它一切雜菌無法活動。反之,若原料溫度在50度以上時,丁酸菌就會生長繁殖,使青貯料出現臭味,以致腐敗。因此要盡量踩實排除空氣,并縮短鍘草裝料過程。──控制水分。適宜于乳酸菌繁殖的含水量在70%左右,過干不易踩實,溫度易升高;過濕酸度大,牲畜不愛吃。70%的含水量,相當于玉米植株下邊有3-5片干葉;如全株青綠,砍后需晾半天。青黃葉比例各半,只要設法踏實,不加水分同樣可獲成功;加適量的水效果更好。據有關資料,將收獲果穗后得青玉米秸切成2厘米長,加水10%-──原料選擇。乳酸菌發酵需要一定的糖分。青貯原料中含糖量不宜少于1.0%-1.5%,否則影響乳酸菌的正常繁殖,影響青貯飼料的品質。原料含糖多的易貯存,如玉米秧,瓜秧等;含糖少的難貯存,如花生秧,大豆秸等。對于含糖少的原料可以和含糖多的原料混合青貯,也可添加3%-5%的玉米面或麥麩單獨青貯。──時間確定。利用農作物秸稈青貯,要掌握好時機。過早會影響糧食生產,過遲會影響青貯品質。玉米秸稈的收貯時間,一看籽實的成熟程度,乳熟早,枯熟遲,蠟熟正適時:二看青黃葉比例,黃葉差,青葉好,各占一半就嫌老:三看生長天數,一般中熟品種110天就基本成熟。(二)秸稈微貯技術1.秸稈微貯的內涵秸稈微生物發酵處理貯藏技術(簡稱秸稈微貯技術)是利用微生物的發酵分解功能,采用生物發酵技術,在經過機械加工處理后的各類農作物秸稈中加入纖維分解菌、酵母菌、有機酸發酵菌等高效復合微生物后,在厭氧環境中,通過微生物的發酵分解作用使大量纖維素、木質素轉化為糖類,糖類又經酵母菌、有機酸發酵菌轉化為乳酸和脂肪酸的一種優質飼料加工處理方式。2.秸稈微貯的特點及飼喂效果經過微貯的秸稈,含有較高的菌體蛋白和生物消化酶類,適口性好,易消化吸收。實驗表明,每噸秸稈制成微貯飼料只需發酵菌種費20元左右,僅為秸稈氨化飼料成本的20%左右;采食速度可提高40%,采食量可增加20%~30%;長期飼喂不僅無毒副作用,安全可靠,而且對秸稈的消化率可提高20%,有機酸的消化率可提高30%以上;4公斤秸稈微貯飼料相當于1公斤大米的營養價值,可替代大量精飼料直接飼喂奶牛和育肥牛。麥類、稻谷、玉米、豆類、油料等作物的秸稈都可以用作微貯飼料的原料。秸稈微貯的氣溫在3.秸稈袋裝微貯袋裝微貯是秸稈微貯的方式之一。秸稈袋裝微貯是集秸稈揉碎、接種打包和袋裝青貯于一體的飼用秸稈加工處理技術,在發達國家得到較廣泛的應用。秸稈袋裝微貯突破了青貯窖藏的傳統模式,十分適應于我國的分散戶養,日漸成為我國秸稈轉化過程中成功的項目。經農業部飼料檢測中心和國家動植物檢驗檢疫局多次檢測,袋裝微貯的玉米秸稈粗蛋白平均值在10%-12%左右,粗纖維8%-12%左右,同時還產生大量維生素、氨基酸等生理活性物質,達到了優質牧草的標準。秸稈袋裝微貯具有顯著的養殖效益,表現為產奶、出肉率高,節約精料,節約飼養管理成本,節約建青貯窖、坑的費用等。根據農業部兩年多的實際測算,實施秸稈袋裝微貯項目,項目區農民直接增加收入130元左右。秸稈袋裝微貯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農業結構調整的大環境,是富民工程和環保工程,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另外,秸稈稈袋裝微貯打破了幾千年秸稈自給自足的封閉模式,使秸稈區域流通、遠距離調運成為可能,“秸稈草業”將作為一個新興的產業為我國草業和草食畜牧業的發展壯大做出突出的貢獻。4.秸稈微貯的技術要點──秸稈的選擇。用作微貯飼料的農作物秸稈,應以當年生產的為主,上年的秸稈如果未發霉也可適當利用。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秸稈必須是牲畜能吃的無毒秸稈。──秸稈粉碎。用作微貯飼料的農作物秸稈,收割后必須曬干貯藏,無霉變。微貯發酵前,所有的原料必須粉碎,其粉碎程度因飼養的畜禽種類而不同。──菌劑用量。秸稈粉與混合發酵菌劑的比例為4000:1,即4000公斤秸稈配1公斤菌劑,但由于有的農戶飼養規模較小,為避免發酵后的飼料因長時間堆放而發霉不能飼喂,大多采取一次發酵100公斤的量或在3天內能喂完的量發酵為最好。發酵菌劑投放量也不按秸稈比例縮減,應增加1-2倍。例如發酵100公斤秸稈,菌劑投放不是25克,應為50克以上。具體操作方法是:發酵100公斤秸稈粉,取50克左右發酵菌劑與1公斤麩皮或玉米粉混勻,放入5-10公斤清水攪拌均勻,放置30分鐘以上,使其充分溶解。秸稈粉用清水潑灑混合均勻,一般用水量是秸稈粉干重的30%-50%。然后再將發酵菌劑水均勻灑上,混拌均勻。有條件的還可以加入0.5──溫度控制。堆貯發酵菌體的生長繁殖氣溫、空氣濕度影響較大,氣溫低于15℃時菌體即處于休眠狀態。因此發酵地點,尤其是冬天,最好選擇溫度稍高的地方和室內。選擇平整的水泥地面或磚石地面,先鋪一層薄膜在地面上,再將混合好的原料放在薄膜上堆成圓錐狀或饅頭狀,為防止水分蒸發和熱量散失,可在原料堆表面覆蓋塑料薄膜和干凈的麻袋,用磚頭將原料堆的邊緣薄膜壓實。在微貯料中間溫度達到30~35──成品保存。保存發酵好的飼料可晾干裝袋保存,也可以制作成商品飼料出售,使用時可提前1天加濕,第二天仍有醇香味出現和良好的適口性。(三)秸稈揉搓絲化加工技術我國歷史最悠久、應用最廣泛的秸稈加工方法是對秸稈進行鍘碎,而對秸稈揉搓絲化加工技術應用較少。秸稈揉搓絲化加工技術是將秸稈揉搓成絲條狀,用其飼喂牛、羊等反芻家畜,既可提高適口性,又可提高秸稈利用率,是當前秸稈飼用加工中最易于掌握的實用技術。將秸稈直接切短后飼喂牲畜,吃凈率只有70%,雖然提高了秸稈的適口性和采食量,但仍有較大程度的浪費。使用揉搓機將秸稈揉搓成條狀直接喂牛,吃凈率可達到90%以上。秸稈揉搓絲化加工不僅適用于玉米、高粱等柔軟程度較差的作物秸稈,而且適用于纖維化程度更高的作物秸稈,有利于開辟飼料源。例如,向日葵稈營養物質很豐富,但由于其纖維化程度較高,很難被牲畜采食,利用率較低,經過揉搓絲化加工后,向日葵稈就變成了受牲畜喜食的優質飼草。秸稈揉搓絲化加工主要針對收獲籽實收獲后的枯黃秸稈。二.全價混合日糧配制技術全價混合日糧配制技術是根據不同畜種在不同畜齡、不同生育期、不同季節對各種飼料營養的需求,把預處理后的粗飼料、精飼料、多汁飼料、動物性飼料、礦物質飼料、飼料添加劑等,按一定比例配合在一起,經機械或人工攪拌混合均勻后,定量用于牲畜的喂養。就奶牛養殖而言,粗飼料主要包括干草、秸稈、青貯飼料等;精飼料主要有谷實類、糠麩類、餅粕類等;多汁飼料主要有塊根類、塊莖類、瓜果類、蔬菜類、青草類和糟渣類;動物性飼料如牛奶、奶粉、蠶蛹等;礦物質飼料指可供飼用的天然礦物質,如石粉(碳酸鈣、磷酸鈣)、磷酸氫鈣、食鹽、硫酸鎂等;飼料添加劑主要有維生素添加劑、微量元素(占體重0.01%以下的元素)添加劑、氨基酸添加劑等。三、優質基礎母牛繁育技術包括人工授精技術、精液低溫冷凍保存技術、同期發情技術、超數排卵技術等。四、奶牛飼養管理技術(一)分群管理,定位飼養所謂分群管理,就是成母牛按泌乳階段分別集中管理,后備母牛按月齡分別集中管理。所謂定位飼養,就是無論成母牛還是后備牛都要固定床位飼養。(二)固定飼喂程序,穩定飼料品種無論先粗后精,還是先精后粗,飼喂程序應該固定,不要隨意變更。飼料品種要保持穩定,更換飼料時要有一周的過渡期。五.奶牛棚舍建設技術包括牛舍、運動場、涼棚搭建技術等。六、養殖環境控制技術夏季奶牛對高溫、高濕和冬季對寒風比較敏感。奶牛生長較適宜的環境溫度為5℃至21℃(犢牛為10℃至24℃),最適宜的環境溫度為10℃至15℃(犢牛為17℃)。夏季高溫高濕天氣要注意通風降溫,相對濕度應控制在60%-70%左右。冬季溫度低時,采取必要措施保持室內溫度。七、奶牛疾病防治技術在大家畜中,奶牛是發病較多的家畜,特別是成母牛的乳房疾病、產科病、消化系統疾病等是常見的普通病。由于奶牛的價值較高,對奶牛的保健工作特別重要。對奶牛生產威脅較大的傳染疾病,如結核、布氏桿菌病、口蹄疫等要定期采取預防措施。擠奶后要堅持對乳頭進行藥浴,用3%次氯酸鈉或1%碘附浸泡乳頭,同時對擠奶器要徹底清洗消毒。患有乳房炎的病牛牛奶要集中消毒后廢棄。注射抗菌素的母牛,在注藥期間及停藥后7天內的牛奶不能上市。牛場內應經常保持無積水,每天要定時清理糞尿。對牛槽、飼喂用具等經常洗刷,保持清潔。牛場及牛舍的環境衛生標準應符合NY/T388的要求。八、技術來源及技術水平本項目采用的技術均為成熟技術,先進、適用、可行,風險性低。飼養技術依托##農科院提供。飼料配方技術從中國農科院飼料所和##農林科學院畜牧獸醫所引進。第二節工藝流程一、秸桿飼料加工處理工藝流程(一)秸桿青貯工藝流程秸桿適時收割→運輸→粉碎→裝窖(或裝袋)→(如秸桿過干,噴灑適量水)→踩實(或壓實)→密封→15天以后出窖(或開袋)→添加其它成分,混合均勻,配制全價混合日糧→養畜。(二)秸稈微貯工藝流程秸桿適時收割→運輸→粉碎→配制發酵菌劑→加入食鹽、生石灰添加劑→混合均勻后裝袋(或裝窖)→適當壓實→密封→數天(夏季2-4天,冬季3-7天)以后開袋(或出窖)→添加其它成分,混合均勻,配制全價混合日糧→養畜。(二)秸稈揉搓絲化加工工藝流程秸桿收割→運輸→利用機器揉搓絲化秸桿→與其它飼料配合,混合均勻,配制全價混合日糧→養畜。二.全價混合日糧配制工藝流程根據不同畜種在不同畜齡、不同生育期、不同季節對各種飼料營養的需求,制定全價混合日糧飼料配方→粗飼料、精飼料、多汁飼料、動物性飼料、礦物質飼料、飼料添加劑等飼料進行預處理→各種飼料按比例混合,并利用機械或人工攪拌均勻→養畜。三、奶牛繁育工藝流程發情奶牛→高產奶牛冷凍精液→解凍→人工輸精→妊娠→懷孕奶牛護理→產犢→公牛犢銷售→母牛犢育成奶牛,部分替代淘汰奶牛,部分銷售。四、奶牛分群飼養及泌乳階段飼養工藝流程(一)成年母牛按泌乳階段分群→干乳期(60天):低精高粗、安全停奶→圍產后期(15天):圍產前期低鈣飼養,圍產后期低精料飼養,接產和產后護理→泌乳盛期(110天)、泌乳中期(90天)、泌乳后期(90天):保證干物質進食量,混合精料要保證能量飼料與蛋白質飼料的營養平衡。(二)后備母牛按生理發育階段分群→哺乳期犢牛(0-3月齡)→斷奶期犢牛(3-6月齡)→小育成牛(6-12月齡)→大育成牛(12-18月齡)→妊娠前期青年母牛(18-24月齡)→妊娠后期青年母牛(24-27月齡)。妊娠后期是母牛初產和泌乳的準備時期,是由后備母牛向成年母牛的過渡時期。哺乳期犢牛應注意初乳要早喂,喂足。犢牛出生后在1小時內喂初乳,喂到2公斤;喂奶要定時、定量、定溫。奶溫掌握在39℃左右。初生犢要單欄隔離飼養。犢牛一周后可訓練吃草料,隨日齡增長逐漸增加草料喂量。早吃草料可刺激瘤胃發育。

第七章建設內容與布局第一節建設目標項目達產后公司可飼養優良荷斯坦成年母牛1400頭,每年可向周邊農戶提供荷斯坦種子母牛500頭,出售公牛犢700、淘汰奶牛200頭。年產鮮奶1萬噸。年利用秸稈1.35萬噸,約為2300畝高產青飼玉米(全株玉米做青貯飼料)的秸稈總產量。帶動周邊地區“三元結構”種植和秸稈資源化高效利用。項目達產5年后,可帶動周邊地區新增奶牛養殖4000頭,年產鮮奶量達到2.5萬噸,年利用秸稈量達到3.40萬噸,約為9000畝高產糧飼兼用玉米的秸稈總產量。第二節建設內容一、土建工程工程方案采用利用、改造與新建相結合方式。具體土建工程內容見表5。建設內容建筑結構外圍尺寸數量面積建設備注(米)棟(平方米)方案新建成母牛舍框架陽光板60×1084800新建雙列牛床青年牛舍框架陽光板60×1021200新建后備牛犢牛舍框架陽光板2×5×302600新建雙列牛床產房及牛犢室磚混9×331300新建運動場牛舍之間60×252030000新建含涼棚擠奶廳磚混19.8×101200新建飼草庫棚拄,高460×121720新建干草、料飼料庫磚混19.8×101200新建青儲窖半地下70×11×349240新建立方米黃儲窖70×11×312310新建其他新建鍋爐房磚混80新建水電路改造1改造供水電管線綠化新建合計利用原有設施建筑結構外圍尺寸(米)數量(棟)面積(平方米)牛舍棚舍60×10148400配種間磚混4.2×6125擠奶廳磚混19.8×101200飼草庫棚拄,高460×121720飼料庫磚混19.8×101200青儲窖半地下70×11×336930獸醫室、化驗室磚混1140庫房磚混1300鍋爐房磚混150經營辦公用房磚混16000表5建筑工程表二、設備購置詳見表6。表6新增設備購置表序號設備名稱規格單位數量一新購置設備1魚骨式擠奶器2×12臺12制冷奶罐8噸臺24TMR(全混日糧)攪拌機套12青貯飼料切碎機臺63秸稈揉碎機1T/h臺25人工授精器具套6液氮罐30L個27液氮罐1OL個28超凈工作臺朝陽臺110酸堿度測定儀臺111顯微鏡臺112立式高壓滅菌器錦州臺113海爾低溫冷藏柜臺214海爾醫用電冰箱200L臺215工業排氣扇¢300臺2016載重汽車2噸臺217飼養及飲水器具套18鍋爐及供暖設施2噸套119青儲打包機臺1二利用原有運輸設備臺21魚骨式擠奶器2×12臺12制冷奶罐8噸臺12青貯飼料切碎機臺85人工授精器具套6液氮罐30L個27液氮罐1OL個111顯微鏡臺112立式高壓滅菌器錦州臺113低溫冷藏柜臺114電冰箱200L臺115工業排氣扇¢300臺10鍋爐2噸套1三、技術引進從中國農科院飼料所和##農林科學院畜牧獸醫所引進引進全價混合日糧飼料配方和秸桿高效養奶牛等方面的技術。第三節工程建設標準一、青貯池建設按每頭成年母牛年需青貯飼料7300公斤、麥類和玉米青貯平均壓實密度為700公斤/立方米計算,按每頭后備母牛年需青貯飼料3700公斤計算,每頭后備母牛需5二、黃貯池建設按后備母牛年需黃貯秸稈1000公斤、壓實密度310公斤/立方米計算,每頭后備母牛需3.2立方米黃三、飼草庫建設按平均每頭奶牛0.7平方米飼料庫計。青貯池、黃貯池和飼草庫布置在場區后部交通方便之處。四、牛舍建設每個牛舍長60m、寬10m。屋屋面材料為陽光板,建筑形式采用雙坡式。其優點是可利用面積大,適用性強,造價低。門窗重點以通風換氣為主,面積大小適度。牛舍坐北朝南,偏東斜15-16度,以保證室內冬暖夏涼。每個母牛床長2.5米,寬1.6牛舍一般布置在場區中部。牛舍面積按每頭成年母牛9平方米、青年牛8平方米、犢牛5平方米測算。五、運動場建設運動場布置與牛舍相連,一般在牛舍南側,面積約為牛舍面積的兩倍。成年母牛20平方米/頭,青年年15平方米/頭,犢牛10平方米/頭。運動場地面要求平坦、干燥;六、擠奶車間建設擠奶車間設置在成年母牛牛舍之間的中心位置。每700-800頭奶牛需占用1套2米×12米七、產房及初生犢牛室建設設置在成母牛舍與后備牛舍之間。產房的床位數可按成母牛頭數的20%配置(包括干奶牛和圍產期母牛的床位)。產房內應設產間及初生犢牛隔離間。犢牛在隔離室飼養7天后轉到后備牛舍的犢牛群飼養。第四節工程建設規模一、青貯池和黃貯池建設根據奶牛養殖目標和青貯池、黃貯池建設標準,共需青貯及黃貯池9個、20800立方米,該奶牛養殖場現有青貯池3個、7000立方米,尚需新建6個、13800立方米。該可研設計新建青貯及黃貯池5個、11600立方米,年青貯飼料8000噸,其它1二、飼草庫建設根據奶牛養殖目標和飼草庫建設標準,共需飼草庫1400多平方米,該奶牛養殖場現有1個720平方米的飼草庫,尚需新建1個同等規模的飼草庫。三、牛舍建設根據奶牛養殖目標和牛舍建設標準,共需牛舍22棟、13200平方米,該奶牛養殖場現有牛舍10棟、6000平方米,尚需新建牛舍12棟、7200平方米。四、運動場建設根據奶牛養殖目標和奶牛活動場建設標準,需新建奶牛活動場3萬平方米。五、擠奶車間建設根據奶牛養殖目標和擠奶車間建設標準,需新建1棟占地200平方米的擠奶車間,配備1套2×12魚骨式擠奶臺。六、產房及初生犢牛室建設根據奶牛養殖目標和產房及初生犢牛室建設標準,需新建1棟占地300平方米的產房及初生犢牛室第四節項目布局見附圖和附圖。

第八章項目組織與管理第一節組織管理為保證該項目得以有效實施,擬成立項目領導小組。領導小組由農墾局農業處、改革與發展部,靈武農場及項目建設單位的有關領導組成,全面負責項目建設領導工作。由建設單位組成項目辦公室負責項目建設工作。項目建設期1年,2007年11月投產。第二節建設期限與進度安排一、前期準備工作2006年10月-12月,完成項目可行性研究研究及論證申報工作。2007年1月-2007年3月,完成施工圖設計、預算及批復,落實項目建設資金、工程招標、原材料采購調研等準備工作。二、項目建設進度計劃土建工程:2007年4月-8月。設備購置:2007年8月-10月。包括安裝和調試,招工及上崗培訓。技術引進:2007年8月-10月。建成投產:2007年11月。第三節項目運營機制一、實行現代企業法人經營按照我國公司法的要求和現代公司管理的內容和要求,實行生產管理、營銷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科技開發管理、財務管理的綜合性現代化管理。按照現代公司管理的要求,確立市場第一、用戶第一的經營觀念。在生產管理中,要把產品質量作為生命線,貫穿在企業管理的全過程。二、提高員工素質培養、引進一批高素質的人才,建立一支能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職工隊伍。三、建立科學的企業管理制度建立一套責、權、利相結合,激勵機制與約束機制相結合的企業管理制度。企業管理制度要同企業產權制度和企業組織制度的建設結合起來。產權清晰和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是企業管理的前提與保證,這是現代企業制度的基本要求。引進競爭機制。項目建成后,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場長負責制。全員實行崗位聘任、競爭上崗;實行崗位責任制和末位淘汰制等。四、組織機構設置辦公室:行政管理部門、安全保證、后勤服務。生產科:具體組織、協調奶牛場的日常生產,制定生產計劃并組織實施,負責產品質量監督和負責對全場生產生活設備的日常維護及保養。技術科:制定產品生產工藝流程,解決生產中的技術、疫病防治和產品及原材料檢驗檢測問題。財務科:生產經營核算、資金運作與管理、處理債權債務。供銷科:負責項產品銷售、原材料、飼料供應,負責制定產品營銷方案、建立健全營銷網絡。項目組織機構設置如圖2。董事會董事會場長場長供銷科財務科技術科生產科辦公室供銷科財務科技術科生產科辦公室圖2組織機構設置第四節勞動定員與人員培訓本項目新增勞動定員為30人,其中:生產科1人,技術科1人,財務科1人,供銷科3人,飼養員24人。新增人員全部進行崗位培訓,持證上崗。第五節勞動保護與安全衛生為確保工作人員的身體安全和健康,全面貫徹國務院安全生產責任制并制定相應的安全生產制度,實現安全文明生產。飼養衛生與防疫,是安全生產的重要環節。現代化飼養場對衛生防疫要求是十分嚴格的,務必按照辦公區、生產區劃分界限,制定措施,封閉隔離,實行分類管理。認真貫徹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疫病防治方針。整個場區采取砌筑圍墻或防疫溝方式與外界隔離。四周修建較高的圍墻,防止場外人員和其他動物進入場區。場區大門設消毒池,更衣、腳踏消毒槽、滅菌通道等措施,有效地切斷外界污染因素。第九章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第一節投資估算依據本項目主要依據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投資估算:本項目的各項工程建設內容和規模;本項目的各項技術參數數據,包括生產設備規格、標準、數量和建設方案、建設標準等;國家發改委、建設部《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與參數》(第二版);國家發改委頒布的《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試用版);農業部編寫的《農業項目經濟評價實用手冊》、《農業建設項目財務估算和經濟評價方法》;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印發的《關于印發國家農業開發分類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提綱的通知》;設備生產廠家近期報價資料;##自治區近期建筑安裝定額。第二節投資估算參數的確定一、建筑與設備購置建筑與設備購置費,根據項目需求,參照所在地同類設備實際單位造價進行估算。二、工程預備費主要為基本預備費,根據行業的有關要求,并結合本項目技術、工藝和設備選型比較成熟的實際情況,按固定資產投資額的6%進行估算。三、無形資產投資主要為技術引進費。四、遞延資產投資主要包括項目在籌建過程中發生的前期費用,包括人員培訓、設備選型、考察調研以及在項目立項過程中的可行性研究、項目的工程設計等費用。五、建設期利息。本項目建設期為一年,建設期銀行貸款利息按一年利率計算。六、流動資金依據公司經營業務,本項目流動資金估算采用銷售收入資金率法估算。全部流動資金按銷售收入16%計算,鋪底流動資金按全部流動資金30%計算。第三節投資規模一、項目總投資(一)總投資依據本項目的建設內容見表7-8,估算本項目建設總投資為632萬元,見表9。項目總投資包括三部分:固定投資(含無形資產和遞延資產)、鋪底流動資金和建設期利息。詳見項目總投資估算表(附表1)。表7建筑工程投資估算表建設內容建筑結構外圍尺寸數量面積建設單方造價建設投資備注(米)棟(平方米)方案(元)(萬元)新建成母牛舍框架陽光板60×1084800新建250120雙列牛床青年牛舍框架陽光板60×1021200新建25030后備牛犢牛舍框架陽光板2×5×302600新建30018雙列牛床產房及牛犢室磚混9×331300新建50015運動場牛舍之間60×252030000新建515含涼棚擠奶廳磚混19.8×101200新建60012飼草庫棚拄,高460×121720新建25018干草、料飼料庫磚混19.8×101200新建4008青儲窖半地下70×11×349240新建1000040立方米黃儲窖70×11×312310新建10其他新建鍋爐房磚混80新建6004.8水電路改造1改造20000020供水電管線綠化5合計315.8表8新增設備購置投資估算表序號設備名稱規格單位數量投資(萬元)1魚骨式擠奶器2×12臺1572制冷奶罐8噸臺2164TMR(全混日糧)攪拌機套1602青貯飼料切碎機臺663秸稈揉碎機1T/h臺21.45人工授精器具套0.246液氮罐30L個227液氮罐1OL個20.58超凈工作臺朝陽臺10.7510酸堿度測定儀臺10.511顯微鏡臺11.212立式高壓滅菌器錦州臺11.113海爾低溫冷藏柜臺20.914海爾醫用電冰箱200L臺20.715工業排氣扇¢300臺201.616載重汽車2噸臺2817飼養及飲水器具套1018鍋爐及供暖設施2噸套1619青儲打包機臺118合計191.89(二)固定資產投資固定資產投資507.7萬元,其中:建筑工程費用315.8萬元、設備購置費191.萬元、工程預備費用19萬元,無形資產10萬元,遞延資產投資為20萬元等,見表9。(三)建設期利息本項目共計申請銀行貸款本金200萬元,按年利息5.76%計,建設期利息合計為6萬元。見表9。(四)鋪底流動資金鋪底流動資金按全部流動資金總額為56萬元(見第十章財務評價第三節財務盈利分析中銷售收入估算章節)。項目總投資估算表單位:萬元序號估算依據土建工程設備購置其它小計占總值比(%)1固定資產可研方案、定額315.8191.9507.780.372無形資產10101.582.1技術引進估算103遞延資產20203.173.1咨詢調查估算153.2人員培訓估算54預備費6%估算1912232..35.115鋪底流動資金測算5656.08.865建設期利息銀行現行貸款利率5.860.92總計632100.00第四節資金籌措資金籌措來源三個渠道,其中一是申請國家財政資金200萬元,占項目總投資31.6%;二是申請地方政府配套60萬元,占項目總投資9.5%;三是建設單位自籌資金372萬元,占項目總投資58.9%。自籌資金中,銀行短期借款200萬元、企業自有資金172萬元。為保證項目實施,流動資金由企業向銀行借貸解決。第五節資金使用和管理一、資金使用年度計劃2006年完成項目前期工作。2007年項目全部建成。二、無償資金投資方向項目擬申請國家財政資金200萬元,地方政府配套60萬元。該兩項資金全部用于引種和設備購置。三、資金使用管理項目資金嚴格執行專款專用的原則。為加快項目進度,待項目立項后,企業應自籌資金開展項目建設的前期各項準備工作,以保證在國家資金到位前各項準備工作就緒。專項資金的使用嚴格按批復文件執行,設立專門賬戶,專款專用,并建立嚴格的審批制度和健全的監督機制。項目建成后由審計部門開展專項審計。四、債務資金償還項目基本投產后8年內可還清投資借款。計劃從2009年開始償還銀行借款,至2016底全部還清借款本息。擬采用年均額還款法還款,年均還款28萬元。還款從未分配利潤、折舊費及攤銷費用中償還。詳見附表十二。

第十章財務評價第一節財務評價依據該項目經濟評價采用國家計委、建設部《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與參數》(第二版)、國家發改委頒布的《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試用版)和農業部編寫的《農業項目經濟評價實用手冊》所規定的原則與方法進行。在市場分析、生產內容和規模、項目建設方案和產品方案等基礎上來進行項目的財務評價。依據項目的特點,財務評價部分主要包括財務估算、財務盈利能力分析、不確定性分析和清償能力分析,最后給出財務評價的結論。本項目估算按照國家現行的會計制度以及增值稅暫行條例和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等有關的法律和法規進行。參考行業標準并結合本項目的實際情況,本項目的基準收益率確定為12%。第二節財務估算期限項目建設期為1年,當年開始部分投產,第2年達到設計生產能力的50%,第3年達到設計生產能力的100%。計算期共計15年,從2006年至2020年。第三節財務盈利分析一、銷售收入估算項目達產后##靈農畜牧發展有限公司可實現飼養荷斯坦成母牛1400頭,每年可向灌區養殖場、農戶提供荷斯坦育成母牛500頭,公牛犢700頭、淘汰奶牛等200頭;同時向市場提供鮮奶10000噸、牛糞200噸。項目產品價格以項目地近2年內的市場價為依據,參照近幾年市場價格的變動趨勢進行預測的,項目生產期平均年銷售收入估算為1166萬元。估算流動資金總額為186萬元,鋪底流動資金為56萬元。詳見產品總銷售收入(附表三)及銷售稅金估算表(附表五)。二、成本費用估算本項目成本費用的估算采用要素成本估算方法。項目總成本費用主要包括外購原材料、燃料及動力、工資福利費用、折舊費、修理費、利息支出以及其它費用(主要包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等成本項目。生產期總成本費用年平均為897萬元。詳見表四。表10新增成年母牛生產費用估算表名稱單位數量銷售單價(元)銷售收入(萬元)育成牛頭25012000300公牛犢頭35035012淘汰牛頭100280028奶噸51001600816牛糞噸20005010合計1166表10—1生產費用估算表成本構成單價成年母牛后備牛日耗量金額日耗量金額元元/噸公斤/頭元/頭/日公斤/頭/日元/頭/日青儲飼料180.0018.03.249.001.62精料1500.009.013.504.506.75苜蓿900.005.04.502.502.25啤酒糟20.008.00.164.000.08大麥芽根700.003.02.101.501.05棉籽1400.001.01.400.500.70稻草200.003.00.603.000.6044.025.5013.05表10—2其他費用表內容單位數量金額(元)年費用(萬元)人工人/年301200036獸藥頭/年1050202.1燃料動力年110000010其他(輔料)年1500005合計53.1三、相關費用的計提標準(一)修理費用包括固定資產的大、中、小修理費用,按固定資產(含預備費)原值的5%提取。(二)管理費按年銷售收入總額的8%提取。(三)銷售費用按年銷售收入的16%提取。銷售費用主要包括運輸費、裝卸費、包裝等費用;銷售人員工資、福利費、辦公費和差旅費等及產品銷售網點的建設和宣傳費用等。(四)利息支出包括長期借款利息和流動資金借款利息。銀行長期借款率為5.76%(3-5年期),流動資金借款利率為5.58%(1年期)。詳見生產成本和費用估算表(附表十二)。(五)固定資產折舊固定資產折舊采用直線法計算,計算時先扣除殘值(取原值的5%)。每年固定資產折舊費估算情況詳見固定資產折舊費估算表(附表十)。(六)無形資產與遞延資產攤銷估算無形資產攤銷采用直線法計算,無形資產攤銷采用直線法計算。無形資產攤銷年限如下:技術投入為10年;遞延資產攤銷采用直線法計算,遞延資產攤銷年限為5年。每年無形資產與遞延資產攤銷估算情況詳見附表九。(七)稅收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和財政部、國家稅務局《關于調整農業產品增值稅稅率和若干項目征免增值稅的通告》的規定,本項目為養殖業初級農產品,應免征增值稅。根據公司提供的資料以及公司現有的財務運行狀況,產品免征企業所得稅(見相關證明)。營業稅按5.5%征收。根據相關規定,法定盈余公積金按10%計提,公益金按盈余公積金按5%計提。四、盈利分析主要指標(一)項目損益分析在經濟效益計算期內,項目生產期銷售總收入年平均1166萬元,項目生產費用491萬元,總成本費用年平均為886萬元,利潤總額為216萬元。詳見損益表(附表六)。(二)項目財務盈利能力分析由于該項目全部免稅,所有指標稅前、稅后數值是一致的。全部投資稅后(前)內部收益率為34.8%,財務凈現值為745萬元(基準收益率=12%),全部投資所得稅后(前)靜態投資回收期為4年(含建設期),全部投資所得稅后(前)動態投資回收期為3.1年(含建設期)。詳見附表七。本項目的財務內部收益率均大于行業基準收益率,表明盈利能力滿足了行業最低要求,財務凈現值均大于零,該項目在財務上可行。第四節風險分析一、項目的盈虧平衡分析本項目以生產能力利用率來進行盈虧平衡分析,盈虧平衡點(BEP)的計算公式為:盈虧平衡點(BEP)=年固定成本/(年銷售收入-年可變成本-年銷售稅金及附加)=163.4/(1166-737.6)=38.1%。計算結果表明,項目只要達到設計能力的38.1%,就可以保本,由此可見,該項目的風險較小。二、主要風險因素主要風險因素有銷售價格、捕撈量(銷售量)、經營成本、固定資產投資等因素的變化地投資值的影響。三、風險程度分析基本方案的的基本指標,滿足了財務基準值的要求,考慮項目實施過程中的一些不確定因素的變化,分別對銷售價格、銷售量(增減幅度分別為20%、10%、-10%和-20%)、經營成本、固定資產投資進行單因素分析(增減幅度分別為20%、10%、-10%和-20%),銷售價格與銷售量的變化數值從理論上分析應該是一致的,即單因素變化對內部收益率、投資回收期的影響進行敏感性分析。計算結果表明,本項目的利潤穩定性較好,項目的風險較低。詳見見表11。表11財務敏感性分析表項目變動幅度內部收益率財務凈現值單位%%萬元基本方案0%34.8%745銷售價格-10%23.8%339-5%41.9%8585%40.0%94810%52.6%1524經營成本-20%56.1%1593-10%45.7%116910%23.2%32120%10.4%103固定資產投資-20%41.9%858-10%38.0%80210%32.0%68920%29.5%633四、防范和降低風險措施該項目具有足夠具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但應密切關注市場、漁業資源的變化,制定適應市場變化與漁場資源變化的經營策略;同時注意控制項目的成本費用,降低經營成本。五、清償能力分析資金來源和運用表明計算期內各年的資金可以平衡,從開始生產年起第2年便有資金盈余,在項目計算期內按貸款條件償投資借款后,仍有盈余資金,累計盈余資金達1237萬元。詳見資金來源和運用表(附表八)。資產負債表反映項目計算期內各年資產、負債的所有者權益的變化情況,從開始生產年起資產負債率為40.5%,以后年份逐漸降低。以上情況表明項目償債能力較強,從中可以看出項目面臨的財務風險較小,有較強的償付長期借款的能力。詳見資產負債表(附表十二)。項目投資中用于建設投資的銀行貨款為206.8萬元(含建設期利息),本項目借款到第11年底(含2年的寬限期)借款本金和利息全部還清。分析結果表明本項目具有較好的償債能力。第五節財務評價結論本項目的財務內部收益率均大于行業基準收益率,表明盈利能力滿足了行業最低要求,財務凈現值均大于零;通過盈虧分析和敏感性分析,該項目的風險較低。因此,該項目在財務上是可行的。第十一章結論與建議一、經濟效益較好本項目建設總投資632萬元,正常年份新增銷售收入1166.3萬元,項目生產費用491萬元,總成本費用年平均為886萬元,利潤總額為216萬元。上繳營業稅64.1萬元。該項目全部投資稅后(前)內部收益率為34.8%,財務凈現值為745萬元(基準收益率=12%),全部投資所得稅后(前)靜態投資回收期為4年(含建設期),全部投資所得稅后(前)動態投資回收期為3.1年(含建設期)。經風險性分析,項目財務內部收益率均大于行業基準收益率,表明盈利能力滿足了行業最低要求,財務凈現值均大于零,該項目在財務上可行。二、社會效益顯著奶業和清真牛羊肉產業為##自治區的四大產業中的兩項。本項目建成后,每年向市場提供500頭優質育成母牛,從而奶業和清真牛羊肉產業的發展,不僅可促進##各族人民的增收,為農村經濟的繁榮和社會穩定做出貢獻;而且符合回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因此,該項目的實施有助于促進民族團結,是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養牛業的發展,可使周圍地區新增牧草種植和秸稈利用面積,帶動“三元”種植結構的發展和秸稈的充分利用。三、資源環境效益良好發展秸桿養畜可有效地促進秸稈利用和過腹還田,形成種植業和養殖業生產的閉環系統,不但可節約飼料糧,還可減少因大量焚燒秸桿而造成的環境污染,對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節約型社會將產生重要作用。四、建議##是我國少數民族地區,奶業和清真牛羊肉產業是該地區的支柱產業,又是國家鼓勵發展的重點產業。鑒于本項目經濟效益較好、社會效益顯著、產生良好的資源環境效益;建設單位經濟、技術和基礎設施等具有較好條件等,建議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農業部發展計劃司和畜牧業司給予支持。目錄目錄TOC\o"1-2"\h\z\u66441.概述 2310191.1項目名稱 28181.2項目建設單位 3177371.3項目性質 363851.4項目產生背景 3248041.5建設地點 4200261.6工期 5196711.7項目內容與規模 5313751.8項目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5154692.編制原則及依據 6324332.1編制原則 695902.2編制范圍 763712.3編制依據 8138493.項目現狀與必要性分析 9112513.1項目所在地社會經濟發展概況 915713.2項目現狀 1460903.3項目建設必要性分析 15184024.項目選址及合理性分析 17305574.1項目選址 1773804.2選址合理性分析 18305075.項目建設方案 PAGER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